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嶗山紅茶怎麼樣聽說很好喝
迄今為止有50多年歷史的嶗山茶一直以綠茶的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嶗山紅茶」的概念幾乎從來未被人們提起過。由於品種單一,嶗山茶自然也和全國眾多的紅茶消費人群無緣。目前,嶗山茶種植面積16000多畝,年產成品茶800餘噸,產值過億元,但一直是靠綠茶獨打天下。
「綠茶屬於寒性茶,而紅茶屬於暖性茶,如果能利用咱嶗山的新鮮茶葉研製出紅茶,會對提高嶗山茶的知名度大有好處。」曉陽工貿董事長匡新告訴記者,為了改變嶗山茶「單兵作戰」的局面,曉陽工貿邀請了精英團隊,早在2003年就開始研製嶗山紅茶。為了確定嶗山的新鮮茶葉是否適合製作紅茶,公司於春夏秋三季分別空運當季的新鮮茶葉到安徽做實驗。試驗結果表明,嶗山茶尤其是春茶很適合做紅茶。隨後,公司利用品質最好的春茶製作了屬於嶗山茶的紅茶品系——嶗山金螺。
2004年,公司開始批量生產紅茶嶗山金螺,成為江北地區第一家研製、開發紅茶的企業,而嶗山金螺則毫無爭議地成為江北第一紅茶。
記者品了一杯嶗山金螺,發現嶗山的紅茶有一種甘甜的味道,清新淡雅,口感爽滑。「准確地說這叫蜜香,是嶗山金螺由內而外散發的,這也是嶗山紅茶與其它紅茶最大的不同。」匡新告訴記者,普通紅茶口感略澀,一般需要牛奶、檸檬等來調味,而曉陽工貿在對紅茶的加工工藝進行改進,再加上嶗山茶鮮葉的優秀品質,製作出來的紅茶不但不澀,還有一股蜜香味。
隨著消費人群的增加,嶗山金螺的名聲越來越大。憑借這奇特的蜜香,曉陽工貿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嶗山金螺在2004年和2006年連續兩年榮獲國際名茶評比的金獎,從而名聲大振,引起海內外的廣泛關注。
可聯系我 I D 免費品嘗正宗嶗山紅茶 原產地供應
Ⅱ 嶗山綠茶的製作工藝
揉捻的目的是為了使葉細胞組織破碎、芽葉捲曲形成條索。揉捻時,揉捻葉在揉桶里受到兩個平面間壓力以及揉盤、桶壁及芽葉相互間的摩擦力的綜合作用,茶汁溢出,葉片的柔軟性、可塑性及粘性增加,利於成條。做名特優綠茶時一般採用手工揉捻,加工大宗綠茶時均採用機械揉捻。一般採用45型揉捻機,每次投葉量為15kg左右。揉捻機轉速則以45~55r/min為好。揉捻時加壓遵守輕-重-輕,時間掌握在30~60min左右。一般1~2級鮮葉,揉捻時間為30min,壓力調節為無壓5min,輕壓20min,無壓5min;3級原料揉捻時間為:35min,壓力調節為無壓5min,輕壓10min,中壓15min,無壓5min。揉捻合適的茶葉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摸後有粘濕的感覺,且揉捻葉緊結而成條率達60%~80%以上。
揉捻後的茶葉需要用解塊分篩機進行解塊。1~2級茶葉,揉捻後即解塊篩分。4~5級茶葉解塊篩分後,頭子進行復揉。 乾燥不僅蒸發葉片的水分,而且發生一系列熱化學變化,形成茶葉特有的色、香、味、形。乾燥主要包括蒸發水分、熱化學變化、完善外形3個密不可分的階段。乾燥方法不同又分為烘青與炒青兩種加工工藝。烘青的特點是外形好,色澤好,但香氣稍遜色一些,而炒青的優點則是香氣好,外形與色澤稍差。所以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可以採用半烘半炒工藝。
先採用自動烘乾機進行烘乾,進風溫度110℃~120℃,攤放厚度約2~3cm,每隔3min翻1次,以散失水分青氣,待茶條6~7成干時,不粘手時,可以進行搓條、理條提毫,利於成形。時間約15~20min。二青葉烘乾攤涼後,在鍋式炒干機上進行炒干,每鍋投葉量10kg左右,鍋溫100~110℃,炒至茶葉含水率為5%,用手捻茶葉能成為粉末即可出鍋,一般時間為40~60min。 (一)品種。
黃山群體種、鳩坑種、祁門種、龍井43、福鼎大白茶等中小葉抗寒性較強的優良品種。
(二)立地條件。
要求選擇背風向陽的半山坡或丘陵地,坡度在30°以下,土壤pH值4.5至6.8,土質深厚肥沃的花崗岩母岩棕壤土,有機質含量大於1.0%,土層厚度不低於60 cm,地下水位在100cm以下。
(三)栽培技術。
