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少年戒手機癮的有效方法
青少年戒手機癮的有效方法有引導孩子正確用手機、不要教訓,控制,打罵孩子、轉移興趣和注意力。
1、應該引導孩子正確用手機
現代的社會生活,手機等電子產品已經無處不在,不可避免出現在孩子身邊。越不讓孩子玩,往往孩子會有逆反心理,反而對手機產生好奇心。與其粗暴的禁止,不如引導孩子認識手機的正確用途和工具性,不要誇大手機的游戲性,逐漸引導孩子知道手機對於生活是有用的。
2、不要教訓,控制,打罵孩子
家長控制好情緒,以關愛身體為前提來勸說孩子。身體健康才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如果天天沉迷手機,眼睛近視,頸椎出問題,精神高度緊張導致神經系統紊亂等等。如果家長情緒暴躁,則會適得其反。
3、轉移興趣和注意力
一旦青少年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可以慢慢幫青少年戒掉。爸媽可以轉移青少年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一起家庭閱讀,或者帶孩子外出去散步聊天、讓孩子多交朋友、培養孩子其他興趣等,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
手機上癮危害:
1、眼睛的危害。
眼球在18歲的時候才發育完全。孩子的眼球發育在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如果過多的玩手機,由於手機屏幕的照射,極易導致孩子近視或者乾眼症。
2、皮膚的危害。
由於手機的輻射,如果長時間玩手機,會刺激面部肌膚分泌過多油脂,進而誘發痘痘。
3、生長發育的危害。
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會對孩子的頸椎和脊柱帶來很大傷害。還會導致孩子手指發育畸形。同時,網路上充斥著過多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嚴重影響孩子的思想健康。
4、思考方式危害。
研究表明,愛發簡訊的青少年,思考問題難以深入,思考方式變得單薄,凡事急於求結果,性格比同齡人更沖動。並且,孩子長時間地使用手機,缺少了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這樣容易使其內心變得膽小、孤僻,性格變得偏執。
5、注意力危害。
用手機看過多的游戲和視頻,孩子大腦長期處理不活躍狀態,長期以往,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意志力也會變得薄弱。
❷ 對沉迷手機的小學生,都有哪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沉迷於手機一定要盡快建立網路界限,建立網路界限可以簡單地理解成約定,但是這個界限的建立不單單是約定那麼簡單,家長需要先系統學習導致孩子網癮的從心向到結果的底層邏輯鏈條的拆解,之後演練建立界限,做好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問題的預防措施,接下來就開始著手幫孩子建立界限,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在引導下堅持執行。
第四步:開始引導孩子進入學習狀態,每天1--2個小時看書學習時間,慢慢增加。培養廣泛的興趣,天文地理琴棋詩畫課外戶外都可以。
❸ 高三孩子沉迷手機的解決方法
高三孩子沉迷手機的解決方法
高三孩子沉迷手機的解決方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在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高三孩子沉迷手機的解決方法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如果你是初高中生,請你放下手中的手機,去學習。如果你是初高中生的家長,而你的孩子沉迷手機,那麼你就要採取一些策略,不能放任不管。
1太過沉迷手機怎麼辦
如果你是家長,現在手機基本上有學生模式,設置一下控制其上網時間(不影響通話,發簡訊)。如果你是學生本人,只能靠自律。當然自控能力不強,但有慾望戒網。可以亂寫一串數字6個,然後作為學生模式的密碼,設置好後,銷毀密碼紙
2高中生沉迷手機感悟
慢慢來,要一點一點地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讓他自己意識到不能玩手機,而不要去逼他,否則就像上面那個例子一樣,會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結果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不是寄宿的,常年生活在你的眼皮底下,那我覺得還是不要給孩子手機了。
查資料可以用電腦,家長最好監視。因為很多同學,包括以前的我,都用過這種方式玩電腦玩手機;
和朋友聯系完全沒有必要,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可以暫時使用父母的手機;
