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國家統計局的基尼系數計算方法

國家統計局的基尼系數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9 06:34:56

什麼叫基尼系數

⑵ 什麼是基尼系數我國的情況如何

1、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茨曲線找出了判斷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設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和收入分配絕對平等曲線之間的面積為A,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右下方的面積為B。並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這個數值被稱為基尼系數或稱洛倫茨系數。基尼系數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

2、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2003年至2015年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數值多在0.47-0.49之間。且顯示基尼系數在2008年達到頂峰0.491,近幾年逐步下行,2012年為0.474,2015年為0.473。

知識點延伸:

基尼系數具體含義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佔的比例。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佔有了;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

但這兩種情況只是在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0~1之間,基尼系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大於這一數值容易出現社會動盪。

⑶ 各國的基尼系數

先來說說什麼是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提出的關於判斷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該系數可以是0和1之間的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基尼系數也越小,反之則越大。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於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再來看看網上找到的一份各國基尼系數比較表:

基尼系數國際比較表(單位:%)

國 別 年份 基尼系數
中 國 1998 40.3%
印 度 1997 37.8%
日 本 1993 24.9%
韓 國 1993 31.6%
菲律賓 1997 46.2%
泰 國 1998 41.4%
南 非 1993-1994 59.3%
墨西哥 1995 53.7%
美 國 1997 40.8%
巴 西 1996 60%
法 國 1995 32.7%
德 國 1994 30%
義大利 1995 27.3%
俄羅斯 1998 48.7%
英國 1991 36.1%
澳大利亞 1994 35.2%

製作人:藍鷹(網名),萬年老妖(大話西遊名)
製作於:2003-6-30

有意思的是,關於中國的基尼指數問題,不同媒體提供的數據竟然相差是如此之大,試舉幾條如下:

中國的「基尼系數」在1994年就翻過了「警戒水位」,達到了0.434,1998年達到了0.456,1999年達到了0.457,2000年達到了0.458,2001年達到了0.459,每年以0.1%的速度在遞增。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和重視。
來源:崇明縣工商聯網站

按中國現階段城鄉二元經濟的情況來分析,可以先算出兩個基尼系數:一個是城市的基尼系數,另一個是農村的基尼系數。然後再用加權平均方法算出一個基尼基數。據測算,我國城市和農村兩個基尼系數在0.32-0.35之間,加權平均之後,也大致在這個水平上。
來源:中國企業報 2002-1-12

昨日記者從國家計委經貿流通司獲悉,2003年市場運行存在著很多有利因素�預計2003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幅度在9%左右,情況好於去年。但國內市場運行中,還存在6大問題值得高度注意。據國家稅務部門測算,目前我國基尼系數已達到0.39,接近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基尼系數值提醒,國內收入分配不合理問題已到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階段。
來源:和訊網 編輯:曉華 作者:洛濤

今年「兩會」曾有記者對朱總理提出規范社會分配秩序,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問題,總理根據1999年的調查和國際慣例所計算的基尼系數0.39,認為收入差距接近於國際認為的警戒線水平。當時僅僅是接近,從接近到現在的進入,只經過了短短5個多月時間。
來源:長春藤教育網 作者:劉成友

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近五年全國居民的基尼系數數據是:1995年0.389,1996年0.375,1997年0.379,1998年0.386,1999年0.397;其中,改革開放以來,從1978年到1999年農村居民的基尼系數分別為:0.2124,0.2407,0.2406,0.2417,0.2416,0.2439,0.2267,0.3042,0.3045,0.3026,0.3099,0.3099,0.3072,0.3134,0.3292,0.3210,0.3415,0.3229,0.3285,0.3369,0.3361;同期城鎮居民基尼系數為:0.16,0.16,0.15,0.15,0.15,0.16,0.19,0.19,0.20,0.23,0.23,0.23,0.24,0.25,0.27,0.30,0.28,0.28,0.29,0.30,0.295。
來源:《工商時報》

