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目前我國會計上常用的折舊費的計算方法

目前我國會計上常用的折舊費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9 17:08:23

㈠ 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方法通常有哪四種方法

我國會計准則中可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1、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最簡單並且常用的一種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舊費用。在各年使用資產情況相同時,採用直線法比較恰當。

2、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理論依據在於資產價值的降低是資產使用狀況的函數。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或設備的使用狀況來計提折舊。假定固定資產成本代表了購買一定數量的服務單位,然後按服務單位分配成本。

3、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最後兩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低於其預計凈殘值以下。

4、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一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1)目前我國會計上常用的折舊費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

1、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折余價值×年折舊率。

2、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3、月折舊額=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月折舊率。

4、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5、最後兩年每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凈殘值)/2。

㈡ 新企業會計准則中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是哪幾種

新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般來說,有以下四種:

(一)年限平均法

(二)工作量法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

(四)年數總和法

一、年限平均法

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是相等的。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年)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

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或: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年)=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年)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例:甲公司有一幢廠房,原價為5 000 000元,預計可使用20年,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2%。

要求:計算該廠房的折舊率和折舊額。

年折舊率=(1-2%)/20=4.9%

月折舊率=4.9%/12=0.41%

月折舊額=5000000×0.41%=20500(元)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實際)×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例:某企業的一輛運貨卡車的原價為600 000元,預計總行駛里程為500 000公里,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5%,本月行駛4 000公里。

要求:計算該輛汽車的本月折舊額。

單位里程折舊額=600000×(1-5%)÷500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舊額=4000×1.14=4560(元)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固定資產賬面余額減累計折舊)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例:某企業一項固定資產的原價為 20 000 元,預計使用年限為 5 年,預計凈殘值為 200 元。則按照雙倍余額遞
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分別為:

雙倍直線折舊率= 2/5 ×100%=40%

第一年應提的折舊額= 20000×40%=8000(元)

第二年應提的折舊額= (20000-8000) ×40% =4800(元)

第 三 年 應 提 的 折 舊 額 = (20000-8000-4800)× 40% =
2880(元)

第 四 年 、 第 五 年 的 年 折 舊 額 =
(20000-8000-4800-2880-200)÷ 2=2060(元)

四、 年數總和法是加速折舊的方法之一 。

年數總和法: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的減低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固定資產原價值 *(1- 預計凈殘價值率 )* 尚可使用
年數 /預計使用年數的年限總和

例:有一固定資產原來價值 10 000 元,預計凈殘率為
10%,使用年限為 5 年,要求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計算過程如下 :

第 1 年: 100000*(1-10%)*5/(1+2+3+4+5)=30000

第 2 年: 100000*(1-10%)*4/(1+2+3+4+5)=24000

第 3 年: 100000*(1-10%)*3/(1+2+3+4+5)=18000

第 4 年 : 100000*(1-10%)*2/(1+2+3+4+5)=12000

第 5 年: 100000*(1-10%)*1/(1+2+3+4+5)=6000

(2)目前我國會計上常用的折舊費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范圍

(一)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二)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3)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三)特殊情況

(1)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如果尚未辦理竣工決算,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帳,並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當期計提的折舊作為當期的成本、費用處理。

(2)處於更新改造過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其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再計提折舊。更新改造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為固定資產後,再按照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該項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計提折舊。

(3)因進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資產,應當照提折舊,計提的折舊額應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㈢ 折舊費怎麼

折舊費指根據企業的固定資產原值,剔除不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因素,按照規定的殘值率和折舊方法計算提取的折舊費用。計算折舊的方法是多種多樣,採用不同方法,從而就會影響到該會計期間的產品成本,同時還會影響到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
   常用的有以下三種計算方法:1)使用年限法:是指按預計的使用年限平均分攤固定資產價值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若以時間為橫坐標,金額為縱坐標,累計折舊額在圖形上呈現為一條上升的直線,所以稱它為「直線法」。2)工作量法:折舊費,是指按規定的總工作量(總工作小時、總工作台班、總行駛里程數等)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3)加速折舊法:(1)使用年限數字總和法:亦稱年限總數法或年數比例法,是指將應計折舊總額乘以剩餘可用年數(包括計算當年)與可使用年數所有數字總和之比,作為某年的折舊費用額。(2)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根據各年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和雙倍的不考慮殘值的直線法折舊率計提各年折舊額。

㈣ 設備折舊費的計算公式

設備折舊的計算公式有以下四種: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4)目前我國會計上常用的折舊費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由於折舊費在產品成本中所佔的比重不大,一般都把它作為間接費用處理,按它的經濟用途和使用地點計入有關的綜合費用。

比如基本生產車間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應記入製造費用明細賬中的折舊費項目;輔助生產車間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應記入輔助生產費用明細賬有關項目;企業行政

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應記入管理費用明細賬中的折舊費項目;銷售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應記入產品銷售費用明細賬中的有關項目。

如果企業是生產單一品種的產品,其發生的所有費用則全部都由該種產品承擔,成本項目可按費用的經 濟內容設置。一切費用在這種情況下,都是直接費用,所以折舊費用可直接計入「生產成本」明細賬中的「折舊費」成本項目。

對於現代化技術密集型企業來看,折舊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的比重會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折舊費用也可以作為單獨的成本項目列示。

如果企業、車間只生產一種產品,可將折舊費用直接計入生產成本明細賬「折舊費」項目,如果企業、車間生產多種產品,則可按機器工時比例將折舊費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後記入生產成本明細賬。

