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百分之五是多少怎麼算
百分之五是:0.05
計算方法:
1、百分之五=5÷100=0.05
2、百分之五=5÷100=5%
解析:百分之五相當於分母是100,分子是5的分數,用分子除以分母即可。
十分之五=5÷10=0.5
千分之五=5÷1000=0.005
註:百分數(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只可以表示分率,而不能表示具體量,所以不能帶單位。
例如:82%代表百分之八十二,或82/100、0.82;百分之九十,90%;百分之一百零八點五,108.5%
百分數一般有三種情況:
①可以大於100%,如:增長率、增產率等。
②只能100%以下,如:出油率、出粉率等。
③最大隻能100%,如:合格率,發芽率等。
百分數是以分母是100的特殊分數,其分子可不是整數。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表示一個比值不帶單位名稱。
Ⅱ 福建教師招聘考試成績計算方法是什麼
福建教師招聘考試總成績的計算方法為:
總成績=筆試成績×百分比+面試成績×百分比。
筆試成績、面試成績各保留2位小數,總成績保留3位小數。若報考人員總成績出現並列,造成進入體檢人數超出崗位聘用計劃數的情況,按照面試成績高者優先的原則確定進入體檢人員。考試總成績、體檢、考察等有關安排將於面試結束後7個工作日公布。
福建教師招聘考試總成績的計算會涉及到四個數值:筆試成績、筆試成績佔比、面試成績、面試成績佔比。那麼,這些數值是怎麼換算得來的?
其中筆試分數、分值計算方法:
筆試成績=《教育綜合知識》考試成績*40%+《專業知識》考試成績*60%。
(筆試卷面成績折算百分制後與加分分值累加計算,成績保留到小數點後兩位數,第三位數四捨五入),即考試總成績。
考生考試總成績60分為合格線(其中體育、音樂、美術、特教學校崗位的合格線為45分,下同),達到合格線及以上者方可資格復審、體檢、聘用。
此外總成績的計算,還會涉及到百分比: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比例。不同地區的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比例是不一樣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兩種比例形式:
一、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比例為5∶5(如福州、漳州、龍岩、南平等地區)
為了讓大家直觀地理解,下面舉個例子:
考生小王的教育綜合分數105分,專業課分數116分
則,筆試成績原始分=105*0.4+118*0.6=112.8分
以福州地區為例,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各占總成績50%
則筆試折算分=112.8/150*100*50%=37.6分
假設他的面試成績為82.3,折算分為82.3*50%=41.15分
則,小王最後排名的總成績為78.75分
除了5:5的比例,還有一些地區的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比例為4∶6,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同一個考生,以同樣的成績換到其他地區,如廈門,則他的總成績將會隨之改變。由於總成績計算方法在不同地區折算方法的不同,也就導致了同樣的成績在不同地區的競爭力也不同。
2021年福建省教師招聘考試備考已經全面啟動,學贊教師網將實時為您更新福建教師招聘考試最新動態,敬請實時關注!
Ⅲ 教師招聘考試成績怎麼計算
教師招聘考試成績計算方式各地區不同,具體演算法需要以你報考地區的招聘公告為准。下面以福建地區為例,來看一看教師招聘考試成績怎麼計算?
