1. 有關蓮的問題
荷花學名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屬睡蓮科(Nymphaeaceae)蓮屬(Nelumbo)。
蓮屬(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據古植物學家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布。那時候,正植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200萬年前)早得多。前蘇聯A.H.克里斯托弗維奇《古植物學》(1965)稱,蓮屬化石發現於北美北極地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那年月,地球上氣溫比現在溫暖,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布。後冰期(Ice Age)來臨,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布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倖存2種,分布范圍縮小了。分布在亞洲、大洋州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古植物學家還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代中國蓮相似。70年代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區早第三紀孢粉》一書記載: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現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內的我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現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我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布。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倖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二蓮葉防水和自潔之謎
荷葉的表面附著著無數個微米級的蠟質乳突結構。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些乳突時,可以看到在每個微米級乳突的表面又附著著許許多多與其結構相似的納米級顆粒,科學家將其稱為荷葉的微米-納米雙重結構。正是具有這些微小的雙重結構,使荷葉表面與水珠兒或塵埃的接觸面積非常有限,因此便產生了水珠在葉面上滾動並能帶走灰塵的現象。而且水不留在荷葉表面。
三 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
談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屬睡蓮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在淺水塘中。其莖生於淤泥中,變態為根狀莖,即是藕,也稱蓮藕。藕橫長在泥中,靠基莖節上的須狀根吸取養分。由於藕肉質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澱粉,營養豐富,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當我們折斷藕時,可以觀察到無數條長長的白色藕絲在斷藕之間連系著。為什麼會有這種藕斷絲連的現象呢?
這就要觀察一下藕的結構了。原來植物要生長,運輸水和養料的組織,叫導管和管胞。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一樣暢通無阻。
植物的導管內壁在一定的部位會特別增厚,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直徑僅為3~5微米。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一般可拉長至10厘米左右。
藕絲不僅存在於藕內,在荷梗、蓮蓬中都有,不過更纖細罷了。如果你采來一根荷梗,盡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來就像一長串連接著的小綠「燈籠」,連接這些小綠「燈籠」的,便是這種細絲。這種細絲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其實是由3~8根更細的絲組成,宛如一條棉紗是由無數棉纖維組成一樣。
細密纏綿的藕絲,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婦》詩中就有「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之句。後來,人們就用「藕斷絲連」的成語來比喻關系雖斷,情絲猶連。
一 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
蓮的品種
為北京傳統栽培品種。單瓣花型。花蕾桃形,綠色,上部紅色,花白色。花開較早,6月上旬始花,群體花期1個月左右。結藕較早。7月下旬,將新藕二次翻盆,花期可延續到10初左右。有自然變異的紅娃蓮和粉娃蓮。
為廈門傳統栽培品種。單瓣花型。花蕾桃形,綠色,尖部帶紅色,花粉白色,初開時類端微紅。6月上旬始花,群體花期1個月。其花瓣細長,花托細小,葉茂花繁,極易開花。
為廣泛栽培的著名品種。重瓣花型。花蕾圓桃形,紫紅色,著花較多,花紅色。6月中旬始花,群體花期1個月。花色鮮艷,盆栽易開花。
古老的碗蓮品種。重瓣花型。花蕾圓桃形,粉紅色,花粉白色,花瓣尖端邊緣為紅色。著花較繁,6月下旬始花,群體花期1個月,盆栽極易開花。
由浙江杭州花圃選育。植株矮小。單瓣花型。花蕾長桃形,綠色,花小,白色。非常適於在盆、碗中栽培。開花多,群體花期從6月中旬至8月中旬。
蓮的歷史:
荷花學名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屬睡蓮科(Nymphaeaceae)蓮屬(Nelumbo)。
蓮屬(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據古植物學家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布。那時候,正植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200萬年前)早得多。前蘇聯A.H.克里斯托弗維奇《古植物學》(1965)稱,蓮屬化石發現於北美北極地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那年月,地球上氣溫比現在溫暖,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布。後冰期(Ice Age)來臨,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布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倖存2種,分布范圍縮小了。分布在亞洲、大洋州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古植物學家還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代中國蓮相似。70年代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區早第三紀孢粉》一書記載: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現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內的我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現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我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布。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倖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二蓮葉防水和自潔之謎
荷葉的表面附著著無數個微米級的蠟質乳突結構。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些乳突時,可以看到在每個微米級乳突的表面又附著著許許多多與其結構相似的納米級顆粒,科學家將其稱為荷葉的微米-納米雙重結構。正是具有這些微小的雙重結構,使荷葉表面與水珠兒或塵埃的接觸面積非常有限,因此便產生了水珠在葉面上滾動並能帶走灰塵的現象。而且水不留在荷葉表面。
三 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
談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屬睡蓮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在淺水塘中。其莖生於淤泥中,變態為根狀莖,即是藕,也稱蓮藕。藕橫長在泥中,靠基莖節上的須狀根吸取養分。由於藕肉質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澱粉,營養豐富,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當我們折斷藕時,可以觀察到無數條長長的白色藕絲在斷藕之間連系著。為什麼會有這種藕斷絲連的現象呢?
