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飛釣中半飛鉛、全飛鉛、雙飛鉛分別應該怎麼操作
飛鉛釣是一種操作極為簡單,但是對部分魚情非常有效的釣法,飛鉛釣根據飛鉛距離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半飛鉛和全飛鉛,然後還有一個雙飛鉛,雙飛鉛是2個鉛墜的飛鉛釣法,在飛鉛釣法中算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圖解幾種飛鉛釣法,供各位釣友參考下,適合不同的魚情和釣法要求。
㈡ 如何綁鉛墜圖解
綁鉛墜的方法如下所示:
一、首先准備魚線,將魚線捏成1個圓形,1個扁圓形。
㈢ 如何查看飛鉛釣法圖解及調漂法
飛鉛釣法圖解及調漂法
飛鉛釣法和跑鉛釣法是兩個概念,跑鉛是底釣,飛鉛是浮釣,乃至釣水皮。垂釣的對象魚也不一樣,跑鉛是釣底層魚類,降低浮漂靈敏度主抓死口。飛鉛釣法垂釣的對象魚是水表層魚類,如白條、黃尾魚、翹嘴魚、鰱鱅、馬口魚等。飛鉛釣法應用的場合是窩里魚的密度較大。
飛鉛釣法又叫提鉛釣法,也就是說將鉛墜的位置上提上移。極端的做法是將鉛墜的位置提到浮漂下面。是不改換台釣釣組的前提下,將鉛墜整體上移一定距離的釣法。鉛墜上提的目的是增加鉤餌的擺幅距離,減緩釣餌下擺下降的速度。留給上層魚類更多截餌的時間。飛鉛釣法的突出特點就是:浮標的翻身速度得到加快、浮標翻身站立後的停頓時間加長、釣餌的下落速度減緩。
㈣ 快速鉛怎麼用
鉛皮座掛重鉛,鉛皮的重量大於浮漂的浮力,浮漂全部沒入水中,逐漸上拉浮漂至露出一目,最上面的太空豆位置緊挨著第二顆太空豆,完成定位,記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至本次垂釣結束前勿動。
掛上子線,浮漂下拉30公分左右(記得浮漂下拉的距離>長子線長度+10公分),此時浮漂應該是全部沒入水中,逐漸剪鉛皮至露出需要的目數(調目)。
雙鉛作用餌入水快,可以直擊水底。跟水線長短沒關系,也不是為了穩定水線,就是為了快速入水,防小魚圍攻。下面鉛墜是跑鉛,入水後,下墜迅速卧底,上墜懸浮,雙餌、子線都卧底。不管水深水淺,只要有小魚鬧窩就可用。
(4)釣魚鉛方法圖解視頻擴展閱讀:
水滴形鉛墜
水滴形鉛墜多為拋竿串鉤釣個體較小的魚類時使用,重量通常在10 ~20克之間。它的優點是,下沉時在水體中的阻力小、入水速度快,適合垂釣自然水域中的兇猛肉食性魚類,如翹嘴紅鮊、紅尾鯝,鰺鰷等。
多面體形墜
此墜通常由六面或八面體組成,可有效地減少水流的沖擊,在水底抗潛流沖擊性好,適合於在流速較大的水體,是江釣或海釣必不可少的常用鉛墜之一。
扁圓形墜
扁圓形墜重量較小,一般在10~20克之間,由於它在水中有一定的漂浮動態,所以下沉時速度較慢,因重量較輕不易陷入水中的淤泥之中,適合於水底下有碎石雜物的地方使用,亦適應拋竿掛擬餌動態誘魚。優點是收線時扁墜會離底在水中漂行,避免了掛底。
㈤ 飛鉛釣法圖解及調漂法
飛鉛釣法圖解及調漂法如下:
1、首先空鉤半水的時候通過加減鉛皮調到四目。
㈥ 雙鉛釣法圖解及調漂法
雙鉛釣法圖解及調漂法如下:
1、首先先綁一頭的魚鉤,再綁另一頭,如下圖所示:
㈦ 如何釣跑鉛視頻
跑鉛釣法
跑鉛釣法在實際的垂釣過程中除了調整浮標、更換釣組、調整餌料的比重、狀態……以適應魚情、魚訊之外,「跑鉛」也是一種應對之法。我所接觸過的「跑鉛」有四種形式:即「大跑鉛」、「底墜跑線」、「小跑鉛」與「活鉛」。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四種形式的用法:
一、「大跑鉛」
