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顏真卿的《家廟碑》,為什麼備受歷代書家推崇
《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友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並序》 這是顏真卿晚年的時候一部流傳後世的經典作品,後世為了叫起來簡單簡稱《家廟碑》。《家廟碑》可能不是顏真卿最成功的作品,但是他最具有風格的一個作品。顏真卿除了是一個著名書法家之外,他還橫刀立馬參與了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執筆能安天下,拿槍可定乾坤,而這個作品就是顏真卿在經歷了沙場之後有感而發的一部作品。
“金剛睜目,力士揮拳”,並譏之為“俗書”。這是後人對這部作品比較客觀的評價。後世人把顏真卿當做他們學習的榜樣,而《家廟碑》也是他們經常臨摹的作品,但是沒有人生的沉澱很難寫出其中的精髓。
Ⅱ 如何能練習好顏勤禮碑
本大小姐沒有專門學過顏字,但勤禮,大字麻姑、祭侄、爭坐位也通臨過幾通,憑我15年的經驗,告訴你點「偽顏字專家」轉貼也轉不來的。
1、首先個人認為大字麻姑雖為翻刻,但整體好於勤禮,但你臨勤禮我就說勤禮吧。
1、開始時,原大對臨。他寫的正你就正,他寫的歪你就歪(為什麼,第4、6點會說到),待筆發出定後放大臨習
2、寫顏字用筆類似篆書一樣中鋒回腕,所以手腕要活,盡量做到懸肘或懸腕,最後做到寸楷即可懸肘(並不是很難,本大小姐就行,嘻嘻)
3、此帖上半部分橫過細,可能是風化或拓墨的原因(我沒有考證過),所以開始時,先臨全貼的後半部分,比較接近顏字原貌,也可也避開墨豬的臨習誤區。
4、顏字極庄嚴,極具特點,相對董美人、虞世南等含蓄的要容易把握得多,但你一開始就要知道顏字也極靈活,萬萬不可千人一面,這可以說是臨習優劣的判斷點之一!切記!
5、勤禮出土較晚,現在市面上各種版本都行,但首先一定要原碑拓片,還要注意有的出版社編輯水平極低,在頁面裁切上會把過長的筆畫裁去一點兒,這樣的絕對不要。
6、顏真卿本人古文字學功底很深,多看些顏字的字帖就會發現,比如寫「全」字,常常人字頭寫為入字頭,寫「日」和「曰」常常不以肥瘦為標志,而以左上角是否封口為標志,全出自篆書,這就是字字有來歷(本大小姐可不是那些只會羅列名詞套話的偽專家),臨習時萬不可意篡。
7、字間距,行間距要做到與原帖一樣,記住單字臨得再像,章法不似,也不是顏字。
8、但將來如果你寫榜書,在只依據勤禮的前提下,要把橫適當加粗。
9、這是後話,先告訴你也行,臨碑而不涉獵貼,永遠不會通墨法。點到為止吧。
Ⅲ 顏真卿的顏家廟碑和顏勤禮碑哪個境界更高
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書法特點的代表作,是顏體書法定型的標志,適宜學習與打基本功。顏家廟碑的書法造詣已爐火純青,但很少有人以它為練習標准。
Ⅳ 顏真卿多寶塔碑釋文
多寶塔碑
多寶塔碑 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
唐 顏真卿 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
故宮博物院藏拓本
顏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萬年人,一說為琅琊臨沂人。玄宗開元進士,出為平原太守。肅宗時遷工部尚書嬗�反蠓頡4�謔憊僦列灘可惺椋�勱�飴晨す�Q照媲浼已гㄔ矗��妒櫸ǎ�Τ旭宜熗肌⒄判瘢��猿梢桓瘢�翹拼�拇笫櫸�搖4吮�滋狻按筇莆骶┣ЦK露啾Ψ鶿�杏Ρ�摹!閉�槿��男校�啃辛���幀T�諤瞥ぐ舶捕ǚ磺ЦK攏�未�莆靼脖�鄭�植賾諼靼脖�幀?楷書,高285厘米,寬 102厘米,此碑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史華刊石。天寶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陝西興平縣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拓本原為李宗瀚舊藏,今藏故宮博物院。碑中「鑿井見泥」之「鑿」字筆劃完好,宋拓。白紙挖鑲剪裱冊。這是顏真卿四十四歲時的作品,在現存作品中年代較早。結定平穩謹嚴,一絲不苟,剛勁秀麗,與其後期書法面貌很有不同。