福建教師招聘考試總成績的計算方法為:
總成績=筆試成績×百分比+面試成績×百分比。
筆試成績、面試成績各保留2位小數,總成績保留3位小數。若報考人員總成績出現並列,造成進入體檢人數超出崗位聘用計劃數的情況,按照面試成績高者優先的原則確定進入體檢人員。考試總成績、體檢、考察等有關安排將於面試結束後7個工作日公布。
我們可以看到,教師招聘考試總成績的計算會涉及到四個數值:筆試成績、筆試成績佔比、面試成績、面試成績佔比。那麼,這些數值是怎麼換算得來的?下面我們依次來了解一下。
其中筆試分數、分值計算方法:
筆試成績=《教育綜合知識》考試成績*40%+《專業知識》考試成績*60%。
(筆試卷面成績折算百分制後與加分分值累加計算,成績保留到小數點後兩位數,第三位數四捨五入),即考試總成績。
考生考試總成績60分為合格線(其中體育、音樂、美術、特教學校崗位的合格線為45分,下同),達到合格線及以上者方可資格復審、體檢、聘用。
此外總成績的計算,還會涉及到百分比: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比例。不同地區的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比例是不一樣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兩種比例形式:
一、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比例為5∶5(如福州、漳州、龍岩、南平等地區)
為了讓大家直觀地理解,下面舉個例子:
考生小王的教育綜合分數105分,專業課分數116分
則,筆試成績原始分=105*0.4+118*0.6=112.8分
以福州地區為例,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各占總成績50%
則筆試折算分=112.8/150*100*50%=37.6分
假設他的面試成績為82.3,折算分為82.3*50%=41.15分
則,小王最後排名的總成績為78.75分
除了5:5的比例,還有一些地區的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比例為4∶6,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同一個考生,以同樣的成績換到其他地區,如廈門,則他的總成績將會隨之改變。由於總成績計算方法在不同地區折算方法的不同,也就導致了同樣的成績在不同地區的競爭力也不同。
Ⅳ 5分制績點怎麼計算的
你是說的gpa嗎?
我只知道美國大學的計算方法.
分數:
a+/a
=
4.0
a-
=
3.7
b+
=
3.3
b
=
3.0
b-
=
2.7
如此類推...
到了f就是0.
平均分都是按照那課的credit來算.
公式是:
每一科的credit乘分數,然後總和除總credit.計算後就是gpa的平均分了.
例如:
科目1是4個credit的.拿了a(就4.0)
-->
16
科目2是3個credit.拿了b-(就2.7)
-->
8.1
科目3是5個credit.拿了a-(就3.7)
-->
18.5
平均分:
(16+8.1+18.5)/(4+3+5)
=
3.55
Ⅳ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
導語:土地的物理屬性(如地形及土壤成份等)對土地的未來盈利能力同樣很重要。一塊土地的屬性可能對於一類投資者來說是優點而對於另一類投資者來說則是缺點。例如,傾斜的山腳地帶在農作物種植方面效率低下但用於建造高級別墅卻十分理想。同樣,大城市外圍的大片生地對養殖業的意義遠遠低於發展郊外住宅區。
第一節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概述
1、土地分等定級的含義和對象
(1)土地分等定級的含義
是在特定目的下,對土地的自然和經濟屬性進行綜合鑒定,並使鑒定結果等級化的過程。城鎮土地分等定級是土地分等定級的一部分。
(2)城鎮土地分等定級的對象
城鎮建成區和近郊區范圍內的所有土地
2、土地分等定級與土地估價的關系
(1)兩者的概念實質 (2)兩者的關系
土地分等定級評定的是土地使用價值,土地估價是評定使用價值在市場上反映出的價格。兩者相輔相成,又未必一致。
3、土地分等定級體系與方法
(1)土地分等定級體系:城鎮之間的土地等和城鎮內部的土地級
(2)城鎮土地分等定級方法
採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又稱多因素分值加和法;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的常用公式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完整方法的兩個步驟
4、土地定級原則
(1)綜合性原則;(2)主導性原則;(3)地域分異原則;
(4)土地收益差異原則;(5)定量與定性分析結合原則