根據長期從事中國收入分配研究的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陳宗勝等人對國家統計局資料的計算,我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由1988年的0.35上升為1997年的0.40,當計入偷稅漏稅,官員腐敗,集團消費轉化,其他非法收入之後,我國居民收入實際基尼系數由0.42上升為0.49。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實際基尼系數已經超過0.5 ,屬於世界上收入分配不平等比較嚴重的國家。
轉自:牧文財經論壇. 作者:王紹光 胡鞍鋼 丁元竹

我想不用再舉了,單單是上面幾家的數據,同年相差也有0.1以上!
當除去一部分非法收入以後,我國的基尼系數變動可以達到如此之大么?還是有人在統計的時候說了謊?

中國人到底有多窮?我想在自己熟悉的版面,做個小小的調查,希望網友把自己周圍認識的有代表性的人的生活收入水平寫一下,不管是極窮的人,還是極富的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我先舉幾個例子,我在上海,周圍大多數同齡的中國的朋友的收入在每月幾千元人民幣,租房或者是貸款買房,有個別能力強的收入在萬元以上.
國外的朋友多是西方人,拿工資的同齡人,收入最少的,大概在1000美金左右,多的有幾千,上萬的一般就是30歲以上的了.
老家在山東,一個中型城市,效益最好的企業單位,普通職工月工資福利3000-4000人民幣,中層更多.不好的單位,職工工資700左右.聽說有的在400以下.事業單位隱形收入太多,不予評價.中學教師收入,基本工資1000左右,隱形收入大於基本工資
沒有農村的親戚,對農村沒有發言權.
8月開始在中國南部流浪了三個月,雲南旅遊區酒吧打工的年輕女孩工資500左右.牽馬的老農一個月有1000多.

希望HJ和FQ吵架之餘,也看看別人的生活.

⑷ GDP 恩格爾系數 基尼系數 的概念 計算方法和反映的內容,請詳細講解一下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GD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它有三種不同的表現形態:產品形態、價值形態和收入形態。
曾有人給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許憲春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兩個經濟學家走在路上,經濟學家甲指著一骯臟之物對經濟學家乙說:「你把它吃了,我就給你100萬元。」乙在誘惑之下吃了,再向前走,又見一骯臟之物,乙對甲說:「你把它吃了,我也給你100萬元。」甲亦不能抗拒誘惑吃下了臟東西。兩人繼續前行,忽然想到:「咱倆什麼也沒得到!」再一轉念恍然大悟:「咱們為GDP創造了200萬元。」講故事的人問:「這是創造了GDP嗎?」
許憲春笑著告訴記者,諸如此類的笑話,他聽過很多,原因是人們對GDP缺乏基本的認識。GD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它有三種不同的表現形態:產品形態、價值形態和收入形態。
從產品形態來看,它表現為所有最終產品的價值之和。這里所謂的「產品」,不僅包括諸如食品、衣服、汽車等有形的貨物,而且包括諸如教育、衛生、理發、美容等無形的服務。所謂「最終產品」是指那些不再被用於生產過程,或雖被用於生產過程,但不會被一次性消耗或一次性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產品。例如,一個汽車製造廠在利用購進的各種零配件組裝汽車時,各種零配件(如輪胎)一次性轉移到新產品中去,所用的電被一次性消耗掉,它們被稱為中間產品,只有組裝完的成品汽車才是最終產品。GDP中之所以不包括各種零配件和電等中間產品的價值,是因為作為最終產品的汽車的價值已經包括了它們的價值,把這些中間產品的價值與最終產品的價值相加,就會重復計算。所謂「所有的」是指GDP所包括的產品的全面性。它不僅包括所有經過市場交易的最終產品的價值,而且包括所有未經過市場交易的最終貨物的價值,如農民自產自用的糧食,以及部分未經過市場交易的最終服務的價值。但是,GDP不包括住戶成員為本住戶提供的沒有報酬的家務勞動,如照顧老人、養育兒童、清掃房屋等。
從價值形態看,GDP表現為一個國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產品價值與同期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GDP表現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 定時期內的生產活動所形成的原始收入之和。它包括常住單位因從事生產活動而對勞動要素的支付、對政府的支付、對固定資產的價值補償,以及獲得的盈餘。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工業生產總值卻不完全轉化為GDP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國統計學家恩思特(恩格爾闡明了一個定律:隨著家庭和個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於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將逐漸減小,這一定律被稱為恩格爾定律,反映這一定律的系數被稱為恩格爾系數。其公式表示為:
恩格爾系數(%)= 食品支出總額 /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100%
恩格爾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例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一定趨勢。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間的相關關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說明經濟發展、收入增加對生活消費的影響程度。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佔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轉移。因此,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在我國運用這一標准進行國際和城鄉對比時,要考慮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費品價格比價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由社會經濟制度不同所產生的特殊因素。對於這些橫截面比較中的不可比問題,在分析和比較時應做相應的剔除。另外,在觀察歷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系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的趨勢。

