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有什麼實用的計算方法

有什麼實用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31 13:39:25

⑴ 數學快速計算有哪些方法

乘法口訣你自然要背很熟了,否側一切都是浮雲。平時多記記下平方公式,在計算時非常有用的,其他的還是多練練,就到這里吧,下面是個簡單的方法:

1、十幾乘十幾:
口訣:頭乘頭,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
1×1=1

2+4=6

2×4=8

12×14=168
註: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佔位。
2.頭相同,尾互補(尾相加等於10):
口訣:一個頭加1後,頭乘頭,尾乘尾。
2、例:23×27=?
解:2+1=3
2×3=6
3×7=21

23×27=621
註: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佔位。
3、第一個乘數互補,另一個乘數數字相同:
口訣:一個頭加1後,頭乘頭,尾乘尾。
例:37×44=?
解:3+1=4

4×4=16

7×4=28

37×44=1628
註:個位相乘,不夠兩位數要用0佔位。
4.幾十一乘幾十一:
口訣:頭乘頭,頭加頭,尾乘尾。
4、例:21×41=?
解:2×4=8

2+4=6

1×1=1

21×41=861
5、11乘任意數:
口訣:首尾不動下落,中間之和下拉。
例:11×23125=?
解:2+3=5

3+1=4

1+2=3

2+5=7

2和5分別在首尾

11×23125=254375

註:和滿十要進一。
6、十幾乘任意數:

口訣:第二乘數首位不動向下落,第一因數的個位乘以第二因數後面每一個數字,加下一位數,再向下落。
例:13×326=?
解:13個位是3

3×3+2=11

3×2+6=12

3×6=18

13×326=4238

註:和滿十要進一。

⑵ 常用的速算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1.湊整法:根據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把算式中能湊成整數(特別是整十數、整百數等)的部分合並或拆開,然後求得結果。

例如:8+4.1+1+5.9

=(8+1)+(4.1+5.9)

=10+10

=20

例如:1.25×18

=1.25×(10+8)

=1.25×10+1.25×8

=12.5+10

=22.5

例如:78×98

=78×(100-2)

=78×100-78×2

=7800-156

=7644

2.變化法:適當轉變運算方法,即以加代減,以減代加,以乘代除,以除代乘;或改變運算順序,或利用約分、加減進行化簡等。

例如:4.7×0.25+7.3÷4

=(4.7+7.3)×0.25

=3

例如:3÷4-0.5÷0.7-0.3÷0.4+5÷7

=(3÷4-0.3÷0.4)+(5÷7-0.5÷0.7)

=0

例如:3.25×0.8×0.125÷(0.1253)

=1

3.特性法:利用「0」與「1」在運算中的特性,進行簡便運算。

例如:(1.9-1.9×0.9)÷(3.8-2.8)

=(1.9×(1-0.9)÷1

=0.19

4.常用數據法:利用一些常用數據,通過數的等值變形而使計算簡便。

常用數據如:25×4=100;125×8=1000;=0.25=25%;=0.75=75%;=0.8=80%;=0.04=4%等等。同學們可自己再列出一些,把它們熟記在心。

我們前面所舉的例子已對此有所運用,同學們可對照著看一下。

⑶ 計算土地的公式有哪些

畝的計算公式是怎麼算的
三維孤獨
關注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農民經常要計算土地的面積,在這里介紹一個簡便的計算方法
...展開
工具原料計算器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4
傳統計算土地的畝數的公式是:1畝=60平方丈=6000平方尺=666.667平方米。
2
/4
我們平常求畝數,一般用更簡易的計算方法。公式是:長(米)×寬(米)×0.0015=畝數
如:長200米,寬150米的土地面積是:
200(米)×150(米)×0.0015=30000平方米×0.0015=45(畝)
3
/4
長(米)×寬(米)÷667=畝數
如:一塊地長60米,寬40米,計箅公式就是60X40÷667算出來的數就是畝數。
4
/4
民間還有一個更實用的口訣來計算:平方米換為畝,計算口訣為「加半左移三」。
如:1平方米=0.0015畝,如128平方米等於多少畝?
計算方法是先用128加128的一半:128+64=192,再把小數點左移3位,即得出畝數為0.192。

