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熟練掌握羽毛球中正手,反手,低手的正確揮拍,有什麼訓練方法
羽毛球拍握法正確與否,對於掌握和提高羽毛球技術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羽毛球技術中的握拍和指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基本的握拍法有兩種,即正手握拍法和反手握拍法。
1、正手握拍法
虎口對著拍柄窄面的小棱邊,拇指和食指貼在拍柄的兩個寬面上,食指和中指稍分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並攏握住拍柄,掌心不要緊貼,拍柄端與近腕部的小魚際肌平,拍面基本與地面垂直。正手發球、右場區各種擊球及左場區頭頂擊球等,一般都採用這種握法(以右手握拍者為例)。
2、反手握拍法
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拇指和食指將拍柄稍向外轉,拇指頂點在拍柄內側的寬面上或內側棱上,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並攏握住拍柄,柄端靠近小指根部,使掌心留有空隙。球拍斜側向身體左側,拍面稍後仰。一般說來,擊身體左側的來球,大都先轉體(背對網),然後用反手握拍法擊球。
3、正手網前搓球的握拍:
握拍的靈活性根據對方來球的不同角度和為了控制准確的落點,握拍的方法也隨時會有些細微的改變。例如:正手網前搓球的握拍: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稍松開,使拍柄離開掌心,拇指斜貼在拍柄內側的上小棱邊上,食指稍前伸,使第二指帶斜貼在拍柄外側的寬面上
4、反手網前搓球的握拍:
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稍松開,拍柄離開掌心同時使球拍稍向內轉,拇指貼在拍柄內側的上小棱邊上,食指第三關節貼在拍柄外側的下小棱邊上。
5、正手接殺球勾對角網前球的握拍:
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拍柄稍向外轉,拇指斜貼在拍柄內側的寬面上,食指第二指關節和其他三指的指根貼在拍柄外側的寬面上,拍柄不貼掌心。
6、反手接殺球勾對角網前球的握拍:
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稍松開,拍柄離開掌心,同時將拍柄向內轉動,拇指第二指關節的內側貼在拍柄內側的上小棱邊上,食指第二指關節貼在拍柄的下中寬面上,其餘三指自然抓在下中寬面和拍柄內側的寬面上。
2. 打拳擊時如何防禦
戴標准拳套後:
1握拳後掌心放在太陽穴上,在位置不發生明顯位移的前提下,兩拳往額頭中間擠,保持這個發力過程。
2下巴貼胸。
3兩肘以盡量貼自己最下排的肋骨為准,要求是要覆蓋全部肋骨,但是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有人可能做不到。
這樣就完成了標準的防禦拳架。
從上段說起:
刺拳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打不進來,這里的要點就是你自己要習慣這種沖擊感,你要相信在力量一個檔的情況下對手的刺拳打在你的防禦上是造不成實質傷害的,新手在這個階段極容易受不了這壓力,從而要麼拳架用力過度容易過早疲勞,要麼就拳架崩力被人輕易打散。
挨幾下你就會對對手的刺拳威力有個大概了解,有經驗的甚至能通過刺拳判斷出對手其他拳的大概威力。
擺拳對付這個拳架中的第一拳是基本上打不進來的,但是擺拳用得好可以帶動這套拳架,比如橫向擺一拳擺中了你至少重心會發生變化,你在調整自己重心時手上的肌肉就會自然放鬆或者綳緊到其他地方去,那麼他再接刺拳或者勾拳就容易撕開這個拳架,所以這里的要點就是迅速地調整回重心。在組合攻擊前保持拳架不變就能對付全部的刺拳和擺拳。
勾拳的問題在於你自己的重心,勾拳可以打進這套拳架,但是對手要勾你他的啟動動作必然是先要用腳侵入你的防守中線,然後才有足夠的重心和力量施展勾拳這一技術,所以你的視線要顧著地面上的中線,這時候簡單點就是對手侵入你就拉開距離,保持拳架的狀態往後撤半步,對手就勾不中你;中端技巧,就是實在慢了的情況下往下拍掌可以拍掉勾拳,但是你動用手的那側就失去防守了,所以如果要拍也要用跟對手同側的手,而且同時聳肩藏下巴。注意有些技術可以做到同側手攻擊多次,右手刺了再接擺,或者勾了接擺,這種第二下肯定有威力損失,但是還是危險。高端技巧:對手起腿開始侵入時就出拳迎擊別人,時機是起腿,別人腳著地就表示已經慢了。這樣不說擊中別人,也把別人勾拳這個招數拆掉了。