1. 播種:採用單行或雙行種植,每穴5至6粒種,出苗後定3至4株健壯苗。
2. 茶苗栽植:茶苗栽植的最佳時間為3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適當深栽,栽後澆足定根水,並進行保墒。
3. 新茶園種植適當密植、矮化、適當深栽,以提高茶樹的抗旱與抗寒力。
4. 幼齡茶園管理:「以采代剪,培養茶蓬」。
越冬管理:主要採取「培土」或「打小弓棚法」。
5. 投產茶園管理「澆水,除大旱和追肥後及時澆水外,每年須澆好「催芽」、「潤肥」、越冬水。
(四)採摘分級。
1. 採摘時間:每年4月中下旬至9月底為採摘期。
2. 採摘要求:
(1)捲曲綠茶:
特級鮮葉: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要求一芽一葉占總量16%至20%。芽長於葉或芽葉等長,大小均勻一致,色澤鮮綠,不得帶蒂,無病葉、紫葉、魚葉或紅葉。
一級鮮葉:為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初展,要求一芽二葉佔36%至50%,芽葉等長,大小基本一致,色澤新鮮,芽葉完整,無病葉、紫葉、魚葉、紅葉。
二級鮮葉:為一芽二葉、一芽三葉或對夾二、三葉,要求一芽二葉佔21%~35%,色綠勻凈,無雜質、病葉、紫葉、魚葉、紅葉。
三級鮮葉:為無芽或對夾三、四葉,要求色綠勻凈,無雜質、病葉、紫葉、魚葉、紅葉。
(2)扁形綠茶:
特級鮮葉:一芽一葉初展為主。
一級鮮葉:一芽一葉為主、一芽一葉初展佔10%芽葉等長,大小基本一致,葉間距短,葉與梗夾角小,色澤新鮮,芽葉完整,無病葉、紫葉、魚葉、紅葉。
二級鮮葉:一芽一葉為主、一葉為主不超過30%,要求色綠勻凈,葉間距短,葉與梗夾角小,無雜質、病葉、紫葉、魚葉、紅葉。
三級鮮葉:一芽二葉或三葉初展、三葉不超過30%,不得色綠勻凈,無雜質、病葉、紫葉、魚葉、紅葉。
3. 採摘方法:提手采,不應捋采或抓采,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凈。
(五)加工工藝。
1. 工藝流程:
(1)捲曲形:攤青→殺青→揉捻→二青→做形烘乾→提香→包裝→入庫。
(2)扁形:攤青→殺青→理條→做形(壓扁)→輝干→包裝→入庫。
2. 工藝要求:
茶鮮葉必須進行攤涼,攤放厚度不超過5cm,鮮葉失水率應控制在15%至20%之間。殺青投葉要均勻,應遵守「高溫殺青,先高後低;拋悶結合,多拋少悶;嫩葉老殺,老葉嫩殺」的原則選擇不同的殺青工具、溫度和時間。做形時按照先高後低的原則調整溫度,進行理條、整形。捲曲茶機械揉捻時,投葉量以殺青葉占揉捻筒容積的85%為宜,掌握的原則是:輕—重—輕原則,即嫩葉輕壓輕揉,老葉重壓長揉,嫩葉冷揉,老葉溫揉;扁茶輝鍋鍋溫為70℃至80℃左右,手法是抖、搭、推、磨相結合。
(六)質量特色。
1. 感官指標:
(1)捲曲茶:
外形:條索捲曲、細緊、勻整;不同級別茶葉色澤從翠綠到墨綠,但不得枯黃、斷碎。內質:香氣高,從嫩栗香到尚純;湯色從嫩綠明亮到黃綠,但不得渾濁;滋味醇、無異味;葉底從嫩綠明亮到黃綠。
(2)扁形茶:
外形:外形扁平,不同級別茶葉從光滑到扁平;色澤從嫩綠到黃綠,勻整潔凈。內質:香氣高,從嫩香到純正;滋味醇,無異味;湯色從嫩綠明亮到黃綠明亮;葉底從嫩綠明亮到黃亮。
2. 理化指標:
水浸出物≥37%(m/m),粗纖維≤16.0%(m/m);對特級和一級嶗山綠茶,氨基酸≥3%(m/m)。 嶗山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青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嶗山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地質檢部門開始對嶗山綠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措施。
Ⅲ 詳細的"嶗山綠茶"的資料,最好不是百度上查的
嶗山綠茶的「南茶北嫁」
喜歡喝茶的青島人都知道「嶗山綠」,它吸收了山水精華,湯碧色青,品之回味無窮。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嶗山茶並不是「坐地戶」,而是從千里之外「移民」而來。