⑷ 常用的均線計算方法包括哪些

常用的計算方法包括短期均線(5日、10 日)、中期均線(20 日、30日〉和長期均線(60日、120日〉3種計算方法。
一、短期均線
1、5日均線
5日均線是最近五個交易日的成交均價,以下的10日均線、20日均線等都是如此。
5日平均價=(當日平均價+前4日平均價x4) +5。
2、10日均線
10日均線主要是和5日均線搭配使用的,它和5日均線形成交叉就是我們常見的金叉和死叉,向上是金叉,向下是死叉。
10日平均價=(當日平均價+前9日平均價x9) +10D
二、中期均線
1、20日均線
20日均線是一個中線投資者參考的重要指標,它代表一個月內股價的成交均價,因為一個月也就20個交易日左右,一旦股價跌破了20日均線,代表市場走勢很弱,需要我們賣出或者減倉。
20日平均價=(當日平均價+前19日平均價x19) +20。
2、30日均線
30日均線是滬、深股市大盤的中期生命線,每當一輪中期下跌結束指數向上突破30日均線,往往會有一輪中期上升。
30日平均價=(當日平均價+前29日平均價x429) +30。
三、長期均線
1、60日均線
60日均線也被稱為是季線,也就是一個季度的成交均價,這個周期已經挺長了,所以對於中長線投資者來說,它是很重要的一條線,也是中長線多空力量對比的一個分水嶺。
60日平均價=(當日平均價+前59日平均價x59) +60。
2、120日均線
120日均線又稱「半年線」,是某支股票在市場上往前120天的平均收盤價格,其意義在於它反映了這支股票120天的平均成本。120日均線可稱為股票價格走勢的脊樑線、靈魂線。
120日平均價=(當日平均價+前119日平均價x119) +120。
拓展資料:均線的作用:均線的方向可以指出股價的趨勢,同時均線對股價有支撐作用。也有助漲助跌的作用。這些主要是依靠均線拐頭的方向,但是均線往往有滯後性。所以均線常常出現「騙線」

⑸ 數學計算技巧方法有哪些

一、結合法

一個數連續乘兩個一位數,可根據情況改寫成用這個數乘這兩個數的積的形式,使計算簡便。

示例:

計算:19×4×5

19×4×5

=19×(4×5)

=19×20

=380

在計算時,添加一個小括弧可以使計算簡便。因為括弧前是乘號,所以括弧內不變號。

二、分解法

一個數乘一個兩位數,可根據情況把這個兩位數分解成兩個一位數相乘的形式,再用這個數連續乘兩個一位數,使計算簡便。

示例:

計算:45×18

48×18

=45×(2×9)

=45×2×9

=90×9

=810

將18分解成2×9的形式,再將括弧去掉,使計算簡便。

加法

a、整數和小數: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滿十進一。

b、同分母分數:分母不變分子相加。異分母分數:先通分,再相加。

減法

a、整數和小數: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退一當十再減。

b、同分母分數:分母不變,分子相減。分母分數:先通分,再相減。

乘法

a、整數和小數:用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用哪一-位上的數去乘,得數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對起,最後把積相加,因數是小數的,積的小數位數與兩位因數的小數位數相同。

b、分數: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能約分的先約分結果要化簡。

除法

a、整數和小數:除數有幾位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不夠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到哪一位上。除數是小數是,先化成整數再除,商中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b、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於甲數除以乙數的倒數。

⑹ 湊十法算式是什麼

湊十法:一種數學計算方法,在進行20以內加法運算時非常實用的簡便演算法,其計算原理是把其中一個加數寫分成,使分成的數與另一個加數的和正好是10。

例如:9+5,用湊十法,根據9要1,可把數字5分成1+4,再用1和9相加湊成10,剩下的4再和10相加,即計算結果為14,計算過程如下圖所示:

加法法則:

加法有幾個重要的屬性。它是可交換的,這意味著順序並不重要,它又是相互關聯的,這意味著當添加兩個以上的數字時,執行加法的順序並不重要,重復加1與計數相同,加0不改變結果,加法還遵循相關操作(如減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簡單的數字任務之一,最基本的加法:1+1,可以由五個月的嬰兒,甚至其他動物物種進行計算,在小學教育中,學生被教導在十進制系統中進行數字的疊加計算,從一位的數字開始,逐步解決更難的數字計算。

