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毛筆怎麼樣運筆
運筆是書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領,則再怎麼寫也沒用。所以書法以此為重。運筆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指運法,二是腕運法,三是肘運法.書法家張廷相曾說:「運筆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
指運法:
指運法是運筆的其中一個持法,做法是將左手墊於右手之下。通稱枕腕式。亦可放一重厚物於右手腕之下代替,而這樣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份可動,因此只能書寫細短的筆畫,適合用於小字。但若書寫草書的小字時,也不適合使用枕腕式。因為此法較不靈活,寫時會缺乏一股流動之氣,無法表現其氣概。總之,指運法書寫時最穩且牢固,可作為練習運筆的第一步驟,由此而進步至提腕或懸腕,就較容易許多。因此,初學者當多加練習。
腕運法:
腕運法就是固定肘部,將腕部提起,一般通稱提腕式。而此法將腕部提起,活動范圍就較枕腕式大,可以書寫較大的中字。但也不適合書寫於大字,因為肘部仍著地,活動范圍仍受限制。
肘運法:
肘運法是連肘部一起懸空,以肘部來運筆,一般通稱懸腕式。而此法以肩膀為中心,腕肘均不放於案上,所以最為靈活,活動范圍最大,揮灑自如,易於表現筆力。適用於大楷、行草等書體。總之,懸腕式是運筆的極致用法,如欲盡善盡美,此法非熟練不可,不然大字無法逞其雄勢,行草不得其縱逸,各不得要領是也。
運筆方法——執筆松緊
執筆松緊:
執筆的松緊自古即有多種論解,求緊者是因為執筆時緊才能拿穩,不使字無力,求松者是因為若拿筆太緊,會使字枯骨盡露,毫無邊勁,其實他們意思都相近,只是重點論分不同罷了。
拿筆太松,運筆時易脫筆,手上無勁,當然拿不穩;拿筆太緊,則有礙運轉,一樣不好。適度的松緊才是正確之道。
運筆方法——運筆腕法
枕腕:即將手腕枕於桌上寫字,只靠手掌運筆,范圍較小,不宜書寫大字。
提腕:把手肘枕於桌上寫字,范圍變大,宜寫中字。
懸腕:將整之手臂提起,手肘姿勢固定,由手掌及肩膀運筆,活動范圍大,宜寫大字,為三法中最難者。
另外執筆時需穩固,支撐點出力,協助運筆,慣力於活動處,保持姿勢優美,挺背正視,切記!
運筆方法——運筆手法
執筆時手需注意四個要點:
手指實:意思是手指皆需確實的壓在筆管上,穩固的持者。
手心虛:意思是手掌心不須綳的太緊,適度並足以靈活運筆即可。
手背圓:是形容執筆時,手掌背圓弧且上豎的樣子。(不須硬將手臂托圓,適度足以讓手指靈活即可)
手掌豎:意思是將手掌豎起直立,能使手把筆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實則筋力平均,掌虛則運用便易」。手需注意的部份大致如此,剩下細節就有賴讀者自行體會。
B. 如何練好鋼筆字書法入門練習練字視頻練字方法
1、掌握正確運筆和姿勢;2、選對字帖;3、字體是楷體和隸體同時練,先楷先隸都可以,楷體或隸體有基礎後再練行書和草書;4、循序漸進:由筆畫到部首再到間架結構再到章法;5、方法是邊臨邊摹,先練好一家再兼顧多家最後形成自我風格;
6、著重講下字貼:如果想長期練,要達到一定造詣,首選名家古碑帖,或當代名家對毛筆古碑帖的硬筆臨摹字貼(只練硬筆的話)。如楷體可選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代表碑帖,具體看你自己的喜好。
因為古碑帖是現代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的根源,並且是積累了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經典,代表了書法的最高水準。想要真正入門,當然是先學古碑帖開始。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
當然如果只是想日常寫字好看點,選自己喜歡的名家硬筆字帖就可以了,如錢沛雲、田英章的硬筆楷書、行書字帖,隨心所欲,個人建議錢沛雲,楷書和行書都比較有靈性。
