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P2P理財的話利息是怎麼算的
普遍是按照年化收益率計算的,比如惠卡寶9%年化收益,按照本金100000計算,100000*9%/365=25,也就是說每天25,一個月750.
㈡ 如何計算自己理財的年化收益率
定量公式:投資人投入本金C於市場,經過時間T後其市值變為V,則該次投資中:
1、收益為:P=V-C
2、收益率為:K=P/C=(V-C)/C=V/C-1
3、年化收益率為:(1)Y=(1+K)^N-1=(1+K)^(D/T)-1 (2)Y=(V/C)^N-1=(V/C)^(D/T)-1,其中N=D/T表示投資人一年內重復投資的次數。D表示一年的有效投資時間,對銀行存款、票據、債券等D=360日,對於股票、期貨等市場D=250日,對於房地產和實業等D=365日。
4、在連續多期投資的情況下,Y=(1+K)^N-1=(1+K)^(D/T)-1,其中:K=∏(Ki+1)-1,T=∑Ti
年化收益率僅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的,是一種理論收益率,並不是真正的已取得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貨幣基金過去七天每萬份基金份額凈收益摺合成的年收益率。貨幣市場基金存在兩種收益結轉方式:1. "日日分紅,按月結轉",相當於日日單利,月月復利;2."日日分紅,按日結轉",相當於日日復利。
㈢ P2P理財的黃金定律是什麼
P2P理財的黃金定律是:
1、墨菲定律:以防萬一的投資理財前景心理准備
墨菲定律是一位美國工程師愛德華·墨菲提出的著名定律,主要內容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之所以把這條定律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它能在入門級投資理財前景過程中幫助人們為投資做好心理准備。
2、4321定律:合理分配家庭財產
這條定律適用於家庭財產的合理配置,即家庭總收入可以分成4份,其中40%用於供房及其他項目的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不時之需,10%用於保險。
3、31定律:清楚計算房貸
31定律指的是每月的房貸還款數額以不超過家庭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宜。例如,家庭月收入為2萬元,月供數額的上限最好為6666元,一旦超過這個標准,家庭資產比例結構發生變化,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便有所下降,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嚴重影響。這條定律能讓你淪為「房奴」的可能性大大下降。需要注意的是,4321定律要求,供房費與其他投資的控制比例為40%,即1/2.5,其中1/3(即33%)若用於供房,以此推算,則收入的7%可用於其他投資。
4、72定律:復利收益計算心中有數
72定律是指投資理財前景中鼎鼎大名的復利計演算法則,即不拿回利息,將利息計入本金中利滾利產生更多收益,在這種情況下資產翻倍的時間就可通過72定律進行計算,其所需時間等於72除以年收益率,也就是本金增長1倍所需要的時間(年)=72/年回報率(%)。如投資30萬元在一隻每年平均收益率12%的基金上,資產翻倍時間約需6年,計算方法為72除以12,經過12年,30萬元本金可以增值一倍變成60萬元;如基金年回報率為8%,則本金翻番需要9年。
㈣ 新手如何p2p理財
作為新手進行P2P理財需要注意的避免進入誤區,很多人在投資理財過程中,不經意間就會養成一些壞習慣,輕則收益受損,重則影響本金安全。個人認為,培養正確的投資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僅是對自己有好處,對整個行業的風氣也有正面的引導作用,下面就來談一談新手投資理財一般都有哪些不得不改的壞習慣。
一、過渡追逐收益
提升收益是很多投資人的目標之一,但是過度追求收益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很大的風險:
1、完全根據收益來選平台,比如20%甚至30%以下收益的都不投,只投收益高的;
2、為了不影響總體收益,總是急著把錢投出去,有時候因實在無處可投,還會降低標准,去投一些風險較大的平台;
3、絕對無法接受資金站崗,不願「吃虧」,特別是平台原因造成的這類情況,喜歡跟平台」撕逼」,為了自身利益可以完全置平台安全而不顧往死里鬧。
二、以接盤心態來投平台
把所有平台都看成是接盤玩法,大平台出了負面會擔心,野雞平台問題再大也敢放心投,很難對於平台安全性作出正確的判斷,而且特別容易被一些虛假繁榮偽造人氣的平台給吸引,只因覺得這類平台不愁沒人來接盤。
三、不落實信息的真實性
如今P2P行業的信息量非常巨大,無論是第三方、各種P2P微信號還是一些人氣高的網貸群,每天都會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有關於平台的,有關於投資人的,有關於各地政策的,還有一些原本與P2P無關,但是硬是要和P2P扯上關系的。投資人多參考一些網貸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前提是需要落實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否則很容易造成以下的問題:
1、無腦傳謠,很多人在沒有證實一些負面信息是否真實的情況下,就到處轉發,明明沒問題的平台也會被傳出問題來;
