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兒童發育等級評價方法中,年齡別身高,年齡別體重,身高別體重,他們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如何對比WHO
摘要 WHO (世界衛生組織)0-6歲男童年齡別體重.身(長)高標准 3.WHO (世界衛生組織)0-6歲女童年齡別體重.身(長)高標准 4.WHO (世界衛生組織)0-2歲男童身長別體重標准 5.WHO (世界衛生組織)2-6歲男童身高別體重標准 6.WHO (世界衛生組織)0-2歲女童身長別體重標准 7.WHO (世界衛生組織)2-6歲女童身高別體重標准 8.WHO (世界衛生組織)BMI 標准
⑵ 三項指標綜合評價法是什麼
,即年齡別身高、年齡別體重及身高別體重這三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⑶ 評價幼兒生長發育最重要的指標是什麼
一.體重 體重是反映小兒生長發育的最重要也是最靈敏的指標。因為體重反映孩子的營養狀況,尤其是近期的營養狀況。
體重可以受多種因素如:營養、輔食添加、疾病等的影響。體重在出生頭3個月增長最快,一般為月增長600~1000克,最好不低於600克。3~6個月次之,一般月增長600~800克。6~12個月平均每個月增長300克。1歲後小兒生長速度明顯減慢,1~3歲小兒平均每個月體重增長150克。1歲後小兒的體重可用下列公式計算:體重(kg)=年齡(歲)×2+7(或8)
二.身長 身長也是小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但它反映的是長期營養狀況,短期內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營養、疾病等)對身長影響不明顯。它主要受遺傳、種族和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身長的增加同體重一樣,也是在生後第一年增長最快,平均年增長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長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長4~7.5厘米。
幼兒期孩子的體型由嬰兒期的肥墩型向瘦長型轉變。這期間軀干稍長些,下肢稍短些。幼兒期後,四肢的增長逐漸快於軀乾的增長。一歲以後平均身長的公式為:身長(cm)=年齡(歲)×5+80(cm)。小兒的身長與體重都可以用國際衛生組織的標准來評價。
三.頭圍 頭圍是反映孩子腦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頭圍在生後第一年增長最快。出生時頭圍平均34cm;1歲時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長1~2cm。 3歲時頭圍平均為48cm,已與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腦發育主要在生後頭3年。
正常小兒後囟門3個月閉合,前囟門1歲~1歲半閉合。過遲閉合要考慮有無佝僂病的可能。有的孩子出生時囟門就較小,閉合也會早些。這與母親孕期營養狀況較好有關。因此要綜合看待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超量服用魚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維生素D,一般問題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象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孩子頭越大約聰明,聰明與否和頭圍大小並不成正比。孩子的頭圍在正常范圍內就可以了。頭圍過大則要考慮有無腦腫瘤、腦積水的可能。
四.胸圍 孩子在出生時,胸圍小於頭圍,隨著月齡的增長,胸圍逐漸趕上頭圍。一般在孩子1歲時,胸圍與頭圍相等。
但現在由於普遍營養狀況較好,不少嬰兒在未滿1歲時胸圍就趕上了頭圍。影響胸圍增長的因素有:營養狀況不好,缺乏體育活動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
如:雞胸、漏斗胸等。孩子1歲後,胸圍增長明顯快於頭圍,胸圍逐漸超過頭圍。到青春期胸廓發育很快,向成人體型轉變。
⑷ 請問人的身高三項綜合身體指標計算公式是什麼
國際上常用的人的體重計算公式,以及身材比例計算(比較適合東方人)
標准體重=(身高cm-100)x0.9(kg)
標准體重(女)=(身高cm-100)x0.9(kg)-2.5(kg)
正常體重:標准體重+-(多少)10%.
超 重:大於標准體重10%小於標准體重20%.
輕度肥胖:大於標准體重20%小於標准體重30%.
中度肥胖:大於標准體重30%小於標准體重50%.
