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一窩蜜蜂中培育新的蜂王
步驟如下:
1、時間和條件:天氣溫暖氣候穩定處女王交尾期間,白晝氣溫應在 20℃以上,力求避開連陰雨天氣。
(1)蜂王育王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蜂王功能職責
蜂王是蜂群中主要繁殖者,其通過分泌蜂王特有的信息素來抑制工蜂卵巢發育並吸引工蜂形成飼喂圈。
在自然界中一個蜜蜂群體有幾千到幾萬只蜜蜂,由一隻蜂王、少量的雄蜂和眾多的工蜂組成。
蜂王的主要職能是產卵,蜂群內所有的個體(新蜂王、雄蜂和工蜂)都是由它產卵發育而成,一隻交配後的中華蜜蜂蜂王在受精囊內充滿了500~700萬的精子,一晝夜可產800~1300粒卵,一隻優良的中華蜜蜂蜂王年產卵總數可達10萬粒以上;
蜂王雖然被稱為「王」,但它實際上並不領導蜂群,它在蜂群中的作用就是繁衍後代,蜂群中大部分的蜜蜂都是它的後代。在春季繁殖高峰時,一隻蜂王每天會產卵約2000多個——總的重量甚至超過了它的體重。工蜂會時刻圍繞在蜂王的周圍,像「侍者」一樣照應它的需求,比如提供食物、清理垃圾等。
『貳』 如何育好蜂王
諾說:「一隻好王千斤蜜」。此話雖誇張一點,但足以說明蜂王在蜂群當中的作用,但是好王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下面就我本人十多年來養蜂管理中的育王體會闡述如下。
一、要選擇適宜本地區的蜂種育王。可以從正規的種蜂場引種,也可以從本場擇優移蟲培育,最好每隔兩年就從外地引進一次種王,以免種性退化。
二、有了好的種王也不一定就能育出好王來,還必須有好的或輔助的蜜粉源,這是培育好王的又一個主要條件。如外界蜜粉條件差則不能育王,蜜粉源條件一般時,則每天傍晚要進行獎飼。
有了上述兩個條件還不夠,還必須利用大卵育王,大卵育出的蜂王,初生體重大,發育好。大卵是怎樣得到的呢?首先要將種王用竹絲籠囚禁5—10天,移蟲前4至5天放開種王開始產卵,放王後4天內所產的卵的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大,以後隨產卵量增多而逐漸變小。
四、選擇強群育王,強群各方面條件都較優良。12框足蜂以上,巢內蜜粉充足的、有王群育王最好。將原蜂王限制在巢箱內,選1至2張小幼蟲脾,先將育王框帶王台放在兩幼蟲脾中間清理4至6小時,取出移入2日齡小幼蟲促其接受,只要能接受幾個就行。24小時後取出,把幼蟲去掉,用毛筆將每個需移蟲的王台用所接受的蜂王漿塗刷,隨即移入適宜的12小時以內的小幼蟲。如所育處女王在移蟲後第11天出房的,質量不會太好,只有在第12天的下午或夜間出房的是最佳處女王。
五、組織交尾群,以1至2框蜂為好,蜜粉要足。群勢較大會浪費工蜂的哺育力,對全場的發展和生產不利。在處女王出房前1天,把王台安放在交尾群的蜂多有蜜處,處女王出房後如有殘肢和體格較小的應立即予以淘汰。處女王交尾產卵一般是在出房後第9至-11天,個別的十二三天,超過半月交尾的處女王也應淘汰。處女王開始產卵後,到底是否是一隻好王還要看產卵後表現
六、是否是一隻好王還得看產卵以後各方面的表現才能確定。在交尾群中,產滿1脾卵後應立即提出與強群中的空脾對換,連產4脾卵後將其誘入到生產群中進一步作性能考察。在生產群中產卵、產蜜、產漿、產花粉等都不低於同群勢的產量,甚至更高,此只新王才能定為一隻好王。
『叄』 蜜蜂王怎麼培育
移蟲育蜂王的方法
1、移蟲育蜂王時需要一些必備的工具,像移蟲針、和育王框以及蠟碗等就都是移蟲時必不可少的用具,另外毛巾、蜂王漿和蠟碗棒也是人們移蟲時會用的到物品。其次是蠟碗就是培育蜂王的王台基礎,如果不用蠟制小碗當王台,也可以採用塑料王台。
2、准備移蟲工具以後就可以開始移蟲,操作移蟲育王時要先在育王框上粘貼兩到三個巢礎,然後再在它的上面粘上七到十個小蠟碗,做好後安放到育王群中,讓裡面的蜜蜂接觸三小時左右,再取出來,並將上面的蜜蜂掃掉。向每個蠟碗中滴入少量的蜂王漿,然後就可以開始移蟲,移蟲時用移蟲針,把蜂王幼蟲插起來,直接移動到放有蜂王漿的蠟碗中就可以。
3、在移蟲完成以後,把育王框放入到育王群中,在傍晚時進行獎勵性的喂養,到二十四小時以後就可以觀察幼蟲是不是被蜂群所接受,如果發現王台增高,而且王台中的蜂王漿數量也有所增加,幼蟲也飄浮在蜂王漿上面,就說明幼蟲已經被接受,移蟲成功,在過六天以後移蟲成功的王台就會全部封蓋,這時可以按封蓋王台的數量去組織數量相符的交尾群。
『肆』 蜜蜂人工育王方法及注意事項有什麼
蜂王是蜂群中唯一且最不可或缺的繁殖者,事實上蜂群的很多特性都是由蜂王決定的,因此養蜂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蜂王的質量,而人工育王則是獲取優質蜂王的不二之法,下面一起來看一看蜜蜂人工育王方法及注意事項吧!
六、注意事項
1、人工育王時絕對不能移超過三日齡的幼蟲,原因是工蜂幼蟲超過三日齡後不能再發育成蜂王,而且就算能發育成蜂王也都是劣質蜂王。
2、移蟲時人工王台中一定要蘸些蜂王漿,否則可能出現移入的幼蟲被餓死的情況,另外在使用移蟲針時還要注意避免幼蟲被弄傷的情況。
3、蜂王質量除了取決於本身的遺傳特性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與之交尾的雄蜂,因此人工育王時要選留具有優良遺傳特性的雄蜂。
