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捕魚的特效法是
油性原料特效捕魚法
原料配方:大米(燦梗也可)1千克,香油(麻油花生油)250克,白酒400克,蟻香一盤(單卷)約20克,牛糞(乾的)2500克。
配製方法:
(1)將大米炒香、炒黃為止,不可炒黑了,用酒泡上,一直泡到酒不見,大米膨脹,一捍即碎止,一般泡上2—3小時即可,泡時要蓋上蓋子,不讓灑氣漏掉。
(2)將蚊香碾成細粉。
(3)用泡好的大米與牛糞、香油、蚊香調勻,做成團餅,每個半斤左右,待外殼干化後便可用來捕魚。
捕魚方法:將原料靠岸邊選擇一水深處丟一塊,然後此塊為圓心,在其周圍2米處撒一個半圓圈,這樣可使一畝面積左右的魚誘引到岸邊。魚只需吃上一口就馬上浮出水面,在兩小時內不會蘇醒跑掉。
冬季用此法只能在早上4—8點時捕魚,其餘時間效果不佳。
② 想知道用什麼捕魚
捕魚可以用漁網、釣箏、魚籠、釣竿。
1、漁網捕魚法
這種釣魚方法適合那些有足夠空閑時間的人,因為這種方法耗時特別大。農村的人們最喜歡用釣竿釣鯽魚和鯉魚。
③ 求捕魚的最好方法,怎麼能把魚抓光,除了抽干水之外
放缺氧丸是最快,保你全塘魚抓光,連水蛇都可以幹掉
④ 海洋捕魚的方法 有什麼比較實用的技巧
1、中層拖網:這種拖網法將漁網架設在水面或水中。
2、浮延繩釣:延繩釣法的一種,長釣延繩設在貼近水面的海洋,用來捕捉藍鰭金槍魚、黃鰭金槍魚和劍魚等見於離岸海域的魚類。
3、陷井網具及漁籠:漁民把木材、金屬線材或塑料制的陷井網具和漁籠,放到海床中捕撈,有時亦會用上魚餌,海洋生物會被困在陷井或漁具中,但生存機會很高,這種方法通常用於捕捉龍蝦和泥鯭。
4、徒手捕捉:漁民徒手捕捉行動緩慢的海洋生物,利用潛水裝備及套索等,捕撈棲居在離水面略深位置的生物,通常用來捕捉鮑魚和海膽。
⑤ 釣魚時打魚窩的具體方法
一、釣魚百法百中法:將中葯阿魏研末拌蚯蚓當魚鉺,魚聞味爭相搶食,引法無不上鉤,百發百中。
二、特效釣魚秘方一:人胎盤一隻,焙乾燥末加羊骨粉適量,以油調製成小丸,掛在鉤上作誘餌。
三、特效釣魚秘方二:丁香油混合蚯蚓法釣魚,無論釣何種魚類,都獲得成功,魚類上釣率95%以上,比單純以蚯蚓作誘餌法提高6-8倍以上,用此法釣塘角魚時,更會頻頻上鉤,釣其他魚類也會收到很好效果,是極好的釣魚秘方,若是魚類大量活動尋食的時候,或是在捕捉的季節里,採用此方法釣魚,效果更加理想。
丁香油混合蚯蚓的配方是:鮮蚯蚓五兩(切成段約4-5公分長)丁香油二錢(如果三兩鮮蚯蚓,則用丁香油一錢)。用法:在放鉤前將蚯蚓與丁香油混合拌勻(五兩蚯蚓一般可釣100支鉤),應在早晚之間不久進行陪葯,不要把蚯蚓與丁香油混合時間過長,尤其不能過夜,應隨拌隨用隨釣如果時間過長,丁香油揮發會影響釣魚效果,丁香油與蚯蚓混合隨即鉤在鉤口上,放下江河或塘中開始釣魚,當魚聞到香味時,便迅速趕集到下竿處尋
食,魚就會頻頻上鉤。
四、葯功釣魚法:葯方:公丁、每丁、甘松、小奈、細辛、辛夷、獨活、冰片、白藏、乳香、牙皂、大茴、川各15克,巴豆8克、麝香0.5克,將上述16種中葯賣齊為1付,曬干研成粉,裝瓶備用,1付葯可用10-15次。
