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粉蟲養殖技術
黃粉蟲的養殖技術如下
1、溫度黃粉蟲比較耐寒,特別是幼蟲比較耐寒,一般可以在零下十幾度能存活,但是一半會進入休眠狀態,如果冬季養殖不休眠,就要增溫,一般要在20度以上的溫度,最適宜養殖溫度在12到25度左右。不能耐受太高的溫度,到了夏季要注意不能超過35度,32度左右還可以生長,但是再往上會停止生長。
3、光線生長需要弱光環境,不能直接接受全部日光,不能被太陽光直接照射。不能照燈。在黑暗光照下生活更好。需要一個相對黑暗,而且不向陽的一個地方。可以透一點散射光。最好是一個涼快的房子。
4、飼喂可以餵食麵包糠、玉米渣、大米渣、豆餅之類的糧食加工產品。吃的不用過於講究,一般的蔬菜都可以喂養,比如白菜、蘿卜之類的,餵食倒是不需要每天都餵食,一般幾天餵食一次最好,餵食新鮮、干凈飼料,一次餵食一個箱子里蟲子重量的兩倍飼料。
5、注意要點注意不要餵食變質、發霉飼料,容易發病,另外注意乾枯病,等其他疾病。幼蟲和成蟲、卵、蛹都要分開放,不要被幼蟲啃食了。黃粉蟲比較害怕高溫,要降溫、喂水。但是黃粉蟲可以很久才喝水,從食物中也會有水分獲得。黃粉蟲害怕光,需要避光。
『貳』 黃粉蟲的飼養方法
(一)種蟲養殖黃粉蟲最重要的是有種蟲,成齡幼蟲、蛹、成蟲都可做種蟲。挑選種蟲時要認真除去病蟲,使各蟲期同步繁殖,達到提純復壯。買到成齡幼蟲後,將其放入盛有麥麩的木盤中喂養,添加新鮮菜。
如買到蛹,每0.5公斤蛹放在一個盛有麥麩的篩盤里,再放在盛有飼料的木盤中,編號上架,等其羽化,注意清除死蛹。再如買到成蟲,將其放在盛有飼料的篩盤中,每隔7天,將成蟲篩出換盤,篩下的飼料中混有卵,在木盤中,繼續上架孵化。經過細心挑選和飼養的各期蟲,都可以做種蟲繁殖。不過最好還是幼蟲做種蟲為好,運輸也方便。(二)飼料黃粉蟲的主要飼料是麥麩子,也可以輔以糠麩子,粉碎的秸稈等(玉米面過細,不透氣,不能做黃粉蟲飼料,玉米麩也可以),菜類主要是白菜、蘿卜、土豆等青葉菜類,用以補充維生素,微量無素及水分的需要。為了提純復壯種群,加快繁殖生長,也可在飼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魚粉等。每0.5公斤黃粉蟲在一代周期中可吃掉麥麩子1.5公斤,菜3公斤。(三)設備1、養殖黃粉蟲必須有飼養房,飼養房要透光、通風,冬季要有取暖保溫設施。飼養房的大小,可視其養殖黃粉蟲的多少而定。一般情況下每20平方的一間房能養300-500盤2、飼養黃粉蟲的木盤,製作抽屜狀木盤,一般是長方形,規格是50厘米×40厘米×6-8厘米,板厚1.5厘米。底部用纖維板釘好。篩盤:也是長方形,它要放在木盤中,規格是4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為1.5厘米,底部用12目的鐵絲網做底,用三合板條釘好。製作飼養盤的木料最好是軟雜木,而且是沒有異味的,為了防止蟲往外爬,要在飼養盤的四框上邊帖好塑料膠條。3、擺放飼養盤用的木架,根據飼養量和飼養盤數的多少,製作木架,用方木將木架連起來固定好,防止歪斜或傾倒,然生就可以按順序把飼養盤排放上架。4、篩盤、篩子。用粗細幾種鐵篩網做底,12目大孔的可以篩蟲卵做篩盤。30目中孔的可以做1-2個篩子,用來篩大齡蟲的蟲糞,60目小孔的也可做1-2個篩子,用米篩小齡蟲的蟲糞。5、飼養房內部要求。溫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之間,低於10℃以下蟲不食也不生長,超過38℃以上,蟲體發熱會燒死。濕度要保持在60-70%之間,地面不宜過濕,冬季要取暖,如冬季不養可以採收取措施越冬,夏季要通風,室內要備有溫度計和濕度計。三、黃粉蟲養殖的技術按各蟲期順序分別敘述(一)成蟲期從長速快,肥壯的老熟幼蟲盤中把剛剛變出,健康肥壯的蛹,用手輕拿放入蛹盤內,蛹盤是12目的篩盤,操作步驟是將蟲盤均勻放入1厘米厚的麥麩子,然後把12月的篩盤套放在木盤里,然後再均勻的放入1厘米厚的麥麩子,然後放入挑出的蛹,選蛹時切勿用勁捏,不能甩扔,以防蛹體內外受損,目前挑蛹的方法也只是用手撿,不能用鑷子、筷子夾。挑蛹要及時,以防被蟲咬傷。每個蛹盤放薄薄的一層蛹,蛹不能堆積成厚層,不能擠壓,翻動、撞擊。挑蛹前要洗,防化學物質接觸損害蛹體。將蛹盤送入種蟲室,可以橫豎交替的撂起來,待其羽化,出成蟲開始喂飼的時候再上架,便於管理,蛹羽化的溫度控制在25℃-30℃,空氣相對濕度60%-70%為好,約6-8天將有90%以上的蛹羽化成成蟲。剛羽化的成蟲很稚嫩,不大活動,約5天後體色變深,鞘翅變硬。雄雌成蟲群集交尾時一般在暗處,交尾時間較長,產卵時雌蟲尾部插在篩孔中產出。黃粉蟲是一生多次交配,多次產卵的昆蟲,每隻雌成蟲一次產卵3-5粒,一粒生產出50-350個卵子,卵的壽命為30-80天。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操作。在產卵期不要隨意攪動,發現篩盤底部附著一層卵粒時,就可以換盤了。這時將成蟲篩卵後放在盛有飼料的另一盤中,撥出死蟲,添加飼料,3-7天換一次卵盤。 因為產卵期的成蟲需要大量的營養和水分,所以必須及時添加麥麩子和菜,也可增加點魚粉,若營養不足,成蟲間會互相咬殺,造成損失。控制室溫25℃-30℃,空氣相對濕度60℃-70℃,室內暗光,弱光為好,開始成蟲外翅由白、軟,漸變黃至黑硬,由弱變強,此期間可以不喂飼。成蟲繁殖期內,有部分成蟲繁殖後死亡,屬自然死亡,一段時間被活蟲咬成空殼一大部分死成蟲時用簸箕撥出死蟲。成蟲期要防成蟲逃外,要經常檢查,找出逃跑原因。如果逃出來與卵接觸,會把產出的卵吃掉,損失嚴重。同時防止高溫及天敵。室溫高於35℃時成蟲產卵明顯下降,煩燥不安。為了提高利用率,孵化率和成活率,也可以將產卵盛期過後,死蟲太多,產卵量少的成蟲,全盤淘汰,作為餌料喂飼。要控制好種蟲室內適宜的溫濕度,夏季通風,降溫。冬季保溫增溫,增濕,室內溫度低於15℃,產卵極少。低於10℃,成蟲不大活動,低於0℃凍死。冬季空氣相對濕度低,對成蟲成活,繁殖影響很大,增濕,保濕是重要環節。(二)卵孵化期成蟲產卵在盛有飼料的木盤中,將換下盛有卵的木盤上架或橫豎相交的撂起來自然孵化,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蟲,要注意觀察,不宜翻動,防止損傷卵粒或傷害正在孵化中心的幼蟲,在成蟲室內同等條件下有一周多的時間就能出蟲,當飼料表面出現幼蟲皮時,1齡蟲已經誕生了。(三)幼蟲期卵孵化到幼蟲化蛹前這段時間稱為幼蟲期,而各齡幼蟲都是中國林蛙最好的飼料,目前,飼養黃粉蟲的目的也是獲得大齡的幼蟲作為特種養殖的餌料。因此,幼蟲的管理至關重要。在溫度20℃-30℃,空氣相對濕度50%-60%,投喂麥麩子和菜類,幼蟲期大約100天左右(80-180天)。黃粉蟲的卵經過7-9天孵化後,頭部先鑽出卵殼,體長約2厘米。它啃食部分卵殼後爬至孵化盤的麩子內,以麩皮為食。長到4-5毫米時,體色變淡黃,停食1-2天,便進行第一次蛻皮,蛻皮後體白,約2天又變淡黃色,以後8-10天蛻一次皮,逐漸長大,每蛻一次皮為一齡,2齡的小蟲平均體重約0.03-0.05克。在正常管理下,每盤要保證10萬條,小蟲雖然耗料少,也要滿足,以免食卵或小幼蟲,經常在麩皮表面撒碎菜葉,也可適量噴霧在麩皮表面點葡萄糖粉水等,調點濕度,最適的料溫是25℃-28℃,空氣相對濕度為65%左右。當麩皮吃完後,均變為微小顆粒的蟲糞,在蟲糞積的多的時候,要把糞篩掉,用60目的篩子篩,篩後添加新麩子和菜正常喂飼,如果蟲量多,可以一盤分二盤。注意的是,當蟲量大時,因蟲運動發熱,使料溫增高,如果室內氣溫度是30℃,那麼盤內的料溫很可能36℃-38℃,幼蟲會因高溫死亡。幼蟲在3-4齡的時候生長發育增快,耗料增多,排糞也增多,體長有10-20毫米,體寬約1毫米-2毫米,平均個體重約0.07克-0.15克。這個時期好管理,每天喂養麩子和菜葉,這個時間麥麩子和菜類的日投喂量為幼蟲體重的10%左右,也要根據環境條件靈活掌握。這個時間的糞要保證10-15天篩一次,用30目的篩子篩。然後添加新飼料,如果蟲量大,也要注意篩蟲的同時分盤。經過2-3個月的正常管理成為大齡幼蟲,此時攝食多,生長發育快,排糞也多,當幼蟲體長達22毫米-32毫米時,體重為最大值(0.15-0.20克)這時的老幼蟲也是用於作活餌料的最佳時期。搞好大齡幼蟲期的飼養管理,對獲得大量優質蟲體及蛹來說。也十分關健。