這就要觀察一下藕的結構了。原來植物要生長,運輸水和養料的組織,叫導管和管胞。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一樣暢通無阻。
植物的導管內壁在一定的部位會特別增厚,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直徑僅為3~5微米。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一般可拉長至10厘米左右。
藕絲不僅存在於藕內,在荷梗、蓮蓬中都有,不過更纖細罷了。如果你采來一根荷梗,盡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來就像一長串連接著的小綠「燈籠」,連接這些小綠「燈籠」的,便是這種細絲。這種細絲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其實是由3~8根更細的絲組成,宛如一條棉紗是由無數棉纖維組成一樣。
細密纏綿的藕絲,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婦》詩中就有「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之句。後來,人們就用「藕斷絲連」的成語來比喻關系雖斷,情絲猶連。
四 千年古蓮發芽之謎
申女士是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的植物學家,她的實驗室里培育著各種各樣的植物,但是她最珍愛的卻是兩棵古蓮——它們的年齡都在500年左右。
「普通的花卉只能存活幾年。」申女士介紹說,「這兩棵古蓮卻大不相同,它們的種子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洗禮,現在居然發芽開花了。」
沉睡千年的古蓮醒了
數年前,申女士到北京訪問中國植物研究所;臨回美國時,北京的同事送給她7粒蓮花種子。「據說這些種子是從東北的湖底泥士中挖掘出來的,我知道它們的年齡很老,但是不知道確切的數字。」申女士說,「當時它們沒有引起我足夠的重視,倒是我的實驗室同事約翰·薩森發現了它們的價值。」
約翰·薩森利用碳同位素測試儀,對古蓮種子的年齡進行鑒定,發現它們竟然是1200年前遺留下來的!更令人驚奇的是,當申女士用刀片切去種子的外殼並把它們浸泡在培養液中後,沒過多久它們居然發芽了!
遺憾的是,這些種子發芽後存活的時間很短,但是它們已經被列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能夠發芽的種子。
千年的種子能夠發芽?!這激起了申女士極大的興趣,她決定再次返回中國尋找這些神秘的生命。當時申女士已經是國際植物學界的知名學者,許多科學家願意協助她完成此項研究工作。
科學的道路並不平坦
申女士帶到美國的第二批古蓮種子有21粒,年齡都在200歲到500歲之間。1997年,申女士在德國研究蓮花培育技術,通過實施「小手術」,第一粒種子發芽了,但是它只存活了不到3個月。
「隨後三年中,我在美國加州植物研究所培育了另外三粒種子,但是它們都沒有開花——很明顯,我使用的方法不當。」申女士回憶往事說,「後來好像很幸運,這兩粒種子都開花了,就是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兩棵,其中一棵的年齡是408歲,另一棵則是466歲。」
盡管古蓮開花了,但是它們與現代的蓮花有許多不同,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的環境。「我正在想盡一切辦法,使它們能夠茁壯成長。」
據申女士介紹,蓮花能夠如此長壽,應該有其特別的原因;如果能發現蓮花長壽的內在機制,人類將會受益匪淺,例如可以解決糧食儲存問題,減少世界飢餓人口,還有可能延長人類的壽命。
關鍵問題是:蓮花長壽的秘密是什麼呢?申女士稱,可能與土壤的輻射有關。
蓋曼·哈伯特是一名化學家,他是申女士的工作同事。哈伯特發現,古蓮種子周圍的土壤能夠發出輕微的輻射。「盡管輻射的強度很低,但是數百年之後其產生的效果也是相當驚人的。」申女士解釋說,「這或許是古蓮種子為何能夠存活至今的原因。」
據悉,申女士目前還剩下15粒古蓮種子,她准備提供給其他科學家,使得該科研項目能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在佛教中它代表著特殊的意義。」申女士說,「現在我們要找出蓮花長壽的秘密,造福於全人類。」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蓮怎麼還會開花呢?
