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雙光子熒光的介紹
在一般的熒光現象中,由於激發光的光子密度低,一個熒光分子只能同時吸收一個光子,再通過輻射躍遷發射一個熒光光子,這就是單光子熒光。對於以激光為光源的熒光激發過程,則可能產生雙光子甚至多光子熒光現象,這時所用的激發光源強度高,光子密度滿足熒光分子同時吸收兩個光子的要求。以一般的激光為激發光源的過程中,光子密度仍然不足以產生雙光子吸收現象,通常採用飛秒脈沖激光器,其瞬時功率可以達到兆瓦量級。因此,雙光子熒光的波長比激發光的波長短,相當於半激發波長激發產生的效果。
② 絕對熒光定量計算公式來歷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9
③ 做熒光定量PCR時,它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Ct=-1/lg(1+Ex)*lgX0+lgN/lg(1+Ex)。
n為擴增反應的循環次數,X0為初始模板量,Ex為擴增效率,N為熒光擴增信號達到閾值強度時擴增產物的量。
起始拷貝數越多,Ct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貝數的標准品可作出標准曲線,其中橫坐標代表起始拷貝數的對數,縱坐標代Ct值。因此,只要獲得未知樣品的Ct值,即可從標准曲線上計算出該樣品的起始拷貝數。
(3)雙熒光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傳統定量PCR方法簡介:
1)內參照法:在不同的PCR反應管中加入已定量的內標和引物,內標用基因工程方法合成。上游引物用熒游標記,下游引物不標記。
在模板擴增的同時,內標也被擴增。在PCR產物中,由於內標與靶模板的長度不同,二者的擴增產物可用電泳或高效液相分離開來,分別測定其熒光強度,以內標為對照定量待檢測模板。
2)競爭法:選擇由突變克隆產生的含有一個新內切位點的外源競爭性模板。在同一反應管中,待測樣品與競爭模板用同一對引物同時擴增(其中一個引物為熒游標記)。
擴增後用內切酶消化PCR產物,競爭性模板的產物被酶解為兩個片段,而待測模板不被酶切,可通過電泳或高效液相將兩種產物分開,分別測定熒光強度,根據已知模板推測未知模板的起始拷貝數。
④ 怎麼用spss處理雙熒光報告基因數據
錄入完數據後,你可以先進行基礎的數據統計--描述性統計。然後根據你的數據結果再看是否需要相關回歸或者其他分析。spss裡面的描述統計主要在analyze——descriptive裡面,其中有描述統計、頻數統計、交叉分析。
描述性統計分析是統計分析的第一步,先選擇analyze,你就能看到descriptive,然後滑鼠再選Descriptive 菜單中,最常用的是列在最前面的四個過程:Frequencies過程的特色是產生頻數表;Descriptives過程則進行一般性的統計描述;Explore過程用於對數據概況不清時的探索性分析;Crosstabs過程則完成計數資料和等級資料的統計描述和一般的統計檢驗。
先選擇analyze,---再選descriptive
打開任意的分析窗口後,你把想分析的數據選入,可以一起按滑鼠左鍵選中按中間按鈕加入,然後選擇單擊後彈出Statistics對話框,用於定義需要計算的其他描述統計量。你可以分析均數(Mean)、中位數(Median)、眾數(Mode)、總和(Sum)等等。 然後還可以點Charts對話框,選擇直方圖、餅圖等來繪圖。都確定好後,選擇單擊Continue鈕 ,然後選擇OK。就可以了。直接就會有輸出結果。
你可以先看看描述性統計的結果,有沒有什麼缺失值或者不符合實際的數據出現。要是有,你需要糾正數據,再用描述統計進行分析。
我覺得說的挺詳細的了。呵呵~~~~
⑤ X熒光方法的基本公式
現在假設在物質層中有一厚度為Δx的薄層(圖4-3),且各元素在層內是均勻的,其表面可看作無限大。
1)入射X射線是平行線束,照射強度為I0(Ex),且假定為單能量。
2)待測元素i產生的X射線熒光的效率為
放射性勘探方法
式中:τi是i元素的K或L層的光電吸收系數;ωi為i元素的K(或L)層的熒光產額;ki為i元素產生該熒光的分支比。
圖4-3 X熒光基本公式推導示意圖
3)入射光子束I0(Ex)穿過樣品表層深度x到達深度Δx層處的照射量率
放射性勘探方法
式中:μ(Ex)為介質對入射光子的吸收系數;φ為光子的入射角。