第二節 城鎮土地分等的程序與方法
1、土地分等程序
(1)開展城鎮土地分等准備工作
(2)進行城鎮土地分等因素選取、資料整理及定量化
(3)計算分等對象的綜合分值,以初步劃定城鎮等別
(4)驗證、調整分等初步結果,評定城鎮土地等別
(5)編制城鎮土地分等成果
2、土地分等資料收集與調查
包括基本資料、區位資料、聚集規模資料、基礎設施資料、投入產出水平資料、經濟發展水平資料、區域綜合服務能力資料和區域土地供應潛力資料等八個方面資料的收集與調查。
3、土地分等因素因子分值計算
(1)土地分等因子分值計算的基本原則
(2)土地分等因子分值計算的標准化公式
土地分等因子分值計算需要採取標准化的方式,通常有位序標准化和極值標准化兩種,兩種標准化的公式。
(3)涉及指數方式的因子指標計算
a.城鎮交通條件指數計算;b.城鎮對外輻射能力指數計算;c.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涉及的有關因子指數計算
4、土地分等對象的綜合分值計算和等別劃分
(1)土地分等對象的綜合分值計算和等別初步劃分
土地分等對象的綜合分值計算是在因子、因素分值計算的基礎上,採用多因素分值加和法進行。
城鎮土地等別的初步劃分可以採用數軸法或總分頻率曲線法進行
開展城鎮土地等別初步劃分的原則
(2)土地等別的驗證
a.採用聚類分析方法驗證,保證參與驗證范圍佔90%以上
b.採用市場資料分析方法驗證,保證參與驗證范圍佔50%以上
c.土地等別驗證的基本思想
(3)城鎮土地等別的調整與確定
城鎮土地等別調整與確定的原則:
a.行政建制協調原則;b.城鎮規模和職能調控原則;c.近鄰平衡原則
城鎮土地分等基本方案制定的注意事項
(4)特殊行政區域的土地等劃分方法
跨行政區域城鎮土地等別平衡
市轄區土地等劃分
(一)土地定級程序
1、編寫土地定級任務書,做好組織上、物質上的准備;2、收集資料
3、資料整理及分值表的編制 ;4、權重確定及因素選擇;5、土地定級單元的劃分
6、土地級別的確定;7、土地收益、地價測定;8、面積量算及土地級別圖的編制
9、土地定級報告及成果驗收歸檔
(二)城鎮土地定級資料收集與調查
包括繁華程度資料、交通條件資料、基本設施狀況資料、環境條件和自然條件資料、社會歷史及人口資料、土地利用效益資料、產業聚集和城鎮規劃資料以及其他資料的收集與調查。
(三)因素分值計算
城鎮土地定級一般採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進行。在評級過程中,往往涉及面狀因素和點、線狀因素,二者在對土地質量影響的方式以及賦分處理上略有不同。
掌握幾個概念:功能分(f)、作用分(e)、因素分值(f)、單元總分值(s)
1、因素分值計算原則:5個原則
2、因素分值計算方法
(1)因素對土地質量影響方式及類型
根據各因素在城鎮中空間分布形態及其影響土地質量的方式,分為兩類:點、線狀分布形式土地因素和面狀分布形式土地因素。
點、線狀因素的兩個特徵:所依附客體多為點、線狀形態分布;有外溢影響面狀因素的'兩個特徵:所依附客體分布面積較大,基本無外溢影響
(2)面狀土地因素分值計算方法
ei=100(xi-xmin)/(xman-xmix)
(3)點、線狀土地因素分值計算方法
求相對功能分——計算其作用或平均影響范圍——計算各相對因素距離上的因素作用分
一般常用的計算模型有線性和非線性兩種:
線性模型表達公式:e=f•(1-r)
非線性模型表達公式:e=f(1-r)
3、商服繁華影響度的作用分值計算
(1)商業服務繁華影響度指標分析
商業服務可劃分為4級,商業服務繁華度隨距離增加而遞減,遵從指數衰減規律。
(2)繁華影響度分值的計算與疊加
4、道路通達度作用分值計算
(1)道路通達度指標分析 (2)道路通達度的分值計算
5、公交便捷度分值計算
(1)公交便捷度分析 (2)公交便捷度的分值計算和修訂
6、基礎設施完善度作用分值計算
7、環境質量優劣度作用分值的計算
(1)衡量環境質量指標的三種類型 (2)環境質量優劣度分值計算
8、公用設施完備度、對外交通便利度、文體設施影響度作用分值計算
9、綠地覆蓋度、人口密度的作用分值計算
10、產業聚集影響度的作用分值計算
(四)單元劃分及取樣
1、土地定級單元的概念 2、單元劃分的原則 3、確定單元界限的原則
4、單元大小的要求
5、單元的劃分方法
包括疊加法、主導因素判定法、網格法(固定、動態)、均質地域法
6、單元內指標取樣
常用方法有以點代面、線性內插、面積加權
(五)單元總分值計算與土地級別劃分
1、城鎮土地質量變化規律(土地質量的變化規律同城鎮的復雜程度有關)
2、土地質量與土地級別
3、單元總分值計算(採用因素分值加權求和法)
4、土地級別劃分
初步劃分土地級別的方法有數軸法、剖面圖法、多元統計的聚類——判別法、總分頻率曲線統計判斷法
(六)土地收益測算與級別確定
1、土地收益測算的原則
(1)土地收益測算的原則
(2)利用企業利潤數據進行土地收益測算
(3)利用宗地地價測算土地級別收益
2、土地級別的最後確定
採用多因素分值加權求和計算總分確定的是初步的土地級別,還需對土地收益測算進行驗證,然後將土地的級別進行修定和歸並,最後確定土地級別。