這與蓮子的結構有關。蓮子的外種皮堅硬緻密,像個小小「密封包」,把種子密閉在裡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氣的滲入,也可以防止種子內的水分和空氣散失,因此蓮子的生命活動極為微弱,相當於休眠狀態。這是古蓮子還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與古蓮子所埋藏的環境也有關。這些古蓮子是被埋在深約30—60厘米的泥炭層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層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蓋,因此古蓮子幾乎處於一個密閉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古蓮子不具有生根發芽的條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
五 蓮生長繁殖特別快的原因
六、由蓮而來的科技發明
從20世紀70年代起,從事植物分類研究的德國波恩大學植物研究所所長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領導的小組,通過電子顯微鏡對一萬多種植物的表面結構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終於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蓮花葉面上倒幾滴膠水,膠水不會粘連在葉面上,而是滾落下去並且不留痕跡。表面覆蓋著一層極薄蠟晶體的葉子乾乾凈凈,這正是防水葉面的特點。這一現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並作出這樣的假設: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經過努力,他發明了一項新技術,生產出表面完全防水並且具備自潔功能的材料。這是一項用途廣泛的新技術,它使人們不再為建築物頂部和表面的清潔問題發愁,也不必再為汽車、飛機和各種運輸工具的清潔問題大傷腦筋。
七、與蓮有關的詩歌
1、古詩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贈送)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西洲①曲(南朝樂府民歌)
憶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③。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④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⑤。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⑥徹底紅⑦。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⑧。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⑨。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注釋】①〔西洲〕地名,未詳所在。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紀念的地方。②〔下〕落。落梅時節是本詩中男女共同紀念的時節。③〔鴉雛色〕形容頭發烏黑發亮。鴉雛,小鴉。④〔伯勞〕鳴禽,仲夏始鳴。 ⑤〔翠鈿〕用翠玉做成或鑲嵌的首飾。⑥〔蓮心〕和「憐心」雙關,就是相愛之心。⑦〔徹底紅〕就是紅得通透底里。⑧〔望飛鴻〕有望書信的意思,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⑨〔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此二句似倒裝。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藍天像大海,風吹簾動,隔簾見天便覺似海水盪漾。一說這里把江稱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遠。天海寥廓無邊,所以說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夢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愛人。
3、《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摘錄(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4、絕句漫興(其七)(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5、采蓮曲(朱湘)
小船呀輕飄,/楊柳呀風里顛搖;/荷葉呀翠蓋,/荷花呀人樣嬌嬈。/日落,/微波,/金絲閃動過小河。/左行,/右撐,/蓮舟上揚起歌聲。
菡萏呀半開,/蜂蝶呀不許輕來,/綠水呀相伴,/清凈呀不染塵埃。/溪間/采蓮,/水珠滑走過荷錢。/拍緊,/拍輕,/槳聲應答著歌聲。
藕心呀絲長,/羞澀呀水底深藏;/不見呀蠶繭,/絲多呀蛹裹中央?/溪頭/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猶。/波沉,/波升,/波上抑揚著歌聲。
蓮蓬呀子多,/兩岸呀榴樹婆娑,/喜鵲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羅。/溪中/采蓮,/耳鬢邊暈著微紅。/風定,/風生,/風盪漾著歌聲。
升了呀月鉤,/明了呀織女牽牛;/薄霧呀拂水,/涼風呀飄去蓮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蒼茫;/時靜,/時聞,/虛空里裊著歌音。
八、蓮文化舉例
1�我國著名的賞荷勝地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夏日是觀賞荷花的季節,在神州大地上,有許多賞荷勝地,著名的有杭州西湖、濟南大明湖、山東微山湖、湖北洪湖、湖南洞庭湖、揚州瘦西湖、河北白洋淀、承德避暑山莊、廣東肇慶七星岩、台灣台南縣白河鎮等處。在這些地方,你都可以看到荷花的芳容,領略到「紅衣翠扇映清波」的美景。
2�蓮與佛教的密切關系
蓮花已與佛教結下了親密的因緣,成了佛國的象徵與聖花。
寺廟里通常有佛祖釋迦牟尼的坐像,他身穿通肩大衣,手持說法印,結跏趺坐在蓮花台上,佛經說,這是釋迦佛祖修道成佛後向信徒們講經說佛的姿態。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也結跏趺坐在蓮台上,雙手仰掌足上,掌中托著一個蓮台,似乎在指引眾生通往西方佛國凈土;以大慈大悲聞名的觀音,身穿白衣,坐在白蓮花上,一手持著一隻凈瓶,一手執著一朵白蓮,彷彿在表露觀音懷著的一顆純潔的菩薩心,全力引導信徒脫離塵世,到達荷花盛開的凈土。
在翻讀佛經典籍時,人們又常常會見到佛經把佛國稱為「蓮界」,把寺廟稱為「蓮舍」,把和尚的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至於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有的也是用蓮子串成。佛經說,用蓮子做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樣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3�兩則謎語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襖,陣陣放清香。(荷花)
泥里一條龍,頭頂一個蓬,身體一節節,滿肚小窟窿。(蓮藕)
荷花學名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屬睡蓮科(Nymphaeaceae)蓮屬(Nelumbo)。
蓮屬(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據古植物學家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布。那時候,正植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200萬年前)早得多。前蘇聯A.H.克里斯托弗維奇《古植物學》(1965)稱,蓮屬化石發現於北美北極地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那年月,地球上氣溫比現在溫暖,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布。後冰期(Ice Age)來臨,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布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倖存2種,分布范圍縮小了。分布在亞洲、大洋州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古植物學家還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代中國蓮相似。70年代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區早第三紀孢粉》一書記載: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現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內的我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現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我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布。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倖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二蓮葉防水和自潔之謎
荷葉的表面附著著無數個微米級的蠟質乳突結構。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些乳突時,可以看到在每個微米級乳突的表面又附著著許許多多與其結構相似的納米級顆粒,科學家將其稱為荷葉的微米-納米雙重結構。正是具有這些微小的雙重結構,使荷葉表面與水珠兒或塵埃的接觸面積非常有限,因此便產生了水珠在葉面上滾動並能帶走灰塵的現象。而且水不留在荷葉表面。
三 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
談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屬睡蓮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在淺水塘中。其莖生於淤泥中,變態為根狀莖,即是藕,也稱蓮藕。藕橫長在泥中,靠基莖節上的須狀根吸取養分。由於藕肉質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澱粉,營養豐富,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當我們折斷藕時,可以觀察到無數條長長的白色藕絲在斷藕之間連系著。為什麼會有這種藕斷絲連的現象呢?