⑺ 化學中常用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化學計算是中學化學的一個難點和重點,要掌握化學計算,應了解中學化學計算的類型,不同類型解題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把中學化學中出現的解題方法歸納如下,每種類型都舉例加以說明。
一、守恆法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間重新組合,依據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存在一系列守恆現象,如:質量守恆、元素守恆、電荷守恆、電子得失守恆等,利用這些守恆關系解題的方法叫做守恆法。
(一)質量守恆法
質量守恆就是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在配製或稀釋溶液的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
【例題】1500C時,碳酸銨完全分解產生氣態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條件下氫氣密度的
(A)96倍 (B)48倍 (C)12倍 (D)32倍
【分析】(NH4)2CO3=2NH3↑+H2O↑+CO2↑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混和氣體的質量等於碳酸銨的質量,從而可確定混和氣體的平均分子量為 =24 ,混和氣體密度與相同條件下氫氣密度的比為 =12 ,所以答案為C
(二)元素守恆法
元素守恆即反應前後各元素種類不變,各元素原子個數不變,其物質的量、質量也不變。
【例題】有一在空氣中放置了一段時間的KOH固體,經分析測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克該樣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鹽酸中後,多餘的鹽酸用1.0摩/升KOH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發中和後的溶液可得到固體
(A)1克 (B)3.725克 (C)0.797克 (D)2.836克
【分析】KOH、K2CO3跟鹽酸反應的主要產物都是KCl,最後得到的固體物質是KCl,根據元素守恆,鹽酸中含氯的量和氯化鉀中含氯的量相等,所以答案為B
(三)電荷守恆法
電荷守恆即對任一電中性的體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電荷的代數和為零,即正電荷總數和負電荷總數相等。
【例題】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 ,[K+]=y摩/升,則x和y的關系是
(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
【分析】可假設溶液體積為1升,那麼Na+物質的量為0.2摩,SO42-物質的量為x摩,K+物質的量為y摩,根據電荷守恆可得[Na+]+[K+]=2[SO42-],所以答案為BC
(四)電子得失守恆法
電子得失守恆是指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一定等於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無論是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還是原電池或電解池中均如此。
【例題】將純鐵絲5.21克溶於過量稀鹽酸中,在加熱條件下,用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亞鐵離子,待反應後剩餘的Fe2+離子尚需12毫升0.3摩/升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寫出硝酸鉀和氯化亞鐵完全反應的方程式。
【分析】鐵跟鹽酸完全反應生成Fe2+,根據題意可知Fe2+分別跟KMnO4溶液和KNO3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KMnO4被還原為Mn2+,那麼KNO3被還原的產物是什麼呢?根據電子得失守恆進行計算可得KNO3被還原的產物是NO,所以硝酸鉀和氯化亞鐵完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KNO3+3FeCl2+4HCl=3FeCl3+KCl+NO+2H2O
二、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方法。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按化學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題完全一樣。
(一)質量差法
【例題】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銅粉,充分反應後溶液的質量增加了13.2克,問:(1)加入的銅粉是多少克?(2)理論上可產生NO氣體多少升?(標准狀況)
【分析】硝酸是過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來求解。銅跟硝酸反應後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銅,所以可利用這個變化進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二)體積差法
【例題】10毫升某氣態烴在80毫升氧氣中完全燃燒後,恢復到原來狀況(1.01×105Pa , 270C)時,測得氣體體積為70毫升,求此烴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氣體總體積為90毫升,反應後為70毫升,體積減少了20毫升。剩餘氣體應該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過量的氧氣,下面可以利用烴的燃燒通式進行有關計算。
CxHy + (x+ )O2 → xCO2 + H2O 體積減少
1 1+
10 20
計算可得y=4 ,烴的分子式為C3H4或C2H4或CH4
(三)物質的量差法
【例題】白色固體PCl5受熱即揮發並發生分PCl5(氣)= PCl3(氣)+ Cl2 現將5.84克PCl5裝入2.05升真空密閉容器中,在2770C達到平衡時,容器內的壓強為1.01×105Pa ,經計算可知平衡時容器內混和氣體物質的量為0.05摩,求平衡時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質的量為0.028摩,反應達到平衡時物質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PCl5(氣)= PCl3(氣)+ Cl2 物質的量增加
1 1
X 0.022
計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結果為78.6%
三、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進行二組分混和物平均量與組分量計算的一種簡便方法。凡可按M1n1 + M2n2 = (n1 + n2)計算的問題,均可用十字交叉法計算的問題,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計算,算式為:
M1 n1=(M2- )
M2 n2=( -M1)
式中, 表示混和物的某平均量,M1、M2則表示兩組分對應的量。如 表示平均分子量,M1、M2則表示兩組分各自的分子量,n1、n2表示兩組分在混和物中所佔的份額,n1:n2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示兩組分物質的量之比,有時也可以是兩組分的質量比,如在進行有關溶液質量百分比濃度的計算。十字交叉法常用於求算:混和氣體平均分子量及組成、混和烴平均分子式及組成、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溶液的配製、混和物的反應等。
(一)混和氣體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在常溫下,將1體積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氣態未知烴混和,測得混和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12,求這種烴所佔的體積。