2、過度恐慌,比如最近有很多平台因上託管導致數據出問題,造成無法正常提現,很多人並不是去了解存管的具體原理和復雜程度,而是一味的去擔心,甚至還直接去第三方發帖質疑,恐慌情緒也影響了很多其他投資人;
3、過分自信,在平台已經明明被曝出嚴重問題的情況下,依然聽信一些維穩言論,選擇鋌而走險,結果導致中招。
四、跟風
大部分投資人都喜歡跟風的主要原因還是自身信息差問題和能力不足所致,無法對平台的安全性做出准確的判斷,只能選擇跟著大部隊走,不管對錯,至少能讓自己投的安心。但有些跟風行為著實危險,損人不利己,例如:
1、跟風起鬨,自己投資的平台出現一點點小問題就跟風亂黑,亂散播,以為這樣平台就能更重視更快的把問題解決,結果有時候卻適得其反,如碰到運營能力和應對能力比較差的平台,反而容易鬧出事情來。
2、跟風投機,投機玩法的人,90%以上都是純跟風,跟風的人多了,平台反而越來越火,大家跟風的也就更有理由了,但投機平台大部分都存在嚴重問題,人氣起來的越快,收網的也越快。
3、跟風亂吹,有些平台明明想低調,但投資人總喜歡抓住一些無關緊要的點來強行吹捧,吹過頭了,一但出現負面導致吹捧的點被推翻,平台立刻陷入口誅筆伐。
五、看平台只看一個點
有些人看平台只看工商,有些只看第三方排名,有些只看背景,有些只看個別借貸,還有些只看網上一些各別人的評論。看的點太少,好的平台會被誤認為有問題,野雞平台會被誤認為高大上,特別是一些動機不良的平台,抓住個別點稍微做點手腳,就能輕松蒙蔽一堆投資人,比如工商做個假,造假數據刷第三方排名,買個偽國資來當背景,整一些假的借款資料重復用,弄點馬甲給自己托一下刷刷評論等。
六、為了分散而分散
分散投資是目前P2P投資的主流策略,但為了分散而分散和無腦亂分散,反而會適得其反增加風險,例如:
1、分散強迫症,總想把每個平台的倉位控制在一定比例,好的平台不願多放,不好的平台也不願少放,為了分散而被迫降低標准,去選擇一些相對勉強的平台;
2、分散投機,以為做了分散就可以去安心投機了,實現所謂的投機高收益,雷了也不怕,收益輕松覆蓋損失的美夢,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投機類平台分散的越多風險越大,如果遭遇像一月份那樣的連鎖,只能淚流滿面的天天數雷了。
七、鑽牛角尖
鑽牛角尖是P2P投資中常見的惡習,會嚴重影響投資人擴充信息量和自我提升的效率,具體表現為:
1、花過多時間去研究一些大眾公認的,各大第三方口碑較好的,老司機眼中一致認為的較穩的老平台,比如陸金所人人貸宜人貸這類知名平台,網上都有大量的評論和分析報告,直接參考就行了,還非要自己去重新分析一遍才能放心,浪費大量時間精力;
2、過分在意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比如提現不夠快,網站訪問不夠流暢,客服不夠熱情等,而對於真正關乎平台安全和實力的一些細節反而了解的不夠;
3、不會參考歷史案例,同類型的套路和手法明明已經有平台用過,不知道去舉一反三,以為是自己第一次見,所以就是新東西;
4、不注重時效性的問題,無論是出過負面還是出過利好的平台,在過了很長一段事件之後,基本已經不再具備參考價值,但總有投資人抓著這些陳年舊事不放,認為幾年前的負面對如今發展穩定的平台依然有影響。
八、懶惰
懶惰是一切壞習慣的「源頭」,可以在平台上找到的信息懶得找,可以在工商里查到的信息懶得查,可以問客服的問題懶得問,可以通過第三反或者網貸群搜索到的歷史資料懶得搜,可以多看一些同類型平台就能發現的問題懶得看。多看看,多問問,多查查,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人們總是因為懶惰而扯出一大堆理由去拒絕做這些事情,如太忙,時間精力不夠等等,從而選擇了無腦跟風,參考個別沒經過核實的錯誤信息,只看了表面個別幾點就下結論等等,最後造成了投資失誤。所謂勤能補拙,多花點時間,多看一些平台,多參考一些案例分析,多與其他人交流,通過時間的積累,總會有一定的提升,讓自己選平台的水平高人一籌。
改掉這些壞習慣後,新手投資人才會更理性,好的平台才能更好的發展,問題平台才更加無機可乘。
㈤ p2p理財成本怎樣計算
如果是按月等額本息,收益就是4.13元,沒錯的。你算的是一次性到期付息,所以是7元,也對的。兩種不同的還款模式造成的。
㈥ p2p這種理財的年化收益率,請問是什麼意思
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的,是一種理論收益率,並不是真正的已取得的收益率。例如日收益率是萬分之一,則年化收益率是3.65﹪(平年是365天)。因為年化收益率是變動的,所以年收益率不一定和年化收益率相同。知商金融簡直太讓人放心了,平台年化收益在5%-15%。我投產品的利率平均都有10%以上。
㈦ 30萬理財一年大約收益是多少
以、銀行定期存款:銀行存款是最原始的一種理財方式,相對其他理財產品來講,銀行存款基本是無風險理財。銀行存款一年期的收益利率大概在年化的1.75%-2.3%之間,各家銀行的政策不同。那麼我們按照2.3%來進行計算,30萬在銀行定期存款一年的收益為30萬*2.3%=6900元。
二、貨幣基金:貨幣基金也是現在常見的理財產品,例如支付寶的余額寶,招商銀行的朝朝盈,微信的零錢通等。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因此用戶如果購入貨幣基金一年的收益為30萬*4%=12000元。
三、銀行理財:銀行一年期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在5%-6%之間,如果按照6%計算,那麼30萬元理財一年的收益為30萬*6%=18000元。
