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讀大專的學分什麼算
大專其實一般學校都不休學分的,沒有學分制的。
專科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即專科培養目標是實踐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一批具有高等教育知識,同時又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的人員,其知識的講授是以夠用為度,實踐為本。
根據中國大陸教育體制教育分為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專科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比本科教育學習年限短的職業教育,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樣,都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組成部分。
(1)大專學分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學分制是一種更加靈活的彈性學制,為學生在校期間創造了更多的靈活性,包括在一段時間內申請休學、創業,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提前畢業以及輔修、攻讀其他專業和學位。
部分大學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最低要求學分數,每學期必須如此,如果達不到,會得到成績警告。每學期最低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低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2)
同時,每學期修讀學分一般不得超過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高學分,經批准如有超選,超選部分按有關規定加收超選費。每學期最高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高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1)
❷ 大學的學分怎樣算的
大學學分每個學校演算法不一樣,重修是有學分的,除了上課還有其他加分項,以武漢大學為例:學生可申請取得不超過10個創新學分,並記為通識選修課程學分。創新學分不交納課程學分學費。
四年制專業文科類學生畢業總學分為140學分,理工醫類為150學分;五年制專業學生畢業總學分為180學分。理論教學課程學分等於課內總學時/18,實驗教學課程學分等於課內總學時/36,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學分等於教學周數/2,分散的實踐教學環節在摺合成周數後計算學分。
學生每學期選課學分不得低於15學分(畢業當年不作限制),不得超過30學分。攻讀雙學位及實驗班學生不得超過45學分。
學分是評價學生優秀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准。
部分學校也有按學分收費的制度。通過學分可以評判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知識的廣度,學生獲得的學分越多,說明學生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
用學分來衡量學生學習的量便是學分制,又稱學分累計制。它以學分為計算學生學習量的單位,認為學生若要獲得某個學術性的學位,如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必須達到某一個最低限度的學分量。
❸ 大學是怎麼算學分的學時是怎麼計算的一節課只有45分鍾,一節課等於一學時嗎
1學分=18課時。
每一個學分等於一個學期內每周一課時(40-45)分鍾的課堂學習,並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若單從課時來說,1學分=18課時。
對於學年學分制來說,學生每學期所修習的學分數的上限和下限是有規定的。學生可以按照一定的選課順序,根據學校課程計劃和選課指導教師的建議,在每學期規定修讀的學分范圍內,允許多修、少修、免修某些課程。
(3)大專學分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學分計算要求規定:
1、實習學分制後,對第一次考試不及格的學生,高校給予一次免費補考和重修的機會;補考不及格的學生重新學習該課程,學校可以收取學分學費;學生在專業之外加修的課程(如輔修、雙學位、重修等),按實際學分收取學分學費。
2、申請免聽課程的學生,須按要求完成該課程作業和考試,並繳納該課程1/4的學分學費;申請免修課程或是參加旁聽的學生,不需繳納該課程學分學費。
3、根據各門課程的不同要求給予不同的學分,並規定各種專業課程的不同的學分總數,作為學生畢業的總學分。
❹ 大專學分一般要多少才能畢業
大專學分一般要130分,其中包括選修課的8個學分。專科一般在校2年,後一年實習,實習也是有學分的。視不同的學校定,專科一般是130分,本科就需是180分。
每個專業是不同的,一般為170-180分,其中公共必修課為45學分,專業必修課50-75學分,選修課35-60學分,畢業論文(設計)8學分,學習實踐1-2學分。
大專教育的學分制是學校制定的,每個學校都不同,不過一百多個學分是好幾年需要修完的,其實你不必擔心,幾乎沒有學生會因為學分不夠而不能畢業,只要你自己細心一點就是可以的。
一般學生都會比規定學分都多上幾分才保險的。必修課選修課什麼的一加,再加上實踐學分,就可以安全畢業了。
(4)大專學分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准。部分學校也有按學分收費的制度。
通過學分可以評判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知識的廣度,學生獲得的學分越多,說明學生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在某些大學中,學分也變成了評價學生優秀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准。
大學里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定的學分。只有通過這門課的考試,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只有學分積累到專業要求後才能畢業。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課程與學分,還可以提前畢業。
學分制是一種更加靈活的彈性學制,為學生在校期間創造了更多的靈活性,包括在一段時間內申請休學、創業,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提前畢業以及輔修、攻讀其他專業和學位。
部分大學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最低要求學分數,每學期必須如此,如果達不到,會得到成績警告。每學期最低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每學期最低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2)。
