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皮毛怎樣加工
家畜和野獸的毛皮經過鞣製加工後,能成為柔軟、美觀的輕工製品原料,用於製作皮鞋、皮箱、皮襖、帽子、手套等日用品,有彈性,保暖性能好,行銷國內外市場。
毛皮的鞣製方法很多,這里介紹一種既簡單又實用的加工技術。
一、生皮鏟油:大部分家畜、野獸宰殺後的鮮皮需要經過清理與防腐,並經一段時間後才能供製革廠加工。清理的方法:割去蹄、耳、唇、尾、骨等,再用削刀除去皮下的殘肉和脂肪,洗去沾在皮上的泥、糞、淤血等,然後把鮮皮肉面向外,掛在通風處晾乾,防止強光曝曬。也可以採用鹽酸腌法,即將皮張肉面撒鹽,用鹽量約為皮重的25%,鹽腌6天左右,即要堆集。
二、浸水洗皮:將經過處理的鮮皮,置於缸內用清水浸泡,水溫以15—18℃為宜,時間需6—10小時。浸泡的目的是使原料皮吸水軟化。每百張羊皮用純鹼3—4斤或肥皂5—6連;每百張狗皮用純鹼2.5—3斤或肥皂2—3連。然後將浸過的皮張放入稀鹼液內搓洗,除去油污,再放入清水漂洗後,擰干。鹼水洗皮約需4—6分鍾,洗皮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造成絨毛脫落,影響裘皮外觀。
三、下缸鞣製:按明礬4—5份,食鹽3—5份、清水100份的比例配製鞣製液。先用溫水妥明礬,再加入食鹽和清水,混合均勻。溫度15℃時,應少加些食鹽,超過20℃時則多加些食鹽,水溫以30℃左右為宜。把毛皮投入浸泡7—10天後取出,將毛皮用清水漂洗,肉面不必舉不勝舉,最後用蓖麻油10份、肥皂10份、水100份的比例配成溶液,塗於半干狀態的毛皮肉面,並適當噴此水使其回潮,再用塑料薄膜包紮好,用石塊壓平。
四、曬皮刮軟:經過下缸鞣製壓平的皮張,放在草地上或穿繩子掛曬,先曬皮板,後曬毛面,並用手順著毛勢梳理,使其恢復毛勢原狀。然後用鈍刀刮除皮下殘存的脂肪。
操作時,左手緊握皮張,右手提鈍刀從上而下,一下一下地在皮板上來回刮,刮至皮板軟而鬆弛為止。刮皮後的皮張要釘在木板 上,使其伸展開來,並放在通風處晾乾。
五、整理毛型:待皮張乾燥後,用浮石或砂紙將肉面磨平,取下修整邊緣。最後用梳子梳毛,過長的部位可以適當修剪,使毛形整齊美觀
㈡ 動物皮毛加工過程是如何軟化的
一、飼料加工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加工的方法:到現在,還有不少的養殖戶在辛苦、固執的熬粥、煮飼料、蒸窩窩頭。無論我們煮的飼料多麼的爛、熬得多麼的好,也無論我們蒸的窩窩頭多麼的熟,遠遠趕不上使用膨化的原料。就像將爆米花、稀粥、米飯、饅頭、玉米碴籽粥分別放到嘴裡,在舌頭、牙齒、嘴唇都不攪動的情況下,看看是那一種物質在嘴裡化開的時間快?肯定是爆米花最快,玉米碴籽粥最慢的道理一樣。我們要注意使用膨花的原料,不僅能節約人工、使用方便,而且還能降低使用的成本和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
2、飼料的細度:要注意將飼料的細度降低到越細越好。毛皮動物具有很多特殊的生理特性。
3、雞蛋的使用:不要生用,也不可以煮得太熟。最好是八成熟。
4、魚粉的使用:魚粉最好不要放到鍋里煮或者再次膨化,那樣會破壞其中部分的營養物質,最好是用水(冬天使用溫水,夏天使用常溫水)浸泡半個小時後與其他飼料混合均勻後直接飼喂。
5、豆類製品一定要熟化:防止其中的「漲氣因子」沒有被消滅而導致漲肚。
6、禽類的骨頭一定要攪得更細:因為家禽的骨頭破裂後,容易形成一些刺狀的骨針,要防止對動物消化到的損害。也可以在煮禽類骨架的時候,加點醋,加速骨頭的軟化。