適當的放鬆不建議採取和手機有關的娛樂活動,因為一旦玩起手機,時間就不受控制,你以為只花了十分鍾,其實已經花了幾個小時了。
所以我認為,初高中生真的沒有必要碰手機,不要相信所謂的自製力。
很多家長會用手機來激勵孩子,比如做完作業就允許玩半個小時手機。
我覺得這是不可取的,因為手機會帶來一種念想。這種念想會讓你即使是在學習,也無法完全集中注意力。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效率低下,然後孩子為了玩手機,又會敷衍地完成作業,作業的正確率也很低。
因此,最好不要用玩手機來激勵孩子,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出去玩,看看風景,成績進步了可以去遠的地方旅遊,這才是非常正能量的獎勵。
家長得讓孩子能夠主動的去學習,讓孩子的心思回到學習中,這樣才是正確有效的方法,而想要讓孩子的心思從手機游戲中脫離出來,也需要家長的一個正確的引導。
1如何讓高三孩子學習
1.給你的孩子安排一個前排座位,或者你可以安排他和尖子生坐在一起。這樣,他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學習受到鼓勵,考試成績也會提高。
2.問他最近的學習情況,和同學相處得怎麼樣,學習上有沒有遇到壓力,生活上有沒有困難。從探究中,感受學生的.處境,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並在精神上得到鼓勵。
3.當孩子進步了,表揚他,讓他更有動力學習
4.當他考試成績下降,或上課心不在焉或學習狀態不佳時,應給予他語言鼓勵,要求他提高考試成績,提醒他注意這段時間內的低谷狀態,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使自己煥發青春。
2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
首先,家長和老師幫忙勸說。當然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和特點來進行具體的勸說方式,是直接勸說還是委婉一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主動和學生溝通一下,看看孩子對目前狀況的感受,覺得手機是什麼樣的,覺得學習應該是什麼狀態等等。了解高一學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應對沉迷手機這件事情。
讓孩子和學習好的孩子成為好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習是可以感染的,當然,需要找那種意志堅定的孩子,不然很容易被沉迷手機的學生所影響。
給孩子制定計劃和方案,並且設計好獎懲制度。高一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沉迷手機的時候,不要著急批評,也不要徹底把手機沒收,先給他設計一些計劃和方案,得到他的認可後再給孩子表明獎懲制度,然後督促孩子改變。
和孩子講道理,說明沉迷手機的危害。並且以身作則,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在遇到孩子沉迷手機的時候,需要和他們講一下道理,並且給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正確引導孩子,不管是用講故事的方法還是用贊美鼓勵的方法,總之要讓孩子自己意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並且要及時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不要打罵孩子。不管是沉迷手機還是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對於高一學生而言,作為家長都需要平和一些對待,可以嚴肅批評,但不能打罵。
❹ 解決沉迷手機問題的方法
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1.適當理解和接納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問題,總是難以理解孩子的世界如何奇妙。家長不妨多些深入了解孩子,探尋孩子喜歡的事情的趣味與魅力。一來可以聽聽孩子的傾訴,二來也能和孩子交流感情。作為家長,也要告訴孩子電子產品是工具,不能讓它們「綁架」我們的生活。在日常生活里,我們要給孩子做良好的示範,只要不囿於沉迷,孩子就能夠把控好玩手機的時間。
2.約定共同的規則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玩手機的正常需求,但是不能過於沉溺其中。為了對過度玩手機有更好的限制,家長可以一起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規則。這個規則不應是單方面限制孩子,而是要全家人去共同遵守的。好的規矩離不開嚴格的執行,家長和孩子定下了的規矩,堅持下來就能變成好的習慣。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和認知,這將使之受益一生。
