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管理會計中資本預算方法包括哪些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投資機會表
投資機會表(Investment Opportunity Set,lOS)按公司潛在投資項目(投資機會)的內部報酬率進行降序排列,並在表中標示每個項目相對應的資本需要量。
(二)邊際資本成本表
邊際資本成本(MCC)指每增加一個單位資本而需增加的資本成本。邊際資本成本也是按加權平均法計算的,是追加籌資時所使用的加權平均成本。
(三)資本限額(capital rationing)
企業在某個年度進行投資的資本限額,並不一定等於上述的資本預算的最高限額。原因如下:
1.股東大會未審批通過;
2.管理層認為金融市場條件不利,既不願意借債,也不願意發行股票;
3.公司缺少有能力的管理人員來實施新項目;等等。
所謂最佳的資本預算,就是通過項目的投資組合的選擇,使所選項目的投資組合的NPV最大,從而最大化企業的價值。
(四)最佳資本預算
最佳資本預算被定義為能夠保證公司價值最大化的項目組合。公司財務理論認為所有能產生正凈現值的獨立項目都應該接受,同時產生最高凈現值的互斥項目也都應該被接受。因此,最佳資本預算由項目組合構成。
在實際業務當中,有兩個重要事項:(1)資本成本隨著資本預算的規模增加而上升,在評估項目時確定恰當的折現率(WACC)比較困難。(2)有時公司會設置資本預算的上限,通常叫做資本限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B. 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會計要素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主要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動態要素:
收入、費用、利潤
靜態要素: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事業單位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C. 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有哪些
管理會計工具方法:
1、預算管理體系、風險管理體系;
2、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
3、TOC管理、績效管理、因素分析法;
4、平衡計分卡、WBS、5W2H;
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作用:
1.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是實現管理會計目標的具體手段。
2.是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時所採用的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計分卡等模型、技術、流程的統稱。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具有開放性,隨著實踐發展不斷豐富完善。
3.主要應用於以下領域: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
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旨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並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並幫助決策者作出各種專門決策的一個會計分支。
D. 管理會計的方法有哪五個
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是實現管理會計目標的具體手段,它是企業應用管理會計時所採用的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計分卡等模型、技術、流程的統稱。
管理會計具體方法有:
一、成本性態分析法
二、本·量·利分析法
三、邊際分析法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
五、折現的現金流量法
管理會計方法眾多,每種工具和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或某方面實現企業的管控目標,但各有其建設與運行的前提條件和優缺點。而且,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具有開放性,隨著實踐發展不斷豐富完善
E. 管理會計方法有哪些
管理會計方法有:
1、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是實現管理會計目標的具體手段,它是企業應用管理會計時所採用的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計分卡等模型、技術、流程的統稱。
2、管理會計方法眾多,每種工具和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或某方面實現企業的管控目標,但各有其建設與運行的前提條件和優缺點。而且,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具有開放性,隨著實踐發展不斷豐富完善。
3、企業在搭建管理會計體系時僅僅應用一種方法肯定是不夠的,但是如果同時應用一批工具方法,也需要注意不同方法之間的協同性和應用的復雜性。
F. 管理會計公式
1、 利率=純粹利率+通貨膨脹附加率+風險附加率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3、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4、保守速動比率=(現金+短期證券+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
5、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6、存貨周轉率(次數)=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平均存貨=(存貨年初數+存貨年末數)/2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平均存貨*360)/銷售成本
7、應收賬款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其中:銷售收入為扣除折扣與折讓後的凈額;應收賬款是未扣除壞賬准備的金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應收賬款*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8、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銷售收入/平均流動資產
9、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10、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11、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12、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凈值)
