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油氣上竄高度計算方法

油氣上竄高度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3 20:44:11

❶ 油氣上串速度計算解題

累~,找了半天~~,希望能幫到你!!!
海南省2008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

理化試題

第一部分物理試題(滿分1 1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每小題3分.共30分)

1.描述宇宙天體間的距離,最常用的單位是:

A.年 B.光年 C.納米 D.千米

2.家用的手電筒.用干電池作電源.正常發光時電流為O. 32A.小燈泡的電功率接近:

A.1W B.10W C.0.1KW D.1KW

3.小王和小強練習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強用較小的力敲,鼓發出的聲音不同的是:

A.音調 B.音色 C.響度D.聲速

4.如圖所示,扁擔做成扁的,不做成圓的,挑東西時可以:

A.省力 B.省功

C.減小壓強D.減小壓力

5.l.7萬噸海南沙子用於北京奧運會沙灘排球場地。 「磁選」是對沙子進行處理的工序之一,「磁選」是選走沙子中的:

A.粗的沙子和小石塊 B.鐵釘、鐵片

C.玻璃和塑料碎片 D.銅、鋁碎片

6.如圖所示,當開關閉合,L1、L2都發光,過一段時間後其中一盞燈突然熄滅,而電流 表、電壓表的示數都不變,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L1短路 B.L2短路 C.L1斷路 D.L2斷路

7.將規格都是「220V 100W」的一台電風扇、一台電視機和一把電烙鐵,分別接入220V的電路中,通電時間相同,電流通過它們產生的熱量最多的是:

A.電烙鐵 B.電視機 C.電風扇 D.一樣多

8.獲得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研究方法是:

A.只用推理 B.只用實驗 c.數學推導 D.實驗和推理

9.「神州五號」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到著陸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動能減少,勢能增加 B.動能增加,勢能減少

C.機械能增加 D.機械能減少

10.假設水上通道救災時,將載有「門橋」預件的車輛快速倒車並急剃車,「門橋」便自動滑落江中;門橋沒有橋墩,也沒有吊索,能讓運載救災物資的車輛通過。其中主要應用的物理知識是:

A.慣性浮力 B.推力浮力 C.推力重力 D.慣性重力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11.南海深水下有大量的油氣資源和可燃冰,此外,海南的風、水、潮汐、太陽等能源也十分豐富。以上能源中屬於可再生能源的是 、 (舉兩種即可)。

12.奧運火炬在海南傳遞里程共91.63 (選填「km」或「m『』).傳遞時間990min(16·5h).火炬在海南傳遞的平均速度是 km/h(保留一位小數)。

13.炸油條、雞翅膀用油;煮地瓜、玉米用水。這樣可以對不同烹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 (選填「熱量」或「溫度」),這是因為油和水的 不同。

14.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中的人為了延長生命,必須盡可能地減少能量損失,當身體出汗時,應用布、紙等擦乾身上的汗水,避免汗水 (填一物態變化)對吸收人體的 。

15.不同條件下,水以固態、 態和氣態三種狀態存在,冰雕是利用水在 態時完成的。

16·北京奧運會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點綴了無數白色的亮點 「鍍點」,鍍點能使太陽光發生 (選填「反射」或「折射」)。下列各圖中, (只填序號)圖的光學原理與上述情況相同。

17·普通手機要通過地面基地台接收和發射信息,救災中使用的衛星手機.可直接通過衛星傳遞信息,但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利用——傳遞信息,它的速度約 km/s。

18.汶川地震中,一男子右腳踝關節處被預制板死死卡住無法移開,生命危在旦夕,最後採用注射麻葯並在被壓處塗抹食用油,強行拔出。塗抹食用油是為了 摩擦(選填「增大」或「減小」):與上述現象中的物理原理同的實例有 ;(只舉一例)

三、作圖和實驗題(19題6分,20題10分,21題8分,共24分)

19.按要求作圖:

(1)畫出甲圖中靜止在斜面上的木塊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2)畫出乙圖中光線通過透鏡後的折射光線。

(3)畫出丙圖中磁感線的方向。

20.按要求完成實驗探究題:

(1)如圖所示,甲圖是測小燈泡電阻的電路。

①連接電路時,應將開關 (選填「斷開」或「閉合」)。

②實驗中計算電阻的表達式是 .

③請按甲圖實物電路完成乙圖中的電路圖。

21.一般物質都是「熱脹冷縮」的,物體受熱時在長度方向上的膨脹叫線膨脹。下表是某探究小組的同學探究影響物體線膨脹因素的實驗記錄(銅、鋁線的橫截面積相同)。

請根據實驗記錄完成下列各題:

(1)該實驗應准備的兩件測量儀器是 和 。

(2)比較實驗序號 與 (或3 與 4),可得結論:當原長和升高的溫度相同時,固體的線膨脹與材料有關。

(3)比較實驗序號1與2可得到的初步結論是:

(4)為了進一步探究(3)中的結論,請在表格中空格里填上相關的信息。

四、簡答和計算題(22題5分,23題9分,24題10分,共24分。計算題一定要有必要的公式及解題過程)

22.如圖漫畫中的許多現象可用物理知識解釋,請舉出其中的2處並做出解釋。

示例:夜間看到月亮發光——月亮反射太陽光的緣故

23.某型號的全自動洗衣機的銘牌如下表,請根據銘牌上的數據計算(答案保留兩位小數)

額定電壓
220V

額定頻率
50Hz

額定容量
5kg

整機質量
72kg

機身尺寸
600x 560×850mm3

洗滌功率
330W

加熱溫度
30℃一60℃

最大電流
5A

(1)洗衣機正常洗滌時的工作電流。

(2)洗農機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消耗的最大功率。

(3)某一次洗滌共用了0.5h,耗電多少度?

24.做俯卧撐運動的人可視為杠桿。如圖所示,一同學重500N,P點為重心,他每次將身體撐起,肩部上升O.4m.某次測試中.他1min內完成30次俯卧撐。

求:(1) 俯卧撐中的動力臂、阻力臂。

(2)將身體勻速撐起,雙手對地面的壓力。

(3)將身體撐起一次所做的功。

(4)該同學紅這lmin內的功率.

❷ 油氣地質儲量計算的方法是什麼

油氣地質儲量通常用容積法計算。所謂容積法,就是將含油(或含氣)面積乘以油層的平均有效厚度,再乘以儲油層岩石的平均有效孔隙度,就得到儲存油或氣的孔隙體積。但整個孔隙空間並非為油氣所獨占,還必須將水占據的孔隙體積剔除,這就得再乘上含油飽和度(或減去含水飽和度的參數),這樣,油(或氣)真正占據的孔隙體積則被求出。我們計算油氣量是要知道在地面條件下(標准壓力、標准溫度條件)的量,不是只了解油氣在油氣藏壓力、溫度條件下的體積,所以,還必須乘上油氣的密度並除以油或氣的體積系數,這樣,才可以實實在在提交出地面條件下油氣的地質儲量。根據容積法的原理,當有了精細的地質模型以後,計算機就會很快將儲量計算出來。

油氣地質儲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1)石油地質儲量的計算(按地面條件下重量計算)。

公制單位計算公式:

式中,G為天然氣地質儲量,億立方米;A為含氣面積,平方千米;h為平均有效厚度,米;Φ為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數;Swi為平均氣層原始含水飽和度,小數;T為氣層絕對溫度,開爾文;TSC為地面標准絕對溫度,開爾文;PSC為地面標准壓力,兆帕;Pi為氣田的原始地層壓力,兆帕;Zi為原始氣體偏差系數,無因次量。

❸ 油氣儲量是怎樣計算的

油田好比是地下「油庫」,氣田好比是地下「氣庫」,油氣田就好比是地下「油氣庫」了。油庫的大小以裝油多少來衡量,氣庫的大小以裝氣多少來衡量,油田的大小,是以含油的多少即儲量來衡量的。世界上的油田形形色色、多種多樣,只有「相似」而沒有「相同」的,儲量也相差懸殊。例如,世界排名第一的頭號油田——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其可采儲量高達114×108噸;世界排名第二的科威特的布爾干油田,可采儲量也有105×108噸。不過,這種可采儲量超過百億噸的超級大油田,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發現兩個。原始地質儲量超過20×108噸(相當可采儲量6.8×108噸)的大型油田,世界上現有42個,我國大慶油田名列其中。而可采儲量在0.06~1.3百萬噸級的中小型油田,在世界油田中占絕大多數。