重度肥胖:大於標准體重50%以上
標准體脂肪: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身高(m)}
正常女子=19-24
理想體征計演算法:(身高高度-70)*0.6[單位:千克]
美容體重計演算法:愛美女性們所追求的窈窕身材,就是所謂美容體重了,它的計算方法是,將自己的理想健康體重再減去5千克。這就是對身型更加精益求精的要求,也是現在對黃金身材的最新詮釋。
完美的身材應該是腰以下的腿長點全身的61.8%,也就是俗稱的黃金分割。
胸圍=身高(厘米)×0.535,腰圍=身高(厘米) ×0.365,臀圍=身高(厘米)×0.565。
實際計算得出的指數與標准指數±3厘米均屬標准。小於5厘米,說明過於苗條(偏瘦);大於5厘米,說明過於豐滿(偏胖)。但職業女模特的三圍標准與此不同,由於職業需要,她們的三圍標准與正常標准有一定的差距。
一般女性三圍的比例是:胸圍約等於臀圍,腰圍比胸圍或臀圍約小23厘米。通過測量計算,如果發現哪個圍度與標准數據有差距,則可以通過健美運動來彌補矯正。因為針對性的健美運動能加強「三圍」的協調發展,防止比例失調。此外,健美鍛煉還能使身體各部位肌肉與脂肪分布均勻,有利於整個體格的健美。
另一個方法:
一個科學且方便的公式可以幫你了解胸部的大小與身體比例是否恰到好處。先測出胸圍(單位:厘米),再測出凈身高,然後開始計算。胸圍/身高=?得出的結果就是自己胸部的大小系數了。根據結果,看看相應的判斷吧。
胸部較小:系數小於0.49
標准指數:0.5至0.53
美觀標准:0.54至0.6
胸圍過大:系數大於0.6
各種身高的理想體重和身材比例表
身高 148cm 150cm 155cm 160cm 165cm 169cm
體重 48.2kg 49.5kg 52.9kg 56.3kg 59.9kg 62.8kg
胸圍 80cm 82cm 84cm 86cm 89cm 91cm
腰圍 58cm 59cm 61cm 63cm 64cm 64cm
臀圍 82cm 83cm 85cm 87cm 91cm 93cm
大腿 45cm 46cm 46cm 47cm 49cm 51cm
小腿 31cm 31cm 32cm 33cm 34cm 34cm
腳踝 19cm 19cm 20cm 21cm 21cm 21cm
以上數字是健康身材比例,重正負差3kg皆為標准。
⑸ 綜合評價法的計算方法
主要有打分綜合法、打分排隊法、綜合指數法、功效系數法等。
⑹ 兒童生長發育標准
首先建議檢查是否是微量元素是否是缺乏和建議檢查生長激素是否是正常啊。還需要注意如果睡得晚也會影響生長發育的啊。注意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是在每天的21點到23點啊。而且必須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和質量啊。另外注意多吃蔬菜和高蛋白食物和優質蛋白食物和含鈣豐富的食物和含鋅豐富的食物.防止偏食。保證休息時間和質量。多參加體育鍛煉如騎車單桿雙桿等體育運動。
⑺ 評價幼兒生長發育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兒童少年生長發育評價指標及一些評價法如下:
(一)指數法
指數法利用數學公式,根據身體各部分的比例關系,將兩項或多項指標相關聯,轉化成指數進行評價。本方法計算方便,便於普及,所得結果直觀,應用廣泛。常用指數有:
(1)身高體重指數,表示單位身高的體重,體現人體充實度,也反映營養狀況。
(2)身高胸圍指數,反映胸廓發育狀況,藉以反映體型。
(3)身高坐高指數,通過坐高和身高比值,反映人體軀於和下肢的比例關系,反映體型特點。可根據該指數大小,將個體的體型分為長軀型、中軀型和短軀型。
(4)BMI指數(bodymassindex,BMI,體重kg/身高m2),又稱體重指數。近年來受國內外學者高度重視,認為它不僅能較敏感地反映身體的充實度和體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響較小,與皮脂厚度、上臂圍等反映體脂累積程度指標的相關性也高。我國已建立的「學齡兒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性別一年齡別篩查標准」,是BMI在兒童生長發育領域的具體應用。l8歲時該指數≥24和≥28,可分別篩查為超重和肥胖。
(5)握力指數和背肌力指數:均利用肌力與體重的密切關系,藉助單位體重的握力和背肌力校正體重的影響,分別顯示上臂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比原指標更具可比性。
(6)肺活量指數:分別利用肺活量和體重、身高的密切關系,利用單位體重或身高校正肺活量,以更確切反映機體肺通氣能力的大小。
由於身體指數存在顯著的種族、域鄉、性別、年齡和身高等差異,應結合專業知識應用,注意克服指數的機械性弱點。制定和應用評價標准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不能忽視身高因素。同性別、年齡而身高不同的兒童,身材高大而粗壯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樣被評價為「體型勻稱」。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齡別身高標准,先篩出那些生長發育遲滯者。