再就是中段,別人打不動你的拳架就會考慮勾腰,勾腰的手部動作行程很長,容易看見,但是問題就是你不能拆了自己的拳架去對付這招,所以原則上就是只要不打中肋骨,打到脂肪上都是硬抗。這就涉及到前面說的一個問題,有些人的兩肘沒法完全覆蓋肋骨,那麼必然就有調整自己上半身姿態去探低一側的肘護住一側肋骨的情況,那麼就回到前面說的,他哪側手過來你就彎哪側遮一下那側的肋骨,然後迅速調整回中線。
沒有下段,以上都是建立在拳擊規則情況下,只適用於拳擊規則。不是在這個情況下全部不適用。比如沒拳套,這個拳架根本沒用,到處都漏風能打進來,如果對面能用腿,光是正蹬和低掃就能完全控制住你。
3. 在打乒乓球時,如何才可以進行正手攻球、推擋的練習,最好可以提供視頻
在沒有人陪練的情況下要想做攻擋練習其實也是可以的。既然是攻防練習,那麼要注意腳步,乒乓球攻防的步伐我想應該就不用說了,跳步。方法1.買個蛇行發球機就解決了。方法2:距離牆大概兩米左右對牆練習,當你熟悉了腳步和反應速度之後,就可以了,欠缺的就是桌上的控球方向與手感。(如果經濟允許可以選擇1,實在不行就選擇2,或者只能找個伴,不會打球就幫你丟球吧)我以前就是對牆練習。
4. 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教學視頻
關於乒乓球正手攻球基本動作應如何收臂要領的問題你知道怎麼回答嗎?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關於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視頻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乒乓球正手攻球方法
引拍到擊球間的前臂動作一定要有一伸一縮的角度變化。小臂收縮是攻球的入門基礎,有太多業余朋友都只是靠著肘關節往前的力量來擊球,前臂跟大臂之間的角度幾乎都沒有變化,這樣擊球方式很不協調而且很難有鞭打的效果。
特別注意,小臂收縮要以肘為中心(或者說是支點)來作橫向發力的收臂動作。收臂時,小臂要從肘的右邊畫弧繞到左邊做出“敬禮”動作。特別注意,這里所謂的敬禮不是死板的把手往上抬到眉前,只是比喻小臂要有伸縮變化。從引拍到擊球,肘關節必須保持在身體的右側,肘關節如果往右腰前方移動發力,那麼小臂收縮的擊球動作就會不正確。
簡單來說,肘關節應該與腰保持距離環繞著腰來作圓周運動,而肘的力量乃承接自轉腰的力量,進而帶動小臂收縮,這就是橫向發力的力量的傳遞。
腕部也可以配合小臂的收臂動作加點力量來作橫向發力。引拍先帶點外撇,擊球時配合小臂旋內動作讓臂—腕—拍成一直線——可以觀察拍頭在收拍時應該是指向身體的左上方或者前上方偏左(擊球方向)。收拍時的拍頭方向如果是指向球台正前方或者右側的動作都不正確。以直拍為例,擊球時可以運用中指頂住球拍中心的力量橫向施壓往擊球方向發力。
攻球就是以往前發力為主(往擊球方向的前方)。在擊球時,腰—肘—臂-腕發力方向要一致。所以肘不應該有高低起伏的動作。引拍時身體要求前傾,擊球前後不可以隨意改變身體重心突然把身體立直擊球,造成身體的起伏——整個擊球過程都要保持身體前傾迎前發力。
注意正手攻球的引拍高度不能過低,收臂要以橫向發力為主,觸球後才順勢往上收拍。如果引拍過低,或者太早往上收拍,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摩擦,撞擊不夠,擊球效率會大受影響。
也就是引拍的高度跟擊球的高度應該盡量等高——除非來球太低或者帶點下沉才需要往上撞擊的力量(注意是撞擊不是摩擦)。我看了很多球友在練習正手攻球時常常用了很多力量卻時常攻下網,原因就是擊球之中,大都帶有不必要的摩擦,造成往前撞擊的力量不足。
練習乒乓球正手攻球要能體會百分之百的撞擊避免無謂的摩擦,目的是要您能夠打透板子和掌握撞摩比例,打出力量及速度。要能清楚的了解,您在攻球動作之中增加摩擦的用意為何?拉球動作之中,增加撞擊的用意為何?攻球動作之中帶點摩擦的用意乃在製造“足夠”過網的弧度。
如果想要製造強烈旋轉那就乾脆直接拉球,不要期望用攻球的動作打出強烈旋轉。(相對的,也不要用拉球的動作,只打出攻球的撞擊效果,那真的叫浪費力氣)近台快攻要的是以快制快以快制轉,只有足夠的撞擊才能打出絕對的速度。
