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製作鹵水
★白鹵水
清水10斤,八角6錢,砂礓3錢,丁香6錢,桂皮6錢,草果6錢,花椒6錢,甘草6錢,精鹽5兩,豬瞳骨4斤,干貝2兩,蝦干2兩,火腿2兩,魚露1斤,冰糖3兩,南姜5兩,香茅5兩
製作:豬骨過水,其他材料用白紗布袋裝好,豬骨頭和葯包一起熬3小時,加鹽就OK
(無色鹵水,用來製作白切菜式,如東江白切狗,白切貓)
★精鹵水
豬瞳骨4斤,干貝2兩,蝦干2兩,火腿2兩,魚露1斤,冰糖3兩,南姜5兩,香茅5兩,八角1兩5錢,桂皮2兩,乾草2兩,草果5錢,丁香5錢,砂礓2兩,陳皮5錢,羅漢果2個,生油4兩,生薑2兩,蔥白段5兩,生抽10斤,紹酒5斤,冰糖4斤2兩,紅曲米3兩
製作:八角,桂皮,乾草,草果。丁香,砂礓,陳皮,羅漢果扎一葯袋,紅曲米扎另一葯袋,豬瞳骨,乾杯,蝦干,火腿過水,瓦煲里加油,生薑,蔥條爆香,放豬瞳骨,乾杯,蝦干,火腿,生抽冰糖,紹酒,葯袋(2個)慢火熬4小時,去生薑蔥條,留料浸泡12小時後才可以使用
(深色鹵水,製作鹵料使用,粵菜鹵水不建議使用熬糖色)
★一般鹵水:
八角1兩5錢,桂皮2兩,甘草2兩,草果5錢,砂礓5錢,陳皮5錢,羅漢果1個,生油4兩,生薑2兩,長蔥條5兩,生抽7斤,清水3斤,紹酒5斤,白糖6兩,精鹽3兩
製作:參照精鹵水製作過程(過程差不多,懶得打那麼多字了)
一、鹵水的製作
一配方
八角25克
桂皮15克
小茴15~25克
甘草10克
三奈10克
甘菘3~5克
花椒20克
砂仁10克
草豆蔻5克
草果15克
丁香5~15克
生薑100克
大蔥150克
紹酒100克
冰糖350~500克
味精15克
精鹽350~500克
鮮湯5000克
精煉油50克
紗布袋2個
二調制
1將八角、桂皮、小茴、甘草、三奈、甘菘、花椒、砂仁、草豆蔻、草果、丁香等分成兩份,分別裝入寬松的紗布袋中並用細繩扎緊袋口;姜洗凈拍破;蔥連根須洗凈挽結。
2將大塊的冰糖先在火上炙烤一下,然後放在菜板上輕輕敲碎,再與精煉油一同入鍋,用小火炒至呈深紅色時,摻入500克沸水攪勻,即成糖色。
3鍋置火上,摻入鮮湯5000克,放入姜蔥,調入精鹽、味精和糖色,再放入香料包,燒沸後改用小火慢慢地熬至香味四溢時,即成新鮮鹵水。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1炒糖色時,必須用小火慢炒,且糖色應稍嫩一些,否則炒出的糖色有苦味。
2按傳統方法調制的鹵水通常都不加味精,但由於新鮮鹵水大都鮮味不足,加之近年來人們對鮮味的要求似乎已越來越高,所以在調制的過程中也可適量加入的味精。需要說明的是,在鹵水中加入味精並不會起副作用,因為味精在160℃以上的溫度中才會產生焦谷酸鈉從而失去鮮味,而鹵水沸騰時的溫度一般不會超過105℃。
3鹵水中一般應加入嫩糖色,如此才會使鹵水有回甜味。而加入了嫩糖色以後,便可以不再加甘草。但從葯物性能角度看,甘草有調和諸味及提鮮的作用。因此,在加了糖色以後,鹵水中仍可考慮加少許甘草。
4丁香中含有丁香油酚,其味甚濃,使用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量。一般來說,5000克鮮湯中丁香用量應控制在5~15克之間。
5用於製作鹵水的大蔥應保留其根須,那樣可使鹵水的味道更香。這可是一位多年製作鹵水的老師傅傳授給筆者的經驗。
6上述鹵水配方中加有糖色,且色呈棕紅,稱為紅鹵,若去掉配方中的糖色便成了白鹵。另外有人愛在鹵水中加入干辣椒,那樣就變成辣鹵了。
