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實驗人時數計算方法

實驗人時數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7 00:20:42

⑴ 海南醫學院信息學院

海南醫學院醫學信息學院主要承擔面向全校的計算機基礎與應用、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等通識課教學任務;承擔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的專業培養和教學工作;承擔其它各相關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工作;開展本學院相關學科的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工作;配合學校完成教師數字化教學培訓以及各類無紙化考試工作等。
目前醫學信息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管理著原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計算機教學實驗室16間(含2間醫院信息系統模擬實驗室和6間網路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網路安全實驗室1間、網路工程技術實驗室1間、大學物理實驗室4間(含1間電子學實驗室)、醫學影像物理學實驗室1間。教學機房總座位數為728座,其中288座實現了計算機基礎教學、數字化語言教學和電子閱覽三位一體的功能,有效的提高了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實驗教學中心固定資產設備總額約870萬。使用面積為1736.8㎡。2016-2017學年課內開放人時數達到174534人,課外開放人時數達6350人。實驗人時數達到955946。

⑵ 實驗室人時數反映的是實驗室利用率嗎

1、不完全相同
2、二者密切相關
3、人時數越大,利用率越高

⑶ 古時候人們常用的記數方法有那三種方法

1、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發生在語言產生以後、文字出現之前的漫長年代裡。在一些部落里,為了把本部落的風俗傳統和傳說以及重大事件記錄下來,流傳下去,便用不同粗細的繩子,在上面結成不同距離的結,結又有大有小,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表示不同的意思,由專人(一般是酋長和巫師)循一定規則記錄,並代代相傳。

2、書契記數

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書契記數記事記錄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會的後期,漢代徐岳在《數術記遺》一書中,記明書契始於黃帝,有「十等」記法。

3、算籌計數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用竹子、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一些長短、粗細差不多的小棍子用來計算數目,不用時則把它們放在小袋子裡面保存或攜帶。算籌是我國古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它的出現年代現在難以考證,但據史料推測,至遲在春秋晚期戰國初年時已經出現。

(3)實驗人時數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羅馬人計數

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

為了表示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只手。

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Ⅰ、Ⅱ、Ⅲ來代替手指的數;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只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⑷ 石家莊學院什麼時候成立的,以及其歷史謝謝了

石家莊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國有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學院地處河北省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緊鄰京珠高速公路和城市迎賓主幹道,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具有良好的地理區位優勢和經濟文化條件。
中文名: 石家莊學院
外文名: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校訓: 「厚德博學、崇實求新」
創辦時間: 1956年
類別: 綜合大學
學校類型: 師范
主管部門: 河北省教育廳
現任校長: 楊鵬起
知名校友: 劉澤力、郝志明
所屬地區: 中國 石家莊
主要院系: 文學與傳媒學院、化工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政治與法律系

目錄

學院簡介
學院概況
辦學方針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育人宗旨
實驗教學
科研研究
展開
編輯本段
學院簡介

石家莊學院
學校名稱:石家莊學院
學校貼吧:路過的青春吧
學校舊稱:石家莊師范專科學院
學校簡稱:石院
學校英文名:SHIJIAZHUANG UNIVERSITY
學校地址:石家莊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江大道6號(北校區)
石家莊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峰大街南頭(南校區)
現任校長:楊鵬起
編輯本段
學院概況

石家莊學院
[1] 學院地處中國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位於首都北京南280公里,
學院地處河北省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緊鄰京珠高速公路和城市迎賓主幹道,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具有良好的地理區位優勢和經濟文化條件。
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創建於1956年。學院佔地1234畝,規劃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校園整體布局恢宏雄偉,現代化氣息和學術氛圍濃郁,是治學執教和求學創業的理想環境。 學院辦學基礎設施完善。現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500萬元。建有52個設施一流的物理、化學、資源與環境、心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等各類實驗室,能夠充分滿足教學、科研和創新實踐活動的需要。圖書館有先進的圖書檢索、電子圖書系統和電子閱覽室,校園風景(12張)館藏圖書近60萬冊,電子圖書6.5萬種,各類期刊1300餘種,建有學術期刊和碩博論文鏡像站。擁有現代化的田徑和球類運動場、草坪足球場及體育館、游泳池、健身中心等體育設施。
編輯本段
辦學方針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按照「改革、發展、穩定、提高」的基本方針,積極加強內涵發展,提高育人質量和科研水平,構築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有力平台,增強辦學實力,提高辦學層次,努力向著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目標邁進。

石家莊學院
編輯本段
辦學規模

學院分為南北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1234畝,規劃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校園整體布局恢宏雄偉,現代化氣息和學

