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所謂公元年是怎樣計算的
公元也稱為西元,是公歷紀元或西歷紀元的簡稱,為國際通用的紀年標准,以傳說的耶穌誕生年為西元元年。
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之前的一年事公元前1年,之後的是公元2年,沒有公元0年,依此類推
B. 公元年數該怎麼算
公元年數從耶穌誕生時算起為公元一世紀,以一百為一世紀,每世紀的*01年-*99年為本世紀的年數,*00年算上個世紀。例如1900年算十九世紀,1901年才算二十世紀。
C. 年份的計算是什麼啊
關於公元紀年的計算方法:
一、世紀
100年一個世紀,百位前面數值加1, 例:1069年(王安石開始變法),10+1=11,所以,公元11世紀; 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2+1=3,所以,公元前3世紀; 例: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0+1=1,所以,公元前1世紀; 例:公元9年(西漢結束),0+1=1,所以,公元1世紀。
二、年代
1.早期(初期):世紀頭二十年 例:20世紀早期,1900——1919年左右; 例:前594(魯國實行「初稅畝」),公元前6世紀早期。
2.上半期:世紀前50年 例:1800年——1850年左右,19世紀上半期。
3.中期:40——60年代 例: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19世紀中期。
4.後半期:世紀後50年代 例:1851年——1899年,18世紀後半期。如:公元20年—公元29年,為公元1世紀20年代;公元1980年—公元1989年則為公元20世紀80年代。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90~99年稱為90年代。
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
與單純的計算公元前或公元後的時間有所不同,即必須在計算出的時間總數上減去一年,如計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間有多少年,正確的計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這種演算法歸納成一個簡單公式「前後相加再減一」。
這里之所以要減出一年是因為公元紀年不設公元0年,不能按照數學上的正負數的概念來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間。
D. 公元年怎麼算
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即基督教紀元(the Christian era),是基督教國家用以計算年代的紀元。公歷是1582年10月4日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頒布的在儒略歷基礎上修改的新歷,又稱格里歷,定於該年10月5日施行。公歷現在為大多數國家所採用。
公元始行於公元6世紀。6世紀前,歐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歷法用的是由羅馬教皇儒略·愷撒頒布的儒略歷。公元532年(相當於我國漢武帝大通四年),僧侶迪奧尼修斯·艾克希古斯宣稱,基督教徒的紀年,要從基督誕生的那一年算起,即基督誕生年為公元元年(相當於我國西漢平帝元始元年),相當於儒略歷753年12月25日[因而現在聖誕節(Christmas day)定於12月25日。它是耶穌誕辰紀念日,是一年一度的基督教節日]。現在的公元紀年法是從公元532年開始使用的,並不是從公元1年開始使用的。在教會的支持下,這種紀年法首先在基督教盛行的地區使用,現已成為國際通用的紀年法。
「公元」縮寫為A.D.(拉丁文Anno Domoni,意為「主的生年」),「公元前」縮寫為B.C.(英文Before Christ,意為「基督以前」)。A.D. 應該寫在年數之前,,B.C. 應該寫在年數之後。如,300 B.C.~A.D. 400 (由公元前300年到公元400年)。
註:我國採用公歷是在辛亥革命以後的1912年,但與當時中華民國紀元的紀年法並行。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完全採用公歷紀元。
E. 公元紀年法怎樣計算
表於公元前後的推算均適用,具體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後某年(設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數,然後再減去4,最後根據所得結果查表一中相應序數所對應的干支即為該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餘數為51,減4後得47,查表一47對應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為辛亥年。由於干支紀年60年一循環,當Y÷60的余數小於4時,需借干支紀年的一個周期60之數,例如1981年除以60餘數為1,直接減4不夠減,加上60之後再減4等於57,查表一便知1981年為辛酉年。余可類推。
2,求公元前某年(設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餘數,再用57減去所得余數,根據所得結果再查表一中對應的干支,即為該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數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對應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對應的干支應為庚辰。同樣由於干支紀年的循環周期為60年,當余數大於57時,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餘59,用57減59不夠減,加上60之後再減59等於58,查表一知該年對應的干支為壬戌。其餘可以類推。
二:十天干與公元紀年個位的關系
由於六十甲子是由十天乾和十二地支依次搭配而成,十天干按順序循環使用。也就是說,在干支紀年中,同一天干每十年出現一次,而公元紀年年數採用十進位制。由此推知,某天干必然和公元年份某一固定的尾數(個位數)相對應,於是得出十天干與公元紀年的個位數
F. 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公元元年,到底是怎樣計算的
公元元年就是公元一年,是西漢。
公元元年,也稱公歷紀年,或稱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
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稱公元後XX年,簡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
公元1年,屬公元1世紀00年代。中國為辛酉年(雞年),漢平帝元始元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西楚霸王分封為漢王,而後經過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取勝後,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稱皇帝,國號漢,史稱西漢,劉邦即漢太祖高皇帝。
至9年1月10日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一共211年。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後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漢,這樣西漢滅亡則是在26年。
西漢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6)公元年份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西漢時期的歷史大事:
1、諸呂之亂
諸呂之亂是西漢初期,在朝的呂氏一黨所謂的擾亂朝政行為及由此引發的眾大臣帶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實本質是劉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呂氏作亂所發動的針對呂氏的政變行為。
劉邦死後,劉盈登基為漢惠帝。劉盈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劉盈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
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處死,呂氏集團徹底被消滅。
諸呂之亂的結束實際上迎來了後來西漢的文景之治這一穩定時期。而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2、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呂之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騫出使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1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