『伍』 怎樣人工培育蜂王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個要素:時間和條件,准備工作,移蟲育王的工具,移蟲方法,移蟲後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台的利用。
『陸』 人工分蜂沒蜂王怎麼辦視頻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個要素:時間和條件,准備工作,移蟲育王的工具,移蟲方法,移蟲後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台的利用。
1.時間和條件
蜂群在當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換了越過冬的老蜂,進入發展壯大時期以後,就可以准備進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氣溫穩定在20℃以上有蜜源時,特別是在有豐富粉源時進行。這樣既可以保證蜂王的質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換衰老的蜂王,有當年蜂王的蜂群不會發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實行人工分蜂,經過1個半月的增殖,就可以發展成強群,採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後一個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對於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發展都有利。長江中下游一帶,以在紫雲英花期育王為好。培育優質蜂王的條件是:
(1)天氣溫暖氣候穩定
處女王交尾期間,白晝氣溫應在 20℃以上,力求避開連陰雨天氣。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間自然界應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對於種蜂群和育王群進行不間斷的獎勵飼喂。
2.准備工作
在進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認真做好下列准備工作:
(1)選擇父母群
通過考察,選擇蜂蜜或蜂王漿產量超過全場平均產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勢發展快的健壯無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蟲培養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時,1個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萬條雌性幼蟲;同樣1個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數千隻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兩群種 群培育處女王和雄蜂,全場蜂群就會形成近親繁殖,使生產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選擇和使用多個蜂群作父群和母群;並且定期從種蜂場引進同一品種不同血統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種用雄蜂
雄蜂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繫到處女王的交尾成功率,還關繫到授精效果,進而影響子代蜂群的品質優劣。因此,必須在著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開始培育雄蜂。為培育種用雄蜂,需事先准備好雄蜂脾,也可將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強群中修造成雄蜂脾。為保證交尾質量,按1隻處女王比50隻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發育從卵到羽化成蟲約需16天,達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計21天。而雄蜂從卵到羽化成蟲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約需12日,共計36日。因此,必須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開始培養雄蜂,才能使雄蜂和處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適應。通常可在種用雄蜂開始大量出房時,著手移蟲育王。同時將場內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滅。