所以,攻球中的收臂基本動作,就是往擊球方向的橫向水平發力為主,肘臂腿腰肩的向上發力都是多餘的——除非是來球太低需要往上打的力量來製造一點安全的弧線過網,這種情形仍然是以撞擊為主的“打”,跟拉球不同,所得來的摩擦是往上撞擊而來,是撞擊中附帶的摩擦。
5. 乒乓球有哪些接球和防禦技巧
十六種接球的技術要領,
一、搓接
所謂搓接,一般多用於接短球,不提倡長球用搓接,這是中國運動員技術打法的獨到之處。搓球的動作小,出手快,隱蔽性強。其技術動作:就是拍面後傾,根據球的旋轉強度,向前、向下擊球。這雖然是一種最原始的接發球的方法,但也是最基本的技術之一。要練好搓球,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搓接的力量主要是來自小臂、手腕、手指三個部位,用其合力搓出不同的變化,而且又能把球搓得很低,控制住對方。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三個部位能自然放鬆,手腕放鬆是核心。放鬆了才能控制住球,達到隨心所欲。在長期的運用實踐中,運動員根據自身特點,對這一技術進行了很細致的分化,比如:有快搓、慢搓、搓長、搓短等。至於搓球和削球的比較,既有區別又有相同之處。我的理解是:對付台上球和近檯球,叫搓。對於中、遠檯球,就叫削吧!削球是搓球延伸演變而來的!它不僅是搓球的放大後的動作,而且還有它特定的一些技術要領。和搓球一樣也能削出轉與不轉的球,是防守型球員的一項專門技術。
二、托接
所所謂托接,就是在搓球的基礎上,拍子不僅向前用力,而是在觸球時向上抬一下,為了避免球過高,拍子不能太後傾,比搓球要立一些。有種用拍子在球的底部向前、向上包一下的感覺。這種包球動作,是用拍子在球的底部畫一個下弧(小半圓),用前弧(靠身體一側)觸球,向前、下用力,是弱下旋;用弧底觸球,向前平動用力,是強下旋;用後弧觸球,向上用點力,是不旋球,這後一種動作就明顯是托球。這樣同一個動作,能有三種變化,達到真正的搓、托結合。應用時手型動作要做的逼真,來欺騙對方!給自己搶攻創造條件。托球是對付不出台的強下旋球,進行過渡的最好辦法。
三、推球
所謂推球,就是推擋技術。其技術要領:在推擋時,兩腳站位與肩同寬,後腳跟稍抬起,身體重心提高,有點居高臨下的感覺。觸球主要靠手和小臂向前發力,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伸開,主要靠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中指和無名指要在拍後用力頂住拍子,配合發力。運用技巧:推球主要用於不轉球和弱上旋球為主;擋球主要用於強上旋球,就是借力把球封過去。在運用上還有大力推擋,象蔣鵬龍那樣,推出的球特別有力量。另外還能推下旋球,這就改變了對不出台的下旋球只能靠搓接的老辦法,這樣推過來的球又平又快,還有點下旋,會給對方造成麻煩(甘志遠對下旋球推得很好)。技術要領:就是在掌握以上推球技術的基礎上,拍面要後傾,並把拍子插到球底部,向前推的時候,大母指松開,變拍子後傾為前傾,有點翻拍猛力前送的感覺。推擋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封球的重要技術。業內人士說得好:「只會拉弧圈球不是高手,同時又會封弧圈球才算高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練好推擋技術。
四、吸接
所謂吸接,實際上是一種減力推擋的技術。也就是說,在推擋技術動作的基礎上,觸球時拍子不是向前推,而是減力後撤。技術要求:重心要提起來,後腳跟稍離地,含胸收腹。在減力時,不是整個拍子向後撤,而是拍子在端平時下半部向後撤,上半部順式前移。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松開拍子,主要靠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要做好減力,手臂及手指在擊球前一定要放鬆,這是關鍵。我們常說的貼一板,這一技術與吸接有點接近,但也略有不同,這些技術都需要在實踐中去慢慢去領悟吧。
五、拱接
