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臘梅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臘梅的養殖方法與注意事項
1、 合理澆水
臘梅要生長在溫暖濕潤的土壤中,根據土壤情況經常澆水,春秋季節可以每隔兩到三天澆水一次,夏季溫度比較高,蒸騰作用旺盛會導致失水過多,需要早晚各澆水一次,溫度過高的時候還需要噴水降溫,冬季要等土壤干透後再澆。
2、 合理施肥
臘梅生長需要充足的養分,但每次施肥不能過多,否則會導致根系灼燒,家庭養護時可以用液態肥,生長旺盛的時候要每半個月追肥一次,以磷鉀肥為主,入冬前施一次有機肥,能夠使臘梅等待充足的養分,花期能促進臘梅多開花。
3、 合理修剪
臘梅生長過程中需要經常進行修剪,控制植株大小,修剪時如果有生長過高的枝條要進行摘心打頂,避免其株型過高,如果有枯萎枝,病弱枝或者難以開花的枝條也要全部剪掉,避免養分徒耗,還能使空間結構合理,增加透光性,使臘梅多發分支。
4、 定期換土
種植臘梅需要兩到三年翻盆換土一次,更新宿土可以保持土壤肥力,有利於臘梅生長。翻盆換土時需要換一個更大的容器進行養護,不要傷害到植物的根須,換土可以用田園土和腐葉土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能夠促進開花。
種植臘梅之前要准備好盆土,栽培土的透氣性要好,不要用粘性大的土。挑選品質好且飽滿的種子,自己採收種子可在第二年春季種植。將種子放進溫水中12-24小時,使用沉在水底的種子,播進土中並且覆土即可。注意,種植不要在夏季和冬季進行。
一、准備盆土
種植臘梅之前應該准備好適合的盆土,家庭養殖可以用陶土盆或紫砂盆。對於土壤的要求為肥沃、透氣,避免使用粘性比較大的栽培土,用這種土種子很難萌芽。
三、進行催芽
在播種之前進行催芽,可以提高發芽率。使用60°左右的溫水,將種子放進去浸泡大概12-24小時。之後將漂浮在水面上的種子揀出扔掉,使用沉在水底的種子。
四、進行播種
把催好芽的種子播進准備好的盆土中,覆蓋一層土壤,適當的澆點水就行了。要是所在地區氣候很乾的話,就給它蓋一層薄膜或是稻草,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濕效果。
五、注意事項
種植的時間要盡量選擇在春季進行,避免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這種氣候環境,對其種子發芽會有一定的阻礙。
C. 臘梅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1、土壤:養殖臘梅應該選擇富含腐殖質、比較松軟的沙質土壤。
2、澆水:臘梅是很怕澇的,如果水量太多就會生長不良,還會影響花芽的分化,臘梅的土壤最好是保持乾燥的狀態,一般是不幹不澆,澆就澆透,但是夏季要多澆水,只要有足夠的水分它才能正常生長。
D. 臘梅怎麼種
一、准備盆土
種植臘梅之前應該准備好適合的盆土,家庭養殖可以用陶土盆或紫砂盆。對於土壤的要求為肥沃、透氣,避免使用粘性比較大的栽培土,用這種土種子很難萌芽。
二、選擇種子
想要在種植後,小苗的長勢更好,就要選擇品質好的飽滿種子。若是自行採收種子,一定要用生長狀態好、豐滿的,否則在種植後很有可能無法發芽。採集種植的時間為7-8月份左右,干藏到第二年春季種植。
三、進行催芽
在播種之前進行催芽,可以提高發芽率。使用60°左右的溫水,將種子放進去浸泡大概12-24小時。之後將漂浮在水面上的種子揀出扔掉,使用沉在水底的種子。
四、進行播種
把催好芽的種子播進准備好的盆土中,覆蓋一層土壤,適當的澆點水就行了。要是所在地區氣候很乾的話,就給它蓋一層薄膜或是稻草,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濕效果。
五、注意事項
種植的時間要盡量選擇在春季進行,避免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這種氣候環境,對其種子發芽會有一定的阻礙。
E. 臘梅花怎樣種
臘梅的養殖方法:
1、土壤:盆栽種植臘梅,應選用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