⑵ 沙縣小吃鹵水配方秘方
沙縣小吃的鹵水是怎樣製作而成的呢。首先,和其他鹵水一樣,也需要准備八角、茴香等香料,在進行長時間的熬燉,最後才會有有人的鹵水香味。來了解一下吧。
製作鹵水的材料:(以10碗水的量計算)
八角(大料)3塊、小茴香1茶匙(5ml)、花椒1茶匙(5ml)、甘草3片、桂皮1塊、草果1個、陳皮1片、生抽1湯匙(15ml)、老抽1湯匙(15ml)、鹽適量、冰糖適量、帶皮肥豬肉1小塊。
鹵水的製作方法:
1、將所有香料用紗布或者一次性葯包、或者料盒裝起來。
2、鍋中放入水,放入所有材料,煮開。
3、轉小火煮40分鍾左右即可,放一晚更好,味道更濃郁。
4、撈出香料渣即可使用。鹵水可反復使用,越陳越香,根據情況不斷添加味料,長時間不使用時,過濾以後放入冰箱冷藏或者冷凍室保存即可。
鹵水製作小貼士:
1、鹵水中的香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增減,不過我覺得八角(大料)和桂皮是不可缺少的,喜歡麻辣味的可以加入干辣椒、花椒等,具體製作方法可以參考麻辣鴨脖子。
2、鹵水中加入一小塊肥豬肉是為了使鹵水更香,如果製作的鹵水準備鹵肉,那麼就沒必要事先放肉了,如果准備鹵花生之類,也沒必要放肉,不然會使花生油呼呼的,如果是鹵蛋的話放入一塊肉可以使蛋更香。
3、鹵水可反復使用,越陳越香,根據情況不斷添加味料,長時間不使用時,過濾以後放入冰箱冷藏或者冷凍室保存即可,放入冷藏可保存7天,冷凍可保存3個月。
⑶ 沙縣小吃鹵味做法及圖片請問誰有
製作鹵水的材料: (以10碗水的量計算)
八角(大料)3塊、小茴香1茶匙(5ml)、花椒1茶匙(5ml)、甘草3片、桂皮1塊、草果1個、陳皮1片、生抽1湯匙(15ml)、老抽1湯匙(15ml)、鹽適量、冰糖適量
、帶皮肥豬肉1小塊。
鹵水的製作方法:
1、將所有香料用紗布或者一次性葯包、或者料盒裝起來。
2、鍋中放入水,放入所有材料,煮開。
3、轉小火煮40分鍾左右即可,放一晚更好,味道更濃郁。
4、撈出香料渣即可使用。鹵水可反復使用,越陳越香,根據情況不斷添加味料,長時間不使用時,過濾以後放入冰箱冷藏或者冷凍室保存即可。
鹵水製作小貼士:
1、鹵水中的香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增減,不過我覺得八角(大料)和桂皮是不可缺少的,喜歡麻辣味的可以加入干辣椒、花椒等,具體製作方法可以參考麻辣鴨脖子 。
2、鹵水中加入一小塊肥豬肉是為了使鹵水更香,如果製作的鹵水準備鹵肉,那麼就沒必要事先放肉了,如果准備鹵花生之類,也沒必要放肉,不然會使花生油呼呼的,如果是鹵蛋的話放入一塊肉可以使蛋更香。
3、鹵水可反復使用,越陳越香,根據情況不斷添加味料,長時間不使用時,過濾以後放入冰箱冷藏或者冷凍室保存即可,放入冷藏可保存7天,冷凍可保存3個月。
⑷ 我想做沙縣小吃裡面的鹵水,有沒有製作過程視頻啊
我只知道南方的鹵三件中,鹵水怎麼鹵。找一塊紗布,把你認為喜歡的大料如陳皮,八角。。。裝進一個紗布里。依次把你要鹵的東西,分成一鍋一鍋鹵,這個鹵包越頓越有味道,越好吃
⑸ 沙縣小吃里的鹵味怎麼做
做法:
1、准備材料:甘草(20克), 香葉(15個燒烤下),丁香(10克),白芷(20克), 小茴香(20克),花椒(30克),八角(20克),香毛草(20克),香果(3個),草果(3個),桂皮(1倆),香砂(20克) ,干辣椒(25個),豆寇(20克),陳皮(20克),白鬍椒(20克),千里香:1-2包,味精(4倆),鹽巴(半斤---6倆),大蒜(2大個),生薑(150克),料酒100克,白糖(8倆---1斤,炒成糖漿後加入,起色素作用) ,大蔥50克 、鹵味增香膏(用調料勺2小勺)。辣椒醬(200g-500g,如地方不吃辣,就少放點)。水(2大臉盆)。鍋直徑:40CM。一包料可鹵用3次以上。
