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手工製作小風箏
1、將一張正方形的紙張沿對角線對折,然後在沿著圖中的虛線裁剪。此時將紙張打開就等到了一個風箏形狀。
2、將竹簽折成兩段,一段長度與風箏的寬度相等,一段與風箏的長度相等。
3、取一張黃色的紙條,然後沿著圖中虛線位置裁剪。得到風箏的尾巴。
4、將一根竹簽粘貼到風箏的背面,然後再粘貼上風箏的長長尾巴。
5、此時在固定上另一根竹簽,然後繫上細線。
6、風箏就完成了。
『貳』 如何做小風箏
普通風箏的做法一般是採用竹子做骨架,紙做肉。
竹子是製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選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韌性做風箏的骨架。根據自己的愛好製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比如蜻蜓狀、蝴蝶狀。
紙是蒙糊風箏的主要材料,以質薄纖維長而均勻,富有韌性,耐濕耐沖擊,色澤白而潔者為佳。把紙糊在骨架上,再繫上線,風箏就做好了。
這時,你還可以在做好的風箏上塗上你喜歡的色彩,鑲上花邊,或者繫上絲帶,掛上紙環。但不能影響風箏在空中的飛翔,因為附件太多了會使風箏飛翔失衡。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
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
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今風
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
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
等.骨桿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做風箏的工具: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1) 這種四方形的風箏,現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 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東西.
做法:
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骨架一般用竹子做,把竹子片成細條,長度視風箏大小而定,但是應該削得很薄比較好,中軸比橫軸長一些,中軸一根和橫軸三根排成"王"字型,中軸後面適當伸出,以做尾巴,橫軸中間的一根比其它兩根長一些,然後用結實質輕的棉線把"王"字扎緊; 第二步糊紙,根據個人喜好裁出風箏形狀,畫上喜愛的圖案,用膠水或其它粘劑粘上,繫上線軸就OK.
要注意骨架要輕巧,還有骨架以及整個風箏的對稱,兩邊重量相當,飛的時候才不會搖晃.
祝你成功!
『叄』 怎麼做小風箏
1、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用刀將竹篾破開,約三分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
2、將竹篾貼在紙上,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分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4、骨架一般用竹子做,把竹子片成細條,長度視風箏大小而定。中軸比橫軸長一些,中軸一根和橫軸三根排成王字型,中軸後面適當伸出,以做尾巴,橫軸中間的一根比其它兩根長一些,然後用結實質輕的棉線把王字扎緊。
5、糊紙,根據個人喜好裁出風箏形狀,畫上喜愛的圖案,用膠水或其它粘劑粘上,繫上線軸即可。
風箏製作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其淵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墨子和魯班以木材製成鳥禽狀器械,放之能飛,稱為「木鳶」。漢代開始以竹篾紮成鳥禽狀骨架,上糊以紙,稱為「紙鳶」。後來又在紙鳶上附加竹哨、弓弦,放飛時因風吹而引起哨響弦鳴,聲音悅耳,如同鳴箏,故稱「風箏」。
在歷史上,風箏的用途曾有過多次轉換。根據史書記載,風箏的最初功用是用於軍事。
到了唐代中期,社會進入了繁榮穩定的發展階段,風箏的功用開始從軍事用途轉向娛樂,同時由於紙業的發展,風箏的製作材料也由絲絹轉而開始使用紙張。風箏逐漸走向民間,類型也豐富起來。
宋代,風箏的流傳更為廣泛。當時由於文人的參加,風箏在扎制和裝飾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由於社會上對風箏的需求,製作風箏發展為一種專門的職業。
明清時期是中國風箏發展的鼎盛時期,明清風箏在大小、樣式、扎制技術、裝飾和放飛技藝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進步。當時的文人親手扎繪風箏,除自己放飛外,還贈送親友,並認為這是一種極為風雅的活動。
風箏分為硬翅和軟翅兩種。硬翅風箏骨架不能拆卸,受風力強;軟翅風箏骨架可以拆卸裝盒,便於保存和攜帶,放飛時各部件可以自由活動,如「龍頭蜈蚣」風箏的龍頭雙目能轉動,利爪能屈伸,鳥禽狀風箏可以展開翅翼奮飛雲間,金魚狀風箏可以搖頭擺尾地緩緩游動,等等。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宮燈、花籃等立體狀的風箏。
工藝特色
風箏製作工藝聚集多種手工技藝於一體,由扎作骨架、裱糊、彩繪等環節組成,其中扎作骨架最為關鍵,骨架扎不好,風箏便無法飛起。裱糊除用綾、絹外,一般常用堅韌受風的綿紙。彩繪在風箏製作中也十分重要,不少彩繪精巧的風箏已被作為藝術品收藏。彩繪顏料中可適當加入桃膠,使色澤更加光亮,同時還能起到防潮的作用。
『肆』 小學生風箏怎麼做
准備材料/工具:報紙,剪刀,竹簽、膠帶、繩子。
1、首先要熟悉風箏的構造准備材料。
『伍』 自製風箏的做法步驟
第一步:
竹條在中心處連接,相鄰兩根夾角約15度角,周邊骨架依設計內容確定輪廓。雙翅骨架上下、左右分別對稱,兩側的相接處要注意彎曲並且向後傾斜,以便於排風。
第二步:
軟翅類風箏豎向軀體的骨架較為復雜,要根據風箏所模擬的對象進行相應處理。其典型結構為浮雕式造型,需要在雙翅的上沿設置左右對稱的竹條。
第三步:
面積較大的雙翅還可以加輔助竹條作為支撐。立體類風箏的骨架則需要外輪廓竹條與內部支條相結合,內部支條起到支撐加固的作用。立體類風箏的骨架要求每一根竹條的長度十分精確,以保證風箏三維造型的准確扎制。
『陸』 手工最簡單風箏怎麼做
傳統菱形風箏的製作方法
1
紙、竹子或者木條、尼龍繩、線
將紙折成菱形,或者畫一個菱狀,將多餘的地部分剪掉,使紙變成菱狀。可以看到,這個菱形(鑽石形)的底部15厘米,而上部為35厘米。
准備好兩根木條,一根30厘米長,另一根50厘米長,用它們疊成十字架並且用繩子將其綁牢,十字架的頂部高15厘米,而下部高35厘米。如果用竹蔑來做十字架最好,因為更輕更薄。
把已經剪好的紙的四個角各戳兩個小洞,這樣就可以用尼龍繩把十架字固定在紙上。也有人是用膠水將十字架固定住的,但這會增加風箏的重量,而且還不牢固,用此法主要是為了減輕它的重量,當然,風箏在空中的時候會不會散架就要考驗這紙的質量了。
就差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再准備好兩根尼龍線,如圖所示,將一根繩的兩端分別綁在短木條的兩端,然後再用一根稍長的尼龍繩的一端綁在這根尼龍繩的中央。
為了美觀,用一些自己喜歡的飄帶綁在風箏的兩端還有尾部。准備飛行時,要在尼龍繩的尾端接上一捆很輕的線,這樣風箏就會越飛越高了。祝大家成功!