這個時間每天喂麩皮、青菜,投菜不能太濕,投量不能太多,如果蟲盤過濕,使蟲沾水死亡發熱。如果大齡幼蟲逐漸變蛹,應挑出留種,以避免幼蟲啃食蛹體。同時注意幼蟲外逃。(四)蛹期幼蟲在飼料表層化蛹,在化蛹前大齡幼蟲爬到飼料表層,靜卧後蟲體慢慢伸縮,在蛻最後一次皮過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幾秒鍾之內結束。在蛹期從表面看,不食不動,但體內卻的器官卻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對外界環境條件也很敏感,要保持適宜的溫度25℃-30℃,空氣相對濕度65%,保證衛生,禁止吸煙,農葯、化學葯品。不翻動不擠壓蛹體。及時挑蛹,以免被幼蟲咬傷。化成成蟲及時餵食,以免成蟲咬傷未羽化的蛹。在蛹期要防鼠、防螞蟻等害蟲。有的蛹在化蛹過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後成為死蛹,因此要經常檢查,發現這種情況用0.3×10ˉ6漂白粉溶液噴霧空間以消毒滅菌,同時將死蛹及時挑出處理掉。四、疾病防治1、軟腐病此病多發於雨季。發病後幼蟲行動遲緩,食慾下降,糞便稀清,最後變黑而死亡,發病原因是室內空氣潮濕,放養密度過大,清糞,運輸時用力過大造成蟲體受傷。發現軟蟲體,死蟲要及時取出,停放青料,清理殘食,調節室內濕度。用0.25克氯毒素或金黴素與麥麩子250克拌勻投喂。2、乾枯病蟲體患病後,尾、頭部乾枯發展到全身乾枯而死亡。病因是空氣太乾燥,飼料過干。尤其冬季生爐子,空氣干,嚴重。蛹是最怕乾的,濕度小,蛹極易死亡。防治辦法是空氣乾燥季節及時的投喂青菜,在地面灑水,蒸氣,設水盆降溫增濕。麩子的難題,節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叄』 怎麼養好黃粉蟲 黃粉蟲養殖技術
增潤黃粉蟲網上有全面的黃粉蟲養殖技術,黃粉蟲圖片等。
『肆』 黃粉蟲的養殖技術。
黃粉蟲的養殖技術:
一、飼養技術
1、卵期
成蟲產卵在盛有飼料的木盤中,將換下盛卵的木盤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蟲,要注意觀察,不宜翻動,防止損傷卵粒或傷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蟲。當飼料表層出現幼蟲皮時,1齡蟲已經誕生了。
2、幼蟲期
卵孵化到幼蟲,化蛹前這段時間稱為幼蟲期,而各齡幼蟲都是中國林蛙最好飼料。
3、成蟲期
蛹羽化成蟲的過程大約3-7天,頭、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後羽出。因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幾天內可全部完成羽化,剛羽化的成蟲很稚嫩,不大活動,約5天後體色變深,鞘翅變硬。雄雌成蟲群集交尾時一般都在暗處,交尾時間較長,產卵時雌蟲尾部插在篩孔中產出,這個時期最好不要隨意攪動。發現篩盤底部附著一層卵粒時,就可以換盤。這時將成蟲篩卵後放在盛有飼料的另一盤中,撥出死蟲。5-7天換一次卵盤。成蟲存活期在50天左右,產卵期的成蟲需要大量的營養和水分,所以必須及時添加麥麩子和菜,也可增加點魚粉。若營養不足,成蟲間會互相咬殺,造成損失。
成蟲產卵的盤,孵化7-9天後,待蟲體蛻皮體長達0.5厘米以上時,再添加麥麩子和鮮菜。每個木盤中放幼蟲1公斤,密度不宜過大,防止因飼料不足,蟲體活動擠壓而相互咬殺,要隨著幼蟲的逐漸長大,及時分盤。
麥麩子是幼蟲的主要飼料,同時也是棲身之地。因此飼料要保持自然溫度。在正常情況下,當溫度較高時,幼蟲多在飼料表層活動,溫度較低時,則鑽進下層棲身。木盤中飼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內,當飼料逐漸減少時,再用篩子篩掉蟲糞,添加新飼料。1-2齡幼蟲篩糞,要選用60目篩網,防止幼蟲從篩孔漏掉。要先准備好盛放新飼料的木盤,邊篩邊將篩好的凈幼蟲放入木盤上架。
黃粉蟲幼蟲生長要突破外皮(脫皮),經過一次次蛻皮才能長大。幼蟲期要蛻7次皮,每蛻一次皮,蟲體長大,幼蟲長1齡。平均9天蛻一次皮。幼蟲蛻皮時,表皮先從胸背縫裂開,頭、胸、足部,然後腹、尾漸漸蛻出。幼蟲蛻皮一般都在飼料表層,蛻皮後又鑽進飼料中,剛蛻皮的幼蟲是乳白色,表皮細嫩。
二、幼蟲管理
剛孵出的黃粉蟲幼蟲長約3毫米,乳白色。1天後,體色變黃。體13節,呈圓柱形,頭部位於體節的前端。口器扁平,咀嚼式,能啃食較硬食物。第2一4節為胸部,長有3對足,第5一12節為腹部,第13節下部有肛門,尖部有兩錐形短尾。
幼蟲同幼蠍一樣,有蛻皮特性。其生長發育是經蛻皮進行的,約1個星期蛻1次皮。在溫、濕度適宜的情況下,幼蟲蛻皮順利,很少有死亡現象。剛孵出的幼蟲為1齡蟲,蛻第1次皮後變為2齡幼蟲。剛蛻皮的幼蟲全身為乳白色,隨後逐漸變黃。經60天7次蛻皮後,變為老熟幼蟲。老熟幼蟲長2.5一3厘米,接著就開始變蛹。其生長期為85一130天,平均120天。此期要加強管理,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管理方法是:
(1)當肉眼能看清幼蟲體形時,要進行加溫、增濕,促使其生長發育。升溫可採取加大密度方法。增濕是定時(每天6-8次)向飼養盒灑水。但量要小,不能出現明水。在飼料中加大水分也能增濕。
(2)給幼蟲投喂營養豐富的一、三、五號飼料,並給予大量青飼料。
(3)大小幼蟲最好分開飼養,以免出現殘食現象。
(4)此期適宜溫度為25一32℃,濕度60%-75%,麩皮濕度10%-15%。
1、蛹期
幼蟲在飼料表層化蛹。在化蛹前幼蟲爬到飼料表層,靜卧後蟲體慢慢伸縮,在蛻最後一次皮過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幾秒鍾之內結束。剛化成的蛹為白黃色,蛹體稍長,腹節蠕動,逐漸蛹體縮短,變成暗黃色。
幼蟲個體間均有差異,表現在化蛹時間的先後,個體能力的強弱。剛化成蛹與幼蟲混在一個木盤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蟲在胸、腹部咬傷,吃掉內臟而成為空殼;有的蛹在化蛹過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後成為死蛹,這需要經常檢查,發現這種情況可用0.310-6漂白粉溶液噴霧空間,以消毒滅菌。同時將死蛹及時挑出處理掉。挑蛹時將在2天內化的蛹放在盛有飼料的同一篩盤中,堅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為成蟲。
2、幼蟲期
用長60厘米,寬40厘米,高13厘米的木箱,放入3倍~5倍於蟲重的混合飼料,將幼蟲放入。再蓋以各種菜葉等以保持適宜的溫度。待飼料基本吃光後,將蟲糞篩出,再添新料。如需要留種,則要減少幼蟲的密度,一般一箱不超過250克。前幾批幼蟲化的蛹要及時揀出,以免被傷害,後期則不必揀蛹。
3、蛹期
用幼蟲飼養箱撒以麥麩,蓋上適量菜葉,將蛹放入待羽化。
4、成蟲期
成蟲需鑲入鐵絲網,網的孔以成蟲不能鑽入為度,箱內四側加鑲防滑材料,以防逃。鐵絲網下墊一張紙或木板,再撒入1厘米的混合料,蓋菜葉保濕,最後將孵化的成蟲放入,准備產卵。之後每隔7天將產卵箱底下的板或紙連同麥麩一起抽出,放入幼蟲箱內待孵化。
三、飼料
1、乳、油、蛋類飼料
動物的油、乳、蛋,在組合配製植物性飼料時,是不可缺少的添加料,不但增加組合飼料的營養成分,而且還可提高飼料的適口性。
(1)動物乳汁類。通常使用的有營養全面、適口性較好的牛乳和羊乳兩種。這類飼料可作為一齡蠍與體質較弱蠍的滋補性飼料,一般均採用拌合肉粉或饅頭花、饃屑的方法飼喂。
(2)動物油類。一般使用的動物油有牛油、羊油、豬油和雞油等。在組合植物性飼料時,這類飼料是配組的重要成分之一,多用於二齡蠍或進行食性馴化時配合使用。通常採用烤化後拌合其他飼料的方法飼喂。
(3)蛋類飼料。家禽蛋和鳥類蛋,不但來源豐實,而且營養價值很高,適口性亦佳。可以用鮮蛋打汁合肉粉或其他植物性飼料。還可以將鮮蛋煮熟後取出蛋黃使之乾燥,然後加工為純蛋黃粉貯
備,以便配合其他飼料時使用。以上確是各齡蠍的上等食物。 東亞鉗蠍的植物性飼料主要有穀物類、糠麩
2、植物性飼料