二、飼料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價格不是越便宜越好,關鍵是吸收利用率
由於毛皮動物屬於以肉食為主的雜食動物。因此,對各種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特別要求大量的使用動物性的飼料原料。而目前市場上一些飼料生產廠,看到毛皮動物飼料比較緊缺,就把豬料、雞料換上包裝直接飼喂毛皮動物。一方面是這種產品的蛋白含量不夠;另一方面,大量的使用植物性的飼料原料;其三,飼料原料一般是簡單的生加工,飼料的顆粒也比較大。
我們在使用飼料產品的時候,關鍵要考慮吃了多少斤飼料,能長出多少有用的產品(在毛皮動物不同時期衡量的指標不一樣,生長期是要身體的長度和重量,冬毛期是考、查毛的質量;繁殖期是要求繁殖的性能),這才是衡量一種飼料產品最重要的指標,作為產品的價格,它只是產品質量很效果的一種價值體現。11月,山東薇山湖邊的程相國經過親自實驗,體會出了便宜飼料使用成本高的體會。
我們今後購買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注重產品的使用效果,而不是注重產品的價格。
2)成料適宜的加水量
再我們今後的飼養過程中,會逐漸的向國外那樣,沒有食盤,只有水盤。我們今年推向市場的高檔貼料也是一種研究成果的推廣普及。
飼料的加水量不要太多,太多之後,就會稀釋口腔、喂、腸中消化酶的濃度,不利於飼料的消化和吸收;同時,由於喝進去是冷水(一般只有20以下度),拉出來的尿卻是35度以上,大量的水分進入動物身體然後排出,消耗了大量的能量,降低了飼料的利用效果,增加了飼養的成本。
特別是高檔貼料,加水過多,就貼不到籠子頂上了,掉在地上造成了嚴重的浪費。
最佳的加水量標準是,將我們吃飯用的筷子,插到准備飼喂的飼料中,筷子不倒(樂亭李景存先生),我認為最好是不傾斜為最好。就像我們人,是吃稀粥後排便快,還是吃米飯、饅頭後排便快?飼料中的水越多,排出體外的時間就越快,因此,該飼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就越低。
3)不可再次熟化
正規毛皮動物專業飼料廠生產的成料,其中的原料都是通過精細加工(包括對生料的熟化、粗原料的細粉、容易被破壞成分的保護、包被等)後的。購買回家後,只需要按照說明使用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再放到鍋里去煮、蒸等方法進行處理。否則,對飼料中原有成分反而造成破壞。
4)成料的粘糊情況
成料的粘度和呈現糊狀,主要與飼料中原料的種類和細度密切相關。除了貼料對粘度和糊化度要求嚴格之外,其餘普通成料不必要強調這個物理指標。當然,飼料的粘度越大,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會適當的延長,增強了飼料的吸收率。毛皮動物這方面具體的數值,沒有見到相關的報
5)吸水性的問題
有不少的養殖戶,特別在意產品的吸水性的問題。認為在放置一段時間後,飼料分層了、變稀了,就認為是不好的飼料,這是完全的主觀臆斷,也是個別廠家的業務人員,在不懂消化、吸收基本情況的前提下,為了達到推銷的目的,一味的欺騙養殖戶。不要太在意這些無關緊要的外在指標,其與原料的組成的關系比較密切。當然,在選擇貼料(直接貼到毛皮動物比較密的籠子的頂上,讓動物自由地舔食,而不再單獨放置食盤,需要單獨放置水盤)的時候,要注意飼料的黏度。
6)干飼料使用數量的問題