用法:取細米糠半斤,炒至半熟,加菜籽餅粉3兩和一付葯粉的10%混合,然後用大糞水攪拌,攪拌的半干不濕,然後以此為誘餌投入下鉤處水面,投的面積不宜過大, 數量不宜過多,一般在投餌後15分鍾後即有魚來,此時要保持周圍環境恬靜,以免驚嚇魚群,釣鉤上的誘餌一般用糞蛆,也可以用蚯蚓,如果用紅蚯蚓干後用芝麻麵粉拌上效果更好。要獲得釣無空發的效果,一要葯方配齊、二要掌握季節、時間,具備上述特點,可以說是十拿九穩。
若缺麝香,可用15克香精代替,效果稍差一些,但價格便宜,缺菜籽餅的地方,可用黃豆炒至半熟磨成粉代替。
五、釣鯉魚百中發:咖啡一兩,胡椒粉五錢共研磨,加入蛋清三個,麵粉一兩攪拌成團,擰成豆大即成葯餌,正常情況下,每天可釣20斤鯉魚。
六、簡法釣草魚:摘一些草蕊,將魚鉤住草心或青菜、紅薯葉,稍用手搓,再鉤於魚鉤上,釣草魚應先窩兩天,這樣就很容易釣到草魚。
七、捕鯉魚特效法:1、原料配方:野八角150克、黃花菜200克、蚯蚓30-50條、大米1000克、臭雞蛋三個、鬧羊花50克。
2、配製方法:野八角、黃花菜、鬧羊花搗爛,蚯蚓切成小塊,混合後密封一個小時左右再與臭雞蛋混合;大米開水泡開花止,然後與原料混合,密封半小時左右便可用來捕魚。
3、捕魚方法:將原料靠岸周圍撒下去,把鯉魚引向岸邊,魚只要吃上一口,便馬上浮出水面,此時捕撈要快,一般半小時後魚便會蘇醒跑掉。
附:臭蛋製作:將雞蛋用針扎幾個小孔,然後將雞蛋放在碳酸氫氨化肥中埋藏2-3天,夏天20小時即成臭蛋。
一上方法在使用時均注意不要在一寸以下小魚的水面捕魚,因為這些葯物對太小的魚有過強的麻醉作用,會影響其生長。
八、南國獨特的誘餌之王---糠砣
隨著當今釣魚技術的不斷發展,誘餌料也五花八門,北方地區,小米對各種魚類都能通用的餌料,但在南國的福州,傳統的誘餌很獨特,它叫糠砣。
究竟怎樣製做糠砣呢?它的主要原料是稻穀。首先把稻穀放在鐵鍋里用水猛炒,炒至焦黑,象面團一樣,這時就要改為微火, 缺乏經驗的人往往不是炒得過老變得焦炭,就是炒得不夠老,咋看起來穀皮也炒黑了,實際裡面仍舊雪白的大米,至多有點焦黃而已,這樣做出來的糠砣,經不起水泡,也經不起魚食,一泡即散,一吃即光。
炒好稻穀後,就要轉入第二道工序---磨粉。第三道工序搗捶,在搗捶之前,要加點糯米稀粥和,這也要化點工夫,一次需要半小時左右,在搗捶過程中就會聞到獨特的香味,而且粘性強,搗道一定程度,即可轉入做胚成型,開頭缺乏經驗,不必做的太大,一般每個重量150克,待熟練後做成250克,大有大的好處,做一個就能用上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做二次就夠用了,當胚子捏成團後,把它固定在事先准備好的底坐上,其形狀有點象手榴彈,置於通風處晾乾待用,系線上端還需要做一個十二厘米長的糖跎木柄,並塗上紅漆,象浮漂一樣露出水面1厘米,以利觀察魚類吃餌的動作。合格的糠砣有三個特點:一、味香,經水浸泡後,表皮有一層黑油。二、不散,無論在水裡多久,水只能在皮層上,裡面仍然硬如石。三、不霉,當釣畢,把糠砣表皮晾乾或曬干就不會發霉了。
