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極體電壓計算問題
先求三極體的放大倍數:Ib=(12v-Vbe)/280K≈0.0407mA
β=(Ie/Ib)-1=(2.048/0.0407)-1≈50
再求放大後的集電極交流電流:ic=β*ib=50*10.485μA≈524μA=0.524mA
交流負載是Rc與RL並聯即1.5K
交流輸出電壓: UL=0.524mA*1.5K=786mV 即XMM3測得的783.71mV
由於C2隔斷了直流,XMM3的直流電壓為零。
2. 三極體各腳電壓怎樣算
朋友,你看看我整理的。
三極體的測量
三極體管腳極性的識別
多數小功率三極體的管腳是等腰三角形排列,其頂點是基極,左邊是發射極,右邊是集電極。有的是從管底看,由管帽突出處順時針排列為發射極,基極,集電極。有的管型用管帽色點或者管腳塑料護套顏色來標明極性的,紅色為集電極,綠色為發射極,白色是基極。有的管型管腳是一字形排列,用集電極管腳較短,或者集電極與其它極距離最遠來區別電極,中間是基極,另一個腳是發射極。大功率管一般直接用外殼做集電極引出端。有的在較高頻率工作的三極體,為了屏蔽高頻電磁干擾,管殼用一支腳引出,以准備接地或者接零,符合為d,從管底看,由管殼邊凸出處順時針依次是發射極,基極,集電極,管殼引線。大部分國產硅酮塑封三極體,從正對截角或剖去平面的方向看,從左到右依次是發射極,基極,集電極。超小型三極體將截角的管腳焊片定為發射極,對面是腳是基極,垂直的第三個腳是集電極。另外一種半球形超小型三極體,將球面朝上,從左到右,依次是基極,集電極,發射極。
三極體用萬用表測量管腳極性
用萬用表
r
×
100
或者
r
×
1k
檔分別測量各管腳間電阻,必有一隻腳對其它兩腳電阻值相似,那麼這只腳是基極,如果紅表筆(正表筆)接基極,測得與其它兩腳電阻都小,那麼這只管子是
pnp
管。如果測得電阻很大,那麼這個管子是
npn
管。找到基極後,分別測基極對其餘兩腳的正向電阻,其中阻值稍小的那個是集電極,另外一個是發射極,這是因為集電結較大,正偏導通電流也較大,所以電阻稍小一點。
三極體好壞大致判斷
利用三極體內
pn
結的單向導電性,檢查各極間
pn
結的正反向電阻,如果相差較大說明管子是好的,如果正反向電阻都大,說明管子內部有斷路或者
pn
結性能不好。如果正反向電阻都小,說明管子極間短路或者擊穿了。
三極體穿透電流測量判斷
用萬用表檢查管子的穿透電流
iceo
,是通過測量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的反向阻值來估計的,如果穿透電流大,阻值就較小。
測
pnp
小功率鍺管時,萬用表
r
×
100
檔正表筆接集電極,負表筆接發射極,相當於測三極體集電結承受反向電壓時的阻值,高頻管讀數應在
50
千歐姆以上,低頻管讀數應在幾千歐姆到幾十千歐姆范圍內,測
npn
鍺管時,表筆極性相反。
測
npn
小功率硅管時,萬用表
r
×
1k
檔負表筆接集電極,正表筆接發射極,由於硅管的穿透電流很小,阻值應在幾百千歐姆以上,一般表針不動或者微動。
測大功率三極體時,由於
pn
結大,一般穿透電流值較大,用萬用表
r
×
10
檔測量集電極與發射極間反向電阻,應在幾百歐姆以上。
如果測得阻值偏小,說明管子穿透電流過大。如果測試過程中表針緩緩向低阻方向擺動,說明管子工作不穩定。如果用手捏管殼,阻值減小很多,說明管子熱穩定性很差。
三極體放大系數
β
的測量估計:
按測量三極體穿透電流的方法,再用手指同時捏住管子的集電極與基極,表針會迅速向低阻端擺動,擺動范圍越大說明三極體放大系數
β
值越大。
3. 簡單的三極體計算.計算三極體三個極的電壓
I1*R2 + (I1+Ib)*R1 = Vcc
Ub = I1*R2;
如果 I1 >> Ib,那麼 Ub = Vcc*R2/(R1+R2);
Ue = Ub - Ube;(Ube=0.7V);
Ic = Ie = Ue/R4;
Uc = Vcc - Ic*R3;
4. 求NPN三極體Uce的電壓計算公式
硅管:已知道了基極電流 Ib=(Ub-0.7)/Rb,而集電極電流等於(β*Ib),
Uc=(β*Ib)*Rc+Uce
Uceo是穿透電壓,與導通狀態下的Uce不一樣。
這個穿透電壓在製作的時候就已經測好了,看晶體管的參數時都會有這個參數值。
這個參數的意思是:當三極體的基極開路的時候,加在三極體上的反向電壓超過Uceo這個值時,三極體損壞。
5. 如何計算含有三極體的電路各點電壓電流
此題計算要有技巧,可採用逐漸逼近法計算。
首先忽略三極體的存在,可得出R3兩端的電壓為6.95V,三極體肯定導通。
