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鱟粿的詳細製作辦法和在過程中如何去掉薯粉酸氣
1、網路回答(不詳細)
製作鱟粿,要浸米磨漿,然後按比例混和薯粉,和鱟汁盛在模具中,嵌入鮮蝦或肉碎,炊熟後,將粿取出,放在油鍋里用文火煎至粿心熟透,但粿面不黃不焦,撈出後加上適量的辣椒醬或豉油,就可進食了。
2、這個較詳細:
菜 名: 油浸鱟粿
主 料: 潮州白粥500g
配 料: 粟粉20g,蓮只20粒,叉燒肉50g,干貝10粒,蝦米50g,精鹽、味精、白糖各少許
做 法: 1、將白粥磨成漿,加入精鹽、味精、白糖拌均;2、用特製盛具將粥漿分成12份,分別加入叉燒肉、干貝、蓮只、蝦米後放入蒸籠;3、用鍋加入食油,將初步加工而成鱟粿放入,油鍋中用慢火加熱至外微赤內熱即成,食時加入醬油、辣椒醬。
特 點: 鱟粿是採用白米粥和薯粉等調製成的,桃圓狀。經油浸後,表皮酥脆,肉軟柔嫩滑,帶有稠度。食時配以醬料,這一搭配更突出其風味特色,是小食品中的佳品。
名家點評: 油浸鱟粿是潮汕歷史上有名的小食品,俗稱「潮陽鱟粿」。這有其歷史典故。
3、還有這個:
主 料:
粳米,生粉,叉燒肉,濕香菇,蝦
配 料:
精鹽、味精
做 法:
取粳米煮成潮州白粥,再在白粥中加入生粉,調入精鹽、味精,攪拌成濃稠的粉漿,將粉漿裝入刷過油的粿印內,上面放上一小塊叉燒肉,一小塊濕香菇及一隻蝦,上蒸籠蒸熟後,取出成形的粿胚,待涼後放下鍋中,倒入生油,浸過粿胚,然後放爐火上,用慢火浸炸至粿胚兩面微赤,取出裝盤即成。
名家點評:
「潮陽鱟粿」是潮汕地區潮陽一帶地方一款歷史十分悠久的地方小食,不論製法或口味,都具有十分濃郁的地方色彩。
備 註:
「潮陽鱟粿」吃時在鱟粿上面淋上醬料。醬料的調製法是用辣椒醬加上醬油攪拌均勻。
至於在過程中如何去掉薯粉酸氣,我還不太明白……你按上面的方法試試,說不定會自動解決!
『貳』 鱟粿配料做法
鱟粿配料做法
主料
紅薯澱粉150g 粳米粉50g
鵪鶉蛋6個 蝦仁12個
瑤柱若干 香菇10個
輔料
調和油 鹽
醬油 花生醬
潮汕小吃之【鱟粿】的做法步驟
1. 泡發香菇,清洗材料。3:1的比例混合紅薯澱粉和粳米粉,加入溫水調成粉漿。
2. 蒸碗中抹薄油,倒入一勺粉漿。填入鵪鶉蛋、香菇等輔料。
3. 繼續添入粉漿,直到沒過輔料。
4. 上鍋,大火蒸開。
5. 出鍋後倒扣,放涼後脫模。
6. 大火燒熱油,文火慢煎,直到鱟粿表面形成一層薄脆的外皮,出鍋,瀝干油。
7. 切十字刀,淋入醬油、辣椒醬或稀釋後花生醬,開吃!(此步驟不用加芝麻油之類,煎制出鍋油較多)
『叄』 鱟粿二字怎麼讀
鱟(音hòu) 粿 guǒ
鱟粿
鱟粿,是棉城特有的小食品,是富有潮陽鄉土味的小食品。有些回鄉探親的華僑、港澳同胞和在外工作的人一到棉城,總想嘗嘗鱟粿的滋味。
潮陽何時開始有鱟粿,未有查考,據現在八、九十歲的老人說,幼年時就有鱟粿了。可見鱟粿是潮陽「歷史悠久」的小食品之一。
為什麼它叫「鱟粿」呢?原來有兩種說法。
先從「鱟」說起。鱟是在海里生活的甲殼類節肢動物,體呈圓形,尾堅硬,形似鞭劍。鱟粿也呈圓形,恰切地說,圓形的一邊有凸出似桃狀(平面),也就是很似帶尾的鱟肉,所以叫「鱟粿」。這是從形似一的說法。