(3)准備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來哺育蜂王幼蟲和蛹的強壯蜂群。應選擇無病、無蜂蟎,群勢強壯,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蟲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帶蜂未封蓋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個脾(包括封蓋子脾和蜜脾、粉脾)組成無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對育王群每晚飼喂0.5~1千克糖漿。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繼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在巢箱和繼箱之間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產卵,繼箱中央放1框小幼蟲脾,一側放一花粉脾,其餘放封蓋子脾,外側放蜜脾。有王群沒有無王群對移植幼蟲的接受率高,但是對於封蓋王台照護得較好。
3.移蟲育王的工具
移蟲育王的工具有移蟲針、育王框、蠟碗等。移蟲針是將小幼蟲移植到王台碗內的工具,可用粗銅絲或者鵝毛管自製,一頭呈扁薄的尖舌狀,另一頭呈彎匙狀。帶彈簧的移蟲針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標准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側板的寬度相等,為13毫米左右。框內等距離地橫著安裝3條寬10毫米的板條。蠟碗棒是蘸制蠟碗的木棒,長100毫米,蘸蠟碗的一端十分圓滑,距端部10毫米處直徑8~9毫米。蠟碗是培育蜂王的王台基,用蠟碗棒蘸熔化的蜂蠟製成。把蠟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時間,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蠟中約10毫米深處,取出稍停,如此反復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淺一些。然後將它放入冷水冷卻後取下。製成的蠟碗口薄底厚,裡面光滑無氣泡。也可以使用塑料王台。此外還要准備毛巾、面盆、蜂王漿等。蜂王漿可臨時從自然王台取得,也可預先收集保存在冰箱內,使用時加l倍溫水把蜂王漿調稀。
4.移蟲方法
移蟲育王可以有計劃地培育出需要數量的、成熟期一致的處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條上粘上2~3層巢礎條或者按相等距離用熔蠟粘上小三角形薄鐵片,其上粘7~10個蠟碗, 3條共20~30個蠟碗。放人育王群中,讓蜜蜂清理2~3小時,取出,用蜂掃掃去蜜蜂,在每個蠟碗內滴上1滴稀釋的蜂王漿或者蜂蜜,即可進行移蟲。最好在清潔、明亮的室內移蟲,室內溫度保持在25~30℃,相對濕度80%~90%。如果濕度不夠,可在地面灑水。氣溫在25℃以上沒有盜蜂時,可在室外的陰處移蟲。 從母群提出1框小幼蟲脾,掃凈蜜蜂拿去移蟲。先把粘有蠟碗的板條並排放在桌上,用清潔的圓頭細玻璃棒或者細竹棒,在經過蜜蜂清理的蠟碗里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漿,然後 移蟲。移蟲要從幼蟲的背部(凸面)一側下針,把針尖插入幼蟲和房底之間,將幼蟲挑起,放在蠟碗里的蜂王漿上。幼蟲十分嬌嫩,移蟲的動作要輕穩、迅速,1條幼蟲只允許用移蟲針挑1 次。移完蟲的板條用濕毛巾蓋上,再移第二條。把移完蟲的板條裝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內幼蟲脾和花粉脾之間。
5.移蟲後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蟲的育王框後,連續在傍晚獎勵飼喂。第二天檢查幼蟲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蟲,其王台加高,王台中的蜂王漿增多,幼蟲浮在蜂王漿上;未被接受的,其王台被咬壞,王台中沒有幼蟲。如果用無王群育王,這時把育王框轉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繼箱中,同時把無王育王群與原群合並。 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台已經封蓋時檢查封蓋王台情況,淘汰小的、歪斜的王台。統計可用王台的數量,以便組織需要數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實驗證明,處女王初生體重超過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對卵巢的卵巢管數量多,具有較強的產卵能力。並且證明,採用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體重大的蜂王。把選出的母群的蜂王關在蜂王產卵控制器內,或者把母群飼養在3~5框的小群內,限制其產卵,1星期後就能得到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蟲時,用其24小時以內的幼蟲人工培育蜂王。