三極體導通後的Vbe電壓為0.7V,通過R3的電流為0.7/330=2.1mA。
通過R3電流必定通過R2,忽略Ib,UR2為1.02V。
根據KVL,UR1=UR2、UR1+UR2+UR3+UR4=24V
24-0.7-1.02=2UR1,解得UR1=11.14V。
根據KCL,IR1=IR4=11.14/150=74mA。
三極體Ic≈Ie=74-IR2=71.9mA
Ib=71.9/50=1.4mA,
由於該數值不滿足於與<<IR2的要求,可適當修正前面的數據,將UR2調整到(2.1+1.4)510=1.785V在計算.......。
6. 三極體做為開關管時,各端電壓如何計算
按照上圖,假設三極體放大倍數100,LED發光二極體壓降1.2V ,忽略飽和三極體管壓降 0.2v,三極體集電極最大電流 (12-1.2)/1K=10.8ma,
那麼基極最大電流 10.8ma/100=0.108ma,
假設可調電阻調節的比例 1:1
那麼 R8前分壓 6V,
基極限流電阻 (6-0.7)/0.108=49k
為了保證充分進入開關狀態 取值49K以下
按圖中計算結果
基極電流
(6-0.7)/10k=0.53ma,
滿足三極體飽和狀態
電路計算完畢
謝謝
7. 如何計算NPN三極體的集電極電壓
硅管:已知道了基極電流 Ib=(Ub-0.7)/Rb,而集電極電流等於(β*Ib),
Uc=(β*Ib)*Rc+Uce
Uceo是穿透電壓,與導通狀態下的Uce不一樣。
這個穿透電壓在製作的時候就已經測好了,看晶體管的參數時都會有這個參數值。
當三極體的基極開路的時候,加在三極體上的反向電壓超過Uceo這個值時,三極體損壞。
一般NPN小功率管飽和時集電極電壓小於0.5V;大功率NPN管飽和時為1V左右。截止時集電極電壓等於電源電壓。
三極體處於開關狀態,只要NPN型三極體滿足基極到發射極正偏,電壓為0.7V,CE極深度飽和導通,CE極壓降很低的,整體電壓都加在集電極電阻上,而集電極電流大小決定於集電極電阻大小而定的。例如:基極偏置電阻為5K,集電極電阻為10K,供電電源為12V,一定是工作在開關狀態。
(7)三極體模擬電壓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製作中常用的三極體有9 0× ×系列,包括低頻小功率硅管9013(NPN)、9012(PNP),低雜訊管9014(NPN),高頻小功率管9018(NPN)等。它們的型號一般都標在塑殼上,而樣子都一樣,都是TO-92標准封裝。
在老式的電子產品中還能見到3DG6(低頻小功率硅管)、3AX31 (低頻小功率鍺管) 等,它們的型號也都印在金屬的外殼上。
8. 三極體的各個電流計算方法
三極體各極電壓計算公式:Ie=Ib+Ic、Ic=βIb。
設Q1兩端的電壓為:Uce,;集電極的電流為:Ic=B*Ib;發射極電流為:Ie=Ib*(1+B);基射極電壓為:0.6v;
1、Uce=6.2v-10*Ic=6.2v-10*150*Ib(1式);Ib=(Uce-0.6)/Rb=(Uce-0.6)/200(2式);1式和2式聯立消除Uce可解Ib=0.0033A;
2、Uce=6.2V-10*Ic-10*Ie=6.2v-10*B*Ib-10*(1+B)*Ib(1式);Ib=(Uce-0.6)/Rb=Uce/200(2式);1式和2式聯立消除Uce可解:Ib=0.0017A。
理論原理
晶體三極體(以下簡稱三極體)按材料分有兩種:鍺管和硅管。而每一種又有NPN和PNP兩種結構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硅NPN和鍺PNP兩種三極體,N型半導體在高純度硅中加入磷取代一些硅原子,在電壓刺激下產生自由電子導電,而P是正極的意思是加入硼取代硅,產生大量空穴利於導電)。兩者除了電源極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下面僅介紹NPN硅管的電流放大原理。
9. 請問下這個帶三極體模擬電路的電壓是怎麼計算的
三極體基極加4伏電壓三極體發射極啟電壓硅管概0.6伏-0.8伏概0.66V所萬用表測偏置電阻電壓4V-0.66V=3.34V
10. 請問下這個帶三極體模擬電路的電壓是怎麼計算的
在三極體的基極加上4伏電壓,三極體的發射極還有個開啟電壓,硅管大概是0.6伏-0.8伏,你這里大概是0.66V,所以萬用表測出來的偏置電阻的電壓就是4V-0.66V=3.3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