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企業扣工資計算方法

企業扣工資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9 12:47:11

1. 公司員工請假扣工資的計算方法

有員工提出了事假扣工資的疑問,員工請假該不該扣工資?請假扣多少工資,怎麼計算的?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請假扣工資計算 方法 ,希望能幫到你。

請假扣工資計算方法
1、基本工資/當月天數*(當月天數-請假天數)不合理;

2、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和工資折算辦法分別調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國家規定的請假扣工資標准
(1)公司規定,病假、事假均扣除當天100%工資,一月當中頭次請假扣除當天100%以外,再扣除100元“歇班罰款”一月中二次請假(包括二次請假)除扣除當天工資100%以外,不再扣除“歇班罰款”。

(2)遇到國家規定法定休假日,一月工資計算方法為,當月工資/當月實際工作天數。

(3)工齡計算方法為,員工轉正後開始算起滿一年為一年有效工齡,試用期3個月不算在有效工齡中。不享受年假、獎金等福利。

(4)年假計算方法為,員工滿一年有效工齡以上(包括已滿一年有效工齡),可享受6天帶薪假期,不因工齡的增加,遞增年假天數。

(5)公司扣除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與公司上交個人所得稅不符。
請假工資的計算內容
根據《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89年9月30日國務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國家統計局令第1號發布)的規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計時工資是指按計時工資標准(包括地區生活費補貼)和工作時間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包括:對已做工作按計時工資標准支付的工資;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新參加工作職工的見習工資(學徒的生活費);運動員體育津貼。

計件工資是指對已做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包括:實行超額累進計件、直接無限計件、限額計件、超定額計件等工資制,按勞動部門或主管部門批準的定額和計件單價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工會任務包干方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營業額提成或利潤提成辦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包括:生產獎;節約獎;勞動競賽獎;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工資;其他獎金。

津貼和補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

津貼。包括: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保健性津貼,技術性津貼,及其他津貼。

物價補貼包括:為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或變動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

加班加點工資是指按規定支付的加班工資和加點工資。

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包括: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因病、工傷、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准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附加工資、保留工資。
請假扣減工資是怎麼計算的
如果請的假屬於事假,則事假期間不算出勤,平均日薪為0;若是病假,一般為平均日薪的70%;若是婚假、產假、陪產假、喪假、年假則按照正常出勤,不扣工資。

1、對於病假工資,用人單位可以在合同中與職工進行約定,只要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的80%就可以。根據勞動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中的規定,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數和工作時間分別調整為0.9天和67.4小時,可以照此折算出員工日平均工資。

2、對於事假工資,企業完全可以不支付。

3、職工請事假(含病假)期間的工資待遇,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實行照發工資的制度。企業根據職工的不同性質而實行不同的制度,企業中的工人由於享受加班加點工資待遇,所以一般在事假期間不發工資;企業中的行政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不享受加班加點工資待遇,請事假每個季度在兩個工作日以內的,照發工資,超過兩個工作日以上的,其超過天數不發工資。

4、職工休探親假期間的工資待遇,在規定的探親假期間和路程期間內,照發本人的標准工資。

5、職工本人結婚或職工的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時,經過單位領導批准,給予一至三天的婚喪期。職工結婚時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職工在外地的直系親屬死亡時需要職工本人前去料理喪事的,可以根據路程遠近,給予路程假。在批準的婚喪假和路程假期間,工資照發。

6、職工可以享受本單位的帶薪年休假。年休假一般為5至15天。

以上就是我為您整理的請假扣減工資是怎麼計算相關內容,請假是否會扣工資,是需要看勞動者請假的性質的,如果是請的事假的,用人單位是需要扣除勞動者當天的工資的。要是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華律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2. 扣工資怎麼計算