油氣儲量是油氣田勘探最重要的成果,是油氣田開發的物質基礎,也是國家制定能源政策和國家投資的重要依據。地下沒有「油海」、「油河」,油氣是儲存於岩石的孔隙、洞隙和縫隙之中的。由於儲存條件復雜,使儲存於地下的油氣不能如願以償全部採到地面。因此,把油氣儲量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地質儲量,即地下油氣田儲集層中油氣的實際儲量;另一類叫可采儲量,即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以採到地面的油氣儲量。通常把可采儲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稱為採收率。當然,採收率越高越好。

在油氣田勘探的各個階段,都要進行儲量計算。計算的方法有好幾種,通常採用的是容積法。大家知道,油氣儲存在地下岩石的孔、洞、縫隙之中,所以容積法計算油氣儲量的實質是計算岩石孔隙中油氣所佔的體積,並把地下油氣的體積換算成地面的重量(石油)或體積(天然氣),這就是油氣的儲量。石油地質儲量的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天然氣體積系數是一個與天然氣組成成分、地下及地面的溫度和壓力有關的系數。

儲量計算完以後,還要對探明儲量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目的是檢查儲量計算的可靠性。如果把儲量計算比喻為一份考卷,那麼對儲量的綜合評價就相當於答卷者在交卷之前的自我檢查,仔細查看卷面上有無錯、漏、公式使用不當、計算失誤等等。經檢查後,如證明使用的參數齊全、准確、計算無誤,所定儲量的級別和勘探階段及研究程度相符,就可以上交了。

❹ 油氣上竄速度公式

RT, 要的是發展情況,不是計算公式~~~主要是國外的情況,有就給分~~~ 當然是上升咯

❺ 煙囪高度計算

煙囪高度的設計方法 高架連續點源的典型代表就是孤立的高煙囪煙囪的作用除了利用熱煙氣與環境冷空氣之間的密度差產生的自生通風力來克服煙氣流動阻力向大氣排放外,還要把煙氣中的污染物散逸到高空之中,通過大氣的稀釋擴散能力降低污染物的濃度,使煙囪的周邊的環境處於允許的污染程度之下1. 煙囪高度對煙氣擴散的影響煙囪高度對擴散稀釋污染物以及降低污染物的落地濃度起著重要作用由高斯擴散模式(4-23)可見,落地最大濃度與煙囪有效高度的平方成反比一個高煙囪所造成的地面污染物濃度,總是比相同排放強度的低煙囪所造成的濃度低,如圖5-20所示其中,C(h2)<C(h1),即煙囪下風向高煙囪的地面煙氣濃度小於低煙囪,只有當離開煙囪相當長的距離後煙氣濃度曲線才逐漸接近此外,Xmax(h2)>Xmax(h1),Cmax(h2)<Cmax(h1),即低煙囪的污染物最大落地濃度Cmax位於離煙囪較近的距離Xmax處,而且數值上比高煙囪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濃度要大得多因此,高煙囪的作用不是將高濃度的煙氣由近處轉移至遠處,而是使下風處約10 km范圍內的煙氣濃度都降低了 煙囪的設計應合理地確定煙囪高度,做到既減少污染又不浪費因為高煙囪雖然非常有利於污染物濃度的擴散稀釋,但煙囪達到一定高度後,再繼續增加高度對污染物落地濃度的降低已無明顯作用,而煙囪的造價也近似地與煙囪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煙囪高度設計的基本要求是,在排放源造成的地面最大濃度不超過國家規定的數值標准下,使得建造投資費用最小2. 煙囪高度的設計方法煙囪高度應滿足排放總量控制的要求目前,煙囪高度的計算一般採用按煙氣在有效高度H處的正態分布擴散模式推導確定的簡化公式,主要以地面最大濃度為依據,可以有以下兩種計算方法: (1)按污染物的地面最大濃度計算的h若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濃度為C0,當地本底濃度為Cb,則煙囪排放污染物產生的地面最大允許濃度應滿足CmaxC0-Cb如果設計有效高度為H的煙囪,當z/y=常數(一般取0.5~1.0)時,由式: (2)按污染物的地面絕對最大濃度計算的h 煙囪排放污染物產生的地面絕對最大允許濃度應滿足可得煙囪高度: 上述兩種計算方法的差別在於風速取值不同式取用危險風速ucr計算h,這是考慮風速變化對地面最大濃度Cmax到的影響,當風速增加時,一方面使Cmax減小(見式5-26);另一方面,從煙流抬升公式煙流抬升高度h減小,則Cmax反而增大這雙重相反影響的結果,定會在某一風速下出現地面最大濃度的極大值,稱為地面絕對最大濃度Cabsm當出現絕對最大濃度時的風速即為危險風速ucr顯然,風速取值不同,計算結果也不同 將煙流抬升高度公式代入式中,便可得到式3. 影響煙囪設計高度的因素 設計煙囪高度首先要考慮所用公式是否適當,能否代表實際的煙流擴散型式,其次是選擇合理的計算參數煙囪高度設計中,選擇適當的計算公式是准確確定煙囪高度的必要條件除了上述介紹的以外,還有一些計算公式這些公式對地形地貌及氣象條件的依賴性很強,且計算結果差別也很大例如上述兩種煙囪高度計算公式,按u=5m/s和ucr=15m/s分別計算,可達h=0.46hcr,即按u計算的煙囪高度還不到按ucr計算結果的一半設計時應結合當地實際狀況,考慮可能出現的最不利的氣象條件,以及地面最大濃度的數值出現的頻率與持續時間,從而選擇適合相應條件的計算公式 近地面的風速是影響大氣擴散和煙囪高度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隨著風速的增大,一方面增強了大氣對污染物擴散稀釋的能力,直接使地面最大濃度值減小;另一方面減小了煙流的抬升高度,降低了煙囪有效高度,反而使地面最大濃度值增大因此,當煙囪的幾何高度一定時,地面最大濃度將隨風速由小增大而出現最大值,如圖5-21所示若按危險風速或地面絕對最大濃度要求設計煙囪高度,實際風速下地面濃度均不會超標,但煙囪高投資大;若按平均風速或地面最大濃度要求來設計,則煙囪較矮,可節省費用,但風速小於平均風速時,地面濃度可能超標因此對於不同的地區,應當考慮一個合理的計算風速通常是確定出一個地面濃度不會超標的保證率,以此確定用於煙囪高度設計的計算風速,即這個高度可保證在所確定的保證率內地面濃度不會超標對有抬升煙源的情況,用圖5-21加以說明若規定地面污染濃度不超過0.9Cabsm,由曲線查得,當風速u/ u cr<0.52或u/ u cr>1.92時,Cmax<0.9 Cabsm 如果這兩區間風速的累計出現頻率為90%,此即為抬升煙源的風速保證率,則計算風速應為0.52 u cr或1.92 u cr 擴散參數對煙囪高度的設計影響也很大,選擇時還需要根據當地的氣象條件與實測zy數據的統計分析污染物地面最大濃度隨煙囪的高度和出口煙氣流速的增加而降低為了保證在煙囪高度處的平均風速u較大的情況下,不因過分降低煙氣抬升高度而造成局部污染濃度過高,一般要求vS/u>1.5當有幾個煙源相距較近時,可採用集合式的單座煙囪以提高vS考慮到設備運行有先後或啟停時的vS不致過低,還可採用多筒集合式煙囪排放但在集合溫度相差較大的煙囪排煙時,要認真考慮應當注意的是,如果煙流抬升高度主要取決於熱力抬升,則過高的vS對煙流抬升的作用並不大,反而增大了煙氣流動的阻力根據煙氣流速度即可計算煙囪出口截面的內直徑煙氣的干濕沉降為避免出現煙氣的干濕沉降現象,以及煙流受建築物背風面渦流區影響,從而增加煙囪附近地區的污染濃度,要求煙囪與附近建築物相距約20倍煙囪高度的距離,其高度不得低於周圍建築物高度的2.5倍對於排放生產性粉塵的煙囪,其高度從地面算起應當大於15m,排氣口高度應高於主廠房最高點3m以上,煙流出口速度vS=20~30m/s.此外,還可以考慮改進煙囪結構例如,在煙囪出口處安裝一個帽沿狀的,向外延伸的尺寸不小於煙囪出口直徑的水平圓盤;將煙囪出口段設計成文丘里噴管形狀以提高煙氣的動力抬升高度,但不應過分增大阻力了提高出口煙氣溫度,增加進煙氣的熱力抬升能力,在煙囪設計過程中應考慮盡量減少煙道與煙囪的散熱損失例如,一座中型火電廠的排煙溫度為150左右,如果風速為5 m/s,每提高1煙氣溫度,可使抬升高度增加約1.5m 總之,煙囪設計應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才能得到較合理的設計方案

