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材料的空隙率怎樣計算
材料的空隙率=(1—堆積密度/體積密度)*100%例如請注意其中單位:2.5g/cm^3=2500kg/m^3;1600/2500=0.641-0.64=0.36
『貳』 急求、要澆築200立方的基礎毛石混泥土,要投入多少方石頭和c15砼。如何計算
郭敦顒回答:
要澆築200立方米的基礎毛石混凝土,要投入200立方米石頭和c15砼55立方米。
水泥混凝土(砼)填補石頭間的空隙,空隙率是:(2.55-1.85)/2.55×100%
=0.7/2.55×100%=27.5%。
c15砼的數量=200立方米×27.5%=55立方米。
在工程上備料一般是要加富裕量的,富裕系數可設定為1%,
那麼要備石頭202立方米,c15砼55.5立方米。
『叄』 石頭空隙率怎麼算!!
砂的篩分、密度測定儀器設備:標准篩、天平、烘箱、搖篩機、淺盤和軟毛刷等。(三)試驗步驟1、試驗准備:將來樣9.5mm(方孔篩),並算出其篩余百分率。然後在潮濕狀態下充分拌勻,用四分法縮分至每份不少於550g的試樣兩份,在烘箱中烘乾至恆重,冷卻至室溫後備用。2、水泥混凝土用砂,按下列步驟篩分:(1) 准確稱取烘乾試樣約500g(m),准確至0.5g。置於套篩的最上一隻篩,即4.75mm篩上,首先進行人工合篩,在清潔的淺盤上逐個進行手篩,直到每分鍾的篩出量不超過篩上剩餘量的1%時為止。 (2) 稱量各篩篩余試樣的質量(mi),精確至0.5g。所有各篩的分計篩餘量和底盤中剩餘量的總量與篩分前的試樣總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過1%。(四)結果整理1、分計篩余百分率ai計算;2、累計篩余百分率Ai計算;3、質量通過百分率Pi計算;4、細度模數Mx計算;5、繪制級配曲線。(五)、注意事項1、瀝青路面用細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對於﹤0.075mm的部分應先用水洗法進行確定,其餘粒徑烘乾後按照上述方法干篩。2、每次篩分應進行兩次平行試驗,以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試驗所得的細度模數之差大於0.2,應重新試驗。 細集料表觀密度試驗(容量瓶法)(一)試驗目的:測定砂的表觀相對密度和表觀密度,為配合比設計提供數據。(二)儀器設備:天平、容量瓶、蒸餾水、鋁制料勺、溫度計等。(三)試驗步驟1、將縮分至650g左右的試樣在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乾至恆重,並在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分成兩份備用。2、稱取烘乾的試樣約300g(m0),裝入盛有半瓶蒸餾水的容量瓶中。3、搖轉容量瓶,使試樣在水中充分攪動以排除氣泡,靜置24h左右,然後用滴管添水,使凹液面底部與瓶頸刻度線平齊,擦乾瓶外水分,稱其總質量(m1)。4、倒出瓶中的水和試樣,將瓶的內外表面洗凈,再向瓶內注入與以上水溫相差不超過2℃的蒸餾水,使凹液面底部至瓶頸刻度線,擦乾。瓶外水分,稱其總質量(m2)(四)、結果整理砂的表觀相對密度γa及表觀密度ρa按式(1)和式(2)計算至小數點後3位。(五)注意事項:1、以兩次平行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之差值大於0.01g/cm3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2、對於瀝青路面的人工砂與石屑表觀密度的測定宜採用李氏比重瓶法試驗。細集料堆積密度及緊裝密度試驗(一)試驗目的:測定砂自然狀態下堆積密度、緊裝密度及空隙率。(二)儀器設備:台秤、容積筒、標准漏斗、直尺等。(三)試驗步驟1、試樣制備:用淺盤裝來樣約5kg,在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乾至恆重,取出並冷卻至室溫,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2、稱取容量筒質量m0。3、容量筒容積的標定4、堆積密度:將試樣裝入漏斗中,打開底部的活動門,將砂流入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裝試樣,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應為50mm左右,試樣裝滿並超出容量筒筒口後,用直尺將多餘的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取質量(m1)。5、緊裝密度:取試樣1份,分兩層裝入容量筒。裝完一層後,在筒底墊放一根直徑為10mm的鋼筋,將筒按住,左右交替顛擊地面各25下,然後再裝入第二層。第二層裝滿後用同樣方法顛實(但筒底所墊鋼筋的方向應與第一層放置方向垂直)。兩層裝完並顛實後,添加試樣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後用直尺將多餘的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其質量(m2)。)結果整理1、密度計算至0.01g/cm3。2、砂的空隙率按計算至0.1%。(五)注意事項:堆積密度或緊裝密度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肆』 施工配合比,孔隙率和空隙率計算
1、施工配合比;
砂子的含水率是3%,碎石含水率是1%
每方的量;水泥是290;砂子含水量614.8*3%=18.44kg,砂子用量=18.44+614.8=633.24kg;
碎石含水量=1267.3*1%=12.67kg,碎石用量=12.67+1267.3=1279.97.
水=179.8-18.44-12.67=148.69kg.