所謂拱接,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擠球。說到底也是推擋細分的一種,它與推下旋球的動作有相似之處。只不過前者能推下旋球,後者能推出下旋球。為什麼拱過去的球是下旋呢?而不是上旋呢?這是源於技術動作的不同!推下旋時,拍子上半面有向前送的動作,而拱接沒有這個動作。是根據來球的不同旋轉和強度,拍子後傾,固定拍子角度,不僅拍子向前推,而且還稍有向下的動作。所以拱過去的球,就有了下旋。在我們海地區有一些選手,正規的推擋不怎麼會,凡是過來的球一律拱接,我感到這是初學推擋時,身體重心太低,大母指又松不開拍子造成的,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了這種拱接的動作。
六、擺接
所謂擺接,是搓短球的一種擺短的有效方法。它最大的特點是出手快、突然性強,能有效的限制對手的拉、攻上手。動作要領是: 在來球的上升期,引拍不易過高,拍型略立,觸球中下部,以向前、下方發力為主,略帶向側的力量。擊球時,手腕瞬間有一較小的制動動作,在自己發力的基礎上,適當借對方來球的力量,在過網的前提下,可減少球向前平動的距離,才能擺出高質量的短球。在用擺短接發球時,要特別注意三個問題:其一,必須抓住上升期觸球,以體現快捷;其二,手臂離身體要近一些,離得遠,就很難控制這種精細的技術,還會影響准確性和質量;其三,手臂不要過早伸入台內,這樣不能形成較合理的節奏感,難以體現出手快的特點。初學者要下功夫,反復體會以上三點,才有可能把擺短練好。
七、切接
所謂切接,常指的是一種側切的技術。在世界上直握拍選手馬琳、橫握拍選手孔令輝,他們在大賽中常用側切的技術,以巧破千斤,不但能從被動轉為主動,往往還能直接得分。就是在來球角度大,無法反攻時,就派上了側切的用場。技術動作:就是拍子要半立起來,一般與地面是在45度到65度之間,角度是根據來球的不同旋轉和強度進行調整的。不論是左和右側切,拍頭都要伸出去,臂與身體的內夾角:右手側切一般在60度至70度左右;左手側切一般在30度至40度左右。這個角度能夠發上力。切出的力量是用大臂把小臂送出,在球的上升期或最高點將球側切出去,運用的是小臂、手腕和手指的合力。擊過去的球,不但平直而又側拐,又很飄忽。由於球的節奏發生了變化,往往給對手造成措手不及,對不上節奏。
八、撇接
所謂撇接,是我們常誤認為是一種不太正規的動作。過去,我們一般是在側身位,正手搓側旋球、斜線球,常用擺短球與撤身挑直線配合運用,使對手不敢輕易撤身,進行有威脅的正手搶攻。現在又發展為撇接或晃撇接發球,這一技術要在來球的最高點擊球,球拍接觸球的後中下部,手腕略有外展,向左側前下方摩擦球,使球帶有左側下旋,落台後向外拐,讓對手不容易對准球。特別是晃撇,就是在撇接之前有一個假動作,左右晃動,聲東擊西,欺騙對方,效果極佳。這是一種要求很高的技術,初學者應先掌握好快搓和慢搓的基礎上,在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把這一動作加進去,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九、挑接
所謂挑接,是接短球的一種方法,分為正手挑和反手挑。從目前優秀運動員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這一挑接技術均適用於(直)橫板運動員。挑接的動作要領是:當球即將過網時,手伸進台內,同時,視來球的方位不同,選擇不同的腳向前跨步,將腿插入台下。以右手拍選手為例,正手挑,如果是正手位就上右腳;反手位,就上左腳。用正、反手挑球,當前腳伸入台下,後腳適當跟上一點。再來球的高點期,擊球的後中部,以前臂發力撞擊球為主。在擊球的一瞬間,手腕有一突然的微小內收(正手)和外展(反手),適當給球一點摩擦,以保證准確性。但挑接一定挑出力量,要有突然性,為下一板求得主動,創造進攻條件。要挑不出力量,還不如不挑,那會給自己造成被動。在過去多數運動員以搓接為主的時代,現在開始向台內挑接和側拉轉變,這是技術的一個創新。
十、吊接
所謂吊接,又稱為「放」,但絕不能只認為是放高球,兩者有著一定的不同。而吊接往往重於戰術的角度,吊到對方的空位,用於過渡,調動對方,爭取主動。一般直握拍選手運用的多。其要領:不論在正位還是在反位,正、反手持拍基本立直,當迎住球時,揮拍主要向上、稍微向前用力,吊接過去的球,弧線不高,有一定上旋,速度不快,有點飄,還有一定下沉感!對方回球時很難借上力。這種技術對那些步伐好、正手弧圈好的選手盡量少用,否則往往吃虧!至於放高球,也是吊接的一種,但往往是在極為被動的情況下所採用的。放高球和吊球在落點上有區別,吊,一般落點是在中、近台;放,一般是在對方的端線附近,既跳的很高又向前飄拱,還有左右側拐。48屆世乒賽大家都看過了吧!梅茲放的高球,作為國家隊的頂級高手王浩和郝帥都不適應,也照樣紛紛落馬!