2、步驟
步驟一:用標准40CM不銹鋼桶,裝2大臉盆水。
步驟二:把白糖炒成糖漿後加入水中,起到天然色素作用,然後在加其他的調味料。
步驟三:把我們的香料用沙布包好或者直接放入水即可。但是也要把香料拍破或者改刀(千萬不能弄細,稍微改下,以免影響效果)用香料袋包好打結。同時干辣椒也放入。
步驟四:把你要鹵東西一起放入,然後先開大火,等到水已開了在改為小火,直到你鹵的東西有味為止,這時也要根據你自己的味道來調,缺少什麼可以自己稍微增加。
⑹ 沙縣小吃的鹵水怎麼做
被稱為古代漢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的沙縣小吃,屬源遠流長的中原漢族飲食文化傳統的一個分支,它既有福州、閩南一帶的飲食特點,又有汀州一帶山區客家飲食文化風格。因此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沙縣小吃又分為兩大流派,即口味清鮮淡甜、 沙縣豆香糍粑製作精細的城關小吃流派,代表品種有扁肉(麵食)、燒麥、肉包等,獨具特色;口味咸辣酸、製作粗放的夏茂小吃流派,以夏茂鎮為代表,原料以米、薯、芋為主,如米凍、喜粿、米凍皮(粳秈面)、牛系列等。
那麼,最具代表性的沙縣小吃在哪裡呢? 歷史上,夏茂人基本屬於客家,喜外出。因此外出經營小吃最早最多的是夏茂流派小吃,幾乎大江南北都有夏茂人的蹤跡,這種流動性也使夏茂流派小吃的原料加工與經營服務分離,即加工的不經營,經營的不加工,形成低工藝的簡單重復勞動。而沙縣城關人則是山區文化,喜歡自己加工自己經營,即"前店後坊"的家庭式經營格局,城關流派沙縣小吃製作精細,品種多樣,成為沙縣小吃的主角。因此,到過沙縣的人必嘗沙縣小吃,吃了"沙縣小吃"都有"沙陽歸來無小吃"之感嘆。
【】扁肉:
建郡扁肉味脆、嫩、香、甜,入口爽脆,與北方餛沌和其它地方的扁肉口味大不相同,其原因就在餡上。「建郡扁肉」製作過程主要特點是「打肉」,與其他地方的「切肉」不同。肉質純凈,新鮮脆嫩。一般取凌晨宰的生豬新鮮腿純瘦肉,不得下水,製作不過午,將腿肉去除筋膜,順肉纖維橫切成較大塊狀或條狀,放在木墩上用木錘敲打,敲打時要掌握關鍵技巧,即將瘦肉豎打,這樣可保留肉纖維中水份,直至爛如綿、粘如糊,然後加適時小蘇打水、鹽、味精,用筷子攪成糊狀。包扁食的皮用麵粉和少許鹼水,打成薄皮,每張切成邊長7公分左右方塊,每個扁肉僅桂圓大小,包成精巧的蝴蝶狀。扁肉湯以豬骨頭在溫火中熬出清湯,將扁肉放入清水鍋中煮開,待扁肉浮起,用小笊籬撈起,放入有醬油、新鮮豬油、味精和其它佐料的碗中,沖入沸清湯,撒上香蔥即可食用。其味脆、嫩、香、甜,入口爽脆。
扁肉,一種源於閩東北寧德的餛飩,扁肉最好吃的鯉魚的故鄉,福建東北的周寧。傳播最為廣泛的沙縣扁肉。餛飩有北京的餛飩,廣州的雲吞,成都的抄手,武漢的清湯之後,又增加了一個名字。扁肉所以稱之為扁肉,蓋因的肉餡製作區別於其他的餛飩,扁肉餡製作不用刀,早晨買來鮮肉,用特製的木棒敲打,一直敲打成細膩的肉泥,包制扁肉的麵皮也薄,約合餃子皮的四分之一厚度。肉餡也要少一些,配合薄皮,口感更好。
⑺ 沙縣小吃的鹵味是怎麼做的
沙縣小吃的鹵味做法如下:
准備材料:雞蛋、藕、香乾、老抽、桂皮、蔥、姜、鹽、雞精、草果、肉蔻、小米辣、花椒、八角、香葉。