南茶「北嫁」入嶗山 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設想,認為嶗山三面臨海,氣候溫和濕潤,水質優良,又有適宜茶樹生長的酸性土壤。1957年冬,園林管理處開始茶苗移植試驗,引種的絕大多數是皖南、浙江的良種。
嶗山綠茶最初在太平山南麓苗圃試種,第一次從黃山運來兩年生茶苗5000株,由於信心不足,加之茶苗啟運時間不當,根部損傷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敗,無一成活。1958年我市又試行育苗馴化,由杭州引種,在中山公園太平山南麓的空曠地帶試種,出苗率達70%左右。
茶樹入嶗山,首選地方是素有「小江南」之稱的太清宮林區。1959年,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客人」落戶在太清宮小廣場前。當時播種了5萬多叢,摺合40多畝,但由於長期缺乏管理,僅存活5千至1萬叢。經過一兩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引種成功。日前,在上清宮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塊坡地上,有人發現了1962年種植的27叢茶樹。期間沒有人管理,但茶苗竟安全越冬,可見嶗山極適宜茶樹生長。
入鄉容易隨俗難 「南茶北引」成功了,但產地有限,產量很低,在社會上幾乎沒有影響。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茶葉種植有所發展,但是種植技術很不普及,特別是制茶技術只有極少的那麼幾個人掌握,上市數量非常有限。由於大環境不成熟,加之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到90年代初期嶗山茶種植面積也就1000畝左右。
嶗山茶「反客為主」
90年代中後期,嶗山茶獲得大發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鼓勵農民打破傳統的種植結構,改糧為茶。大部分農戶的承包地種上了茶葉。茶葉種植面積差不多年均增加1000畝左右。嶗山綠茶注冊商標幾十個,種植技術和制茶技術越來越精湛,嶗山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各種花茶日漸從當地人的桌上退出,嶗山綠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飲品。
2004年5月青島市首屆「嶗山茶節」成功舉辦,60多個品種的嶗山茶參展,嶗山萬里江茶、嶗山雲霧茶等十大名茶風靡海內外,嶗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興起。目前,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從第一批茶樹「客人」移居嶗山算起,嶗山茶的歷史已近半個多世紀。到今天,嶗山「客家」茶已經成為我國茶葉市場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軍,在人們的潛意識里它就是地道的「坐地戶」了。
嶗山綠茶製作工藝
1.種茶即育茶。
要生產出優質的茶葉需要優質的空氣、土壤、水分、周圍環境,缺一不可。沒有此基礎,就沒有優質的茶葉。更需要種茶者像關懷、照顧自己的小孩子一樣來培育茶葉。
2.茶葉的採摘。
採茶時間在清晨,選取一芽一葉、一芽兩葉。
3.殺青。
茶葉晾乾後,就進入了炒茶階段。通過殺青揉捻將茶葉種的草氣味驅除。這一步,直接影響到成品茶的品質。
4.烘乾。
在殺青、揉捻之後就可以將茶葉烘乾、磨光。其中關鍵是要掌握好炒茶的火候。
5.篩選。
將炒好的茶葉中的粉末過濾出來後,捲曲、新鮮、帶有濃郁板栗香味的成品茶製作完成。
6.包裝。