❻ 鑽井液油氣顯示

由於鑽井液在鑽遇油、氣、水層和特殊岩性地層時,其性能將發生各種不同的變化。所以根據鑽井液性能的變化及槽面顯示,來推斷井下是否鑽遇油、氣、水層和特殊岩性的錄井方法稱為鑽井液錄井。

1. 鑽井液顯示分類

鑽井液顯示可分為以下5類:

◎油花氣泡:油花或氣泡占槽面30%以下。

◎油氣浸:油花或氣泡占槽面30%以上,鑽井液性能變化明顯。

◎井涌:鑽井液湧出至轉盤面以上,不超過1m。

◎井噴:鑽井液噴出轉盤面1m以上。噴高超過二層平台稱強烈井噴。

◎井漏:鑽井液量明顯減少。

2. 資料錄取內容

(1) 鑽井液性能資料

包括鑽井液類型、測點井深、密度、粘度、失水量、泥餅、切力、pH值、含砂量、氯離子含量、鑽井液電阻率等。

(2) 鑽井液熒光瀝青含量資料

包括取樣井深及熒光瀝青百分含量等。

(3) 鑽井液處理資料

包括收集處理葯品名稱、濃度、數量,處理時井深、時間,處理前後性能變化情況。

(4) 鑽井液顯示基礎資料

正常鑽進中收集顯示出現時間、井深、層位及類型 (包括氣測異常、鑽井液油氣浸、淡水浸、鹽水浸、井涌、井噴、井漏等),顯示延續時間、高峰時間、消失時間等。

下鑽要注意收集鑽達井深、鑽頭位置、開泵時間、出現顯示時間、顯示延續時間、顯示高峰時間、顯示類型、顯示消失時間、鑽井液遲到時間。

(5) 觀察試驗資料

1) 鑽井液出口情況觀察。要經常注意觀察收集鑽井液從井口流出量的變化及涌勢,並注意聲響。若發現異常現象,必須連續觀察記錄變化時間、井深、層位及變化情況等。還應通知工程上做好防噴准備工作。

2) 鑽井液槽面觀察。一是要注意油、氣、水浸;二是要注意鑽井液中的油氣芳香味和硫化氫味。並連續觀察記錄,顯示不明顯時要作熒光分析。

槽面顯示資料包括:油花顏色、占槽面百分比、分布狀態 (片狀、條帶狀或星點狀),氣泡大小 (用mm表示)、分布狀況 (包括密集或少量) 等,油氣味 (分為濃、較濃、淡、無四級),氣樣點燃試驗 (包括燃燒程度、火焰顏色、高度等),槽面上漲高度,水浸時鑽井液流動狀態,實測外溢量 (包括測量起止時間、液量、折算出每小時外溢量)。

3) 泥漿池液面觀察。在測量鑽井液性能同時要記錄泥漿池液面數據,並經常注意池面變化。如有升降要連續觀察記錄升降起止時間、井深、層位、升降速度、有無油氣水顯示等。

4) 特別要注意井涌、井噴、井漏資料的收集。井涌或井噴高度、噴出物 (如油、氣、水、夾帶物 (如鑽井液、砂泥、礫石、岩塊等)、間歇時間。

(1)節流管放噴時要注意收集放噴管線尺寸或節流閥孔徑、壓力變化、射程、噴出物、放噴起止時間。

(2)井噴及放噴產量折算。井噴或放噴起止時間、油氣水噴出總量、折算成油氣水日產量。

(3)井噴處理措施。處理方法、壓井時間、加重劑性質和用量、井噴前壓井後鑽井液密度。

(4)井漏時應收集鑽達井深、層位、起止時間、漏速、漏失量。

(5)井漏處理措施。處理方法、堵漏時間、處理劑性質及用量、井漏前、堵漏成功後鑽井液密度。

3. 油、氣上竄速度的計算

當油氣層壓力大於鑽井液柱壓力,在壓差作用下油、氣進入鑽井液並向上流動,這就是油、氣上竄現象。在單位時間內油、氣上竄的距離稱油、氣上竄速度。

油、氣上竄速度是衡量井下油、氣活躍程度的標志。油、氣上竄速度越大,油、氣層能量越大。因此,在現場工作中准確地計算油、氣上竄速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是做到油井壓而不死,活而不噴的依據。

通常在鑽過高壓油、氣層後,當起鑽後再下鑽循環鑽井液時,要對油、氣浸作觀察記錄,並計算油、氣上竄速度。計算方法有以下兩種:

(1) 遲到時間法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v——油氣上竄速度,m/h;H——油氣層深度,m;h——循環鑽井液時鑽頭所在井深,m;t——鑽頭所在井深的遲到時間 (指鑽達地層時間與地下實物連續返至井口時的時間差),min;T1——見到油氣顯示的時間,min;T2——下鑽至井深h的開泵時間,min;T0——井內鑽井液靜止時間,h。

遲到時間法比較接近實際情況,是現場常用的方法。

(2) 容積法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Q——鑽井泵排量,L/min;vc——井眼環形空間每米理論容積,L/m;其餘符號同前。

下鑽過程中,多次替鑽井液時適於用容積法計算上竄速度,但誤差較大。實際計算時,常用每米井眼容積代替井眼環形空間每米理論容積。

❼ 石油天然氣關鍵參數研究與獲取

評價參數直接影響評價方法的有效性,不同類型的參數作用不同。有效烴源岩有機碳下限、產烴率圖版、運聚系數是成因法的關鍵參數;最小油氣田規模對統計法計算結果有較大影響;油氣資源豐度是應用類比法的依據,由已知區帶的油氣資源豐度評價未知區帶的資源豐度;可采系數是將地質資源量轉化成可采資源量的關鍵參數。

(一)刻度區解剖

1.刻度區的定義

刻度區解剖是本次資源評價的特色之一,也是油氣資源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刻度區解剖的目的是通過對地質條件和資源潛力認識較清楚的地區的分析,總結地質條件與資源潛力的關系,建立兩者之間的參數紐帶,進而為資源潛力的類比分析提供參照依據。

刻度區是為取准資源評價關鍵參數,以保證資源評價的客觀性而選擇的滿足「勘探程度高、資源探明率高、地質認識程度高」三高要求的三維地質單元。刻度區可以是一個盆地(凹陷)、一個油氣運聚單元、一個區帶、一個成藏組合、一個層系或一個二級構造帶等。為了正確和客觀認識地質條件和資源潛力,刻度區的選取在考慮「三高」條件的基礎上,應盡量考慮不同地質類型的綜合,這樣可以更充分體現油氣資源豐度與地質因素之間的關系。

2.刻度區解剖內容與方法

刻度區解剖主要圍繞油氣成藏條件、資源量及參數三個核心展開,剖析三者之間的關聯規律和定量關系。

(1)成藏特徵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成藏特徵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實質上是對選擇的刻度區進行成藏特徵總結,精細刻畫出成藏的定性、定量的主控因素與參數,便於評價區確定類比對象。在一個含油氣盆地、含油氣系統、坳陷、凹陷的成藏規律刻畫中,其成藏特徵差異大,故一般最好選擇以含油氣系統(或坳陷)及其間的運聚單元作為對象,更便於有效的類比應用。油氣運聚單元是盆地(凹陷)中具有相似油氣聚集特徵的獨立的和完整的石油地質系統,是以盆地(凹陷)的油氣聚集帶為核心,並包含為該油氣聚集帶提供油氣源的有效烴源岩。油氣運聚單元是有效烴源岩、油氣運移通道、有效儲集層、有效蓋層、有效的圈閉等要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有機組合。一個油氣運聚單元可以有多個有效烴源岩體和烴源岩區為其供烴,但同一個油氣運聚單元的油氣聚集特徵是相似的。一個油氣運聚單元可以只包含一個油氣成藏組合,也可以包含在縱向上疊置的多個油氣成藏組合。因此刻度區地質條件的評價與定量刻畫就是按照運聚單元→成藏組合→油氣藏的層次路線綜合分析烴源條件、儲層條件、圈閉條件、保存條件以及配套條件等油氣成藏條件。盆地模擬是地質評價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通過盆地模擬反映流體勢特徵,進而確定油氣運聚單元的邊界;其二是提供烴源參數,如生烴強度、生烴量、有效烴源岩面積等;其三是通過關鍵時刻的獲取來反映油氣成藏的動態作用過程。