一、首先把所有的食材備齊。
⑻ 我想做沙縣小吃裡面的鹵水,有沒有製作過程視頻啊
沙縣小吃始於1600多年前的東晉義熙年間,歷史悠久。此地的先民都是中原各地漢族的後裔,使沙縣小吃蘊含著古老漢族飲食文化的「基因」,如聞名遐邇的沙縣臘鴨(現稱板鴨),是在洗凈的鴨肉抹上鹽、姜等佐料腌漬起來,然後風干、曬干或烘乾而成,基本承襲了周代的製作方法;白嫩的沙縣豆腐,不是用石膏或鹽鹵點鹵,而是用隔夜的老漿水,這種方法則來自漢時淮南王的劉安。
沙縣地處閩西北山區的沙溪下游,在旱路難行的古代,這里曾經是相當繁華的農副產品集散地,當時的城關,可謂「江中百舸爭流,陸上商貿雲集」,閩西北和閩西一帶的大米、木材、筍干、茶葉、香菇等土特產,大都匯集到沙縣,再通過沙溪、閩江運至東海之濱的福州。因此,福州、汀州、閩南、尤溪、莆田以至江西、浙江等地客商,都紛紛到這里經營葯材、布匹、山貨、魚貨、涼果等等,不僅促進了沙縣小吃的繁榮,而且使它既有福州、閩南一帶的特點,又有汀州一帶的客家的風味,形成了用料以面、豆、肉為主,製作比較精細,口味清、淡、鮮和用料以米、薯、芋為主,製作比較粗放,口味咸、辣、酸兩大流派。當時,沙縣的商貿以小商販、小店居多,飲食既有所講究、又不想花大錢,小吃便順此潮流,重在經濟實惠,並延續至今,成為它能夠進軍各地的主要優勢。
沙縣小吃,一般分為米類,比如炒白粿、鴨湯粉干、米凍皮、喜粿團等;麵粉類,包括餛飩、拌面、燒麥、花椒餅、荷葉包等;豆類,其中有夾心豆腐丸、玉卷豆腐、煲豆腐、梅花豆腐等;其它還有芋包、牛粉腸、夏茂烤鴨等。在眾多的小吃中,傳統名牌小吃有50種,餛飩(亦稱扁肉)、芋包、燒麥、包心豆腐丸、米凍、米凍皮、喜粿、魚丸、花椒餅、泥鰍粉干為十大品種,而前面4種為全國品牌的小吃。
沙縣餛飩,與餃子有親緣關系,已有1400多年歷史,北齊顏之推就如是說:「今餛飩,形為偃月,天下之通食也」。沙縣餛飩與眾不同之處是:皮薄餡多,餡肉是用木槌捶打而成,包制時視不同口味,再適當加上蔥白、蝦肉等,配以高湯、味精、香油、蔥花、米醋等佐料,吃起來脆嫩美味、清爽可口,1997年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燒麥,原名為梢梅,因蒸時豎立,上部形似梅花而得名。沙縣燒麥與其它地方的燒麥相比,有它自己有特色,如燒麥皮坯是用冷水、而不是用溫水或熱水和面;個小似山棗,蒸熟後呈透明狀,顯得小巧玲瓏、晶瑩如玉,也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沙縣芋包,是古代客家先民用當地盛產的薯芋,代替麵粉做成的包子。現在的沙縣芋包,是用菜芋和木薯粉製成,餡料有水發筍干、豆乾、生薑、蔥白、香菇、蝦仁、瘦肉等,可拌吃、也可煮吃(稱芋餃)。芋包煮熟後,放入盛有加進醬油、味精、豬油、芝麻油、蔥花、胡椒粉和醋的高湯里,吃起來嫩滑軟韌、清香可口,2000年獲「中華名小吃」稱號。
沙縣包心豆腐丸,是以沙縣豆腐和地瓜粉為主料,加上鹽、味精攪拌成豆腐泥包上用五花肉、香菇、蝦仁、蔥白、生薑、芝麻油等做成的餡。吃起來外嫩潤、內味美,在第三屆全國烹調比賽中榮獲銀獎
⑼ 鹵水的製作方法
具體做法如下:
食材:蔥段20克、老薑片20克、辣椒段20克、月桂葉2克、桂皮4克、草果3克、青耆2克、桂枝3克、八角5克
調味料:砂糖4大匙、醬油6大匙、胡椒粉1小匙、米酒2大匙
1、用刀將草果壓破,燉煮時才能釋放出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