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葯物LD50的95%可置信限的計算公式
除以n-1,我學過的
『貳』 如何用簡化寇氏法計算LD50
在實際運用中,
由於寇氏法及其改良法都是根據結果直接按公式計算,
不需要因為數據不精確而進行各種修改,
省去了其他更復雜的統計計算。
其計算結果精確,
能求出標准誤,
只是應用時必須滿足3個條件:
①
反應量大致呈正態分布;
②
劑量必須按等比級數分布;
③
各組動物數相等。
雖然有條件限制,
但還是有很多研究者為能運用該法計算而合理地設計實驗。
因此,
寇氏法仍是最常用的LD50計算方法之一。
鍾以禧
用該法計算大鼠灌胃馬拉硫磷的毒性,
同時進行了區間估計,
實驗結果和其他方法很接近.
測定LD50寇氏法優缺點
優點:
計算簡單
計算結果精確,
能求出標准誤,
缺點:
應用條件苛刻.
要合理地設計實驗.
『叄』 LD50是什麼意思
LD50的意思是:半數致死量
1、外文名:median lethal dose
2、表達式:毫克/千克體重
3、提出者:J.W. Trevan
4、提出時間:1927年
在毒理學中,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簡稱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質或輻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標。按照醫學主題詞表(MeSH)的定義
LD50是指「能殺死一半試驗總體的有害物質、有毒物質或游離輻射的劑量」。這測試最先由J.W. Trevan於1927年發明。
(3)ld50可信限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LD50是指半數致死量
1.急性經口毒性(Acuteoral toxicity):一次或在24h 內多次經口給予實驗動物受試物後,
動物在短期內出現的健康損害效應。
2.經口LD50(半數致死量,Medium lethal dose):經口一次給予受試物後,引起實驗動物
總體中半數死亡的毒物的統計學劑量。以單位體重接受受試物的重量(mg/kg 或g/kg)來表
示。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如下內容:
(1)受試物名稱、理化性狀、配製方法、所用濃度;
(2)實驗動物的種屬、品系和來源(註明合格證號和動物級別);
(3)實驗動物飼養環境,包括飼料來源、室溫、相對濕度、實驗動物房合格證號;
(4)所用劑量和動物分組,每組所用動物性別、數量及體重范圍;
(5)染毒後動物中毒表現和死亡情況及出現時間,大體解剖及病理所見;
(6)計算LD50 的方法;
(7)列表報告
『肆』 LD50的測定
LD50的測定方法很多,如:目測機率單位法、加權機率單位法(Bliss氏法)、寇氏法(Karber氏法)及序貫法等,其中Bliss法是比較推薦使用的方法。此法對劑量分組無嚴格要求,不需要劑量組有0%和100%死亡率,是目前公認最准確的測定方法。但本法計算繁瑣,故現多採用計算機程序計算。
我國衛生部規定,Bliss法是作為新葯LD50測定評定必須採用的方法。
(4)ld50可信限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在毒理學中,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簡稱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質或輻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標。按照醫學主題詞表(MeSH)的定義,LD50是指「能殺死一半試驗總體的有害物質、有毒物質或游離輻射的劑量」。這測試最先由J.W. Trevan於1927年發明。
定義
半數致死量(lethal dose 50%, LD50):是指能夠引起試驗動物一半死亡的葯物劑量,通常用葯物致死劑量的對數值表示。
LD50及相應置信區間是由劑量-反應模型得出的最常用的統計量。
LD50是半數致死劑量,指在預定時間之內,如96h,導致50%被暴露個體死亡的劑量。
半數致死劑量
指使實驗動物一次染毒後,在既定實驗期間和條件下統計學上半數實驗動物死亡所使用的毒物劑量。
LD為Lethal dose(致死劑量)的縮寫
LD50是半數致死劑量,指使實驗動物一次染毒後,在14天內有半數實驗動物死亡所使用的毒物劑量。特別提示,LD50中50為下角標。
LD50=0.1mg/kg 表示在一次性攝入0.1mg*BW(體重)劑量的毒性物質後,14天內導致一半被測動物死亡。
『伍』 序貫法測ld50相對於其他方法有何優缺點
