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9最新個稅里的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是什麼
1.應納稅所得額
=
稅前收入金額
-費用減除額-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項
2.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速算扣除數
還有個更簡單的方法在「神武3手游」公眾號後台回復關鍵詞「新個稅」可以直接獲取2019個人所得稅計算器,輸入對應的數值就可以直接計算了。
⑵ 2019最新工資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怎麼計算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對扣繳義務人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以及對非居民個人上述四項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進行明確。
居民工資、薪金所得按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公告規定,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所謂的累計預扣法,指的是通過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扣除,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累計應繳稅額,再減去已繳稅額,確定本期應繳稅額的一種方法。
勞務報酬、稿酬等基本平移現行稅法扣繳方法。依據公告,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預扣預繳方法,基本平移了現行稅法的扣繳方法。特別是平移了對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費用按八百元計算的規定。
(2)工資計提計算方法2019擴展閱讀
新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情況
假設扣除「三險一金」後的月收入額為1萬元,不考慮專項附加扣除,那麼:
起征點為3500元的情況下,每月需繳納745元個稅;起征點為5000元的情況下,每月只需繳納290元個稅。也就是說,每月到手工資可以增加455元。
需要說明的是,2019年1月1日起,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將實施,這些項目可以稅前扣除了,屆時減稅將更多,到手工資也將會變更多。
⑶ 2019年計提工資和社保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計入「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
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計提時:
借: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製造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社保(公司部分)、公積金(公司部分)
2、發放工資、代扣個人部分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個人部分)、公積金(個人部分)。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3、繳納社保公積金、個稅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個人部分)、公積金(個人部分)、社保(公司部分)、公積金(公司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⑷ 2019年公務員退休工資計算方法
公務員最重要的工資主要取決於職務和工齡決定,只要工作年滿30年的,按85%的比例計發。同時退休工資也和自己的退休前職務和級別有關。所以就想說,對於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這種公職類工作,還是要盡早入坑,越早在之後的退休工資上更有資本,所以想要考公務員的小夥伴一定要早早動手。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第二十五條?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包括養老保險待遇支出、轉移支出、補助下級支出、上解上級支出、其他支出。養老保險待遇支出包括基本養老金、醫療補助金、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病殘津貼。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支付給《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實施前已經離休、退休和退職人員的離休金、退休金、退職金、補貼。個人賬戶養老金包括按月支付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支出以及個人賬戶一次性支出。個人賬戶一次性支出指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由於死亡、出國(境)定居等情況下退還其本人個人賬戶資金額的支出。醫療補助金指按規定支付已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支范圍的離休、退休、退職人員的醫療費用。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指用於已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支范圍的參保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後的喪葬補助費用及其遺屬的撫恤費用。病殘津貼指按國家規定標准對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參保人員發放的基本生活費。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抵扣重復領取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支出從其他支出中列支。
⑸ 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總額-社保費用-免徵額,當前免徵額是3500元,
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根據應納稅所得額的范圍分為7級:
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500元的稅率是3%,速算扣除數為0;
超過1500元但不超過4500元的稅率是10%,速算扣除數為105;
超過4500元但不超過9000元的稅率是20%。速算扣除數為555;
超過9000元但不超過35000元的稅率是25%,速算扣除數為1005;
超過35000元但不超過55000元的稅率是30%,速算扣除數為2755;
超過55000元但不超過80000元的稅率是35%,速算扣除數為5505;
超過80000元的稅率是45%,速算扣除數為13505。
⑹ 2019年工資個人所得稅是如何計算的
工資採取累計預扣法繳個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分級計算稅率)=所得稅金額。
綜合所得-5000元基本除費用-個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等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養老人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應納稅所得額
