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計算框架結構中的柱的自重 (包括粉刷重)具體公式
柱子自重包括混凝土,鋼筋和裝飾,混凝土容重一般25KN/M3,直接乘以柱子體積,裝修重量用柱子表面積(刨去梁和柱交接的面積和填充前和柱交接面積)乘以裝修厚度和容重(這個看具體情況),鋼筋重用預算結構乘以容重或者自己抽筋乘以單位長度重量,一般的做法是加大混凝土容重到26~28,而不去精確計算。pkpm中都有程序自算柱子重量。
② 鋼結構箱型柱理論重量公式
按鋼板總長度乘於厚度再乘於密度7.85。製作採用無餘量工藝,即構件在長度方向上只加放焊接收縮補償值和機加工餘量,不再加放裝配餘量,各部分餘量在各道工序中逐步收縮掉。
四道角焊縫收縮補償值沿長度方向每米長加0.5mm。蓋腹板如有對接拼板縫,則每道焊縫加4mm拼板收縮餘量。箱型柱上端加放10 mm機加工餘量,下端加放15~20mm切割餘量。
(2)結構柱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箱型柱的結構特點,箱型柱由4塊板(即2塊蓋板和2塊腹板)組成,4道角焊縫按強度需要分段設計成全焊透坡口(CP)與局部焊透坡口(PP)兩種形式。
箱型柱內設有橫隔板,主要橫隔板與腹板採用熔化嘴電渣焊進行焊接,普通橫隔板與蓋腹板間三面焊接。箱型柱外側在各標高處設有與主梁、次梁、垂直支撐連接的牛腿和眼板,柱與柱之間的連接採用焊接和頂緊相結合的形式。所有零部件的鋼材均採用Q345B。
③ 鋼結構中鋼柱怎麼計算比重
鋼結構中鋼柱計算比重應當根據國家標准GB 50017-2017表4.4.8取7850kg/m3。
④ 怎樣計算混凝土柱子能承受多少噸
鋼筋混凝土承壓是主要由混凝土承受,也就是說混凝土的標號決定著柱的承重,所以,當混凝土標號為C20那麼就表示混凝土標准試塊150*150*150在試壓時20N/mm2 ,換算成平米的話就是,20000KN/㎡。
以此類推,C25混凝土也就是25000KN/㎡,C35就是35000KN/㎡。其中1KG=10N。C20混凝土每平米可以承重為2000噸重量。當然需要比這個數字稍微低些,畢竟演算法有些擴大。
可以配置大概什麼等級的混凝土也就可以使柱子承受多少重量。
(4)結構柱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混凝土按照表觀密度的大小可分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輕質混凝土。這三種混凝土不同之處就是骨料的不同。
重混凝土是表觀密度大於2500公斤/立方米,用特別密實和特別重的集料製成的。如重晶石混凝土、鋼屑混凝土等,它們具有不透x射線和γ射線的性能;常由重晶石和鐵礦石配製而成。
普通混凝土即是我們在建築中常用的混凝土,表觀密度為1950~2500Kg/立方米,主要以砂、石子為主要集料配製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種。
輕質混凝土是表觀密度小於1950公斤/立方米的混凝土。它又可以分為三類:
1.輕集料混凝土,其表觀密度在800~1950公斤/立方米,輕集料包括浮石、火山渣、陶粒、膨脹珍珠岩、膨脹礦渣、礦渣等。
2.多空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加氣混凝土),其表觀密度是300~1000公斤/立方米。泡沫混凝土是由水泥漿或水泥砂漿與穩定的泡沫製成的。加氣混凝土是由水泥、水與發氣劑製成的。
3.大孔混凝土(普通大孔混凝土、輕骨料大孔混凝土),其組成中無細集料。普通大孔混凝土的表觀密度范圍為1500~1900公斤/立方米,是用碎石、軟石、重礦渣作集料配製的。輕骨料大孔混凝土的表觀密度為500~1500公斤/立方米,是用陶粒、浮石、碎磚、礦渣等作為集料配製的。
水泥標號的選擇應與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相適應。原則上是配製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選用高標號水泥;配製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選用低標號水泥。
如必須用高標號水泥配製低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偏少,影響和易性及密實度,所以應摻入一定數量的混合材料。如必須用低標號水泥配製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時,會使水泥用量過多,不經濟,而且要影響混凝土其它技術性質。
其它:
1.高強混凝土:目前西方發達國家使用的混凝土平均強度已超30MPa,在我國,高強混凝土是指強度等級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2.輕混凝土
輕骨料混凝土:凡由輕粗骨料,輕細骨料(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置而成的輕混凝土,稱為輕骨料混凝土,其應用參見P92表5-16.