不管練古碑帖還是硬筆帖,最好是輔助一些相關教學視頻或名家臨摹視頻,因為視頻可以直觀的讓你看到書寫者的運筆過程,加深理解,強化你的記憶,事半功倍。
7、練鋼筆可以以結合鉛筆同時練習,因為鉛筆可以看得運筆的軌跡(輕重、換機、頓挫等),可以更好的檢驗書寫的問題所在;
8、練字只是形成一種正確的,更好的書寫習慣而已,所以練字的訣竅在於:及時檢驗書寫的問題、不足,及時更正,用意識控制手指、肌肉,從而控制筆,按正確的書寫習慣(字貼的字)不斷練習,循序漸進,直到意識、肌肉已經形成記憶習慣,方能入門。練習過程是:1、由淺到深:從基本筆畫部首到間架結構到詞句到篇章;2、由簡到繁:從筆畫少的易寫的字到筆畫多的難寫的字;3、由易到難:從楷書、隸書到行書、草書;4、由專到博:先練一家,出帖小成後再練其它幾家,再入帖至大成,再出帖練百家方能形成自己的風格自成一家。
9、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努力練習了不短的時間,進步還是不大。建議你找身邊的朋友一起練,有練過書法的教你練更好。沒有的話可以考慮報個靠譜的書法培訓班,有高手帶,同時有人一起練習並交流。為什麼?對於技藝性強的學習之法,有高人手把手指點,並有同伴一起交流,是提升的必要法門。要想一個人自學成才,除非在這方面有相當的天賦和悟性。還要有極大的決心和毅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獨。
C. 毛筆書法的用筆方法
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稱用筆或運筆,即筆毫在紙上的運行方式。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講毛筆書法的用筆方法。
一、筆法
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稱用筆或運筆,即筆毫在紙上的運行方式。毛筆在紙上究竟應該處於怎麼樣的狀態來書寫比較理想?這是毛筆字技法的關鍵,也是筆畫寫得好壞的最基本的法則規律。
筆法是我國書法理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據傳早在東漢時期,蔡邕就著有《筆訣》傳世,並一直被書家視為至寶引用至今。古代文人將筆法當作秘訣,他們都很保守,絕不輕意告訴人。據傳有位叫韋誕的書法家,是蔡邕的學生,藏有蔡邕的《筆訣》,另一位書家鍾繇想借《筆訣》看一下,但遭到拒絕。鍾繇為了表示誠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過去,然而終究沒能看到《筆訣》。韋誕死時,把《筆訣》作陪葬品埋入墓中。鍾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筆訣》,書藝大進。傳說雖不足信,但足以證明筆法理論的重要性。
那麼蔡邕的《筆訣》(《九勢》、《筆論》)究竟有什麼奧秘呢?涉及到書法技法、書家的情懷以及與外在物象的關系等多方面的內容,最關鍵的一句話是“圓筆底紙,命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就是歷來被書家一再引用,並視為毛筆字技法的重要法寶:中鋒運筆。
二、中鋒運筆
中鋒運筆是毛筆書寫時的主要運行方式。蔡邕說的“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中的“筆心”指筆鋒、筆尖。“常在點畫中行”,是指經常在筆畫的中間運行。由於毛筆是圓錐狀態的,因此中間的筆毫要比兩邊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寫出來的筆畫呈圓潤渾厚的立體感覺,顯得很飽滿。這就叫“中鋒運筆”。但有時候雖然筆鋒在筆畫的中間,但是毛筆不是處於圓錐狀態,而是像油畫筆那樣呈扁平狀態,這時候寫出來的筆畫質感會顯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圓筆屬紙”四個字。如果書寫過程中出現‘扁筆”,一種方法可以將毛筆在硯池邊上掭一下,使它回復到圓錐狀態;另一種方法以執筆的手指將筆桿轉動一下,使落筆時扁筆交圓;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書寫過程中用調節筆鋒的方法使其變圓。