【分析】根據相對密度計算可得混和氣體的平均式量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麼未知烴的式量肯定小於24,式量小於24的烴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體積
(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計算的十字叉法
【例題】溴有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數是35,原子量是80,則溴的兩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分別等於。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根據十字交叉法可知,兩種同位素原子量與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麼它們的中子數應相差2,所以答案為D
(三)溶液配製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某同學欲配製40%的NaOH溶液100克,實驗室中現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體,問此同學應各取上述物質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質為10,NaOH固體溶質為100,40%NaOH溶液溶質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為
×100=66.7克,需NaOH固體為 ×100=33.3克
(四)混和物反應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現有100克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它們和一定濃度的鹽酸反應時所消耗鹽酸跟100克碳酸鈣和該濃度鹽酸反應時消耗鹽酸量相同。計算混和物中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
【分析】可將碳酸鈣的式量理解為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計算可得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97:26
四、關系式法
實際化工生產中以及化學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時,往往涉及到多步反應:從原料到產品可能要經過若干步反應;測定某一物質的含量可能要經過若干步中間過程。對於多步反應體系,依據若干化學反應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質與最終物質的量的關系,並據此列比例式進行計算求解方法,稱為「關系式」法。利用關系式法可以節省不必要的中間運算步驟,避免計算錯誤,並能迅速准確地獲得結果。
(一)物質制備中的關系式法
【例題】含有SiO2的黃鐵礦試樣1克,在O2中充分灼燒後殘余固體為0.76克,用這種黃鐵礦100噸可製得98%的濃硫酸多少噸?(設反應過程有2%的硫損失)
【分析】根據差量法計算黃鐵礦中含FeS2的量為72% ,而反應過程損失2%的硫即損失2%的FeS2 ,根據有關化學方程式找出關系式:FeS2 — 2H2SO4 利用關系式計算可得結果為:製得98%的濃硫酸117.6噸。
(二)物質分析中的關系式法
測定漂白粉中氯元素的含量,測定鋼中的含硫量,測定硬水中的硬度或測定某物質組成等物質分析過程,也通常由幾步反應來實現,有關計算也需要用關系式法。
【例題】讓足量濃硫酸與10克氯化鈉和氯化鎂的混合物加強熱反應,把生成的氯化氫溶於適量的水中,加入二氧化錳使鹽酸完全氧化,將反應生成的氯氣通入KI溶液中,得到11.6克碘,試計算混和物中NaCl的百分含量。
【分析】根據有關化學方程式可得:4HCl — I2 ,利用關系式計算可得生成氯化氫的質量是6.7克,再利用已知條件計算得出混和物中NaCl的百分含量為65% 。
五、估演算法
(一)估演算法適用於帶一定計算因素的選擇題,是通過對數據進行粗略的、近似的估算確定正確答案的一種解題方法,用估演算法可以明顯提高解題速度。
【例題】有一種不純的鐵,已知它含有銅、鋁、鈣或鎂中的一種或幾種,將5.6克樣品跟足量稀H2SO4完全反應生成0.2克氫氣,則此樣品中一定含有
(A)Cu (B)Al (C)Ca (D)Mg
【分析】計算可知,28克金屬反應失去1摩電子就能符合題目的要求。能跟稀H2SO4反應,失1摩電子的金屬和用量分別為:28克Fe、9克Al、20克Ca、12克Mg,所以答案為A
(二)用估演算法確定答案是否合理,也是我們檢查所做題目時的常用方法,用此法往往可以發現因疏忽而造成的計算錯誤。
【例題】24毫升H2S在30毫升O2中燃燒,在同溫同壓下得到SO2的體積為
(A)24毫升 (B)30毫升 (C)20毫升 (D)18毫升
【分析】2H2S + 3O2 = 2SO2 + 2H2O 根據方程式系數的比例關系估算可得答案為D
六、類比法
類比法是將問題類比於舊問題,從而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類比法的實質是能力的遷移,即將熟悉問題的能力遷移到新情景或生疏問題上來,實現這種遷移的關鍵就是找准類比對象,發現生疏問題與熟悉問題本質上的類同性。運用類比法的題又可分為:自找類比對象和給出類比對象兩種。前者一般比較簡單,後者則可以很復雜,包括信息給予題中的大部分題目。
【例題】已知PH3在溶液中呈弱鹼性,下列關於PH4Cl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PH4Cl水解呈酸性 (B)PH4Cl含有配位鍵
(C)PH4Cl是分子晶體 (D)PH4Cl與NaOH溶液共熱可產生PH3
【分析】NH3和H4Cl的性質我們已經學過,N和P是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相似,所以答案為C
七、始終態法
始終態法是以體系的開始狀態與最終狀態為解題依據的一種解題方法。有些變化過程中間環節很多,甚至某些中間環節不太清楚,但始態和終態卻交待得很清楚,此時用「始終態法」往往能獨辟蹊徑,出奇制勝。
【例題】把適量的鐵粉投入足量的鹽酸中,反應完畢後,向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再加入過量燒鹼溶液,這時有沉澱析出,充分攪拌後過濾出沉澱物,將沉澱加強熱,最終得到固體殘留物4.8克。求鐵粉與鹽酸反應時放出H2的體積(標准狀況)。
【分析】固體殘留物可肯定是Fe2O3 ,它是由鐵經一系列反應生成,氫氣是鐵跟鹽酸反應生成的,根據2Fe — Fe2O3 、Fe — H2 這兩個關系式計算可得:H2的體積為1.344升
八、等效思維法
對於一些用常規方法不易解決的問題,通過變換思維角度,作適當假設,進行適當代換等使問題得以解決的方法,稱為等效思維法。等效思維法的關鍵在於其思維的等效性,即你的假設、代換都必須符合原題意。等效思維法是一種解題技巧,有些題只有此法可解決,有些題用此法可解得更巧更快。
【例題】在320C時,某+1價金屬的硫酸鹽飽和溶液的濃度為36.3% ,向此溶液中投入2.6克該無水硫酸鹽,結果析出組成為R2SO4·10H2O的晶體21.3克。求此金屬的原子量。
【分析】21.3克R2SO4·10H2O晶體比2.6克無水硫酸鹽質量多18.7克,這18.7克是從硫酸鹽飽和溶液得的,所以它應該是硫酸鹽飽和溶液,從而可知21.3克R2SO4·10H2O中含有11.9克結晶水、9.4克R2SO4 ,最後結果是:此金屬的原子量為23
九、圖解法
化學上有一類題目的已知條件或所求內容是以圖像的形式表述的,解這類題的方法統稱圖解法。圖解法既可用於解決定性判斷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用於解決定量計算中的問題。運用圖解法的核心問題是識圖。
(一)定性判斷中的圖解法
這類問題常與化學反應速度、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溶解度等知識的考查相聯系。解題的關鍵是認清橫縱坐標的含義,理解圖示曲線的化學意義,在此基礎上結合化學原理作出正確判斷。
【例題】右圖表示外界條件(溫度、壓強)的變化對下列反 Y
應的影響:L(固)+ G(氣)= 2R(氣)- 熱量 在圖中, P1 P2 P3
(P1