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毛皮動物的干飼料質量很不穩定,建議我們的養殖戶,應逐步地增加干飼料的使用量。先在自配料中摻上30%,逐步地再摻上50%,之後再摻上80%,一直到完全使用干飼料。以免,給我們的養殖戶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7)使用干飼料時的誤區:
誤區之一:人家說那種干飼料很好,於是,所有的毛皮動物完全就使用。因為,各自的具體情況(管理的方法、動物的體質、動物的大小、飼料加工的方法、人員的精心程度等)不一樣,人家使用得好,並不一定再我們家就使用得好。一定要先讓少量的動物試喂,然後在幾天後,看到了效果後,再整群地推廣使用。否則,就有可能給我們帶來嚴重的損失。
誤區之二:人家說那種產品不好,於是就不敢使用。在毛皮動物領域,有很多人的思想是很保守的(因為,他們是花費了高昂的代價換來的經驗,都愛藏著、掖著,不願意輕易地告訴外人。有些飼養年頭越長、這種思想越嚴重)。一些好的東西不願意告訴大家,還有少量的人員,故意地告訴大家一些錯誤地信息(我親自遇到過),阻止養殖戶使用好的東西,讓自己的獨自使用得更好。產品的好壞,一定要讓動物去說話,而不要憑自己的想像或人家的評說。否則,就失去了一個好的機會。
誤區之三:採用其他動物的飼料來飼喂毛皮動物。毛皮動物從生理結構和用途上與其他的動物完全的不一樣。因此,不能夠使用其他動物的產品來使用於毛皮動物。在一些地方,用牛的代乳粉來飼喂毛皮動物的小崽,生長得很不好;有的人用小豬的飼料來飼喂生長期的毛皮動物,最後到打皮的時候,毛十分的空、疏,皮板容易破裂、次皮、殘皮比例大增、咬毛、自咬的比例很高;還有一些人,為了讓毛皮動物的糞便發黑,大劑量地使用硫酸銅,導致大量地中毒死亡(在2004年,山東濱洲就有個大養殖戶吃過這樣的虧)等等
㈢ 怎樣泡製動物皮毛
皮毛鞣製加工比較復雜,如鉻鞣法等。簡單的土法加工以狗皮為例:
1.先將皮上的肉油糞污泥血液等清除干凈,平放在木板上用粗鐵砂巿或磚塊磨至略見粗毛的根為止
2.然後用明礬500g,加水5000ml,煮沸後到入盆里,冷卻後將皮完全浸入其中,約24小時後取出,毛朝下放在木板上張開綳緊,用鐵釘固定。
3.用50度的皮硝水(皮硝250g,水250ml,煮沸後剰150ml)反復均勻地塗在皮板上,稍干後犬皮會起泡,如個別地方不起泡,可再次塗上,直至起泡為止。
4.涼吹犬皮,待干透後,用細砂布仔細磨平即成。
5.鞣製好的犬皮,用手將皮抓成團,放開後應能慢慢自然張開,即表明為鞣製好了的毛皮,柔軟而富彈性。
http://iask.sina.com.cn/b/14275095.html
㈣ 毛皮的熟制方法
准備材料:一個整張羊皮、繩子、刮鬍刀、香油、塑料袋。
1、把整張羊皮剝焉為,然後捲起來備用。
㈤ 真皮革的加工過程是怎樣的製作成皮製品有哪些工序
真皮革加工過程是這樣:清理皮毛,鞣製皮毛,整理加工。工序包括:去肉,浸酸,鞣製,擠水,再次鞣製,再次擠水,乾燥,修邊,完成。
皮革加工是個復雜過程,為了使讀者能快速理解這一過程。筆者按照皮革加工先後次序,分三步深入淺出介紹其工序環節:
3、皮毛鞣製好後,就開始加工整理:皮毛鞣製完後,整個工序就基本完成了。最後進行烘乾和修邊就是我們所見到皮革了。要說明一點:皮革加工好後面積很大,要根據需要裁剪皮革。相信大家都有街頭買皮帶經歷。皮帶攤上那張大塊皮革就是皮革最初加工品。以上就是製作皮革具體步驟,總結一下就是:去雜質,鞣製,加工整理,也並不復雜。
㈥ 如何鞣製皮毛
鞣製皮毛的簡單方法
1、材料、葯品和用具
1.1鮮或乾的生皮。