這就要觀察一下藕的結構了。原來植物要生長,運輸水和養料的組織,叫導管和管胞。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一樣暢通無阻。
植物的導管內壁在一定的部位會特別增厚,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直徑僅為3~5微米。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一般可拉長至10厘米左右。
藕絲不僅存在於藕內,在荷梗、蓮蓬中都有,不過更纖細罷了。如果你采來一根荷梗,盡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來就像一長串連接著的小綠「燈籠」,連接這些小綠「燈籠」的,便是這種細絲。這種細絲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其實是由3~8根更細的絲組成,宛如一條棉紗是由無數棉纖維組成一樣。
細密纏綿的藕絲,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婦》詩中就有「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之句。後來,人們就用「藕斷絲連」的成語來比喻關系雖斷,情絲猶連。
四 千年古蓮發芽之謎
申女士是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的植物學家,她的實驗室里培育著各種各樣的植物,但是她最珍愛的卻是兩棵古蓮——它們的年齡都在500年左右。
「普通的花卉只能存活幾年。」申女士介紹說,「這兩棵古蓮卻大不相同,它們的種子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洗禮,現在居然發芽開花了。」
沉睡千年的古蓮醒了
數年前,申女士到北京訪問中國植物研究所;臨回美國時,北京的同事送給她7粒蓮花種子。「據說這些種子是從東北的湖底泥士中挖掘出來的,我知道它們的年齡很老,但是不知道確切的數字。」申女士說,「當時它們沒有引起我足夠的重視,倒是我的實驗室同事約翰•薩森發現了它們的價值。」
約翰•薩森利用碳同位素測試儀,對古蓮種子的年齡進行鑒定,發現它們竟然是1200年前遺留下來的!更令人驚奇的是,當申女士用刀片切去種子的外殼並把它們浸泡在培養液中後,沒過多久它們居然發芽了!
遺憾的是,這些種子發芽後存活的時間很短,但是它們已經被列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能夠發芽的種子。
千年的種子能夠發芽?!這激起了申女士極大的興趣,她決定再次返回中國尋找這些神秘的生命。當時申女士已經是國際植物學界的知名學者,許多科學家願意協助她完成此項研究工作。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蓮怎麼還會開花呢?
這與蓮子的結構有關。蓮子的外種皮堅硬緻密,像個小小「密封包」,把種子密閉在裡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氣的滲入,也可以防止種子內的水分和空氣散失,因此蓮子的生命活動極為微弱,相當於休眠狀態。這是古蓮子還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與古蓮子所埋藏的環境也有關。這些古蓮子是被埋在深約30—60厘米的泥炭層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層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蓋,因此古蓮子幾乎處於一個密閉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古蓮子不具有生根發芽的條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
六、由蓮而來的科技發明
從20世紀70年代起,從事植物分類研究的德國波恩大學植物研究所所長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領導的小組,通過電子顯微鏡對一萬多種植物的表面結構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終於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蓮花葉面上倒幾滴膠水,膠水不會粘連在葉面上,而是滾落下去並且不留痕跡。表面覆蓋著一層極薄蠟晶體的葉子乾乾凈凈,這正是防水葉面的特點。這一現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並作出這樣的假設: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經過努力,他發明了一項新技術,生產出表面完全防水並且具備自潔功能的材料。這是一項用途廣泛的新技術,它使人們不再為建築物頂部和表面的清潔問題發愁,也不必再為汽車、飛機和各種運輸工具的清潔問題大傷腦筋。
、概述
蓮藕,又名「玉節」。雙子葉植物綱,睡蓮科植物。又稱「荷」。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最初細瘦如指,稱為密(蓮鞭)。密上有節,節再生密。節向下生須根,向上抽葉和花梗,夏秋生長末期,蓮鞭先端數節入土後膨大成藕,可供翌春萌生新株之用。夏季開花,叫「荷花」淡紅色或白色,大型,單瓣或重瓣。花謝後花托膨大,形成蓮蓬,內生多數堅果,叫「蓮子」。性喜溫暖濕潤。
原產亞洲南部。在我國供食用已有3000年歷史,不僅在華南、西南、長江流域各省有栽培, 而且蹤跡遍及全國。由於蓮的地下莖深入水下泥中,可避免外界低溫影響,因此 在我國最北的省份(如黑龍江省)有水的地方,也有藕的存在。世界上將蓮作為蔬菜來栽培的主要國家有中國、日本、印度、埃及和前蘇聯南部地區。歐美一些 國家則作為觀賞作物來栽培。以觀賞花為目的品種稱為花蓮;以採收蓮籽為主的 品種則稱為籽蓮;以採收地下莖為主的蓮則稱為藕蓮,藕蓮按其澱粉及全糖的含量、食用的目的,可分為果藕、菜藕和加工藕。
2. 冬天食品雕刻用什麼原料練習
你好!
