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銅線絞線圈數如何計算
會有公示,然後有一個電流公式,你從那個電腦公司裡面算,然後就可以得出那個圈數。
2. 銅線圈的電阻怎麼算
R=ρL/S
ρ為電阻率
S為橫截面積R為電阻值
L為導線的長度
就按這個求唄。
3. 變壓器里的線圈匝數是怎樣計算的
單相小型變壓器簡易計算方法
1、根據容量確定一次線圈和二次線圈的電流
I=P/U
I單位A、P單位vA、U單位v.
2、根據需要的功率確定鐵芯截面積的大小
S=1.25√P(註:根號P)
S單位cm²
3、知道鐵芯截面積(cm²)求變壓器容量
P=(S/1.25)²(VA)
4、每伏匝數
ωo=45/S
5、導線直徑
d=0.72√I (根號I)
6、一、二次線圈匝數
ω1=U1ωo
ω2=U2ωo
例:製作一個50VA,220/12V的單相變壓器,求相關數據?
1、根據需要的功率確定鐵芯截面積的大小
S=1.25√P=1.25√P ≈9cm²
2、求每伏匝數
ωo=45/9=5匝
3、求線圈匝數
初級 ω1=U1ωo=220X5=1100匝
次級 ω2=1.05 U2ωo =1.05X12X5≈68匝
4、求一、二次電流
初級 I1=P/U1=50/220 ≈ 0.227A
次級 I2=P/U2=50/12≈ 4.17A
5、求導線直徑
初級 d1=0.72√I (根號I1)=0.72√0.227≈ 0.34mm
次級 d2=0.72√I (根號I2)=0.72√4.17≈ 1.44mm
4. 怎麼計算銅線圈的電壓電流是多少
要想算準,還得知道9.6KΩ電阻是在多少溫度下的,這里按照20℃計算吧根據20℃時銅的電阻率0.017,計算出0.05線的每米電阻值約為8.66Ω,那麼9600Ω=1108.5米。
5. l電機鋁線圈換成銅線圈怎樣計算銅線的直徑
代換的原則就是:1.更換前後的安匝數不變,2.線圈截面積A不變。假設代換前後匝數N1,N2;代換前後導線截面積為S1,S2,代換前後線圈電阻率和電阻為p1,p2和r1,r2;線圈電壓為U;pai=3.14線圈平均半徑為R,則有
S1=A/N1,S2=A/N2--->S1*N1=S2*N2-----(1)
I1*N1=I2*N2,I1=U/r1,r1=p1*2*pai*R*N1/S1,I2=U/r2,r2=p2*2*pai*R*N2/S2------->
p1*N1=p2*N2-----------(2)
根據(1)、(2)兩式,可求出N2\S2.已知P1=0.0283(鋁線電阻率),P2=0.0175(銅線電阻率),鋁線圈的匝數N2和截面積S2.據此不難求出銅線的線徑和匝數。------------康養科 [email protected]
6. 以知銅線線徑和電感量 如何算出打多少圈數
如果知道目前繞線的圈數以及電感量,則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出你所需感值繞線圈數的,公式為圈數T1平方:T2平方=L1:L2
感值與圈數的平方成正比
7. 緊急求教:銅線圈和銅包鋁線圈通電後升溫,它們的電阻是否會變化,變化量大概在多少
升溫後電阻要增大。
銅線圈: R1=R*(T1+235)/(T+235)
鋁線圈: R1=R*(T1+225)/(T+225)
R1為通電升溫後的電阻 R為升溫前的電阻,
T1為通電升溫後的溫度 T為升溫前的溫度,
銅包鋁應該介於銅和鋁之間,上面的數字大概為230。
8. 單相鋁線圈電機換成銅線圈,線徑和匝數怎麼換算
先根據輸入條件(損耗、效率、體積要求等)選定鐵芯材料和幾何形狀。鐵芯材料確定後其額定磁通密度和最佳工作點就確定了,然後根據鐵芯的幾何尺寸確定鐵芯截面。這樣就可以計算出每匝線圈的電動勢,每匝電動勢乘以匝數就可以得到定子繞組的開路電動勢(24V)。
至於線徑,要考慮到電機的容量(繞組的載流能力)、繞組導線的材料牌號(與導電和絕緣性能有關)、導線的截面幾何形狀(方的還是園的,單股還是多股,與附加損耗有關)。粗略的算可以直接按載流能力考慮。
9. 一圈BV塑銅線的成本如何計算,比如2.5平方的100米/圈,銅有多重,銅的線經1.75(國標)塑料
BV線的成本核算很簡單;比如:BV 2.5。
導體截面:2.5mm2;導體直徑:1.78mm;銅價:54.80元/公斤;絕緣厚度:0.8mm;絕緣密度:1.5;絕緣單價:8.50元/公斤。
銅:2.5(導體截面)*8.9(銅密度)*54.8(銅價)=1219.30元/千米
絕緣:(1.78+0.8)*0.8*3.14*1.5*8.5=82.63元/千米
成本核算合計:1301.90元/千米。
加工費用:加14%。公式:1301.90*1.14=1484.00元/千米。換算每米價格為:1.49元/米。
這個就是出廠價了。
當然每個廠在成本核算後,加工費用的計算方法不同,所以價格就有了高低。一般知名品牌,大型企業相對高一些,中小型企業加點少一些,價格就低一些。
給你一個對應表,可以自己試著計算一下。
如有用,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