1.2葯品:工業用甲醛(福爾馬林)、硫酸、食鹽、餐洗精、芒硝(元明粉)、碳酸鈉(白鹼)、洗衣粉、滲透劑JFC、軟皮白油或合成加脂劑、甲酸、硫酸銨、硫代硫酸鈉。
1.3用具:溫度計、酸鹼試紙、刮刀、半圓形木、瓦缸、玻璃量筒、量杯、燒杯、粗天秤等。
2、方法以步驟
2.1生皮分批和稱量:將生皮按厚薄、面積大小、鮮或干生皮及乾燥程度、保存時間等進行分批,盡量把性質相似的生皮組成一個生產批次,手工操作以20—30張一批為宜,並稱重,生皮重量作為用水量的依據。
2.2浸水:目的使皮板中水分接近鮮皮狀態,改善其軟度,加水量以乾重的20倍或鮮皮的10倍,水溫為常溫以不低於20度為宜,每公斤水加餐洗精3毫升、JFC0.5毫升。
浸水時間24—36小時,在浸水過程中要間歇地翻動毛皮,並防止皮板露出水面。
2.3脫脂:目的是除去毛皮上的污物、血跡及油脂等,用水量同上,水溫35—40度,水中加適量餐洗精或洗衣粉浸泡,搓洗1—2小時。
2.4復浸:目的是使皮板進一步回鮮,皮纖維鬆散便於揭里去肉,加水量同上,每公斤水加濃硫酸1毫升,硫代硫酸鈉1克。
復浸時間2—5小時,以皮板腫亮、柔軟為度,復浸過程中亦要經常攪拌、翻動。
2.5揭里去肉:復浸後要用碳酸鈉溶液中和,把PH值調至7.5左右並維持2小時以上,再進行揭里去肉,方法是從尾部開始,向頭部方向揭,用鈍刀或鏟刀剖鏟,也可用手撕,但要防止揭破皮板。
2.6浸酸:目的是使皮板纖維組織軟化膨脹、為鞣製工序作準備,加水量為皮重的15—20倍,水溫35度左右。每公斤水加食鹽50克、芒硝50克、濃硫酸3毫升、甲酸1毫升、JFC0.5毫升。
浸酸時間24小時左右,也可適當延長並經常翻動皮張,浸酸效果檢查是將毛皮對折、板皮向外,在對折處用手擠壓,若形成白色壓痕、皮張很軟即可,再將皮撈起擠水,待基本不滴水後即可放入鞣液中鞣製。
2.7鞣製:目的是使皮板纖維鬆散穩定,並使毛與真皮結合更加牢固。鞣液配製加水量為皮重的15—20倍,每公斤水中加入甲醛8—10毫升、食鹽40克、芒硝40克。水溫最好保持在35—37度。將浸酸後的皮投入並攪拌半小時後,用碳酸鈉慢慢分3—4次將鞣液的PH值調至8—8.5。鞣製時間不得少於24小時
㈦ 毛皮加工方法
毛皮的加工方法很多,舉例如下:
一、生皮鏟油:大部分家畜、野獸宰殺後的鮮皮需要經過清理與防腐,並經一段時間後才能供製革廠加工。清理的方法:割去蹄、耳、唇、尾、骨等,再用削刀除去皮下的殘肉和脂肪,洗去沾在皮上的泥、糞、淤血等,然後把鮮皮肉面向外,掛在通風處晾乾,防止強光曝曬。
二、浸水洗皮:將經過處理的鮮皮,置於缸內用清水浸泡,水溫以15—18℃為宜,時間需6—10小時。浸泡的目的是使原料皮吸水軟化。
三、下缸鞣製:按明礬4—5份,食鹽3—5份、清水100份的比例配製鞣製液。先用溫水妥明礬,再加入食鹽和清水,混合均勻。溫度15℃時,應少加些食鹽,超過20℃時則多加些食鹽,水溫以30℃左右為宜。
四、曬皮刮軟:經過下缸鞣製壓平的皮張,放在草地上或穿繩子掛曬,先曬皮板,後曬毛面,並用手順著毛勢梳理,使其恢復毛勢原狀。然後用鈍刀刮除皮下殘存的脂肪。
操作時,左手緊握皮張,右手提鈍刀從上而下,一下一下地在皮板上來回刮,刮至皮板軟而鬆弛為止。刮皮後的皮張要釘在木板 上,使其伸展開來,並放在通風處晾乾。
五、整理毛型:待皮張乾燥後,用浮石或砂紙將肉面磨平,取下修整邊緣。最後用梳子梳毛,過長的部位可以適當修剪,使毛形整齊美觀。
㈧ 羊皮製作全過程
熟制羊皮的熟制步驟是:檢查皮張→浸泡→刮肉里→清洗→下缸→水悶→第二次刮肉
1、檢查皮張 把要熟制的皮張展開,看皮板有無裂口,皺褶處是否腐爛掉毛,並除掉羊皮上粘有的雜物。如皮板有裂口,在熟制過程中會使裂口加大,影響皮張質量,因此在浸泡前要把裂口縫好。皮張如有腐爛,應把腐爛處剪掉,縫好後再浸泡熟制。
