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身高與體重標准,計算公式是什麼
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國際單位kg/㎡)。
理想體重(Kg)=(18.5~23.9)×身高的平方 (單位m)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下的標准,亞洲人的BMI(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若高於22.9便屬於過重。
亞洲人和歐美人屬於不同人種,WHO的標准不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的情況,為此制定了中國參考標准
身體質量指數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准,主要用於統計分析。肥胖程度的判斷不能採用體重的絕對值,它天然與身高有關。因此,BMI 通過人體體重和身高兩個數值獲得相對客觀的參數,並用這個參數所處范圍衡量身體質量。
衡量肥胖有了新標准
體重指數(BMI)是普遍用來評估人們體重是否合理的指標。不過,美國加州舊金山市希德斯·西奈醫療中心的科學家經研究,找到了一種更科學的體脂特徵指標——相對脂肪質量指數(RFM)。
各國專家們一直承認,BMI指標並不完美。它沒有考慮性別差異(女性的體脂通常比男性多);也沒有區分骨量、肌肉質量和多餘脂肪,對兒童和老年人的測量結果可能存在較大的偏差。可以說,BMI一直是考察人群肥胖問題的一個粗糙指標。
此次,研究人員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健康營養調查中的1.2萬名成年人數據資料,擬訂出300多個估算身體脂肪的公式,最終得到了RFM計演算法。具體測量方式如下:
測量出你的身高和腰圍,然後將數字代入以下的公式中:
男士:64-(20×身高/腰圍)=RFM
女性:76-(20×身高/腰圍)=RFM
成年人的體脂率正常范圍分別是女性20%~25%,男性15%~18%。
研究人員表示,相對脂肪質量指數是衡量身體肥胖程度的一個更優指標,它不僅可以可靠地判斷出某人的體脂百分比是否處於健康水平,且測量方法簡單廉價。操作時你不再需要體重秤等復雜設備,唯一需要的工具就是一把捲尺。
⑵ 國際上身高的計算公式是
2-12歲的兒童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計其身高:身高(CM)=(年齡-2)X5+85=年齡X5+75。
成年人計算身高的公式,利用遺傳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進行預測。計算公式為: 兒子成人時的身高=(父高+母高)× 0.54;女兒成人時的身高=(父高×0.923+母高)÷2。
但是此方法未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誤差較大,大約在3至5厘米。
⑶ 怎樣才算標准身高
根據身高體重:
(155-100)×0.85=55×0.85=46.75(公斤)
(48-46.75)/46.75=2.6%
計算出的體型指標完全正常,如果是肌肉的話其實還可以增重,這種計算方式對肌肉型人體會有一定的偏差。
計算標准體重的公式目前有以下幾種:1、布洛卡公式身高在165厘米以下者:標准體重(kg)=身高(cm)-100身高在165厘米以上者:標准體重(kg)=身高(cm)-1102 適合亞洲人標准體重的計算公式。日本京都大學桂教授在布洛卡公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下列計算公式: 標准體重(kg)=[身高(cm)-100]×0.9這一公式的計算結果適合於亞洲人的具體情況。 3、還有一種計算方法,專門針對以南北地區劃分的中國人。北方人理想體重(kg)=[身高(cm)-150]×0.6+50;南方人理想體重(kg)=[身高(cm)-150]×0.6+48。但是,由於人的體重與諸多因素有關,不同人體之間存在差異,一天不同時間內也會有一定變化,加之所處地理位置(如地心引力的原因)、季節、氣候、自身情況的不同,對體重也有一定影響,因而很難完全用標准體重衡量。各國所制定的標准體重的標准並不完全一樣。一個國家不同年齡組的標准體重,通常是本國經過群體大樣本的調研所得到的,即根據人的年齡、身高計算出各年齡組人的體重大體范圍,並規定其上下界限。也就是說,標准體重難以用一個恆定值來表示,而應當是一個數值范圍,這個數值范圍就稱之為正常值,一般在標准體重±10%以內的范圍,超過這一范圍,就稱之為異常體重。
一、世界肥胖標准
目前全世界都使用體重指數(BMI)來衡量一個人胖或不胖。計算的方法是: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平方。世界隆重組織擬定的世界標準是,BMI在18.5-24.9時屬正常范圍,BMI大於25 為超重,MBI大於30為肥胖。
然而,與會專家指出,這個體重標準是根據歐美白人為基準制定的,對亞洲人不一定適用。
二、亞洲肥胖標准