2、澆水:臘梅特性是耐旱怕澇,如水分過高,土壤過於潮濕,植株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因此,盆栽以臘梅應保持土壤偏干為宜,平時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三伏天」高溫季節要多澆水,保持植株正常生長,使花芽正常發育。
3、溫度:臘梅性喜陽光,亦耐半陰。怕風,較耐寒,在不低於-15℃時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溫,花朵受凍害。
F. 臘梅種子種植方法(方法及時間),種子種的能開花嗎
1、催芽:用種子種植的時候要先催芽,把種子放在溫水裡浸泡一天,然後挑揀出漂浮的種子,只留下下沉的,因為漂浮的即使種下也不會發芽。當然,若是新鮮的種子就不用浸泡了。
G. 臘梅的種植方法
臘梅的種植方法
澆水:臘梅喜陽光,但亦略耐陰,耐寒,耐旱。故有「旱不死的臘梅,淹不死的柑橘」的花諺。選以稍肥沃、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盆栽臘梅要求管理細致,一般用肥沃的砂壤土栽培.土壤寧干勿濕,澆水過多會導致生理落葉。
施肥:施肥視植株生長情況而定,一般每月施些稀糞水即可。9月氣溫轉低,施一次濃肥並可加施磷、鉀肥,有利開花。
整枝剪定:嫁接成活後的臘梅,為使形成良好的樹枝,應注意修剪和整形,使它多分枝。花謝後,要及時剪枝,每枝最長只留15~20厘米,以使枝條長得粗壯。花諺「臘梅不缺枝」,意思是說,臘梅可重剪。到了10月份仍不落葉,可用人工摘除,減少消耗養分,促其早日開花,同時為了保證明年盛花,減少營養消耗,常將花在凋落之前摘除,不使結實。
開花期的管理:臘梅促成開花,採用下列方法處理:6月上旬選取枝幹粗壯的盆栽臘梅,施以雞糞約經10天後花蕾發出如菜籽大。6月下旬再施雞糞一次,花蕾便逐漸增大。到7月中旬,葉片陸續脫落,開始每天噴水4次。7月中旬搭蔭棚遮蓋,到下午5時揭開。8月下旬進行低溫處理,溫度由12℃逐漸降至4℃,後由4℃回升到12~18℃之間,低溫處理16天,花蕾發育為圓形,呈青黃色。9月中旬由冷藏室取出。1盆放置在28~30℃之間.晴天白晝每小時噴水1次,晚上每2小時噴水1次;另1盆放置簾棚下,白晝噴水4次。9月中旬兩株臘梅花蕾均已肥圓發黃.9月底含蕾待放,10月上旬先後開花。注意施肥、灌水。
病蟲害及防治:臘梅病蟲害主要以天牛危害為主,防治方法:針對天牛成蟲活動習性,進行人工捕殺,及早剪除被害枝梢;夏至前後消除蟲卵及初孵幼蟲;鉤殺幼蟲並用葯物堵塞蟲孔毒殺幼蟲。採收、加工、貯藏。
H. 臘梅種子怎麼種
臘梅種子如何播種之後,不要忘了更重要的養護工作。雨季時注意排水,平時澆水保持土壤半墒狀態。乾旱季節需要及時補充水分,開花時期,不可以澆水過多、保持土壤適度乾旱,。盆栽蠟梅春秋兩季時,盆土不幹不澆;夏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水量視盆土干濕情況控制。
蠟梅(拉丁學名: 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 )是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常叢生。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無毛,花絲比花葯長或等長,花葯內彎,無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
果托近木質化,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冬末先葉開花。
I. 臘梅種子怎麼種,臘梅種子種植方法
1、播種繁殖
7—8月採收變黃的壇形果托,取出種子干藏,翌春播種,播種前用60℃溫水浸泡12—24小時,播種時先整好苗圃地,點播,或開溝條播,覆土厚度4—5厘米。注意澆水、除草,每隔20—30天施清淡薄肥一次;苗期注意排水防澇。播種苗經過3—4年培養,作為砧木使用。
2、露地栽植
選擇土層深厚、避風向陽、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質土壤,一般在春季萌芽前栽植。小苗採取3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2—3年生的中等苗按50厘米×55厘米株行距栽植。