類、油粕類等飼料。這些飼料如不經處理,單一投放時,在一般情況下人工養殖的蠍均表現為拒食。所以在使用這類飼料之前,必須進行蒸、炒或其他處理方法。經過處理的植物性飼料,還應配合適量的肉粉或油、乳、蛋類飼料(稱組合飼料)拌合均勻分置在食盤上飼喂。根據較通用的植物性飼料處理方法,主要有: (1)蒸。適用於穀物類飼料。先將穀物磨粉,經發酵後蒸熟,再捏碎以供組合其他飼料。
(2)炒。適用於糠麩類飼料。先將料放在鐵鍋內,用小火炒熟,然後組合其他飼料。
(3)制粉綜合處理。適用於飼草類飼料。先將苜蓿葉或槐葉曬干製成粉,經發酵後用蒸法處理,然後組合其它飼料。
組合性飼料的適口性雖然有所改善,
3、輔助性飼料添加劑
但畢竟不及肉食類飼料的適口性好,故採食量均不大。因此,必須在組合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調節劑,來增進組合飼料的營養成分含量和改善適口性。
(1)維生素添加劑。按每公斤組合飼料加入維生素B1 1克,B2 2克,D3 3克,多維葡萄糖3克即可。
(2)礦物質調節劑。按每千克組合飼料加入硫酸鋅0.5克、硫酸鈉(又叫芒硝)0.5克、磷酸二氫鈣1克,磷酸二氫鉀0.5克、碳酸氫銨1克、食鹽0.5~1克即可。
四、環境
溫暖、通風、乾燥、避光、清潔、無化學污染。
(1 )成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5000 — 8000 只。
( 2 )幼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2 萬只左右(約5 千克)。
( 3 )蛹身體嬌嫩,以單層平攤無重疊擠壓為宜。
( 4 )種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2000—3000 條為宜。
( 5 )夏季高溫飼養密度要小一些,冬季密度可稍大
飼料含水量15 % ,大氣濕度70%左右。若飼料含水量超過18%或空氣濕度大於85 % ,黃粉蟲發育減慢並容易患病。幼蟲很耐乾旱,最適濕度為80~85%。在特別乾燥的情況下,黃粉蟲尤其是成蟲有互相殘食的習性。
黃粉蟲幼蟲活動的適宜溫度為13~32℃,最適溫度為25~29℃,低於10℃極少活動,低於0℃或高於35℃有被凍死或熱死的危險。黃粉蟲在0℃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動吃食。在長江以南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黃粉蟲卵的孵化時間隨溫度高低差異很大,在10~20℃時需20~25天可孵出,25~30℃時只需4~7天便可孵出。為了縮短卵的孵化時間,盡可能保持室內溫暖。
五、飼料影響
不同飼料產卵量及歷期有差異,人工飼料、麥麩、麵粉、黃豆粉飼養的成蟲,歷期及產卵一分別為60-90天、人工飼料的配方為麥麩100克,葡萄糖20克,膽固醇0.5克,氯化膽鹼0.02克,核黃素0.5毫克,水40毫升。
六、盆養技巧
盆養黃粉蟲,可採用舊臉盆等飼養用具,要求這些用具無破洞、內壁光滑。若內壁不光滑,可貼一圈膠帶,圍成一個光滑帶,防止蟲子外逃。另外,需要60目的篩子一個。
取得蟲種後,先經過精心篩選,選擇個大、活力強、色澤鮮亮的個體,普通臉盆可養幼蟲0.3~0.6公斤。
在盆中放入飼料,如麥麩、玉米粉等,然後放入幼蟲蟲種,飼料量為蟲重的10%~20%。經3~5天,蟲子將飼料吃完後,將蟲糞用60目的篩子篩出。繼續投喂飼料,並適當加喂一些蔬菜及瓜皮等水分含量高的飼料。
幼蟲化蛹時,及時將蛹挑出存放。經8~15天,蛹羽化變為成蟲。在盆的底部鋪一張紙,然後在紙上鋪一層約1厘米厚的精細飼料,將羽化後的成蟲放在飼料上。溫度為25℃時,成蟲羽化約6天後開始交配產卵。黃粉蟲為群居性昆蟲,交配產卵必須有一定的種群密度,每平方米養1500~3000隻。成蟲產卵期需投喂較好的精飼料,除用混合飼料加復合維生素外,另加適量水分含量高的飼料。
成蟲產卵時將產卵器伸至飼料下面,將卵產於紙上面,經3~5天卵紙上就粘滿了蟲卵,應該更換新卵紙。取出的卵紙按相同的日期放在一個盆中,待其孵化。溫度為24℃~34℃時,經6~9天即可孵化。剛孵化的幼蟲十分細軟,盡量不要用手觸動,以免使其受到傷害。
將初孵化的幼蟲集中放在一起飼養,幼蟲經過15~20天,盆中飼料基本吃完,即可第一次篩除蟲糞。篩蟲糞用60目的篩子,以後每3~5天篩除一次蟲糞,同時投喂1次飼料,飼料投入量以3~5天能被幼蟲食盡為准。
投喂菜葉或瓜果皮等應在篩蟲糞的前一天,投喂量以1個晚上能被幼蟲食盡為度,也可在投喂菜葉、瓜果皮前將蟲糞篩出,第二天盡快將未食盡的菜葉、瓜果皮挑出。
七、病蟲害防治
1、乾枯病
(1)病因:發病原因主要是空氣乾燥,氣溫偏高,飼料含水量過低,使黃粉蟲體內嚴重缺水而發病。一般在冬天用煤爐加溫時,或者在炎夏連續數日高溫(超過39℃)無雨時易於出現此類症狀。
(2)症狀:先從頭尾部發生乾枯,再慢慢發展到整體乾枯僵硬而死。幼蟲與蛹患乾枯病後,根據蟲體變質與否,又可分為「黃枯」與「黑枯」兩種表現。「黃枯」是死蟲體色發黃而未變質的枯死(見彩圖66、67);「黑枯」是死蟲體色發黑已經變質的枯死(見彩圖68、69)。
(3)防治:在酷暑高溫的夏季,應將飼養盒放至涼爽通風的場所,或打開門窗通風,及時補充各種維生素和青飼料,並在地上灑水降溫,防止此病的發生。在冬季用煤爐加溫時,要經常用溫濕度表測量飼養室的空氣濕度,一旦低於55%,就要向地上灑水增濕,或加大飼料中的水分,或多給青飼料,預防此病的發生。
(4)對乾枯發黑而死的黃粉蟲,要及時挑出扔掉,防止健康蟲吞吃生病。
2、腐爛病(軟腐病)
(1)此病多發生於濕度大、溫度低的多雨季節。因飼養場所空氣潮濕,加上難篩而用力幅度過大造成蟲體受傷,再加上管理不好,糞便及飼料受到污染而發病。
(2)症狀:表現為病蟲行動遲緩、食慾下降、產仔少、排黑便,重者蟲體變黑、變軟、腐爛而死亡(見彩圖68、69)。病蟲排的黑便還會污染其他蟲子,如不及時處理,甚至會造成整盒蟲子全部死亡。是一種危害較為嚴重的疾病,也是夏季主要預防的疾病。
(3)防治:發現此狀況後應立即減少或停喂青菜飼料,及時清理病蟲糞便,開門窗通風排潮,及時挑出變軟變黑的病蟲。若連續陰雨室內濕度大溫度低時,可燃煤爐升溫驅潮。
葯物防治措施:可用0.25克氯黴素或土黴素拌豆面或玉米面250克/盒投喂,等情況轉好後再改為麥麩拌青料投喂。
3、黑頭病
(1)病因:據我們日常觀察,發生黑頭病的原因是黃粉蟲吃了自己的蟲糞造成的。這與養殖戶管理不當或不懂得養殖技術有關。在蟲糞未篩凈時又投入了青飼料,導致蟲糞與青飼料混合在一起,被黃粉蟲誤食而發病。
(2)症狀:先從頭部發病變黑,再逐漸蔓延到整個肢體而死(見彩圖72 )。有的僅頭部發黑就會死亡。蟲體死亡後一般呈乾枯狀,也可呈腐爛狀(也有人認為黑頭病屬於乾枯病)。
(3)預防:此病系人為造成,提高工作責任心或掌握飼養技術後就能避免。
(4)死亡的黃粉蟲已經變質,要及時挑出扔掉,防止被健康蟲吞吃生病
4、蟎蟲侵害
蟎蟲可說是動物界生命力最頑強、繁殖能力驚人的微小動物,能侵害絕大部分的動物,連人也不能倖免。
蟎蟲的成蟲體長不到1毫米,全身柔軟,成拱弧形,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澤。全身表面生有若干剛毛,有足4對。幼蟎具足3對,長到若蟎時具足4對,若蟎與成蟎極相似。高溫、高濕及大量食物是蟎蟲生長的環境與物質條件,在這種條件下蟎蟲每15天左右發生一代,每頭雌蟎能產卵200粒,可見其繁殖力之強。
危害黃粉蟲的蟎蟲主要是粉蟎,欲稱「糠虱」、「白虱」、「虱子」。夏、秋季節,在米糠、麥麩中很容易滋生,使飼料變質。如果把帶有蟎蟲的米糠作飼料投喂時被帶入盒內,在高溫、高濕的適宜環境條件下,又有豐富的營養,蟎蟲繁殖力又極強,能在短時間內繁殖發展、蔓延到全部飼養盒中。
(1)病因:一般在7~9月份高溫高濕容易發生蟎蟲病害。餌料帶蟎卵是蟎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2)症狀:蟎蟲一般生活在飼料的表面,可發現集群的白色蠕動的蟎蟲,寄生於已經變質的飼料和腐爛的蟲體內,它們取食黃粉蟲卵,叮咬或吃掉弱小幼蟲和正在蛻皮的中幼蟲,污染飼料。即使不能吃掉黃粉蟲,也會攪擾得蟲子日夜不得安寧,使蟲體受到侵害而日趨衰弱,食慾不振而陸續死亡
(3)防治:
1)選擇健康種蟲:在選蟲種時,應選活性強、不帶病的個體。