(七)考慮規劃條件的城鎮土地定級處理方法
分為規劃模擬定級和規劃修正定級兩種。前者又分為規劃模擬綜合定級和規劃模擬分類定級。都採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進行。
1、考慮規劃條件的城鎮土地定級資料調查
2、規劃模擬定級
與針對現狀的土地定級的主要區別在於對象不同。
3、規劃修正定級
(1)規劃修正定級的基本要求
(2)規劃因素影響的量化方法
點、線狀因素的作用分析涉及現狀功能分、規劃功能分、增加功能分和修正功能分;面狀因素的影響涉及現狀作用分、規劃作用分、增加作用分和修正作用分;
(3)規劃折扣系數的確定
參數涉及規劃實現率和貼現系
;Ⅵ 績效工資及績效分值的計算
績效工資及績效分值的計算
績效工資及績效分值是如何計算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一、績效工資計算方式
1、月度績效工資計算方法
每月從個人月度基本工資中提取n%作為個人績效工資基本金額,按實際達成效果之優劣核算績效工資金額;
計算公式為:
個人績效工資=該月績效工資基本金額*n%*部門系數*個人考核等級系數。
2 、年度績效獎金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為:
年終獎金=(系數*連續工作月數*基本工資)/12*評分百分率
①系數由公司管理委員會根據年度利潤報告而定;
②在公司任期不滿1年者,其年終獎考核可以以連續工作月數計發。
二、個人績效分值的計算
為使員工工作績效相互間具有可比性,以便有效地實施獎懲,通常採用績效分值計演算法,評估員工個人工作績效完成情況。
個人績效分值計算公式為:
個人績效分值=∑(KPI績效分值×KPI權重)×KPI總權重+∑(工作目標完成分值×權重)×工作目標總權重。
【拓展閱讀】
什麼是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又稱績效加薪、獎勵工資或與評估掛鉤的工資,是以職工被聘上崗的工作崗位為主,根據崗位技術含量、責任大小、勞動強度和環境優劣確定崗級,以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力價位確定工資總量,以職工的勞動成果為依據支付勞動報酬,是勞動制度、人事制度與工資制度密切結合的工資制度。
實施績效工資的條件
績效工資的`實施需要具備一些條件,包括:
(1)工資范圍足夠大,各檔次之間拉開距離;
(2)業績標准要制訂的科學、客觀;業績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結果應與工資結構掛鉤;
(3)有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支持業績評估系統的實施和運作,使之起到獎勵先進、約束落後的目的;
(4)將業績評估過程與組織目標實施過程相結合,將工資體系運作納入整個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運作系統之中。
Ⅶ 摺合分計算公式
1、國內大部分高校摺合分計算公式是:績點=分數/10-5,學分績點=學分*績點=學分*(分數/10-5)(90分以上按90分計算)。
2、某些學校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所採用的是分段績點法,強調按分數區分績點層次。如下:4-3*(100-f)^2/1600
3、平均績點:(課程學分1*績點+課程學分2*績點+課程學分n*績點)/( 課程學分1+課程學分2+課程學分n)
(7)5分值的計算方法不包括擴展閱讀:
(1)績點是課程學習質的體現,它充分反映了學生掌握課程知識的程度,而不包括績點的學分制是不完整的。因此,許多高校引入績點制來進一步完善學分制,使課程學分與績點相結合,成為課程學分績點,通過計算平均學分績點來區分學生的學習質量。
(2)績點的計算,是將學生修過的每一門課程(包括重修的課程)的課程績點乘以該門課程的學分,累加後再除以總學分。平均學分績點可以作為學生學習能力與質量的綜合評價指標之一。能方便地與美國的GPA制掛鉤。想出國留學的中國本科生應該引以為重。
Ⅷ 請問一下壓力知覺量表(CPSS)最後總的得分怎麼算
摘要 您好,網路優質答主蘭兒很高興為您解答。
Ⅸ 5分制如何換算百分制 求公式,例子~3.5分換算成百分制是多少怎麼算的
乘以20就行了,所以3.5分換算成百分制就是70分
Ⅹ 農用地分等各等指數的計算
(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
1.農用地自然質量分的計算
1)分等評價單元的劃分
農用地分等評價單元是農用地分等的最小空間單位,是進行農用地分等評定和劃分評價分值測算的基本空間單位;單元內土地質量相對均一,單元之間有較大差異。劃分評價單元的目的在於客觀地反映出土地質量的空間差異性,並把質量等級落實在具體地塊上,為合理利用和科學管理土地服務。