恩格爾定律與恩格爾系數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恩格爾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
總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
收入變動百分比

R2又稱為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

恩格爾定律是根據經驗數據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變數都是常數的前提下才適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比例的變動問題時,還應當考慮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飲食業和食物本身結構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達到相當高的平均食物消費水平時,收入的進一步增加才不對食物支出發生重要的影響。

恩格爾系數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的比例數,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 其計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額
恩格爾系數=———————
總支出金額

除食物支出外,衣著、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樣在不斷增長的家庭收入或總支出中,所佔比重上升一段時期後,呈遞減趨勢。

恩格爾系數的概念及其廣泛運用
恩格爾系數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恩格爾對當時比利時的三個階層作了統計調查,得出如下圖表:
食糧費 衣著費 住宅費 燃料費 文教衛生娛樂費
一般勞動者家庭
中等階層家庭
高等階層家庭 62%
55%
50% 16%
18%
18% 12%
12%
12% 5%
5%
5% 5%
10%
15%
從這個統計表中可以看出,收入少的階層指出食糧費的比率反而高。隨著收入的增加,食糧費支出比率漸次減少,衣著費的支出比率也漸次減少但比率變化較少,住宅費、燃料費的支出比率保持不變,文教衛生娛樂等雜項費用支出比率隨所得增加急速增長。
恩格爾系數是經濟學中最早確立的兩個函數關系之一。恩格爾系數一經提出就得到廣泛的認同,並一直被廣泛運用於統計工作之中。人們一般認為,恩格爾系數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是衡量一個家庭或國家消費水平的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生產水平和經濟狀況。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恩格爾系數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富裕程度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
在中國,恩格爾系數同樣受到高度重視。無論是政府機關的工作報告,還是新聞媒體關於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報道,都可以見到恩格爾系數蹤影,使用頻率極高。2003年我國發布的第一份《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中指出:中國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已經降至47.7%(小康),而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已經降至37.9%(富裕)。在新華社的網站上,幾乎每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都有一篇關於本地區恩格爾系數數據的報道,以反映本地居民的生活狀況。
更重要的是,政府機關的很多工作計劃的依據就是本地的恩格爾系數。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的方法之一就是恩格爾系數法:根據國家營養學會提供的年度標准食物譜及標准食物攝取量,結合標准食物的市場價格,計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標准,除以恩格爾系數,得出最低生活費用標准,再乘以每一就業者的贍養系數,再加上一個調整數

什麼是基尼系數?
說到貧富懸殊,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個概念,這就是「基尼系數」。

什麼是基尼系數?基尼系數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茨曲線,於192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它的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數最小等於0,表示收入分配絕對平均;
最大等於1,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
實際的基尼系數介於0和1之間。
基尼系數越大,則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數越小,則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

若低於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
0.2-0.3表示比較平均;
0.3-0.4表示相對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目前,我國共計算三種基尼系數,即:
農村居民基尼系數、
城鎮居民基尼系數、
全國居民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0.4的國際警戒標准在我國基本適用。
專家建議:在單獨衡量農村居民內部或城鎮居民內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時,可以將各自的基尼系數警戒線定為0.4;而在衡量全國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時,可以將警戒線上限定為0.5,實際工作中按0.45操作。