2)防止病從口入:對於黃粉蟲餌料,應該無雜蟲、無霉變,在梅雨季節要密封貯存,米糠、麥麩、土雜糧面、粗玉米面最好先爆曬消毒後再投喂。摻在餌料中的果皮、蔬菜、野菜濕度不能太大。還要及時清除蟲糞、殘食,保持食盤的清潔和乾燥。如果發現飼料帶蟎,可移至太陽下曬5~10分鍾(飼料平攤開)即可以殺滅蟎蟲。加工飼料應經日曬或膨化、消毒、滅菌處理。或對麥麩、米糠、豆餅等飼料炒、燙、蒸、煮熟後再投喂。且投量要適當,不宜過多。
3)場地消毒:飼養場地及設備要定期噴灑殺菌劑及殺蟎劑。一般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飼養室、食盤、飲水器進行噴灑消毒殺蟎。還可用40%的三氯殺蟎醇1000倍溶液噴灑飼養場所,如牆角、飼養箱、喂蟲器皿等,或者直接噴灑在飼料上,殺蟎效果可達到80%~95%以上。也可用40%三氯殺蟎醇乳油稀釋1000~1500倍液,噴霧地面,切不可過濕。一般7天噴1次,連噴2~3次,效果較好。
4)誘殺蟎蟲:
①將油炸的雞、魚骨頭放入飼養池,或用草繩浸米泔水,晾乾後再放入池內誘殺蟎類,每隔2小時取出用火焚燒。也可用煮過的骨頭或油條用紗網包纏後放在盒中,數小時將附有蟎蟲的骨頭或油條拿出扔掉即可,能誘殺90%以上的蟎蟲。
②把紗布平放在池面,上放半干半濕混有雞、鴨糞的養土,再加入一些炒香的豆餅、菜籽餅等,厚約1~2厘米,蟎蟲嗅到香味,會穿過紗布進入取食。1~2天後取出,可誘到大量的蟎蟲。或把麥麩泡製後捏成直徑1~2厘米的小團,白天分幾處放置在養土表面,蟎蟲會蜂擁而上吞吃。過1~2小時內再把麩團連蟎蟲一起取出,連續多次可除去70%蟎蟲。
『伍』 黃粉蟲怎麼養
黃粉蟲的養殖要點如下:
一、趨性。幼蟲和成蟲都喜黑暗。成蟲潛伏在陰暗角落或樹葉、雜草及其他雜物下面;幼蟲則多潛伏在糧食、麵粉的表層下1-3厘米處。成蟲和幼蟲都有食卵和食蛹現象,如將成蟲、幼蟲、蛹和卵放在一個飼養箱中,當繁殖到一定的密度後,會產生食卵和食蛹的現象,須加以注意。
二、飼料。米糠、麥麩、土雜糧、各種廉價青菜、果皮、果核等可作為黃粉蟲的飼料。一般混合飼料配方為:麥麩80%、黃玉米粉10%、花生米餅粉10%。
三、溫濕度。26-32℃是適溫范圍。35℃生長發育最快,但長期處在這個溫度下容易發病。以上溫度是指群體內部溫度,4齡以上幼蟲,當氣溫在26℃以上,飼料濕度達到15%左右時,群體的溫度會高出周圍環境10℃以上。應採取降溫措施。理想的飼料含水量為15%,空氣濕度為70%。
四、設施。在成蟲體色變成黑褐色以前,將其搬至成蟲產卵箱。產卵箱為長60厘米、寬40厘米、高13厘米的木箱。木箱底部釘鐵絲網,網孔2-3毫米。箱內側四邊鑲白鐵皮或玻璃,防止蟲逃跑。放蟲前,先在箱底下墊木板,板上鋪一張紙,撒約1厘米厚的混合飼料,再放一層干鮮桑葉或豆葉。
五、繁育。蟲卵孵化期是7-10天,所以在適溫下7天後應篩選一次卵。篩卵時將箱中的飼料及其他碎屑篩下,然後將卵紙一起搬到孵化箱中進行孵化。孵化箱與成蟲產卵箱規格相同,但箱底是木板。一個孵化箱可孵化2-3個卵箱篩的卵子,分層堆放,層間用木條隔開。乾燥季節,卵上要蓋一層菜葉。10天後將卵紙等全部抽出。3齡以前一般不添加飼料,但要經常放菜葉。
六、防病
1、蟎害。7-9月份易發。防治:飼料要密封貯存,米糠、麥麩、土雜糧、粗玉米等消毒後再投喂;及時清除蟲糞、殘食,保持飼養箱內的清潔和乾燥。
2、乾枯病。氣溫偏高、空氣乾燥、飼料中青飼太少時易發。應將飼料箱放至較涼爽通風的場所,及時補充各種維生素和青飼料,並在地上灑上水降溫。
3、軟腐病。此病多發生在梅雨季節,病蟲行動遲緩、食慾下降、產仔少,重者蟲體變黑、軟、爛而亡。發現此病症後應立即減喂青菜數量,清理病蟲糞,開窗通風散潮,調節溫度,及時取出變軟變黑的病蟲,並用0.25克氯黴素或土黴素拌豆面或玉米面250克/箱投喂,等到情況好後再改為麩皮拌青料投飼。
黃粉蟲完成一個生長周期需60天,一般30-50天便可收獲作為飼料出售。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陸』 黃粉蟲怎麼養殖方法
黃粉蟲是養殖蠍子必不可少的飼料,我們養蠍子的同時附帶著養殖黃粉蟲,既可以降低蠍子的飼料成本,又能增加收入。我把黃粉蟲幼蟲期的養殖方法和我個人養殖黃粉蟲的一些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
剛蛻皮後鮮嫩的白色黃粉蟲
黃粉蟲生長的四個變化過程
黃粉蟲的生長為四個變化過程:卵、幼蟲、蛹和成蟲。黃粉蟲的幼蟲是通過一次次的蛻皮完成生長,每次蛻皮後,身體由鮮嫩的白色逐漸變黃色。我們平時說的黃粉蟲,其實是指黃粉蟲的幼蟲,也叫麵包蟲。由於黃粉蟲的生長期大約為一百天(實際為三個月左右),所以也有人稱為百日蟲。
黃粉蟲根據生長期和體長,一般分為小蟲、中蟲和大蟲。生長期1個月以內的黃粉蟲,體長在1厘米以下,我們把它稱為小蟲;小蟲適合餵食幼蠍。生長期為1--2個月的黃粉蟲,體長在1-2厘米,我們把它稱為中蟲;中蟲適合餵食3--5齡的青年蠍。生長期在2個月以上的黃粉蟲,體長達到2厘米以上,稱為大蟲;大蟲一般用來喂6齡蠍和7齡蠍。
黃粉蟲和蠍子一樣,每次蛻皮後,身體會成倍的增長,所以黃粉蟲在小蟲時期,生長比較慢。中蟲階段生長迅速,也是黃粉蟲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黃粉蟲達到大蟲階段就不再蛻皮,大蟲身體逐漸變粗變長後,就不再生長,這時候的黃粉蟲會化成蛹;黃粉蟲的蟲蛹在合理的溫度下羽化為成蟲,也就是我們說的黑色甲殼蟲;成蟲產卵後又孵化為幼蟲,這就是黃粉蟲的四個變為過程。
黃粉蟲裡面白色的是蟲蛹
根據我養黃粉蟲的經驗,在黃粉蟲幼蟲期要做好控制溫度、控制濕度、飼料營養、疾病預防和防止天敵這五個方面。
適宜的溫度既能讓黃粉蟲長的快又能減少死亡
黃粉蟲的生存能力很強,在0--40℃范圍內都能存活。黃粉蟲的幼蟲在10℃以下就會停止生長,進入不吃不喝的休眠狀態;在10--20℃內,吃的很少長得也很慢;在30--35℃內,生長很快,但是死亡率明顯偏高;在35--40℃內,黃粉蟲倒是能短期存活,但很容易出現脫水死亡的現象。所以,最適宜黃粉蟲生長的溫度為20--30℃,能控制在25℃上下,是養殖黃粉蟲最為理想的溫度。
在大型的黃粉蟲養殖場,有專門的加溫和降溫設備,在天冷的時候可以通過加溫,促進黃粉蟲生長;在夏季非常炎熱的時候,可以通過降溫,控制黃粉蟲的高溫死亡。如果我們沒有加溫和降溫設備,在溫度低的時候,可以靈活利用蠍房裡的溫度;在溫度高的時候,可以把黃粉蟲轉移到背陰的房間,同時減少養殖盒裡蟲子的密度,並在黃粉蟲養殖盒內適當的留有蟲糞(蟲糞起到減少黃粉蟲之間摩擦產生熱量的作用),防止黃粉蟲出現高溫死亡。
黃粉蟲養殖盒十字交叉擺放
掌握好養殖房裡的濕度,減少黃粉蟲乾枯病和黑體病
濕度對黃粉蟲幼蟲的生長也很關鍵,當養殖房裡空氣濕度低於50%時,黃粉蟲不但生長緩慢,還容易乾枯死亡,甚至會因為缺水,出現黃粉蟲相互咬食的現象;在養殖房裡的空氣濕度高於80%時,黃粉蟲在潮濕的麥麩和蟲糞里很容易得病,出現黑體病的現象。所以,養殖黃粉蟲最合適的濕度是70%左右。
在炎熱乾燥的夏天,需要給養殖房地面潑水增加濕度;同時還要給黃粉蟲添加青菜、瓜果皮等等含水大的飼料,但添加的量要合理,黃粉蟲吃過多的含水飼料一樣會導致死亡;但千萬不能往養殖盒裡的麥麩噴水,也不能給黃粉蟲直接噴水,黃粉蟲沾水很容易死亡。養殖房內過於潮濕的時候,要及時的開窗通風,降低養殖房內的空氣濕度。
黃粉蟲的成蟲
黃粉蟲的飼料要營養豐富,有營養的黃粉蟲更利於蠍子生長
黃粉蟲的飼料主要是麥麩、精料和青菜,麥麩是喂黃粉蟲的主飼料,精料和青菜只是作為補充飼料。
黃粉蟲的消化能力很強,可以吃的飼料很多,比如麥麩、稻糠、麥糠、秸稈等等,黃粉蟲餓極了甚至連木頭和泡沫板都吃。不過我們養殖黃粉蟲,最合適的飼料還是麥麩,麥麩對黃粉蟲的適口性比稻糠、麥糠等要強。再者,麥麩中含有的胚芽部分利於黃粉蟲的生長;麥麩里的谷氨酸利於黃粉蟲的蛻皮;麥麩中的粗纖維也更利於黃粉蟲的消化。
像黃粉蟲養殖場為了降低成本,不但不喂精料,有的甚至後期作為商品蟲出售的大蟲都不捨得喂麥麩,只喂一些便宜的稻糠、麥糠等等,黃粉蟲不喜歡吃就噴糖水,甚至有的糖水都不捨得用,用甜蜜素或者糖精代替。我們用麥麩養殖黃粉蟲,一般出1斤黃粉蟲需要3斤左右的麥麩 ,所以全部喂麥麩的成本也不是很高。
青菜作為黃粉蟲的補充飼料,主要是給黃粉蟲補充維生素和水分。我們說的青菜,並不只指菠菜等綠色蔬菜,泛指青綠飼料,其實黃粉蟲養殖場最常用的還是南瓜、胡蘿卜和土豆等等。喂南瓜、胡蘿卜的主要原因是黃粉蟲喜歡吃偏甜的飼料,而且這種地下的塊狀根莖既不含有農葯殘留,還便於長期存放。另外,我們平時吃剩的水果,像蘋果皮、蘋果胡、香蕉皮、芒果片等等,只要是甜味的水果,都可以用來喂黃粉蟲。