冬天適合雕刻的原料有:
(1)蘿卜
蘿卜的品種很多,有各種形態,各種皮色,且有皮肉不同顏色的,如紅皮白瓤的紅蘿卜;青皮紅肉的心裡美蘿卜;紅、黃、白、綠相間的胡蘿卜等都可選作雕刻的原料。
①紅蘿卜
皮紅肉白,質地脆嫩,網紋細密,可雕刻各種單、復片狀花朵,如月季、茶花、馬蹄蓮等。也可雕刻鳥獸,如鴿子、天鵝、丹頂鶴等。
②紅心蘿卜(心裡美)
皮青肉紅,色澤鮮艷,可制牡丹花、荷花、玫瑰花、大麗花等花卉。
③青蘿卜
皮青肉綠,質地脆嫩,可刻制形體較高的古塔、花瓶、鳳鳥、蛟龍、山石、房屋、人物等。
④胡蘿卜
色澤鮮艷,形狀細長,耐久存。由於它的顏色與花朵相近,因而刻制出的花朵色澤與形象都十分逼真。常用於刻制梅花、牽牛花、鬱金香,君子蘭等花,也適合刻制各種小型的禽鳥。
⑤水蘿卜
皮紅肉白,質地脆嫩。可刻制玉蘭、燈籠花,還可以刻制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
(2)薯類
①土豆
以肉色潔白,個大體圓的為好,其用途是刻制和種花卉。如月季、玫瑰、橘子花、牡丹花、睡蓮、菊花等。
②甘署
有紅心、白心和黃心三種,水分較少,澱粉較多,刻出的作品細膩清晰。可刻制出三種不同的人物頭像,自然滲出的澱粉如同擦抹一層胭粉,另外還可以刻制花卉、鳥獸、山水、風景等。
(3)瓜類
①冬瓜
體大肉厚,可浮雕圖案,製作成「冬瓜盅」、「冬瓜燈」、「冬瓜罐」、「冬瓜花籃」等。
②西瓜
體圓形美,皮瓤紅、白、綠相間,可浮雕各種圖案,製成「西瓜盅」、「西瓜花籃」、「西瓜燈」等。
③南瓜
體大肉厚,可浮雕各種圖案,製作「南瓜盅」、「花籃」,還可利用根部刻制花卉,各種較大的龍、鳳、鳥以及人物、山水、建築、船舶等。
④西葫蘆
可利用鮮嫩細膩的根蒂刻制花卉、昆蟲及大型的鳳、鳥等。
⑤香瓜
可在表面刻制各種圖案,製成「香瓜盒」、「香瓜杯」。
⑥哈蜜瓜
體大肉厚子兒少,用途與冬瓜相似,極易造型,而且味道鮮美。
⑦黃瓜
皮綠肉白,質地鮮嫩,適合製作一些簡單的小型昆蟲、花卉。如蝴蝶、蟈蟈、青蛙、喇叭花、佛手花等。
(4)果類
①蘋果
選體圓個大的可制大麗花,草牡丹:挖出內核,做成表面雕刻圖案,內部釀豆沙餡的「釀蘋果」及 「八寶釀蘋果」等。
②梨
用途同蘋果。
③桃、香蕉、西紅柿
可刻制花卉、花邊裝飾品。
(5)蛋類
①雞蛋、松花蛋、鴨蛋、鵝蛋煮熟或蒸熟之後刻制花卉、花籃,鳥類如鴛鴦、雞仔、鴨仔等。
②蛋製品
蛋黃糕:質地較硬,可刻制大麗花、梅花等,也可刻制各種禽鳥、龍頭、山水風景、亭台樓閣、寶塔金橋等。
蛋白糕:色白質地較軟,可雕刻白色的寶塔、亭台樓閣、山水風景。
(6)其它
①苤藍
近似球形,皮綠肉白,用途同紅蘿卜。
②紫苤藍(紫菜頭)
近似球形,兩頭略尖,外皮深紫色,內心紫紅色,最適合雕刻紫色的花朵。
③紅苤藍(紅菜頭)
外形與紫苤藍相似,肉色微紅,適合雕刻紅色的花朵。
④白菜
顏色潔白,是刻制菊花等花卉的最好原料,還可以刻制鳥類的尾翎,人物的衣裙、袍帶等。
些外,芹菜是做花枝的最好原料;香菜、油菜、菠菜等鮮艷翠綠的梗、葉做花兒的陪襯、裝飾最合適;元蔥可以雕刻菊花、荷花;醬肉、火腿可刻制龍頭、鳥頭;白果可刻制臘梅花;菱白可刻制白玉蘭、百合花、蔥心、韭菜、蒜苗梗是花蕊的較好代用品。很多蔬菜、水果、及熟製品,都可用做雕刻原料。
3. 北方人的年夜飯一般都是吃餃子,其象徵意義是
