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劉表領地計算方法

劉表領地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1 06:09:37

『壹』 早期三國群雄爭霸時都有誰

三國群雄
曹操 領地:司州、雍州、兗州
麾下有:典韋、許諸、徐晃、於禁、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郭嘉、程昱、荀攸、荀彧、毛玠等。
袁紹 領地:青州、冀州、幽州、並州
麾下有:顏良、文丑、張頜、高覽、審配、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等(有一部份後降曹操,就不提了)。
劉備 四處奔走,群雄爭霸時沒有固定地盤。
麾下有:關羽、張飛、趙雲、劉封、糜芳、糜竺、簡雍、孫乾
呂布 領地:徐州(搶劉備的地盤)
麾下有:高順、張遼、臧霸、成廉、魏續、宋憲、郝萌、侯成、曹性、徐宮(其中大部份降曹)
袁術 領地:汝南、壽春
麾下有:紀靈、橋蕤、張勛、陳紀、雷薄、陳蘭等
孫策 領地:江東八十一州
麾下有:孫權、周瑜、程普、黃蓋、韓當、朱治、周泰、太史慈、蔣欽、凌操、凌統、潘璋(甘寧等人是孫權時代出來的)
馬騰 領地:涼州
麾下有:馬超、馬岱、龐德等
劉表 領地:荊州
麾下蔡瑁、張允後降曹操
張魯 領地:漢中
後張魯帶領手下全部降曹
劉璋 領地:益州
麾下有:張任、劉巴、黃權、嚴顏、冷苞、楊懷、高沛、吳懿、孟達、霍俊、吳蘭、雷銅、法正、張松等(大部份降劉備)

『貳』 三國的劉表

指 東漢 劉表 、 陳翔 、 范滂 、 孔昱 、 范康 、 檀敷 、 張儉 、 岑晊 八人。《三國演義》第六回:「 荊州 刺史 劉表 ,字 景升 , 山陽 高平 人也,乃 漢 室宗親;幼好結納,與名士七人為友,時號『江夏八俊』。」

因為劉表治理荊州近20年(公元190-208),雖使荊州強大富庶,但它僅僅是保留自己的領地,不肯積極進取,不肯以進攻求防禦。

『叄』 英雄集結-劉表篇|三國志14

    ——根據三國志14游戲內實況改編——

      251年1月,各個在三國時期因各種原因抱憾而終的人物齊集於九州,召來曾經的部下,各占據一座要城,以期圖謀霸業。(共43個勢力,其中4個自創勢力,其餘為三國時期原有勢力)

      251年2月,在襄陽的劉表,面對出現在江陵的勁敵項羽勢力,盡管項羽勢力只有1萬人馬,而他有著3萬多人馬,但劉表深知楚霸王不是他輕易能擊敗,更何況楚霸王還是他鄰居。於是他派出使者前去聯系在永安的劉備,希望能和劉備一起消滅項羽。劉備軍顯然也清楚項羽軍的可怕,於是同意和劉表軍一起消滅項羽勢力。

      2月中旬,劉表和劉備同時發兵進攻江陵,劉表軍蔡瑁領軍1萬3千發起進攻,關羽父子領兵8千從永安出發,准備從兩路攻打讓項羽無法顧及兩路而失敗。

      由於蔡瑁占著自己兵多輕視項羽,不等關羽部隊就迅速行軍,企圖奪得首功,到了麥城附近,便讓副將領兵6000先去奪麥城然後迅速攻打江陵。

      項羽和部下岳飛(游戲中的古代武將,因項羽武將太少且在四戰之地劃歸項羽)各領4000兵馬迎擊劉表軍,岳飛率先接戰並迅速擊敗蔡瑁副將6000兵馬,嚇得蔡瑁趕忙撤軍,不敢再去攻打項羽。看到蔡瑁已經撤軍,項羽親自領軍前往夷陵威懾關羽,岳飛則順勢攻打劉表宜城以牽制劉表後續兵力的威脅。看到蔡瑁迅速被擊退,為防止被轉頭而來的項羽軍攻擊,關羽部只能先行撤軍。兩劉聯軍就此被破。

      3月,不甘心宜城被奪的劉表派出大將文聘和另一副將共9000兵馬前來奪取宜城,回到半路的項羽岳飛軍前去迎擊。項羽奮起,大破文聘軍,文聘單騎逃走。劉表擔心文聘有失,又再派7500人過來支援,而劉表援兵不知文聘已被擊敗,被項羽軍乘勝再次擊敗,收復宜城班師回城。