13、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14、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
15、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16、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
17、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或年末凈資產)*100% 或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或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18、權益乘數=平均資產總額/平均所有者權益總額=1/(1-資產負債率)
19、平均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發行在在外的月份數)/12
20、每股收益=凈利潤/年末普通股份總數=(凈利潤-優先股利)/(年末股份總數-年末優先股數)
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價/每股收益
22、每股股利=股利總額/年末普通股總數
23、股票獲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每股市價
24、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2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凈收益*100%
26、股利保障倍數=股利支付率的倒數=普通股每股凈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27、留存盈利比率=(凈利潤-全部股利)/凈利潤*100%
28、每股凈資產=年末股東權益(扣除優先股)/年末普通股數
29、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入/本期到期的債務=經營現金凈流入/(到期長期債務+應付票據)
30、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流量/流動負債
31、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流入/債務總額
32、銷售現金比率=經營現金流量/銷售額
33、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經營現金凈流量/普通股數
34、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量/全部資產*100%
35、現金滿足投資比=近5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近5年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之和
36、現金股利保障倍數=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每股現金股利
37、凈收益營運指數=經營凈收益/凈收益=(凈收益-非經營收益)/凈收益
38、現金營運指數=經營現金凈收益/經營所得現金(=凈收益-非經營收益+非付現費用)
39、外部融資額=(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銷售凈利率x(1-股利支付率)x預測期銷售額 或=外部融資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
40、銷售增長率=新增額/基期額 或=計劃額/基期額-1
41、新增銷售額=銷售增長率*基期銷售額
42、外部融資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銷售凈利*[(1+增長率)/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 如為負數說明有剩餘資金
43、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權益期末總資產乘數
或=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1-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
P-現值 i-利率 I-利息 S-終值 n─時間 r─名義利率 M-每年復利次數
44、復利終值S=P(S/P,i,n) 復利現值P=S(P/S,i,n)
45、普通年金終值:S=A{[(1+i)^n]-1}/i 或=A(S/A,i,n)
46、年償債基金:A=S*i/[(1+i)^n-1] 或=S(A/S,i,n)
47、普通年金現值:P=A{[1-(1+i)^-n/i] 或=A(P/A,i,n)
48、投資回收額:A=P{i/[1-(1+i)^-n]} 或=P(A/P,i,n)
49、預付年金的終值:S=A{[(1+i)^(n+1)]-1}/i 或=A[(S/A,i,n+1)-1]
50、預付年金的現值:P=A【[1-(1+i)^-(n-1)]/i】+1} 或:A[(P/A,i,n-1)+1]
G. 管理會計採用變動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計算公式
變動成本法計算盈虧的步驟如下:
銷售收入
減:銷貨成本(已售產品負擔的變動生產成本)
=生產邊際貢獻
減:變動非生產成本
=邊際貢獻
減:固定成本(包括生產的和非生產的)
=營業利潤
一、管理會計,就是成本管理會計的簡稱,是一個管理學名詞。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並列,著重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一個企業會計分支。為此,管理會計需要針對企業管理部門編制計劃、作出決策、控制經濟活動的需要,記錄和分析經濟業務,「捕捉」和呈報管理信息,並直接參與決策控制過程。
二、管理會計它包括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兩大組成部分,我們研究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演進,是以歷史和發展的眼光,審視管理會計各個階段的變化和發展,結合考察管理會計研究焦點的演變及未來管理會計工作的變動趨勢,試圖從中得出對管理會計學術研究和實務運用有益的啟示。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正在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會計的核心理念中,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最為重要的兩點。基於此,管理會計是企業的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
三、管理會計實務革新的相對停滯大致從20世紀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在近半個世紀中,管理會計實務性技術方法革新較少,沒有突破性的進展,這主要與財務會計在社會和法律上的主導地位有關。由於企業財務會計報告要求按照規定的核算方法和程序提供有關會計信息,再加之早期企業的產品品種比較單一、按財務會計報告規定的程序,對產品實際成本的扭曲程度很低,而追求准確和相關成本數據所付出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報告代價又很高,所以企業傾向於使用與對外報告相同的成本信息來進行內部營業管理。