2、浸泡 將羊皮放入大缸內,加清水浸泡。夏季浸1 天,冬季需浸2-3天。
3、刮肉里 將皮張裡面朝上,橫鋪在木桿上,用刀刮除剝皮時帶的殘肉和油脂。
4、清洗 肉里刮完以後,用清水沖洗,然後加鹼、肥皂、洗衣粉等洗滌劑搓洗皮毛,直到全部洗干凈為止。
5、下缸在缸內加鹽、芒硝、麵粉和水,將皮張浸泡在缸中。加鹽的作用是保護羊毛,加芒硝的作用是軟化皮板,加麵粉的作用是保護皮毛,並起吸附油污的作用。
6、水悶 將干皮鋪平,在皮里上噴少許水,待皮板潤潮即可,千萬不要噴水過多。然後每兩張皮里合在一起,放陰涼處悶1-2小時。
7、第二次刮肉里 第二次刮肉里是為了使皮張柔軟,須用鈍刀,先橫鏟,後順鏟。鏟完後晾乾即可裁製衣物。
(8)皮毛加工方法視頻燙皮擴展閱讀:
羊皮鑒別方法:
1、手模
即用手觸摸皮革表面,如有滑爽、柔軟、豐滿、彈性的感覺就是真皮;而一般人造合成革面發澀、死板、柔軟性差,用手指按一下靠近鞋底的鞋面邊緣部分, 如果是牛皮,就 會出現細小的皺紋。手指放開後,皺紋會自然消失。而合成革卻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2、眼看
真皮面革有較清晰的毛孔、花紋,綿羊皮有較均勻的細毛孔,氂牛皮有較粗而稀疏的毛孔,山羊皮有魚鱗狀的毛孔。人造革與合成革,其特徵沒有毛孔。「仿羊皮」等合成革無論仿得多像,仔細觀察也可看出模具塑壓後的痕跡
3、嗅味
凡是真皮都有皮革的氣味;而人造革都具有刺激性較強的塑料氣味,燃燒時沒有毛發焦臭味。 鑒別方法:從背面撕下一點纖維,點燃後,發出毛發氣味,不結硬疙瘩的是真皮;發出刺鼻的氣味,結成疙瘩的是人造革。
㈨ 如何熟制毛皮
毛皮的熟制又稱硝制或鞣製,是把生皮轉變為熟皮加工.下面介紹三種熟制方法.
1、硝面熟製法
這是一種我國傳統的毛皮熟制方法.這種方法取料方便,產品柔軟,毛被色澤較白,皮板的抗張強度較高.但產品耐水和耐溫熱性差,有臭味,對生產量不大的家庭,此法仍可採用.
硝液配製:取硫酸鈉(芒硝)10公斤溶於100公斤水中再加麵粉25公斤拌和均勻即成.硝液用量約為毛皮重量的10倍.
硝制:把經軟化處理的毛皮浸入硝液中,翻拌浸勻,上壓生物,使其沉浸於液面之下,並每天翻動一次.浸硝時間依氣溫而定.在春秋季,空溫在15~20℃時一般浸制16~22天,夏季氣溫達30℃時,浸制15天左右即可起缸.成品的檢查方法是將皮板對折或手捍強擠硝液.如果皮板呈現白色,脫水良好,說明已硝好.成品從缸內撈出後不要沾生水,隨即晾乾及鏟軟處理以得至成品.
2、明礬熟製法
明礬熟製法也是一種較古老的辦法.此法熟製成品比硝面熟製法的耐熱性稍有提高,但耐水性仍不理想,皮板遇水會退鞣發硬.其步驟如下:
(1)酸浸:酸浸為明礬硝制的預處理,為防止皮板在硝制過程中發生酸腫及明礬水解沉澱而喪失鞣性.
取相當毛皮生日一的3.5bt4倍水量,加入0.1倍量的氯化鈉,充分深化,投入軟化晾乾的毛皮並翻動5分鍾,再將毛皮撈起,加入0.007倍量的硫酸(濃度為66Be)投入皮毛翻動,再撈出毛皮,再補加0.006倍量的硫酸(調節PH=1.5度),再投入毛皮,翻動均勻,當氣溫22~25℃,酸浸16小時為宜.酸浸後PH=3.7為宜.酸浸終了取出毛皮,擠除酸浸液送下一步處理.經酸浸的毛皮不能再遇生水,否則皮板脫鹽酸腫.
(2)鞣製:用料量指標:水3倍量,硫代硫酸鈉8bt8.5%,明礬7.5%~8,硫酸鈉15~17%,硫酸0.0.8%,碳酸氫鈉1.1.5%,氯化鈉3.4,石膏粉8~9%.鞣製溫度為25~28℃,時間為200~225小時.