      4月,文聘再帶5000兵來攻,打算一雪前恥,但項羽早已料到,在宜城附近埋伏,待其到之後伏擊文聘軍,再次被擊潰。此戰後劉表只剩1萬兵馬,無力再對江陵發動進攻,而項羽軍則藉此機會宣揚名聲廣招義士,增至1萬5千兵馬。劉表與項羽的攻守形勢已經轉變,劉表不得已派出一支小隊前去攻佔江夏,准備奪得空城江夏好改變形勢,但被廬江的袁術奪得先機搶去江夏,派去的3000兵馬也被襲殺殆盡。

      8月,劉表軍只是恢復到1萬3兵馬,而江陵的項羽軍卻發展到了3萬兵馬,還不斷派出小股部隊蠶食劉表領地,但擔心隨意出兵會被項羽偷襲,不得已劉表始終沒有派出軍隊去圍剿。

      10月,項羽終於亮出獠牙,派出韓信帶攻城兵器及8000兵,准備攻破襄陽滅劉表。劉表大驚,派出大將文聘領兵5000出來准備襲擊韓信銷毀攻城兵器,卻被早已埋伏好的項羽帶兵9000襲擊,文聘再次戰敗。劉表派使者去找劉備施於援手,但劉備軍因為兵糧不足問題無法出兵,劉表知道自己無力回天了。

      11月,劉表軍終究還是抵擋不住項羽軍的進攻,襄陽城被攻破,劉表長嘆一聲,領著部下向項羽投降。至此劉表勢力退出了天下稱霸。

『肆』 求三國末年各諸侯割據領地及主要武將,謝謝,越詳細越好

反董17路諸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渣渣們就不說了!!!


曹操(種馬)(愛嫂子)


八虎騎: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

五子良將:於禁、張頜、張遼、樂進、徐晃

門神:典韋、許褚

雙降將:文聘臧霸


謀士:荀彧賈詡荀攸郭嘉司馬懿程昱鍾繇劉曄董昭蔣濟戲志才毛介崔琰滿寵薛悌


據有人統計,直到曹操去世為止,他的核心謀士、重要謀士,以及各級掾屬共有102人


孫權(黃須兒)(外國種)

十二將:甘寧,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蔣欽,董襲,丁奉,陳武,凌統,徐盛,潘璋,

吳初四傑: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名人:太史慈張昭陸抗


下面出場的是:當當當當


劉備(影帝)(大耳賊)


五虎: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軍師:諸葛亮、龐統


部將:魏延、李嚴、王平、姜維、張嶷、張翼、霍峻、馬岱、吳蘭、吳懿、吳班、嚴顏、雷銅、傅彤、張南、向寵、劉封、關平、關興、關索、張苞、廖化、周倉、高翔、馬忠、夏侯霸、傅僉、蔣舒、霍弋……


謀士:馬良,法正,麋竺,孫乾,簡雍,伊籍,秦宓,董和,劉巴,楊儀,費詩,尹默,蔣琬,費禕,鄧芝


幾乎純手打(嘔血三升)不採納跟你拚命...

『伍』 三國時期吳國的領地

吳國(222~280)是中國古代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政權。史稱孫吳或東吳。

222年,孫權稱王,定都建業,吳國建立,孫權就是吳大帝。

孫權統治時,江東經濟有顯著發展。北人南來,山越出居平地,勞動力增多。長江兩岸地區都設有屯田區,其中毗陵屯田區(今江蘇常州、鎮江、無錫一帶)最大。會稽郡農業生產比較發達。歷代陸續修成的浙東運河和江南運河在孫吳時發揮了通航效益。江南運河雲陽至京口(今江蘇丹陽至鎮 江)一段流經山間,不便通航,吳未得到修整。雲陽以西開辟破岡瀆,使秦淮河和江南運河聯通,為三吳至建業的便捷水道。絲織業開始在江南興起,但織造技術還不高,所以蜀錦成為重要的輸入物資。銅鐵冶鑄繼承東漢規模而有發展規律,青瓷業也在東漢釉陶製造基礎上走向成熟。由於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業很興旺,海船經常北航遼東,南通南海諸國。黃龍二年(230)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即今台灣省,這是大陸與台灣聯系的最早記錄,吳國使臣朱應、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諸國。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建業。