民間傳說:縣城有一人家,家姑年邁無牙,不便咀嚼食物,以致消化不良,肚常「生風」。民間本來有制腌「鱟鮭」的愛好,因鱟肉無腥味,能助消化、祛風,成為老年人佐餐之需。這家人的媳婦,對家姑雖然盡心體貼,制了鱟鮭供家姑佐餐,可是家姑不會咀嚼粥飯,仍不能如常進餐,日見消瘦。媳婦心裡又疼又急,怎麼辦呀?要是有一種適合她老人家吃的小食就好了!她想呀想,試呀試,終於製成了一種象粿一樣的小食品。家姑一嘗,哎呀!這粿稠軟而不沾粘,竟可咀嚼,覺得分外香甜可口;吞咽下去,到肚裡還是熱乎乎的,很是舒服;進食後,不僅不會「脹風」,而且消化正常。由於消化正常,身體很快康復了。家姑問媳婦:「這是什麼粿?」媳婦因為粿里摻了鱟汁,就答:「鱟粿。」——鱟粿的名稱就從此叫開了。
製作鱟粿,要浸米磨漿,然後按比例混和薯粉,和鱟汁盛在模具中,嵌入鮮蝦或肉碎,炊熟後,將粿取出,放在油鍋里用文火煎至粿心熟透,但粿面不黃不焦,撈出後加上適量的辣椒醬或豉油,就可進食了。
『肆』 趙記鱟粿潮汕鱟粿的由來,鱟粿怎麼讀,鱟粿的做法
鱟粿(潮音hao7 guê8)(普通音hòu guǒ)
關於鱟粿由來的傳說有很多,大多是說潮汕地區以前盛產鱟這種水生動物,於是以鱟為食材做成潮汕特色的粿品,就是所謂的鱟粿。而民間最廣為流傳的一個版本是說鱟粿是潮陽一位媳婦為孝敬無牙的婆婆而創制出來的。
【配料】鮮蝦、南乳肉、鮮肉碎、鮮魷、厚菇、鹽、味精
【做法】生粉、粘米粉、開成糊狀待用,將鱟粿印先刷油然後每個印先下半印粉糊,再下配料,後再下粉糊至滿即為止。蒸熟後從粿印中倒出,放入盛熱油盆即可。吃時在鱟粿上縱橫切幾刀,澆上適量辣椒醬
『伍』 請問鱟粿的詳細做法,還有具體的材料。
製作鱟粿,要浸米磨漿,然後按比例混和薯粉,和鱟汁盛在模具中,嵌入鮮蝦或肉碎,炊熟後,將粿取出,放在油鍋里用文火煎至粿心熟透,但粿面不黃不焦,撈出後加上適量的辣椒醬或豉油,就可進食了。
『陸』 鱟粿的製作方法
【菜名】鱟粿
【配料】鮮蝦、南乳肉、鮮肉碎、鮮魷、厚菇、鹽、味精
【做法】生粉、粘米粉、開成糊狀待用,將鱟粿印先刷油然後每個印先下半印粉糊,再下配料,後再下粉糊至滿即為止。蒸熟後從粿印中倒出,放入盛熱油盆即可。吃時在鱟粿上縱橫切幾刀,澆上適量辣椒醬
【特點】外帶點酥,內嫩鮮甜。
『柒』 棉城鱟粿 做法 薯粉和米漿的比例
舊米500克(一定要找去年的老米,沾性越差越好)用水洗凈!用清水泡七個小時,發漲,打開磨米機,水和米一起慢慢倒入機內磨出米漿,比例是米1:3水 ,加適量生薯粉30克左右收水!加鹽少許,生油30克 倒入漿中攪拌,食品添加劑"硼砂"十份之一小湯匙.(需在中葯店買)(攪到用手去撈起米漿時,感覺手有一層薄薄小白米漿在滴下)即攪拌均勻後待用.即可!
米粉配方: (市場上有售,粘米粉,一包25kg, 55元/包)
水磨大米粉500克(一定要找沾米粉),,生油30克,精鹽10克,清水1500克,生粉30克,食品添加劑"硼砂"十份之一小湯匙.(需在中葯店買)
製作方法:
1、將大米粉500克,精鹽10克,生粉30克,生油30克,食品添加劑"硼砂"十份之一小湯匙,用清水1500克攪拌均勻(攪到用手去撈起米漿時,感覺手有一層小白米漿在滴下)即攪拌均勻後待用.
2、每次下蒸抽前都要先攪幾下桶里米漿,不要讓米膏沉底),用小勺舀起米漿倒入蒸抽後,均勻搖幾下,讓蒸板上都有米漿,再者下佐料均可,其厚度在1.5毫米左右為佳,旺火蒸約1——2分鍾,取出從上向下颳起呈腸粉狀即成。
特點:軟潤爽滑,色白甘香,不肥不膩。
注意事項:
1、對水量應根據大米粉的吸水情況靈活掌握,以上給出的用水量應是參考量;
2、有自製的米漿最好,如沒有可用大米粉應該用水磨粉(粘米粉),這樣的米粉保證腸粉的細膩滑爽度。
3、蒸制時間不要過長,恰到好處即可。(太稠則蒸熟後過硬,易結塊;過稀則蒸不成形)
4、以上是基本腸粉的製作方法,花色隨著輔助原料的加入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