餃子現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徵團圓發財。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日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胡蘿卜鴛鴦雕刻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五福臨門
這道餃子最適宜在大年初一這天討個好彩頭!別看五顏六色,其實很簡單。和面時分別加入榨好的蔬菜汁、胡蘿卜汁、芋頭汁、草莓汁或可可粉,包出的餃子就成相應的綠色、黃色、淺棕色、紅色、咖啡色。你大可以嘗試廚房中不同顏色的原料,總能找到好看又好吃的「色」餃子。餡料倒不苛求,只這些餃子的顏色就足以讓人眼前一亮了,而且不同顏色的麵皮有不同的口味,所以,沒有人會去苛責內里的餡料的。當然你有足夠的閑情和興趣的話,也可包上五種花樣。
好事成雙
合二為一,成了名副其實的鴛鴦水餃,既好看又簡單更好吃。顏色不同,餡料也不同,比如一個羊肉大蔥,一個牛肉胡蘿卜。有時,不用太多,一點點新意就能讓我們的餐桌與眾不同。
1. 將兩種顏色的餃子分別包好。
2. 再將兩個餃子對齊,兩頭交疊捏緊。
3. 拇指沿餃子邊緣向內壓邊呈裙邊狀,直至包完整個餃子。
招財進寶
這是廣式水晶餃的代表—帶子餃,水晶餃在家做也並不難,掌握了這個配比:澄面7、生粉(木薯粉)3,開水和成,包上餡蒸熟,就成透明的水晶狀了。
餡料:帶子150克,豬肉500克,香菇300克,鹽7克,食粉1克,味精4克,糖4克,雞精、雞粉、蚝油各少許。
調制:
1. 帶子用生粉腌15分鍾去腥,干香菇泡發,垛碎。
2. 豬肉打碎,加食粉手抓至發黏,加入帶子和香菇,放入上述調料拌勻至發黏即成。
事事如意
1. 麵皮上放餡,用拇指和食指將兩邊對著捏緊。
2. 剩餘兩邊也對著捏緊。
3. 往4個眼中填入熟蛋黃、黑木耳、西紅柿、綠櫻桃,上鍋蒸熟即成。
餡料:蝦肉、雞肉、蘿卜絲、紅椒絲、粉絲、香菜。
另外,吃餃子的時候,配上幾樣小菜,小酒一喝,那才愜意吶!
新的一年,不僅吉祥如意,而且豐富多彩喔!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 餛飩」的食品,和如今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 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如今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餃耳」,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 。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4. 山西運城鹽湖變成「鴛鴦鍋」 ,為何會出現這種奇觀
山西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由於其鹽含量類似中東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所以被譽為「中國死海」。但是近年來,這個鹽湖竟然變成了「鴛鴦湖」,究竟這個奇觀是怎麼出現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認識一下山西的鹽湖之「鴛鴦湖」奇觀!
