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手機拍攝技巧與拍攝方法入門

手機拍攝技巧與拍攝方法入門

發布時間:2022-08-30 01:45:09

❶ 手機拍照的8個小技巧

手機拍照的8個小技巧

引導語:收集拍照是大多數人都會做的是,那麼如何將手機拍的照片更好看呢?下面我幫你列舉了8個小技巧,趕緊學起來吧。

1. 保持穩定

手機的設計趨勢顯然是輕薄,所以你不會獲得如單反相機般的巨大手柄。同時,並非所有手機都內置了光學防抖功能,所以在拍照時,第一個需要注意的因素便是保持穩定。盡量使用雙手持機、在拍攝時停留數秒,往往能夠獲得更加清晰穩定的圖像。

2. 先想後拍

很多朋友使用手機拍照時喜歡“無腦”似得狂拍一通,但篩選下來往往沒有令人滿意的照片。雖然數字技術讓圖像獲取的成本更低,但實際上在拍攝前,大腦中依然應該有一個大概的構圖、預計效果,這樣更能有的`放矢,提升照片的可用性。

3. 選擇合適的拍攝模式

如果你使用的手機內置豐富的拍攝模式、或是安裝了擁有場景模式的拍照應用,在拍攝時應該根據場景選擇最適合的那一個。雖然“自動”模式聽上去很萬能,但全面的另一面便是什麼都不精,所以善用日落、夜景、高速移動等模式,更容易在特定場景下拍出好照片。

4. 後期圖像處理

如果想要增強照片的效果,後期處理是難以避免的,手機自然也不例外。方便的是,智能手機平台擁有大量不同側重點、風格的圖像編輯應用,你可以剪裁、銳化、調整對比度,或是添加某種濾鏡為照片贈色。

5. 不要在所有場景下使用HDR功能

HDR是一種高動態圖像處理技術,可以在一些場合下平衡照片的曝光效果。比如逆光拍攝、或是場景存在較明顯的強光和暗光部分,HDR都能夠獲得更平衡、更多細節的照片。但由於HDR是連續拍攝多張照片進行合成,所以並不適用於快速拍攝或是普通的光線環境。

6. 一個便攜三腳架

三腳架的作用是增加相機穩定性,尤其是在夜間降低快門速度拍攝時,能夠獲得更穩定的效果。對於手機拍照發燒友來說,一個攜帶型三腳架也是值得考慮的,很多時候會幫助你獲得更穩定、清晰的照片效果,同時也增強延時攝影等功能的易用性。

7. 不使用數碼變焦

目前,幾乎所有主流手機都沒有配備光學變焦功能,手機內所謂的變焦實際上是通過軟體插值計算的數碼變焦,也許你可以將圖像放大3倍,但解析度和細節也大大降低,照片充滿噪點。所以,最好的變焦利器實際上是你的腳,通過移動來尋找最佳取景位置,而不是數碼變焦。

8. 經常清潔鏡頭

手機與相機的不同之處是前者是一個復合功能型設備,而不是一個單純的相機,所以你的手指很可能在打電話時放在鏡頭上。所以在拍照時,使用任何可以清潔鏡頭的東西如衣服、圍巾等等,稍微擦拭一下鏡頭,去除灰塵、指紋、油污,都有可能提升拍照效果。

;

❷ 入門必學10個手機攝影技巧

入門必學10個手機攝影技巧有:

1、了解自己的裝備:

首先,攝影愛好者要熟悉自己的手機攝像頭是怎樣工作的,並了解它的局限性。通常情況下,手機攝像頭都具有一定的快門速度范圍和固定光圈,用戶需要對它們有足夠的了解,才能通過調整ISO等來對獲得最好的曝光效果。

2、使用攝影應用程序:

如今在手機有很多攝影應用程序來幫助使用者克服設備的限制。有網格工具、色階、圖像編輯和曝光、對焦控制等功能。他們不僅能提供各種各樣濾鏡,還有介面幫助使用者快速上傳和共享圖片到社交媒體網站。

3、曝光要准確:

只有曝光准確,攝影愛好者最終才能獲得好的照片效果,這不論對於手機攝像頭還是數碼單反相機都是一樣的。一張曝光不正確的照片,即使使用再強大的編輯應用程序和過濾器,照片曝光情況也不會改變。所以在拍攝時要尤為注意正確曝光,不要寄託於後期再來做特效。

4、想好構圖:

手機拍照與任何專業設備拍攝一樣,都要注意構圖問題。在拍攝時,要果斷按鍵,不要坐等鏡頭里出現完美組合。事先將事物和人在畫面框架里安排好,才能在出現較好地畫面時輕松及時地捕捉到最完美的一瞬。

5、畫面要有層次:

在選取攝影畫面時,要充分考慮前景、中景、背景與被攝主體的主從關系。比如將被攝主體置於鏡頭的前景,而背景縱深虛化。或者透過窗戶、鏡子等拍攝被攝主體。這都能為照片增加內涵和趣味性。

6、改變拍攝角度:

攝影愛好者可以尋找不同的拍攝角度來打破畫面的單一性,正面、側面、平視、仰視等等多視角多嘗試一下,會為你的攝影作品增添情趣。對比那些笨重的相機,這時小小的手機不會成為你的負擔,反而別有優勢。

7、黑白特效:

攝影愛好者在用手機拍攝時,也不妨試試在傳統光學攝影里非常經典的黑白照片。去除了顏色,往往能還原事物的本質,增強照片的感染力。

8、適當裁剪:

當攝影愛好者有足夠的時間認真構圖時,正確的裁剪可以改變或增強圖像效果。而有時畫面變化得很快,使用者需要立即作出反應,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細致構圖。這時攝影愛好者拍攝比實際需要更寬的畫面,後期再用編輯應用程序對其進行裁剪。