石家莊學院
術氛圍濃郁,是治學執教和求學創業的理想環境。
學院辦學基礎設施完善。現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500萬元。建有52個設施一流的物理、化學、資源與環境、心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等各類實驗室,能夠充分滿足教學、科研和創新實踐活動的需要。圖書館有先進的圖書檢索、電子圖書系統和電子閱覽室,館藏圖書近60萬冊,電子圖書6.5萬種,各類期刊1300餘種,建有學術期刊和碩博論文鏡像站。擁有現代化的田徑和球類運動場、草坪足球場及體育館、游泳池、健身中心等體育設施。
編輯本段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2199人。學院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高、專業基礎好、教學與科研能力強、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892人,其中專任教師537人。有教授51人,副教授167人,教授、副教授佔到專任教師的40.6%,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分別達到30人和239人,佔到專任教師的50.1%。非專任教師中,具有其他系列高級職稱的9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67人。聘有兼職教授30餘人,外籍教師5人。學院每年有計劃地選派骨幹教師到國內骨幹大學和美、英等國家進修,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校園活動剪影(20張)
學院在學科建設上積極面向特色主導產業和市場需求,體現了校訓「厚德載物,崇實求真」,鞏固發展基礎學科,整合優勢,培植特色。重點發展了化學制葯、生物技術、材料科學、通信工程、信息技術、新聞傳播、影視與廣告技術、社會工作、旅遊管理等專業。現設有文學與傳媒學院、化工學院和政法、外語、經濟管理、歷史文化、教育、音樂、美術、體育、數學與信息科學、物理、電氣信息工程、資源與環境、計算機等15個系及繼續教育中心,有65個本、專科專業,逐步形成了法、經、文、教、史、理、工、管等8個學科門類並存的學科專業框架,化學與制葯、信息科學與技術、文學藝術與傳媒、管理學等學科群日益凸現。
石家莊學院
編輯本段
育人宗旨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方針,以培養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構建「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院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積極開展師范和非師范學生在招生、培養等環節上實行一體化探索,建立了「平台+模塊」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教學,不斷加強教學改革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就業指導機制,實現培養目標與社會接軌,畢業生就業呈良好態勢。

石家莊學院
編輯本段
實驗教學

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前身為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化學實驗室,始建於1978年,實行校、院兩級管理,主任負責制。中心下設基礎化學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分析測試中心、科研室。基礎化學實驗室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學教學法、化工原理等實驗室。專業實驗室有:化工基礎、葯物合成、葯物制劑、無機非金屬材料加工及檢測、高分子材料加工及檢測、生物技術、食品工藝及檢測等實驗室。分析測試中心有:掃描電鏡、紫外光譜、紅外光譜、熒光光譜、元素分析、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原子吸收光譜、電化學分析、差熱分析、差熱天平、超臨界萃取、凍干機等大型儀器。科研室有:電化學、納米材料、高分子材料、葯物合成、葯物制劑、中草葯提取、生物技術等研究室,並設有「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新葯開發中心」兩個科研機構,對外服務。中心現有儀器設備1018台件,設備總值500餘萬元,擁有實驗教學面積6000餘平方米。
實驗教學中心教師共有5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講師21人,助教10人,其中博士20人,碩士20人。中心創建以來,承擔我院化學、化工、化學教育、制葯、葯劑、材料、生物 、食品等專業本專科19門實驗課程的實驗教學,共開設206個實驗項目,每年接納學生達1270多人,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質量的中學教師、科研和工程人才。近五年來考取專接本的比率平均約為75%。2007年首次參加大學生挑戰杯比賽,獲得校級獎10項,省級三等獎2項,省級二等獎1項,化工學院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一次就業率達90%以上。
近五年來實驗中心完成國家級課題2項、省級課題8項、廳局級課題5項、橫向課題9項。獲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在國內外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159篇。
石家莊學院物理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前身為物理系物理實驗室,始建於1978年,現設普通物理、近代物理、電子電工、實驗教學法研究五大類別26個實驗分室。中心擁有實驗教學使用面積3800餘平米, 生均佔有實驗室的使用面積為 2.27平米。現有儀器設備1842件,設備總值518.7萬元, 近三年的實驗教學儀器的平均年更新率達到 15% 以上。實驗中心承擔著物理教育、電氣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制葯工程等19個專業的基礎實驗教學任務以及成人教育和中學骨幹教師培訓任務。年均接納學生兩千多人,完成實驗教學人時數12 萬左右。
實驗中心從人才培養體系整體出發,建立了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的科學系統的實驗教學體系。目前開設了電子技術實訓、教具研製、家電維修、CAI技術實訓等課程,實現了教學內容與科研、與應用密切結合;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密切結合。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方法,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建立了新型的適應學生能力培養、鼓勵探索的多元化實驗教學模式,推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實驗中心現有教師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講師5人,助教3人.,現有專職實驗技術人員 9人,其中教授1人、高級實驗師3人、 工程師1人、助教4人,實驗中心十分重視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制定了相應政策,採取有效措施,鼓勵高水平教師參加實驗教學工作,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互通,教學、科研、技術兼容,核心骨幹相對穩定的實驗教學團隊。

石家莊學院
近五年來實驗教學隊伍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07篇,其中24篇被SCI、EI收錄。完成八項校級教學科研課題、五項省級教學科研課題。獲得六項省級教學科研成果獎(一項一等獎、五項優秀獎)、一項優秀發明獎,四項發明創造專利。2005年物理實驗中心被省教育廳和省發明創造協會等部門評為石家莊學院優秀發明創造單位。2003至2006年,實驗中心編寫了物理教育、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五種專業的基礎實驗教學大綱,主編了《大學物理實驗》 、 《近代物理實驗》 、《低成本物理教具的開發與研製》 三部實驗教材。
實驗中心隨著學院的發展不斷調整和擴建,設備配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品質精良,組合優化,數量充足,能滿足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等現代實驗教學的要求。能承擔多學科、多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建立了一批網路化、智能化的實驗教學和實驗管理信息平台,實現了一批教學內容的網路化、智能化管理。實驗室環境、安全、環保均符合國家規范。
近年來各級領導多次到實驗中心檢查督導工作,實驗中心多次組織中學物理骨幹教師的實驗教學培訓工作,多次組織對中學物理實驗技能考核監考人員的培訓,組織過全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研討會,在省電視台作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訪談節目,我們的實驗教學改革引起很多同行的關注,曾經接待過17所來訪的兄弟院校的領導和專業教師。起到了一定的輻射和示範作用。
編輯本段
科研研究