經濟的發展,與外界交往的增加,促進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知名的經學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陸績、韋昭。佛教開始在江南傳播,居士支謙從洛陽南來,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會稍晚從交趾北上。他們在建康譯經傳法,影響頗大。道教在南方民間繼續流傳。

孫吳諸將以私兵隨孫氏征戰,孫吳屢以國家佃客賜給功臣,功臣往往擁有多至於數縣的俸邑,因而逐漸形成吳國武將世襲領兵的制度。同時,江南也出現了象吳郡的顧、陸、朱、張那樣的佔有大量土地和童僕,而且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和世襲領兵的武將同是孫吳政權的主要支柱。

280年,西晉軍隊攻破東吳,吳國滅亡。

吳國大將:
孫權

(182—252)即吳大帝。三國吳國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父堅為長沙太守,兄策結交江淮世家,據江東六郡。東漢末,繼其兄據有江東,在魯肅、周瑜輔佐下,治理屬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聯合劉備,大敗曹操於赤壁。後吳蜀爭霸,於彝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 即帝位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鄴(南京)。曾派船隊航海至夷州(今台灣)。設農官,實行屯田,發展生產。但賦役繁重,刑法嚴峻,人民不斷起義反抗。

周瑜

(175—210)三國吳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世代為宦。助孫權兄策創立政權,官建威中郎將,吳中人稱呼為「周郎」。後克皖,與策納大喬、小喬。策死,與張昭同輔孫權,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揮)與劉備聯軍敗曹操於赤壁。後病逝。精音樂,時有「曲有誤,周郎顧」語。

大喬

三國時橋公的長女。嫁孫策,稱大喬(橋)。與妹小喬(橋)合稱二喬。

小喬

三國時橋公的次女。嫁周瑜,稱小喬(橋)。與姐大喬(橋)合稱二喬。

魯肅

(172—217)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餘人隨周瑜至江南,得孫權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曾軍大舉南下,他堅決主張聯合劉備抗曹。任贊軍校尉,助周瑜於赤壁大敗曹軍。瑜臨危,薦其代己領兵,任奮武校尉。繼續堅持與劉備的和好政策。

呂蒙

(178—219)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從孫權轉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旋病逝。

黃蓋

三國吳國將領。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為郡吏,舉孝廉。後從孫堅起兵,為別部司馬。繼從孫策、孫權征戰。為安撫山越,曾相繼任九縣令長,殺不法官吏,所在平定,遷丹陽都尉。他善於馭眾,愛護士卒。赤壁一戰,建議火攻,並領滿載薪草、灌有膏油的船隻數十艘詐降,乘機因風縱火,大破曹軍,以功任武陵中郎將。後為郡守,征「武陵蠻」。官至偏將軍,病卒。

程普

三國吳國將領。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初為州郡吏,從孫堅征伐,鎮壓黃巾軍,破董卓。後助孫策經營江南,官拜盪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策死,與張昭等共輔孫權。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周瑜為左右督,大破曹操於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盪寇將軍。

甘寧

三國吳國將領。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初依附劉表,後歸孫權。曾從周瑜破曹操,又從呂蒙拒關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沖江軍。後曹操進攻濡須(在今安徽),他為前都督,率兵百餘夜襲曹營,使魏軍大驚。建安二十年(215年),從孫權攻合肥,奮勇死戰,為孫權所重。

張昭

(156—236)三國吳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從孫權兄策,任長史、撫軍中郎將。策死,與周瑜共輔孫權,赤壁戰前,主降曹,為權所不滿。官至輔吳將軍。著作今佚。

顧雍

(168—243)三國吳國大臣。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初為合肥長。孫權領會稽太守,以他為丞,行郡守事。孫權為吳王,累遷大理奉常,領尚書令。黃武四年(225年)為丞相,平尚書事,在吳國執政達19年。選用文武將吏能隨才授任,以正直見重於孫權。

諸葛瑾

(174—241)三國吳大臣。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亮兄。東漢末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後從征關羽,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軍公安(今屬湖北)。復遷左將軍,封宛陵候。為孫權所重,每大事咨訪。權稱帝後,官至大將軍。

諸葛恪

(203—253)三國吳大臣。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瑾長子。少知名,才捷善辯。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將軍,丹陽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陸遜卒,遷大將軍,駐武昌,代遜領荊州事。不久孫權死,輔立孫皓。專國政。他力主伐魏,建興二年(253年),率兵20萬眾攻新城,以士卒傷病,不得已退兵。然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孫峻所殺。