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製的蜂王產卵控制器,是用塑料製造的,內圍尺寸:長457毫米、寬54毫米、高244毫米,剛好能放入一個標准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蟲育王前12日,於蜂王產卵控制器內放入一個幾乎沒有空巢房的封蓋不久的蛹脾,並將蜂王放在該脾上,蓋上控制器的蓋板,將其放在蜂群內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內產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陸續出房以後,蜂王才逐漸產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控制器內的子脾,放在蜂群內由蜜蜂撫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齡的幼蟲。在生產蜂王漿時,將蜂王控制在一個巢脾上產卵可獲得適宜日齡的、供移蟲用的幼蟲。蜂王產卵控制器還可用於生產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視力不佳,移蟲有困難,可以採用切割未封蓋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當蜂群發展強壯時,從母群提出2~3框帶蜂封蓋子脾連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補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為一無王的育王群,從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蟲的子脾,從巢脾中央部位切下1塊200毫米X 35毫米的長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緣巢房中的卵和幼蟲露出來,讓蜜蜂在上邊切口處築造王台。第三天檢查,選留10~20個幼蟲發育良好、地位適宜的王台。把修造和飼喂情況不好的王台、提早封蓋的急造王台以及多餘的王台全部割除。記錄留下的王台里幼蟲的日齡,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無王育王群在取出封蓋王台後,與原群合並。
8.交替王台的利用
選擇具有老蜂王的優良蜂群作種群。在它們修造交替王台時,加以選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種群的優良性狀更加穩定地遺傳下去。發生這種自然交替現象時,蜂群一般只造幾個王台,育成的蜂王質量比較好。把帶有交替王台的巢脾提出,放入繼箱群的繼箱內,巢箱和繼箱間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可以陸續從這種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台。
『柒』 中蜂怎樣育王
中蜂育王需要人工培育,可以出體格健壯、產卵力強的蜂王,利用優質雄蜂,選擇強壯健康的哺育群育王。移蟲、分配王台等方面的正確的操作技術很重要。
具體過程如下:
1.提前培育種用雄蜂 蜂王與雄蜂的發育期不同,為了使雄蜂與蜂王的性成熟期相吻合,需要提前培育種用雄蜂。做法是選擇經濟性狀優良的蜂群培育種用雄蜂,在春季蜂群進入快速增殖期,加人雄蜂房多的巢脾擴大蜂巢,促使蜂王產下未受精卵,同時加強飼喂。
2.選擇哺育群 蜂王在幼蟲期得到蜂乳的多少決定蜂王質量的優劣。因此,選擇哺育群特別重要。在移蟲前一個星期,在蜂場挑選性狀優良的蜂群作為哺育群。移蟲前一天,對哺育群進行調整。要求8框蜂以上的群勢,巢內有大量的哺育蜂,保留封蓋子牌和少量的幼蟲脾,抽出空牌使蜂數密集。
3.製作人工王台 在自然蜂群里,中蜂王台剛產卵時的台基深度約6-9mm。隨著台基內幼蟲發育工蜂逐漸加高台壁,封蓋的自然王台高度在15-20mm。根據工蜂在建造王台時表現出的生物學特性,人工台基以高9mm,直徑8-10mm為宜。
4.移蟲 把經濟性狀優良蜂群中的幼蟲移入人工王台內生長。第一次移蟲 工蜂飼喂蜂王幼蟲是隨著幼蟲生長逐漸增加泌乳量。根據這一特點,第一次移蟲的蟲齡可適當大一點。這樣的幼蟲易挑,易被工蜂接受。移蟲時動作要輕,不能擦傷幼蟲。第一次移蟲24小時後進行復式移蟲。復移前最好飼喂蜂群,剌激工作蜂多吐漿,便於挑蟲。然後從種群尋找不超過24小時蟲齡的幼蟲移人王台內。為保證幼蟲有足夠的蜂乳,8框蜂的群勢移人20-25個幼蟲較合適。移完後迅速把育王框放進哺育群。
拓展資料:
復移後幼蟲發育特點 當育王框重新放進哺育群後,哺育蜂對台基內的幼蟲進行認真地檢查,在復移後的2-10小時內決定取捨。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接受率。復移36小時後幼蟲發育很快,進食量增大。這時哺育蜂飼喂的蜂乳隨之增多,幼蟲呈乳白色漂浮在蜂乳上面。復移72小時後,哺育蜂對蜂王幼蟲飼喂的次數明顯增加,每分鍾有10-15隻工蜂把頭伸進王台內飼喂或探視。
這時王台加高到17 -19mm ;王台周圍的哺育蜂既繁忙又緊張,台內積累的蜂乳達到高峰期。到了復移後90小時,工蜂將台口縮小,整個王台呈寶塔狀,過不多久工蜂逐漸把台口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