不過像韭菜、蒜苗、蔥葉等,這些辛辣氣味的菜葉,黃粉蟲都不喜歡吃。另外像西瓜皮、白菜葉等這些含水量太大,還沒有營養的東西,盡量不要喂黃粉蟲,黃粉蟲吃水分太大的東西也容易引起死亡。
給黃粉蟲補充的精料,一般是玉米面和麵粉等。也可以用骨粉、魚粉、豆粕(豆餅)等配製精料用來喂黃粉蟲,還可以買乳豬或者蛋雞的顆粒料,用來給黃粉蟲補充營養。我們給黃粉蟲補充精料的目的,不僅是讓黃粉蟲長的快、長的好,更是讓黃粉蟲更有營養,我們用富有營養的黃粉蟲喂蠍子,蠍子才會長的更快、更健康。
補充蔬菜的黃粉蟲
黃粉蟲幾種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黃粉蟲的常見疾病有乾枯病、黑體病和蟎蟲。上面說過,養殖房內過於乾燥,黃粉蟲會因為缺水導致乾枯;另外,黃粉蟲的飼料缺少青綠飼料也會導致乾枯病的出現。黑體病也稱為黑腐病、腐爛病,主要原因是因為養殖房內空氣過於潮濕,或者飼料的水分太大,特別是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黃粉蟲很容易得黑體病。
預防乾枯病和黑體病,首先要合理的控制溫度和濕度,防止養殖房內的過於乾燥或者潮濕;再者就是要給黃粉蟲適當的補充青綠飼料,避免缺水或者水分過大;然後還要結合葯物預防,一般用土黴素來增強黃粉蟲的抗病能力;最後要注意及時的挑出死蟲,死後的黃粉蟲在養殖盒裡很容易腐爛變質,不及時把死蟲子挑出來,會導致健康的黃粉蟲吃食變質的死蟲而相互傳染,加重黃粉蟲的死亡。
黃粉蟲的蟎蟲病主要是因為潮濕造成的。根據我總結的經驗,預防蟎蟲的關鍵在於避免三種潮濕情況出現:第一,避免養殖房內的空氣過於潮濕;第二,避免黃粉蟲養殖盒內的飼料過於潮濕;第三,避免存放的麥麩過於潮濕。在夏天的陰雨季節,麥麩很容易受潮滋生蟎蟲或者發霉,所以在陰雨天氣一定要注意防潮。黃粉蟲的蟎蟲病,一般用氯黴素和金黴素預防,把葯片碾成粉末混合在麥麩里喂給黃粉蟲。
喂黃粉蟲的麥麩
在黃粉蟲養殖中還要防止各種天敵
養殖黃粉蟲需要防止的天敵主要有麻雀、老鼠和螞蟻。為防止麻雀等各種天敵進入養殖房,首先養殖房的門和窗戶都要裝上紗網,平時也要注意隨手關門;然後養殖房內的地面也要硬化,防止地面有螞蟻穴和老鼠洞。
老鼠不但偷吃麥麩還特別喜歡吃黃粉蟲(我發現養殖房裡的老鼠都吃的又肥又胖),養殖房裡一旦出現老鼠,要及時用粘鼠板、捕鼠籠或者老鼠夾進行捕殺,也可以用驅鼠器(最好不要用老鼠葯,老鼠死在養殖房裡,氣味很難聞)。還有人把貓放在養殖房裡捕捉老鼠,這種方法不行,因為貓也吃黃粉蟲。
螞蟻進入養殖盒後除了吃麥麩還會大量咬傷、咬死黃粉蟲。養殖房裡發現螞蟻後不能噴殺蟲劑(像我們家裡常用的殺蟲噴霧劑、蚊香等,都會造成黃粉蟲死亡),可以用熱水燙死,也可以用螞蟻葯(網上都能買到),我用過一種螞蟻葯很好用,只要把葯撒在螞蟻經常出現的地方(只能撒在地面上,不能撒在黃粉蟲養殖盒裡),螞蟻把葯搬運到蟻穴後,可以把整窩螞蟻消滅掉。
因為我是專業養殖蠍子,我養殖黃粉蟲是作為蠍子的飼料,跟大家分享的黃粉蟲養殖技術和經驗,更適用於養殖蠍子的同時附帶著養黃粉蟲,相比於專業養殖黃粉蟲還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指導交流,在養殖行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柒』 黃粉蟲怎麼養,怎麼繁殖培養啊!
黃粉蟲的人工養殖方式目前常用的是箱養,不論養殖規模大小都可採用。設備主要有養蟲箱、卵箱和篩子等。取蟲種後,先經精心篩選,選擇個體大、整齊、生活力強、色澤鮮亮的個體。專箱(盆)喂養。
黃粉蟲的飼料一般用麩皮、米糠、酒糟、花生麩等,兼用蔬菜葉、樹葉、瓜果皮等。另外,大規模飼養黃粉蟲時,可使用發酵飼料,利用麥草、稻草、玉米稈等發酵處理後飼喂。
(7)黃粉蟲養殖方法和視頻擴展閱讀:
黃粉蟲產品價值高,其蟲油富含人體所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亞油酸、α亞麻酸、γ亞麻酸及EPA和DHA,可用於保健食品、化妝品、生物添加劑、工業用油以及航空航天用潤滑劑。
黃粉蟲干品中蛋白質含量達到70%,是珍貴食肉動物及各種魚類最理想的高活性蛋白質飼料添加劑。蟲皮含有抗菌所需的甲殼素原素,經常餵食可促進動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並提高動物的抗病能力。
黃粉蟲蟲粉包含多種獨特的營養成分,有助於消化與吸收,可提高人體免疫力等。
『捌』 黃粉蟲成蟲吃什麼菜
黃粉蟲是一種雜食性的昆蟲,吃的東西沒有多大的限制,五穀雜糧均可以作為它的食物。相對於黃粉蟲成蟲,黃粉蟲的幼蟲食性更廣,除了麥麩果皮之外,鮮榆葉、桑葉、桐葉、豆科植物的葉片,以及各種昆蟲的屍體都是幼蟲的吃食范圍。在飢餓的時候,黃粉蟲甚至會出現自相殘殺,以大吃小的現象。
人工飼養的話,考慮到經濟成本等方面,成蟲可以餵食人工飼料、麥麩、麵粉、黃豆粉。人工飼料的配方為麥麩100克,葡萄糖20克,膽固醇0.5克,氯化膽鹼0.02克,核黃素0.5毫克,水40毫升。
成蟲常用配方(%):麥麩75%,魚粉4%,玉米粉15%,食糖4%,飼用復合維生素0.8%,混合鹽1.2%,加工方法同幼蟲配方。此配方可以提高黃粉蟲的產卵量,延長成蟲的壽命。
為了加快繁殖生長,對幼蟲,羽化後的成蟲,在餌料中適當添加葡萄糖粉或維生素粉、魚粉。每天都要喂鮮菜。若營養不足,成蟲間會互相咬殺,造成損失。
成蟲產卵期需投喂較好的精飼料,除用混合飼料加復合維生素外,另加適量水分含量高的飼料。
『玖』 黃粉蟲的養殖方法與注意事項是什麼
一、黃粉蟲生活習性
黃粉蟲成蟲羽化後4-5天開始交配產卵。交配活動不分白天黑夜,但夜裡多於白天。一次交配需幾個小時,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產卵,每次產卵6-15粒,每隻雌成蟲一生可產卵30-350粒,多數為150-200粒。卵粘於容器底部或飼料上。成蟲的壽命3-4個月。
1、雜食性 黃粉蟲原以糧食為食,人工飼養下以糧食加工後的糠麩類、葉菜、根莖、瓜果等為食,也自食死蛹、死成蟲及其他動物屍體,成為雜食性。
2、群集性 該蟲不論幼蟲及成蟲均集群生活,而且在集群生活下生長發育與繁殖得更好。這就為高密度工廠養殖奠定了基礎。
3、負趨光性 黃粉蟲的幼蟲及成蟲均壁強光,在弱光及黑暗中活動性強。
4、雌、雄比例及交配 黃粉蟲的自然雌、雄比例可達3.5-5:1。如果生存環境不好,缺少飼料,雄性黃粉蟲數量會超過雌性,雌、雄比例1:4,而且成活率低。人工養殖黃粉蟲在投放種蟲時的雌、雄比例要求為1:1。
二.黃粉蟲養殖場所及設備
1、黃粉蟲養殖場地的選擇
黃粉蟲的養蟲廠應有電源、交通方便,以利於運輸飼料、蟲糞及黃粉蟲,養蟲場最好附近設有飼料種植場地。養蟲室宜坐北朝南,有痛風、控溫、控濕及遮光設施,蟲室可分成種蟲室及幼蟲室,室內地面一般水泥地為好。
2、黃粉蟲飼養室
飼養房內部溫度要求冬夏季都要保持在15-25℃,低於10℃以下蟲不食也不生長,超過30℃蟲體發熱會燒死。溫度要保持60-70%,地面不宜過濕,冬季要取暖,夏季要通風,室內備有溫度計、濕度計。
種蟲室飼養成蟲產卵,並定期將收集的卵進行孵化,幼蟲室飼養1-2個月齡後的幼蟲,種蟲養於種蟲盒內。飼養室要避光、通風,冬季要有取暖保溫設備。飼養室的大小,可視其養殖黃粉蟲的多少而定,一般情況下梅20m2的一間房能養300-500盒。
3、黃粉蟲飼養盒
飼養盒的規格、大小可視其養殖規模和使用空間而確定,可大可小,但要求盒內壁光滑,不能讓幼蟲爬出和成蟲逃跑。種蟲盒尺寸一般為長80cm。寬40cm,高8cm,其下底為18目鐵絲網,網眼大小能使成蟲可伸出腹端產卵器至鐵絲網下麩皮中產卵為宜,但不能使蟲整個身體鑽出網外,在邊框內側貼透明膠帶,防成蟲爬出盒外。
每個種蟲盒網下均墊一塊面積大於網底的膠合板,膠合板上墊一張同等大小的舊報紙,鐵絲網與舊報紙間,均勻撒滿麩皮,鐵絲網上放些顆粒餌料和葉菜。每個種蟲盒內養成蟲0.1-1千克,每個種蟲盒連同墊板紙以一定的角度層壘1.5m左右高。
孵化盒與幼蟲盒的尺寸一樣。長80cm,寬40cm,高8cm,塑料盒木質均可,木質蟲盒四壁及底面間不得有縫隙,側壁上緣也應貼膠帶,以防幼蟲外逃,1-2月齡以上的幼蟲應養於木質盒內,以增加空氣的通透性,防止水蒸氣凝集,孵化盒金額幼蟲盒底面不用鐵絲網,而是塑料或木質底板,各盒間均以一定角度相互疊至1.5m高,盒堆間留人行道或20cm以上的間隔,以便於管理或通風透氣。