四、P2P理財:p2p理財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理財類型,P2P行業一年期理財的平均年化收益在9%左右,各家平台具體情況不同,那麼按照平均標准,如果用戶投資P2P理財對應的收益為30萬*9%=27000元。P2P行業也是屬於風險比較高的行業,其風險主要在平台的選擇上面,因此如果用戶想要投資P2P平台,一定要選擇可靠的平台進行投資
五、股票、基金、外匯、貴金屬等高風險理財這類高風險理財的收益只要根據市場而定,在市場情況較好的情況下30萬元可能會獲得成倍的收益。那麼如果市場行情不好,則可能血本無歸,因此無法預估具體的收益情況。
【拓展資料】
30萬如何理財:
如果用戶有30萬想要進行投資,那麼首先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理財產品,如果是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用戶,那麼則需要選擇穩健的理財產品,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收益,以免日後無法承擔投資風險,如果是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用戶,可以選擇稍高收益的產品進行投資,但是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因此用戶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備,並且一直以來投資風險和投資收益都是成正比的。
除了風險性的選擇之外,用戶在進行投資時可以將自己的30萬投資到不同的產品中,避免雞蛋放到一個籃子中同時摔碎的情況。不過用戶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也需要選擇安全靠譜的產品,需要自我有一定的辨識能力。
㈧ P2P理財利率怎麼計算誰知道的詳細來說下。
互聯網理財利率你想要知道怎麼計算嗎?知道這個有特別意義嗎?一般有去找年化利率轉化的是你想要的嗎?你應該就是想知道你的收益是多少吧!不行你注冊個理財平台試試,一般會有投資收益計算,我就是在君融貸平台直接計算,看哪個項目收益高投那個。不行你也去體驗一下反正也不用太多時間!
㈨ 計算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的公式
一般理財產品計算公式為理財收益=投入資金×日利率×實際理財天數。
其中利率又可分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在計算理財收益時要適當地進行轉換。
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根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投入的資金以及實際理財天數來計算的。當然這個計算公式一般是適用於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對於一些較為復雜的理財產品還需要考慮到其他風險因素。
以上就是關於理財產品的收益計算的介紹,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一年是按照360天計算的,而其他互聯網理財產品還是按照365天計算。
拓展資料
銀行理財產品利息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收益率*產品期限,其中收益率包括7日年化、日利率、月利率、年利率,投資人可根據不同理財產品的信息詳情,對利率進行轉化,估算利息。 以民生銀行新多利74天為例,存款利率3%,如果買入1萬元,到期的能獲取的利息為:10000*(3%/360)*74=61.7元。
另外,如果理財產品給出的是預期年利率,則計算出來的利息只是預測收益,需以產品到期實際收益為准。
各個理財產品的利息計算方法:
余額寶
計算公式:( 余額寶資金/10000 )X基金公司公布的每萬份收益。
舉例: 你往余額寶資金轉入了500元:500元/10000*當天基金公司公布的每萬份收益0.8188=預估是4分錢收益/天
銀行理財
計算公式:本金×年化收益率/365(有的銀行是360)×實際投資天數
舉例:你存了五萬在銀行,銀行告訴你預期年化收益率4.80%,那麼他的意思就是說該理財產品預期收益按1年折算,產品到期有可能達到4.8%的收益。如果產品到期,產品達到了預期4.8%的年化收益率, 則你的收益為5萬×4.8%/365(有的銀行是360)×實際投資天數。
基金
計算公式.:收益=贖回時拿到的錢-投入本金。
贖回時拿到的錢=份額*贖回時的凈值-贖回費
以1.5%為例:
凈認、申購金額=認購金額/(1+認購費率) 認、申購費用=凈認購金額×認購費率
認、申購份額=(認購金額-認購費用)/基金份額面值
贖回費率是0.5% 贖回費=份額*凈值*0.5%
最後你能拿回的錢=份額*凈值-贖回費
基金申購計算公式為:申購費用=申購金額×申購費率。申購份額=申購金額÷(1+申購費用)÷申請日基金單位凈值。
基金贖回計算公式為:贖回費=贖回份額×贖回當日基金單位凈值×贖回費率。
P2P理財
計算公式:收益=購買資金×(年收益率÷365 )×理財實際天數
例如:A款理財產品期限為1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某人購買了10萬元A產品,持有到期,那麼他所獲得的收益為: 10萬×5%/365×10=136.9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