我認為「大跑鉛」類似於早些年的傳統釣??鉛墜是平卧於水底的。浮標的調整較為簡單,只要鉛墜能把浮標全部拉入水中即可。注意!是全部拉入水中。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讓鉛墜能夠平卧於水底。「大跑鉛」的子線一般都不長(10公分左右)且柔軟性要好,這樣有利於魚的吞食和快速的傳遞魚訊。「大跑鉛」又分兩種形式:死墜與活墜。死墜顧名思義就是固定、不可活動的鉛墜,如帶轉環的鉛皮座。多用於手桿垂釣大型的鯉、草、鯰、黑魚和長竿短線釣法(俗稱「大炮」)。活墜就是可以在大線(主線)上滑動的鉛墜,如通心墜、台釣鉛皮座(如圖A兩邊需用太空豆來固定的那種)等。多用於手海和投竿(海竿)。
「大跑鉛」的特點:
1、調釣方便、操作簡單、釣組的要求不高。
2、能有效的避免雜魚鬧漂、小動作幾乎沒有。
3、魚訊明顯且和中魚率的對應關系好,所上之魚多是「死口」魚。
4、利於初學者、視力弱者使用。
5、屬釣極頓范疇,易丟口。
說句玩笑話就是「毫無靈敏度可言的一種釣法」。但它的適用面廣、適於冬釣和易獲「大物」的優勢仍為眾多喜休閑、野釣的釣友所鍾愛。平時釣友們也可在雜魚巨鬧、糗大魚時不妨試試此法,或有意外之驚喜。
二、是「底墜跑線」。
也就是平時大家常說的「跑鉛」??是釣友們廣泛採用的一種底釣老魚、糗魚的方法。它與「大跑鉛」的不同之處就是鉛墜是豎著「站立」於水底的,較之「大跑鉛」也要靈敏許多。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無鉤離底調平水(或N目),釣目一般設定在0.5~2目(或〈N
0.5〉~〈N
2〉目)之間,子線易短(10公分左右)且柔軟度要好(便於及時有效的傳遞魚訊)。
「底墜跑線」釣法有點兒像是傳統釣的改進型,它的特點是:
1、釣目越接近調目就越靈敏,反之就越遲鈍。而且,在一般情況下,即使將釣目定在浮標視目桿的根部,鉛墜在水底也是「豎立」不卧的??釣友們有興趣的話,不妨在魚缸或試標桶中求證一下。
2、浮標的小動作少,有一定的抗鬧性(雜魚鬧漂)。
3、魚訊沉穩、中魚率較高。
4、適用於有雜魚鬧窩的水域和垂釣老魚、糗魚。
以上兩種方法都是鉛墜直接到底,我斗膽把它們歸類於傳統釣??故靈敏度會大打折扣,適用於休閑、野釣使用。也就是說「大跑鉛」與「底墜跑線」適用於釣生口魚、老魚和糗魚,但對於輕口魚、滑魚和涮口魚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隨著「懸墜底釣」(俗稱「台釣」)的引入和眾多釣壇前輩、高手們的不斷努力,懸墜底釣逐漸派生出許多各具特色的釣法,如針對離底的「一標深」、中層水域的「浮釣術」;上層水域的「打水皮」(釣翻身)……等等。各具所長也各有千秋,既相互關聯又略有不同。相信釣友們對台釣都會有一套自己的見解和運用之法,我就不再多說了。既然說到了「跑鉛」,我就再介紹一下專門針對輕、滑、涮口魚的「小跑鉛」和台釣中對付「亂口」的「活鉛」釣法。
三、「小跑鉛」。換成「跑小鉛」這種說法可能更有利於大家理解。它是在台釣的基礎上,根據特殊魚情所採用的一種把鉛墜整體拉高,而只讓「8字環」觸底的應對方法。
具體操作就是:帶鉤離底調平水(或N目),然後去掉鉤子察看此時浮標為幾目,假設為2目(或〈N
2〉目),這時再將鉛墜整體上移10~15公分左右,最好是不掛鉤找底(原因我會在後面提到),找底時讓浮標露出〈2 0.5〉目(或〈N 2
0.5〉目)。找好底後拴上鉤子拋入(子線要軟、長15公分為宜),留意此時的浮標露出幾目,若無變化為最好;若浮標的目數變大??說明子線有撐力,可適當下移浮標至〈2
0.5〉目(或〈N 2 0.5〉目)??
這就是我為什麼「不掛鉤找底」的原因,然後掛餌拋出,若浮標目數基本不變??既為實底,開釣!若浮標目數有變化則說明:底可能為虛底??開始時找成「過底」了!目數變大則下移浮標;目數變小則更換餌料的比重,用輕點的。總之,盡量保證釣目為〈無鉤時的半水目數
0.5〉為宜。
「小跑鉛」的特點:
1、能夠有效的過濾掉輕、滑、涮口魚的索食訊息,主抓「死口」和「走口」訊息,中魚率會大大提高。
2、減緩了餌料到底前的下降速度,鉛墜整體上移相當於延長了子線的長度,加大了「擺幅」??