對於綜合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額與居民個人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存在一定差異,居民個人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之間的差額,將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6)工資計提計算方法2019擴展閱讀:
累計預扣法主要是通過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扣除,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累計應繳稅額,再減去已繳稅額,確定本期應繳稅額的一種方法。
採用這種方法,一方面對於大部分只有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納稅年度終了時預扣預繳的稅款基本上等於年度應納稅款,因此無須再辦理自行納稅申報、匯算清繳;
另一方面,對需要補退稅的納稅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年度應納稅款差額相對較小,不會佔用納稅人過多資金。
⑺ 為什麼每月工資要計提不計提可以嗎分錄該怎樣
提前計提工資是相對發放工資來講的,不是絕對的提前計提,因為會計一般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哪個月的工資應該計到哪個月的費用中去,然而實際工作中,工資發放是必須等到該月過完 了才能計算出每個員工工資,才能發放的。
這樣,就造成工資計算和發放的滯後性。所以,在該月月末(與其他計提、結轉分錄一起,一般是當月最後一天),需要根據歷史情況或者用別的手段暫估該月發生的工資費用,做計提分錄入賬。
1.計提工資
借:××費用(管理/銷售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計提社保(企業部分)
借:××費用(管理/銷售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1.發放工資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個人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2.上交杜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部分+個人部分)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3.上交個人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7)工資計提計算方法2019擴展閱讀
應付工資的計算是工資結算工作的核心,工業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工資總額組成項目計算對每個職工的應付工資額。
1)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是按考勤記錄登記的職工出勤、缺勤天數和每人的工資標准進行計算的。一般有月薪制和日薪制兩種方式。在月薪制下,不論各月日歷天數多少,只要職工出滿勤,即可得到相同的標准工資,若遇有缺勤,缺勤工資應從標准工資中扣除。計算公式如下:
應付計時工資=標准工資-缺勤應扣工資
缺勤應扣工資=事假和曠工天數×日工資率+病假天數×日工資率×扣款百分比
日工資率是職工每日應得平均工資,一般有兩種計算方法:
按全年平均每月日歷天數30天計算:日工資率=標准工資/30
依照這種方法,廠休日、法定節假日照付工資,如缺勤時間跨越廠休日、法定節假日,視為缺勤,照扣工資。
按全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天數21.17天計算:日工資率:標准工資/21.17
依照這種方法,廠休日、法定節假日不付工資,如缺勤時間超過廠休日、法定節假日,不扣工資。
2)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是按產量記錄和計件單價進行計算的。產量包括合格品的數量和料廢品數量,料廢品是因加工材料的缺陷而導致的廢品。
計件工資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付計件工資=(合格品數量+料廢品數量)×計件單價
計件工資按計件對象不同分為個人計件工資和集體計件工資,集體計件工資以班組為計件對象,按上述方法計算出的計件工資為小組集體應得工資總額,集體計件工資還應在小組組員之間分配,計算出個人應得工資。
⑻ 2019年工資扣稅計算方法工資6000是按多少百分比扣社保交的260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無論行政單位、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標准、適用稅率都是全國統一的,具體計算方法,舉例說明如下:
如果個人工資收入為9500元(視同已扣社保,即忽略社保因素),應納個人所得稅為:(9500-3500)×20%-555=645元;
簡要分析如下:
工資薪金所得個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根據應納稅所得9500-3500=6000元,確定稅率20%,速算扣除數555元。
我國現行工資薪金所得個稅起征點是3500元(即免徵額),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方法如下:
1、應交個人所得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2、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險一金)-3500;
3、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險一金-應交個稅;
說明:按照我國現行個稅條例,薪酬所得計征個稅時允許扣除個人承擔的「五險一金」部分。
「五險」指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里要注意的是「五險」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扣除標准: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後,工資薪金所得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計算。
個稅計算方法詳見圖片說明(含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⑼ 2019年新個稅,勞務工資如何計算無扣專項扣除計算方法:(11000*20%)*3%嗎
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每次收入額 - 800)* 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每次收入額 * (1 - 20%)* 20%
(3)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應納稅所得額 * (1 - 20%)*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例如1:某翻譯員一次取得翻譯收入3500元,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額 = (3500 - 800)* 20% = 540(元)
例如2:某老師一次取得講課費用5000元,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額 = 5000 * (1 - 20%)* 20% = 800(元)
例如2:某歌星一次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額 = 40000 * (1 - 20%)* 30% - 2000 = 7600(元)
勞務報酬所得稅率表如下:
⑽ 2019社保工資計算方法
領取的時候按退休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比如2019年領取的時候按照2018社平工資,2020年領取的時候按照2019年的社平工資,這里的年份不一定是一個自然年的,要按社保年度的,比如2018年7月1號到2019年6月30號是一個社保年度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