陸遜

(183—245)三國吳名將。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孫權侄婿。精於謀略,曾與呂蒙定襲取關羽之計。黃武元年(222年),劉備率軍數十萬伐吳,銳不可擋,他領兵抗擊,在兵力懸殊情況下,堅守七八月不戰,待蜀軍疲憊,實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吳黃武七年(228年),破魏揚州牧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懷寧、桐城間)。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後佐太子孫登鎮守武昌,官至丞相。

陸抗

(226—274)三國吳國名將。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子。年20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5000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

『陸』 荊州三國時屬孫權,後被劉備占據,那隆中對中怎麼說是劉表的

當時是屬於劉表,劉表死後,劉表的兒子劉琮成為荊州之主,後來曹操征伐孫權之時佔領荊州,但是不久曹操在赤壁大敗,棄荊州而逃跑,於是荊州成為孫權的領地。諸葛亮和劉備在隆中交談的時候還是屬於劉表的。

『柒』 荊州本是劉表領地,劉備弟承兄業,也是理所當然,為什麼要說劉備借東吳的的荊州呢荊州需不是東吳的!

當時劉表的繼承人投降曹操。公元208年赤壁戰後,孫劉結盟進軍奪取荊州城。由於荊州乃兵家必爭的重鎮,所以東吳主帥周瑜親任南郡太守,坐鎮荊州,而功勞甚偉的劉備卻只能率本部兵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營。劉備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於發展,於是他向孫權兩次提出借荊州。孫權採納周瑜的建議,不僅不借荊州,反而利用吳蜀聯姻軟禁劉備,使50多歲的劉備作了東吳的嬌客。210年,周瑜病故,魯肅繼任。魯肅勸說孫權暫時將荊州借給了劉備

『捌』 古文《赤壁之戰》全文,要完整的.

【原文】

初,魯肅聞劉表卒,言於孫權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權即遣肅行。到夏口,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備南走,肅徑迎之,與備會於當陽長坂。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肅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於東,以共濟世業。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群郡,行將為人所並,豈足托乎!」備甚悅。肅又謂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籬口。

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遂與魯肅俱詣孫權。亮見權於柴桑,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願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散,聞追豫州,輕騎一百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與其群下謀之。

是時曹操遺權書曰:「近著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他,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魯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

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瑜至,謂權曰:「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今又盛寒,馬無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

是夜,瑜復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願將軍勿慮!」權撫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後援。卿能辦之者誠決,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遂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並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

進,與操遇於赤壁。

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系於其尾。先以書遺操,詐雲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後,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並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譯文:

當初,魯肅聽說劉表死了,(就)對孫權說,「荊州同我國鄰接,江山險要牢固,肥沃的田野萬里(廣闊),人民眾多而富裕,如果佔有它,這是開創帝王事業的資本。現在劉表剛死,(他的)兩個兒子不和,軍隊將領,有的(心向這個兒子)這邊,有的(心向那個兒子)那邊。劉備(是)天下的豪傑,同曹操有仇,寄居在劉表(那裡),劉表妒忌他的才能不重用他。如果劉備同他們(荊州方面的人)同心協力,上下步調一致,(我們)就應該安撫(他們),同他們結盟友好;如果(他們)不能合作,(我們就)應該另外籌劃這個(問題),以完成(我們的)大業。我請求奉(您的)命令慰問劉表的兩個兒子,並慰勞他們軍隊中掌權的人,以及勸說劉備,使他安撫劉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對付曹操,劉備一定會高興地聽從我們的意見。如果這件事能夠圓滿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來了。現在(如果)不趕快前往,恐怕(要)被曹操搶了先。」孫權立刻派魯肅前去。魯肅到了夏口,聽說曹操已向荊州進軍,日夜加速趕路,等到(魯肅)來到南郡,(劉表的二兒子)劉琮已(向曹操)投降,劉備向南逃跑。魯肅(就)直接去迎劉備,同劉備在當陽長坂坡相會。魯肅傳達孫權的意旨,(同劉備)討論天下大事和當前形勢,表示懇切慰問的心意,並且問劉備說:「劉豫州(現在)想到哪裡去?」劉備說:「(我)同蒼梧太守吳巨有老交情,(現在)想去投奔他。」魯肅說:「孫討虜將軍聰明仁惠,敬重禮遇賢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傑都歸附他,已經佔有六個州郡,兵精糧多,足以創立事業。現在為您打算,不如派遣最親信的人,主動同東邊(吳國)結盟,以共同成就可以傳世的大業。但您卻想投奔吳巨,吳巨是平庸的人,(又)在偏僻邊遠的州郡,快要被別人吞並,(這樣的人)難道可以託身嗎?」劉備(聽了)很高興。魯肅又對諸葛亮說:「我是子瑜的朋友。」就同劉備等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他避亂到江東,現在做孫權的長史。劉備採用了魯肅的主意,進駐鄂縣的樊口。

