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增值稅的計算方法
1、一般納稅人
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銷項稅額:是指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額。
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應稅服務,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稅額。
基本示例:
A公司4月份購買甲產品支付貨款1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元,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銷售甲產品含稅銷售額為23400元。
進項稅額=1700元
銷項稅額=23400/(1+17%)×17%=3400元
應納稅額=3400-1700=1700
2、小規模納稅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1)增值稅負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一、起征點
個人提供應稅服務的銷售額未達到增值稅起征點的,免徵增值稅;達到起征點的,全額計算繳納增值稅。增值稅起征點不適用於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的個體工商戶。
1、按期納稅的,為月應稅銷售額5000-20000元(含本數)。
2、按次納稅的,為每次(日)銷售額300-500元(含本數)。
二、稅制改革
中國自1979年開始試行增值稅,於1984年、1993年和2012年進行了三次重要改革。現行的增值稅制度是以1993年12月13日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令第13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為基礎的。
第一次改革,屬於增值稅的過渡性階段。此時的增值稅是在產品稅的基礎上進行的,征稅范圍較窄,稅率檔次較多,計算方式復雜,殘留產品稅的痕跡,屬變性增值稅。
第二次改革,屬增值稅的規范階段。參照國際上通常的做法,結合了大陸的實際情況,擴大了征稅范圍,減並了稅率,又規范了計算方法,開始進入國際通行的規范化行列。
第三次改革,把部分現代服務業由徵收營業稅改為增值稅,擴大了增值稅的征稅范圍。
⑵ 增值稅負稅率怎麼算
增值稅負稅率一般指增值稅稅負率,其計算公式為:
增值稅稅負率=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應稅銷售收入;
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實際抵扣進項稅額;
實際抵扣進項稅額=期初留抵進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進項轉出-出口退稅-期末留抵進項稅額;
增值稅稅負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占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用於衡量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際稅收負擔的大小。
⑶ 增值稅稅負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一般增值稅的稅負率是銷售總額的1%。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稅負率就是徵收率:商業4%,工業6%(現統一按3%徵收),而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由於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稅負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遠遠低於該比例,具體計算:
稅負率=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應稅銷售收入
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實際抵扣進項稅額
實際抵扣進項稅額=期初留抵進項稅額+ 本期進項稅額-進項轉出-出口退稅-期末留抵進項稅額
一般來講,各個行業的毛利率是趨於同化,保持在一個波動區間之內的,這也就形成了增值稅有一個行業的平均稅負率,稅務機構習慣把各個行業的稅負率做為考核企業經營是否有異常的一個指標。
(3)增值稅負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通常情況下,當期應納增值稅=應納增值稅明細賬「轉出未交增值稅」累計數+「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累計數
稅負率是分類的,如增值稅稅負率為:
實際交納增值稅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100%
所得稅稅負率為:
實際交納所得稅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100%
影響因素
一、銷售價格降低,你可以比較一段時期內的銷售價格走勢,並說明為什麼銷售價格會降低的原因。比如季節性、供大於求、商業競爭激烈等等。
二、進貨價格上漲,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也會增加,這樣,銷項稅減進項稅的差額也就少了,稅負率就降低了。
三、一個時期內的進貨多,銷售少,抵扣的進項稅多,銷項稅少,也會降低這個時期的稅負率。
⑷ 增值稅稅負概念及計算
一些企業因為稅負率偏低,要求企業寫個說明。下面我就引起稅負率偏低的一些原因列舉一下,實際工作中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引用下:
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增值稅計算公式:含稅銷售額/(1+稅率)=不含稅銷售額
不含稅銷售額×稅率=應繳稅額
稅負率=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數額/主營業務收入*100%,
1、存貨金額大
a、前期進的存貨比較多,發票已經抵扣而銷售還沒完全實現。
b、產品滯銷,庫存積壓比較多。
c、產品更新換代,產品已經屬於淘汰產品,庫存積壓比較大。
d、產品還在銷售推廣階段,准備大量鋪貨。
2、銷售價格低
a、產品更新換代,低價銷售。
b、市場競爭激烈,行業利潤率比較低。
c、市場沒有打開,現在已經是過時產品,產品快過保質期等而降銷售價格。
d、企業營銷策略,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比較低銷售產品。
⑸ 增值稅稅負如何計算
當月增值稅的稅負=當月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當月的主營業務收入(如果其他業務收入不含增值稅,就不需要包含,否則就要含其他業務收入).如果計算全年就按全年的累計數計算則可.
⑹ 增值稅稅負率計算公式
增值稅稅負率計算公式=實際交納增值稅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100%。某時期增值稅「稅負率」=當期的「應納稅額」÷當期的「應稅銷售額」。
本月沒有上期留抵稅額,稅負率=(銷項-進項)/不含稅銷售收入。
稅負率以一年為准,有的地方也按季度或者按半年測算。對於企業來說,有的行業經營具有季節性或者周期性,按季度或者半年有的時候都會起伏比較大,沒有可比性,只能進行縱向同期比較,無法進行橫向比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十一條 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並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小規模納稅人的標准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⑺ 增值稅的稅負率怎麼算的
法律分析:一般納稅人的稅負率的計算方法:稅負率是分類的,如增值稅稅負率為:實際交納增值稅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100%;所得稅負率為:實際交納所得稅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10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⑻ 增值稅稅的負怎麼計算
1、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183533.97/(1+17%)x17%-177306.92/(1+17%)x17%=26667.33-25762.54
=904.79
2、稅負率=實際繳納增值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x100%=904.79/183533.97/1.17=0.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