正確使用糠砣應該是垂釣之前做好准備工作,先把當日所需要的糠砣在水裡泡一下,然後選好釣點即可下水釣用了,一次垂釣究竟要放幾個糠砣?河魚密度高的,糠砣放二至三個就夠了,反之則可多放幾個。做糠砣成本經濟,一斤稻穀可做3-4個,一年做二到三次就夠用了
釣魚要選擇一個清靜的地方 撒點魚料 然後拋鉤 魚漂第一次沉下的時候不要拉線 當魚漂第3次下沉的時候 你就拉線 成功率應該大一這樣你肯定行
⑥ 用兩根竹竿撐的捕魚網怎麼用
兩根竹竿撐的捕魚網俗稱「打魚撈」、「打漁網」。
兩根竹竿底部相交蹭在肚子上,墊一塊橡膠皮避免蹭傷肚皮,然後撒開,用力在近水處敲打嚇魚入網,提網,竹竿頂在肚皮上用力,最後收網,一般用來撈小魚。
魚汛的時候,成群結隊的魚在水面上搶「吃」水泡,捕魚者將網撒在水中,然後將兩根竹竿同時抖動並逐漸靠近,當並攏在一起時,立即把網提起來,來不及逃跑的魚就被一舉擒獲。
該方法多用於鄉下、農村小溪等河道,在水推力的作用下,魚兒就會卡在裡面無法逃脫。
(6)上山捕魚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其他類型的捕魚網:
1、刺網掛網:
捕魚時,將長方形的刺網橫亘河道或湖盪中,能使魚自動或被拉上網。
這種漁具若使用得法,可將圍欄的大部分魚類捕起。捕撈時應注意事項用刺網捕魚時由於冬季水溫低,魚類活動量少,故難於上網,因此,須配合驅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若和其他漁具聯合使用能取得更佳的捕撈效果。
2、地籠網:
該產品最適宜在池塘,河溝,湖泊等水域對蝦蟹類特種水產進行捕獲,捕獲率很高。
1人操作,左手握甩籠一端綱繩,右手用力將網甩入塘中,沉入水底。注意使網身與岸邊垂直,進蝦口要向兩面張開。再用插扦將綱繩固定在池邊,防止漂走。次日清晨起網,將綱繩收起,逐級抖動,將蝦集中於囊袋而捕獲。
拖網、拉網:
拉網是一種大網,網片約數十尺或數百尺長,下設墜,上有浮。兩端各系長綆。
捕撈時,將一端繩綆拴在岸邊,然後以舢板載網和另一端繩綆,撒網於海面,再引繩綆上岸。拉網時,人站兩排,和著號子,將網迅速收攏,亦呼之「見網」,最能體現漁民齊心合力的精神。用於海底較平坦、海岸多為沙灘的地方。
抬網:
抬網是一種水域捕撈的魚的工具,抬網捕魚是事先把抬網鋪設在投餌食場底部,投餌誘集魚群於食場,然後將抬網收起來的捕魚方法。
能徹底解決深海、淺海、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和溝渠的捕撈難度大,效果不佳等問題。使用方便,捕魚效果達98%.近幾年罾網捕魚在池塘養魚上的應用,其優點是省事省工,節約開支,減少魚體受傷。目前捕撈效果最好是充氣式抬網,這種網是在老式抬網上做出一改進,可以移動捕撈,不傷魚,起網速度快。
⑦ 怎麼捉魚
民間捕魚方法
經常使用的的捕魚方法中,一般都是用捕 魚網、線、捕魚鉤、
魚機方法。