(2)油氣資源量確定。刻度區資源量計算與一般意義上的資源量計算稍有不同,正是由於刻度區的「三高」背景,特別是選定的刻度區探明程度越高越好,計算出的資源量更准確有利於求准各類評價參數。在本次刻度區解剖研究中,主要採用了統計法來計算刻度區的資源量,統計法中包括油藏規模序列法、油藏發現序列法、年發現率法、探井發現率法、進尺發現率法以及老油田儲量增長法,不同方法估算出的資源量採用特爾菲加權綜合。盆地模擬在計算生烴量方面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因此刻度區(運聚單元)的生烴量仍由盆地模擬方法計算。

(3)油氣資源參數研究。通過刻度區解剖,建立了參數評價體系和預測模型,獲得了地質條件定量描述參數、資源量計算參數和經濟評價參數,如運聚系數、資源豐度等關鍵參數。從刻度區獲得的資源量與生油量之比可計算出運聚系數,刻度區的資源量與面積之比可獲得單位面積的資源豐度,還可得到其他參數等。由於盆地內坳陷(凹陷)內各單元成藏條件差異,求得的參數是不同的,故細分若干運聚單元,求取不同單元的參數,這樣用於類比區會更符合實際。

3.刻度區研究成果與應用

通過刻度區解剖研究,系統地獲得運聚系數、油氣資源豐度等多項關鍵參數,為油氣資源評價提供各類評價單元類比參數選取的標准,保證評價結果科學合理。如中國石油解剖的遼河坳陷大民屯凹陷級刻度區,通過對其烴源條件、儲層條件、圈閉條件、保存條件以及配套條件五方面精細研究,獲得了22項量化的成藏條件的系統參數。根據大民屯凹陷內劃分的六個運聚單元,分別計算各單元的生油量和資源量,直接獲得六個單元的運聚系數。同時計算出各運聚單元單位面積的資源量,獲得不同成藏條件下的資源豐度參數(表4-5)。

表4-5 大民屯凹陷刻度區解剖參數匯總表

在中國石油128個刻度區的基礎上,各單位根據評價需要,又解剖了一定數量的刻度區。其中,中國石油利用已有刻度區128個,新解剖刻度區4個,共應用132個;中石化新解剖42個;中海油新解剖4個;延長油礦新解剖3個。各項目共應用了181刻度區,這些刻度區涵蓋了我國主要含油氣盆地中的大部分不同類型的坳陷、凹陷、運聚單元和區帶,基本滿足了不同評價區的需要。各種類型刻度區統計見表4-6。

表4-6 各種類型刻度區統計表

(二)有效烴源岩有機碳下限

有效烴源岩有機碳下限是指烴源岩中有機碳含量的最小值,小於該值的烴源岩生成的烴量不能形成有規模的油氣聚集。有效烴源岩有機碳下限是確定烴源岩體積的主要參數,直接影響生烴量的計算結果。

在大量烴源岩樣品分析化驗和有關地質資料研究基礎上,明確了不同岩類有效烴源岩有機碳下限標准。陸相泥岩有效烴源岩有機碳下限為0.8%,海相泥岩為0.5%,碳酸鹽岩為0.2%~0.5%,煤系源岩為1.5%。例如,陸相泥岩TO C與S1+S2關系表明,S1+S2在TO C為0.8%時出現拐點,有效烴源岩有機碳下限定為0.8%;碳酸鹽岩氣源岩殘余吸附氣量與有機碳關系表明,殘余吸附氣量在有機碳為0.2%處出現拐點,有效烴源岩有機碳下限定為0.2%(圖4-1、圖4-2)。

圖4-1 陸相泥岩TOC與S1+S2關系圖

圖4-2 碳酸鹽岩氣源岩殘余吸附氣量與有機碳關系圖

對於勘探實踐中已經發現油氣藏,但烴源岩有機碳含量未達統一下限的盆地,根據實際情況可進行適當調整。如柴達木盆地柴西地區,在分析了大量烴源岩有機碳和S1+S2指標資料後,明確該區有機碳含量下限為0.4%時,即達到有效烴源岩標准,並被發現億噸級尕斯庫勒大油田的勘探實踐所證實。在渤海灣盆地評價過程中,建立起相對統一的有效烴源岩豐度取值下限標准:碳酸鹽岩氣源岩豐度下限取0.2%,碳酸鹽岩油源岩豐度下限取0.5%,湖相泥岩豐度下限取1.0%。

有效烴源岩有機碳下限的基本統一,保證了生烴量計算標準的相對一致和全國范圍內的可比。

(三)產烴率圖版

烴源岩產烴率圖版是用盆地模擬方法計算烴源岩生烴量和資源量的關鍵參數。產烴率圖版一般採用烴源岩熱模擬實驗方法獲得。

1.液態烴產率圖版

利用密閉容器加水熱模擬實驗方法,對中國陸相盆地不同類型烴源岩進行了熱模擬實驗。模擬實驗所用樣品取自松遼、渤海灣等10個盆地,包括侏羅系、白堊系和古近系的湖相泥岩、煤系泥岩和煤3大類烴源岩。其中湖相泥岩烴源岩的有機質類型包括Ⅰ型、Ⅱ1型、Ⅱ2型和Ⅲ型,煤系泥岩烴源岩的有機質類型包括Ⅱ2型和Ⅲ型,煤烴源岩的有機質包括Ⅱ1型、Ⅱ2型和Ⅲ型。根據模擬實驗結果,編制了不同類型烴源岩的液態烴產率圖版(圖4-3、圖4-4、圖4-5)。

圖4-3 湖相泥岩烴源岩液態烴產率圖版

圖4-4 煤系泥岩烴源岩液態烴產率圖版

圖4-5 煤烴源岩液態烴產率圖版

2.產氣率圖版

由於生物氣生氣機制與乾酪根成氣和原油熱裂解氣的生氣機制不同,因此,其產氣率與乾酪根和原油裂解氣產氣率求取方式不同。

(1)生物氣產氣率。對生物氣源岩樣品在25℃~75℃的條件下進行細菌培養產生生物氣,由此得到不同溫階下各類有機質的生物氣產率。在模擬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結合前人的研究結果,分別建立了淡水環境、濱海環境和鹽湖環境中不同類型有機質的生物氣產氣率圖版及演化模式。

(2)乾酪根和原油裂解氣產氣率。對於不同類型氣源岩油產氣率,國內外學者及一、二輪資源評價中已做過大量的工作。較多的實驗是應用熱壓模擬方法對各種類型烴源岩進行產油及產氣率實驗,這種方法所計算的產氣率包括了原油全部裂解成氣的產率,亦即常說的封閉體系下源岩的產氣率,所得到的天然氣產率是氣源岩的最大產氣率。另一種求取氣源岩產氣率的方法是在開放體系下對源岩進行熱模擬實驗,各階段生成的天然氣和原油均全部排出源岩,原油不能在源岩中進一步裂解為天然氣。這兩種情況都是地質中的極端情況。但是實際的地質條件大多是半開放體系,在這種情況下,源岩生成的油既不能全部排出烴源岩,也不能完全滯留於源岩中。不同地質條件下亦即開放程度不同情況下源岩產氣率如何計算?具體方法為:求得封閉和開放體系下相同類型源岩的產氣率,將上述兩種體系下的產氣率圖版(中值曲線)輸入盆地模擬軟體中,得出烴源岩層在不同滲透條件下產氣率圖版。

(四)運聚系數

運聚系數是油氣聚集量占生烴量的比例,是成因法計算資源量的一個關鍵參數,直接影響資源量計算結果。運聚系數的確定方法包括運聚系數模型建立法和運聚單元成藏條件分析法。

1.運聚系數模型建立法

通過刻度區解剖,確定影響運聚系數的主要地質因素及其與運聚系數的相關關系。刻度區解剖研究表明,烴源岩的年齡、成熟度、上覆地層區域不整合的個數和運聚單元的圈閉面積系數等地質因素與石油運聚系數之間存在相關關系。依此建立地質因素與石油運聚系數之間關系的統計模型,包括雙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雙因素模型(相關系數為0.922)的地質因素選用烴源岩年齡和圈閉面積系數:

lny=1.62-0.0032x1+0.01696x4

多因素模型(相關系數為0.934)的地質因素選用烴源岩年齡、烴源岩的成熟度、區域不整合個數和圈閉面積系數:

lny=1.487-0.00318x1+0.186x2-0.112x3+0.02118x4

式中:y——運聚單元的石油運聚系數,%;

x1——烴源岩年齡,Ma;

x2——烴源岩成熟度(Ro),%;

x3——不整合面個數;

x4——圈閉面積系數,%。

2.運聚單元成藏條件分析法

依據刻度區提供的大量運聚系數,依盆地類型和影響運聚系數的主要地質因素,分類建立運聚系數取值標准與應用條件。在評價中,根據刻度區解剖結果,確定了油氣運聚系數分級取值標准(表4-7)。在評價中得到了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4-7 石油運聚系數分級評價表