學院重視面向學科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科學研究,科研氛圍濃厚。2005年以來,我院承擔了多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科技攻關和河北省博士基金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5項,發表省級以上論文1227篇,47篇論文被SCI、EI、ISTP收錄,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獎、河北省和石家莊市社科獎20項。
學院與石家莊市政府、市鈣鎂基地聯合搭建了研發平台,一批科技成果在省內乃至國內相關企業實現了轉化。制葯工程、旅遊規劃、可持續發展、社區工作和教育科學等研究開始逐步形成特色。
先後多次承辦漢語音韻學、保護流浪兒童等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建有高等教育、應用化學、物理、環境科學研究所和新葯開發中心等5個研發機構。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師院專業委員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思維科學研究所河北分所、河北省研究性學習培訓中心、國內首家保護流浪兒童研究中心等8個學術組織均設在學院。

石家莊學院
編輯本段
校園文化

學院具有文明、健康、向上的學生自主發展空間。學生社團、科技創新、社會實踐、志願者公益服務、文藝晚會、體育競賽等活動多姿多彩,健康高雅。學院先後獲得 「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三下鄉 』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全國優秀班集體」等榮譽稱號。在河北省大學生科技和創新創業大賽中,13個項目分獲一、二、三等獎。2005年參加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有35件作品分獲全國和河北省一、二、三等獎,學院獲全國和河北省「優秀組織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河北賽區一等獎和全國二等獎,2006年獲得第二屆中國大學生校園文化節校級優秀組織獎;在「挑戰杯」2007河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3件參賽作品榮獲一等獎、2件榮獲二等獎、7件榮獲三等獎,學院榮獲優秀組織獎。
編輯本段
發展前景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方針,以培養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構建「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院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積極開展師范和非師范學生在招生、培養等環節上實行一體化探索,建立了「平台+模塊」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教學,不斷加強教學改革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就業指導機制,實現培養目標與社會接軌,畢業生就業呈良好態勢。
學院重視面向學科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科學研究,科研氛圍濃厚。2005年以來,我院承擔了多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科技攻關和河北省博士基金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5項,發表省級以上論文1227篇,47篇論文被SCI、EI、ISTP收錄,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獎、河北省和石家莊市社科獎20項。學院與石家莊市政府、市鈣鎂基地聯合搭建了研發平台,一批科技成果在省內乃至國內相關企業實現了轉化。制葯工程、旅遊規劃、可持續發展、社區工作和教育科學等研究開始逐步形成特色。先後多次承辦漢語音韻學、保護流浪兒童等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建有高等教育、應用化學、物理、環境科學研究所和新葯開發中心等5個研發機構。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師院專業委員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思維科學研究所河北分所、河北省研究性學習培訓中心、國內首家保護流浪兒童研究中心等8個學術組織均設在學院。
學院具有文明、健康、向上的學生自主發展空間。學生社團、科技創新、社會實踐、志願者公益服務、文藝晚會、體育競賽等活動多姿多彩,健康高雅。學院先後獲得 「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全國優秀班集體」等榮譽稱號。在河北省大學生科技和創新創業大賽中,13個項目分獲一、二、三等獎。2005年參加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有35件作品分獲全國和河北省一、二、三等獎,學院獲全國和河北省「優秀組織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河北賽區一等獎和全國二等獎,2006年獲得第二屆中國大學生校園文化節校級優秀組織獎;在「挑戰杯」2007河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3件參賽作品榮獲一等獎、2件榮獲二等獎、7件榮獲三等獎,學院榮獲優秀組織獎。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按照「改革、發展、穩定、提高」的基本方針,積極加強內涵發展,提高育人質量和科研水平,構築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有力平台,增強辦學實力,提高辦學層次,努力向著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目標邁進。
編輯本段
學院貼吧

網路【路過的青春】吧
路過的青春吧建吧於2010-2-26 21:00,第一任吧主°NoThing′於2010年3月2日申請成功。 2009年5月26日,網路大學類貼吧集體失聲,經過一段時間等待之後,大學類貼吧以班級的形式展現在所有人面前,石家莊學院貼吧部分吧友轉移到班級俱樂部,但時間長了,俱樂部的種種不便之處展現出來,遂吧友°NoThing′想出了轉移到一個替代吧的想法,並建立了路過的青春吧,經過一段時間的投票選擇、徵求意見、宣傳工作、對吧友的解釋之後,部分吧友遷往替代吧。目前,在貼吧主要吧友的帶動下,青春吧的發展蒸蒸日上,以建立新的學院吧努力發展著。
作為石家莊學院替代吧,青春吧主要著力於校內討論、活動宣傳、學校介紹、新生疑問解答等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青春吧的發展會更進一步!