(1)農用地分等評價單元的基本要求是單元內土地質量相對均一、單元之間有較大差異,是由地物或權屬界線、地類界線封閉的,農用地分等評價分值測算的基本空間單位。單元劃分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主導因素差異原則。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劃為同一單元,山脈走向兩側水熱分配有明顯差異的不劃分為同一單元,地下水、土壤條件、鹽鹼度等土地因素指標有明顯差異的不劃分為同一單元。
②相似性原則。農用地分等單元邊界不跨分等因素指標控制區和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是一群具有近似的水熱條件,相同或相似的肥力性狀,在農業生產上有相似的適種性、限制性和生產潛力的地塊組。
③邊界完整性原則。單元內同一主要因素的分值差異不超過100(/N+1),其中,N為等別數。
(2)農用地分等單元劃分的方法有4種,分別是:
①疊置法。將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現狀圖與地形圖、土壤圖疊加,基本一致區域形成的封閉圖斑即為有一定地形特徵、土壤性質和耕地類型的分等單元。若圖斑面積小於最小上圖面積則應進行歸並。疊置法對土地利用現狀類型、地貌類型單一的地區適用性較差。
②地塊法。根據底圖上明顯的地物界線或權屬線,將農用地分等主導特性相對均一的地塊劃為封閉單元。地塊法適用於所有分等類型和地區。
③網格法。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構成的網格作為分等單元。網格大小以能基本區別開不同特性的地塊為標准,可採用單一大小的固定網格,也可採用大小不均一的動態網格。網格法劃分分等單元適用於評價因素及權屬單位空間變化不明顯地區。
④多邊形法。將所有分等因素分值圖進行疊加,最終生成的封閉多邊形即為分等單元。此方法適合採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農用地分等的地區。
(3)本次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單元劃分採取「疊置法」,以各縣(市、區)1∶5萬~1∶1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基礎,疊加土壤類型圖、地形圖、行政區劃圖劃分和確定農用地分等單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貌類型復雜,山地和丘陵的面積合計占自治區總面積的74%,地形破碎,耕地分散;土壤類型多且分布明顯;耕地類型有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澆地、旱地、菜地,其土壤類型不盡相同。根據這些特點,以1∶5萬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作為工作底圖劃分農用地分等評價單元時,以行政村為單位,保持行政村行政界線的完整性;以1∶10萬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作為工作底圖劃分評價單元時,以鄉(鎮)為單位,保持鄉(鎮)行政界線的完整性。在行政村或鄉(鎮)界線內,從土地利用現狀圖中分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澆地、旱地、菜地等不同耕地類型,在同一耕地類型內將地形特徵相同以及土壤類型和性質相同的地塊劃為同一分等單元,同一分等單元有的只有一個地塊,有的有多個地塊。
分等單元的邊界線是指實地明顯可辨的界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評價單元的邊界採用以下幾種:①土地利用現狀類型中的地類線、地塊線;②水流、河流、人工灌溉渠道;③人工線狀地物、道路、堤壩等;④其他明顯的地物、線狀地物和有明顯標志的權屬界線。
單元面積大小依農用地質量的分布狀況,以既方便操作、方便應用,又不影響單元特性為標准。確定的農用地分等單元按行政村、按順序逐一編號填表。
採用上述方法劃分農用地分等單元,符合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的分布特點,便於檢查和面積量算,加快了農用地分等工作的進度。
(4)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劃分評價單元採用的方法,首先對各個縣(市、區)進行分等單元的劃分,再進行全自治區的匯總。全自治區農用地共劃分為45123個分等單元,各指標區、各縣(市、區)劃分的單元數見表3-35和表3-36。
表3-35 指標區農用地分等評價單元統計表
表3-36 各縣(市、區)農用地分等評價單元統計表
註:各縣(市、區)為200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劃。