加班曠工扣工資的計算方式是扣除當天沒有來上班的那天的基本工資,這實際上也就意味著對於用單位這個方面來說的話,即使是勞動者曠工,也不能夠存在著一些處罰的措施,比如說將其他的一些工資也扣除。加班曠工扣工資的計算方式是扣除當天沒有來上班的那天的基本工資。
1、曠工不得剋扣員工工資,曠工只能按事假扣工資,也就是說曠工當天沒有工資,不能曠一天罰三天等等,類似做法屬於違法行為。
2、曠工行為在很多單位屬於嚴重違規違紀行為,可能會被開除,但單位不能扣押員工已上過班的工資。
3、有的單位會用其他方式,如按規章制度規定進行行政處罰,而不是直接剋扣工資。
4、對於曠工扣工資的行為,可以先與單位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到單位所在地勞動監察大隊去投訴立案處理。曠工扣工資,曠一扣二,還是曠一扣三,超過當天的部分都是對職工的經濟處罰。目前,對企業有無對職工罰款權,實踐中是由爭議的,原《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對職工罰款的金額由企業決定,一般不要超過本人月標准工資的百分之二十」,一部分人認為《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廢止,企業罰款權沒有了法律依據,企業不能對職工進行罰款;另一部分人認為,《勞動法》賦予了用人單位依法制定規章制度管理的權利


法律依據: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規定,用人單位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經過公示的,規定了對曠工處罰的,應當有效。

3. 員工工資薪酬計算方法

一、正面回答
工資等於月薪除以21.75乘月計薪天數乘出勤天數比例。反演算法:工資等於月薪的月薪除以21.75乘缺勤天數乘出勤天數比例。月計薪天數等於月出勤天數加法定節假日天數。出勤天數比例等於21.75除以當月應出勤天數加法定節假日天數。
二、詳細分析
薪資結構,即結構工資制,是指按工資的不同功能劃分為若干相對獨立的工資單元,各單元又規定不同的結構系數,組成有質的區分和量的比例關系的工資結構。結構工資制也是我國企業在工資改革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工資制度。
三、員工的工資要怎麼給?
工資支付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按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數額,支付給勞動者本人,由本人簽收。用人單位發放工資應該給付工資憑證,嚴格防止用人單位做假工資單,存摺上一部分,現金一部分,以此少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少支付經濟補償金。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推遲30天以上就構成拖欠。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對於實行小時工資制和周工資製得人員,工資也可以按日或周發放。

4. 請假扣工資的計算方法

1、如果請的假屬於事假,則事假期間不算出勤,平均日薪為0;若是病假,一般為平均日薪的70%;若是婚假、產假、陪產假、喪假、年假則按照正常出勤,不扣工資。

2、對於病假工資,用人單位可以在合同中與職工進行約定,只要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的80%就可以。根據勞動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中的規定,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數和工作時間分別調整為0.9天和67.4小時,可以照此折算出員工日平均工資。

3、對於事假工資,企業完全可以不支付。

4、職工請事假(含病假)期間的工資待遇,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實行照發工資的制度。企業根據職工的不同性質而實行不同的制度,企業中的工人由於享受加班加點工資待遇,所以一般在事假期間不發工資;企業中的行政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不享受加班加點工資待遇,請事假每個季度在兩個工作日以內的,照發工資,超過兩個工作日以上的,其超過天數不發工資。

5、職工休探親假期間的工資待遇,在規定的探親假期間和路程期間內,照發本人的標准工資。

6、職工本人結婚或職工的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時,經過單位領導批准,給予一至三天的婚喪期。職工結婚時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職工在外地的直系親屬死亡時需要職工本人前去料理喪事的,可以根據路程遠近,給予路程假。在批準的婚喪假和路程假期間,工資照發。

7、職工可以享受本單位的帶薪年休假。年休假一般為5至15天。

5. 事假扣工資怎麼算

法律分析:沒有規定,屬於用人單位用工自主權,可以協商,勞動者請事假單位可以扣除該日工資。至於單位扣工資是否合理,計算方法:日工資數:日工資計算方式為:基本工資/21.75,可以算你每天的實際工資數。基本工資是你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不是當月拿到的實際工資。月計薪天數為21.75,而不是21.16。應得工資數:基本工資減加上你的加班費、津貼、補助就是實際應得工資。實得工資數:應得工資扣除請事假天數的工資、社會保險數額、個人所得稅(如果有的話),剩餘的就是工資數。根據相關規定,一般職工請事假的不發當天工資,企業的行政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炊事人員、勤雜人請事假每一季度在二個工作日以內的,工資照發;超過兩個工作日以上的,其超過天數不發給工資。婚喪假在三日以內的工資照發,超過三天的天數,不發工資。
法律依據:《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十一條 計算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日工資收入按照職工本人的月工資除以月計薪天數(21.75天)進行折算。
前款所稱月工資是指職工在用人單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前12個月剔除加班工資後的月平均工資。在本用人單位工作時間不滿12個月的,按實際月份計算月平均工資。
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實行計件工資、提成工資或者其他績效工資制的職工,日工資收入的計發辦法按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6. 公司扣工資按時算