十一、帶接
所謂帶接,是一種對付上旋球的比較好的辦法。 其特點是能夠借上對方的力,再往前帶,過去的球弧線低,而且往前拱,給對方的連續進攻造成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對方正、反手拉起來的弧圈球,用快帶的方法變線,穩定性強,過去的球速快,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關鍵時的相持球中也採用快帶的方法,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馬林的快帶,做得最好。快帶時整個過程中手腕放鬆觸球,有利於微調球的弧線、落點並增強手感。主要是用小臂、手腕、手指三個部位發力,但主要是借力。技術要領:快帶的拉手很小,主要是調整擊球的位置,並根據來球高低、上旋強度,來調整拍子前傾的幅度。要在上升期把球帶過去,用手腕的調整進行變線。快帶時身體重心也要提起來。以防止球出界。
十二、撕接
所謂撕接,也稱為快撕。 是適合橫拍反手對付下旋球的一項技術。我們 業余選手往往跟帶和圍分不開,是因為這三種技術動作很接近。快帶是向前用力;圍封是橫著向左或向右包球,是用拍子在身體一側畫一個內弧;而撕球是這兩種動作的中間。既有向前又有側向發力觸球。拍子的前傾幅度沒有快帶那麼大,但比圍球的前傾度要大一些,是在來球的上升期,比快帶再晚一點,要在最高點擊球。這樣才能體現出撕球的快捷。用土話說快撕就好象?一板的動作。我的體會:撕球象打小快板攻球那樣的感覺。
十三、敲接
所謂敲接,就是我們過去常講的彈擊。只適用於反手。這是對付半高球和高吊弧圈球的一種好辦法。他出手快,突擊性強,防不防勝。技術要領:拍子略前傾;橫握拍頭要抬起,直握也要把拍子端平;在來球的最高點擊球;主要*小臂和手腕發力;擊球時身體重心要提起來,要在左胸前擊球;並要把肘沉下來,保持平穩,這樣才能提高敲擊的准確率!
十四、拉接
所謂拉接,是我們常說的那種提拉球。一般是用來對付長球的方法。在拉接中,要特別注意第一時間與第二時間的本質區別。手低於檯面接觸球,一般情況下就可以認為是第二時間。高於球台或基本與球台在一個平面上時,可認為是第一時間,此時拉接,容易發上力,能夠保證一定的准確性,它能在時間上爭取主動。而在第二時間接觸球時,就需要適當的調整,在力爭壓低弧線的同時,主要是要靠落點來控制對方。初學者在開始練習拉接時,要多注意練習在第一時間拉球,體會發力擊球時對旋轉的感覺,等到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在有意識的練習第二時間拉接的手上感覺。其技術要領:拉與沖的動作基本差不多,只不過拉球在力量和旋轉上,都沒有沖接大,而動作也沒有沖球的幅度大。拉接往往用於過渡的多,而沖接一般用於進攻。至於打磨結合的比例,兩者也基本是一樣的!特別是中國又研究出反手側拉技術,並已廣泛運用。這一技術橫握拍選手比較適用。其技術要領(以右手持拍為例):大臂抬起端平,小臂和手腕自然下擺,屈收到右掖下,離右肋20厘米左右。用轉腰、大臂帶動小臂、甩腕子,向左前方包球發力。拍子運行軌跡有一個左內弧線,由於拍頭朝下及拍面的左右傾斜度的不同,所以能側拉出三種旋轉:拍面前傾能拉出左側上旋球、拍面立直能拉出左側旋球、拍面後傾能拉出左側下旋球。實戰效果很好!