每學期修讀學分一般不得超過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高學分,經批准如有超選,超選部分按有關規定加收超選費。每學期最高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每學期最高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1)。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不能把學歷學分當動力
❺ 大學課程學分績點到底怎麼算的
計算方法是:績點=分數/10-5,學分績點=學分*績點=學分*(分數/10-5)(90分以上按90分計算)。
績點制是實行學分制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自從1985年我國開始倡導實行學分制以來,人們對學分制的討論和研究比較多,缺了對績點制的探討,從而影響了學分制的順利實施。
對當下國內高校在採用績點制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共性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在與美國高校實行的績點制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演算法舉例:
例如:某學生的五門課程的學分和成績為: A課程四個學分,成績92(A); B課程三個學分,成績80(B); C課程兩個學分,成績98(A); D課程六個學分,成績70(C); E課程三個學分,成績89(B)。
以上五項成績GPA為: 四分制演算法GPA=(4*4+3*3+2*4+6*2+3*3)/(4+3+2+6+3)=3.00 標准演算法GPA=〔(92*4+80*3+98*2+70*6+89*3)*4〕/〔(4+3+2+6+3)*100〕=3.31 在具體運用中,大學經常採用總平均績點與最後兩年平均績點。
總平均績點(Overall GPA)是將全部所修學科按上述方法計算出來的點數,最後兩年平均績點(GPA for the last two years)即將最後兩年所修各科按上述方法計算出來的點數。
❻ 大學學分是如何計算的
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准。部分學校也有按學分收費的制度。 【大學的學分制度】 大學里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定的學分。只有通過這門課的考試,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只有學分積累到專業要求後才能畢業。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課程與學分,還可以提前畢業。學分制是一種更加靈活的彈性學制,為學生在校期間創造了更多的靈活性,包括在一段時間內申請休學、創業,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提前畢業以及輔修、攻讀其他專業和學位。 部分大學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最低要求學分數,每學期必須如此,如果達不到,會得到成績警告。每學期最低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低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2) 同時,每學期修讀學分一般不得超過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高學分,經批准如有超選,超選部分按有關規定加收超選費。每學期最高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高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1) 1、什麼是學分 學分(credit)是成功地完成某項科目(course)所獲得的分值單位,用於表明學生獲得某種證書、文憑或達到某個級別所需要的學習量。 對學分所代表的學習量各國都有不同的規定。如美國一些州學分的獲得一般按「卡內基單位」計算,每單位代表1學年至少120小時的課堂教學。加拿大順利修完最低110學時的課程學習就可以獲得1學分,最低55學時獲得1/2學分。日本文部省新高中課程標准規定,1課時或一節課為50分鍾,受35課時的教學為1學分。 2、什麼是學分制 學分制是一種以學分為計算學生學習量的單位,並以修滿規定的下限學分為學生獲得畢業資格的基本條件的課程管理制度。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過學分來記錄學生在相應的課程領域的成長經歷,以及所達到的發展程度。 3、什麼是學年制 學年制是學年學時制的簡稱,即學生必須讀滿規定的學年,修滿各學年規定的科目和時數,且能考試合格達到既定標准,才可以畢業獲頒證書的一種制度。我國普通高中目前實施的就是學年制。相對學分制,學年學時制是一種剛性課程管理制度。 4、什麼是學年學分制? 學年學分制是學年制與學分制的結合或學年制向學分制過渡的一種形式。學年學分制基本上保留普通高中三年的學習年限,但在課程設置上有必修課和選修課,並以學分來計量學生在規定學年中完成的學習量。 5、什麼是彈性學制? 許多國家在採用學分計量學生的學習量時,通常結合彈性學制。即學分統計打破學年界限,以整個學段(如本科、專科、高中階段)為單位,統籌計算學生修習的學分。在規定的年限內,允許學生提前或推後畢業。致使高中沒有年級之分,只有第幾年之別。 彈性學制提供學生更大程度的學習自由,照顧到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然而,考慮到目前我國許多普通中學學校規模大,班額大,加上沒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從大的范圍來講,大多數學校只可能嘗試學年學分制。當然,在全國范圍內,已有小部分學校開展了彈性學制的實驗,建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試驗,不斷總結經驗。 6、課程的學分數如何計算? 每一個學分等於一個學期內每周一課時(40-45)分鍾的課堂學習,並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若單從課時來說,1學分=18課時。 7、誰來認定學分? 學校是高中學生學分認定的主要權力機構。根據三級課程管理的思想,可以將課程分成學術性與非學術性兩大類,由不同的主體認定不同的課程,如下表: 表1 學分認定的主體及依據 學術性課程 非學術性課程 領域/科目 語言與文學、數學、外語、人文與社會、科學 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 綜合實踐活動 校本課程 研究性學習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學分認定主體及依據 由學校或教師根據校外統一考試成績或校內考試成績或國家課程標准來認定 由學校或教師依據國家課程標准或指南來認定 由校內、外機構或負責人依據學校的有關規定來認定 由教師依據學校的有關規定來認定 備注 技術領域暫列非學術性課程。 8、每學期的修課學分數有無限制? 對於學年學分制來說,學生每學期所修習的學分數的上限和下限是有規定的。學生可以按照一定的選課順序,根據學校課程計劃和選課指導教師的建議,在每學期規定修讀的學分范圍內,允許多修、少修、免修某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