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液體浮力公式
液體浮力公式是F浮=G排=m排g=ρ液gV排,浸在流體內的物體受到流體豎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叫作浮力,浮力指物體在流體(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壓力的差(合力)。
液體是三大物質形態之一。它沒有確定的形狀,往往受容器的影響。但它的體積在壓力及溫度不變的環境下,是固定不變的。液體分子間的距離較遠,分子運動也較劇烈,分子間的吸引力較小。
B. 計算液體浮力都有哪些方法
初中階段計算液體浮力方法可以概括為:
(1)稱量法:F浮=G-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 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ρVg;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C. 初中浮力的七個公式是什麼
浮力的計算公式有:F浮=F向上-F向下;F浮=G液排=ρ液gV排;ρ液gV排=ρ物gV物;F浮=G物-F拉。
特例:
當物體和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即物體下部沒有液體。此時物體沒有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即F浮=0,所以,浮力計算,從根本上說,只有上面四種計算方式,如果有其它公式,也只能是上述公式的變形。
浮力基本介紹
浮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原理。
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即物體浮力等於物體下沉時排開液體的重力),計算可用它推導出公式F浮=ρ液gV排(ρ液:液體密度,單位千克/立方米;g: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計算時,g可以取10N/kg,單位牛頓;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立方米)。液體的浮力也適用於氣體。
D. 浮力計算公式
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計算公式為:F浮=ρ液gV排,其中,ρ液表示液體的密度,單位為千克/立方米;g表示常數,g=9.8N/kg;V排表示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為立方米。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本身的密度、運動狀態、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等因素無關。
在水中,雖然比水密度大的物體會下沉,比如石頭、鐵塊;比水密度小的物體會上升,比如塑料、木頭,但是它們本身的浮力不變。在其他液體和氣體中也存在同樣的規律。
實物分析
產生浮力的原因,可用浸沒在液體內的正立方體的物體來分析。該物體系全浸之物體,受到四面八方液體的壓力,而且是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這個正立方體的前後、左右、上下六個面都受到液體的壓力。
因為作用在左右兩個側面上的力由於兩側面相對應,而且面積大小相等,又處於液體中相同的深度,所以兩側面上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力彼此平衡。同理,作用在前後兩個側面上的壓力也彼此平衡。
但是上下兩個面因為在液體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壓強也不相等。上面的壓強小,下面受到的壓強大,下面受到向上的壓力大於上面受到的向下的壓力。液體對物體這個壓力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這個力等於被物體所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E. 浮力分計算方法有哪幾種
有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一、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壓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其中,F向上是物體在液體中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向上的壓力,F向下是物體上表面受到液體向下的壓力。
二、稱量法用彈簧測力計稱出物體在空氣中受到的重力G,再把物體放入液體中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則F浮=G-F。
三、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 m排g=ρ液gV排,其中,G排為物體浸在液體中時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物體浸在液體中時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為液體的密度,V排為物體在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體積。
四、浮體平衡法
當物體漂浮或懸浮在液體中時,物體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即F浮=G物。
注意,在解決浮力計算問題時,不要只拘泥於一種方法,有較多的題目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甚至必須用不同方法交替使用才能解答,因此,作為學生必須牢固掌握這幾種不同計算方法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應用
F. 浮力的五個計算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
「F向上」指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力,F向下指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力,這是浮力的最原始的計算公式。
F浮=G排=ρ液gV排
這是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得到的,V排指排出液體的體積,ρ液指液體密度。
F浮=G物
即ρ液gV排=ρ物gV物,利用二力平衡,即根據漂浮、懸浮的物體浮力與自重相等。
F浮=G物-F拉
測量浮力時根據此公式計算,F拉指的是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F浮=ρgh
h指的是物體全部浸入液體中時表面距離液面的高度。
(6)液體浮力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原理。
