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折舊土地的計算方法

折舊土地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9 07:41:51

⑴ 四種折舊方法的計算公式

四種折舊方法的計算公式:

1、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折余價值×年折舊率。

2、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3、月折舊額=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月折舊率。

4、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理論依據在於資產價值的降低是資產使用狀況的函數。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或設備的使用狀況來計提折舊。假定固定資產成本代表了購買一定數量的服務單位,然後按服務單位分配成本。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注意事項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應注意計提折舊的范圍、注意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應考慮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要注意折舊期間跨年度時年折舊額的確定。

計提折舊的范圍,按現行企業會計准則規定,除以下情況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按照規定單獨計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處於更新改造過程中的固定資產。未使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工具、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也要計提折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折舊方法

⑵ 房屋土地折舊的殘值如何計算

1.年限
會計中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殘值率可以由本企業自己來做決定,
但稅法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上有規定如下(最低折舊年限):房屋、建築物為20年;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俱等為5年,而且稅法規定凈殘值率不得低於10%。
所以為了,年底匯算清繳時不調整這些內容,還是按稅法規定的好。詳細如下:
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表
一、通用設備部分
折舊年限
1.機械設備
10━14年
2.動力設備
11━18年
3.傳導設備
15━28年
4.動輸設備
8━14年
5.自動化控制及儀器儀表
自動化、半自動化控制設備
8━12年
電子計算機
4━10年
通用測試儀器設備
7━12年
6.
工業窯爐
7━13年
7.工具及其他生產用具
9━14年
8.非生產用設備及器具
設備工具
18━22年
電視機、復印機、文字處理機
5━8年
二、專用設備部分
折舊年限
9.冶金工業專用設備
9━15年
10.電力工業專用設備
發電及供熱設備
12━20年
輸電線路
30━35年
配電線路
14━16年
變電配電設備
18━22年
核能發電設備
20━25年
11.機械工業專用設備
8━12年
12.石油工業專用設備
8━14年
13.化工、醫葯工業專用設備
7━14年
14.電子儀表電訊工業專用設備
5━10年
15.建材工業專用設備
6━12年
16.紡織、輕工專用設備
8━14年
17.礦山、煤炭及森工專用設備
7━15年
18.造船工業專用設備
15━22年
19.核工業專用設備
20━25年
20.公用事業企業專用設備
自來水
15━25年
燃氣
16━25年
三、房屋、建築物部分
折舊年限
21.房屋
生產用房
30━40年
受腐蝕生產用房
20━25年
受強腐蝕生產用房
10━15年
非生產用房
35━45年
簡易房
8━10年
22.建築物
水電站大壩
45━55年
其他建築物
15━25年
2.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特點: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公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
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⑶ 土地折舊年限是多少

土地折舊年限是50-70年,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年限:一般在取得權證時開始算起,它使用時間為50-70年。在取得權證時,一般應計入: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房地產企業獲批開發項目後,要將: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轉到:開發成本-土地成本及拆遷補償費科目核算。

1、折舊公式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殘值率)/折舊年限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2、土地屬於無形資產,要做攤銷。

7、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五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二條所稱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

第六十七條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8、攤銷公式

年攤銷額=無形資產價值/攤銷年限

月攤銷額=年攤銷額/12

(3)折舊土地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計提折舊基數

計提折舊基數是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或賬面價值。現行會計制度規定,一般以固定資產的原價作為計提依據,但選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企業,以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作為計提依據。

2、折舊年限

折舊年限的長短直接關繫到折舊率的高低,是影響折舊額的關鍵因素。

3、折舊方法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折舊方法。我國會計准則中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符合固定資產准則第十九條的規定。

4、凈殘值

凈殘值,是指預計固定資產清理報廢時可收回的殘值扣除清理費用後的數額。企業應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計固定資產的凈殘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⑷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

我國會計准則中可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1、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最簡單並且常用的一種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舊費用。在各年使用資產情況相同時,採用直線法比較恰當。

2、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理論依據在於資產價值的降低是資產使用狀況的函數。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或設備的使用狀況來計提折舊。假定固定資產成本代表了購買一定數量的服務單位,然後按服務單位分配成本。

3、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最後兩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低於其預計凈殘值以下。

