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剩餘價值如何計算不是剩餘價值率,是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商品價值總量-(不變資本+可變資本)
剩餘價值=可變資本×剩餘價值率
B. 如何計算剩餘價值率
剩餘價值生產率=剩餘價值/可變資本,即m'=m/v。
在生產過程中所生產的剩餘價值,即預付資本的增殖部分,首先表現為產品價值超過各種生產要素的價值總額而形成的余額。預付資本由兩部分構成,即在生產資料上支出的貨幣額c和在勞動力上支出的貨幣額v,c是轉化為不變資本的價值部分,v是轉化為可變資本的價值部分。如以m代表剩餘價值,那麼產品價值就表現為c+v+m。
剩餘價值率的變動取決於三個因素,即工作日的長度、勞動的標准強度和勞動生產力。在這三個因素中,如果一個不變,另外二者發生變化,或者其中兩個不變,一個發生變化,或者三個因素同時變化,可以產生種種不同的組合。並且,三個因素變化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
由於資本家對利潤的貪欲是無止境的,他們會採取種種的手段不斷提高剩餘價值率,加重對僱傭勞動者的剝削。
C. 剩餘價值計算公式是什麼
剩餘價值計算公式:剩餘價值=上年累計未分配利潤+本年全年實現凈利潤-本年已分配利潤。
本年已分配利潤=被沒收財產損失和違反稅法的滯納金及罰款+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提取盈餘公積和法定公益金+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
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剩餘價值產生方式:
1、勞動力成為商品和貨幣轉化為資本,這是勞動剩餘轉化為剩餘價值的社會經濟條件和過程。馬克思論證這個過程的理論是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剩餘價值理論。
2、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雇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
3、不僅可解釋、解決經濟問題,而且可解釋、解決人生、社會等一系列問題,而使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學說更加完善,大大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
D. 剩餘價值規律計算
資本主義剩餘價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資本主義剩餘價值=商品售價-成本(原材料成本+生產資料折舊)-工人工資
剩餘價值規律是指剩餘價值產生、資本增殖的規律。它反映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勞動者雖有人身自由,卻被剝奪了生產資料。只有當勞動者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並被資本家購買以後,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才能結合起來,進行資本主義生產。
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者。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剩餘價值是指剝削勞動者所生產的新價值中的利潤(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工資之間的差異),即「勞動者創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佔有的勞動」。剩餘價值考察的是勞動過程當中的「價值增殖」。顯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決定了經濟現象領域中的價格和利潤增長運動。關於剩餘價值理論,馬克思給出總的評論:「所有經濟學家都犯了一個錯誤:他們不是就剩餘價值的純粹形式,不是就剩餘價值本身,而是就利潤和地租這些特殊形式來考察剩餘價值。」
E. 剩餘價值率如何計算
剩餘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或剩餘勞動時間和必要勞動時間的比率。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是工人受資本家剝削程度的表現。用公式表示: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可變資本或剩餘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用公式表示即:
剩餘價值率(m′)=■。年剩餘價值率是一
年內生產的剩餘價值總量和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用公
式表示即:
年剩餘價值率(m′)=■。
剩餘價值率表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程度。剩餘價值
是由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創造出來的。在資本家的全部
預付資本中,用於購買生產資料的不變資本(c)的價值,在
生產過程中被轉移到產品中去,並沒有發生價值量的變
化;而用於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v)在生產過程中則實
現了價值增殖,即帶來剩餘價值。因此,剩餘價值率是實
際發生作用的可變資本同它所帶來的剩餘價值之比,剩
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相比,能夠表明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價
值有多少被剝削,有多少歸自己,表明資本家剝削工人的
程度。所以,剩餘價值率也叫剝削率。
由於雇傭工人的勞動分為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所
花費的時間又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僱傭
工人的必要勞動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或可變資本價值等
價,而剩餘勞動則生產剩餘價值。所以,剩餘價值率又可
用剩餘勞動與必要勞動之比或剩餘勞動時間與必要勞動
時間之比來表示。
年剩餘價值率是表示預付可變資本的增殖程度的。
在年剩餘價值量一定的條件下,年剩餘價值率的高低和
可變資本的周轉速度成正比,可變資本的周轉速度越快,
年剩餘價值率也就越高。這是因為,剩餘價值是由實際發
揮作用的可變資本帶來的,可變資本周轉越快,實際發揮
作用的可變資本就越多,實際上剝削的勞動量也越大,因
而年剩餘價值量就越大,年剩餘價值率也就越高。否則情
況就相反。
假定有甲、乙兩個資本家,他們的可變資本都是6000
元,剩餘價值率都是100%,甲資本家的可變資本每年周
轉2次,乙資本家的可變資本每年周轉10次,這樣甲乙資
本家一年中獲得的剩餘價值總量不同。甲資本家一年獲
得的剩餘價值總量是6000×100%×2=12000元,而乙資
本家一年中所獲得的剩餘價值總量為6000元×100%×
10=60000元,可見,可變資本周轉越快,年剩餘價值量就
越多,年剩餘價值率就越高。
總之,剩餘價值率所表現的關系與年剩餘價值率所
表現的關系是不同的。剩餘價值率是表示剝削程度,而年
剩餘價值率則表示預付可變資本的增殖程度。在量的關
繫上,兩者也有一定的聯系。由於年剩餘價值率m′=■,
其中m=m×n(n為可變資本年周轉次數),所以m′=■
=■=m′· n,即年剩餘價值率就是剩餘價值率與可變
資本周轉次數的乘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