3.豐富孩子的生活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的。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充實他們的日常生活體驗。家長可以培養孩子一些樂器、書法等方面的興趣,或是和孩子一起游戲、閱讀、運動。
另外,我們也可以多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將他的注意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中去。孩子沉迷於手機,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這個尺度的把握,需要父母運用好自己的智慧。作為家長,在給孩子創造良好家庭環境的同時,也要給予孩子充足的愛與接納
早日使用愛學生進行管控,在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就告知孩子,你現在還小,自控能力還不夠,手機對於你來說只是附屬品不是必需品。我可以給你買,但是必須合理使用手機,等你長大我就不會在對你進行管控。
❺ 青少年手機癮怎麼戒
隨著手機的快速發展,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實現了互聯網化,但手機帶了便捷的同時也帶了手機成癮的問題,特別是青少年,這類人群自製力差,沉迷程度深,難以自拔,這也是很多家長束手無策的難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為了深度解析,我們先來看看大部分家長常見的做法。
❻ 青少年沉迷手機怎麼辦
隨著手機快速發展,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情和手機關聯起來,似乎一部手機已經能夠滿足我們各種需求,出門只要帶上手機走多遠都不怕。但也就是在手機給我們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形成了負面影響,手機成癮,特別是青少年,這類人群自製力差,一旦沉迷,無法自撥。很多家長出為孩子手機癮造成的不良影響擔心發愁。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讓解決孩子手機成療問題。
1.對於孩子沉迷手機要採取柔性政策。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有較強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有些固執和叛逆。如果採取強制手段,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跟父母對著干,長此以往,會破壞親子關系,孩子會對手機更加依賴。
2.家長要以身作則。試想家長天天抱著手機玩,孩子當然會學著家長玩手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和探索欲,所以會刻意模仿大人們的行為。
3.幫助孩子提升自控能力。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逐步讓孩子認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提高自控能力。
4.適當運用獎勵方法。不僅限於金錢物質上的獎勵,還可以通過滿足孩子小願望,或陪孩子一起去做感興趣的事,轉移他們注意力,同時讓孩子有滿足感。
❼ 初中孩子沉迷手機的解決方法
初中孩子沉迷手機的解決方法
初中孩子沉迷手機的解決方法,這時候就需要家長耐心引導,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同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越出眾越好,共同努力讓孩子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吧。為大家分享初中孩子沉迷手機的解決方法。
1、多陪陪伴孩子
現今獨生子女居多,因為缺少兒伴,在很多時候他們都是一個人玩,如果家長忽視了陪伴孩子玩樂、分享快樂與煩惱,那麼很容易導致孩子心靈上產生孤獨感。孩子覺得無聊就會去玩手機,所以家長應該毫不吝嗇地關愛自己的孩子,利用業余時間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見所聞,了解他的所需所求。
2、鼓勵孩子參加其他活動
增強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如果家附近有幼兒園或者有孩子聚集玩耍的地方,父母不妨多帶自己孩子一起加入。這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和其他同齡小夥伴玩耍的樂趣。孩子之所以沉迷玩電子產品,很大的原因是由於沒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動給孩子提供」電子保姆「所致
3、多與孩子溝通