②充分注意指數(尤其源自體格指標者)鮮明的種族、地區差異。
③大多數指數呈非正態分布。因此,最好依據百分位數法先將指數分若乾等級,確定其等級含義。
(二)等級評價法
等級評價法是離差法(用於評價個體、群體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現狀的常用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種。它利用標准差與均值的位置遠近,劃分等級。評價時將個體該發育指標的實測值與同年齡、同性別相應指標的發育標准比較,以確定發育等級。 一般生長發育評價中,身高和體重是最常用的指標。個體的身高、體重值在判定標准均值±2個標准差范圍內(約占兒童總數的95%)均可視為正常。但在均值±2個標准差外的兒童少年,不能據此定為異常;需定期連續觀察,結合其他檢查,慎重做出結論。個體的體重有升有降,易受內外環境影響。若兒童體重連續數月下降,則應先排除疾病再評價營養狀況。
等級評價法亦可用於集體兒童的發育評價,稱「等級百分數法」。醫'學教育網|整理評價時先將兩個班或兩所學校所有學生的測量資料,分別按不同發育指標,採用統一標准,對照相應的等級評價標准,確定各個體的等級。然後,分別統計每項指標中各發育等級的人數占各班、各校整體的百分數(%)。由此,可通過分析兩班間、兩校間在該指標上發育「好」或「差」的等級百分數的高低,比較其發育狀況。
等級評價法的優點是方法簡單,易掌握,可較准確、直觀地了解個體兒童的發育水平高低。評價集體兒童時,所得結論不受兩群體內部成員性別、年齡等差異限制。這是因為盡管兩群體的成員組成不同,但評價時各個體都是按該指標各自的年齡、性別評價標准進行的;換言之,群體的等級百分數建立在個體等級評價的基礎之上。等級評價法的不足之處是只能對單項指標進行評價,無法准確判斷發育勻稱度,而且其變化趨勢在動態觀察中不夠直觀。
⑻ 兒童的正常體重計算公式
一般來講2-12歲的兒童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計其身高: 身高(CM)=(年齡-2)X5+85=年齡X5+75 按年齡計算體重公式: 嬰兒:前半年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X0.7 後半年體重(KG)=出生體重+6X0.7+(月齡-6)X0.5 2-12歲兒童體重(KG)=(年齡)X2+12=年齡X2+8 體重的評價指標如下: 標准體重的60%以下 嚴重營養不良 標准體重的60-80% 中度營養不良 標准體重的80-90% 輕度營養不良 標准體重的90-110% 正常范圍 >標准體重的120% 肥胖 ----------------------------------------------------- 測量標准體重的計算公式 較普遍採用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 成年:〔身高(cm)-100〕×0.9=標准體重(kg) 另一種是: 男性:身高(cm)-105=標准體重(kg) 女性:身高(cm)-100=標准體重(kg) 以上兩種計算方法,基本已被廣泛採用。 另外,最近軍事科學院還推出一計算中國人理想體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48(kg) 這一計算方法,似乎比較適合南北地區中國人。 兒童標准體重的計算,簡便的方法是: 1~6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6=標准體重(kg) 7~12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5=標准體重(kg) 1歲以上:8+年齡×2=標准體重(kg) ----------------------------------------------------- 計算身高的公式 利用遺傳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進行預測。計算公式為: 兒子成人時的身高=(父高+母高)× 0.54 女兒成人時的身高=(父高×0.923+母高)÷2 此方法未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誤差較大,大約在3-5厘米。 2.利用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後天發育情況,即當時的實足年齡、身高、足長進行預測: Hm=A+(B×C)其中Hm為成人後的身高,A為常數,B為相應的系數,C為當時的身高。不同的年齡具有不同常數和系數。A和B是通過統計資料製成的表中查得,這里可查閱《醫學網路全書、兒童少年衛生學》第36頁提供的預測身高表。兒童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足長與身高有著密切關系,它包含著遺傳和後天發育情況。中國青少兒體質調查組根據1979年對11萬名7-25歲男女學生的測試數據研究出利用足長預測兒童成人時身高的方法,並制定了相應的預測表。此方法由於結合遺傳和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誤差較小,大約在2厘米左右。可查閱《醫學網路全書、兒童少年衛生學》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