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即物體浮力等於物體下沉時排開液體的重力),計算可用它推導出公式F浮=ρ液gV排(ρ液:液體密度,單位千克/立方米;g: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計算時,g可以取10N/kg,單位牛頓;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立方米)。液體的浮力也適用於氣體。
浮力的作用點稱為浮心。浮心顯然與所排開液體體積的形心重合。
G. 浮力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1、定義式:F浮=F下-F上,
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gV排,
3、F浮=G物,該公式只有在物體懸浮、漂浮於液體表面的時候才成立。ρ物<ρ液時物體漂浮,當物體懸浮時, ρ物=ρ液,
4、受力分析:F浮=G物-F拉,物體在浮力、重力、向下的壓力下處於平衡態,那麼浮力公式就是:F浮=G物+F壓。
(7)液體浮力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物體上下表面由於處於液體(或氣體)的深度不同,受到液體(或氣體)的壓力也不等,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壓力大於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壓力,這兩個壓力之差形成了浮力。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的液體(或氣體)的多少密切相關。
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為例,由於液體會產生壓強,而且壓強隨深度增加而變大,且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因此物體下底面受到的液體向上的壓力較大,上底面受到的液體向下的壓力較小,物體上、下底面的壓力差即表現為豎直向上的浮力。側面所受到的壓力相互抵消。
H. 計算浮力的四種方法
計算浮力的四種方法如下:
1、利用彈簧測力計測:F浮=G物–F,G物是物體受到的重力,F是物體浸在液體里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利用浮力產生的原因測: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是物體下表面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F向下是物體上表面受到液體向下的壓力。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F浮=G排=ρ液gV排,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隻與液體的密度和排開的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其他因素如物體的密度、體積等無關。
4、利用二力平衡來測:當物體漂浮在液面上靜止時和懸浮在液體中時,F浮=G物。將物體做成空心的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把物體做成空心的,雖然物體受到的重力沒有改變。因為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的改變而改變,且G=mg,所以重力不變。但是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很多,排開的液體增多,所以受到的浮力增大,即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
浮力計算注意事項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隻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本身的密度、運動狀態、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等因素無關。在水中,雖然比水密度大的物體會下沉,比如石頭、鐵塊;比水密度小的物體會上升,比如塑料、木頭,但是它們本身的浮力不變。
I. 浮力的所有計算公式
1、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2、露排比公式
如果該物體漂浮(這是重要前提),則:ρ物∶ρ液=V排∶V物。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變式:(ρ液-ρ物)∶ρ液=V露∶V物ρ物∶(ρ液-ρ物)=V排∶V露。
3、漂浮、懸浮法:F浮=G物(本質是給物體做受力分析,當物體靜止時,保持平衡狀態,即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
4、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上下壓力差,也就是從浮力的定義出發,給物體做受力分析,物體在水中收到水上面和下面的壓強,相減即為浮力大小。)
(9)液體浮力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應用:
橋墩作為橋梁的主要支撐點,它的堅固性要求非常的高,每一根橋墩的受力情況經過精心的設計。把橋墩深深嵌入河底,一方面可以使它緊密接觸到河道下方的較為密實堅固的土壤層或岩層;另一方面就是避免橋墩下方存在水壓而產生浮力。
其上表面沒有水壓而下表面與河床緊密接觸也不存在水壓,這樣一來就完全不會受到水流浮力的影響了。或許同學們覺得反正混凝土本身就能沉在水裡,而且上邊還有沉重的橋面壓著,也不在乎這點兒浮力了。
其實別小看這點兒浮力,混凝土密度約為2.6噸每立方,而這些沉在水裡的混凝土每立方卻可以產生高達1噸重的浮力。相當於水下的橋墩一下子輕了40%,這會對橋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帶來十分惡劣的影響。
J. 浮力的計算公式(四種)
1、定義式:F浮=F下-F上。
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gV排;
3、F浮=G物,該公式只有在物體懸浮、漂浮於液體表面的時候才成立。ρ物<ρ液時物體漂浮,當物體懸浮時, ρ物=ρ液。
4、受力分析:F浮=G物-F拉,物體在浮力、重力、向下的壓力下處於平衡態,那麼浮力公式就是:F浮=G物+F壓。
(10)液體浮力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產生浮力的原因,可用浸沒在液體內的正立方體的物體來分析。該物體系全浸之物體,受到四面八方液體的壓力,而且是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
這個正立方體的前後、左右、上下六個面都受到液體的壓力。因為作用在左右兩個側面上的力由於兩側面相對應,而且面積大小相等。
又處於液體中相同的深度,所以兩側面上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力彼此平衡。同理,作用在前後兩個側面上的壓力也彼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