內包裝是用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與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復合或噴塗鋁後形成的雙層或三層復合包裝材料,具有防潮保鮮的作用。
外包裝主要體現了茶葉的檔次與對嶗山茶文化的品位,有散裝、袋裝、盒裝、筒裝、手提袋等。
7. 沖泡嶗山茶時,水溫應控制在80℃~90℃。這從水沸騰的程度就能看出來。如果水冒魚眼大小的泡,則水溫就低了,逼不出「茶香」;如果水全部沸騰,則水溫就過高了,沖泡的茶葉會顯出「糊」味;只有水冒螃蟹眼大小的水泡,才是沖泡嶗山茶最好的水溫。 嶗山茶文化
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獨特的地理環境,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培育出的嶗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名揚海內外。
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嶗山茶相傳原由金丘處機,明張三豐等嶗山道士自江南移植,親手培植而成,數百年為嶗山道觀之養生珍品。清顧炎武曾品作詩贊嶗山,蒲松齡曾飲茶《聊齋》寫絳雪。嶗山茶的成品茶屬於綠茶,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發育慢,有充分時間積累養分,故嶗山茶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和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份。飲用嶗山茶,有興奮解倦、止渴解毒、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贊不絕口。因此,嶗山茶與嶗山礦泉水、嶗山耐冬花並稱「嶗山三絕」,享名天下,冠蓋東方。
嶗山茶史悠久,絢麗多彩,在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含,托情寓義、理性升華,個性獨具、形神完美,極具大家風范,在中國茶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同國內其他茶文化源地相比,嶗山茶文化有諸多獨到之處。一是內聚山海文化的特質。"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嶗山茶,集天地之靈氣,納山海之精華,實是名山名水孕育出的名品。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的嶗山,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雲霧繚繞,氣候適宜,加上富含礦物質的天然泉水,造就了嶗山茶色、形、香、味、意俱佳的品質,位居"嶗山三絕"之首,遠有美名
嶗山素有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聞名於世。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1.2℃,夏季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為25℃,全年平均氣溫12.2℃。當中國北方早以冰封雪飄之時,青島市、嶗山依舊溫暖如春,當南方酷暑難耐之時,青島市、嶗山卻涼如初秋,所以一年四季(尤其春、夏、秋)雲霧繚繞,空氣溫度大,白晝溫差較大,嶗山土地肥沃,嶗山水充沛。該地區被山東省農業廳命名為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為此很適合嶗山綠茶種植和生產。由於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嶗山綠茶生產周期長(即採摘間隔時間長)鮮茶葉葉面厚實,所以茶葉所含營養成份豐富,茶葉本身有一種天然的、獨特的、豌豆面香味,山栗子面的香氣,經科學論證確認綠茶是六大保健食品之一,為此深受消費者喜愛。
Ⅳ 嶗山茶是青島最好的茶葉嗎
是的!