魚方法,都是天然捕魚法,對人與自然和 諧的好風景。 1.彎溝捕魚法。這種捕魚方法是首先沿著 湖岸沙灘挖一條彎彎的溝,溝的兩頭連著 湖,溝很淺,以不出水為好,溝寬1市尺左右, 漁民們叫這種溝為「籬笆溝」。魚發時,用水 車從一頭車湖水,水順著彎溝從另一頭流 入湖中,形成股流動的水,魚就會成群結隊 順著水流搶水而上,游進溝中,等魚鋪滿小 溝,就停車拿干灘兒魚。這種捕法在湖周 圍都有使用的。 2.捕魚方法是魚籠捕魚法。這是比較獨特 的捕魚方式。有一種泉水的水溫比湖水略 高,水質純凈,是非常好的地下礦泉水,魚非 常喜歡這種泉水,漁民們稱這種泉水為「真 水」,意思是真正的水。他們把這些泉水分 成若乾股,順著挖好的小溝流入湖中,在出 水口的地方安放一個用竹篾編的大籠子, 叫倒須籠,魚只能進不能出;在魚籠旁的水 口處,用一木製水車車湖水進溝與泉水混 合。抗浪魚來時,從水車下順著水流進入 溝中,在溝中的泉水裡嬉戲、
們產了卵,玩夠了,就順著水流鑽進魚籠中 去了,這叫「請君入瓮」。碰上好季節,一籠 便可捕幾十斤甚至一二百斤抗浪魚。 3.利用香味捕魚也叫香味捕魚法。這種捕 魚方法很簡單,用一種青香樹枝或是山上 的蕨蕨棵紮成把,因為青香樹枝或蕨蕨棵 會散發出一種清香味,把香把放在岩石叫 的水中,魚來時,會鑽進香把中產卵,等香把 里鑽滿了魚,就用網兜連同香把撈起來,提 著香把一抖,魚就掉出來了。有時一個香 把一次就可抖出三五公斤魚來。魚抖完了 ,把香把放入水中,讓魚卵孵化後,再把香把 拿起來曬干備用,等到下次魚發,香把又可 以使用。
⑧ 捕魚用什麼方法來的快又多
炸葯直接炸
⑨ 捕魚的25種方法
捕魚的方法包括:拉網,花籃,是一種小型捕魚工具。框架用竹子製作,外面裹著聚乙烯,兩頭有進口和回須,魚進去就出不來,捕魚方法是於前一天傍晚將每個花籃放入水中,並向籃中投放誘餌,第二天早上將其收起取魚。
拉網即根據存塘魚估產及擬捕撈上市量,在池塘兩邊的某一處放下拉網,進行捕撈成魚。此操作方法適宜100畝以下的池塘,根據需要靈活選擇下網處,且捕獲的品種較全,尤其是活躍性較強的鰱鱅上層魚。
怎麼抓更多的魚
在魚塘,要是沒有人管的話,費點事,准備個長柄的網兜、還有魚食(饅頭也可以)。撒了魚食,將網放到下方然後等魚來。網在水裡不要離水面上的魚食太近。 大家都知道的釣魚。那時魚鉤是我們自己製作的。
用家裡的縫衣針,放在火上烤,而後用鐵鉗將其折彎,拴在線上,就是魚鉤。記得有次,在村北邊上的水塘邊,坐在塘邊的山崖上釣魚,感覺很重,抬手,但提不起來,不知是大魚還是魚鉤被水草掛上,經過幾次搖擺,最後還真的釣上一條大魚,現在想來有半斤左右。
那時水很清澈,河裡有很多魚,都不大,偶爾看到大的,就在岸邊上拍手。拍手將讓水震動,魚能感到微小的震動,害怕後就會鑽到石頭下面。因為是一直在岸上盯著這條魚,看到進了哪個石頭,就下河,用手從兩邊掐進去,經常就抓住了一條魚。
⑩ 傳統撒網捕魚必備技巧有哪些
很多人都以為撒網 捕魚 是最快捷,最簡單,最容易操作的,其實不然。我們平日里接觸的釣魚也好,撒網捕魚也罷,都是有技巧的。下面我就跟大家介紹傳統撒網捕魚技巧。
撒網捕魚的技巧
撒網捕魚是小面積水域捕撈中最常用的 方法 之一,撒網不受水面大小,水深及復雜地形的影響,具有靈活機動,捕魚效率高等優點。尤其是在河流,淺灘,池塘等水域得到廣泛應用。既可以單人作業也可以多人協同,既可以在岸邊操作,又可以在船隻等工具上作業.