(五)最小油氣田規模

最小油氣田規模是指在現有工藝技術和經濟條件下開采地下資源,當預測達到盈虧平衡點時的油氣田可采儲量。最小油氣田規模對統計法計算的資源量結果有較大影響。為此,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三大石油公司和延長油礦管理局對最小油田規模進行了專門研究。

通過對不同油價、不同開發方式和未來可能技術條件下最小油氣田規模研究,確定了不同地區的最小油氣田規模的取值。在地理環境相對較好的東部地區,其勘探開發成本較低,最小油氣田規模一般在10×104~30×104t,在地理環境相對較差的西部地區,其勘探開發成本高,最小油氣田規模一般在50×104t以上,對於海域來說,油氣勘探開發成本更高,最小油氣田規模更大,一般在150×104~500×104t。

(六)資源豐度

油氣資源豐度是指每平方公里內的油氣資源量,是類比法計算資源量的關鍵參數。通過統計分析,建立了資源豐度模型和取值標准。

1.資源豐度模型

通過刻度區解剖,建立刻度區內評價單元油氣資源豐度和相關地質要素之間的統計預測模型:

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

式中:y——運聚單元的石油資源豐度,104t/km2;

x1——烴源岩生烴強度,104t/km2;

x2——儲集層厚度/沉積岩厚度,小數;

x3——圈閉面積系數,%;

x4——不整合面個數。

2.資源豐度取值標准

通過統計不同含油氣單元資源豐度的分布特點,結合地質成藏條件,總結出各類刻度區資源豐度的取值標准。

(1)不同層系資源豐度:古近系凹陷由於成藏條件優越,成藏時間晚,石油地質資源豐度一般大於20×104t/km2;中生代凹陷成藏時間相對較長,石油地質資源豐度相對較低,一般約為10×104t/km2;古生代凹陷由於生、儲層時代老,多期成藏多期改造、破壞,預計其資源豐度更低。

(2)不同類型運聚單元資源豐度:中新生代斷陷或坳陷盆地長垣型、潛山型和斷陷型中央背斜構造型,石油地質資源豐度高,一般大於40×104t/km2;中新生代裂陷盆地、坳陷盆地邊緣構造型和古近系緩坡構造型石油資源豐度次之,一般為10×104~30×104t/km2;中生代盆地岩性型和古生代壓陷盆地的構造型石油資源豐度相對較低,一般小於10×104t/km2

(3)不同區塊或區帶級資源豐度:區塊或區帶級石油資源豐度差異更大,從小於1×104t/km2到大於200×104t/km2。其中潛山型、岩性—構造型、披覆背斜區塊資源豐度較高,一般大於50×104t/km2,最大可大於200×104t/km2。構造—岩性型、斷裂構造型資源豐度一般為30×104~50×104t/km2。地層—岩性型、斷鼻型以及裂縫型區塊、資源豐度較低,一般小於30×104t/km2

通過刻度區解剖標定多種成藏因素下評價單元的資源豐度,不但為廣泛應用類比法計算資源量提供了可靠的參數,同時也擺脫了過去以盆地總資源量為基礎,利用地質評價系數類比將資源量分配到各評價單元的做法,使類比法預測的油氣資源量在空間位置上更准確,提高了油氣資源空間分布的預測水平。

(七)可采系數

國外主要採用建立在類比基礎上的統計法計算油氣可采資源量,而我國第一輪、第二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沒有計算油氣可采資源量。本輪評價開展的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研究,通過可采系數將地質資源量轉化為可采資源量,這在國內外油氣資源評價中尚屬首次。可采系數是指地質資源中可采出的量佔地質資源量的比例,是從地質資源量計算可采資源量的關鍵參數。

可采系數研究與應用是常規油氣資源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通過重點解剖、統計和類比分析方法,對我國油氣資源可采系數進行研究,為科學合理地計算油氣可采資源量提供依據,進而對重點盆地和全國油氣可采資源潛力進行評價。

1.評價單元類型劃分

為使可采系數研究成果與評價單元劃分體系有機結合,遵循分類科學性、概括性和實用性三個基本原則,以油氣資源類型、盆地類型、圈閉類型、儲層岩性、儲層物性等地質因素為依據,對評價單元進行了分析和分類,將國內石油評價單元分為中生代坳陷高滲、古近紀與新近紀斷陷盆地復雜斷塊高滲等24種類型,天然氣評價單元分為克拉通盆地古隆起、前陸盆地沖斷帶等16種類型(表4-8、表4-9)。

表4-8 不同類型評價單元石油可采系數取值標准

表4-9 不同類型評價單元天然氣可采系數取值標准

2.刻度油氣藏資料庫的建立

已發現油氣資源賦存在油氣藏中,建立刻度油氣藏資料庫是統計已發現油氣資源採收率、分析影響採收率主控因素、預測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的基礎。刻度油氣藏是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研究中作為類比標準的,地質認識清楚、開發程度高、已實施二次採油或三次採油技術的油氣藏。

刻度油氣藏選擇原則:①典型性——能代表國內外主要的油氣藏類型,保證類比法應用基礎的廣泛性;②針對性和實用性——針對油氣資源評價,有效地指導相應類型評價單元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的確定;③開發程度高——油氣藏開發程度高,地質參數和開發參數基本齊全;④三次採油技術應用具有代表性——盡量選擇已實施三次採油技術的油藏,保證技術可采系數的可靠性。

對國內43個油藏、30個氣藏,國外59個油藏、22個氣藏進行了剖析:收集整理每個油氣藏的主要地質和開發參數;每個油氣藏的地質條件主要包括儲層特徵、圈閉條件、流體性質等,開發條件主要包括開采方式、開采速度、增產措施等;研究不同因素對採收率的影響程度,進而確定該油氣藏採收率的主控因素;針對開采方式的不同,油藏的採收率可分為一次、二次或三次採收率;氣藏主要是一次採收率。通過對每個油氣藏的地質條件、開發條件和採收率進行分析,建立起國內外刻度油氣藏資料庫。

3.可采系數主控因素分析

對影響可采系數的地質條件、開發條件和經濟條件進行了分析,建立起可采系數主控因素的評價模型。

(1)在大量統計和重點解剖的基礎上,對油氣地質條件中的因素逐一進行分析,並提煉出15項油氣採收率的主控因素,即盆地類型、儲層時代、圈閉類型、沉積相類型、儲層岩性、儲層厚度、儲集空間類型、孔隙度、滲透率、埋深、含油飽和度、原油粘度、原油密度、變異系數、原始氣油比。

(2)在諸多開發條件中,提高採收率技術是極為重要的因素,不同提高採收率技術適用條件不同,其提高採收率的潛力也差距很大。通過綜合分析,主要技術對不同類型油藏的提高採收率潛力為:最小5%,中間值10%,最大值15%。

(3)利用石油公司提高採收率模擬研究成果,建立了大型背斜油藏、復雜背斜油藏、斷塊油藏、岩性油藏、復雜儲層油藏等在稅後內部收益率為12%、油田開發到含水95%時聚合物驅和化學復合驅採油時的油價與油田採收率之間的關系,若這五類油藏要達到相同的採收率,條件好的如大型背斜油藏、復雜背斜油藏所需的油價低於條件差的如岩性油藏、復雜儲層油藏。

4.可采系數取值標準的建立

在研究中,解剖了國內43個油藏、30個氣藏,國外59個油藏、22個氣藏,統計分析了大量油氣田採收率數據,給出了不同類型評價單元油氣技術可采系數和經濟可采系數取值范圍,建立了不同類型評價單元油氣可采系數取值標准(表4-8、表4-9)。

(1)不同類型評價單元石油可采系數相差較大,以技術可采系數為例:中生代坳陷高滲和古近紀與新近紀斷陷盆地復雜斷塊高滲評價單元可采系數最大,其中間值大於40%;中生代坳陷中滲、古近紀與新近紀斷陷盆地復雜斷塊中滲、中生代斷陷、中新生代前陸、古生界潛山、古生界碎屑岩、古近紀殘留型斷陷、陸緣裂谷斷陷古近紀與新近紀海相輕質油、陸緣弧後古近紀與新近紀海陸交互相輕質油等評價單元可采系數為30%~40%;中生代坳陷低滲、古近紀與新近紀斷陷盆地復雜斷塊低滲、古生界縫洞、南方古近紀與新近紀中小盆地、低滲碎屑岩、重(稠)油中高滲、變質岩、礫岩、陸內裂谷斷陷新近紀重質油、陸內裂谷斷陷古近紀復雜斷塊等評價單元可采系數為20%~30%;低滲碳酸鹽岩、重(稠)油低滲、火山岩等評價單元可采系數為15%~20%。