亞洲人體偏小,用BMI18.5-24.9的世界「正常范圍」體重標准來衡量,就不適宜。比如:日本人當BMI為24.9時,高血壓危險已經增加3倍;在美國的日本人,BMI大於23時心血管病危險就開始明顯增加;香港地區的中國人,BMI在23.7時死亡率最低,再高時便開始上升,這說明,體重指數正常上限24.9的世界標准,對亞洲人來說顯然過高。
那麼,亞洲人的肥胖標准應該是多少?專家們認為,BMI在18.5-22.9時為正常水平,BMI大於23為超重,BMI大於30為肥胖,這樣,亞洲人的正常體重指數上限比歐美人要低2個指數,其差別不謂不大。
三、中國肥胖標准
專家認為,中國人雖屬亞洲人種,但體重指數的正常范圍上限卻應比亞洲標准低些,在具體運用體重指數判斷胖與不胖時應區別對待。因為我國人的肥胖有兩大特點:體型,指數小,肚皮大,危害大。
體型小決定了體重指數的正常上限要低些,一項針對中國人的調查表明,BMI大於22.6的中國人,其平均血壓、血糖、甘油三酯水平都較BMI小於22.6的人地產高,而有益於人體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卻低。因此,專家們認為,我國人正常體重指數上限不應大於22.6應比歐美的24.9和亞洲的22.9還低。
專家建議,中國人體重指數的最佳值應該是20-22,BMI大於22.6為超重,BMI大於30為肥胖。
腹型肥胖比例大是中國人肥胖的特點和潛在危險,國人體重指數超過25的比例明顯小於歐美人,但腹型肥胖的比例比歐美人大。研究中發一,體重指數正常或不很高的人,若腹圍男性大於101厘米,女性大於89厘米,或腰圍/臀圍比值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5的腹型肥胖者,其危害與體重指數高者一樣大。
⑷ 身高計算公式
一、男孩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
女孩身高(厘米)=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二、男孩身高=59.699+0.419×父親身高+0.265×母親身高
女孩身高=43.089+0.306×父親身高+0.431×母親身高
用骨齡預測的未來身高,主要是從當前的發育水平來預測,用父母身高預測的未來身高,是從先天的遺傳可能性方面來預測,所以,兩者的預測結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無論用那種方法預測,預測公式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慮進去,而且,在某時間內預測後,被預測對象的營養、疾病、環境等許多變化因素也無法預測。
這些預測方法都是有科學依據的,預測的結果所反映的趨勢是不會錯的。但是,身高預測的誤差總是不可避免的。
(4)理想身高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骨齡和年齡不是一回事,骨齡是生物年齡,與生長密切相關,常用來評價人生長發育的成熟狀態。判斷骨齡主要是利用X線,拍一張小兒右手腕骨的X片,根據腕骨X片顯示的骨化點的個數及小兒的實際年齡就可以確定小兒的生長潛力。
骨化點出現比實際年齡早,說明孩子的生長潛力較小;相反說明小兒生長潛力很大。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長高些,給孩子服用一些催長的葯物,雖然暫時加快了小孩的生長,但由於「剎車」時間提前反而影響了最終的身高,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幾種方法可相互參照,還可以預知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長潛力,如發現骨齡和孩子的實際年齡不符,應到醫院進行檢查。
⑸ 怎樣計算人的身高
較普遍採用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 成年:〔身高(cm)-100〕×0.9=標准體重(kg) 另一種是: 男性:身高(cm)-105=標准體重(kg) 女性:身高(cm)-100=標准體重(kg) 以上兩種計算方法,基本已被廣泛採用。 另外,最近軍事科學院還推出一計算中國人理想體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48(kg) 這一計算方法,似乎比較適合南北地區中國人。 兒童標准體重的計算,簡便的方法是: 1~6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6=標准體重(kg) 7~12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5=標准體重(kg) 1歲以上:8+年齡×2=標准體重(kg) 標准體重應結合性別和身高進行判定,才比較科學。嚴格地講,不同地區應制定不同的標准。 國內學者提出按性別計算標准體重的公式: 男性平均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女性平均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日本學者提出亞洲人按身高計算標准體重的公式: 1.身高159厘米以下者: 標准體重(千克)=身高-105 2.身高160厘米以上者: 標准體重(千克)=(身高-100)×0.9 應該說明的是,根據以上公式計算出的標准體重並不是絕對「標准」,實際體重高於或低於標准體重10%以內,都應該視為正常體重。