2)分等單元評價因素自然質量分的查算
計算分等單元評價因素屬性所對應的自然質量分,是將分等評價單元圖與分等因素因子圖逐一套合,按編制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記分規則表讀取屬性數據,即可計算單元因素分值。
(1)單元因素分值的計算方法主要有3種:
①以點代面:分等單元是一個面狀區域,而分等因素在不同地方的影響值大都是和距離的變化相關聯的,在單元內同樣也是變化著的。要想獲得能全面、准確反映單元因素狀況的數值,所用方法較為復雜。另一方面,因劃分的單元是一個相對均勻的區域,內部變化很小,完全可以用少數幾個點的值來近似地代表整個單元內所有點的值,所用方法也就簡單得多。這就是以點代面的方法。一般常用的點有單元邊界特徵點、單元內部特徵點、網格交叉點、幾何中心點、加權中心點。
②線性內插,在「以點代面」法中所述及的各種點,它們的分值可以直接測得,也可以通過線性內插的方法,在已經繪制的兩條等值線間求得。
③面積加權,如果單元是若干個不同值的均值區域所組成,則其值可用面積加權的方法求得,即把不同值占區域面積的比例作為權重,乘以其分值,再把各不同區域加權後的值加和,其值即可作為單元分值。
(2)單元因素分值的確定。以分等單元圖為底圖,逐一套合分等因素分值圖(與分等單元圖同比例尺的土壤類型圖、土壤有機質圖、土壤酸鹼度圖、土壤質地圖、地形圖等),分指定作物、分指標區逐一讀取分等因素分值。
根據分等因素分值,對照「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將分等因素分值轉換成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
(3)將分等屬性自然質量分填入單元綜合屬性表。
根據上述步驟,對全自治區各縣(市、區)45123個農用地分等評價單元分指定作物進行了分等因素分值讀取,並對照「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轉換成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獲取了各農用地分等評價單元的分等因素分值。
3)農用地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的計算
(1)農用地分等採用因素法,可以採用幾何平均法或加權平均法計算各分等評價單元各指定作物的農用地自然質量分(Clij)。
①幾何平均法的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西卷)
式中:
Clij——分等單元農用地自然質量分,為無量綱數;
i——分等單元編號;
j——指定作物編號;
k——分等因素編號;
∏——連乘運算符;
fijk——第i個分等單元內第j種指定作物第k個分等因素的自然質量分。
②加權平均法的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西卷)
式中:
Clij——分等用地自然質量分,為無量綱數;
i——分等單元編號;
j——分等因素編號;
k——分等因素編號;
∑——求和運算符;
ωk——分等因素的權重;
fijk——第i個分等單元內第j種指定作物第k個分等因素的自然質量分。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根據因素選擇的實際情況,採用第二種方法即加權平均法計算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
(2)全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45123個評價單元的農用地自然質量分,計算結果統一導入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資料庫。
4)自然質量分結果分析
從各指標區自然質量分賦分結果的排序情況可以看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自然質量分具有如下分布規律:
(1)水田受地帶性分布的土壤性狀影響明顯。水田在農業利用時種植的作物種類單一,耕作方式和投入相差不大,因而土地肥力的培育方向較為一致,自然質量的差異受地帶性土壤性狀的影響較大。從各指標區自然質量分賦分結果的排序來看,大致為由北向南逐漸降低,服從於緯度地帶性土壤分布規律,即桂東北丘陵山地區>桂西北山地區>桂西岩溶山地區>桂中溶蝕平原區>右江河谷區>桂南低平原區>桂南沿海區。
從桂東北到桂南,土壤分布由紅壤到赤紅壤到磚紅壤,土壤物質的風化淋溶作用逐漸加強,有機質的積累逐漸趨向減少,土壤酸性增強,形成水稻土後,水田的土壤肥力受地帶性土壤性狀的影響,自然質量分也由北向南逐漸降低。
同時,受地形條件的影響,桂南低平原區和桂南沿海區由於地勢低平,排水條件差,地下水位高,形成潛育性漬水田和沿海的咸酸田較多,土體中含大量的還原性有毒物質,影響土壤肥力,自然質量分也就較低。