篩盤、篩子:用粗細幾種鐵篩網,12目大孔的可以篩蟲卵;30目中孔德可以篩蟲糞;60目的小孔篩網,可篩1-2齡幼蟲。
三.黃粉蟲飼養管理
1、黃粉蟲小幼蟲的飼養管理
黃粉蟲的卵經6-7天孵化後,頭部先鑽出卵殼,體長約2毫米,它啃食部分卵膜後爬至孵化盒麩皮內,並以麩皮為食,此時應去掉舊報紙,將麩皮連同小幼蟲抖入盒內飼養,長到4-5毫米時,體色變淡,停食1-2天便開始第一次蛻皮。蛻皮後體白,約2天後又變成淡黃色,一般每4-6天蛻一次,一個月內通過4個蛻皮逐漸長大成為體長6-10mm,體寬0.6-1mm的中幼蟲,幼蟲的飼養至關重要,在溫度20-35℃,空氣相對濕度50-70%,投喂麩皮與葉菜的情況下,幼蟲期大約120天,為方便於飼養管理起見,將0-1月齡幼蟲稱為小幼蟲;1-2月齡幼蟲稱為中幼蟲,2-4月齡幼蟲稱為大幼蟲,變蛹前的幼蟲稱為老熟幼蟲。該期間飼養管理簡單,主要如下:
空氣相對濕度為65-70%。控制料溫在20-32℃,最適料溫27-32℃。經常在麩皮表面撒少量葉菜碎片,使其含水量達到20%。當麩皮吃完均變成微球形蟲糞時,可適當再撒一些麩皮,當達1月齡時即用80目網過篩,將剩下的中幼蟲均勻分到2個幼蟲盒中飼養。
值得注意的是,小幼蟲消耗雖少,但孵出後立即應供給飼料,否則小幼蟲會啃食卵盒剛孵出的幼蟲。
2、 黃粉蟲中幼蟲的飼養管理
1-2月齡的中幼蟲生長發育增快,消耗漸多,排糞也增多,通過1個月的飼養管理,中幼蟲經5-8次蛻皮,體長可達10-20mm,平均個體重0.07-0.15g,在管理上應做到:
每7-10天篩出糞一次,篩孔約40目。
每天早晚各投喂麩皮、葉菜類碎片一次,投喂量為蟲體重的10%左右,或喂麥麩70%,玉米粉25%,大豆4.5%,飼用復合維生素0.5%。實際喂量要看蟲體健康,蟲日齡,環境條件等靈活掌握。蟲群內溫度控制在20-32℃,最適溫度27-32℃,空氣相對濕度65%-70%,室內黑暗或散弱光照。
3、黃粉蟲大幼蟲的飼養管理
黃粉蟲蛻皮8次,大約2月齡後的大幼蟲,在正常飼養管理下,攝食多,生長發育快,排糞多。當蛻皮13-15次後,即成為老熟幼蟲。大幼蟲群集厚度為1-1.5cm,不得厚於2cm。稀密度養殖時每盒也可達5000條,老熟幼蟲攝食漸少,不久則變為蛹。當老熟幼蟲體長達到22-32mm時,體重即達到最大值。根據大幼蟲實際攝食量充分供給麩皮及葉菜,做到當日投料,當日吃完,糞化率達90%以上。
4、黃粉蟲 蛹羽化期的管理
老熟幼蟲變蛹後至羽化為成蟲前,蛹期為1-2周,蛹期外表看不吃不動,但體內卻發生巨大變化,對外界環境條件很敏感,為了保證順利高質量完成羽化過程,應認真做好蛹期管理工作。
所以就是在化蛹6個小時之後,把它與幼蟲分離,但分離的時候動作要輕,之後撒上麩皮,因為大約7天左右蛹就可以羽化為成蟲了,這時候它們就要進食。不翻動、不擠壓蛹體。提供羽化所需的適宜溫度24-32℃和空氣相對濕度65%。及時取出羽化後的成蟲,防止咬傷未羽化的蛹。保持室內清潔衛生,禁止室內吸煙、噴灑農葯和衛生化學葯品。
5、黃粉蟲種成蟲的飼養管理
黃粉蟲成蟲繁殖期內,有部分成蟲繁殖後死亡,對這種自然死亡的成蟲,不必挑出,不久即被活成蟲啃食而剩下鞘翅及頭部,這樣可以彌補或成蟲的營養。飼養種成蟲時要經常檢查種蟲盒,及時堵塞種蟲盒孔及縫隙,保持膠帶的完整與光滑,防止室溫過高及天敵的侵入。種成蟲產卵2個月後,為提高種蟲盒及空間的利用率,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最好將全盒種蟲淘汰,以新成蟲取代。為控制種蟲室的適宜的溫、濕度,在夏季應做好通風降溫、降濕工作,還要設置門簾、紗窗,防止蒼蠅進入。在成蟲室內不能使用化學農葯滅蚊、蠅,否則會殺死黃粉蟲成蟲和幼蟲。同樣接觸過殺蟲農葯的葉菜類也不能投喂成蟲。冬季種成蟲應做好保溫、增濕工作。
控制室溫在25-32℃,空氣相對濕度65%-70%,室內為黑暗或弱光。羽化後1-3天成蟲外翅由白變黃、變黑,活動性由弱變強,此期間可不投喂飼料,羽化後4天成蟲開始交配產卵,進入繁殖高峰期,每天早晨應投放適量全價顆粒飼料,如麩皮45%、麵粉20%、玉米面6%、魚粉5%、豆餅24%或麥麩40%、玉米粉40%、豆餅18%飼用維生素0.5%、混合鹽1.5%,本配方主要用於飼喂成蟲和幼蟲;或麥麩75%、魚粉4%、玉米粉15%、食糖4%、飼用復合維生素0.8%、混合鹽1.2%主要用於喂養產卵期的成蟲。另加適量的復含水分的葉菜類,每隔2天換一次產卵紙及其上的麩皮。注意的是,精料使用前要消毒曬干備用,新鮮的麥麩也可直接使用,不要把過多的水分帶進飼養盒,以防飼料發霉,發霉的飼料最好不要投喂。
6、黃粉蟲孵化期的管理
卵期要多喂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這樣可以提高它的繁殖率。一隻雌成蟲一生要產卵600多粒。這就是黃粉蟲的卵,長約1毫米左右,卵殼較薄。如果室溫控制在28度左右,7天就能孵出幼蟲。幼蟲的生長發育是經過蛻皮進行的,5―7天蛻皮一次,要蛻皮6次才能成為商品蟲。這時候簸箕就用上了,不要小看這蟲皮,它可以提取甲殼素。這蟲糞也大有用處,它可作為家禽的飼料。
五、 黃粉蟲飼養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1、禁止非飼養人員進入飼養房。如果進入室內,必須在門外用生石灰消毒。
2、在幼蟲期,每蛻一次皮,更換飼料,及時篩糞,添加新飼料。在成蟲期飼料底部有卵粒和蟲糞,容易發霉,要及時換盤。
3、飼料要新鮮,糠麩不變質,青菜不腐爛。
4、飼養人員每天都要查看各蟲期情況,如發現病蟲、死蟲應及時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5、為了加快繁殖生長,對幼蟲、羽化後的成蟲,在飼料中適當添加葡萄糖粉或維生素粉、魚粉,每天都要喂鮮菜。
6、防除黃粉蟲天敵的侵襲。
『拾』 夏天該怎麼養黃粉蟲
黃粉蟲生長發育適溫為25-28℃,相對濕度為50-70%。冬季室內加溫,夏季用地面灑水等辦法降溫,可以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飼養黃粉蟲可選用麩皮、米糠、魚粉等精飼料,菜葉、瓜皮等青飼料。
1.成蟲和卵。蛹於箱內羽化為成蟲後,及時清除箱內廢料、蛹皮。添加青飼料喂成蟲時可加放些新鮮精料。成蟲羽化後3-6天開始產卵。此時在箱底鋪上白紙,再鋪上少量青料,讓成蟲在紙上產卵。產卵後每隔2-5天取一次卵(產卵盛期1天換取1次),並換上新的白紙。每次取卵後都要適當給成蟲添加青料和精料。
2.幼蟲。將剛孵化的幼蟲移到養蟲箱後,立即撒入一薄層經消毒的麩皮。隨著幼蟲蛻皮生長,逐漸增加精料和青料。在幼蟲蛻皮時,少喂或不喂飼料。每天投料量以晚上箱內料吃光為度,飼料早晚投足,中午補充。前期以精料為主,青料為輔;後期以青料為主,精料為輔。有些老齡幼蟲在化蛹盛期後,食慾較差,此時可加喂些魚粉,以促進化蛹一致。每隔15天清理一次蟲糞,中後期每隔7天清理一次,用篩子篩出蟲糞即可。在清理糞便前半天不喂飼料。幼蟲因生長速度不同而大小不一時,應按大小分箱飼養。一箱可養幼齡幼蟲1萬-1.5萬條,大齡幼蟲0.6萬-0.8萬條。
3.蛹。幼蟲蛻皮8-15次後開始化蛹。化蛹前注意多喂青料,以利於化蛹及以後蛹的羽化。每天及時把新化的蛹揀到另一箱內,並撒上一層精料,以不蓋過蛹體為度。
一、黃粉蟲的生活習性
黃粉蟲的幼蟲喜歡群集,室溫10℃活動取食,5 ℃以上仍能生長,35℃以上則會造成大批死亡,幼蟲和成蟲有大咬小的殘殺性,缺食時也會相互殘殺,幼蟲有時也把蛹咬傷。因此,要將同齡的蟲、卵、蛹、成蟲篩出,放在各自的容具中飼養。
幼蟲生長過程中,體表顏色先呈白色,蛻第一次皮後變為黃褐色,以後每4~6天蛻皮1次,幼蟲期共蛻皮6次。幼蟲50日齡體長達2~3厘米時在飼料中化蛹,化蛹時將頭部倒立在飼料中,左右移動摩擦頭部進行化蛹,室溫20℃以上,蛹經一周時間蛻皮變為成蟲。
成蟲剛羽化後翅白色而較軟薄,1~2天後變硬轉黑褐色。喜在夜間活動,爬行迅速,不喜飛行。羽化後一周產卵。
二、黃粉蟲的養殖技術
飼養黃粉蟲的場所最好選擇在背風向陽、冬暖夏涼的屋裡,光線不宜太強,保持溫暖,最適宜溫度是20~26℃,相對濕度70%。夏季氣溫高時,灑水在地上降溫;冬季要保溫,以保證黃粉蟲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