《多寶塔碑》是顏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為後人初學書法的極佳範本。但是,此碑並沒有形成顏真卿寬博雄渾的風格特點。此碑用筆筆筆藏鋒、筆筆回鋒,結構疏密勻稱,風格嚴謹莊重。臨習此碑應注意用筆的提按轉折、結構的內緊外松和上緊下松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唐天寶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長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陳西安碑林(圖 1)。高285厘米,寬 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勛撰文,顏真卿正書書冊,徐浩隸書題額,史華刊石。
碑文敘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禪師發願興建多寶塔的過程及有關佛事。唐玄宗曾為立塔贈銀50萬、絹上千匹。楚金禪師死後,唐玄宗特派使者弔唁,監護喪事,並親自書寫了塔額。佛教在唐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影響於此可見。
顏真卿(709~785),京兆萬年人,祖籍琅邪臨沂,字清臣。幼承家學,刻苦自勵。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時,為平原太守,歷遷刑部尚書、太子太師。他立朝正色,剛而有禮,天下不以姓名稱而獨日魯公。後為奸臣盧杞所忌。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敵所害。
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宋代大書法家蘇軾雲:「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畫至吳道子,書至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顏真卿一生書碑甚多,西安碑林即藏《多寶塔碑》、《臧懷恪碑》、《郭家廟碑》、《爭座位帖》、《顏勤禮碑》、《馬璘殘碑》、《顏氏家廟碑》 7種。而《多寶塔碑》為其所有碑版中年代最早者,乃顏真卿44歲時作品。明孫〓有跋雲:「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北宋拓本,31行「歸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損。全碑字口方棱,字畫之間牽絲甚清晰。
南宋拓本,15行「鑿井見泥」之「鑿」字未損,31行「歸我帝力」之「力」字(圖 2)、33行「王可托」之「托」字稍損。
明中期拓本,14行「天文掛搭」之「掛」字上「土」部完好,24行「方寸千名」之「千」字完好。
明末清初拓本,31行「歸我帝力」之「歸」字完好,「我」字左上半泐(le,石頭風化而形成的紋理)。32行「佛知見法為無」 6字、32行「空王可托本原同歸」 8字、末行「大夫行內侍趙思」 7字皆存。
乾嘉拓本,9 行「陰以金鎚」之「金」撇筆未泐。33行「千帙發題」之「千」字豎筆完好。