(2)旱地受地帶性土壤發育影響的同時,受地形、地貌和耕作管理水平的影響更明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氣候條件較好,水熱豐富,旱地適種的作物種類較多,因而旱地的土壤肥力演變趨勢受地形、地貌和耕作管理方式的影響較大,與所種植作物的培肥改土對土壤熟化程度的影響相關。從各指標區自然質量分的賦分結果排序來看,總體差異不大,大致為桂中溶蝕平原區>右江河谷區>桂南沿海區>桂東北丘陵山地區>桂西岩溶山地區>桂南低平原區>桂西北山地區。
從岩溶地區的桂中溶蝕平原區與桂西岩溶山地區比較,雖同為以種植玉米和甘蔗為主,但前者緩坡地和岩溶盆地較多,土體深厚,土壤有機質豐富,肥力好,自然質量分也就較高;桂西岩溶山地區以峰叢谷地多,坡耕地為主,而且地塊小,分散不成片,地面常有裸露岩石,土層薄,土地生產水平低,自然質量分也就較低。
同理,桂東北丘陵山地區雖地處亞熱帶的紅壤地帶區,但山坡旱地耕地不多,而且較多分布在岩溶峰叢谷地以及溶蝕盆地的低丘緩坡地上,土壤的熟化程度較高,耕作水平也較高,自然質量分也居中上水平。
右江河谷區、桂南沿海區、桂南低平原區和桂西北山地區的自然質量評價結果與地形地貌和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關性較高,地處河谷階地、平原、台地的地區,土體深厚,水熱條件好,種植的經濟作物的種類也較多,經濟價值高,土壤熟化程度高;地處山區或丘陵較多的地區,旱坡地坡度大,土層薄,耕作管理粗放,土壤的熟化程度不高、肥力低。因而,可以看出,這幾個區自然質量分評分的賦分結果呈現了一定的規律性。
(3)同一指標區內自然質量分的高低與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關系密切。對水田來說,自然質量分最高的是瀦育性水稻土,最低的是鹽漬性水稻土,排列順序為瀦育性水稻土>潛育性水稻土>淹育性水稻土>石灰性水稻土>咸酸田類水稻土。瀦育性水稻土(B型)分布於低平開闊的垌田,灌溉和排水條件較好,是水稻的主要生產類型,農田基本建設完善,培肥熟化程度、肥力水平高;潛育性水稻土(C型)的主要生產障礙因素是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但經過近十幾年的改良利用,已得到很大的改善,肥力水平也較高;淹育性水稻土(A型)多為提灌或電灌水田,主要生產障礙因素是灌溉保證率低,因而自然質量與灌溉條件相關;石灰性水稻土(F2型)和咸酸田類(F1型)土體內含鹽量太高,前者主要受碳酸鈣鹽化的影響,土壤鹼性,pH值高,對水稻生長不利,後者在沿海受海水中的鹽分(例如氯化物和硫酸鹽類)的影響,土壤咸或既咸又酸,土性較差,肥力水平低。
對旱地來說,自然質量分最高的是棕色石灰土發育的棕泥土,最低的是礫質土和硅質白粉土,大致的排列順序為棕泥土>沖積土>紅壤土>赤紅壤土>紫泥土>黃壤土>硅質白粉土>礫質土。棕泥土雖然發育於石灰岩類母質,但經過長期的風化淋溶後,土體特性已不再為鹼性,pH值為6.5~7.5,非常適於農作物生長,而且因土壤含鈣,與有機質有較好的聚合作用,這類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一般都較高,肥力水平高;沖積土是河谷地區和沖積階地上的主要土壤類型,地勢低平,處於平原或台、階地,土體深厚,土性適宜,水熱條件極好,常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基地,肥力水平較高;紫泥土、黃壤土、硅質白粉土和礫質土或者坡度大,或者水土流失嚴重,或者礫石多,土壤瘦瘠,自然質量低。
2.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Ri)的計算方法
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是按照標准耕作制度所確定的各指定作物,在農用地自然質量條件下,所能獲得的按產量比系數折算的基準作物產量指數。
這個產量指數也可以解釋為是在最優土地利用水平和最有利經濟條件下,該分等評價單元內的農用地所能實現的最大可能單產水平。因此,也可以將其稱為農用地的「本底」產量水平。
第j種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西卷)
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西卷)
式中:
R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等指數;
Ri——第i個分等單元的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
∑——求和運算符;
αtj——第j種指定作物的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