【簡介】
嶗山的勝景在於它的山景和海景並存,山中又有溪有瀑,有僧 有道,山峻石奇,別有洞天。嶗山不僅有奇峰異石,更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理環境, 名山蘊名水,名水育名茶,這是品茶人的講究。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由於嶗山地區瀕臨海洋,空氣中污染較少,形成的降雨、降雪潔凈,而這些雨雪所形成的水源又經過多級岩層的循環滲透,吸收了多種有益人體的礦物質,因此嶗山泉水礦化度低,水質清純,口感甘甜清冽。而1903年德國人通過檢驗發現,嶗山礦泉水水質優異,於是設廠開采生產,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這真正成就了「仙山聖水嶗山茶」的顯貴地位,成就了中國江北第一名茶。作為中國最北方的綠茶所具有的生長周期長、品質優良、葉肥味厚的特點。
【嶗山綠茶製作工藝】
★ 種茶即育茶。
要生產出優質的茶葉需要優質的空氣、土壤、水分、周圍環境,缺一不可。沒有此基礎,就沒有優質的茶葉。更需要種茶者像關懷、照顧自己的小孩子一樣來培育茶葉。
★ 茶葉的採摘。
採茶時間在清晨,選取一芽一葉、一芽兩葉。
★ 殺青。
茶葉晾乾後,就進入了炒茶階段。通過殺青揉捻將茶葉種的草氣味驅除。這一步,直接影響到成品茶的品質。
★ 烘乾。
在殺青、揉捻之後就可以將茶葉烘乾、磨光。其中關鍵是要掌握好炒茶的火候。
★ 篩選。
將炒好的茶葉中的粉末過濾出來後,捲曲、新鮮、帶有濃郁板栗香味的成品茶製作完成。
★ 包裝。
內包裝是用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與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復合或噴塗鋁後形成的雙層或三層復合包裝材料,具有防潮保鮮的作用。
外包裝主要體現了茶葉的檔次與對嶗山茶文化的品位,有散裝、袋裝、盒裝、筒裝、手提袋等。
★ 沖泡嶗山茶時,水溫應控制在80℃~90℃。這從水沸騰的程度就能看出來。如果水冒魚眼大小的泡,則水溫就低了,逼不出「茶香」;如果水全部沸騰,則水溫就過高了,沖泡的茶葉會顯出「糊」味;只有水冒螃蟹眼大小的水泡,才是沖泡嶗山茶最好的水溫。
【分類】
傳統的嶗山茶系主要分三大類:嶗山綠茶,嶗山石竹茶,嶗山玉竹茶。
嶗山綠茶:嶗山,青山碧海,雲霧繚繞,空氣濕潤,土地肥沃,水質優良,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嶗山茶樹引種始於1959年,是南茶北引最早的茶葉實驗點和江北綠茶發源地。嶗山茶葉生長緩慢,芽粗葉壯肥厚耐沖泡。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發育慢,有充分時間積累養分,故嶗山茶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和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份。飲用嶗山綠茶,有興奮解倦、止渴解毒、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贊不絕口。
「嶗山茶」商標正式通過國家商標局審查,此舉表明「嶗山茶」擁有了自己的「護身符」,未經授權的單位、個人從此將不能再擅自使用「嶗山茶」的標志。
嶗山茶在全國綠茶中享有極高聲譽,被消費者盛譽為「江北第一名茶」。然而,伴隨嶗山茶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經營者們都瞄上了這塊「金字招牌」,紛紛假冒和仿製。島城的綠茶市場漸漸地暴露出「加工質量良莠難辨、眾多品牌混雜、規模化程度不高」等問
題。
為徹底打破制約嶗山茶發展的瓶頸,嶗山工商分局將注冊嶗山茶證明商標作為整合嶗山茶品牌的突破口, 全面提高嶗山茶加工質量,為此,他們著手「嶗山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注冊申請工作,期間又圓滿解決了嶗山茶商標所有權的轉讓問題,經過3年多的積極努力,終於使商標注冊成功。