將上述原料(碳酸氫鈉、石膏粉除外)下缸入水,充分攪拌完全溶解,投入經酸浸後的毛皮,攪拌翻動兩次,以後每天上午各翻動1次,48小時後加入石膏粉完成鞣製前24小時將碳酸氫鈉(預先用水溶解)溶液分3次加入(間隔2小時),過夜後即完成鞣製.再經乾燥、回潮、鏟皮處理為成品.
對鞣液PH值的要求是:鞣製開始時鞣液PH=2.5;加碳酸氫鈉前PH=3;完成鞣製時PH=4.4.8,鞣製溫度最後要求達到38℃,如溫度偏低則要延長時間.
3、鞣鉻鞣製法
毛皮的硝面鞣製與明礬鞣製均屬假鞣,遇水退鞣,皮板發硬掉毛.鉻鹽鞣製能使成品具有耐水、耐溫、耐汗、耐老化等性能.
(1)酸浸:酸浸液組成為硫酸5~6克/升(PH=1.015);硫酸鈉30~50克/升;氯化鈉30~40克/升.溫度36~38℃,時間36~38小時,用水量每張皮14升左右,依皮張大小酌增或酌減.
酸浸操作是先將食鹽、硫酸溶解澄清倒入劃槽,加水配成要求濃度及需要用水量,再加酸加溫到規定要求.轉動劃板攪拌均勻,投入毛皮,繼續劃動1~2分鍾.以後每天加溫並劃動1次.浸至36小時檢查質量;使背脊部位橫向延伸大,纖維鬆散,回折擠壓脫水良好,呈白韌色.用四基紅試劑檢查,切口呈紅色.
(2)鞣製:鞣製液級成為鹼式硫酸鉻0.2克/升(以三氧化二鉻計),明礬10克/升、氯化鈉30克/升,硫酸鈉30克/升,硫代硫酸鈉2克/升,JFC濕潤劑0.3克/升,碳酸氫鈉適量.用水量每長皮10~12升,PH值下皮時1.2(用硫酸調節),出缸時4~4.5,溫度40~45℃,時間72小時.
將食鹽、硫酸鈉、明礬溶解澄清後倒入劃槽,加水加溫到規定要求.然後把其他原料(碳酸鈉、硫代硫酸鈉、JFC除外)也溶於劃槽,攪拌均勻.再把浸酸的毛皮浸入,並劃動1~2分鍾,以後每隔1小時劃動1次,每次1~2分鍾,溫度控制第1天為40℃,第2、3天為45℃,在第2天把皮撈出控水,加入硫代硫酸鈉和JFC再下皮劃動,每天需取樣測定皮板的收縮溫度及鞣液的PH值,並加添酸鈉調整.出缸前皮板收縮溫度應達到70℃以上;PH=4~4.5.鞣製72小時後撈起來放置在木凳上1~2天,使鞣劑結合牢固.
用過的鞣液可連續使用15批,每批添加鹼式硫酸鉻0.12~0.15克/升(以三氧化二鉻計),食鹽3~5克/升,硫酸鈉3~5克/升,硫酸3.5克/升(以PH=1.2為度).鉻鹽用量不能過大,否則皮板會過干會過於厚、硬、重.
經鞣製後即可進行曲毛皮整理,其步驟是:水洗—甩干—乾燥—回潮—鏟皮—檢驗.
水洗時,缸內或劃槽內用水量要大,換不水次數要多,把硝鹽等雜質清除掉.
甩干是以離心機或人工除去毛皮水份.
加脂是為了使皮板更加柔軟.脂的配方是50℃溫水890克,加軟皮白油或合成加脂劑100克,JFC濕潤劑10克.用毛刷蘸脂劑乳液刷塗在板上,塗抹溫度要求40~50℃,每第皮用量300毫升左右.
乾燥即為曬干或晾乾.採用烘乾時,溫度應應這40℃,曬時先曬皮板,再曬毛被子,直到皮板和毛被干透為止.抹勻石膏粉揉搓.第2次用刃刀鏟,片除浮肉,再撒上石膏粉鏟第3次,並注意將邊緣鏟開鏟軟.鏟硬後用干布擦拭毛被至干凈.再使皮板對皮板晾曬毛被.干後堆放一夜,再回鏟一次即為成品.乾燥、回潮、鏟皮操作也適用於硝面熟制和明礬離製法鞣製的毛皮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