家長平時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有利於親子思想的融合,拉近親子間的距離感,,這樣孩子會覺得你是他的朋友,他會想和你溝通,告訴你他的想法,而此時父母的建議孩子也會聽得進去並且接受。這時你告知他玩手機的不良後果,他是能接受的。
4、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在初中生玩手機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規則的權利交給初中生,然後把監督執行留給自己。比如,有的小孩說每天做完作業,可以玩半個小時;有的小孩說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玩20分鍾。但是,這個規則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變成了父母的一種高壓政策。
先說下策。在跟孩子講清道理的基礎上,沒收孩子手機,強行阻斷孩子對手機的依賴。開始時,孩子會很不適應,但時間長了,不少孩子也會漸漸地習慣沒有手機的生活。之所以說這是下策,因為多數家長就是這么做的,但效果不是很好。很多孩子的「手機癮」,在家長放鬆監督的情況下,又會復發。
其實多數孩子是明白沉迷手機的危害的,但是依然沉迷其中,即使因手機鬧得家庭雞犬不寧,仍然有不少孩子沒法擺脫玩手機的慾望。因此,下策的「講清道理」一般是無效的,強行沒收手機就好比大洪水來了,怎麼堵也是堵不住滔滔洪水的。
個人認為,上策是提高孩子的個人素養,即培養孩子的理想情懷、奮斗目標、讀書習慣,讓為理想而生活,為目標而奮斗,以讀書來打發閑暇的生活方式取代從前的生活方式。若能取代成功,即使智能手機就在孩子面前,孩子也不會沉迷。如果說下策是攻城,而上策就是攻心,我們要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如果說下策如同治水的「堵」,上策就是治水的「疏」,疏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堵只能堵一時。
沉迷於玩手機的孩子一般都是學業成績不佳者,因為他們在學業成績上沒有追求,於是就把寄託放在了手機上。我們首先要理解孩子沉迷手機的心理,先接受孩子沉迷手機的現實,這樣我們就有了平和的心態。我們首先要千方百計地把孩子的'遠大理想和近期奮斗目標激發出來,讓孩子對學業漸漸地有信心,有目標,對人生有理想。這樣他們才會把精神寄託從玩手機轉移到近期目標的奮鬥上和遠大理想的實現上。當然,這需要老師的幫助、配合,甚至需要青少年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幫助。孩子有人生理想,有近期奮斗目標,這是對沉迷手機的釜底抽薪。同時,我們應該培養孩子讀書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以讀書來打發閑暇的生活方式。不少人沉迷手機就是從用手機來打發閑暇開始的。真正愛讀書的人,鮮有沉迷手機者。讀書可以說治療「手機癮」的良葯。
在這里,我還要特別提醒各位,在這個人人玩手機,個個低頭族的社會大環境下,不讓初中生玩手機是很困難的。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家庭小環境。當一個家庭里的所有成員,尤其是父母沒有沉迷手機,不是低頭族的話,那麼不讓孩子沉迷手機就不是很難做到。如果家庭成員個個都是低頭族,個個沉迷手機,無論採用怎樣的策略,都很難讓孩子不沉迷於智能手機。
一言蔽之,沉迷於手機的孩子多數是不想學習,沒有生活目標的人。要想讓他們擺脫手機依賴症,最根本的辦法是把他們培養成想學習,有生活目標的人。只要他(她)想學習了,他(她)就不想手機了。
沉迷於手機的問題,其本質就是不想學習的問題。多年前,不想學的初中生沉迷於網吧和電子游戲,如今不想學的初中生沉迷於智能手機。沉迷的載體變了,但不想學的本質始終沒變。因此,初中生沉迷於手機只是表象,厭學、不想學才是根本。找到了根本,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媽媽沒收了孩子的手機之後
小武媽媽因為孩子沉迷手機,上星期把他手機收繳了。前天陪孩子出門,他見到一個小吃店,說要去買點吃的東西。但媽媽在車上等了六、七分鍾還沒見他回,就自己下車去小吃店看看。
孩子正在店裡一個角落,玩一部智能手機。他一看見媽媽進來,就趕緊收起手機。
問他手機是誰的,他很不高興地說是借同學的,之前因為母子之間為手機多次發生沖突,所以,媽媽也沒有逼他交出來,就跟他說——盡快還給同學吧,今後不許找同學借。
從這件事我們發現一個事實:我們不給孩子買手機,或者孩子沒有手機玩,遲早有一天,孩子一定會從別的地方,用他的方式獲得手機來玩的。
借他人的玩——耗費自己的時間、情感等,以討好建立社交關系而換取;
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時,私自取走他人財物;
搶他人的玩——以損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獲取財物;
接受饋贈玩——接受他人饋贈,而導致「被愛」認知的重新定義。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強制禁止可行嗎?
近日,家在廣州的梁先生就嘗到了後果:兒子一怒之下,砸碎了家中價值180萬的古青花瓷碗!