多孔混凝土:是一種內部均勻分布細小氣孔而無骨料的混凝土,分為加氣混凝土和泡沫混凝土兩種.加氣混凝土一般用於屋面材料和牆體材料,泡沫混凝土主要用於屋面保溫材料.
大孔混凝土:是以粒徑相近的粗骨料,水泥,水,有時加入外加劑配製而成的混凝土.主要適合牆體材料.
3.抗滲混凝土
抗滲混凝土是指抗滲等級等於或大於P6級的混凝土.
4.聚合物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是由有機聚合物,無機膠凝材料和骨料結合而成的一種新型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體現了有機聚合物和無機膠凝材料的優點,克服了水泥混凝土的一些缺點.聚合物混凝土一般可分為三種: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⑵聚合物浸漬混凝土⑶ 聚合物膠結混凝土.
5.防凍混凝土:
抗凍等級等於或大於F50級的混凝土稱為防凍混凝土;
6.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是指其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於100mm,並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除需滿足工程所需的強度外,還需要滿足流動性,不離析和少泌水的泵送工藝的要求.
規范規定泵送混凝土應選用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礦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不宜採用火山灰水泥.
7.大體積混凝土
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尺寸等於或大於1m,或預計會因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外溫度差過大而導致裂縫的混凝土稱為大體積混凝土.
8.纖維混凝土:
纖維混凝土是以混凝土為基體,摻入纖維的目的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降低其脆性.常用纖維材料有:玻璃纖維,礦棉,鋼纖維,碳纖維和各種有機纖維.纖維混凝土目前已逐漸地應用在飛機跑道,橋面,端面較薄的輕型結構和壓力管道等處.
⑤ 500*500*16*16的箱型柱如何計算其單位重量
如果是500mm×500mm×16mm×16mm的箱型柱如下計算其單位重量:
米重=0.00785×截面積(截面積單位平方毫米)(公斤/米)
=0.00785×[500×500-(500-16-16)×(500-16-16)]
=243.162(公斤/米)
(5)結構柱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大正方形面積-小正方形面積=截面積
米重=0.00785×截面積
鋼鐵密度=0.000007850公斤/立方毫米
箱型柱一般鋼結構上用作梁或者柱子。
箱型柱因為其形狀如一個大的鐵箱,因此而得名。一般鋼結構上用作梁或者柱子。
米重意思就是1米長度這樣的箱型柱的質量,等於1米箱型柱的鋼鐵體積乘以鋼鐵密度。
米重的計算方法與矩形管的米重計算方法相同。
500mm×500mm×16mm×16mm的箱型柱表示橫截面長與寬都是500毫米,厚度都是16毫米的正方形方管。
⑥ 如何計算房屋立柱承重極限
計算房屋立柱承重極限的方法按如下步驟操作:
運用計算機建模:
在PKPM裡面建個建築物的模型,然後就可以找到建築物的重心了。或者在力模型中尋找紅色的部分,這就是結構最薄弱點,也就是需要承重柱的地方。
找到這個立柱所用材料的最大承受壓強,再量出這個立柱的橫面積,壓強*面積就是了。承重極限當然要比這個值小很多才在安全范圍內。
按照長寬高和各個角之間的關系計算房屋立柱承重極限。
實際判斷:
1)一般情況下小高層、高層、超高層里的柱子(一般截面最小邊至少350以上)基本都是承重柱子,在這類房屋裡也有非承重柱存在,主要是內部砌築牆體的構造柱,一般尺寸是牆寬見方。
2)在低層和多層房屋中,較多以磚混結構為主,這種類型房屋柱子大部分都是非承重柱。
以上所說的只是針對一般情況,具體的還需要看結構受力情況來判斷。
⑦ 構造柱工程量的計算方法
構造柱工程量的計算方法
構造柱是在砌體房屋牆體的規定部位,按構造配筋,並按先砌牆後澆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製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稱為混凝土構造柱,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構造柱工程量的計算方法!