十五、沖接
所謂沖接,指得是沖弧圈球。這是當前乒乓球運動中最常見、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既能用於過渡,又能用於控制;既能用於相持,又能用於搶攻,其用武之地比較寬。而要強調的是:沖弧圈球發展至今,有兩點值得大家重視:一是弧圈球向爆沖發展與運用,球友應該認真去學習掌握。其動作要領,在前一篇已經講過了,在這里就不再介紹了。二是沖接半出檯球,這要有一定意識和足夠的膽量。其運用原則是能沖接的,就不要搓、撇。否則,將會造成被動。在運用沖接技術時,不要拉手過大,手臂向球台靠近,抬高,擊球點一般在檯面以上。重心要拔起來,並前移,以前臂和手腕的突然向前、上發力為主,整個幅度不要過大,有點近似於小前沖。而在這些環節中,抬高重心是至關重要的。由於這種球,比短球還長一點長,比長球還短一點,剛剛出台,而且比較頂。在運用沖接時,要給球一定的力量,一定要有突擊性。這樣才能達到沖接的目的。
十六、打接
所謂打接,就是我們常說的攻打技術。主要用來對付長球和高球。其技術動作:基本要求拍面垂直,再根據來球的旋轉強度,隨時調整拍面的角度。也就是說,對付強下旋球,拍面稍微後仰;對付上旋球,拍面要前傾。比如打高吊弧圈球,一定要做到蓋打,也就是用拍子從上向下蓋住球,可見拍子的前傾度是非常大的。運用時基本是以擊打為主,略有點磨擦。所以打接對拍子角度的要求比較高,這就需要在長期的訓練中去慢慢感悟。由於現代乒乓球的競技中,發球的旋轉非常強,突然性和速度也今非昔比,給攻打技術的運用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運動員接發球時,使用攻打的概率已經很低。但是,作為一個立志要打好乒乓球的人來說,不能因為難度大,就沒有信心,以至放棄。畢竟,攻打是乒乓球的一項主要技術,其在比賽中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可謂學之難度大,用之威脅也更大。至於打高球,也是需要下功夫練的,別看球過來很高,因為過來的球在跳起後,又高又飄,還往前拱,又有左右側拐,給擊打帶來困難:一是對不上位置,找不準擊球點;二是打不出力量,而常被對方反沖。在這方面中國隊在四十八屆世乒賽中是有深刻教訓的!
6. 跆拳道中的上段防禦該怎麼做
1、輔助手握拳,手背沖自己臉頰,貼靠於異側鎖骨處。
2、格擋手握拳,掌心向上,貼靠於異側髖關節。
3、進行格擋時,輔助手迅速收回腰間。同時,格擋手經過面部向上,格擋於頭上1拳的位置。
4、格擋完成後,格擋手掌心向前,輔助手掌心向上。
7. 跆拳道手部防禦技術
分上部格擋.中部格擋.下部格擋.
防禦可以說是跆拳道中最容易被忽視.但是是最好的一個技術了.當然.也是很難的一種技術.
上部格擋:手橫舉在額前5CM左右的距離.主要是防禦對方的劈腿.
中部格擋:手豎直舉在胸前7CM左右的距離.主要是防禦對方橫踢的中部進攻.
下部格擋:手向下在大腿前方.手臂伸直.垂直於地面45°.主要是防禦對方快速進攻 雙飛 以及犯規進攻.防止大腿被打傷.
練習手部防禦技術:要有3到4個人.一起練習.
方法:其中一個人只防守和反擊.其他幾個人在這個人的前方一起進攻這個人(但不要一起進攻).不要擊打中對方身體.但是腿法和步伐要用出來.隔點距離進行練習.