(2)不同類型評價單元天然氣可采系數相差也較大:克拉通碳酸鹽縫洞、礁灘和前陸沖斷帶等評價單元可采系數最大,其平均值大於70%;克拉通古隆起、克拉通碎屑岩、前陸前淵、南方中小盆地、陸緣斷陷、火山岩、變質岩和海域古近紀與新近紀砂岩等評價單元可采系數為60%~70%;前陸斜坡、生物氣、中生代坳陷、古近紀與新近紀斷陷盆地復雜斷塊、殘留斷陷、礫岩等評價單元可采系數為50%~60%;緻密砂岩等評價單元可采系數最小,其平均值小於50%。

5.可采系數計算方法的建立

可采系數計算方法包括可采系數標准表法和刻度區類比法兩種方法。

(1)標准表取值法。利用可采系數標准表求取不同評價單元可采系數的步驟如下:在不同類型評價單元可采系數取值標准表中找到已知評價單元的所屬類型;明確評價單元與可采系數相關因素(宏觀、微觀)的定性、定量資料;對照可采系數的類比評分標准表和類比評分計算方法,對評價單元進行類比打分;根據類比評價結果求取可采系數。

(2)刻度區類比法。以建立的國內外刻度油氣藏資料庫為基礎,利用刻度區類比法來求取不同評價單元的可采系數。具體步驟如下:根據評價單元分類標准,將具體評價單元歸類,並分析整理該評價單元的油氣地質條件和開發條件;根據評價單元的類型及其地質條件和開發條件,從國內外刻度油氣藏資料庫選擇適合的類比對象;對照可采系數的類比評分標准表和類比評分計算方法,對該評價單元及其類比對象進行打分並計算它們的得分差值;根據得分差值求取該評價單元的可采系數。

通過油氣可采系數標准和計算方法在全國129個盆地中的推廣應用,既檢驗了可采系數取值標准和所用基礎數據的可靠性、可行性和適用性,保證了油氣可采資源量計算的客觀性,又獲得了全國油氣可采資源量。

❽ 如何計算上竄速度

計算網路的上傳速度,現在只能下載第三方軟體來完成。當然不同的軟體因聯接伺服器不一樣,可以會出現和真實的速度有所偏差,最好多用幾種第三方軟體,取平均值吧!

❾ 油氣分布規律

4.7.1 油氣在時代上的分布

西北地區油氣在時代上的分布,具有多時代、多層組的特點,目前已在12個層系(Z、Є、O、S、D、C、P、T、J、K、E、N)發現了油氣田(藏)(圖4.92)。

(1)前震旦系

塔里木盆地輪台構造沙3井,於前震旦系千枚岩中發現多層氣顯示和氣測異常。

(2)震旦系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構造上沙4井,於震旦系白雲岩中發現了工業油氣流。

(3)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中部雅克拉構造上沙7井,於寒武系白雲岩中發現了工業油氣流。在該隆起西部也發現油氣田。

(4)奧陶系

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的多個構造上都發現油氣田。如雅克拉(沙參2井)、阿克庫木(沙9井、輪南1井、輪南8井)、阿克庫勒(沙14井、沙17井)、塔河大油田、沙西(英買1井、英7井)及卡塔克隆起上塔中1井。另外,在柯坪隆起地表奧陶系灰岩內發現大面積晶洞、裂隙瀝青稠油等,表明奧陶系為區域性含油層系。

(5)志留-泥盆系

在酒西盆地已見到油氣田,在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塔中油氣田及沙雅隆起西部英買力油氣田及哈1井內見到200多米厚的瀝青砂岩,在該隆起上勝1井志留系內見800m厚瀝青砂岩,表明志留-泥盆系有過成藏過程,而且也發現多個油氣田,在有利部位可能會找到新油氣藏(田)。

(6)石炭系

目前已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上多個構造發現了工業油氣流,如阿克庫勒、艾協克、達里亞。在巴楚隆起上巴1井、巴4井和麥蓋提斜坡上的麥3井,於石炭系灰岩中發現三層油氣,另在麥參1井、麥參2井、曲1井均見良好油氣顯示。在准噶爾盆地的下石炭統內也發現油氣藏,特別在准東又發現上千億方的大氣田,在伊犁盆地石炭系灰岩中多處發現良好油氣顯示。說明該系是一個區域性含油氣層。在三塘湖盆地也發現了油氣田,在柴達木盆地石炭系見良好油氣顯氣等。

(7)二疊系

在准噶爾盆地的二疊系內發現多個油氣田(藏),在柴窩堡凹陷亦發現了油氣藏,在三塘湖盆地發現了油氣層,在伊犁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均發現了油氣流。

圖4.92 西北地區主要盆地含油氣系統柱狀圖

(8)三疊-侏羅系

已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多個構造上發現了油氣藏,如雅克拉、阿克庫勒、阿克庫木、達里亞、桑塔木、沙西等構造。在庫車坳陷的依奇克里克侏羅系早已發現了油藏。在准噶爾、三塘湖、吐-哈、柴達木及河西走廊盆地均發現了氣田或油田。

(9)白堊系

已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雅克拉構造和英買力構造發現了工業油氣田,在准噶爾盆地也發現油氣田,在河西走廊六盤山盆地發現良好油氣顯示,酒西盆地發現了油氣田。

(10)古近-新近系

是區內重要的含油氣層系。已在塔里木盆地葉城坳陷柯克亞構造上新近系中新統發現了油氣田(藏),在庫車-輪台古近-新近系發現油氣田,在柴達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河西走廊酒西盆地等均發現了油氣田。

綜上所述,目前發現油氣田最多層位有寒武-奧陶系、石炭系、三疊-侏羅系和古近-新近系。

4.7.2 油氣在空間上的分布

多年勘探實踐證明,油氣分布在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古隆起、古斜坡、區域性不整合和斷裂帶以及中、新生代前陸盆地的斷褶帶和斜坡帶內。

4.7.2.1 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油氣分布規律

(1)古隆起

目前在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古隆起上發現多個油氣田。這些油氣田分布和形成機制如下:

A.大型古隆起與生烴坳陷緊鄰,油氣源充沛

自加里東到燕山期的歷次構造變動中,各大盆地中的古隆起一直處於構造變動的隆起部位,有利於接受兩側生油坳陷不同時期的油氣。如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在早古生代,東南側的滿加爾坳陷發育有利生油的巨厚寒武-奧陶系盆地相沉積;西北側的烏什坳陷發育有利生油的寒武系下部台地相泥質岩和中、上奧陶統盆地相灰岩、泥質岩沉積。在晚古生代,塔中克拉通內淺水坳陷盆地中發育生油的石炭系淺海相沉積。出現於加里東晚期、定型於海西末期的沙雅隆起利於捕集生油坳陷,寒武-奧陶系烴源岩早期(海西期)成熟的油氣而成為早期聚集地。在印支-燕山早期,沙雅隆起成為北部庫車坳陷和南部阿瓦提-滿加爾坳陷三疊-侏羅系的樞紐隆起,直到新生代統一形成塔東北坳陷之後,該隆起被埋於中、新生界單斜層之下,成為潛伏隆起,可捕集喜馬拉雅期初熟的石炭系、三疊系、侏羅系油氣,滿加爾坳陷成熟的志留系油氣以及寒武-奧陶系在喜馬拉雅期生成的油氣,在中、新生界和古生界形成晚期聚集。沙雅隆起的油氣聚集,具有以源為主,多源補給,早、晚兩期聚集,成藏時空配置多種類型的特點。塔中隆起也是在古生代中、晚期形成的隆起,介於阿瓦提-順托果勒-滿加爾坳陷和塔西南坳陷區之間,對聚集南北兩側坳陷寒武-奧陶系和石炭-二疊系生成的油氣十分有利。

B.古隆起上的大型-巨型凸起圈閉控制油氣區域性聚集

如塔里木盆地的沙雅隆起上阿克庫勒凸起奧陶系大型背斜地層不整合圈閉面積逾3900km2,其中發育10多個不同成因類型的局部構造。經初步鑽探,已在阿克庫木-阿克庫勒600km2以上面積內的奧陶系侵蝕面及內幕普遍鑽獲油氣流。如沙14井解釋奧陶系含油井段200多米,遠大於阿克庫勒構造閉合高度75m,說明油氣聚集可能受更高級別的巨型凸起控制。但由於奧陶系灰岩為細結構裂縫-微孔-縫合線型非均質常規儲層,且缺乏統一的區域性蓋層封閉,故一些井為低產油氣,一些井只見油顯示或為干層,另一些井區為高產天然氣,形成大范圍內非均質斑塊狀油氣聚集。