曹操從江陵將要順著長江東下了,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情緊急了,請奉命向孫將軍求救。」於是就同魯肅一起去拜見孫權。諸葛亮在柴桑會見了孫權,勸孫權說:「(現在)天下大亂,將軍起兵(在)江東,劉豫州招收人馬(在)漢南,同曹操共同爭奪天下。現在曹操削平大敵,(中原地區)大致已經平定了,就(南下)攻破荊州,威勢震動天下。英雄沒有施展武力的地方了,所以劉豫州逃到這里,希望將軍估計自己的力量來對付這個局面。如果能夠用吳越的兵力同中原(曹操)對抗,不如趁早同他(曹操)斷絕(關系);如果不能(對抗),為什麼不放下武器,捆起鎧甲,向北(朝拜)而服從侍奉他(曹操)呢?現在將軍表面上假託服從(曹操)的名義,而內心打著猶豫(不決)的主意,事情緊迫而又不能決斷,大禍臨頭沒有多少日子了。」孫權說,「如果像您所說,劉豫州為什麼不就服從侍奉曹操呢?」諸葛亮說:「田橫,(只是)齊國的(一個)壯士罷了,還(能)堅守節義,不肯受辱;何況劉豫州是漢朝王室的後代,英才蓋世,眾人思慕敬仰他,好象水流歸大海一樣。如果大事不能成功,這是天意啊,怎能做他(曹操)下面的人呢?」孫權激憤地說:「我不能拿整個吳國的土地,十多萬的將士,來受別人的控制,我的主意(已經)定了!除了劉豫州沒有人能依靠來抵擋曹操的了,可是劉豫州剛打了敗仗,怎麼能夠經受這樣(大)的災難呢?」諸葛亮說:「劉豫州的軍隊雖然在長坂坡打了敗仗,(可是)現在士兵歸隊的以及關羽率領的水軍精兵(還有)一萬人,劉琦集合江夏的士兵也不少於一萬人。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疲勞不堪,聽說追趕劉豫州(時),輕裝的騎兵一天一夜(要急)行三百多里,這就是常說的『強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盡頭,力量不能穿透魯地的薄絹』啊,所以兵法(很)忌這種情況,說『(這種情況)一定(會)使主帥(遭到)失敗』。況且北方來的士兵,不習慣水上作戰;加上,荊州的人民歸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逼迫罷了,不是真心降服。現在將軍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將統率幾萬軍隊,同劉豫州協同規劃,一起出力,擊敗曹操軍隊是必然無疑的了。曹操的軍隊被打敗了,一定撤回北方,像這樣,那麼荊州和吳國的勢力就會增強,三國分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就決定)在今天!」孫權(聽了)非常高興,(就)同他下面許多官員商量這件事。

這時候曹操(派人)送給孫權(一封)信說:「近來(我)奉(皇帝的)命討伐有罪(的人),大軍南下,劉琮投降。現在(我)部署水軍八十萬之眾,將要同將軍在東吳一同打獵。」孫權把曹操的信給下面大臣看,沒有一個不像突然聽到巨大響聲一樣受到震動,失去(正常的)臉色。長史張昭等人說:「曹公是(兇狠的)豺狼老虎,他挾持皇帝來征伐四方,動不動拿朝廷(的名義)說話,今天(如果)抗拒他,事情更不順情理。再說,將軍可以憑借來抗拒曹操的優勢,是長江,現在曹操取得了荊州,完全佔有了那個地方,劉表訓練的水軍,大小戰船(多到)以千來計算,曹操(把這些)全部沿江擺開,同時還有陸軍,水陸齊下,這(就)成了長江的險要(地勢)(敵方)已經同我方共同佔有(的局面)。而(雙方)兵力的多少,又不能相提並論。我認為萬全的計策不如迎降曹操。」(群臣中)只有魯肅不說話。孫權起身上廁所,魯肅追到屋檐下。孫權知道他(追來)的意思,(就)握著魯肅的手說,「你想要說什麼?」魯肅說:「(我)剛才仔細分析大家的議論,(他們)完全是在誤將軍,不值得同(他們)謀劃(國家)大事。現在我魯肅可以迎降曹操,像將軍(您就)不可以。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現在(我)魯肅迎降曹操,曹操會把我送回鄉里,評定我的名位,還少不了讓我做個低級的從事,(我可以)坐著牛車,帶著吏卒,同士大夫們交往,(以後)逐步陞官,仍然少不了當個州郡的長官。將軍(您)迎降曹操,(您)將要回到哪裡去(得到什麼結局)呢?希望將軍早定大計,不要採用(張昭)那些人的意見啊!」孫權感嘆地說:「那些人提出的主張,使我非常失望。現在你闡發遠大的計謀,正同我(的想法)一樣。」