優點:LD50是經統計學計算得到的毒性參數,並可報告其95%可信限。LD50(LC50)值是一個統計量,較少z受實驗動物個體易感性差異的影響,較為准確,因此是最重要的急性毒性參數,也用來進行急性毒性分級。
缺點:
①消耗的動物量大。
②獲得的信息有限。
③測得的LD50值實際上僅是近似值。
(5)ld50可信限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在測定某種毒物的半致死濃度(semilethal concentration,LC50)時,經常用到四個指標,分別是24小時半數致死濃度24h LC50;48小時半數致死濃度48h LC50;72小時半數致死濃度72h LC50;96小時半數致死濃度96h LC50。
在環境毒理學中,還常用半數耐受限量(mediantolerancelimit,TLm),也稱半數存活濃度來表示一種環境污染物對某種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TLm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群水生生物中50%個體能夠耐受的某種環境污染物在水種的濃度,單位mg/L。
『陸』 ld50的概念及意義是什麼
ld50的概念及意義是LD50是lethaldose50%的縮寫形式,即半數致死量,通常用於葯理學、毒理學、醫學等領域的實驗研究中。LD50是指能殺死一半試驗樣本的葯物劑量。LD50的大小可用於評估葯物毒性強弱,LD50數值越小提示葯物毒性越強。
LD50常用單位為mg/kg,給葯時間依據不同實驗設計長短不一,但同一組實驗給葯時間是定值,其計算方法包括寇氏法、序貫法、Bliss法等,我國新葯評估方法採用Bliss法,因計算過程繁雜,而採用計算機程序進行計算。
ld50的常用指標
半數致死濃度LC50,即能使一群動物在接觸外源化學物一定時間一般固定為2到4小時後並在一定觀察期限內一般為14小時死亡50%所需的濃度。一般以mg/m表示空氣中的外源化學物濃度,以mg/L表示水中的外源化學物濃度。
在測定某種毒物的半致死濃度semilethal concentration,LC50時,經常用到四個指標,分別是24小時半數致死濃度24h LC50,48小時半數致死濃度48h LC50,72小時半數致死濃度72h LC50,96小時半數致死濃度96h LC50。
在環境毒理學中,還常用半數耐受限量mediantolerancelimit,TLm,也稱半數存活濃度來表示一種環境污染物對某種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TLm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群水生生物中50%個體能夠耐受的某種環境污染物在水種的濃度,單位mg/L。
『柒』 求一個急性毒理學實驗
實驗一、 LD50的測定
[目的] 通過實驗學習測定葯物LD50的方法、步驟和計算過程,了解急性毒性
試驗的常規。
[材料] 小鼠50隻(體重17-25g,雌雄各半) 注射器及針頭 鼠籠 普魯卡因
溶液(本實驗以普魯卡因為試驗葯物) 苦味酸溶液
[方法] 根據試驗設計要求不同,下列步驟要求略有不同。
探索劑量范圍
取小鼠8-10隻,以2隻為一組分成4-5組,選擇組距較大的一系列劑量,分別按組腹腔注射和灌胃普魯卡因溶液,觀察出現的症狀並記錄死亡數,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至少應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劑量的所在范圍。
2. 進行正式試驗
在預初試驗所獲得的0%和100%致死量范圍內,選用幾個劑量(一般用5個劑量按等比級數增減);盡可能使半數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另半數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下。各組動物的只數應相等或相差無幾,每組10隻左右,動物的體重和性別要均勻分配。完成動物分組和劑量計算後按組腹腔注射給葯。最好先從中劑量組開始,以使能從最初幾組動物接受葯物後的反應來判斷兩端的劑量是否合適,否則可隨時進行調整。
LD50測定中應觀察記錄的項目:
實驗各要素:實驗題目,實驗日期,室溫,檢品的批號、規格、來源、理化性狀、配製方法及所用濃度等;動物品系、來源、性別、體重、給葯方式及劑量(葯物的絕對量與溶液的容量)和給葯時間等。
給葯後各種反應;潛伏期(從給葯到開始出現毒性反應的時間);中毒現象及出現的先後順序,開始出現死亡的時間;死亡集中時間;末只死亡時間;死前現象。逐日記錄各組死亡只數。
屍解及病理切片:從給葯時開始記時,凡兩小時以後死亡的動物,均及時屍解以觀察內臟的病變,記錄病交情況.若有肉限可見變化的則需進行病理檢查.整個實驗一般要觀察7-14天,觀察結束時,對全部存活動物稱重,屍解,同樣觀察內臟病變並與中毒死亡鼠屍解情況相比較。當發現有病變時,也同樣作病理檢查,以比較中毒後病理改變及恢復情況。