⑻ 2. 常用的工程量計算方法有哪些現在最主流的計算方式是什麼

按施工先後順序計算。
按施工先後順序計算即從平整場地、基礎挖土算起,直到裝飾工程等全部施工內容結束為止,用這種方法計算工程量,要求具有一定的施工經驗,能掌握組織全部施工的過程,並且要求對定額和圖紙的內容十分熟悉,否則容易漏項。
常見的計算方法還有:基礎定額或單位估價表的分部分項順序計算,即按定額的章節、子項目順序,由前到後,逐項對照,只需核對定額項目內容與圖紙設計內容一致即是需要計算工程量的項目。這種方法要求首先熟悉圖紙,要有較好的工程設計基礎知識,同時還應注意工程圖紙是按使用要求設計的,其建築造型、內外裝修、結構形式以及室內設施千變萬化,有些設計還採用了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材料,或有些零星項目可能套不上定額項目,在計算工程量時,應單列出來,待後面編制補充定額或補充單位估價表。

閱讀全文

與有什麼實用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發制海參的方法 瀏覽:206
什麼叫分步說明的方法 瀏覽:427
用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糖尿病 瀏覽:457
甲亢治療方法比較 瀏覽:573
分數計算方法如何運用 瀏覽:489
ipadqq麥克風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57
免疫缺陷病治療方法 瀏覽:853
腳尖地面上組合訓練方法 瀏覽:431
海鮮對蝦的食用方法 瀏覽:382
如何理解決策力的方法 瀏覽:781
頸肩痛的最好鍛煉方法骨科醫生 瀏覽:794
鋼的熱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46
智遠一戶通使用方法 瀏覽:822
駕駛避免剮蹭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34
胸上縫的訓練方法 瀏覽:106
太原公交乘車碼使用方法 瀏覽:944
三星手機撥號快捷鍵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28
如何辨別鑽石好壞的方法 瀏覽:431
hdlc檢測方法 瀏覽:670
水培石斛蘭的種植方法 瀏覽: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