(D指馬牙槎的外伸長度;K指牆體寬度;H為柱高度為):
當構造柱位於單片牆最前端時, S=(K×3+D×2)×H
當構造柱位於L或一形牆體相交處時,S=(K×2+D×4)×H
當構造柱位於T形牆體相交處時,S=(K×1+D×6)×H
當構造柱位於十形牆體相交處時,S=D×8×H。
1、構造柱中馬牙槎一邊咬口兩邊咬口的意思:
當構造柱位於單片牆最前端時,就是馬牙槎一邊咬口;
當構造柱位於L或一形牆體相交處時,就是馬牙槎兩邊咬口;
當構造柱位於T形牆體相交處時,就是馬牙槎三邊咬口;
當構造柱位於十形牆體相交處時,就是馬牙槎四邊咬口。
2、磚牆嵌接部分指的是哪一塊:
指的就是構造柱的馬牙槎咬口,一般是5進5退。
3、是馬牙槎部分澆砼時都澆柱嗎:
是的,馬牙槎和柱是同時一次性澆築的。
4、模板是不是只支兩面呢:
當構造柱位於「一」字形牆體中部時,只支兩面。
5、構造柱中拉結筋要空過構造柱嗎:
必須進入構造柱達到設計或規范要求的錨固長度。
構造柱工程量計算公式:
V = (B+b)*A*H + K
V--構造柱砼體積
B--構造柱寬度
b---馬牙搓寬度(注意:馬牙搓是兩邊有時 計算一邊的寬度 馬牙搓是一邊有時 計算一邊的一半寬度 )
A---構造柱長度
H---構造柱高度(自基礎上表面至構造柱頂面之間的距離)
K---構造柱基礎工程量
構造柱是為加固牆體,先砌牆後澆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據圖紙統計圖各種型號構造柱的數量,然後按下述公式計算混凝土和鋼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
柱高*斷面面積*柱根數= m3
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頂面高度,或自地圈樑頂面至屋頂圈樑頂面高度。
以GJDGZ-101-95《全國統一建築工程預算工程量計算規則》為依據
構造柱計算時要分三段:±0.000以下至基礎底部的部分,±0.000以上至屋面部分,女兒牆部分。
構柱體積(V)=[外牆上的構造柱總截面面積/外牆厚+內牆上的構造柱總截面面積/內牆厚]×內外牆平均厚×構柱總高,當內外牆厚度相等時更為准確。
(2)鋼筋工程量:
主筋: 主筋長*根數*比重(kg/m)*柱根數= kg
箍筋:柱斷面周長*(柱高/@)*比重(kg/m)*柱根數= kg
式中主筋長=柱高+伸入地圈樑長+上下的直鉤長+42.5dn,(n為層數),因為主筋在±0.00和層樓板處搭接,並在搭接區段箍筋加密為φ6@100.
另,有的構造柱有馬牙槎,其寬為60mm
其模板面積=(構造柱寬+馬牙槎寬)*柱高
混凝土體積=(柱斷面面積+(馬牙槎寬/2)*寬)*柱高
例:構造柱柱高3m,截面尺寸為240mm*240mm,與長牆咬槎為60.