即;水泥:砂子:碎石:水=290:633.2:1279.97:148.69
投料數量0.345立方,水泥100kg:砂子218.34kg:碎石441.37:水51.3kg。
2、材料的孔隙率是指,指塊狀材料中孔隙體積與材料在自然狀態下總體積的百分比,它以P 表示。孔隙率P的計算公式為:
孔隙率=(1- 材料的表觀密度/ 密度)*100%
3、空隙率=(1-散粒材料的堆積密度/散粒材料的表觀密度)*100%
『伍』 請問一下孔隙比的換算公式是怎麼推算的
孔隙率、空隙率計算公式:空隙率=(1-散粒材料的堆積密度/散粒材料的表觀密度)*100% 孔隙率=(1- 材料的表觀密度/ 密度)*100%
土的孔隙比=孔隙體積÷固體顆粒體積孔隙度=孔隙體積÷土體總體積
空隙比e=r(s)*(1+w)/(r)-1。r(s)為土的重度;r為土顆粒重度;r(w)水的重度;w為含水率。
一般地說,土壤質地越粗,如砂土,容重越大、而土壤總孔隙度就越小。土壤質地越細,如黏土,容重越小,則土壤總孔隙度就越大。同質地的土壤。由於所在土層位置不同,則上層土壤的孔隙度大於下層土壤的孔隙度、因為上層土壤的容重小於同質地的下層土壤。
(5)毛石空隙率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孔隙比e與是土的重要物理性質指標,e可用來評價天然土層的密實程度,一般來說,e值越小,土越密實,壓縮性越低;e值越大,土越疏鬆,壓縮性越高。土的壓縮性高,表明土體的結構強度差,則土體的壓縮量大。
砂土在剪力作用下體積不發生變化的孔隙比。室內試驗表明,當密實砂土受剪時,體積發生膨脹,而鬆散砂土在受剪時體積卻發生收縮,因此任何一種砂土都有一個臨界孔隙比。如果砂土層的天然孔隙比大於此值,由於振動的作用,砂土的體積會減小,若處於不排水狀態,孔隙水壓就會升高,可能產生液化;反之就不會液化。
『陸』 空隙率和孔隙率計算
空隙率
(1-ρ/ρa)×100%
式中:
ρ——芯樣的堆積密度;
ρa——芯樣的表觀密度。
孔隙率
式中:
P --材料孔隙率(%);
V0 --材料在自然狀態下的體積,或稱表觀體積,cm或m;ρ0為材料體積密度,g /cm或kg/ m;
V --材料的絕對密實體積,cm或m; ρ為材料密度,g /cm或kg/ m。
『柒』 空隙率和孔隙率是怎麼計算的
空隙率=(1-ρ/ρa)×100%
ρ:堆積密度
ρa:表觀密度
空隙率:散粒材料堆積體積中,顆粒間空隙體積占堆積體積的百分率稱為空隙率。
與空隙率相聯系的是填充率。
填充率:散裝材料在其堆積體積中,被顆粒實體體積填充程度成為填充率。
填充率=V/Va
V:材料絕對密實體積
Va:材料的堆積體積
孔隙率
(7)毛石空隙率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孔隙率可分為兩種:多孔介質內相互連通的微小空隙的總體積與該多孔介質的外表體積的比值稱為有效孔隙率,以φ_e表示。
多孔介質內相通的和不相通的所有微小空隙的總體積與該多孔介質的外表體積的比值稱為絕對孔隙率或總孔隙率,以φ_T表示。所謂孔隙率通常是指有效孔隙率,但書寫方便,一般直接以φ表示。
孔隙率與多孔介質固體顆粒的形狀、結構和排列有關。在常見的非生物多孔介質中,鞍形填料和玻璃纖維的孔隙率最大,達到83%~93%。
煤、混凝土、石灰石和白雲石等的孔隙率最小可低至2%~4%,地下砂岩的孔隙率大多為12%~34%,土壤的孔隙率為43%~54%,磚的孔隙率為12%~34%,皮革的孔隙率為56%~59%,均屬中等數值;動物的腎、肺、肝等臟器的血管系統的孔隙率亦為中等數值。
孔隙率是影響多孔介質內流體傳輸性能的重要參數。
孔隙特性是影響土體滲透性能的重要因素。土體中的孔隙有有效孔隙與無效孔隙之分,只有有效孔隙才能產生滲流,而無效孔隙對滲流的大小無影響。所謂無效孔隙主要分為3類:不連通孔隙,半連通孔隙和連通但滲透水流不能穿過的孔隙。
其中第三類孔隙主要指土顆粒周圍結合水膜所佔的孔隙。對於粗粒土來說,無效孔隙以不連通和半連通孔隙為主,結合水膜所佔孔隙的份額非常小。但對黏性土而言,由於顆粒很細小,不連通和半連通孔隙所佔比例很少,而結合水膜占據的孔隙份額則很大。
『捌』 空隙率的公式
空隙率=(1-ρ/ρa)×100%
ρ:堆積密度
ρa:表觀密度
『玖』 什麼是材料的密實度和空隙率如何計算兩者有什麼關系
空隙率計算公式:(1-散粒材料堆積密度/散粒材料表觀密度)x100%
密實度計算公式:散粒材料堆積密度/散粒材料表觀密度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