如何計算培訓人時數 人時數是求平均的還是總和

看統計的需要,兩者均可

⑹ 預防醫學的目錄

緒論
一、預防醫學的概念與內容
二、預防醫學的發展簡史
三、醫學模式和健康觀
四、健康促進與疾病控制
五、2l世紀公共衛生問題及預防醫學的任務
第一篇 環境因素與疾病
第一章 人與環境
第一節 人類生存環境
一、環境的概念
二、構成環境的因素
三、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
第二節 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一、人與環境的統一性
二、人對環境的適應性
三、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環境污染及對健康的影響
一、環境污染物
二、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三、影響環境污染物對健康損害的因素
第二章 生活環境與健康
第一節 空氣
一、大氣污染
二、居室空氣污染
第二節 水
一、水資源及水的衛生學意義
二、水污染與水中主要污染物
三、水污染引起的健康危害
四、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簡介
第三節 地質環境和土壤
一、地質環境和土壤的衛生學意義
二、生物地球化學疾病
三、土壤污染的健康危害
第三章 職業環境與健康
第一節 職業性有害因素與職業性損害
一、職業性有害因素的來源和分類
二、職業性損害
三、職業性損害的防制
第二節 職業病概述
一、職業病的概念
二、職業病范圍
三、職業病的特點
四、職業病的主要臨床表現
五、職業病的診斷和處理原則
第三節 職業性中毒
一、概述
二、重金屬
三、有機溶劑
四、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五、刺激性氣體
六、窒息性氣體
七、農葯
第四節 生產性粉塵與塵肺
一、概述
二、矽肺
三、煤工塵肺
四、硅酸鹽肺
第五節 物理因素職業病
一、概述
二、高溫
三、雜訊
四、振動
五、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第六節 職業性腫瘤
一、概述
二、職業性腫瘤的特徵
三、職業性致癌物分類
四、常見的職業性腫瘤
五、職業性腫瘤的預防原則
第七節 工作有關疾病
一、概述
二、常見工作有關疾病
第四章 食物與健康
第一節 營養與健康
一、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素
二、不同生理狀態下人群的營養
三、合理營養
第二節 營養相關疾病
一、肥胖
二、糖尿病
三、心血管疾病
四、骨質疏鬆症
第三節 病人營養
一、病人營養狀況評價
二、圍手術期營養
三、腸內腸外營養
第四節 食品安全
一、食品污染
二、食品添加劑
三、轉基因食品
第五節 食源性疾病
一、概述
二、細菌性食物中毒
三、真菌毒素和霉變性食物中毒
四、動植物性食物中毒
五、化學性食物中毒
六、其他食源性疾病
第五章 社會心理因素與健康
第一節 社會因素與健康
一、概述
二、社會經濟
三、文化
四、家庭
五、衛生事業發展
第二節 心理因素與健康
一、概述
二、應激
三、生活事件
四、個性
五、情緒
六、心身疾病及其防治
第三節 行為因素與健康
一、行為與行為醫學
二、健康相關行為
三、疾病行為
第二篇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學方法
第六章
流行病學方法概述
第一節 流行病學發展簡史
一、學科形成前期
二、學科形成期
三、學科發展期
第二節 流行病學的定義與任務
一、流行病學的定義
二、流行病學的任務
三、流行病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三節 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與基本特徵
一、觀察法
二、實驗法
三、理論與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的發展
五、流行病學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 疾病分布的基本概念
一、疾病的人群分布
二、疾病的時間分布
三、疾病的地區(空間)分布
四、疾病頻率的測量指標
五、疾病流行強度的描述
第七章 現況研究
第一節 概述
一、現況研究的概念
二、現況研究的目的及應用范圍
三、現況研究的特點與種類
第二節 現況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一、明確調查的目的
二、確定研究對象
三、樣本含量和抽樣方法
四、確定收集資料的方法
第三節 現況研究的資料分析
第四節 現況研究的優缺點及偏倚控制
一、現況研究的優缺點
二、現況研究中常見的偏倚與質量控制
第八章 隊列研究
第一節 概述
一、隊列研究的概念
二、隊列研究的目的及應用范圍
三、隊列研究的特點與分類
第二節 隊列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隊列的選擇
二、研究隊列的分組
三、研究隊列的樣本含量估算
四、研究隊列的隨訪
第三節 隊列研究的資料分析
一、人時數的概念與計算
二、聯系強度的測定及其可信區間估計
三、標化指標
四、多因素分析
第四節 隊列研究的優缺點及偏倚控制