成蟲的飼養:成蟲羽化後3~6天開始產卵,產卵前放一張白紙在網篩下, 讓蟲卵從孔落到紙上,每二三天換紙1次,產卵盛期要一天換1次,白紙上要寫明產卵日期,單獨將卵放在一個空箱內,便於同期孵出,以便管理方便。一周後孵出幼蟲,再把小黃粉蟲倒在盛有麥麩的飼養容具中。也可將成蟲放在一張白紙上,撒些糠麩在紙上,任成蟲產卵,每隔二三天換紙1次,成活率90%以上。
每次取卵後要適當地給成蟲添加青料和精料,及時清理廢料或蛹皮。大約10天應給成蟲換料1次,換下的料中可能有卵料,不要馬上倒除,集中放好。
成蟲喜歡晚間活動,至晚多喂,青料可直接投放在飼養容具中,讓黃粉蟲自由採食。
夏季氣溫高,幼蟲生長較快,蛻皮多,要多喂青料,供給充足的水分,可喂些菜葉、瓜果等。氣溫高時多喂,氣溫低時少喂。幼蟲初期,精料少喂,蛻皮時少喂或不喂,蛻皮後隨著蟲體長大而增加飼喂量。也可把精料用水拌成小團,切成小塊放在網篩上讓其自由攝食。一天的投鉺量以晚上箱內飼料吃光為限。採用早、晚投足,中午補充的辦法。在幼蟲飼養期投料要注意精、青料搭配,前期以精料為主,青料為輔,後期以青料為主,精料為輔。
未成齡幼蟲要多喂青菜,對蛹和成蟲的生長發育有利。有的老齡幼蟲在化蛹期以後,食慾表現較差,可加喂魚粉,以促進化蛹一致。
幼蟲因生長速度不同,出現大小不一的現象,按大小分箱飼養,一箱可養幼蟲10000~15000隻,老齡幼蟲6000~8000隻。
當幼蟲化蛹時多投青料,有利於化蛹及蛹後的羽化。每天要及時把蛹揀到另一盒裡,再撒上一層精料,以不蓋過蛹體為宜,避免幼蟲蛟傷蛹,保持溫度和氣體交換。
三、黃粉蟲的繁殖技術
黃粉蟲全年都可以生長繁殖,以卵--幼蟲--蛹直至羽化為成蟲的生育周期約為100天左右。黃粉蟲各蟲態期和長短, 因氣溫的冷熱而延長並縮短。成蟲羽化後3~5天開始交尾,交尾後一二月內是產卵高峰期。每隻雌成蟲產卵280~369粒,平均304粒。交尾時間是在下午8時至凌晨2時,產卵於飼料上, 卵乳白色,呈橢圓形,長約1毫米,室溫25~27℃,以3~5天即可孵出幼蟲, 若室溫在13.5~23℃,需經22~24天。成蟲在缺食時會吞食自已產下的卵。
怎樣防治病蟲害
(1)蟎類:蟎類對黃粉蟲危害很大,它造成蟲體瘦弱,生長遲緩, 卵孵化率低,繁殖力減弱。一般多發生於7~9月份,氣溫過高,飼料溫度大,料中有蟎時。防治方法:嚴防飼料帶蟎,有條件的均可將糠、麩隔水蒸20分鍾消毒。平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濕度。特別是在夏季雨天濕度過大時,盡量不投或少投過濕的青料。發現蟎時,及時把飼料拿到太陽下曬10分鍾。
(2)乾枯病:患病後黃粉蟲頭部、尾部乾枯,最後全身枯乾而死。 防治方法:在乾燥高溫季節,及時投放青料或灑水於地面降溫。
(3)軟腐病:病蟲行動遲緩,糞便稀,病蟲體變黑軟爛,最後死亡。 本病多發於霉雨季節,室內空氣潮濕,飼料過濕,放養密度過大或蟲體受傷。防治方法:發現軟蟲體要及時拿出,清除殘食,停止投放青料,調節室內濕度。用0.25克氯黴素或金黴素拌麥麩250克投喂。
螞蟻、老鼠都是黃粉蟲的大敵,平時要注意消滅。
Content " 四、黃粉蟲的飼養
1.生活條件
溫度 生長發育適宜的溫度為26℃---32℃,而生長發育最快是在35℃,當溫度高於35℃時,生長發育速度下降,38℃時黃粉蟲則會受熱致死,但是,黃粉蟲較耐寒,老齡幼蟲可耐受-4℃,而低齡幼蟲在0℃時即大量凍死,8℃時則開始生長發育。
上述溫度是指群體內部的溫度,一般來說群體內部的溫度往往高於室內溫度8℃一10℃。如果室內溫度達26℃時,就要採取降溫措施,同時減少群體的密度,以免溫度過高而熱死。
濕度 黃粉蟲不怕乾燥,能在含水量低於10%的飼料中生存, 但濕度太低時體內水分過分蒸發,因而生長發育慢,體重減 輕,飼料利用率低,所以最適宜的飼料含水量為15%,室 內空氣濕度為70%,但當飼料含水量達18%和室內空氣濕 度為85%時,黃粉蟲不但生長發育減慢,而且容易生病, 尤其是成蟲更怕潮濕而生病死亡。
食物 黃粉蟲屬雜食性昆蟲。吃食各種糧食、油料和糧泊加工 的副產品,如糠鼓1渣餅等,同時也吃食各種蔬菜葉。幼蟲 的食性更為廣泛,除吃上述食物外,還可吃干鮮桑葉、豆科 植物的葉以及各種昆蟲屍體,當食物缺乏時,甚至會咬食木 做的飼養箱和墊底的紙片等。
人工飼養時,不能只喂一種飼料,應該投喂多種飼料製成的混合飼料,這樣才能滿足黃粉蟲生長發育繁殖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和繁殖,不然,黃粉蟲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僅能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受阻,蟲體變小,繁殖力下降。
混合飼料的配合百分比為:
麥麩80%、玉米粉10%、花生餅9%、其它(包括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粉、土黴素)1%;
麥鼓60%、碎米糠20%、玉米粉10%、豆餅9%、其它1%。
上述各種飼料的比例,各地可按蟲體生長狀況和飼料來源以及經濟狀況,而靈活掌握自行調整,不可生搬硬套、固守一方。
怕光喜暗 成蟲喜歡潛伏在陰暗角落或樹葉、雜草或其它雜物下面躲避陽光;幼蟲則多潛伏在糧食、麵粉、糠鼓的表層下l厘米一3厘米處生活。所以人工飼養黃粉蟲應選擇光線較暗的地方,或者飼養箱應有遮蔽,防止陽光直接照射影響黃粉蟲的生活。
喜群居 黃粉蟲幼蟲和成蟲均喜歡聚集在一起生活,但飼養的密度要適中,不宜過大。當飼養密度過大時,一來提高了群體內溫度而造成高溫熱死幼蟲,二來活動的地方減少,食物易造成不足;導致成蟲和幼蟲產生食卵和食蛹。但飼養密度也不宜過小,這樣會造成地方的浪費,降低生產率。所以人工飼養時應注意分箱,控制飼養密度。
2.飼養方法
黃粉蟲的飼養方法均採用箱養法。
(1)成蟲的飼養
成蟲飼養的任務是使成蟲產下大量的蟲卵。當羽化後的成蟲,在蟲體體色變成黑褐色之前,就要轉到成蟲產卵箱飼養。成蟲產卵箱的規格的長、寬、高分別為60厘米、40厘米、15厘米的木箱,底部釘上網孔為2毫米一3毫米的鐵絲網,網孔不能過大,否則成蟲容易掉下逃走,但也不能太小,不然箱內的雜物篩不下來。箱內例四邊鑲以白鐵皮或玻璃,防止蟲子逃跑。
投放雌雄成蟲的比例為1:1。在投放成蟲前,先在箱底下墊一塊木板,木板上鋪一張紙,讓卵產在紙上。箱內鋪上一層l厘米厚的飼料,這樣才能使成蟲把卵產在紙上而不致於產在飼料中。在飼料上鋪上一層於鮮桑葉或其他豆科植物的葉片,使成蟲分散隱蔽在葉子下面,並保持較穩定的溫度。然後再按照溫度和濕度蓋上白菜,如果溫度高、濕度低時多蓋一些,蔬菜主要是提供水分和增加維生素,隨吃隨加,不可過量,以免濕度過大菜葉腐爛,致使成蟲容易生病,降低產卵量。
成蟲在生長期間不斷進食不斷產卵,所以每天要投料1次一2次,將飼料撒到葉面上供其自由取食。成蟲產卵時多數鑽到紙上或紙和網之間的底部,伸出產卵器穿過鐵絲網孔,將卵產在紙上或紙與網之間的飼料中;這樣可以防止成蟲把卵吃掉的食卵現象。
成蟲連續產卵3個月後,雌蟲會逐漸因衰老而死亡,未死亡的雌蟲產卵量也顯著下降,因而飼養3個月後就要把成蟲全部淘汰,以免浪費飼料和佔用產卵箱,提高生產效益。
(2)幼蟲的飼養
幼蟲的飼養是指從孵化出幼蟲至幼蟲化為蛹這段時間,均在孵化箱中飼養。孵化箱與產卵箱的規格相同,但箱底放置木板,這樣一個孵化箱可孵化:個一3個卵箱篩的卵紙,但應分層堆放,層問用幾根木條隔開,以保持良好的通風。
孵化前先進行篩卵,篩卯時首先將箱中的飼料及其它碎屑篩下,然後將卵紙一起放進孵化箱中進行孵化。卵上蓋一層菜葉,以保持適合的濕度。這樣卵在孵化箱中10天內即可孵出幼蟲。
幼蟲留在箱中飼養,3齡前不需要添加混合飼料,原來的飼料已夠食用,但要經常放菜葉,讓幼蟲在菜葉底下棲息取食。
當箱中飼料吃完後,進行過篩,篩出蟲糞,幼蟲仍放回箱內飼養,並添加3倍於蟲體重的混合飼料,可以麥鼓、菜葉為主。飼養實踐表明,一般投喂2.5公斤麥鼓可收麵包蟲l公斤。
蟲體長至4—6齡時,可採收來喂養蠍子等動物。用來留種的幼蟲則繼續飼養,到6齡時因幼蟲群體體積增大,應進行分群飼養,幼蟲繼續蛻皮長大。老齡幼蟲在化蛹前四處擴散,尋找適宜場所化蛹,這時應將它放在包有鐵皮的箱中或臉盆中,防止逃走。化蛹初期和中期,每天要檢蛹1次一2次,把蛹取出,放在羽化箱中,避免被其它幼蟲咬傷。化蛹後期,全部幼蟲都處於化蛹俞的半休眠狀態,這時就不要再檢蛹了,待全部化蛹後,篩出放進羽化箱中,蛹在飼料表面,經過7天後就羽化為成蟲。