據介紹,「嶗山茶」注冊成功後,將由青島嶗山茶協會統一管理,凡申請使用「嶗山茶」商標並符合嶗山茶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規定條件的企業,在履行使用管理規則規定的義務後,均可使用嶗山茶證明商標。這樣,通過使用以產地名稱為標志的證明商標,所有符合條件的嶗山茶加工生產企業均可打「嶗山茶」牌子。
嶗山石竹茶:由嶗山石竹烘炒加工而成。嶗山石竹書名瞿麥,純野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於嶗山南面的山崖石縫中,故名嶗山石竹子。它只長在太陽能照到的地方,中葯屬性為陽,所以,又傳這茶非常適合男人們飲用。它內含皂甙,糖類及維生素A、C,有清熱,消炎,利尿,通絡作用。《本草綱目》稱:味苦寒,無毒。其作用有:治療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養腎氣,逐膀胱邪逆,止霍亂,長毛發,主五林,月經不通,破血塊排膿,痔瘺並瀉血,眼目腫痛及腫毒,治浸淫瘡並婦人陰瘡。因嶗山石竹特殊的生長習性及嶗山的氣候環境,石竹子生長期長,每年採茶次數少,使得嶗山石竹茶營養豐富、品質自然純正且獨具特色,被當地人稱為「嶗山綠」,甚至昵稱為「嶗綠」。經精工製作而成的嶗山石竹茶,色澤翠綠,香氣馥郁持久,滋味鮮爽濃香,湯色鮮綠,栩栩如生,飲後唇齒留香、甘醇生津,使人回味無窮,實為茶中極品。同時也確是上等保健飲料。它是「嶗山道家陰陽茶」中陽的部分。
嶗山玉竹茶:嶗山玉竹,長於嶗山北面背陰處,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才有,中葯屬性為陰,長得非常慢,每年才長半寸左右。秋季時採挖,除去須根,洗凈,曬至柔軟後,反復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干;或蒸透後,揉至半透明,曬干。它根莖長圓柱形,略扁,少有分枝。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具縱皺紋及微隆起的環節,有白色圓點狀的須根痕,莖痕圓盤狀。質硬而脆或稍軟,易折斷,斷面角質樣或顯顆粒性。氣微。味甘,有粘性。它含玉竹粘多糖及4種玉竹果聚糖,還含吖丁啶-2-羧酸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用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熱消渴。故傳最適合女性朋友飲用,它還可以入菜,煲湯最佳。喝起來香甜味,並且非常耐沖泡,喝到最後,玉竹泡大了泡軟了,還可以吃掉哦。
上面的兩種,嶗山石竹茶和嶗山玉竹茶,放到一起沖泡,就稱為「嶗山道家陰陽茶」,相傳這是嶗山道士發明的喝法哦。。男女均可喝,滋陰壯陽,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
近年隨著當地加工技術的提高,又相繼生產出嶗山烏龍(北方烏龍),嶗山紅茶,嶗山普洱,嶗山茶粉,嶗山茶枕,嶗山花草,嶗山道家甘露茶等品種。
Ⅳ 香炸嶗山茶家常做法,正宗香炸嶗山茶怎麼做
香炸嶗山茶
原料:新鮮嶗山綠茶
20克,雞蛋2個
調料:鹽、味精、白糖、澱粉、植物油
做法:
1.嶗山綠茶洗凈,用沸水略燙,撈出過涼,擠干水分。
2.將雞蛋打散,加入鹽、味精、干澱粉、綠茶攪勻。
3.鍋入植物油燒熱,將掛好糊的綠茶逐一放入鍋中,炸至外表酥脆時撈出裝
盤,再撒上白糖即可。
Ⅵ 在青島買過一種嶗山茶,味道像苦丁,但是喝後再喝水又是甘甜的味道,忘了茶的名字了。請問叫什麼呢
估計你說是嶗山石竹茶。
嶗山石竹茶由嶗山石竹烘炒加工而成。嶗山石竹書名瞿麥,純野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於嶗山南面的山崖石縫中,故名嶗山石竹子。它只長在太陽能照到的地方,中葯屬性為陽,所以,又傳這茶非常適合男人們飲用。它內含皂甙,糖類及維生素A、C,有清熱,消炎,利尿,通絡作用。《本草綱目》稱:味苦寒,無毒。其作用有:治療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養腎氣,逐膀胱邪逆,止霍亂,長毛發,主五林,月經不通,破血塊排膿,痔瘺並瀉血,眼目腫痛及腫毒,治浸淫瘡並婦人陰瘡。因嶗山石竹特殊的生長習性及嶗山的氣候環境,石竹子生長期長,每年採茶次數少,使得嶗山石竹茶營養豐富、品質自然純正且獨具特色,被當地人稱為「嶗山綠」,甚至昵稱為「嶗綠」。經精工製作而成的嶗山石竹茶,色澤翠綠,香氣馥郁持久,滋味鮮爽濃香,湯色鮮綠,栩栩如生,飲後唇齒留香、甘醇生津,使人回味無窮,實為茶中極品。同時也確是上等保健飲料。它是「嶗山道家陰陽茶」中陽的部分。