⑹ 人的正常身高怎麼算
遺傳身高計算公式:男性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厘米)
後天因素對身高影響也挺大,骨內生長所需物質得到有效補充,良好持續生長環境,使生長發育過程更加充分。
⑺ 哪個計算身高的公式最准確
這個比較准確:
男孩成年終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厘米)
女孩成年終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厘米)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男孩子,父親的身高是180厘米,母親的身高是160厘米,那麼他的理論身高就是(180+160+13)/2=176.5CM,將上下7.5的自身成長值計算在內,這個孩子的最終身高是169CM-184CM之間。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的成長環境不佳、成長潛力沒有被挖掘,孩子的身高將定格在169CM,而在成長充分的前提下,孩子則可以長到184CM。
(7)理想身高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對孩子成年後的身高的預測,具體的身高會有差異,親兄弟身高不同的也很常見。在孩子少年時期可通過補充營養,體育鍛煉等促進生長,成年後身高就基本固定了。
⑻ 身高的科學計算公式
1、男性身高=出生時身長(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時身長(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適用於正常足月新生兒;測量身長數據時如能精確到0.1厘米,身高的預測將更准確。
2、男性身高=3歲時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歲時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體標准身高預測公式(遺傳法則)
男性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體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遺傳學原則。
(8)理想身高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用評定手腕骨骨齡的方法評定出的骨齡也稱為:生物年齡,它是人的生長發育、成熟、衰老程度的標志。在兒童青少年階段,通常把生物年齡看成生長發育的程度。
生物年齡與人按出生年月計算出的生活年齡大體相符。但是,由於每一個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遺傳、營養、體育鍛煉、疾病等等因素的影響,發育的速度並不一定和日歷年齡完全一致。
有的人發育提前,生物年齡會大於生活年齡。也有的人生物年齡小於生活年齡。發育速度有時是不均勻的,一個人在某段時間發育落後,過了一段時間,也可能因為發育速度加快,而又正常了。
習慣上將:骨齡減生活年齡的差值在±1歲以內的稱為發育正常。骨齡減生活年齡的差值>1歲的稱為發育提前(簡稱:早熟)。骨齡減生活年齡的差值<1歲的稱為發育落後(簡稱:晚熟)。
在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階段,定期評定他們的發育程度,對於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多種骨齡預測身高的方法中,經過比較,TW2Mark2法准確性更好些。預測時,要求輸入當前身高和骨齡,女孩還要輸入是否已經來例假。然後採用男女不同的預測公式計算成年後身高。
⑼ 完美身高體重比例
計算方法一 男性 :(身高 - 80) * 0.7 = 理想體重 女性 :(身高 - 70) * 0.6 = 理想體重 (正負10%良好) 完美的手臂曲線:(身高x0.16)cm 堅挺的上圍曲線:(身高x0.53)cm 圓潤的下圍曲線:(身高x0.45)cm 玲瓏的腰部曲線:(身高x0.37)cm 圓滑的臀部曲線:(身高x0.55)cm 勻稱的大腿曲線:(身高x0.32)cm 修長的小腿曲線:標准曲線為28-34cm 纖細的足踝關節:標准曲線為18-22cm 計算方法二 體重 身高(cm)-112 如果真要嚴格一點,比這個比例計算出來的體重,再減少5%以內,應該更好! 胸圍 身高(cm)*0.53 對自己的胸圍有信心嗎?無論如何,基本的保持工作不可忽視! 腰圍 身高(cm)*0.37 根據調查,女孩子的腰圍有日漸變粗的傾向呢!不要偷懶了,美人兒! 臀圍 身高(cm)*0.54 計算臀部的黃金比例,可是一點也不能馬虎的,因為臀部是一不小心就會囤積脂肪的地方喲! 