他上五年級的兒子小浩,平時喜歡玩手機游戲,最近更是迷上了,不論是在路上,餐桌上,還是在床上,總是低頭玩游戲。
家長不論怎麼勸,小浩就是不聽。梁太太經常對著梁先生嘮叨,希望做爸爸的能解決這個問題。
梁先生趁著小浩睡覺,把兒子手機里所有游戲都禁用掉。
第二天,小浩發現游戲點擊了卻玩不了,以為是手機壞了,立刻變得狂躁,把手機猛砸到地上,還跺上2腳。
媽媽上去阻攔,小浩又拿起桌上的遙控器,往外一甩,砸到了那個青花碗。碗,頓時碎了。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普遍性的難題面前,有兩種家長:
一種是強硬的家長。就像上面這位梁先生一樣,將手機沒收,或將游戲卸載。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罵一通。
一種是軟弱的家長。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鬧和胡攪蠻纏,只好舉白旗投降,聽之任之。
這兩種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種,家長看似贏了,但付出的代價很大。
首先,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怨恨;
其次,孩子沒有發展出自律精神的機會,他很可能會偷偷借同學的手機玩游戲,不會從根本上對自己負責任。凡是爹媽說過「不許玩游戲」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戲就不肯放手,只要有個機會就趕快玩。
再次,家長監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機、平板電腦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學會欺騙父母。
第二種,會讓孩子為所欲為,並學會怎樣用發脾氣來控制父母,怎樣讓父母感到內疚,怎樣對父母表示抗議。
這些孩子常常沖動、任性,無法控制,無法管教,並成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被寵壞的孩子」。
孩子對手機的渴望有錯嗎?
在家長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在快速地長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所以,我們必須對孩子的成長有足夠的認知,否則,我們將犯的錯誤不是「掩耳盜鈴」,就是「自欺欺人」。
很多孩子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基本上就開始對智能手機產生了擁有的渴望。孩子對智能手機的渴望,不是因為通訊交流的需要,而是對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這份好奇心,實在是太強大了,也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
我們孩子已經完全可以真實地發現,在同齡人中有智能手機者,與沒有智能手機者區別極大,不僅僅在玩游戲方面,還在人際交往的優勢方面。
在獲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識方面,在與當下社會熱點信息,尤其是孩子們興趣最濃的時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傳播等方面,區別更是突出。
這些區別的存在,意味著孩子的自信心和驕傲感的差異。
由此可見,我們給不給孩子玩手機,已經完全影響不到孩子有沒有手機可玩了。在這件事情上,讓玩不讓玩,只能向孩子宣告我們夠不夠愛他,尊重他,信任他。
而無法實現我們對孩子接觸手機管控的目的,更無法實現對孩子思想活躍程度及學習哪些知識的管控。
限制孩子玩手機,父母應該怎麼做?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時候的懲罰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實施,給大家提供一位媽媽針對孩子沉迷手機,想到的好辦法,就是跟孩子「約法三章」:玩游戲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通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方會輸,可以稱之為「沒有輸家」的沖突解決辦法。
跟孩子「約法三章」的好處是什麼呢?
它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孩子在完成約定時會更有積極性,成功率也更高。與父母強加給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會覺得約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對他自己參與制定的方案有更強的執行動力。
在和孩子「約法三章」時,要注意四點: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
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具體、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重「約法三章」的 「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任何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否則,無論我們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內容是多麼的正確,對孩子的未來是多麼的有價值,都難以最後實現我們教育的期望,對我們的孩子成長構成真正的意義。
❽ 孩子愛玩手機,有什麼辦法能夠糾正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的很多行為在模仿中形成的,家長如果愛玩手機,小孩子不可避免會受影響。因為家長首先要減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的頻率,增強親子陪伴的質量。有時小孩子是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和她有很多的互動,覺得無趣才想玩手機,家長這時要思考如何提供高質量的陪伴。家長要想糾正孩子愛玩手機的問題,那麼就應該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愛玩手機,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分析,手機背後是無窮無盡的網路,網路上有無窮無盡的誘惑,不單是孩子,連大人都無法抵擋這個誘惑,更何況是還沒有形成完整是非觀的孩子。
❾ 一歲多的孩子沉迷於手機怎麼糾正
首先,我想說,一歲多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那麼他能拿手機幹啥?我覺得也就是看視頻,或者說,就是 看動畫片 !
看動畫片
孩子要看動畫片,還是需要大人來打開動畫片。所以,這事還是要取決於大人的行為。
以下有幾種糾正方法,各位朋友做個參考:
1.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看動畫片,可以選擇用電視機看。但是,還是要減少小孩看電子產品的時間,小孩身體正在發育期, 對眼睛很不好。
1.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對眼睛很不好。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你可以帶他玩玩具,看看書,出去走走,或者干點別的事情。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3.多陪陪他, 別讓他感到無聊,重要一點,以身作則,少玩手機,至少別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3.多陪陪他,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