早期原拓應注意31行「力」和15行「鑿」是否經過塗墨。從圖 1可見該碑末 4行中部偏下約在清康熙間磕損一大塊,「明末清初拓本」所述31~34行存諸字此後皆損。如見以上諸字未損,應細審。如為原石所拓,則拓本年代不晚於清初,但大多數為翻刻本。清晚期至民國,西安碑林周圍碑帖鋪甚多,各家多以石翻刻《多寶塔感應碑》等。其裱本傳今也百年上下,品相頗陳舊。曾有一友藏有兩本,欣喜相告,所藏「歸我帝力」之「力」、「鑿井見泥」之「鑿」均完好,當為宋拓。送至碑林博物館我的辦公室,及展讀之,一本較瘦,一本略肥,大形皆在,但不能細寫。如肥本(圖 3)首行「多寶塔感應碑」之「感」右上一點與橫畫脫離(原刻相連)、15行「鑿井見泥」之「見」末二筆與右豎互不相連(原刻相連)等,點畫多不到位,當為晚清民國翻本,特以故宮博物院藏宋拓(圖 4)與該翻刻本對刊,供大家比較。碑帖鑒定沒什麼秘訣,就是與不同時代的原拓一筆、一畫、一個石花細細比較,切不可一看「差不多」,就定為原拓甚至宋明古拓。《收藏》俱樂部會員江西詹先生來稿,說:「筆者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查閱了大量的碑學資料,拜訪了許多碑學專家和書法界、收藏界的名家,認為我手中的這本《多寶塔碑》拓本(圖5、6)是宋拓本。」實際上詹先生所藏也是一個晚清民國翻刻本。其本較原碑宋拓為瘦,枯槁無神,無有原碑豐壯精悍的神韻。與前述翻刻本(圖 3)一樣,此本點畫多不到位,如首行「感應碑」之「感」右上點,筆者細審不同時代原拓及原碑,此點均與橫畫相連,而此翻刻本卻脫節不連(圖 5)。另外南宋拓引行「歸我帝力」之「力」已損(圖 2),此翻刻本「力」字(圖 6),用刀鑿了幾下,模仿石花,但極不自然,人工斧鑿之痕十分明顯。現西安碑林博物館及周圍售予遊客的漢唐名碑包括《多寶塔感應碑》等,多為長安縣農民翻刻,有時 5元10元即可買一份。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顏真卿書多寶塔碑》、《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歷代金石拓本菁華》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輯有館藏明末清初拓,可為校碑參考。
1996年,朵雲軒拍賣一冊《多寶塔感應碑》,舊拓經折裝,估價1200~2000元。《西安碑林博物館拓片目單》此碑新拓本標價4500元。(摘自《收藏》雜志)
那能否給出原文呢?
Ⅳ 《顏氏家廟碑》作為「顏楷」的封壇之作,為什麼那麼少人學,反而去學《多寶塔碑》《顏勤禮碑》
因為多寶塔是顏真卿早中期的成名之作,它是顏魯公成大家氣象的開山之作,結體精到、筆法完備,完全足以取法,以此入顏堂奧,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多寶塔是顏真卿早中期的成名之作,應該說還不是非常成熟(僅從完全自構體系角度講),但有繼承、也有發展,寫來一筆不苟,極其認真。結體密實遒勁,筆力雄渾厚重,點畫精妙細致,整體端莊秀麗,完全具有了大家氣象。
對於初學者,以此二者絕世楷法之水準,絕對是夠學,不存在學哪個不好的問題,如果是希望能將字練得好看,從這個意義上講,都好。看學習者喜歡哪種,興趣愛好很重要。
學習者以楷入門,以後進一步學習的目標是中正一路的楷書、隸書或篆書,那麼選二者差別不大。
多寶塔碑是顏魯公早期成名之作,更多地繼承了二王筆法。
由此入門,再上溯二王是有一定優勢的。而柳誠懸的楷書用筆與結字系統更嚴謹、也更封閉,學習之後要出帖,轉向以二王為主要基礎的傳統書法之路,會有一個很痛苦的過程。
書法入門,最好是從多寶塔入手,原因是它是顏魯公成大家氣象的開山之作,結體精到、筆法完備,完全足以取法,以此入顏堂奧,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時的顏楷認真細致,筆意入微,初學時忠於原帖認真臨摹,對於從細節處掌握顏體特徵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多寶塔拓本精良清晰,易於辨識和臨摹,是顏體的結體、用筆基本功的最佳示範本。
多寶塔繼承鍾王一脈的用筆體系,對於將來廣涉其他楷書,甚至轉習行草,都具有極重要的筆法積累作用。