手臂 手腕(cm)*1.7 穿上短袖,無肩的衣服,才發現手臂軟趴趴地垂著,雖然 你也不胖……該運動了! 大腿 身高(cm)*0.26+7.8 大腿後側是很容易囤積脂肪的地方,一雙結實健康的腿,是最美的線條哦! 小腿 身高(cm)*0.18 其實小腿的比例相當於身高的17%-21%都可以接受的,重 點是它的形狀!如果是 「蘿卜」或「直筒」可就…… 腳踝 小腿(cm)*0.59 以小腿來決定腳踝粗細應該是很公平的,但如果能擁有結實而纖細的腳踝,可以就是美化整雙腿的關鍵啦! 計算方法三 在很多人眼裡,高瘦苗條、手長腿長的模特身材就是最棒、最符合美學標準的身材,其實不然。對於東方女性來說,比如身高為162厘米的20歲妙齡少女,她的身材數字指標應為:體重50公斤,胸部頂點距地的高度應為116.5厘米,臀高應為81厘米,腿長應為73.7厘米,胸圍應為85.9厘米,胸下圍為700厘米,腰圍為59.9厘米,腹圍為74厘米,臀圍為87.8厘米。這些數據是怎樣得出來的呢?下面所列的「新時尚窈窕身材審美比例表」便是參考依據,趕緊對照此表算一算你的身材比例是否恰到好處,差距有多遠(見下表)。 胸高 臀高 腿長 胸圍 胸下圍 腰圍 腹圍 臀圍 20-29歲 身高*0.719 身高*0.500 身高*0.455 身高*0.530 身高*0.432 身高*0.370 身高*0.457 身高*0.542 30-39歲 身高*0.715 身高*0.500 身高*0.444 身高*0.545 身高*0.453 身高*0.386 身高*0.475 身高*0.553 40-49歲 身高*0.711 身高*0.500 身高*0.437 身高*0.553 身高*0.468 身高*0.401 身高*0.501 身高*0.565 計算方法四 女子的身高與體重,四肢與軀乾等部位的比例為多少才合乎健美的標准呢?在這方面,有關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總結出一套女子完美身材的測量標准。 1、上、下身比例:以肚臍為界,上下身比例應為5:8,符合「黃金分割」定律。 2、胸圍: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豐滿處測量胸圍,應為身高的一半。 3、腰圍:在正常情況下,量腰的最細部位。腰圍較胸圍小20厘米。 4、髖圍:在體前恥骨平行於臀部最大部位。髖圍較胸圍大4厘米。 5、大腿圍: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線下。大腿圍較腰圍小10厘米。 6、小腿圍:在小腿最豐滿處。小腿圍較大腿圍小20厘米。 7、足頸圍:在足頸的最細部位。足頸圍較小腿圍小10厘米。 8、上臂圍:在肩關節與肘關節之間的中部。上臂圍等於大腿圍的一半。 9、頸圍:在頸的中部最細處。頸圍與小腿圍相等。 10、肩寬:兩肩峰之間的距離。肩寬等於胸圍的一半減4厘米。 骨骼美在於勻稱、適度。即站立時頭頸、軀乾和腳的縱軸在同一垂直線上;肩稍寬,頭、軀干、四肢的比例以及頭、頸、胸的連接適度。 肌肉美在於富有彈性和協調。過胖過瘦或肩、臀、胸部的細小無力,以及由於某種原因造成的身體某部分肌肉的過於瘦弱或過於發達,都不能稱為肌肉美。 膚色美在於細膩、光澤、柔韌、摸起來有天鵝絨之感,看上去為淺玫瑰色的最佳。
⑽ 身高預測計算公式
身高預測公式如下:(單位:厘米)
男孩身高=59.699+0.419×父親身高+0.265×母親身高
女孩身高=43.089+0.306×父親身高+0.431×母親身高
科學依據:
用骨齡預測的未來身高,主要是從當前的發育水平來預測,用父母身高預測的未來身高,是從先天的遺傳可能性方面來預測,所以,兩者的預測結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身高是體型特徵中最重要的一項指標,為世人關注,預測身高的方法有許多種,如用骨齡預測法、用足長預測法、用父母身高預測法、用兒童青少年當年身高預測法、用青春期開始時的身高預測法、數學預測法等。本冊資料只將國內外經過實驗、確有科學依據預測方法簡介於後。
1987~88年我國國家體委組織了中國人的骨齡評定標准研究,制訂了《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准CHN法》。1992年被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正式公布實施。
1、用小兒身長預測成年時身高法:
①男性身高=出生時身長(厘米)÷0.2949;
②女性身高=出生時身長(厘米)÷0.3109。
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適用於正常足月新生兒;測量身長數據時如能精確到0.1厘米,身高的預測將更准確。
2、人體標准身高預測公式(遺傳法則):
①男性身高=3歲時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
②女性身高=3歲時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
上述公式大體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遺傳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