一、隊列研究的優缺點
二、隊列研究中常見的偏倚與控制
第九章 病例對照研究
第一節 概述
一、病例對照研究的概念
二、病例對照研究的目的及應用范圍
三、病例對照研究的特點與分類
第二節 病例對照研究的設計和實施
一、明確研究目的
二、選擇研究對象
三、樣本含量估計
第三節 病例對照研究資料的整理分析
一、資料的整理
二、資料的分析
第四節 病例對照研究中的優缺點及偏倚控制
一、病例對照研究的優缺點
二、病例對照研究中常見的偏倚及控制
第十章 實驗性研究
第一節 概述
一、概念
二、基本特點
三、主要類型
四、用途
五、主要優缺點
第二節 設計與實施
一、明確實驗目的
二、選擇實驗現場
三、選擇研究對象
四、估計樣本含量
五、設立對照
六、隨機化分組
七、干預措施的給予及盲法的應用
八、確定結局變數
九、確定實驗觀察期限
十、對象的隨訪和資料收集
十一、資料分析與結果解釋
第三節 各類實驗性研究的特點
一、臨床試驗
二、現場試驗
三、社區干預試驗
第十一章 診斷試驗和篩檢試驗
第一節 概述
一、概念
二、試驗的條件
三、試驗的目的
四、篩檢應用的原則
五、篩檢中的倫理學問題
第二節 評價
一、評價方法
二、評價指標
三、偏倚及其控制
第三節 試驗方法的建立
一、試驗指標
二、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三、判斷標准
第四節 提高試驗效率的方法
一、聯合試驗
二、選擇患病率高的人群
三、優化試驗方法
第十二章 病因的概念與因果推斷
第一節 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概念的發展史
二、必需病因和充分病因
三、現代流行病學的病因觀
四、病因的來源
第二節 病因研究方法
一、臨床研究
二、實驗研究
三、流行病學研究
第三節 病因推導
一、因素與疾病關聯性質的判斷
二、病因研究的邏輯推理方法
三、病因推斷的標准
第十三章 臨床決策分析
第一節 概述
一、臨床決策分析的概念
二、臨床決策分析的基本要素
三、臨床決策分析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 決策樹分析
一、決策樹的組成
二、決策樹分析基本准則
三、決策樹分析的步驟
四、基於Markov模型的決策樹分析
第三節 閾值分析法
一、治療閾值分析法
二、檢查閾值和檢查-治療閾值分析法
三、得一治療數閾值分析法
第四節 臨床決策分析的優點及局限性
一、優點
二、局限性
第三篇 健康促進與疾病控制
第十四章 健康促進與衛生保健策略
第一節 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全球戰略
一、健康促進概念
二、人人享有衛生保健
三、中國衛生工作方針與衛生發展戰略
第二節 初級衛生保健
一、概念
二、基本原則
三、任務
四、發展中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的策略措施
第三節 社區衛生服務
一、概述
二、社區及其構成的要素
三、社區衛生服務的定義和特徵
四、社區衛生服務的任務
五、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
六、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組織形式和運作
七、全科醫學和全科醫生
第十五章 疾病預防與控制
第一節 衛生系統與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一、衛生系統
二、公共衛生及其機構網路
三、醫療保健體系
第二節 傳染病預防與控制
一、傳染病流行的基本條件
二、疫源地與流行過程
三、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
四、新發現的傳染病和病原體
五、傳染病的防制策略
第三節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與控制
一、常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的流行概況
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
三、慢性病的第一級預防
四、主要慢性病的篩檢
五、慢性病自我管理
六、長期照料
第十六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與控制策略
第一節 定義和概念
一、定義
二、特徵
三、類別
四、分級
第二節 應急處理
一、應急預案的指導思想
二、應急預案的原則
三、應急預案的適應范圍
四、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預防與控制
一、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
二、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系統
三、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和通報系統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控制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主要詞彙中英文對照表