另外,卡塔克隆起上的塔中一號巨型背斜構造圈閉面積為8200km2,該構造下古生界內有30多個高點,並被斷層切割復雜化,構造圈閉條件好,寒武-奧陶系粗結構灰岩和白雲岩發育,儲集性能好,已鑽獲高產油氣流,遠景評價高。

C.古隆起上地層楔形體控制油氣聚集分布

各隆起多個不整合面所夾持的各時代地層剝蝕尖滅楔狀體,楔狀體具有砂層微相變化大、類型多、儲、蓋層不均質發育、與油氣源區鄰接等特徵。盡管聚集形式多樣,受控因素復雜,但已顯示了古隆起上楔狀體區域性聚集油氣的特徵。現已在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發現多個油氣田。

D.古隆起上的重疊復合構造和構造帶控制油氣富集

重疊復合構造,指不同構造層成因機制相異、互有因果聯系的構造,在垂向上重疊復合。構造帶指有或無密切成因聯系的構造群體或構造展布帶,如塔里木盆地。

沙雅隆起上,數量多的富集油氣的構造圈閉是一些重疊復合構造,尤以古生界斷塊和褶皺背斜遭受侵蝕後形成的斷塊潛丘或褶皺潛丘,與上覆中生界披覆背斜垂向重疊復合者,富集油氣最為突出。如既富集於斷塊潛丘又富集於披覆背斜者,以雅克拉構造最為典型;主要富集於披覆背斜者,以阿克庫木輪南2井為代表;主要富集於斷塊潛丘或斷層牽引褶皺者,以阿克庫木輪南地區為代表;主要富集於斷塊潛丘和斷層牽引褶皺者,前者如英西構造和阿克庫木斷塊潛丘東部輪南10井井區,後者如波斯坦構造。其他富集油氣者,有奧陶系和石炭系背沖斷塊褶皺與三疊系同沉積褶皺作用形成的披覆背斜重疊復合的阿克庫勒構造,前震旦系基岩斷塊潛丘與古近-新近系披覆背斜重疊復合的輪台構造。目前塔北獲得的控制和基本探明儲量,都富集於重疊復合構造之中,它們在區域上構成了6個油氣富集帶。

1)輪台-雅克拉-波斯坦斷塊潛丘和深部斷褶構造+披覆背斜油氣富集帶。產層及高產井:奧陶系(沙參2井)、泥盆系(東河1井)、侏羅系(沙7井和沙5井)、白堊系(沙5井)、古近系(沙3井)。

2)阿克庫木斷塊潛丘+披覆背斜油氣富集帶。產層及高產井:奧陶系(輪南10井)、三疊系(輪南1井、輪南2井、輪南5井等)。

3)阿克庫木南潛丘油氣富集帶。產層及高產井:奧陶系(輪南8井、輪南11井)、石炭系(輪南9井、輪南11井)。

4)阿克庫勒斷塊潛丘和斷塊背斜+披覆背斜油氣富集帶。產層及工業油氣井:奧陶系(沙14井、沙17井、輪南14井)、石炭系(沙18井、沙17井、沙23井)、三疊系(輪南14井、沙18井、沙22井)。

5)沙西-沙西一、二號褶皺背斜和斷塊潛丘+披覆背斜油氣富集帶。產層及工業油氣井:寒武-奧陶系(英買7井)、奧陶系(英買1井)、白堊系(英買1井、沙16井)。

6)桑塔木下古生界背斜+鹽隆+低幅度披覆背斜油氣富集帶。如桑塔木凝析氣藏。

(2)古斜坡

塔里木盆地為典型,介紹如下:

A.麥蓋提斜坡

是西南坳陷向北東抬升的地區。該斜坡上有較發育的古生界生、儲油岩系,而且又靠近西南坳陷油源區,是油氣運移的指向地帶;同時,又是中生界—古生界沉積相變化帶,故有利於油氣的富集,並已在麥參1、2井,曲1、2井石炭系灰岩中見良好的油氣顯示,在巴什托構造發現油氣田,說明該斜坡具有很好的找油氣前景。

B.古城墟斜坡

是滿加爾坳陷和順托果勒坳陷向南抬高部位,兩大坳陷生成大量的油氣向該斜坡上運移、富集。原七號重力高及塔中二號構造位於該斜坡上,有希望找到大油氣田。

C.孔雀河斜坡

是滿加爾生油坳陷向東抬高的地區,油氣必定向該區運移。斜坡本身下古生界烴源岩較發育,故油源充沛,在合適的圈閉內聚集油氣是毫無疑問的。因此,這一斜坡地區亦應是油氣富集的良好部位。

D.滿加爾西北斜坡

位於滿加爾坳陷的西北部,即包括順托果勒坳陷的東部及沙雅隆起東南一部分,為滿加爾生油坳陷向西、向北抬升部位,極有利於油氣富集。

(3)斷裂控制油氣

A.斷裂控制油氣運移聚集

西北地區發育有不同規模和級次的斷裂,對隆坳構造格局形成、局部構造成生、輸導油氣、改善儲集性能、封閉油氣,均起到一定的控製作用。大型斷裂,多構成構造單元邊界,控制隆坳構造格局。大斷裂對隆坳展布格局的控制,體現為生油坳陷的油氣向隆起區運移聚集的區域性和普遍性。

各隆起有多種性質的斷裂展布,以逆沖斷裂帶和局部構造的形成關系最密切,據統計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及其外圍已確定的50餘個局部構造中有65%的構造,其形成與逆沖斷裂帶的活動有關(如輪台、沙雅、沙井子等逆沖斷裂及其上下盤的一些構造圈閉,阿克庫木、阿克庫勒背沖斷塊形成的斷塊潛丘帶與斷褶潛丘帶上的眾多構造圈閉)。逆沖斷裂帶中的逆沖斷裂及其派生的小型正斷裂往往起著油氣運移通道的作用,斷裂與儲油層、不整合面、生油層或古生界油藏串通,一方面造成沿不整合面側向運移的油氣向上竭力運移,另一方面串通油源岩或已聚集的油氣藏,使油氣通過斷層上竄輸入上覆層中聚集,而且斷層所斷至的任一層位,只要該層位圈閉和儲集條件具備,就可使油氣聚集成藏。典型者如雅克拉侏羅系、白堊系氣藏及古近-新近系的油氣,就是斷裂和裂縫串通不整合面,油氣向上移聚的結果;輪南2井三疊系油藏就是阿克庫木斷裂與奧陶系油源串通的結果。

B.斷裂遮擋油氣

逆沖斷裂具擠壓性質,易於在含油氣滲透層與泥質岩或緻密的碳酸鹽岩層斷層相接處(在斷距小於隔蓋層厚度的情況下)或斷面封閉情況下,對油氣起遮擋作用。較典型的實例如塔北阿克庫勒背沖斷塊褶皺構造帶,逆沖斷層封閉的奧陶系褶皺潛丘中油藏得到保存,僅派生的小斷層使油氣藏切割復雜化而已。斷裂具有破壞與遮擋作用,但以遮擋作用為主導,如輪台斷裂東段。另外見於柴達木冷湖三號,酒西盆地老君廟油氣田,准噶爾盆地紅山嘴-百口泉油氣田。

C.斷裂控制油氣藏的分布聚集

西北各盆地構造油氣藏的形成都與斷裂有直接關系,斷裂對油氣藏的分布聚集起著顯著地控製作用。斷裂與局部構造、儲層、烴源層三位一體的有機配置,有利於油氣富集成藏。斷裂帶旁側,常形成牽引背斜。在斷裂帶的端點、拐點、交點、分支點和錯列點處,有利於形成圈閉。油氣在應力驅動下,可優先在這些部位聚集。因此,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發育的近東西向、北東向斷裂和北西向斷裂控制了油氣藏的聚集分布。

此外,斷裂帶的發育和與斷裂帶有關的風化淋濾帶的發育,都會改善岩層的儲集性能,提高其孔隙度和滲透率。如阿克庫勒凸起沙14井奧陶系緻密灰岩中的裂隙型儲層油氣藏。

(4)區域性不整合面

西北地區區域不整合面,以加里東中期構造運動形成的奧陶系頂部不整合面(T55反射界面)、海西早期運動形成的志留-泥盆系頂部不整合面

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

和海西末期運動形成的二疊系頂部不整合面(T05面),對油氣運移聚集最為重要。由於志留-泥盆系、石炭系在沙雅隆起主體部位剝蝕變薄、尖滅,呈楔狀體疊置和錯列展布,造成一些地區