4、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一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4)折舊土地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折舊的特殊情況

1、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如果尚未辦理竣工決算,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帳,並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當期計提的折舊作為當期的成本、費用處理。

2、處於更新改造過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其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再計提折舊。更新改造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為固定資產後,再按照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該項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計提折舊。

⑸ 折舊計算方法

折舊計算方法如下:
1、工作量法。該方法應用於某些價值很大,但又不經常使用或生產變化大,磨損又不均勻的生產專用設備和運輸設備等的折舊計算;
2、使用年限法。該方法指按預計的使用年限平均分攤固定資產價值;
3、加速折舊法。包括使用年限數字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使用年限數字總和法指將應計折舊總額乘以剩餘可用年數(包括計算當年)與可使用年數所有數字總和之比,作為某年的折舊日費用額。雙倍余額遞減法指根據各年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和雙倍的不考慮殘值的直線法折舊日率計提各年折舊日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三十二條 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第十一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准予扣除。
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
(一)房屋、建築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
(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三)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四)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五)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
(六)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七)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第十三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

⑹ 土地折舊

1、土地使用權不提折舊,應該採用「直線法」進行攤銷。 2、土地使用權攤銷:按法律和合同規定的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孰短的原則確定,如無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不少於10年的期限攤銷。 3、帳務處理 (1)取得土地使用權時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貸:銀行存款等 (2)每月攤銷時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累計攤銷(或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註:新會計准則,使用「累計攤銷」科目。

⑺ 土地怎麼折舊

單獨作價的土地不能提折舊,可以按照50年攤銷
合並到房產原值里的土地價款可以隨同房產折舊

⑻ 土地怎麼攤銷或折舊

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通常應確認為無形資產。(注意是通常,而不是必須)土地使用權用於自行開發建造廠房等地上建築物時,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與地上建築物合並計算其成本,而仍作為無形資產核算,土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分別進行攤銷和計提折舊。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用於建造對外出售的房屋建築物,相關土地使用權應計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築成本中。換句話說這種情況不入無形資產。企業外購的房屋建築物,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括土地以及建築物的價值,則應對支付的價款按照合理的方法(一般按公允價值)在土地和地上建築物之間進行分配;如果確實無法合理分配的,應全部作為固定資產核算。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
(一)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二)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法律依據:《新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十二條 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

⑼ 固定資產折舊的所有方法和計算公式

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方法如下:

一、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二、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四、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壽命-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1)÷2]×100%

(9)折舊土地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的范圍:

一、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二、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3)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⑽ 計入房產原值的土地如何計提折舊

  1. 新會計准則明確要求將土地使用權的價值始終單獨作為無形資產核算,並明確土地使用權在投入使用之後也不轉入房產價值之中。雖然稅法規定,無論會計上如何核算,從價計算繳納房產稅時,房產原值應包含地價,但這並不意味著納稅人在財務處理上可以將土地和房產價值合並計入固定資產,按房屋的折舊率計提折舊進行稅前扣除。

  2. 同時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第六款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不得計算折舊扣除。在此稅務機關提醒廣大納稅人,土地使用權仍然只能按法定的使用年限進行直線攤銷,而不能計入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進行稅前扣除。

閱讀全文

與折舊土地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域故障分析方法 瀏覽:74
洗衣機使用方法的視頻 瀏覽:512
嬰幼兒皮炎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44
廣電路由器連接電視方法 瀏覽:202
消防編碼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721
如何正確方法畫出粽子 瀏覽:645
用什麼方法可以查出輸尿管癌症 瀏覽:295
如何止住流淚的方法 瀏覽:963
怎麼發制海參的方法 瀏覽:210
什麼叫分步說明的方法 瀏覽:429
用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糖尿病 瀏覽:459
甲亢治療方法比較 瀏覽:573
分數計算方法如何運用 瀏覽:493
ipadqq麥克風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59
免疫缺陷病治療方法 瀏覽:855
腳尖地面上組合訓練方法 瀏覽:433
海鮮對蝦的食用方法 瀏覽:386
如何理解決策力的方法 瀏覽:787
頸肩痛的最好鍛煉方法骨科醫生 瀏覽:796
鋼的熱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