四、管理會計研究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焦點,並且無不受到其技術方法演革的影響。它大致經歷了如下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強調成本確認,主要注重成本核算的真實和精確。
H. 管理會計高低點法怎麼計算
高低點法是利用代數式y=a+bx,選用一定歷史資料中的高業務量與低業務量的總成本(或總費用)之差△y,與兩者業務量之差△x進行對比,求出b,然後再求出a的方法。學習之前先來做一個小測試吧點擊測試我合不合適學會計I. 管理會計的基礎方法是什麼
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的企業都會想要管理會計。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管理會計的基礎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①成本性態分析法:將成本表述為產量的函數,分析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然後按照成本對產量的依存性,把全部成本區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大類。它聯系成本與產量增減關系的動態進行差量分析,構成了現代管理會計中一項基礎性的內容。
②本量利分析法:將成本、產量、利潤這幾個方面變動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其核心部分是確定“盈虧臨界點”,從動態上掌握有關因素變動對企業盈虧消長的規律性的聯系。這對幫助企業在經營決策中根據主、客觀條件有預見地採用相應措施實現扭虧增盈,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外部環境對管理會計應用的影響
管理會計與企業外部環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目前我國已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部分企業會計人員仍然是領導者的附庸,對企業的決策不是建立在管理會計的方法基礎上來制定,而是幾乎全憑領導者的指令來決定,難以盡到管理會計人員應有的職責,導致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不能普遍應用。
(二)企業內部環境對管理會計應用的影響
我國多數企業很少運用管理會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因為管理會計有些方法的應用是建立在較高管理水平基礎上的。管理會計作為一種專門為現代企業進行決策服務的管理信息系統,正好滿足了企業的這一需求。而現在中國多數企業尚未達到這種較高的管理層次,造成管理會計需求不足,從而影響了一些先進方法的應用。
(三)管理會計自身缺陷的影響
目前的管理會計可操作性差。我國的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僅限於對國外著述的翻譯介紹,很多屬於純理論的探討,不具有應用的針對性。管理會計的技術和方法主要採用數學和統計的方法,進行定量分析,大多為數學分析模型、數學規劃模型、矩陣代數模型,令人望而生畏。在沒有較好地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管理會計在理論層面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一)創造良好的管理會計應用環境
加快企業改革,盡快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真正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只有企業機制真正轉換了,管理會計的應用才會由“別人要企業用”變成“企業自己要用”,使企業產生一種運用管理會計的內在驅動力。其次是對投融資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傳統的行政審批制度。這樣,自我投資的項目完全由企業自己決策,將來責任也完全由其負責,真正做到誰出資,誰審查,誰負責。這將有利於科學的投資決策,也將大大促進現代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決策中的應用。
(二)努力提高企業決策者和會計人員的素質
企業經營決策者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業領導者的科學文化素質,並把懂管理會計作為企業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領導隊伍還不夠,企業還要有精明強乾的管理會計專業人員,進而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業務素質,這樣能使管理會計在企業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和推廣。
(三)大力開發管理會計軟體,使管理會計逐步向電算化方向發展
管理會計要運用一些比較復雜的計算分析方法,採用計算機可保證運算的准確性,可減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會計人員能夠准確、及時地為企業領導者提供預測、決策等方面的信息,滿足企業領導者決策的需要;同時可以擴大管理會計的應用范圍。
(1)在服務對象方面。財務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外部有關方面提供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因而屬於“對外報告會計”;而管理會計著重為企業管理部門有效地改善生產經營進行最優化決策及時地提供有用的財務與管理信息,並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因而屬於“對內報告會計”。
(2)在工作重點方面。財務會計主要面向過去,提供並解釋歷史信息,因而屬於“報賬型會計”;管理會計則是面向未來的,要能動地利用有關信息來預測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控制和評價經濟活動,因而屬於“經營型會計”。
J. 管理會計計算
(1)第一年:
變動成本法下:稅前利潤=140000*5-(140000*3+140000*5*5%)-(150000+65000)=
完全成本法下:稅前利潤=140000*5-[140000*3+140000*(150000/170000)]-(140000*5*5%+65000)=
第二年:
變動成本法下:稅前利潤=160000*5-(160000*3+160000*5*5%)-(150000+65000)=
完全成本法下:稅前利潤=160000*5-[160000*3+(170000-140000)*(150000/170000)+130000*(150000/140000)]-(160000*5*5%+65000)=
(2)在變動成本法下,第二年的利潤比第一年的增加( )元,是因為第二年的銷量比第一年增加 20000件,邊際貢獻額增加了() 元,而固定成本保持不變,所以,利潤增加了()元。
(3)在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比第一年凈增加固定性製造費用()元,所以利潤反而減少()元,銷售量與利潤脫節。
好了,裡面的數字你自己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