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

面復合的現象,形成了復合性不整合面。在不整合面上、下發現了一系列油氣藏的事實,有力地說明了不整合面控油的重要性。不整合面控油有以下特點:

A.不整合面是油氣運移的通道

各隆起不整合面上的砂岩、礫岩及不整合面下的碳酸鹽岩風化殼,都有良好的儲集性能,可作為油氣運移的良好通道。構造變動可使不整合面由生油坳陷向隆起區上傾,促進了油氣向隆起區運移效應的加強。

B.不整合面溝通儲油層導致多層系聚集油氣

如塔里木盆地從阿瓦提和滿加爾坳陷至沙雅隆起,寒武-奧陶系主生油層在隆起南緣以T55不整合面與志留-泥盆系的不同層位、不同岩性及不同類型圈閉(如沙西2號)溝通;在隆起東南坡

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

面與

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

面合並,奧陶系與石炭系及其圈閉(阿克庫勒、阿克莫奇、達里亞等)溝通;在北部

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

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

不整合面合並,寒武-奧陶系烴源岩在不同地段與三疊-侏羅系儲集層及其圈閉(雅克拉、阿克庫木、沙西北部等)構造接觸。油源對比結果說明,以寒武-奧陶系為主的海相油氣源,是沿不整合面上傾方向運移以及沿斷裂垂向運移的結果。不但在志留-泥盆系、石炭系兩大地層楔形體中形成了次生聚集(沙11井志留-泥盆系的油顯示、阿克庫勒多井的石炭系氣顯示),而且在中生界的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和古近-新近系的圈閉中以及在寒武-奧陶系風化殼圈閉中形成原生和次生多層系聚集(雅克拉、輪台等)油氣。

但是,不整合面也具有破壞性的一面,即由於海西運動所造成的長期抬升剝蝕和印支-燕山期的淺埋和短暫抬升(主要是

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

面),使一些古油藏暴露或接近地表,原油水洗氧化變為重質油(英買1井奧陶系油藏、沙13井奧陶系風化帶聚油點),或逸散嚴重(沙9井、輪南1井奧陶系風化帶油氣聚集),甚至變成瀝青(沙5井

中國西北地區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

不整合面上、下的石炭系和三疊系軟瀝青)。

在塔里木盆地中、北部奧陶系頂部發現油氣田,如塔中一號油氣田、阿克庫勒(桑塔木)油氣田。在甘肅酒西盆地誌留系(變質岩)頂部風化面發現鴨兒峽油田。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石炭系頂部風化面均發現油氣田,如克-烏油氣田等。

4.7.2.2 中、新生代前陸盆地

中國西部中、新生代前陸盆地有:克拉瑪依、烏倫古、烏魯木齊、吐-哈、伊犁、三塘湖、庫車、阿瓦提、喀什、葉城-和田、且末、孔雀河、柴北緣、柴西、祁連山前、六盤山等16個盆地,這些前陸盆地地質構造上分四個帶:即:逆掩帶、斷褶帶、坳陷(凸)帶、斜坡帶,據目前勘探實踐表明油氣田主要分布在斷褶帶1~3排構造帶內,如塔里木(圖3.10,圖4.93),准噶爾(圖4.94)、柴達木盆地等,發現多個油氣田,以及斜坡帶和逆掩帶(酒西盆地青西油田)。

圖4.93 庫車前陸盆地構造綱要圖

總之,前陸盆地油氣勘探才剛起步,前景廣泛,是今後油氣勘探的重要領域之一。

4.7.2.3 西北地區含油氣盆地低級次扭動構造控制油氣田(藏)分布

根據構造體系控制油氣的理論,在一定扭應力作用下,油氣由應力較大的部位向應力低值區或應力梯度過渡帶移聚。目前已在西北地區發現有:雁列構造、人字型構造、反 「S」 型構造、旋扭構造、弧型構造等。

(1)雁列構造帶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區葉城雁列構造是控油的典型實例,該構造形成於喜馬拉雅晚期。柯克亞油氣田就位於這個雁列構造的第二排西端,是由古近-新近系組成的短軸背斜圈閉;儲油氣層位是中新統,生油層是深部的石炭-二疊系和侏羅系。地震資料表明在中生界、古近-新近系下部出現若干條斷裂,油氣沿斷裂向上運移並儲集於中新統成藏。另外,庫車坳陷西部、沙雅隆起西部及喀什坳陷都存在相似的雁列構造帶,可能都是油氣富集的有利部位。

(2)帚狀構造帶

多個油氣田分布在帚狀構造骨幹斷裂構造帶上,如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帚狀構造帶、塔中帚狀構造帶等控制油氣分布十分明顯。

(3)旋扭構造帶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中部發育一個阿克庫勒旋扭構造帶,該構造帶外旋層為阿克庫木構造帶,中旋層為阿克庫勒-亞里木構造帶,內旋層為塔河構造,在三個旋扭層均發現多個油氣田,如塔河大油田位於內旋層中,准噶爾盆地北三台旋扭構造控制了北三台油田。

(4)反「S」 型構造帶

在塔里木、吐-哈、柴達木等盆地均發現反 「S」 型構造帶,這些構造帶上部發現了油氣田,油氣田分布多為反 「S」 型轉彎部位,如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瑪扎塔克僅 「S」 型構造內發現和田河大氣田,吐-哈盆地台北坳陷丘陵反 「S」 型構造內發現了3個油氣田,柴達木盆地北緣冷湖反 「S」型構造內發現冷3、4、5號油氣田。

(5)入字型構造

該構造型式在塔里木和准噶爾盆地均有發現,如塔里木盆地麥蓋提斜坡巴什托入字型構造控制著巴什托油氣田分布,准噶爾盆地百口泉入字型構造控制著百口泉油田分布。

(6)疊瓦斷裂構造

典型的疊瓦斷裂構造分布在准噶爾盆地西北緣,由NE向展布的三條逆沖斷裂帶組成疊瓦狀(剖面),這三條主幹斷裂帶控制了克拉瑪依大油田,多個油氣田又主要分布在逆沖斷裂下盤。

圖4.94 烏魯木齊前陸盆地構造帶及油氣分布示意圖

❿ 氣測後效如何計算

氣測後效計算方法:
對於固定的排量,固定的井筒大小,井筒某個井深遲到時間是確定的。靜止時,因油氣密度比泥漿密度低會不斷上竄,受油氣浸後的泥漿密度低,其他性能也會發生變化(可以檢測)。循環後,油氣會比預計的時間(油氣層遲到時間)早到達井口,從開泵到見顯示的時間,就是油氣上竄到某個深度的遲到時間。知道遲到時間,可以計算油氣上竄到的井深,同時可以計算上竄速度。 循環時,上竄到某一井深的油氣隨泥漿上返到井口,記錄從開泵到見顯示時間及循環時泵沖計算排量。

油氣上竄高度=鑽頭位置井深 — 見顯示時間×油氣層井深÷鑽頭位置井深對應的遲到時間;

上竄速度=油氣上竄高度÷靜止時間

泵排量*遲到時間=(泵排量+上竄當量排量)*見顯示時間

泵速*遲到時間=(泵速+上竄速度)*見顯示時間+上竄速度*停泵時間

泵速=油氣層井深/鑽頭位置井深對應遲到時間知識拓展:

後效的概念:油氣層被鑽穿後,油氣層中的油氣油氣由於擴散及滲濾的原因進入鑽井液;起下鑽時,鑽井液已停止了循環,減小了對油氣層的壓力,油氣更容易進入鑽井液,在鑽井液靜止時,地層中的油氣進入鑽井液並沿井眼上竄的現象叫做後效。

後效的作用:可以及時對油氣層進行評價,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可以利用後效資料做好油氣層保護工作;指導鑽井安全施工;檢驗地層壓力預測和隨鑽監測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油氣上竄高度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牛皮癬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503
噴霧香水使用方法 瀏覽:682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瀏覽:12
大池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507
測量方法技術的起源 瀏覽:361
崗位分析方法的選擇依據是 瀏覽:983
食用鑄鐵消除內應力最好的方法 瀏覽:516
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哪個好 瀏覽:194
3x97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6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59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4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5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29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5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7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3
中葯分析驗證方法 瀏覽:918
解決代溝的有效方法 瀏覽:695
王伯彤比特訓練方法 瀏覽:89
腦袋上毛囊炎最好治療方法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