⑸ gini基尼系數是多少

基尼系數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於192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

它的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數最小等於0,表示收入分配絕對平均;最大等於1,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實際的基尼系數介於0和1之間。如果個人所得稅能使收入均等化,那麼,基尼系數即會變小。

基尼系數注意:

基尼系數嚴格地講不是一個統計指標,它是依照一些基礎資料,通過不同的方法算出來的。統計局也在認真研究其他學者的計算方法和不同的學者、不同單位的研究結果,特別是研究方法的相互交流,也有助於國家統計局不斷地改進收入調查,不斷改進對基尼系數的計算。

⑹ 中國現在的基尼系數是多少怎麼現在網上差不上了

基尼系數(英文:Gini index、Gini Coefficient)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基尼系數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國際慣例把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系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1978年中國的基尼系數為0.317,自1994年開始越過0.4的警戒線(除1999年),並總體趨勢逐年上升,2004年超過了0.465。此後,國家統計局不再公布國內的基尼系數。此後的基尼系數大都是經濟學者的估計。中國社科院一份報告稱,2006年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達到了0.496。2010年,新華社兩位研究員更判斷中國的基尼系數實際上已超過了0.5。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⑺ .收入分配絕對平均時,基尼系數( )

選C 等於零,意為100%的收入沒人都佔1%,即每個人的收入都是一樣的。

1、收入基尼系數即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佔的比例。收入基尼系數最大為「1」,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是絕對不平均的,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佔有了;最小等於「0」,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是絕對平均的,即人與人之間收入是完全平等的,並且沒有任何差異。

2、但是這兩種情況只是在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因此,收入基尼系數的數值只能介於0與1之間,收入基尼系數越小,那麼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數越大,那麼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大於這一數值則容易出現社會動盪。

3、國際慣例通常把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系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7)國家統計局的基尼系數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關於基尼系數的注意事項:

1、基尼系數由於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採用。

2、基尼系數沒有顯示出來在哪裡存在分配不公。且在國際間,並無制定基尼系數的准則,一些問題如應否除稅項,應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應否剔除非本地居民,並沒有一致性,以至沒有比較的准則。

⑻ 怎樣查找中國歷年基尼系數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里是沒有基尼系數的,只有恩格爾系數。如果你想要得到基尼系數,你可以用別人已近算好的基尼系數,不過由於使用的數據和方法不同,不同的人算出來的系數會不一樣。你也可以自己動手算,目前我看到的用統計年鑒的數據算基尼系數的方法有三角形法和收入五等分法,你可以先學習這些方法再計算。

⑼ 貧富差距怎麼計算

基尼系數(英文:Gini index、Gini Coefficient)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
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基尼系數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國際上並沒有一個組織或教科書給出最適合的基尼系數標准。但有不少人認為基尼系數小於0。2時,居民收入過於平均,0。2-0。3之間時較為平均,0。3-0。4之間時比較合理,0。4-0。5時差距過大,大於0。5時差距懸殊。
基尼指數最早由義大利統計與社會學家Corrado Gini在1912年提出。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閱讀全文

與國家統計局的基尼系數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嬰兒拉肚子的鑒別方法 瀏覽:260
如何培養正氣的方法 瀏覽:564
oppo的ip地址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82
思維方法特點是什麼 瀏覽:9
簡單萬用表使用方法完整視頻教程 瀏覽:863
兒童痣治療方法 瀏覽:487
研究方法調查問卷教學 瀏覽:399
fema安全分析方法 瀏覽:306
孩子快速入睡的方法 瀏覽:798
搜派風水機使用方法 瀏覽:695
豬肉價格下跌的解決方法 瀏覽:936
泉州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瀏覽:964
神經源性膀胱工傷治療方法 瀏覽:967
如何選擇設計特殊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15
電纜線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777
湖南煙熏肉食用方法 瀏覽:313
釣具的連接方法 瀏覽:135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4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8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