Ⅶ 嶗山茶是什麼茶
嶗山茶是屬於綠茶
嶗山茶是中國最北方的綠茶,具有的生長周期長、品質優良、葉肥味厚的特點。
嶗山茶生長在嶗山上,命名為「嶗山茶」。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
嶗山礦泉水水質優異,真正成就了「仙山聖水嶗山茶」的顯貴地位,嶗山茶在全國綠茶中享有極高聲譽,被消費者盛譽為「江北第一名茶」。
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飲用嶗山茶。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贊不絕口。因此,嶗山茶與嶗山礦泉水、嶗山耐冬花並稱「嶗山三絕」,享名天下,冠蓋東方。
嶗山茶非常好喝
嶗山茶的口感非常好,具有特有的清雅、幽香的碗豆香味開始顯露出來,茶湯入口滑、綿,微苦,回味悠長,回甘較好。
喝茶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享受,沖泡幾遍後嶗山茶葉充分舒展再觀察葉底。嶗山茶的葉底芽葉完整、整齊,很少能看到茶梗,沖泡幾遍後澀味更重。嶗山茶香氣清而不膩,茶湯厚實,不苦不澀,口感純凈,高檔嶗山茶更是入口即甜,喉頭回甘,香氣清雅。
名山蘊名泉,名水育名茶。作為中國種茶緯度最高、土壤、氣候等生長環境最好的北方茶,嶗山茶汲取山中泉水,沐浴大海朝陽,浸潤海霧紫氣,生就了色澤翠綠,香清味醇的氣質,是綠茶中的上品,被譽為「茶中新貴」。
Ⅷ 嶗山茶的分類
傳統的嶗山茶系主要分三大類:嶗山綠茶,嶗山石竹茶,嶗山玉竹茶。 嶗山,青山碧海,雲霧繚繞,空氣濕潤,土地肥沃,水質優良,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嶗山茶樹引種始於1959年,是南茶北引最早的茶葉實驗點和江北綠茶發源地。嶗山茶葉生長緩慢,芽粗葉壯肥厚耐沖泡。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發育慢,有充分時間積累養分,故嶗山茶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和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份。飲用嶗山綠茶,有興奮解倦、止渴解毒、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贊不絕口。
嶗山,「海上第一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獨特的地理環境、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培育出的嶗茗茶:色、香、味、形俱佳,揚名海內外。
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嶗山茶相傳由宋邱處機、明張三豐等嶗山道士由江南移植,親手培植而成,數百年為嶗山道觀之養生珍品,清顧炎武善作詩贊嶗山,蒲松齡曾飲嶗山茶(聊齋)寫絳雪,嶗山茶的成品屬於綠茶,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故嶗山茶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和蛋白氨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飲用嶗山茶,有興奮解乏、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優點,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贊不絕口,因此,嶗山茶享名天下,冠蓋東方。