不過,“今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種解釋中鋒運筆的方法,仍然令人覺得難以領會,因為具體書寫時,筆鋒已分布在筆畫的中間和兩側,是很難找到所謂的筆心來的。因此應該用另一種更精確、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詮釋。毛筆在紙上運行時,筆腹處於運行的前方,筆鋒緊隨其後,筆鋒始終重復在筆腹所形成的墨跡之上,為中鋒運筆。中鋒運筆時,筆鋒到筆腹的方向與毛筆的運行方向一致。
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畫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筆畫邊線光潔平整,如刀切的一樣,古稱‘古釵腳”;另一類筆畫邊緣毛澀不平,如萬年相藤,古稱“屋漏痕”,或稱之謂“金石氣”。前者書寫速度略快,用力平均,顯示出剛健挺拔、富有朝氣的美。後者書寫速度略慢,比較用力,手指路有震顫。顯示出遒勁涵蘊而又老成的美。初學者應該先練習前一種干凈利索的線條。待熟練了再追求“屋漏痕”。實際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決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顫抖或扭動去做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來形容筆畫線條。所謂“力透紙背”,是指書寫時筆力雄厚,墨能透過紙背。老師檢驗學生毛筆字寫得是否認真,往往將元書紙反過來看筆畫中間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筆畫的兩頭與中間一樣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認真,不馬虎。如果發現筆畫的頭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草率,一帶而過。“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寫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寫新的祝詞,叫木匠將字削掉,結果削去三分才不見墨跡。說明王羲之筆力渾厚,墨能進入到木板三分那麼深。“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講中鋒運筆的力量和墨色實而不虛浮。
三、偏鋒運筆
偏鋒運筆與中鋒運筆不同。偏鋒運筆筆鋒不在筆畫的中間,而在其某一邊行走;即筆鋒處於筆畫的一側,筆腹處於筆畫的另一側,筆鋒與筆腹在並列行走。偏鋒運筆的筆鋒一側的筆畫光潔平齊,筆腹一側枯澀不平。這種一邊光一邊毛的筆畫.因其不夠完美,教歷來被書家視為病筆。至於說書法家在寫行、草書時,由於書寫速度的加快,抑或為了加強作品的節奏感而出現的枯濕濃淡,甚至偶而的偏鋒,該當別論。初學者首先要掌握的是中鋒運筆的技法。
四、側鋒運筆
側鋒運筆是介於中鋒運筆和偏鋒運筆之間的一種運筆方法。也就是說從上往下投視,筆毫方向(中心線)與運行方向(筆畫中心線)呈45度左右的夾角時,這種運筆方式叫側鋒運筆。
側鋒運筆所書寫的筆畫線條的質感也處於中鋒運筆與偏鋒運筆之間。筆毫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小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中鋒效果;筆毫的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大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偏鋒效果。側鋒運筆大量運用於行、草書中,不過,顏真卿的楷書橫畫常用此法。