⑺ 河南科技大學車輛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學院規模

河南科技大學車輛與交通實驗室隸屬於車輛與動力工程學院車輛與交通系,車輛與交通實驗室所在的車輛工程學科為河南省重點學科,實驗室也是洛陽市車輛現代技術重點實驗室。隨著學校的發展、學科專業的發展,車輛與交通實驗室也得到很大的發展。
1956年建立洛陽拖拉機製造學校時,建立了拖拉機與農業機械實驗室;1958年成立洛陽工學院時,根據專業建設需要,設立了拖拉機實驗室;隨後,學校分別於1960年更名為洛陽農機學院、1982年恢復為洛陽工學院,設立了汽車與拖拉機實驗室;2002年組建了河南科技大學,根據專業建設的需要,設立了車輛與交通實驗室。
隨著學校的發展,隨著專業學科的發展,在50多年的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實驗室本著為教學科研服務中心思想,加大投入,著力改善教學科研條件,目前,實驗室資產總值已經達到近700萬元,儀器設備台套達到400餘台套。車輛與交通實驗室已經成為學校車輛工程專業、交通運輸專業重要的實踐教學基地,並成為車輛工程學科的科研基地。
現有實驗教師10人,其中專人實驗教師2人、兼職實驗教師8人。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1人。50歲以上2人,35-49歲5人,35歲以下2人。
實驗室教師大多長期從事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同時參與了大量的科研開發工作,具有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較強的科研開發能力。
車輛與交通實驗室承擔了學校車輛工程專業、交通運輸專業的全部專業課實驗教學任務,同時也承擔了農業機械及其自動化、製冷專業的部分實驗教學任務。實驗室面向學生全面開放。
實驗項目涉及12門課程,共計44項,其中有10個實驗項目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佔有實驗教學環節課程的83%。06-07學年完成實驗教學人時數累計5000餘學時。 我校車輛工程專業前身為洛陽工學院拖拉機設計與製造專業,創建於1952年,1960年開始招收拖拉機製造專業本科生。1984年開始招收汽車拖拉機專業本科生。1999年開始招收車輛工程專業本科生,2000年開始在河南省為一本招生。1983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開始,學科先後與吉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學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996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2006年成立了洛陽市車輛現代技術重點實驗室。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09年獲批汽車節能與新能源省級重點實驗室,車輛工程與裝備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省高校拖拉機與農機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點。車輛工程專業目前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和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的理事單位,全國車輛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車輛工程專業教材編委會委員,河南省汽車工業學會副理事長單位。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學為主的較為完善的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學位培養的教學體系。主要培養具有寬廣的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的,致力於車輛設計、製造、研究、檢測和經營服務等方面工作的,適應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專業課程有:車輛構造、車輛理論與設計、車輛電器與電子技術、車輛實驗與檢測、車輛造型、車身設計與製造等。學生可系統接受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性綜合訓練,畢業去向主要是與車輛工程相關的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車輛運行服務行業等單位。
本專業現有教師32人,其中博導2人,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講師8人,獲得博士學位者10人,在讀博士2人,獲得碩士學位者14人。車輛實驗室使用面積約3000平方米,各種實驗與檢測設備約值人民幣1800餘萬元,可完成我校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實驗及相關研究工作。新建的汽車駕駛培訓基地佔地約2萬平方米,為我專業乃至我校學生及教職工提供良好的駕駛培訓機遇。擁有160台微機的計算機實驗室是美國通力公司在中國CAD/CAM/CAE三大工程技術支持中心之一,現有CATIA、UG、PRO/E、SOLIDEDGE、SOLIDWORKS等大型三維參數化設計軟體及I-DEAS、ANSYS、ADAMS等有限元計算和動力學分析軟體,可使學生在計算機內完成車輛整車及零部件的二維與三維設計和裝配、運動及力學分析模擬等過程,可滿足我專業學生和校內外工程技術人員的教學和科研需要。本專業楊峰等同學利用此系統設計的多足步行車在中南六省區大學生創新設計中獲一等獎。
藉助洛陽重工業基地的有利條件,面向全國,形成了以農用車輛及現代特種車輛為基礎、與相關行業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鮮明特色。始終堅持服務地方經濟和國民經濟,在車輛及其各級系統的性能測試與控制技術、車輛及其零部件的現代設計方法與製造技術、車輛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與模擬技術、車輛傳動系統的最佳匹配和控制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已與一拖集團、宇通汽車有限公司、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公司等國內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廣泛和深入的合作關系,與密歇根州立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亞洲理工大學、築波大學等眾多國際知名高校有密切合作關系。
雄厚的師資力量、優越的實驗實習條件、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培養出3500餘名本科畢業生、200餘名工學碩士和12名工學博士,活躍在祖國的汽車、拖拉機、工程機械等行業,他們基礎扎實、踏實肯干、動手能力強,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歷年來車輛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許多畢業生已成為這些行業的知名專家、技術中堅和企業領導,如國際知名經濟學家胡祖六、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河南科技大學副校長周志立、英國空中客車技術主管李書欣、一拖集團副總經理郭志強、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武堂均是本專業畢業生的傑出代表。 交通運輸系是河南科技大學車輛與動力工程學院下屬的一個基層教學科研單位,其前身為洛陽工學院汽車運用工程專業,199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更名為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1998年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後,於1999年開始招收交通運輸專業本科生,2010年1月在原車輛與交通系的基礎上成立了交通運輸系。
本系現有教師1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3人,副教授3人(國家科技特派員一人),具有博士學位者3人,在讀博士2人。
本系現主要承擔本學科專業技術基礎課、專業課的教學和相關學術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與車輛工程系共設有車輛與交通運輸實驗室,實驗室在2006年被確定為洛陽市重點實驗室,現有實驗教師2人,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固定資產1500餘萬元。
本系所屬學科為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在2006年獲得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0年又獲得物流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現為全國交通運輸和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農用運輸車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副理事單位。