動態效果明顯了、誘魚效果加強了,便於引魚追餌而下,多次試探、吞食??被擒!:)……
3、「8字環」就相當於是在「長子線」上加了一小塊鉛皮,增大了魚訊,使我們能准確的捕捉到提竿中魚的訊息。
「小跑鉛」釣法是競技釣手所必備的一種保底本領,在特殊的魚情狀況下(如冬季大棚賽),「小跑鉛」技術的好壞,很有可能是決定「生死」的關鍵。當然,此種釣法也可適用於休閑、野釣,只是它不抗雜魚鬧的弊端令人堪憂。
不過,大家可以試試「子母墜」(
即在「8字環」上加適量鉛皮,使之成為「子墜」,用法同「小跑鉛」)。我在冬釣時經常採用此法,自我感覺效果不錯。還有就是現在我們經常看到許多釣友在垂釣過程中,不讓「8字環」到底,也會把鉛墜整體上移,其實這就是釣「慢魚」時的一種應變,跟「小跑鉛」特點中的2、3條一樣是為了加大中魚的機率。
http://www.diaoyuweng.com/thread-38762-1-1.html
原帖轉鏈接地址
㈧ 跑鉛釣法圖解
跑鉛釣法是釣魚的一種方法,在實際的垂釣過程中除了調整浮標、更換釣組、調整餌料的比重、狀態。以適應魚情、魚訊之外,「跑鉛」也是一種應對之法,有「大跑鉛」、「底墜跑線」、「小跑鉛」與「活鉛」四種形式。
鉛墜是平卧於水底的。浮標的調整較為簡單,只要鉛墜能把浮標全部拉入水中即可。注意!是全部拉入水中。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讓鉛墜能夠平卧於水底。「大跑鉛」的子線一般都不長(10公分左右)且柔軟性要好,這樣有利於魚的吞食和快速的傳遞魚訊。
「大跑鉛」又分兩種形式:死墜與活墜。死墜顧名思義就是固定、不可活動的鉛墜,如帶轉環的鉛皮座。多用於手桿垂釣大型的鯉、草、鯰、黑魚和長竿短線釣法。活墜就是可以在大線(主線)上滑動的鉛墜,如通心墜、台釣鉛皮座等。多用於手海和投竿(海竿)。
㈨ 釣魚調漂的正確方法圖解
第一步,在不知道浮漂的吃鉛重量的情況下。如果是新的線組,或者是新手建議用一塊全新的鉛皮,這樣操作起來,慢慢就有感覺了。裹上一塊全新的鉛皮,鉛皮重量一定要大於浮漂的浮力,讓鉛皮把浮漂拉進水裡。(註:在全新水域找底時不建議綁上子線,因為調漂過程中有步驟需要反復提竿操作多次,在不知水底的情況時很容易導致鉤子掛底。)
第二步,當浮漂被鉛皮完全拉進水裡沉沒後,這時需起竿向上推浮漂,記住這時鉛皮依舊不要動(這樣反復向上推浮漂多次)直到浮漂露出水面一目即可。(註:新手注意,老手略過。何為一目,就是漂尾上面那些一節紅一節綠的就是所謂的目。紅色綠色都算是一目,黑色除外。)
第三步,當浮漂已經露出水面一目的時候,起竿把浮漂向下推一個子線的長度加10-20厘米。(註:記住多推的10-20厘米是為了保證後面掛上子線修剪鉛皮時,雙鉤處於完全離地的狀態,這也就是所謂的半水調漂。)
第四步,就是開始修剪鉛皮,當前面找底時,感覺浮漂被鉛皮拉進水裡的速度很快的時候,這時可以適當多剪一點。(註:每修剪一次鉛皮,就要拋一次竿,看看浮漂露出的目數。越往後當浮漂下沉緩慢的時候,這時候一定一定不要心急,鉛皮一定不要修剪太多。輕輕刮一點再拋竿試試,這樣反復多次,直到浮漂露出水面4目即可,這就是調的4目。
另外由於在不掛餌的情況下,子線都是被鉛皮帶下去的。也就是鉛皮先到位,子線再稍後下沉到位,一定要等子線到位後,確認是不是想要的目數再提竿。還有可以把桿子向後猛抽一下,讓浮漂沉入水底,竿子回到原位,看看浮漂在歸位時是不是也是回到4目。如果是調漂就完成了。
第五步,當我們調漂調4目完成後,接下來我們就該找釣目了,這時候雙鉤掛上餌料拋竿再一次找底。正常情況,這時浮漂因為餌料重量的原因是會被拖下水,然後提竿向上推浮漂。鉛皮不要再動,反復多次,直到露出水面兩目即可,這就是我們的釣目。也就是所謂的調4釣2(註:在掛餌找底時,可以捏得比要作釣的餌料大一點。)
最後:我想說的是,釣魚不是一根竿,一條線,一支浮漂,兩個鉤,就能釣好魚的。釣魚其實是一個細致活,尤其是調漂的過程,一定要有耐心。可能你比別人耐心一點,調得准一點,細節做好一點,你就會比別人的漁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