毛筆在紙上運行時大致有以上這三種狀況、不同的書體,對運筆的要求也不相同。篆書純用中鋒;隸書、楷書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行書、草書以中鋒、側鋒為主,偏鋒偶爾為之。由於筆毫是柔軟的,因此有時落筆處於偏鋒狀態,運行過程中筆毫逐漸理順調節成中鋒。運筆的關鍵在於會使用中鋒,會調節筆鋒,令其保持中鋒運筆,這就是筆法。
五、筆法術語
筆法的術語很多,學習毛筆字不能對筆法的術語一無所知,除了上述的中鋒、偏鋒、側鋒外,下面我們還要對筆法的其他術語作一些簡單的介紹。
起筆:起筆,也叫落筆、發筆。即毛筆的筆尖接觸紙面的霎間。
行筆:行筆,指毛筆在紙上的運行。行筆有中鋒、偏鋒、側鋒三種情況。
收筆:收筆,指毛筆的筆尖離開紙面的霎間。
起筆和收筆均有兩種情況,一種叫藏鋒,一種叫露鋒。
藏鋒:藏鋒是指起筆和收筆的筆鋒不顯露出來,書寫時將筆鋒隱藏在筆畫裡面。藏鋒起筆,一般用逆鋒的方法,也就是向運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筆,使筆鋒藏在筆畫內。藏鋒收筆,一般用回鋒的方法使筆鋒藏於筆畫內。這種藏蜂起筆和收筆的方法,不露鋒芒,比較含蓄。給人以綿和遒潤、沉著涵蘊的感覺。
露鋒:露鋒是抬起筆和收筆的筆鋒顯露在筆畫之外,直下起筆或直接出鋒。這種起筆、收筆的方法,鋒芒畢露,給人以精神外耀。爽利挺拔的感覺。
提筆:毛筆在行進過程中輕輕向上提,使筆畫變細,叫提筆。但提筆的程度有個限制,那就是筆鋒不能離開紙面,因為離開紙面就成收筆了。
頓筆:毛筆在行進過程中輕輕向下按,使筆畫變粗,叫頓筆。
轉與折:折是指毛筆在運行過程中的某一點上突然改變方向。轉與折的區別在於轉是圓弧形的,沒有折點;折是有稜角,有折點。如“禮”字,右邊堅折橫鉤轉彎的地方就是“轉”,因是慢慢地彎過來的圓弧形,叫圓轉。再如“口”字,橫折豎的轉彎處是方的,有稜角的,稱“方折”。
方筆和圓筆:方筆指筆畫起筆的地方呈方形或菱形;圓筆指筆畫起筆的地方呈圓形。方筆有鋒芒、有稜角,容易見骨力,顯得剛健果斷;圓筆沒有鋒芒,不露圭角,骨力內涵,顯得含蓄柔韌。一般來說,楷書筆畫的起筆要有方有圓,方圓結合,這樣才能顯得豐富多變。
D. 顏真卿書法教程視頻勤禮拜基礎筆畫的運筆方法
鏈接: https://pan..com/s/1GE0Oq0VBPgghV2yeP_STjQ
如果沒有一定的控筆能力,寫字是很容易出亂子的,無法准確表達筆畫或者筆法。
這里有控筆訓練和筆畫教學視頻,希望能幫到你.
E. 硬筆書法中的運筆方法
怎樣用鋼筆書寫,這是有一定方法、一定規律的,鋼筆書寫的運筆最為關鍵的是把握好輕重快慢,行筆簡捷明快,不拖泥帶水。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硬筆書法中的運筆方法,歡迎閱讀。
硬筆書法中的運筆方法
1、起收簡捷,輕重分明。用鋼筆書寫筆畫,起筆收筆簡捷明快,落筆就行,到尾就收。但為了求得精細,則要求輕重分明。所謂「輕」,即用力較小,筆畫較輕細;所謂「重」,即用力稍大,筆畫較粗重。筆畫起收有了輕重粗細的細微變化,也就可以產生靈動的韻味。
2、有快有慢,有滑有澀。用鋼筆寫筆畫時,不能勻速運筆,而應該有快有慢,有急有緩,才能使寫出的筆畫線條有滑暢剛勁和澀滯凝重的巧妙變化,產生不同的質感。
3、曲直方圓,剛柔相濟。要寫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筆畫,就要把筆畫寫得有曲有直,有向有背,有輕有重,有方有圓,力避死硬僵直。這樣寫出的筆畫才能剛柔相濟,具有彈性。
4、 連貫呼應,神采煥發。要把字寫活,書寫出來的筆畫線條就絕不能筆筆相互孤立,而要藉助運筆的起收變化,使上下俯仰,左右顧盼,前後連貫,使所有筆畫成為有機的整體。只有氣血相通了,字才有生命力。這是筆法技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具體書寫中,不同的字體有不同的運筆要求。就楷體字而言,筆畫起收處則要求含蓄意連的態勢。
總之,要寫好鋼筆字,首先要寫好筆畫,要寫好筆畫,就要掌握正確的運筆方法; 要善於控制用力的大小,駕馭運筆的快慢,注意筆畫的曲直連貫,使筆畫富有輕重虛實、滑澀方圓、長短伸縮、曲直連斷、俯仰向背等多種變化,從而產生跳躍性、節奏感和韻律美,創造出豐富多采、各具情態的筆畫形象,獲得較好的審美效果。
F. 學習寫毛筆字,在寫字過程中怎麼運筆呢
毛筆書法運筆規則:
1、運筆,也稱用筆,就是筆毫從落紙起書寫各種點畫起止運行的規律。前人在長期的書法藝術實踐中,對運筆的方法總結出不少的經驗,有些已成為行之有效的法則。每寫一筆畫,都包括起筆、行筆、收筆三步;筆鋒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筆的運行要「收藏筆鋒,逆入平出」,「橫畫豎下,豎畫橫下」,「有往必收,無垂不縮」,不能呆板地平來直去。當然,各種書體的運筆方法不盡相同,但歸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法則的發展和變化。這里介紹幾種基本的運筆方法。
2、起筆,指筆畫的開始。起筆的方法,有順鋒(出鋒),有逆鋒(藏鋒)。
3、行筆,指筆鋒在紙上運行,交換起落,不斷提按的動作。
4、收筆,指寫到一畫的末尾如何把筆收束。收筆的方法有出鋒(露鋒),有回鋒(藏鋒)。
5、按筆,就是將筆鋒按下,使其有力地著紙,可使筆畫線條變粗變重。輕按叫「蹲」,重按叫「頓」,頓後轉鋒叫「挫」。
6、提筆,就是為了使筆畫線條變得略細一些或出鋒,而將筆稍微提起。筆畫的轉折處與筆畫間的連帶處,大都用提筆。提筆應注意高低輕重適度。提筆與按筆是相對的,又是相互聯系的,二者交錯進行,就使點畫間的起筆、行筆、收筆產生輕重不同的力量,呈現出粗細深淺等豐富多樣的變化。
7、順鋒,就是筆鋒順著筆畫的方向落筆入紙。
8、逆鋒,就是落筆或收筆時,採取與筆畫進行的方向相逆的筆鋒。又稱「倒插法」。
9、轉鋒,指筆鋒在轉彎處按弧線轉過,寫出不帶稜角的筆畫形態,即所謂「轉以成圓」。
10、折鋒,指筆鋒在轉彎處稍停,再以折線轉過去,寫出帶稜角的點畫,即所謂「折以成方」。又有虛折、實折之分。向右運行的橫畫,先向左上方落筆,隨即折而下頓,再向右運行,收筆時向右下方稍頓,再折而向左收筆,豎畫及斜畫均以此類推。這叫虛折,筆行至方角轉折處,筆鋒不作圓轉而取翻墊,這叫實折
11、回鋒,就是筆行盡處,筆鋒原處倒回或通過轉折後倒回。
12、出鋒,就是筆行盡處,筆鋒高提離紙,鋒出筆畫之外。
13、藏鋒,指落筆、收筆時,將筆鋒藏在筆畫內,不讓鋒芒外露,使筆畫兩端含蓄而有力。起筆藏鋒用逆鋒,收筆藏鋒用回鋒。
14、露鋒,就是筆鋒在點畫中顯露出來,起筆露鋒用順鋒,收筆露鋒用出鋒。
15、側鋒,指筆毫尖端的鋒芒不在點畫的中央而偏向點畫的一側,所以又叫偏鋒。
16、中鋒,在行筆中、筆毫鋪開以後,筆毫尖端的鋒芒在筆畫的正中間運行,所以又叫正鋒。這是書法中最基本的運筆方法。
17、方筆,指起筆和收筆處呈現出帶有方形的稜角。其運筆的方法是將筆鋒逆入斜切,即寫豎畫時欲下先上,寫橫畫時欲右先左。撇、捺等畫以此類推。在行筆中間將筆鋒鋪開,收筆處用頓筆折回。這種筆畫自然厚重遒勁。
18、圓筆,指起筆、收筆及折畫的轉折處呈現出圓勁的形狀。其運筆方法為:逆入平出,下筆時用裹鋒,即不使筆鋒分散開來,然後提筆運行,寫到末尾,不頓不折,一駐即收。這樣筆畫圓潤透逸。
上述各種運筆方法,彼此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在寫字運筆的時候,不可能也不應當用分解的方法死搬硬套,而要從中參酌變化,補偏救弊,達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的程度。
G. 軟筆書法的8個運筆技巧
學書法,先學筆法。要使書法的點線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下面我為大家帶來軟筆書法的8個運筆技巧,歡迎閱讀。
1、折筆
方筆多用折筆。折筆最初是兩筆寫成,一橫一豎,而後演化成筆鋒的翻轉,從而顯出稜角方正,使字體富有方勁剛健,痛快遒勁之勢。
2、提筆
書法上的提按是相對的,筆鋒有粗細,根據筆畫的需要需有提按。因此,提與頓是相對而言的,互為依存的。提筆大多用於橫畫的中間及字的轉折連接處、露鋒出鋒時。即前人所說:「密處險處用提 」。注意「提」不要過虛、過細。
3、駐筆
駐筆的用筆力量小於 " 頓 " 與 " 蹲 "。在運筆很短的轉換間隙使用,即 " 稍停 ",力到紙面即可。這樣駐筆一下,是為了准備下個筆勢的開展。如橫劃的起筆、收筆之前都要頓,在頓之前先要稍停駐一下筆,然後再鋪毫按頓。其它如轉折處頓筆前,捺筆頓筆出捺前都要駐筆,以蓄勢為頓筆作先導。清代蔣和曾說:" 駐,不可頓,不可蹲,而行筆又疾不得,住不得,遲澀審顧則為駐 "。