本學科注重現代載運工具運用和交通運輸新理論的研究,注重將智能化、數字化控制技術應用到載運工具的運用過程中,現有低速車輛性能分析與運用技術、智能交通管理與控制、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道路運輸管理與交通安全4個主要的學科方向。近幾年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在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汽車安全性研究和汽車服務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8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 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室是河南科技大學車輛與動力工程學院下屬專業實驗室。實驗室所屬動力機械及工程專業為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點。該室還是河南省內燃機學會掛靠單位。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內燃機燃油噴射液力過程與控制技術;柴油機機泵匹配理論與技術;內燃機燃燒、節能與排放;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在內燃機中的應用等研究方向。
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室前身為洛陽農機學院農業機械工程系內燃機教研室所屬的試驗間,與教研室同時始建於1961年5月。1981年重新擴大建設規模並投入使用。1990年更名為洛陽工學院機械設計(汽車)工程系內燃機實驗室。2002年河南科技大學正式組建後,成立車輛與動力工程學院熱能與動力機械研究所下屬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室。
為了適應學校飛速發展的需要,學校曾於2003年和2005先後兩次對實驗室進行了大面積的整修,使實驗室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
目前,該實驗室已經擁有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科技人員多人,具有基本完善的學生實驗和專業研究設施,以及一大批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可以承擔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實驗,同時也可為環境工程,機械設計等專業開設公共專業基礎實驗。在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承擔本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以及教師科研任務。
實驗室現有實驗室主任1 人和3名專職實驗教學人員。實驗室現有總面積1200多平方米。擁有計算機圖形工作站、高速攝影機、發動機台架自動實驗系統、有害排放測試儀器、發動機氣道試驗台、數字化頻譜分析儀、數據採集及處理裝置等大、中型儀器設備和一大批基礎設備。總設備值達360餘萬元;設備總數達370餘台套。
熱能與動力實驗室是我省大專院校中歷史最久,設備最完善的小型高速內燃機試驗室,在全國內燃機檢測行業中也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改革開放以來,依靠其獨特而堅實的學科優勢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在發動機結構的計算機模擬設計,燃油噴射性能的研究和控制,製冷壓縮機性能檢測等方面,多次承擔並出色完成國家和省部大型科研項目,與企業橫向聯合共同開發和研究新的工業產品和檢測技術,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目前該實驗室是洛陽市重點實驗室、河南科技大學重點實驗室,目前正在爭取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
實驗室現在共有各種專業儀器設備370台(件),儀器設備價值360餘萬元。其中,精密儀器大型設備6套:高速動態分析儀(投入35萬)、製冷壓縮機性能試驗台(投入21萬元)、內燃機循環測試系統(投入19萬元)、發動機氣道穩流試驗台(投入約11萬元)、SUN工作站及軟體(投入33萬元)等,並購置了大量通用實驗設備和測試儀器。這一切,都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與科研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熱能與動力工程系下轄熱能與動力機械教研室、製冷與空調教研室和一個專業實驗室,從事熱能與動力機械方向、製冷與空調方向的本科生培養及科學研究工作。熱能與動力機械方向原為內燃機專業,創建於1971年,197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製冷與空調方向於1995年開始招生。
本系所屬學科為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1987年開始招收動力機械及工程碩士研究生,1990年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又取得工程熱物理碩士學位授予權,自1997年以來連續被評為河南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學科,現為河南省內燃機學會理事長單位。
本系現有理論與實踐教學教師共計26人,其中教授5人(1名博導)、副教授6人、高級實驗師2人、講師4人,擁有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14人。近十年來完成了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項、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項、河南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工程1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1項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貳等獎2項,發表論文一百餘篇,取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 農業工程實驗室隸屬於農業工程系,其前身是農機實驗室。它始建於1957年,是我們學校建立最早的實驗室之一。由於學科的發展和國家高校專業目錄調整,我們實驗室的名稱、隸屬關系及其所承擔的任務也不斷地調整與變化。1985年之前,農機實驗室一直隸屬於農機教研室,只承擔農機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和與本專業研究方向相關的科研任務。從1985年開始,農機實驗室就逐步過渡到機設系的系管實驗室,面向機設系的農業機械和食品機械兩個專業方向的本科生實驗教學任務,還要承擔與這兩個專業研究方向相關的科研任務以及碩士研究生的試驗任務。2000年之後,農機專業更名為「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室更名為「農業裝備實驗室」,由農業裝備研究所管理,承擔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和與本專業研究方向相關的科研任務以及碩士研究生的試驗任務。2006年,隨著院系調整,農業裝備研究所升格為農業工程系,實驗室更名為「農業工程實驗室」,由農業工程系管理,既要承擔農業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的本科專業學生的實驗教學任務,還要承擔與農業工程學科研究方向相關的科研任務以及碩士研究生的試驗任務。
實驗室現有專職人員2名,龐靖、陳東生。實驗室主任由倪長安副教授兼任,倪長安在本實驗室從事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工作多年,具有較為豐富的實驗教學和管理經驗,負責實驗室規劃,行政管理等工作。龐靖和陳東生負責實驗教學和日常管理工作。
實驗室現在共承擔7門專業課程37項實驗,總實驗學時72學時。2006-2007學年共完成的實驗人時數為7152個。自編實驗指導書兩本:《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指導書》、《計算機介面技術實驗指導書》。