【報告要點】
結果處理
受試劑量 (mg/kg)
對數劑量(X)
動物數(只)
死亡動物數 (只)
死亡率(%)
概率單位 (Y)
LD50及置信限(95%)
2、 結果計算
(1) 根據試驗設計,採用相應的方法計算LD50,一般採用簡化概率法或寇氏改進法,如有計算器程序或計算機軟體可使用Blisss計演算法。
(2) 計算lg LD50的標准誤。
(3) 計算95%可信限(必要時另計算99%可信限)。
(4) 兩個LD50值的比較 當欲比較同一葯物前後兩次LD50測定值或兩個不同葯物的LD50值時,可用兩組t檢驗法進行比較,但計算中不能直接計算LD50的差值,而應用lg LD50的差值,因在LD50計算中是採用對數劑量進行的。
註:從不同性別動物或以不同途徑給葯獲得的結果應分別列表。若發現中毒反應和死亡率對不同動物性別有明顯差別,則應選用比較敏感的性別進行復試。
『捌』 半致死濃度的計算方法及公式
計算毒物對水生動物的 LC50常用直線內插法,即根據不同暴露時間,以及在等對數間距的各個試驗濃度下測試動物的死亡率,求出不同暴露時間的LC50值。計算時必須有使受試動物存活半數以上和半數以下的各種試驗濃度。根據毒物或廢水試驗濃度和受試動物的死亡率用半對數紙作圖,在死亡率50%處劃一垂線至濃度坐標,即可求出不同暴露時間內的LC50。增加試驗次數和適當縮小試驗濃度間距,可提高LC50值的精確度。運用圖解法(Litchfield and Wilcoxon法),可計算出LC50值的可信限,從而估算出與受試動物同類的動物死亡50%的毒物濃度范圍。
計算毒物對哺乳動物的 LD50和LC50,較為簡便、精確的方法是圖解法。由於染毒方式不同,動物的中毒反應往往有很大差異。為便於對吸入染毒和其他方式染毒引起的動物急性中毒進行比較,可按一定的換算公式將染毒濃度換算成吸入的毒物劑量。 在動物急性毒性試驗中,使受試動物半數死亡的毒物濃度,用LC50表示。使受試動物半數死亡的毒物劑量,稱為半數致死量,用LD50表示。是衡量存在於水中的毒物對水生動物和存在於空氣中的毒物對哺乳動物乃至人類的毒性大小的重要參數。在比較各種污染物的毒性、不同種或不同發育階段的動物對污染物的敏感性以及環境因素對毒性影響方面的研究中,都以LC50為依據。
以濃度的常用對數為橫坐標,死亡率的概率單位為縱坐標,通過回歸方程,將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濃度(LC50)和95%的置信限採用寇氏法(Karber 氏法)求得:
lg LC50=XK- C∑[Pi + P(i+1)]
式中: XK- 最大劑量的對數; C- 相鄰劑量比值的對數; Pi、P(i+1)- 各劑量組的死亡率。LC50的 95%可信限=lg(lgLC50±1.96 SlgLC50),其中 SlgLC50=C{∑[Pi(1- Pi) ]}。
『玖』 請問葯物學中的LD50的定義和意義,並比較常用的三種計算方法
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較為簡單的定義是指引起一群受試對象50%個體死亡所需的劑量。精確的定義指統計學上獲得的,預計引起動物半數死亡的單一劑量。LD50的單位為 mg/kg體重,LD50的數值越小,表示毒物的毒性越強;反之,LD50數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與LD50概念相同的劑量單位還有半數致死濃度(LC50)和半數抑制濃度或半數失能濃度(IC50)。LC50 是指能引起一群受試對象50%個體死亡所需的濃度。IC50是指一種毒物能將某種酶活力抑制50%所需的濃度。毒理學最早用於評價急性毒性的指標就是死亡,因為死亡是各種化學物共同的、最嚴重的效應,它易於觀察,不需特殊的檢測設備。長期以來,急性致死毒性是比較、衡量毒性大小的公認方法。在毒理學試驗中,所需的實驗動物數量是根據LD50不同的測定方法決定的。因為LD50並不是實驗測得的某一劑量,而是根據不同劑量組而求得的數據。
LD50在毒理中是最常用於表示化學物毒性分級的指標。因為劑量—反應關系的「S」型曲線在中段趨於直線,直線中點為50%,故LD50值最具有代表性。 LD50值可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動物種屬和品系、性別、接觸途徑等,因此,表示LD50時,應註明動物種系和接觸途徑。雌雄動物應分別計算,並應有 95%可信限。如受試物在液體中時,以半數致死濃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表示,單位為mg/L。LC50也用於表示空氣中化學物的濃度,以mg/m3為表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