它與顏魯公後期作品,包括顏氏行書《祭侄文稿》等或多或少都在筆法上有一定的內在承續關系(雖然沒有顏勤禮離顏行那麼近),也就是說向顏行一路走也是可以的。
有些人直入顏勤禮記,不知其害。誠然,顏勤禮似乎更易於學習,因為此時顏魯公在用筆上已經走向粗略簡省,著重體現蒼茫雄渾的意象。
入門學此碑,既略過了學習精微筆法的過程,又難以體會顏魯公筆下高妙的意境,實為不智。很多人學書三月便覺大進,提筆就是一手老幹部體,實源於此。
綜上所述,入門臨寫多寶塔碑是更好的選擇,它在初學者對書法未形成整體認識之前,為個人的藝術人生儲備了更多的可能性。入了這扇門,在門後面,是更廣闊的天地。
Ⅵ 怎樣練好書法短時間內
1、 器具齊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真正習好毛筆字,正規的文房四寶是不能少的。練字時一定要用正規的書法用筆,狼毫較硬,羊毫較軟,用溫水泡開,寫後要及時清洗干凈,筆尖向下掛起保管。要用中華或一得閣的墨汁,不要用辦公室寫板報的那種墨汁。要在毛邊紙上做日常練習,不要圖省事在報紙上練習。要用硯台盛墨。如果硯台過沉過大不易攜帶的話,也可以用小瓷碟代替。寫字時要在墨汁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清水稀釋膠性,如果掌握不好比例可以用墨塊調節。
2、 姿勢正確。身要坐直,紙要放正,氣要平和,精神要集中。可以站著寫,也可以坐著寫。站著寫字時要注意懸腕。
3、 要明確目標,清楚自己要習哪個字體。一般說來,初學書法應該從楷書入手。顏體圓潤渾厚,柳體骨鋒清俊。要選擇一本字帖作為範本。如果是和老師學習,就由老師指導習字或選擇字帖。如果是自學,推薦顏真卿《家廟碑》、《勤禮碑》(二選一),柳公權《神策軍碑》。
4、 習字方法。按照我的經驗來說,剛開始時可以從筆畫下手,也可以從描紅下手。但是要講基礎穩固,還是先寫筆畫較好。我記得市面上有賣一種楷書(顏體、柳體都有)入門字帖,裡面的基本筆劃很是規范,還有具體的運筆方法,建議買一本臨寫。筆畫熟悉後,就可以描紅了。先寫雙鉤,即用筆(推薦用油筆,不要用中性筆)將字的輪廓描在毛邊紙上仿寫。再寫單鉤,即用筆將字的骨架描在紙上仿寫。最後對照字帖臨寫。大概比例是一個字要寫一行雙鉤,就要寫兩行單鉤,兩行臨寫。1:2:2
5、 要持之以恆。書法不是一項可以速成的技能,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准備。要每天堅持,最好不要間斷。人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三天不練,之前的成績就要打折扣。十天不練,就要前功盡棄了。
Ⅶ 怎樣臨習《顏勤禮碑》
顏真卿(公元七〇九年七八五年)字清臣,唐代傑出書法家。自署琅琊郡(今山東省東南部)人。代宗時曾被封為魯郡公,故世稱顏魯公。 他的書法初學褚遂良,三十五歲後從張旭得筆法。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鬱勃,天真自然。用筆易方為圓,棄隸法而取篆草筆意,古法為之一變,開創了新風格。顏書在書法上的成就和影響極大,千百年來盛行不衰。顏真卿以後的各代著名書法家,大多取法於顏。他的碑刻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李元靖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帖》,書跡有《自書告身》及《祭侄文稿》。這些眾多的顏字資料,為後人學習顏書提供了方便。 這部楷書習字教範是採用顏體書的代表作品《顏勤禮碑》編輯成的。《顏勤禮碑》系顏真卿六十歲時所書,此碑的點畫,有其獨特的寫法,將在本書第一章中作具體的分析。這里先簡要介紹《顏勤禮碑》的字形和點畫的特徵以及習寫此碑的運筆要領,以方便初學者的臨習。(一)一、字形特點: 體態豁達端莊,雍容大方,遒勁豪宕,舒展開闊,疏密適當,結構停勻,善於避讓,字口豐滿,豎多相向,字形大體上為長方接近正方。 二、點畫特徵: (1)行筆雄健有力,落筆多藏鋒,收筆多回鋒。起筆處方筆少,圓筆多,橫畫起筆多斜角。 (2)點畫講究呼應、貫氣。就是說上一筆的收筆和下一筆的起筆之間氣勢連貫。 (3)同一字中同樣的點畫,兩筆以上便各有變化;同樣的部首相遇,也見不同,顯得生動多姿。 (4)橫畫輕、豎畫重,但兩豎並存時,左豎常和橫畫一樣粗細;中豎都極粗壯有力;懸針豎常多寫到該筆畫五分之四處方逐漸提收。左右豎畫多相向,如:門具等。 (5)長橫多上拱且微向右上角運行,筆畫漸細,以頓法收筆。筆畫雖斜,但感覺上卻是平的。 (6)捺筆有蠶頭燕尾之態(蠶頭指筆畫的起端象蠶的圓頭;燕尾’指捺筆末端呈分叉狀,似燕子的尾巴);長捺常成瓢樣的弧形,起筆較輕,出尾處較粗壯,尾端大多較長。 (7)轉筆常用提法,圓轉直下,而不取折筆。轉折之筆多呈內方外圓。這樣筆畫不能寫成彎曲的形狀。 (8)口字寫成上寬下窄狀,兩面基本對稱。 (9)鉤法多成鳥嘴狀。豎彎鉤的底部圓轉,上部平正,出鉤處內方外圓,內直外斜。 (10)火字點的四點,有些都作從左向右的同向斜點,也有些是第一點左向。餘三點右向。一般中間兩點稍細,左右兩點較粗。(二) 臨習要領。 《顏勤禮碑》中每個字的每一筆,無不挺拔勁健,可謂筆筆力到。臨寫時,必須使腕部和肘部都懸離桌面。腕肘離桌可高可低,坐著臨寫,肘部離開桌面一、二公分即可。肘部離開了桌面,腕部自然懸離。但應注意身體不能傾側,肩膀不能上聳。總之,以坐得自然,書寫舒適、便利為准。 腕肘懸離桌面,是為了在運筆時不受阻礙,使力自然運用到筆尖上來。初學的人,懸腕肘習字,手會發抖,落筆不能控制,行筆不會如意;但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習慣。這是要寫好字的基本功,不能放鬆。 《顏勤禮碑》的點畫,起筆多用圓筆。圓筆要用藏鋒起筆:筆鋒著紙先向點畫的逆方向運筆,再回鋒順著點畫的走向力行。即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收筆時,順原路將筆鋒送回點畫內,即回鋒收筆。 《顏勤禮碑》的撇有多種,有豎撇(如月、用的撇)、斜撇(如大、人的撇)、平撇(如重、千的撇),都要求靠腕力用力把筆鋒送到撇端,做到筆到力到。 《顏勤禮碑》的點畫,從按到提,從提到按,過渡非常自然,幾乎沒有驟起驟落的寫法,連折的寫法也都用暗過的方法。 要練好點畫,還應注意要筆筆留得住。要免於用筆單薄輕浮,就得注意多練回鋒收筆。即使是‘撇,捺.提等出鋒筆畫,只要不需呼應下一筆,就都要做到空中回鋒。千萬不能一飄而出,不可收拾。 顏字點畫雄強粗壯,挺健遒勁。如只強調其粗壯的一面,寫得肥鈍臃腫,那就有損於顏字的特點了。
Ⅷ 顏真卿與《多寶塔碑》簡介
簡介:顏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書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人。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工篆隸,母親殷氏亦長於書法。
開元(713-741)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趁機借李希烈之手殺害他,派其前往勸諭,被李希烈縊死。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
半年後,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痛詔廢朝五日,舉國悼念。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是唐代重要碑刻,是唐代書法代表作品。據考此碑是顏真卿四十四歲時書,是顏書碑刻中較小之字,為顏真卿早期楷書代表作品。此碑字體整密勻穩、法度嚴謹,筆法方折豐勁,秀麗多姿。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雲:[此帖結法尤整蜜,但貴在藏鋒,小遠大雅,不無佐史之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