得益於山西鹽湖的奇觀,使得山西的旅遊業得到了發展。很多人都會在假期選擇去旅遊,而他們選擇的旅遊景點往往會偏向有特色,比較熱門的地方。夏季氣溫較高,鹽湖裡的化學元素在高溫下得到快速的分解,所以在夏季的時候鹽湖的「鴛鴦湖」奇觀會更加壯觀,同時也會吸引很多遊客去觀賞。
5. 南瓜有哪些種類
1、蛇南瓜
蛇南瓜在南瓜的品種中,形態比較獨特是蛇形的,果實從粗到細,形態大小和普通的差不多,一般在春季2~3月時播種,5~6月時果實就會成熟了,發芽到瓜熟周期大概100~110天左右。
2、小磨盤南瓜
小磨盤南瓜的形態都普通南瓜差不多,它是扁圓形的,沒成熟的小磨盤南瓜,果皮是青綠的,而成熟後果皮是棕紅色,一般普通的南瓜大概6~10斤,而小磨盤南瓜比較小,最多隻有4~5斤。
3、大磨盤南瓜
在南瓜品種大全中,大磨盤南瓜和小磨盤南瓜屬於一系列的品種,它的形態也是扁圓形,果皮也比小磨盤南瓜的深厚,而且成熟的果皮上還會帶有淺色條紋,而且可長到8~10斤左右,但大磨盤南瓜中的水分比較小。
4、蜜本南瓜
蜜本南瓜是屬於多個品種雜交出的品種,它一般比普通品種的蜜本南瓜提前成熟,大概需90~100天就可以成熟了,它的口感在品種中良好,而且營養價值特別高,能有效的增強自身抵抗能力。
5、奶油南瓜
奶油南瓜屬於中等性南瓜品種,它和普通盆栽幾乎沒有區別,但奶油南瓜的耐寒、耐旱性、耐高溫性都很強,而且口感也十分第一天,不過奶油南瓜的產量很少,一個奶油南瓜大概只有4斤左右。
6、牛腿南瓜
牛腿南瓜和蛇南瓜、蜜本南瓜有很大的差別,它屬於晚熟南瓜品種,每次種植牛腿南瓜大概需要110~120天才會成熟,而且牛腿南瓜在品種中果皮粗糙,一個大概就有20~30斤左右。
6. 怎麼才能變成肖戰老婆
成為肖戰老婆,這種願望雖然可能性不大,但是總是還有實現的概率的。我們都知道,如今的肖戰,可謂是演藝圈的頂級流量,在中國擁有著不可估量的粉絲和擁躉,尤其是一些零零後的女生,對肖戰哥哥的追捧可以說無有時歇。
作為一名長相出眾,身材高挑的偶像,肖戰的粉絲當然大多數都是“老婆粉”,簡而言之,就是把肖戰當成自己的男朋友來看待。在如今的演藝圈,其實這種粉絲是相當常見的。
那麼,第三步就要來了,讓肖戰徹底的愛上自己,進而和你領證。這就要看你隨意發揮了,要製造出足夠多的“偶然”,讓肖戰相信你就是他的真命天女。
7. 花樣 包餃子 包法
五福臨門
這道餃子最適宜在立冬吃,可以入冬就討個好彩頭!別看五顏六色,其實很簡單。和面時分別加入榨好的蔬菜汁、胡蘿卜汁、芋頭汁、草莓汁或可可粉,包出的餃子就成相應的綠色、黃色、淺棕色、紅色、咖啡色。你大可以嘗試廚房中不同顏色的原料,總能找到好看又好吃的「色」餃子。餡料倒不苛求,只這些餃子的顏色就足以讓人眼前一亮了,而且不同顏色的麵皮有不同的口味,所以,沒有人會去苛責內里的餡料的。當然你有足夠的閑情和興趣的話,也可包上五種花樣。
好事成雙
合二為一,成了名副其實的鴛鴦水餃,既好看又簡單更好吃。顏色不同,餡料最好也不同,比如一個羊肉大蔥,一個牛肉胡蘿卜。有時,不用太多,一點點新意就能讓我們的餐桌與眾不同。
調制:
1.將兩種顏色的餃子分別包好。
2.再將兩個餃子對齊,兩頭交疊捏緊。
3.拇指沿餃子邊緣向內壓邊呈裙邊狀,直至包完整個餃子。
招財進寶
這是廣式水晶餃的代表—帶子餃,水晶餃在家做也並不難,掌握了這個配比:澄面7、生粉(木薯粉)3,開水和成,包上餡蒸熟,就成透明的水晶狀了。
餡料:帶子150克,豬肉500克,香菇300克,鹽7克,食粉1克,味精4克,糖4克,雞精、雞粉、蚝油各少許。
調制:
1.帶子用生粉腌15分鍾去腥,干香菇泡發,垛碎。
2.豬肉打碎,加食粉手抓至發黏,加入帶子和香菇,放入上述調料拌勻至發黏即成。
事事如意
餡料:蝦肉、雞肉、蘿卜絲、紅椒絲、粉絲、香菜。
調制:
1.麵皮上放餡,用拇指和食指將兩邊對著捏緊。
2.剩餘兩邊也對著捏緊。
3.往4個眼中填入熟蛋黃、黑木耳、西紅柿、綠櫻桃,上鍋蒸熟即成。
8. 不銹鋼和麥飯石那種鍋更好
建議選擇麥飯石的。原因有兩個:
1.不銹鋼鍋是由鐵鉻合金滲入鎳、鉬、鈦、鎘、錳等微量金屬元素製成。小孩子的抵抗能力和消化系統本身不如成人,所以一旦買到便宜劣質的不銹鋼鍋,這些微量元素被人體經常性的攝入會增加引起皮膚炎,動脈硬化,腎臟受損,口吃等病症的發生。