如下
扣工資按時算是每月扣一部分工資,然後第二年發的。
工資(Wages,Salary)是指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工資可以以時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計算。在中國,由用人單位承擔或者支付給員工的下列費用不屬於工資:(1)社會保險費;(2)勞動保護費;(3)福利費;(4)解除勞動關系時支付的一次性補償費;(5)計劃生育費用;(6)其他不屬於工資的費用。在政治經濟學中,工資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工資是生產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數額的工資叫最低工資,工資也有稅前工資、稅後工資、獎勵工資等各種劃分。在政治經濟學中,資本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7. 勞動法請假扣工資的計算方法

一、請事假扣工資怎麼算

1、對於員工請事假怎麼扣減工資,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一般是依據公司規章制度和勞動合同約定,但它有個前提條件:不能逾越法律的強制性和原則性規定。

2、我國《勞動法》及法規對事假工資無具體規定,對病假工資在勞動部《關於貫徹《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9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3、根據勞動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的規定: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因此扣除事假工資的最高限,是勞動者的月工資÷21.75×事假天數。

華律網

二、最低工資包括什麼

最低工資不包括以下各項:

(一)加班加點工資;

(二)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三)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

(四)企業或僱主通過貼補伙食、住房等支付給勞動者的非貨幣性收入。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企業包吃包住屬於勞動者的非貨幣性收入,不能納入最低工資標准計算范圍。此外,實物及有價證券,如單位發給員工的勞保物品、餐票、電影票等,也不能作為計算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

以上《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形成或建立勞動關系後,試用、熟練、見習期間,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其所在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其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

8. 缺勤扣工資按照什麼方法計算

法律分析:一種是將缺勤日工資從全月基本工資中扣除的「扣除計演算法」
即當月工資=全月工資-(日工資×缺勤天數);
另一種是將當月出勤日工資累加計算的「累加計演算法」
即當月工資=日工資×出勤天數。
實務中法院多會採用累計法計算,部分原因是因為加班工資的爭議較多,而加班工資的核算均是按累計法,法官形成思維慣性,並且累計法符合勞動者「勞動一天拿一天工資」的普遍心理。因此採用此種計算方式對於裁判者而言,也易於平息糾紛。
而對於企業而言,絕大部分的企業採用按月計薪,扣除法更符合月薪制的本質。另一方面,員工長期因事假缺勤亦非常態,企業採用扣除法按月計薪相對而言更為合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9. 企業工資稅是怎麼扣的

法律分析:企業員工發工資扣稅是按照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個稅起征點)×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這一公式扣稅的。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10. 企業員工工資個稅是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起征點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減去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500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閱讀全文

與企業扣工資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0元折桃心方法6步驟圖片 瀏覽:359
天氣變化如何保護自己方法 瀏覽:683
域故障分析方法 瀏覽:74
洗衣機使用方法的視頻 瀏覽:512
嬰幼兒皮炎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44
廣電路由器連接電視方法 瀏覽:202
消防編碼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721
如何正確方法畫出粽子 瀏覽:645
用什麼方法可以查出輸尿管癌症 瀏覽:295
如何止住流淚的方法 瀏覽:963
怎麼發制海參的方法 瀏覽:210
什麼叫分步說明的方法 瀏覽:429
用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糖尿病 瀏覽:459
甲亢治療方法比較 瀏覽:573
分數計算方法如何運用 瀏覽:493
ipadqq麥克風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59
免疫缺陷病治療方法 瀏覽:855
腳尖地面上組合訓練方法 瀏覽:433
海鮮對蝦的食用方法 瀏覽:386
如何理解決策力的方法 瀏覽: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