在較長的河道中捕魚,應視河道寬度調整捕魚方法,在較窄的河道上捕魚,一般一條漁網都能全部顧及 ,所以不受人員方面限制.在較寬的河道中捕魚時需要多人協同,以防止魚躲到漁網覆蓋不到的地方.
在此介紹另外一種特別有效的捕魚工具三層刺網,三層刺網用PE單絲織成,分為三層,中間部分的網眼小,網線細,兩邊的網眼大,網線粗,並且中間部分漁網比兩邊寬。
當魚穿過漁網的時候,首先接觸中間漁網,並從一邊的大眼漁網中穿出,被大眼漁網和小眼漁網構成的網兜套住。這種三層刺網和以前的單層刺網在工作原理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單層刺網是根據網目的大小捕魚,大於或者小於網目的魚都不會被捕。而三層刺網是夾層之間形成的網兜和中間網目捕魚,所以只要等於或大於中間網目的魚都能捕捉,因此三層刺網的出現也是捕撈行業的又一次革命。
在較寬河道捕魚的時候,多人協同作業比較好.多條撒網覆蓋了整個河道,這時候魚會沿著河道縱深逃竄。我們一般採用兩條以上三層刺網將河道截成幾段然後進行撒網作業,這時的捕魚效率會大大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不適合重復作業,一般第一天作業的地方至少一周之內不會有魚。另外在設置三層刺網的時候,一定要把刺網下嚴密,因為魚在逃跑的時候大都沿著河邊水草逃竄。
在方形的池塘捕魚也是需要三層刺網的地幫助,一般視池塘的大小用三層刺網將魚塘分成2-3部分,將水草茂盛的岸邊用刺網隔離,防止魚在受驚擾得時候躲進水草難以捕撈。
在以上捕撈過程中,我們要對捕撈水域進行仔細觀察,了解三層漁網是否影響水域內其他工具的正常運行,了解水域內是否已經有人進行了養殖或 種植 。應當避開橋梁部分的水域,因為橋梁下部多有施工時遺留的磚頭石塊等雜志,容易造成網具的損壞。應當避開傾倒在水中的樹,柴草垛等,避免掛網。漁網一旦被掛住不要用力猛拉,松開手裡的網綱繩繞到對岸或側面再拉.如果水位較淺,順網綱繩下水摸出往底,慢慢導出.
如果漁網扣住比較大的魚拉網的時候網綱繩會有強烈的抖動,這時應把身體壓低,減慢拉網的速度,網兜出水時用手抓住叉線部位的漁網.