解:構造柱模板面積=(0.24+0.06*2)*3*2
構造柱砼體積=(0.24*0.24+0.03*0.24*2)*3
其他計算方法
如是240*240的構造柱,(240*240+240*30*邊數)*柱高;
如是370*370的構造柱,(370*370+370*30*邊數)*柱高;
如是240*370的'構造柱,(240*370+有馬牙槎的邊長*30*邊數)*柱高
拓展內容: 土建工程中工程量計算的順序
1、按施工順序計算
按施工先後順序依次計算工程量,即按平整場地、挖地槽、基礎墊層、磚石基礎、回填土、砌牆、門窗、鋼筋混凝土樓板安裝、屋面防水、外牆抹灰、樓地面、內牆抹灰、粉刷、油漆等分項工程進行計算。
2、按定額順序計算
按當地定額中的分部分項編排順序計算工程量,即從定額的第一分部第一項開始,對照施工圖紙,凡遇定額所列項目,在施工圖中有的,就按該分部工程量計算規則算出工程量。凡遇定額所列項目,在施工圖中沒有,就忽略,繼續看下一個項目,若遇到有的項目,其計算數據與其它分部的項目數據有關,則先將項目列出,其工程量待有關項目工程量計算完成後,再進行計算。例如:計算牆體砌築,該項目在定額的第四分部,而牆體砌築工程量為:(牆身長度×高度-門窗洞口面積)×牆厚-嵌入牆內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構件所佔體積+垛、附牆煙道等體積。這時可先將牆體砌築項目列出,工程量計算可暫放緩一步,待第五分部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及第六分部門窗工程等工程量計算完畢後,再利用該計算數據補算出牆體砌築工程量。
這種按定額編排計算工程量順序的方法,對初學者可以有效地防止漏算重算現象。
3、按圖紙擬定一個有規律的順序依次計算
(1)按順時針方向計算
從平面圖左上角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計算。如圖5.1所示,外牆從左上角開始,依箭頭所指示的次序計算,繞一周後又回到左上角。此方法適用於外牆、外牆基礎、外牆挖地槽、樓地面、天棚、室內裝飾等工程量的計算。
(2)按先橫後豎,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順序計算
以平面圖上的橫豎方向分別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依次計算,如圖5.2所示。此方法適用於內牆、內牆挖地槽、內牆基礎和內牆裝飾等工程量的計算。
(3)按照圖紙上的構、配件編號順序計算
在圖紙上註明記號,按照各類不同的構、配件,如柱、梁、板等編號,順序地按柱Z1、Z2、Z3、Z4…;梁L1、L2、L3…,板B1、B2、B3…等構件編號依次計算。如圖5.3所示。
(4)根據平面圖上的定位軸線編號順序計算
對於復雜工程,計算牆體、柱子和內外粉刷時,僅按上述順序計算還可能發生重復或遺漏,這時,可按圖紙上的軸線順序進行計算,並將其部位以軸線號表示出來。如位於A軸線上的外牆,軸線長為①~②,可標記為A:①~②。此方法適用於內外牆挖地槽、內外牆基礎、內外牆砌體、內外牆裝飾等工程量的計算。
建議按清單編號或定額編號順序列項,這樣可以避免漏項。
計算時可先看哪一部分可引用於其他部份,對其他引用最多的優先計算。
工程量計算小經驗及自己的工作實際的體會和感受。
圖紙是有一定規律的,在做預算過程中,是以識圖的過程為主線進行,也就是識一張圖做一張圖,做完一張圖扔一張圖,圖扔完也就證明圖識完了,預算也就做完了。因此,做預算必須會識圖,並要掌握一定的識圖的順序。我把自己多年做預算的經驗和想法說出來供大家討論
首先
識圖做預算有幾個原則:
1、一次只看一張圖,一張圖盡量不看第二次
2、控制大量,調小量,預算是控制總量的基礎上,隨著識圖的深入修改調整完成的。
3、先獨立,後整體,主要的意思是先算獨立的,不相互扣減的,後算有復雜扣減關系的。
4、從識圖的順序上:先地下、後地上;先結構,後建築;先室內,後室外;先主體,後屋面等等
其次
根據上述原則把圖分成五部分:地下、主體結構、主體建築、屋面和室外零星,對應每一部分確定計算什麼,按定額分項和計算規則確定要什麼就識什麼,識圖達到能夠准確計算工程量為止。其實不叫識圖,而是邊看圖邊計算工程量,工程量計算完後圖也就識完了。
最後
根據計算規則要求的扣減關系進行匯總,並把整圖全盤進行通讀,查看有沒有漏計算的,有沒有重復計算的,有沒有計算錯誤的等等。
安裝最好按照系統從大頭計算到小頭,或者從小口徑計算到大口徑。同時,將對應相同口徑的附屬全部列計。
工程量計算小經驗:
一、良好的識圖能力:
良好的識圖能力要求能迅速建立起構件及建築物的空間印象。能通過多張圖紙迅速查找需要的數據,能發現圖紙中的矛盾及錯誤,能在腦海中勾勒出每個細部的構造等等。
結構施工圖的表示方法,從傳統的分離式到華南地區的梁、柱表,再發展到現在的平法,表示方法多樣,且設計院出圖也有一些習慣的表示方法。