風箏的製作方法
2
紙;細棍子;粘合劑等。
為風箏貼封面。
為風箏做三條尾巴,先貼還是不貼,看飛的時候的實際情況。
除了三角形,還可以做成菱形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形狀稍有變化。
為風箏綁線和試飛,線最好用牢固一點的,飛高了好收回來。綁線的位置可能會影響風箏起飛,所以要注意調整。
『柒』 風箏的製作方法 手工
風箏製作步驟 一、做風箏需要的材料:削好的竹篾、防雨紙、紡線、膠水、油畫筆、蠟筆、剪刀。 二、鑽石風箏做法:1.將竹篾分成長短不一的三條風箏骨幹,長度分別是32厘米、45厘米、60厘米;2.將風箏骨架搭成「干」型,交叉口用綁線扎牢,必須按逆時針或者是順時針方向依次綁好,並用「502」膠水固定;3.將防雨紙用白乳膠粘在風箏骨幹上,並在紙上畫上圖案;4.將放飛的線扎在風箏面上,上中下都要扎。 三、製作風箏注意事項:1.做什麼樣的風箏,按比例繪出,並按比例將竹篾做成風箏骨幹,一般風箏骨架越少越好,能減輕風箏重量;2.風箏骨架交叉口的綁線,按逆時針或者是順時針方向依次綁好;3.紙蒙糊即防雨紙粘在風箏骨架時,紙要預留一公分,待糊好風干將邊上多餘紙剪去。 四、放飛風箏注意事項: 1.在放飛風箏時要把握風向。風大時放,風小時收。 2.放飛時要注意安全和對風箏的保護。放風箏時,不論風箏大小,放飛者最好戴上手套,以防手掌或手指被風箏線割破或拉傷。 3.風箏停止放飛往回收線時,不能操之過急,也要注意安全。過急容易將線扯斷或在風箏將落地時造成損壞,有時稍不小心還會被線割傷。小型或稍大一點的風箏,可一個人收線。 4.收線時,對一些扎工精細、製作復雜的風箏,一定要注意保護,在風箏落地之前輕輕將風箏托住,以防墜地摔壞或擦破
另一種簡單的方法:用細竹簽 :2長(40-50厘米,十字交叉作骨架),4短(圍邊框,做成長方形的比較穩固平衡) 牢牢綁好(用細鐵絲,或用保證粘力夠強的強力膠), 糊紙,選紙要有韌性,不能薄不能脆,沿邊框糊結實,過程中保證紙完整平整,不能有一點破損,否則飛不起來; 粘尾巴,用較輕的紙兩條,寬約5-8厘米,長度在3米-10米間(如有特殊需要可更長),兩條分別粘於主體同一邊上的左右兩端(若主體為長方形,粘在較短邊),保證粘好後兩條尾巴長度相等 綁線,四條線端分別固定在主體四角,提拉在一處(使線呈四棱錐)在手中拉緊,打結(線要拉的正,保證力度平均) 把風箏線繫上,完成
『捌』 如何自製一個風箏 風箏玩具的製作方法
簡易風箏的製做方法:
1、准備報紙、竹絲、小刀、膠布、細線
2、削竹,根據風箏的需要削成風箏的骨架。
3、在細線或紙塗上漿糊將竹篾扎製成風箏骨架
4、根據骨架和風箏的輪廓把骨架裱糊在報紙上,並裁出風箏的樣子
5、上色
6、提線,試飛!
『玖』 如何製作簡易小風箏
1.准備一張韌性好,薄且輕的紙,長50厘米寬30厘米,製作傳統風箏所用的紙一般就是用棉製、宣紙、皮紙等。
2.准備好兩根木條,一根30厘米長,另一根50厘米長,用其疊成十字架並且用繩子將其綁牢。
3.十字架的頂部高15厘米而下部高35厘米,把准備好的紙用膠槍粘在十字架上,剪掉多餘的部分,再准備好兩根尼龍繩。
4.一根短的綁在短十字兩邊,另一根長的綁在短繩的中間,這樣,一個簡易小風箏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