還有什麼不懂可以直接留言給我的.[我是跆拳道專業運動員]
8. 乒乓球正手基本功訓練要領
先找個基本功好的球友一起練,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正手加轉弧圈球:(以右手為例)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兩膝微屈,重心約在右腳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傾,當來球從檯面彈起時,右腳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轉動,上臂帶動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揮動,擊球瞬間,整個身體的動量傳遞到手腕,加速度達到最大。在來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擊球後重心移至左腳。 2.正手前沖弧圈球:站位基本上與加轉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轉弧圈球高一些,球拍與地面大約形成80度夾角。當球從檯面彈起時,腿、腰、上臂、前臂依次進行動量傳遞,擊球瞬間手腕向內向前略為轉動,加速度達到最大,在上升後期或高點期摩擦球的中上部。擊球後,重心移至左腳。 3.直板正膠正手弧圈球(俗稱小上旋):與反膠弧圈動作要領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膠粒凸起,膠皮的摩擦系數小於反膠,缺少粘性,觸球面積沒有反膠大,如果摩擦過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擊球時要加強手腕轉動,擴大球拍接觸球的面積,這是正膠弧圈與反膠弧圈的最大區別。此外,正膠弧圈動作較小,以前臂發力為主,球的弧線較低。 4.正手側旋:擊球准備姿勢和整個身體的用力方法與加轉弧圈球相似,但在擊球時,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傾,手臂自右外側向左前上方(近似於弧形)發力。在拉側旋球時,如果擊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側上旋;如果擊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內向前發力為主,往往會拉出側下旋弧圈球。在實踐中,一些優秀運動員常有運用。 5.不轉弧圈球(亦稱假弧圈):初學者可在掌握了加轉弧圈球的動作要領的基礎上,把拍形稍後顧,觸球的中下部,手臂緊張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轉弧圈球。 6.橫拍反手弧圈球: 兩腳平行或左腳稍後站立,兩膝微屈。擊球前,將球拍引至腹部下方。當球從檯面彈起時,以肘關節為軸,前臂迅速向上揮動,結合手腕向上轉動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擊球過程中,兩腿向上蹬伸。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於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體的阻礙,手臂力量的發揮受到限制,所以難以拉出象橫拍一樣高質量的弧圈球。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中國直拍運動員創新意識的加強,為了彌補直拍反手位技術的不足,目前已有許多運動員借鑒橫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點,開始運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這一新技術。此項技術對於初學者掌握起來可能難度較大,此處僅作為一種中國乒壇的技術創新信息介紹給初學者,並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初學者對這一新技術進行嘗試,使之得以普及。其動作方法是:兩腳平行或左腳稍後站立,兩膝微屈,重心較低。擊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內收,拍形前傾。當球從檯面彈起時,以肘關節為軸,前臂迅速向前上揮動,擊球瞬間手腕向右前上方轉動,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後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擊球後,重心放在兩腳中間。
9. 求乒乓球橫板正手練習方法
反手技術有撥,拉,挑,擰,撕,搓,攻等主要技術。其中撥球跟攻球是基本功。可以先練好這兩項基本功再過渡到更高級的反手技術。要練好反手技術重點是要多練,其中徒手揮拍是很好的練習方法。我給自己的訓練量是一天1000擺的反手撥球,堅持了10天。有時候會給自己加量。10天過去後感覺反手撥球命中率明顯提高。在練習撥球的時候一開始要對著鏡子練習。觀察自己的動作是否標准。在動作已經做標准之後。注意。這個時候不要再盯著鏡子里的自己了。想像自己的前面就是一顆球。你正在用反手撥把球打回去。這樣才能做到身心並用。極大的提高徒手揮拍的效率。近台小球是橫板的弱項~
處理台內球時要注意調整步法~
接正手小球時站位偏左(右手持板)左腳前、右腳後~將拍面後仰~舒展大臂~採用撇、晃、帶的方式接球~
反手位小球可以側身用正手晃接~但難度較大~一般用反手切或擠的方式回球~
台內挑打需要腰部瞬間發力~帶動肩部、大臂、小臂最後是手腕~拍型也要注意~正手挑打時握拍較深~虎口靠近拍肩~拍型近乎樹立~以甜區上部擊球~
反手挑打~發力動作基本類似~但腰部運用較少~肩關節發力較多~小臂基本與檯面平行~向前上發力動作要小~
建議練習中近台正反手攻球~但是需要找個會喂球的高手或教練~體會鞭打的感覺~攻球是一項基本功~必須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