當時,周瑜奉命到番陽去了,魯肅勸孫權召周瑜回來。周瑜到後,對孫權說:「曹操雖然自封是漢朝的宰相,他實際上是漢朝的奸賊。將軍憑著非凡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幹,同時又憑借著父兄的功業,割據江東,土地縱橫幾千里,軍隊精銳,物資充足,英雄們樂意(為您)效力,(您)應當打遍天下,替漢朝除去壞人。何況曹操(現在是)自己來送死,怎麼可以迎降曹操呢?請(讓我)替將軍謀劃這件事。現在(曹操的)北方還沒有平定,馬超、韓遂還在函谷關以西,成為曹操的後患;而曹操放棄騎兵,依靠水軍同東吳比高下。現在天氣又嚴寒,戰馬沒有禾稈飼料。(他)趕著中原的士卒老遠地跑來江湖地區涉水(作戰),不服水土,必定生疾病。這幾點(都是)用兵的(大)忌啊,可是曹操都冒失地不加考慮地去做。將軍捉拿曹操,應當(就)在今天。我周瑜請求得到精銳軍隊幾萬人,進駐夏口,保證替將軍打敗曹操!」孫權說:「(曹操這個)老賊想廢掉漢朝自己做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罷了。現在(那)幾位英雄已經(被他)消滅,只有我還在。我同老賊勢不兩立,您說應當出擊,同我的意見非常一致。這(是)老天把您交給我(讓您幫助我)啊!」於是拔刀砍面前放置奏章的幾案,說:「諸位武將文臣,(誰)敢再說應當迎降曹操的,(就)同這(張)幾案一樣!」於是就散會了。

這天夜裡,周瑜又(去)見孫權說:「那些人只看到曹操信里說水軍和步兵八十萬,因而都(被)嚇住了,不再估量他的真假,就提出這迎降的主張,很沒有道理。現在按照實際情況察核他(的數字),他所率領的中原軍隊不過十五六萬,而且久已疲勞。(他)所得到的劉表的軍隊,也至多七八萬罷了,尚且(都)懷著狐疑的心理,(他)用疲病的軍隊控制懷著疑心的士兵,人數雖然多一些,(也)很不值得畏懼。我周瑜(如果)得到五萬精兵,自然足以制服他,希望將軍不必憂慮。」孫權輕拍周瑜的背說:「公瑾,您說到這里,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等)幾個人,各人只顧自己的妻子兒女,懷著個人打算,很使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的意見)同我一致,這(是)老天讓你們二人輔助我呀!(您說的)五萬軍隊,難以(在)倉猝之間集合起來,(我)已經選好三萬人,船隻糧食戰斗裝備都齊備了,您同子敬、程公前面(先)出發,我一定繼續調派軍隊,多多裝載糧食,做您後援。您能夠對付他(曹操)(的話),就一定(同他)決一勝負,萬一遇到(戰事)不如意,就回來找我,我一定同曹孟德決一勝負。」於是用周瑜、程普做正副統帥,率領軍隊同劉備協力迎擊曹操,(並)用魯肅做贊軍校尉,幫助(周瑜、程普)謀劃(作戰的)策略。