如何計算折舊費

1、按照你的實例,應該採用直線法即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首先計算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原值:52000*(1-3%)=50440/20=2522元(每年的折舊額)/12=210.17(月折舊額)。

2、至於你給的綜合折舊率是沒有用的:因為按照稅法規定只能採用直線法計算折舊額。但是還有個問題是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問題,不是你規定20年就是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除了房屋建築物的使用年限為20年,機器設備的使用年限為10年,殘值率企業自行確定,但是要報稅務機關備案。

按照稅法的規定,你單位設備的年折舊額和月折舊額重新計算如下:

52000*(1-3%)/10/=5044(年折舊額)/12=420.33(月折舊額)。

3、月度賬務處理:

借:製造費用-折舊費420.33

貸:累計折舊420.33

(5)目前我國會計上常用的折舊費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計算折舊的方法是多種多樣,採用不同方法,可能出現計算的某一會計期間的折舊費是不相等的,從而就影響到該會計期間的產品成本,同時還會影響到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因此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慎重地選擇應用折舊方法。在同一個企業里,由於固定資產用途不同、性能不同,可以選用不同的折舊方法。

例如電子工業企業的房屋和其他企業房屋一樣,可採用年限法(直線法),而電子機械、電子儀器、儀表以及配套的計算機等機器設備,則因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為避免其陳舊過時,提前報廢不能收回原值而遭受損失,可考慮採用加速折舊法對它們計提折舊。

即使是同一種固定資產,由於使用情況不同,也可以考慮選用不同的折舊方法。例如企業中經常使用的機械設備,採用年限法計提折舊,而對某些不經常使用的機械設備(如大型的刨床),可以採用工作時數法或產量法等等。

使用年限法

是指按預計的使用年限平均分攤固定資產價值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若以時間為橫坐標,金額為縱坐標,累計折舊額在圖形上呈現為一條上升的直線,所以稱它為「直線法」。

工作量法

折舊費,是指按規定的總工作量(總工作小時、總工作台班、總行駛里程數等)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應用於某些價值很大,但又不經常使用或生產變化大,磨損又不均勻的生產專用設備和運輸設備等的折舊計算。根據設備的用途和特點又可以分別按工作時間、工作台班或行駛里程等不同的方法計算折舊。

加速折舊法

(1)使用年限數字總和法:亦稱年限總數法或年數比例法,是指將應計折舊總額乘以剩餘可用年數(包括計算當年)與可使用年數所有數字總和之比,作為某年的折舊費用額。

(2)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根據各年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和雙倍的不考慮殘值的直線法折舊率計提各年折舊額。

㈥ 折舊費計算的幾種方法是什麼

常用折舊方法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凈利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上述計算的折舊率是按個別固定資產單獨計算的,稱為個別折舊率,即某項固定資產在一定期間的折舊額與該固定資產原價的比率。通常,企業按分類折舊來計算折舊率,計算公式如下: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清理費用)/該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 某類固定資產月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率=該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該類固定資產原價×100%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計算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3.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也稱為快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後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 常用的加速折舊法有兩種: (1)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一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額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即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最後兩年,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2)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為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後的凈額和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折數總和 或: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㈦ 會計上常用的折舊方法有哪些

會計上常用的折舊方法有4種,分別是: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月折舊率
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降低到其預計凈殘值以下,即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分攤。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㈧ 固定資產的折舊費怎麼計算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注會

㈨ 設備折舊費的計算公式

折舊方法有四種分別是:平均年限法 、工作量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數總和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簡單,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只有當固定資產各期的負荷程度相同,各期應分攤相同的折舊費時,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計算公式為: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和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月折舊率

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即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最後兩年,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後的凈額和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9)目前我國會計上常用的折舊費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的規定

1、房屋、建築物的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

房屋和建築物作為最主要的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相對較長,其使用價值的體現也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根據收入與支出配比原則等要求,其折舊年限也應相對較長,所以本條規定,房屋、建築物的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這基本能反映房屋、建築物的現實使用情況。

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

飛機、火車、輪船作為交通工具,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其性能較強,價值較高,使用期限相對較長,折舊年限也相應較長,此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

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此類固定資產,是除機械設備之外,但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即不是直接的生產工具,而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的器具、工具等,它們的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其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

此類運輸工具,相對而言價值較低、使用年限較短,其折舊年限也就應相應較短,所以本條規定,此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

5、電子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

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考慮到現在技術更新換代較快、電子設備的使用年限相對縮短等各種現實因素,本條將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3年,使企業的折舊扣除額向前提前。

閱讀全文

與目前我國會計上常用的折舊費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破壁孢子粉的鑒別方法 瀏覽:254
腘伸肌鍛煉方法 瀏覽:391
嬰兒拉肚子的鑒別方法 瀏覽:260
如何培養正氣的方法 瀏覽:564
oppo的ip地址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82
思維方法特點是什麼 瀏覽:9
簡單萬用表使用方法完整視頻教程 瀏覽:863
兒童痣治療方法 瀏覽:487
研究方法調查問卷教學 瀏覽:399
fema安全分析方法 瀏覽:306
孩子快速入睡的方法 瀏覽:798
搜派風水機使用方法 瀏覽:695
豬肉價格下跌的解決方法 瀏覽:937
泉州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瀏覽:965
神經源性膀胱工傷治療方法 瀏覽:969
如何選擇設計特殊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16
電纜線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779
湖南煙熏肉食用方法 瀏覽:314
釣具的連接方法 瀏覽:135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