庭園內定植的大苗樹穴直徑60—70厘米,穴深40—50厘米;穴底填放腐熟的廄肥、豆餅等作基肥,在基肥上覆蓋一層土後,再將帶有土球的臘梅植株放入,填土,踩實,澆水。
3、盆栽
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做培養土,在盆或缸底排水孔上墊一層石礫,在每年的初冬選擇花蕾飽滿的小株,帶土掘起,植於盆中,開花後即可陳列觀賞。平時放在室外陽光充足處養護。
4、澆水
平時澆水以維持土壤半墒狀態為佳,雨季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積水。乾旱季節及時補充水分,開花期間,土壤保持適度乾旱,不宜澆水過多。盆栽臘梅在春秋兩季,盆土不幹不澆;夏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水量視盆土干濕情況控制。
5、施肥
每年花謝後施一次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春季新葉萌發後至6月的生長季節,每10—15天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7—8月的花芽分化期,追施腐熟的有機肥和磷鉀肥混合液;秋後再施一次有機肥。每次施肥後都要及時澆水、鬆土,以保持土壤疏鬆,花期不要施肥。
盆栽臘梅,上盆初期不再追施肥水,春季要施展葉肥,每隔2—3年翻盆換土一次,在春季花謝後進行,同時換掉1/3的盆土。
6、整形
(1)喬木狀樹形。在幼苗期選留一枝粗壯的枝條,不進行摘心培養成主幹。當主幹達到預期的高度後再行摘心,促使分枝。當分枝長到25厘米後再次摘心,使其形成樹冠,隨時剪除基部萌發的枝條。
(2)叢狀樹形或盆栽。幼苗期即行摘心,促其分枝。冠叢形成後,在休眠期對壯枝剪去嫩梢,對弱枝留基部2—3個芽進行短截,同時清除冠叢內膛細枝、病枯枝、亂形枝。
對當年的新枝在6月上中旬進行一次摘心。園藝造型一般萌芽時動刀折整枝幹,使之形成基本骨架。至5—6月份可用手扭折新枝。基本定型後,還要經常修剪,保持既定型式。
7、修剪
(1)生長季抹芽、摘心。臘梅葉芽萌發5厘米左右時,抹除密集、內向、貼近地面的多餘嫩芽。在5—6月旺盛生長期,當主枝長40厘米以上,側枝30厘米以上時進行摘心,促生分枝。在雨季,及時剪去雜枝、無用枝、亂形枝、擋風遮光枝。
(2)花前修剪。在落葉後花芽膨大前,對長枝在花芽上多留一對葉芽,剪去上部無花芽部分,疏去枯枝、病蟲枝、過弱枝及密集、徒長的無花枝和不作更新用的根孽。要小心操作,避免碰掉花芽。
(3)花後補剪。疏去衰老枝、枯枝、過密枝及徒長枝等,回縮衰弱的主枝或枝組。對過高、過長、過強的主枝,可在較大的中庸斜生枝處回縮,以弱枝帶頭,控制枝高、枝長和枝勢。短截一年生枝,主枝延長枝剪留30—40厘米,其他較強的枝留10—20厘米,弱枝留一對芽或疏除。花謝後及時摘去殘花。
8、山野採掘
採用山地野生臘梅老根樁下地培育,製成蠟梅古樁,較為普遍,收效亦快。選取多年砍伐萌生的老樹樁,掘回後,注意保護根系,修剪枝條。選擇光照適中,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進行「養胚」,成活後移至盆內培育。如是狗蠅梅老樁,則可選素心臘梅進行嫁接,成活後即可按需加工造型。
(9)種臘梅的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臘梅適應性強,喜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冬季氣溫不低於-15℃就能安全過冬,耐旱和耐半陰,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怕風、忌水濕,發枝力強,耐修剪。喜疏鬆、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
生長適溫10~15℃。冬季耐-15℃低溫,但花期遇-10℃以下低溫,開放的花朵就會受凍害。發枝力強,耐修剪。
分布范圍
野生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廣西、廣東等省區均有栽培。生於山地林中。日本、朝鮮和歐洲、美洲均有引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