此外,完全當作飼料的幼蟲,亦可把卵紙放在臉盆中孵化出幼蟲,在盆中飼養幼蟲除了提供足夠的飼料外,主要是做好飼料保濕工作,濕度控制在含水量15%,過於乾燥時可噴水,但不宜太濕,因為過於過濕都不利於幼蟲—的生長,當幼蟲至3齡一4齡時,把幼蟲篩出投喂蠍子等動物。
粉蟲的養殖與加工黃粉蟲俗稱麵包蟲,為多汁軟體黃粉蟲俗稱麵包蟲,為多汁軟體動物,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達50%。此外,還含有磷、鉀、鐵、鈉、鋁等多種微量元素以及動物生長必需的16種氨基酸,每100克干品,含氨基酸高達874.9毫克,其各種營養成份居各類飼料之首。據測定,1公斤分黃粉蟲的營養價值相發於25公斤麥麩、20公斤混合飼料和1000公斤青飼料的營養價值,被譽為「蛋白質飼料寶庫」。
黃粉蟲是飼養家禽及魚、龜、、黃鱔、羅非魚、牛蛙、娃娃魚、蠍子、蜈蚣、蛇等特種養殖不可多得的極好飼料。用黃粉蟲配合飼料喂幼禽,其成活率可達95%以上,喂產蛋雞產蛋量可提高20%,用黃粉蟲喂養全蠍等野生葯用動物,其繁殖率提高2倍。 黃粉蟲雖然身價不凡,但飼養極為簡單,只要容器內壁光滑能防逃即可。成本低經濟效益高,10平方米內立體生產每月可出200-400公斤。飼養黃粉蟲不受地區氣候條件限制(在10℃不會凍死)。只要掌握正確的飼養方法,其成率達90%。
1. 飼養設備 飼養設備較簡單,用盆、缸、木箱、紙盒、磚池等器具可飼養,但要求內光滑,深15厘米左右,以防逃跑,特別是養成蟲的木盒內框,要用塑料薄膜釘好,以免成蟲外爬和產卵不定位。在底部裝地塊鐵紗網,使卵能漏下去,不致成蟲吃掉,紗網下要墊一層接卵紙,便於收集卵。如大規模飼養黃粉蟲時,可根據需要做一數量的木箱,在室內架起,進行立體飼養。
2.飼養管理 幼蟲飼養前,要先在飼養箱、盆等器具內放入紗網篩過的麩皮和其它飼料,再將黃粉蟲放入,幼蟲密度以布滿成器為宜。最後在上面放入菜葉,讓蟲子生活在麩皮、菜葉之間,任其自由採食。每隔一星期左右,換上新飼料。當幼蟲長到20毫米時,便可飼喂動物。一般幼蟲長到30毫米時,顏色由黃褐變淡。且食量減少,這是老熟幼蟲的後期,會很快進入化腎階段。 初蛹呈銀白色,逐漸變成淡黃褐色。初蛹應及時揀出來集中管理,並調整好溫、溫度防止霉變。經12-14天,便羽化成蛾。將羽化出的蛾放在容器內喂給麩皮及青菜。經2周後,體色逐漸變成黑褐色,這時便開始產卵,在產卵盒下墊的紙上,要撒一層薄薄的麩皮,卵從網孔中落在下邊的麩皮中。約經7-10天便可孵化幼蟲。3.注意事項 蟑螂、螞蟻、老鼠3.注意事項 蟑螂、螞蟻、老鼠等會與黃粉蟲爭食飼料,也會咬傷蟲體。如有蟑螂、螞蟻出現時,可用「神奇葯筆」在其出沒的地方劃線。飼養室內嚴禁堆放農葯,也不要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4.加工方法 當黃4.加工方法 當黃粉蟲長到2-3厘米時,除篩選留足良種外,其餘均可作為飼料使用。使用時可直接將活蟲投喂家禽和特種水產等動物,也可把黃粉蟲磨成粉或漿後,拌入飼料中飼喂。一般喂豬適用蟲粉,水產動物和幼禽適宜喂蟲漿、鮮蟲等。 ①蟲粉 將鮮蟲放入鍋內炒干或將鮮蟲放入開水中煮死(1-2分鍾)撈出,置通風處曬干,也可放烘乾室烘乾,然後用粉碎機粉碎即成蟲粉。②蟲漿 把鮮蟲直接放入磨成蟲漿後,再將蟲漿拌入飼料中使用,或把蟲漿與飼料混合後曬干備用。
五、養殖條件與設備
1.飼養室 要求通風透光,冬季能取暖保溫。購入種蟲少時暫在居室一角飼養,多時要設專室,一般一間屋能養300盤蟲。溫度要求15℃-25℃,低於1O℃,蟲子不食不長,轉入休眠,能抗—10℃低溫。濕度要求60%-70%。室內要設溫度計與濕度計。蟲盤中央也需插溫度計測溫。
2.飼養盤、篩盤與托盤 飼養盤規格是50—60×40x19厘米,板厚1.5厘米,底部釘纖維板。篩盤規格相同,底部用1厘米方木條釘上12目鐵紗網。托盤用比上述規格四周都大2厘米的纖維板,四周邊釘上約2厘米的方木條。飼養盤飼養幼蟲,篩盤放在托盤上,供蛹孵化及成蟲產卵之用。
3.篩子 規格為80x40x 8厘米,箱底釘上30目鐵紗網,用以篩大蟲糞。另一個篩櫃釘上60目鐵紗網,用以篩小蟲或小蟲糞。
4.種蟲 購入優良種蟲十分重要,最好向有養殖經驗的單位購買,不但種蟲好繁殖率高,而且可以學到很好的養蟲技術與經驗。初購種蟲數量以孵化100團蛙卵,必需購入25公斤種蟲繁殖一代幼蟲喂蛙為標准,少則蟲量不足幼蛙餓死。最好分兩期購入,以備林蛙生長後期也有適齡黃粉蟲食用。
5.飼料 主要以麥扶子、青菜為飼料,青菜主要有白菜、蘿卜、甘藍、土豆、瓜類、野菜。麥鼓於可以少量粗玉米面、米糠代替。如以麥麩子70%,糠皮19%,玉米面6%,餅粉2%。每100公斤混合料再加入多種維生素6克,微量元素100克喂蟲更好。由於營養全面,黃粉蟲繁殖快而健壯,以其喂蛙也有利於林蛙的生長與繁殖。一般每3公斤麥麩,6公斤蔬菜可養出1公斤黃粉蟲,每公斤黃粉蟲的飼料成本4-6元.如青菜全是自己種植成本還能降低。
六、養殖技術
1.幼蟲養殖 首先是購入種蟲,開始每飼盤放入1公斤,摞放於15℃—25℃的室中。每天挑出死蟲。投喂3—4把麥麩,再喂2把切成條、塊狀的青菜。每5-7天用30目篩篩一次糞。出蛹後每天挑出,單放另一鋪報紙的篩盤中,等待羽化出成蟲產卵。
由卵孵化出的幼蟲,為黃白色,開始僅見麥麩蠕動,等見麥麩上有一層褐色蟲皮時,幼蟲達一齡,開始喂青菜,數量由少到多,以少有剩餘為好。待蟲長到0.5厘米長,原盤中麥麩吃完時用細篩篩出蟲糞,每盤放小蟲0.5公斤左右,每次喂麥麩厚度不超過5厘米,過厚不透氣,過少增加喂料次數.1-2天喂一次青菜。青菜要切成1厘米左右的碎塊,每盤每次撒2—3把。每次以不剩或少剩為原則。蟲糞呈暗灰色粉末狀,沉於盤底,蟲小時用60目篩,蟲大時用30目篩,每周篩一次蟲糞,除去蟲皮及吃剩的萎蔫的菜類。隨著幼蟲長大,飼養密度應逐漸減少,飼料要逐漸增加。蟲達2-3齡時可喂當年孵化的幼蛙、4-5齡蟲可喂第二年幼娃。長到7齡後開始化蛹。
2.蛹期管理 幼蟲長到60—80天後老化幼蟲爬到飼料表層蛻皮化蛹。每天要把剛羽化的蛹挑出,化蛹不及時挑出易被幼蟲咬食死亡,死蛹也要及時挑出。挑出的蛹放入另一鋪報紙的篩盤中,最好每2天羽化的蛹放入一盤,使其同步羽化成蟲。蛹期3—10天。
3.成蟲的飼養 蛹期經過3-10天後羽化成成蟲,把成蟲篩盤放在鋪有一張報紙的托盤上,喂以麥麩與青菜,量不能太厚,最好每天一次。成蟲交尾產卵後每3-5天把已產卵托盤上的報紙撤出,把麥麩與卵抖落在一個飼養盤中,挑出混入的成蟲與幼蟲,每3—5張產卵報紙抖落一飼養盤中,把3-5張帶有卵塊的報紙,卵塊向下,蓋在上面,寫上日期摞在飼養室孵化。
4.卵的孵化 卵孵化最適溫度為21℃-27℃。濕度為50%-70%。溫度低延長孵化期,可適當加溫,溫度高時可在地面灑水增濕降溫。乾燥時,還可在孵面蓋上菜葉,室內掛上濕布,切不可卵面噴水。濕度大時要通風,地面撒石灰或草木灰。
注意事項
1.飼料要新鮮,不霉不爛。
2.冬季麥麩放在外面,應提前取回,待與室溫相同時再喂蟲。
3.計算好養蟲時間、數量,使林蛙各期都有充足適齡的黃粉蟲。
4.注意消毒防病,門口經常用生石灰消毒,室內噴1ppm漂白粉。
5.冬季用溫度控制黃粉蟲生長,夏季用減少飼料控制生長,以調節蟲齡適合林蛙食用。
五、幾點改進
1.過去飼養盤放在架上,現改為摞放。
2.過去產卵篩下套一稍大的飼養盤,現改為四框高僅1-2厘米的托盤,既省木料又輕便。
3.木盤高度由8厘米改為10厘米,夏季隔一盤摞一盤,兩盤上下間距離10厘米,每天不用移盤,手伸入盤空間喂蟲,節省很多勞力。
4.種植高蛋白黃粉蟲專用青飼料「飼草王」,青草含蛋白質4%左右,種1畝地年收4次達2萬公斤。可養1500—2500公斤幼蟲,增加喂菜量,減少麥麩量,可大量降低養蟲成本,由於「飼草王」營養成分高而全,又能加速黃粉蟲的繁殖。
5.黃粉蟲幼蟲達到老熟階段,體色變談、食量減少,爬到表層不愛活動,等待蛻皮化蛹,此時可把老熟幼蟲摟出,單放一盤中羽化,使化蛹時間集中,減少挑蛹用工,減少麻煩又降低成本。
6.蛹羽化成蟲時,把蛹放在一個比篩盤小的紙板上,紙板放在篩盤中稍稍墊起。羽化成蟲有避光趨暗習性,都自動爬出紙板而集中到下層篩盤中,減去挑成蟲麻煩。
7. 夏季高溫多濕蛹易大量死亡,可將幼蟲蛻的皮混於蛹中,減少厚度,可減少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