實驗室現有房屋13間,1590平方米;實驗設備353台(套),總價值220餘萬元,其中大型精密儀器設備1套(無線數據採集分析系統),價值56.7萬余元。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實驗室擁有包括耕整、種植、管理、收獲等較為齊全的田間作業設備、場上作業設備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及多種性能檢測設備,各種機具的部件陳列、傳動機構動態演示用教具等,基本能夠滿足教學要求。同時,長期來,農機學科的教師和實驗室人員密切配合、團結合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實驗教學內容,更新實驗手段,克服實驗教學資金投入不足的的困難,自行研製、開發多種實驗教學用儀器、設備,其中犁體曲面測繪儀、犁體六分力測試架、犁體六分力標定架、切割器性能實驗台、篩子性能實驗台、風扇性能實驗台、飄浮速度測定實驗台、移動式實驗用動力小車等都在學生培養、科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實驗室人員在工作中堅持「保證教學、服務科研」的原則,在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積極參加科研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科研能力,對本學科的建設做出貢獻。本學科的科研,也為實驗室增添了不少實驗設備,如與15—20馬力拖拉機配套的背負式小麥聯合收割機、向明—2000自走式穀物聯合收割機、與手扶拖拉機配套的微型小麥聯合收割機、與3玉米聯合收獲機、破茬播種聯合作業機、玉米秸稈還田機等。這些留在實驗室的科研設備,為本科學生的教學不斷增加新的內容,特別是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中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起到了其它設備不可替代的作用。
實驗室現有一套大精設備,「無線數據採集分析系統」,主要包括力、扭矩、加速度、振動感測器;信號調理模塊;數據無線傳送模塊;數據無線接收模塊;數據分析處理軟體等,可以將感測器測得的信號調理放大,經天線傳送給計算機進行分析顯示,大大簡化了野外實驗的設備連線,減少儀器數量,降低實驗成本。該設備已在多項研究生課題試驗和科研項目中使用,為教學、科研、新產品開發做出巨大貢獻。 農業工程系是河南科技大學車輛與動力工程學院下屬的一個基層教學科研單位,現有專、兼職教師20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5人,副教授4人,講師7人,助教4人。該系設有農機和農電兩個教研室。農機教研室主要承擔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部分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任務,農電教研室主要承擔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的部分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任務。該系同時承擔農業工程學科各個學術方向的科學研究工作。該系設有農業工程實驗室,實驗教師2人,其中碩士1人。農業工程實驗室面積1500平方米,固定資產230餘萬元。
該系具有較強的辦學實力和雄厚的科研基礎。近幾年來承擔了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洛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50餘篇,出版著作9部,獲得國家專利8項。
本學科十分注重現代農業機械新理論的研究,注重將智能化、數字化控制技術應用到農業機械的設計中,注重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工作。近年來,在小麥、玉米等收獲機械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轉化為多項新產品,並被多家企業採用,為企業創造了上億元的經濟效益。 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實驗室面積約800平方米,設有機械零件陳列室,機械原理陳列室,機構陳列室,電測室,齒輪及機械效率實驗室,帶傳動及滑動軸承實驗室,動平衡實驗室,機構測繪室,減速器拆裝室,齒輪模擬加工及齒輪測量實驗室、機構創新設計室等。
本實驗室擔負著全院機械設計基礎課的實驗教學工作。實驗室豐富詳實、種類齊全的機械零件及大型機構陳列室全國聞名;在過去實驗室投資較少的情況下,自製了很多較高水平的實驗設備,完成了多項實驗開發基金項目,較早地實現了實驗測試過程的微機化,多次受到國家教委、河南省教委及學校的表彰。
為了適應21世紀教育改革的需要,學校利用銀行貸款對實驗室加大投資力度,對實驗室進行改造、充實、調整,加強實驗的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使實驗設備具有較高的機電一體化和微機化水平,將原來單一的、定性、驗證性實驗改變成定量的、具有設計性和創新性的綜合性實驗,使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數量達到90%。
實驗室實行開放管理,使得實驗設備得到充分利用,配合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方便並具有吸引力的輔助教學實驗場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機械原理及機械設計教研室設立於建校初期。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目前擁有一支治學態度嚴謹、教學經驗豐富、樂於奉獻的高素質教學隊伍。現有教師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碩士生導師3人,講師3人。博士2人,碩士7人,學士及本科畢業5人。2007年被命名為機械設計校級教學團隊。 教研室承擔全校機械類、近機械類各專業的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三門專業基礎主幹課程及其相應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還開設有機械優化設計、可靠性設計等選修課,並擔負著指導機械設計及理論的碩士研究生及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活動。
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曾獲得省級優秀課程稱號,在近年來的教育教學質量工程建設中兩課程又被命名為省級精品課程,機械設計基礎為校級精品課程。
教研室以教學工作為中心,長期堅持不懈地進行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建立全方位的機械設計課程質量保證系統」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面向21世紀機械類專業主幹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和體系的改革與實踐」獲河南科技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機械原理CAI課件」獲河南省現代教育技術成果二等獎,「機械設計CAI課件」 獲河南省現代教育技術成果三等獎,「機械設計基礎CAI課件」獲河南科技大學課件比賽一等獎。完成了河南省新世紀網路課程建設工程項目——機械設計網路課程建設和機械原理網路課程建設。近10年來共完成各級教學研究課題10餘項,發表教研論文20餘篇。主編《機械原理》教材、《機械原理作業集》、《現代設計方法》各一部,副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機械設計》一部,參編教材10部。
教研室組織和鼓勵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各種學科研究工作,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在機器人理論、優化設計、可靠性設計、摩擦學、齒輪強度、軸承等方向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初步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學術方向。近10年來共主持和參加科研課題30餘項。獲省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市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60餘篇。 指導學生機械創新設計活動,在各類競賽中獲獎近20項。

⑻ 教學人時數怎麼

小學40分鍾一課時,中學45分鍾一課時。

閱讀全文

與實驗人時數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手機密碼鎖定方法 瀏覽:579
水晶玉器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29
如何只用一種方法就能減肥 瀏覽:105
什麼是大學計算方法 瀏覽:703
敏感肌怎樣才能好有哪些方法 瀏覽:745
面對問題要能夠找到解決方法作文 瀏覽:378
毛豆的種植方法和技術視頻 瀏覽:435
全自動免疫熒光分析儀操作方法 瀏覽:974
如何挑選牛仔褲的裁剪方法 瀏覽:361
甲亢的常用診斷方法 瀏覽:359
天固智能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460
pc肌鍛煉方法教學 瀏覽:183
t梁數量計算方法 瀏覽:144
暖氣片怎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92
有什麼方法可以把充電器擦乾凈 瀏覽:982
軟開度訓練方法 瀏覽:734
造價答題技巧和方法 瀏覽:967
奧克斯壓力鍋使用方法 瀏覽:21
狂犬病臨床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580
趣味性幼小銜接教學方法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