Clij——第i個分等單元內種植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自然質量分;
βj——第j種指定作物的產量比系數。
3.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結果
根據式(3-8)和式(3-9),把全自治區各縣(市、區)的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有灌溉條件下,採用光溫生產潛力指數計算;無灌溉條件下,採用氣候生產潛力指數計算)以及各指標區的產量比系數代入計算,得出全自治區各縣(市、區)評價單元的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
(二)農用地利用等指數的計算
1.農用地利用等指數(Yi)的計算方法
農用地利用等指數是按照標准耕作制度所確定的各指定作物,在農用地自然質量條件和農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區的平均利用條件下,所能獲得的按產量比系數折算的基準作物產量指數。這個產量指數也可以解釋為在當地最有利經濟條件下,該分等單元內的農用地可能實現的最大產量水平。因此,也可以將其稱為農用地的「現實」產量水平。
農用地第j種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數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西卷)
農用地利用等指數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西卷)
式中:
Y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Yi——第i個分等單元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Rij——第i個分等單元內第j種指定作物的標准糧產量(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等指數);
Klj——第j種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數。
2.農用地利用等指數的計算結果
根據式(3-10)和式(3-11)可知,農用地利用等指數是對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進行的利用水平的修正。也就是說,在自然條件和土地利用條件下評價單元內農用地實現的產量水平。在本次農用地分等中,從利用等指數的計算結果分析得出,利用等指數高,農用地實現的產量水平高;反之,利用等指數低,農用地實現的產量水平低。
(三)農用地經濟等指數的計算
農用地經濟等指數是按照標准耕作制度所確定的各指定作物,在農用地自然質量條件、農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區的平均利用條件和農用地所在土地經濟分區的平均經濟條件下,所能獲得的按產量比系數折算的基準作物產量指數。
這個產量指數也可以解釋為是在當前的農業技術經濟條件下,該分等單元內的農用地所能實現的最大經濟產量水平。因此,也可以將其稱為農用地的「經濟」產量水平。
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西卷)
農用地等指數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廣西卷)
式中:
G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
Gi——第i個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
Y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Kcj——第j種指定作物的土地經濟系數。
根據全自治區各縣(市、區)農用地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與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的數據,採用上述方法計算各等值區內評價單元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其中,全自治區農用地經濟等指數最高的評價單元為水稻單元,單元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為2554.52,位於靈山縣;全自治區農用地經濟等指數最低的評價單元為旱地單元,單元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為175.30,位於那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