撒網捕魚的現狀我相信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打網幾乎見不到了吧!那是很多人的記憶啊!那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
或許五六十年代的人會撒這種傳統的撒網,依水而居的大部分人都會有下河打漁的經歷。
隨著現代的捕魚方法多種多樣,捕魚網,電捕魚,捕魚葯等一些滅絕性的工具和方法的出現。
相對於這種古老天然的捕魚方式早以遺棄,在我的記憶里,打網不是很陌生,但隨著魚葯的泛濫,它也離我們一步步遠去。我也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還能見到曾經的傳統,不應該一代人的貪欲遺忘時代相傳的和諧美。
撒網捕魚的招術自古以來,釣魚是講究看天氣的。不同的天氣釣不同的魚,不同天氣釣不同的水,這種界定是十分清楚的。其實,看天氣主要是看陰晴、看氣溫、看風向(看風向單獨討論),因為晴天釣魚和陰天釣魚是兩回事,氣溫高和氣溫低釣魚差別也相當大,晴天要釣渾水,釣深水,釣遠水。陰天可以釣清水,釣淺水,釣近水。晴天光線強,在渾水中好釣鯉魚。陰天的光線弱,在淺水中好釣鯉魚。至於看氣溫,除了看基本氣溫外,還要看溫差。溫度在5℃以下,35℃以上,有些魚會停止進食,要想釣上它們會有困難。溫度在20℃左右時好釣鯽魚、鯉魚,溫度在30℃左右時好釣草魚、鯿魚。溫差在5℃至8℃左右,是比較好釣魚的。一天之內,溫差超過15℃,則不好釣魚。
看塘型與選擇釣點有關,塘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塘型,釣點是不一樣的,通常的選擇是"長塘釣腰,方塘釣角,大塘釣邊,小塘釣心等等"。其實,看塘型有三大要點:一是看灘,二是看灣,三是看陽。春釣灘,看準灘位十分重要。秋釣灣,塘灣在哪裡要清楚。冬釣陽,朝陽的地方要明白。當然,沒有灘可以釣淺,沒有灣可以釣深,沒有陽可以釣明,這是看塘型的變化。而最為要弄清楚的是塘的走向,塘的擺放是否規則,塘的形狀是否正規,以深水為准,是坐北朝南還是坐東朝西的,一定要看清分明,心中有數。它與變更釣點有關,由於天氣變化等因素影響,需要搬移釣位時,塘的走向不同,下一站釣位是不同的。值得說明的是,看塘型決定釣位不是唯一的。確認釣位的因素很多,特別是當塘底的狀況與塘型不一致時,看塘型就會失去它的有效性,應當明察。
來到塘邊,是釣還是不釣,是釣淺還是釣深,是釣上層魚還是釣底層魚,是由水質來決定的。水質有渾清之分、肥瘦之分、好水和壞水之分。渾水有泥渾水和淡渾水兩種;清水有純清水和養殖清水等。肥水和瘦水,徑渭分明,好水和壞水,一聞便知。如果是渾水(不論那一種),陰天或雨天,不要下釣,改在晴天來釣。養殖清水可釣深、釣遠。如果是肥水,呈油綠色,不論晴天陰天,要釣浮食,釣中上層魚,應以釣鰱鱅魚為主。是瘦水,水質為淺黃色,不論陰晴,都能釣底。有腥味的水,為有魚,為好水。有臭味的水,臭氣刺鼻,為壞水,壞水裡是沒有魚的。
看水質與布窩有關,渾水要布顯色餌,如白酒米、灰面等。清水能布本色餌,如糠餌、豆餅、顆粒飼料等。肥水應布小窩,瘦水能布大窩。釣餌多變,一般應與窩餌同步。渾水當中,更要色顯餌活,不必猶疑。
看風向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判斷風力,內陸風力一般分為十二級,風力的大小與浪頭有關。一二級微風輕風,水面會有波無浪。三四級風力,水面會有波有浪,拍打岸邊有輕輕響聲。五級六級風力,會浪頭翻滾,拍打岸邊有響聲加大。七級八級風力,水面會翻白浪,也叫白頭浪。九級以上,水面會湧上堤岸。五級六級以下的風浪中,還是能釣魚的,釣不了手竿可以釣海竿。
魚泡也叫魚星,魚泡有大有小,有遠有近,有疏有密,有走有停。看魚泡決定窩子打在什麼地方,包括應該打下什麼樣的窩餌。大泡是草魚餌,大泡多,說明草魚多,雖然也吐泡,但可以共餌,不再專門布窩。在看魚泡的同時,還要細看水面的魚花,如果水面不斷有大魚花出現,說明水底缺氧,可以釣浮。如果無泡可看,有兩種情況,一是魚已離底,一是水中確實沒有魚,風浪之中是不好看魚泡的,就可以根據塘型和風向布窩。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 >>>夏季釣魚的實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