2.含鹼食物(如牛乳、胡蘿卜、番茄、菠菜等等)和日常調味品(鹽、醬油、醋等)含有強電解質,接觸不銹鋼發生電化反應,使鎳、鉬、鈦、鎘、錳等金屬元素溶解出來。
3.如果要買不銹鋼一定要去實體店購買。網上太雜,質量參差不齊,常人正常來講難以判斷。不銹鋼鍋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耐腐蝕鋼叫耐蝕鋼,耐酸鹼耐腐蝕,關於耐蝕不銹鋼鍋最好的地方就是他不會生銹。
然而這種鍋太難粘了,不管用什麼方法,還是很容易堅持的,如果是菜鳥,不建議使用這種鍋。這種平底鍋不易清洗,多放點油就開始冒煙了。
現在市售不銹鋼鍋有一種叫蜂窩無塗層鍋,各種品牌的廣告都說不粘鍋,效果跟不粘鍋一樣好,也很健康,不過,我個人認為這種鍋不粘的原因是表面有塗料。
麥飯石鍋
麥飯石炒鍋的烹飪真的不粘鍋,聽的材料,我覺得這是自然的名字,當「老爸評測」對麥飯石鍋體進行評價後,檢測結果是鍋體主要成分為鋁,塗層中含有大量氟,氟是不粘鍋體的主要成分。
因此麥飯石鍋不含任何麥飯石成分,即普通鍋沒有塗層。
不粘鍋
不粘鍋是由於鍋底使用不粘塗料,我們通常使用特氟龍塗料。不粘鍋的出現方便了許多人的烹飪需要,炒魚、炒雞蛋、炒菜不容易,粘在鍋上不容易,也很容易清洗,抹布可以擦乾凈,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選擇不粘鍋的原因。
這種鍋不能用鋼球洗鍋,不建議家裡的老人使用,因為老人喜歡用鋼球刷鍋,鋼球會剝落表面的塗層,從而大大降低不粘效果。
鑄鐵鍋
鑄鐵鍋中雜質少,其獨特的無塗層設計從根本上說杜絕會對化學塗層和鋁製品造成人體傷害。鑄鐵鍋散熱慢,能在短時間內保持一定溫度。這個鍋又重又熱,當他被一隻手撞到的時候,他很累,手腕受不了,他不實用於烹飪,但他非常適合於油炸牛扒或燉肉。
9. 紅樓夢第四十回中鴛鴦、賈母等人行的酒令到底是怎麼個行法
骨牌,這個可以搜一下。。。。
骨牌上有不同的點數,這些點數顏色和形狀排列都不一樣,(以前是紅綠兩色,現在多為紅白兩色)。不同的牌還有自己的名字。骨牌湊起來也有一副牌的牌名,一般三張牌是一副。
現在可以解釋了。
規矩是:摸出一副三張牌,先說左邊的,鴛鴦說牌名,酒客得按照牌的點的顏色形狀說一句和牌名字押韻的話來,或雅或俗,但是得合情景,押韻(得壓鴛鴦說的韻)。最後得說和一整副牌名押韻並且意境相連的話
比如
賈母「中間是個五合六」對「六橋梅花香徹骨」六橋是六的形狀,梅花是五的形狀。兩個放在一起,正和牌題。
湘雲的「長幺」就是兩個紅點,對「雙懸日月照乾坤」「閑花落地聽無聲」「幺四」是一邊一個紅點,一邊四個紅點,對「日邊紅杏倚雲栽」,湊成一共9個紅點,就是「櫻桃九熟」
迎春「四五成花九」對「梨花帶雨濃」就被指為「不押韻,不像」,濃壓不住九的韻,而且沒有反映出顏色的不同。
最後,劉姥姥的,自己想像吧。。真是絕啊「大火燒了毛毛蟲」「一個蘿卜一頭蒜」。。。。 另外,骨牌名也可以搜得到
10. 吃火鍋引起腹瀉怎麼辦有什麼好的止瀉辦法
方法/步驟
腸胃不好的小夥伴已經有吃火鍋拉肚子的老毛病的話,就在吃火鍋前和一瓶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便宜且效果好,不僅能夠讓你吃火鍋之後不再肚子痛,而且能夠讓你感受不一樣的火鍋味道哦。
吃火鍋的時候要點鴛鴦火鍋,不要吃那種變態辣的火鍋。本來腸胃就不好還逞能去刺激性辣的火鍋的話,腸胃肯定受不了。
吃火鍋中途不要喝涼水
有些小夥伴總是喜歡辣到不行的時候喝點涼水緩解下口腔的灼燒感,這樣非常傷腸胃的。因為吃了大量的食物後,腸胃需要消化液,但是你大量的和涼水會稀釋胃液,導致腸胃不舒服。
不要喝亂七八糟的飲料、甚至酒水
腸胃不適的患者最怕的各種刺激性的食物,本來火鍋本屬於腸胃不適患者的禁忌了還要去喝酒的話更加刺激腸胃黏膜。一些小飲料、功能性飲料業不要去嘗試了,辣的不行就和糖水或是奶茶。
吃拉肚子葯的、消炎處理。
有時候我們吃完火鍋就拉肚子並不只是自己的腸胃不好,而是店家的火鍋底料著實內容豐富,暗藏不少的殺機。這樣一盆「老湯」不知道要有多少病菌,全部吃肚子里的話還是趕緊吃點消炎葯物來殺殺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