(周瑜)進軍後,同曹操的軍隊遭遇在赤壁。

這時曹操的軍隊已經發生了瘟疫,剛一開戰,曹軍就不利,退卻後駐扎在長江北岸。周瑜等(駐扎)在南岸。周瑜部下將領黃蓋說:「現在敵多我少,很難同他們堅持長久。曹操的軍隊正連接戰船,首尾相接,(我們)可以(用)火攻使他們敗逃。」於是就用大小戰船十艘,裝載乾燥的蘆葦和枯柴,澆上油,(外面)用帷帳包裹,上面插著旗幟,(還)准備了輕快的小船,系在戰船的後面。先寫信給曹操,假說要投降。這時東南風很大,黃蓋把(那)十艘戰船排在最前面,(到)江中心(就)拉起帆篷,其餘的戰船按序(在後面)一起前進。曹軍官兵都走出軍營站著觀看,指著說黃蓋來投降了。(黃蓋的十條戰船)離曹軍二里遠(的時候),同時點著火,火烈風猛,船像箭一樣駛往曹營,把曹軍泊在江北的船隻燒光,(火還)蔓延到岸上的軍營。霎時間,煙和火焰布滿天空,曹操的人馬燒死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領著輕裝的精銳部隊緊跟(在)曹軍後面,擂鼓震天響,曹軍大敗。曹操帶著軍隊從華容道步行逃跑,遇上爛泥,道路不通,天又刮著大風,叫瘦弱的士兵都來背草填路,騎兵才能過去。瘦弱的士兵被人馬踐踏,陷在泥濘里,死的很多。劉備、周瑜水軍、陸軍一齊前進,追擊曹操(一直)追到南郡。當時曹操的軍隊再加上飢餓和瘟疫,死了的(有)一大半。

曹操就留下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衛江陵,折沖將軍樂進守衛襄陽,(自己)帶領部隊撤回北方。

『玖』 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斗…求翻譯!

原文: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

譯文:
現在曹操得到荊州,佔有了那裡的全部領地,劉表組建的水軍,大小戰船甚至用千位數計算,

『拾』 劉表的勢力

劉表勢力人物表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魯恭王後代,八俊之一。靈帝時,代王睿接任荊州刺史。李傕、郭汜控制朝廷後,封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
劉琦,劉表長子,不受寵,出為江夏太守,荊州失陷後,被劉備舉為荊州刺史。
劉綜,劉表少子,接替劉表任荊州刺史,後投降曹操。
文聘,字仲業,南陽宛人,劉表大將,防禦北方,隨劉綜投降。
鄧羲:章陵人,任治中,勸劉表不要與袁紹結盟不成,辭官,後被曹操任為侍中。
張羨,南陽人,長沙太守,居長沙反叛劉表。
張懌,張羨子,隨父一起叛變,父死後接任長沙太守,被劉表攻破。
蒯越,子異度,佐劉表平定境內,拜章陵太守,封樊亭侯,隨劉綜投降曹操後為光祿勛。
王威,勸劉綜襲擊曹操而部被採納。
蔡瑁,襄陽人,劉表妻弟,輔佐少子劉綜
龐季,劉表屬下,曾經說服盜賊張虎、陳生投降劉表。
張虎,原是江夏賊,擁居襄陽,後投降劉表。
陳生,原是江夏賊,擁居襄陽,後投降劉表。
傅巽,子公悌,東曹掾,關內侯。
韓嵩,字德高,南陽義陽人,從事中郎,隨劉綜投降曹操後為大鴻臚。
劉先,字始宗,別駕,隨劉綜投降曹操後為尚書令。
張允,劉表外甥,輔佐少子劉綜。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劉表屬下,但不被重用,勸劉綜投降曹操。
黃祖,武將,與孫堅作戰,射殺孫堅,任江夏太守,後被孫權殺死。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投靠劉表,派去輔佐黃祖,後投降孫權。
伊籍,字伯機,山陽人,劉表死後投靠劉備。
蒯良,文官。
呂介,武將。
綦毋闓,文官。
宋忠,文官。

閱讀全文

與劉表領地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豬肉價格下跌的解決方法 瀏覽:933
泉州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瀏覽:962
神經源性膀胱工傷治療方法 瀏覽:965
如何選擇設計特殊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15
電纜線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776
湖南煙熏肉食用方法 瀏覽:311
釣具的連接方法 瀏覽:134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4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7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5
用什麼方法粘膠最快 瀏覽:607
無線加濕器的安裝步驟及使用方法 瀏覽:803
歐萊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瀏覽:819
win8怎麼設置鎖屏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41
爛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簡單 瀏覽:697
穩壓電路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49
不用安全繩攀岩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701
作業反應的教學方法 瀏覽:454
247乘101的簡便方法 瀏覽:108
可存放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