4)介質中待測元素i的濃度為Ci。Δx層可以看作是很薄的,以致光子在Δx/sinφ中通過不產生衰減,均勻有同樣的激發效率,則Δx層內受入射射線激發元素i產生的X射線熒光強度:
放射性勘探方法
5)ΔIi在ϕ方向穿過Δx上部表層的吸收因子為
放射性勘探方法
式中:μ(i)為樣品對熒光的吸收系數;ϕ為出射角。
因方程(4-5)式中可以將Δx看作很薄,即Δx=dx;ΔIi=dIi;將所有吸收系數寫成質量吸收系數,並代入(4-4)式,則(4-6)式可寫為
放射性勘探方法
當x=0到x=d積分得
放射性勘探方法
對於能量色散常用的中心源幾何布置和環形源幾何布置都可以近似地認為是正交的,即ϕ=φ=90°,因此,方程(4-7)式可以寫成
放射性勘探方法
方程(4-8)式表明特徵X射線Ii與i元素含量Ci有關,這就是X熒光測量定量分析的依據。從(4-8)式還可以看出Ii還和樣品對射線的吸收特徵有關,即和激發的初始射線及熒光射線在樣品的質量吸收系數密切相關。它造成了Ii和元素含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這就是X熒光測量中的基體效應。
⑥ 急求間接免疫熒光雙染實驗步驟
FITC:
操作步驟
將純化的IgG抗體對PH9~9.5碳酸鹽緩沖液透析過夜,
透析後抗體液移入小燒杯中
↓
稱取適量IFTC,加入二甲亞碸(DMSO)(FITC~1mg/1ml DMSO)
使終濃度為1mgFITC/1mlDMSO
FITC/IgG比例:如IgG濃度為1mg/ml,FITC/IgG比例約為50μgFITC/mgIgG;
如IgG為5~10mg/ml,則比例為25μgFITC/ml IgG
在10ml小燒杯中先放入抗體
↓
按上述比例將FITC-DMSO溶液逐滴加入透析後的抗體溶液中
↓
將標記物用PBS加至2.5ml,磁力攪拌器室溫下避光攪拌2h
↓
用PD10柱(Sephadex G25柱)除去游離熒光素,先用25ml PBS淋洗G25柱
↓
收集PBS洗脫第一個熒光素結合蛋白峰,測定F/P
比值。第二個熒光素峰為游離熒光素
計算:
2.87×A495
F/P=————————
A280-0.35×A495
合適的F/P值為2~4。
注意事項:
1.FITC保存於4℃暗處,使用前待試劑瓶升至室溫時開蓋稱取,以避免潮解。
2.FITC-DMSO液要臨用時配製。
3.碳酸鹽緩沖液要新鮮配製。
⑦ 請問:做熒光定量PCR時,△△Ct值是什麼意思,它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Ct是熒光定量計算公式的簡化形式,用於比較不同樣品之間的差別或變化比率。
Ct=-1/lg(1+Ex)*lgX₀+lgN/lg(1+Ex),其中,n為擴增反應的循環次數,X₀為初始模板量,Ex為擴增效率,N為熒光擴增信號達到閾值強度時擴增產物的量。△Ct(n)=Ct(目的基因)-Ct(內參基因);△△CT(n)=△Ct(n)-△Ct(1)。
起始拷貝數越多,Ct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貝數的標准品可作出標准曲線,其中橫坐標代表起始拷貝數的對數,縱坐標代Ct值。因此,只要獲得未知樣品的Ct值,即可從標准曲線上計算出該樣品的起始拷貝數。
(7)雙熒光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熒光定量PCR的原理:
熒光定量PCR技術: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通過熒光信號不斷累積而實現實時監測PCR全程,然後通過標准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實時熒光定量PCR中,對全程PCR擴增過程進行實時檢測,根據反應時間和熒光信號的變化可以繪製成一條曲線。
實時熒光定量常用的熒光化學分類有SYBR Green I法和Tag Man探針法。
Ct值: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Ct值的含義是每個反應管內的熒光信號到達設定的域值時所經歷的循環數。
⑧ 熒光效率的計算公式
介紹了在Ru-200X光機上,根據Cu靶的韌致輻射譜,採用濾波法產生單能X射線,對Fe、Co、V和Ti熒光片作熒光效率測量。給出了熒光效率的理論推導公式和實驗結果,並進行了理論和實驗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