4、頓筆
頓筆相對於按筆,根據筆畫的需要,用力下按,所謂 " 力透紙背者為頓 "。字的收筆處或轉折處常用頓筆,其頓的力度大於 " 蹲筆 " 與 " 駐筆 "。在書寫過程中提與頓時常交錯使用,有時提在前、頓在後,有時是先頓後提,所以要注意協調性,提按頓筆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於提與頓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點畫線條的輕重粗細變化。
5、衄(nǜ)筆
即是運筆時既下行又往上,在寫鉤和點時,原來頓筆後挫鋒下行的筆,突然地又逆轉而上,即為衄筆。由於衄筆取逆勢,增加了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充實加強了筆力,使點畫線條更加蒼勁。如顏真卿的楷書多 " 鵝頭鉤 ",就是把鉤衄回到一個鵝頭形的勢態後,再出鉤。
6、蹲筆
蹲筆與頓筆類似,但力度較輕。粗細變化的過程中有過渡性的動作,即是用蹲筆法,唐代張懷灌在用筆中說蹲筆有言:" 緩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 蹲筆和頓筆常用於筆畫的轉換過渡處。因此,起著調節換筆的作用。
7、挫筆
就是運筆時突然停住,以改變方向的筆勢,大都是在轉角處,先頓筆,然後把筆略提起,使筆鋒轉動,從而變換方向。可見挫筆就是頓筆後又有一個微小位置移動,使筆法表現的更加完美,以彌補頓按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如寫鉤或轉折處,頓按完筆後還不足完成筆姿,這時把筆鋒微微提起挫動一下,既可作調整,又可作轉換筆勢以利於行筆。注意挫鋒要有分寸,過分則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現筆姿和轉換運筆。
8、搶筆
搶筆相對於折筆而言,折筆速度較慢,搶筆速度較快。當提筆入紙時,空中先落筆起勢,或提筆離紙時在空中的回力動作。如寫橫時,一般在起筆處先豎下再折筆向上,即橫畫直落筆,向右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內折線,而採用搶筆時,即可臨空作成這一折筆動作,而後迅速落紙,即 " 虛搶 "。寫行草時,行筆較快,運轉幅度增大,就可用搶筆起筆或收筆。
用筆的變化是豐富多彩的,因時代的不同,用筆的特徵也在發生變化。加之個人的喜好不同,秉性差異,導致用筆變化的差異。但是不管用筆如何變化,如何有差異,在運筆時熟練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都是寫好一手好字的關鍵。
H. 毛筆如何運筆
毛筆書法入門
(一)執筆
「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里介紹一般所用的「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直線和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二)提按
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三)結字
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
I. 毛筆書法基本運筆技巧
毛筆的基本筆法是先從起筆開始,然後是行筆,最後是收筆,收筆即為筆畫結束離開紙面時隊筆鋒的處理,收筆也很重要,切不可潦草行事。
起筆就是一個筆畫的開始,起筆的方式可大致分為:露鋒、藏鋒,兩種露鋒起筆,一順勢法、切入法。
順勢法:筆鋒順著行筆方向起筆,方法比較簡單,多用於寫行書和小楷。
切入法:橫畫豎落筆,豎畫橫落筆。
兩種藏鋒起筆—裹鋒法、逆入法。
裹鋒法:筆毛垂直下落,落到紙面上時筆尖被藏在墨點之中。
逆入法:依靠筆尖的環繞,用墨線把筆尖的痕跡包裹起來。
行筆中技巧較多,可歸納為:中鋒行筆、側鋒行筆、提、按、轉筆、折筆。
收筆即為筆畫結束離開紙面時對筆鋒的處理,常用的兩種收筆方法:出鋒法、回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