「嶗山茶」商標正式通過國家商標局審查,此舉表明「嶗山茶」擁有了自己的「護身符」,未經授權的單位、個人從此將不能再擅自使用「嶗山茶」的標志。
嶗山茶在全國綠茶中享有極高聲譽,被消費者盛譽為「江北第一名茶」。然而,伴隨嶗山茶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經營者們都瞄上了這塊「金字招牌」,紛紛假冒和仿製。島城的綠茶市場漸漸地暴露出「加工質量良莠難辨、眾多品牌混雜、規模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為徹底打破制約嶗山茶發展的瓶頸,嶗山工商分局將注冊嶗山茶證明商標作為整合嶗山茶品牌的突破口, 全面提高嶗山茶加工質量,為此,他們著手「嶗山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注冊申請工作,期間又圓滿解決了嶗山茶商標所有權的轉讓問題,經過3年多的積極努力,終於使商標注冊成功。
據介紹,「嶗山茶」注冊成功後,將由青島嶗山茶協會統一管理,凡申請使用「嶗山茶」商標並符合嶗山茶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規定條件的企業,在履行使用管理規則規定的義務後,均可使用嶗山茶證明商標。這樣,通過使用以產地名稱為標志的證明商標,所有符合條件的嶗山茶加工生產企業均可打「嶗山茶」牌子。
嶗山綠茶之扁茶外形特點:外形扁平,不同級別茶葉從光滑到扁平;色澤從嫩綠到黃綠,勻整潔凈。一葉一芽,形狀如龍井,條索扁平挺直,色澤翠綠帶毫。嶗山綠茶之扁茶內質特點:香氣高,從嫩香到純正;滋味醇,無異味;湯色從嫩綠明亮到黃綠明亮;葉底從嫩綠明亮到黃亮。嶗山綠茶之扁茶稀缺性只有上好的嶗山春茶,一芽一葉才有資格加工嶗山扁茶。別的季節的茶葉不能加工扁茶。 嶗山扁茶是嶗山茶中之尊,也是饋贈親友之上品。嶗山綠茶之扁茶的製作工藝介紹
1.殺青:在平鍋內手工操作,鍋溫200~220℃,每鍋投葉200~250克,投葉後葉溫要迅速達到80℃。 2.揉捻:殺青葉經攤晾後進行揉捻。 3.初烘:揉捻後立即上烘,2~3鍋殺青葉並作1籠,上烘時籠頂溫度應在90~110℃之間,攤葉厚度在1厘米左右,以優質木炭為燃料,旺火烘焙,做到快烘、薄攤、勤翻、輕翻。 4.整形提毫:整形提毫是決定此扁茶香、味、形的關鍵工序,技術難度較大,須由熟練技師操作。 5.低溫焙乾:烘籠溫度為60~80℃,兩鍋整形提毫葉並作l籠,均勻薄攤於烘籠上,文火慢焙,焙乾溫度掌握「高-低-高」的原則。適時翻動,盡量少翻、輕翻,以免茶葉斷碎影響品質。6.揀剔割末:揀去黃片、雜質,割去茶末後,即可包裝待售或貯藏。 嶗山玉竹,長於嶗山北面背陰處,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才有,中葯屬性為陰,長得非常慢,每年才長半寸左右。秋季時採挖,除去須根,洗凈,曬至柔軟後,反復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干;或蒸透後,揉至半透明,曬干。它根莖長圓柱形,略扁,少有分枝。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具縱皺紋及微隆起的環節,有白色圓點狀的須根痕,莖痕圓盤狀。質硬而脆或稍軟,易折斷,斷面角質樣或顯顆粒性。氣微。味甘,有粘性。它含玉竹粘多糖及4種玉竹果聚糖,還含吖丁啶-2-羧酸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用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熱消渴。故傳最適合女性朋友飲用,它還可以入菜,煲湯最佳。喝起來香甜味,並且非常耐沖泡,喝到最後,玉竹泡大了泡軟了,還可以吃掉哦。
上面的兩種,嶗山石竹茶和嶗山玉竹茶,放到一起沖泡,就稱為「嶗山道家陰陽茶」,相傳這是嶗山道士發明的喝法哦。。男女均可喝,滋陰壯陽,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
近年隨著當地加工技術的提高,又相繼生產出嶗山烏龍(北方烏龍),嶗山紅茶,嶗山普洱,嶗山茶粉,嶗山茶枕,嶗山花草,嶗山道家甘露茶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