9、使用配件:

很多時候,如果攝影愛好者有一些配件或小工具,能讓拍攝過程更愉快。獲取一個移動三腳架,方便穩定拍攝。使用各種各樣的磁透鏡:魚眼、廣角、長焦,比數碼變焦更好使。

10、拍攝更多的照片:

數碼攝影的優勢是沒有底片的限制,並且可以即時反饋拍攝效果。而手機數碼攝影更要加上一條,設備輕巧便攜。有了這么方便的條件,當我們碰到精彩的一瞬時,不要過於吝嗇,多拍攝幾張照片才能從其中發現精品。

❸ 手機拍攝技巧

手機拍攝技巧1、拍照要找好角度,高到比自己身高還高的角度,低到趴在地面上找景色拍照,很多拍婚紗照都是以不同的角度,拍攝出完美的整體,多樣的效果,角度是關鍵的一點。2、拍照過程中盡量雙手托住手機,雙手托住手機的原因就是在拍照瞬間,防止手機動搖,拍出來的照片才不會模糊不清。3、拍風景要找好角度,有天的地方就要把山尖和海拍攝到位,按照2:1的比例來拍才有襯托,不要只拍單色的風景。4、拍花不要離花太近,拍花的特點不要選花少的,不要選花分太開的,大的花在2-4朵之間,移動手機,選擇好的畫面拍照,拍好了,最好過兩秒左右再看一看,有的手機拍照馬上遠離,畫面會不清楚。5、拍物體的話,物體要清晰,選擇好的光線,拍照光線也是重要之一,其次就是手機像素,想要拍好照片就得自己親自去擺設好物體。

❹ 手機攝影如何入門

1、拍照要大膽

拍照需要「勇氣」,敢於拍攝各類照片,敢於將人物放大到一定程度。往往特寫的照片比普通照片更加能凸顯主題,照片更加生動,有表達力。同樣也要有勇氣將任務縮小到一定程度,將人物和景通過調整飽和度等等更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❺ 手機攝影技巧入門有哪些

少年手機攝影 mp4視頻完結 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FeJoh8GWl7nsCy82gvm8Gw

提取碼: 8esp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❻ 手機拍照技巧怎麼從入門到精通

1、了解攝影的基本元素——光(順光、側光、頂光、逆光、黃金時段)

光是攝影的生命。有了光,萬物才有了可以被感知的形態和顏色,拍攝前,頭腦中一定要有光的概念,注意拍攝主體、拍攝位置和角度、與光這三者構成的關系,是順光、側光,還是頂光、逆光。用好光,創造性地用光,就要在平時的鍛煉中心中有光,慢慢找到對光的感覺。

2、了解你的手機(場景、人臉識別、人像美化、全景、延時曝光)

要拍出富有創造力的照片,先要了解你的手機。

3、構圖(對稱、黃金分割)

在攝影和電影中,『對稱』和『黃金分割』是兩種最常用、也是不會犯錯的構圖方式。

4、對焦(焦點、層次、前景、中景、遠景)

焦點,決定了一張照片的視覺重點。很多對焦點沒有概念的朋友拍出的照片經常是失焦的——就是拍攝主體是模糊的,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對焦,或者手抖造成的。

手機攝像頭都能實現自動對焦,但自動對焦採用的是中心對焦或散點/全局對焦方式,只能照顧大多數拍攝需求。如果自動對焦模式無法將焦距對准你要拍攝的主體,就要用手指定一下焦點的位置。

5、對象、場景和故事(清場、決定性瞬間)

攝影不單單是一種技能。如果可以把它當作興趣,就不妨就讓它融入你的生活習慣。一部強大、便利的拍照手機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創作激情。並不是一定要在帥哥、美女面前和旅途中才能派上用場,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做為你的拍攝對象和拍攝場景。

❼ 手機攝影技巧有哪些

一、拍攝時盡量靠近主體

手機拍照的鏡頭是定焦頭,它是不支持變焦的;雖然有很多手機廠商說自己的手機支持變焦,但是變焦後拍出來的效果很差。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手機的攝像頭焦段在26mm—35mm之間,像蘋果手機它的攝像頭等效焦段為28mm;而手機攝像頭28mm的焦段和相機的35mm焦段是很接近的。

所以在使用手機拍照時要盡量靠近被物體,但是並不是意味著瘋狂靠近,而是在鏡頭可對焦的范圍內盡量靠近,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會更加清晰。記住千萬不要用手機把景物拉近拍攝,拍出來的照片畫質很渣。

閱讀全文

與手機拍攝技巧與拍攝方法入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c肌鍛煉方法教學視頻 瀏覽:997
接觸角測量儀使用方法 瀏覽:789
冰晶石用什麼方法乾燥好 瀏覽:897
紫砂老壺用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390
10元折桃心方法6步驟圖片 瀏覽:359
天氣變化如何保護自己方法 瀏覽:683
域故障分析方法 瀏覽:74
洗衣機使用方法的視頻 瀏覽:513
嬰幼兒皮炎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44
廣電路由器連接電視方法 瀏覽:202
消防編碼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721
如何正確方法畫出粽子 瀏覽:645
用什麼方法可以查出輸尿管癌症 瀏覽:295
如何止住流淚的方法 瀏覽:963
怎麼發制海參的方法 瀏覽:210
什麼叫分步說明的方法 瀏覽:429
用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糖尿病 瀏覽:460
甲亢治療方法比較 瀏覽:573
分數計算方法如何運用 瀏覽:493
ipadqq麥克風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