二、充分掌握定額的工作程序、子目的包括內容
在對各專業圖紙研究過程中,應隨時了解設計人員意圖及圖紙表達內容,對施工前已發生設計變更也應做到心中有數。充分掌握定額的工作程序、子目的包括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做出預算編制分項和計算出相應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單價,防止出現漏計、重計、錯套等錯誤。
三、統籌安排計算工程量
工程量的計算要有明確的思路,先算哪部分後算哪部分,統籌安排計算工程量,提高計算效率,可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如以外牆中心線長度為基數,可計算與之有關的分項工程量。
四、深入理解工程量計算規則
工程量的計算有明確的計算規則,因而必須對計算規則有相當透徹的理解。而在實際各方核對工程量數據的過程中,常發生爭議的現象,這大多是因為對計算規則的理解不同所致。
在理解計算規則的過程中,要結合對圖紙、建築工程的特點及對施工過程的了解。對計算規則上的規定需要反復推敲,比如單層建築物終建築面積,無論其高度如何,按建築物外牆勒解以上的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但當設計中未設計勒角時,其建築面積,按外牆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五、耐心細致
工程量的計算必須耐心細致,不得半點馬虎。而且出現錯誤以後,修改比較繁瑣。比如計算基礎墊層時,計算規則規定,基礎墊層按實鋪體積計算,在計算工方寬度不同時,其外牆中心線和內牆凈長線將發生變化,與土方的不同。而有些造價工作者往往利用土方已算出的外牆中心線和內牆凈長線數值來計算墊層工程量,導致基礎墊層出現差錯。
六、良好的工作習慣
如表達式的習慣表達方式、中間計算數據的表示方法、在圖紙上的標注方法等等。因為計算數據需要和相關方進行校對,自己也需要校對和查看歷史工程等等。
七、掌握先進的工具技術
當前,計算機的應用較為普及,計算機在合並匯總計算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在減輕預算人員工作量的同時也減少了人為計算的錯誤。在計算操作過程中,要求我們努力提高對原始數據輸入的准確性。比如求和公式范圍的輸入,倘若不慎漏計一個或幾個分項是常有發生的。
程量時也採用土方的計算方法計算。即長度按外牆中心線和內牆凈長線計算,寬度按圖示尺寸計算。當墊層寬度與土工程量的計算順序一般來說應該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習慣來做,非定按別人的方法來做,關鍵是做到不漏項的同時可以提高計算速度為主。
先做基礎部分的項目:包括土方、基礎模板,砼、墊層模板、砼,有時基礎部分的柱工程量也計算,接著算板,柱、梁,砌體,裝飾、大樣,這樣每算好一個部位,就可以收起算好部分的圖紙,算裝飾時基本是結構圖收起來了,只剩下建築圖,圖紙就跟著少了,桌面也沒這么亂了,感覺這份工程就快算完了,心情自然也就不一樣。
;⑧ 鋼結構柱子怎麼算重量
最基本的演算法,先算出柱所用鋼材的體積,然後乘密度,再乘個系數,就可以了。
⑨ 鋼結構鋼柱怎麼計算的求教。。。。
按重量計算,質量等於體積乘以密度,密度為固定值,求體積則需按實際計算。
樑柱按實際體積計算,照片中的孔不用扣除,小板件按最大截面計算。
比如一個三角形或者梯形截面的鋼板,體積為寬乘以高,再乘上厚度。
(9)結構柱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鋼結構通常會在以下方面提出特殊要求或者更高要求:
包裝:包裝材料、包裝方法。
倉儲:環境溫度、環境濕度。
整體結構:垂直度、水平度等。
運輸:裝卸、車內擺放、集裝箱內擺放。
結構件:材質、表面粗糙度、公差、表面處理、直線度(或弧度)。
參考資料
網路--鋼結構
網路--體積公式
⑩ 柱承重怎麼計算
這個題有點坑啊,8@200
查表算配筋面積!AS『
Nu=0.9
φ(fcA+AS』
fy′)
這個是公式!Lo=2.8*1.0=2.8
L。/b=2800/300=9.3
查表按b類截面查表
確定系數
φ
查《鋼結構規范GB50017-2003的附錄C》
fc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20頁
A=300MM
柱子截面尺寸300*300
所以A=300MM
=0.3M
fy』鋼筋設計等級
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20頁
帶入以上數值!
Nu
!就算出來了!這些表都不在身邊,你自己查一下吧!帶進去數值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