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社區平均工資計算方法

社區平均工資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4 16:44:46

❶ 北京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如何

社區工作者,是指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中,專職從事社區管理和服務並與街道(鄉鎮)簽訂服務協議的工作人員。
實施范圍:
(1)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社區服務站站長,享受正職待遇;社區黨組織副書記、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社區服務站副站長,享受副職待遇;其他工作人員,享受一般工作人員待遇。交叉任職人員,按照「兼職不兼酬、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享受相應待遇。
(2)高校應屆畢業生參加社區工作試用期滿,或具有一年以上社區實踐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到社區工作,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享受社區正職待遇,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享受社區副職待遇;在職人員取得國家承認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可參照上述標准執行。
工資總體標准:
根據中辦發[2010]27號文件精神和《關於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待遇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規定,社區工作者總體待遇水平,原則上按照不低於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70%標准確定。各區縣具體標准由本區縣確定。每年在上一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公布後,從當年1月1日起,按照新標准補發社區工作者工資。
工資構成:
包括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崗位津貼三個部分。
(1)基本工資。社區正職每人每月720元,副職每人每月640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590元。
(2)職務年限補貼。社區工作者根據所在崗位、在社區工作的實際年限,享受職務年限補貼。各崗位起點職務年限補貼分別為:社區正職每人每月960元,副職每人每月845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740元。
在年度考核的基礎上,對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員,每年增長一次年限補貼,增長幅度為每人每月50元。在社區工作未滿一年的只享受起點職務年限補貼。崗位發生變化的,套新崗位職務年限補貼標准,其年限以在社區實際工作時間累計計算。城六區社區工作者最早年限可從2000年第四屆社區居委會選舉產生當月開始計算,其他區(縣)最早可從2003年第五屆社區居委會選舉產生當月開始計算。
(3)崗位津貼。社區正職每人每月1300元、副職每人每月1100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950元。社區工作者按照實際所在崗位,享受相應的崗位津貼;當實際崗位發生變化的,其崗位津貼應當按照「隨崗不隨人」的原則進行調整。

❷ 社區工作者工資

法律分析: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獎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組成。基本工資分三檔,正職每月720元,副職每月640元,一般工作者每月590元。職務年限補貼也分每月960元、845元和740元不等。獎金按每人每年3600元的標准核定總額。

法律依據:中共靜安區委辦公室、靜安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靜安區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

第三十條 社區工作者實行統一的薪酬福利制度。社區工作者的薪酬結構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兩部分組成。

第三十一條 社區工作者薪酬所需經費,由財政資金統一負擔。

第三十二條 社區工作者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以工資收入為基數足額繳納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第三十三條 社區工作者享有體檢、年休假等福利待遇。

❸ 人均收入如何計算細一點!比如是按月算還是年啊!是總收入除總人數還是......

人均收入是GDP除以常住人口平均數(年初人口數+年末人口數的和再除以2)得到的數據。反映個人的收入狀況指標。這個數據的准確程度需要GDP的真實。現今國內的GDP統計一直有爭議。
這里有個要區別,人均國民總收入和人均GDP是不一樣。
1、人均國民總收入既包括企業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個人所得。
2、人均收入只包括居民個人所得。
PS:聯合國1993的新SNA中,將國民生產總值(GNP)改為國民總收入(GNI)

❹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怎麼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演算法:

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計算方式一:月標准工資-月標准工資/21.75×(應出勤天數-實際出勤天數)

計算方式二:實際出勤天數/21.75×月標准工資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各國有經濟、城鎮集體經濟和其他各種經濟類型單位及附屬機構的在崗職工得到的勞動報酬的平均數。


(4)社區平均工資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平均工資,是一項反映工資總體水平的指標,指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它不同於每一個人的具體工資水平。

2014年12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說:「適時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等改革」。並透露,全年已有19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准,平均增幅14.1%。

2015年5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調查數據,全部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969元。其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平均工資最高,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水平的2.20倍。

❺ 3崗18級社區工作者工資

6000元。
三崗,就是根據社區承擔的工作職責和具體事務,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分為社區正職、社區副職和其他工作人員。十八級,即各崗位按照社區工作者隊伍管理的社區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設置了1級至18級的相應等級。
每一等級對應相應系數,具體月基礎工資標准計算公式:上一年度全市全社會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上浮系數×等級對應系數。

❻ 社區18級定崗每級多少

1級和全市社會單位平均工資一樣,18級是平均工資的二點四倍。
每一等級對應相應系數,具體月基礎工資標准計算公式是上一年度全市全社會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乘上浮系數乘等級對應系數。
各崗位按照社區工作者隊伍管理的社區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設置了1級至18級的相應等級。社區正職為7至18級,社區副職為4至15級,工作人員為1至12級。每三年一檔進行劃分,每崗薪酬待遇都會提高相應工資系數,實現了一人一崗和一崗一待遇。

❼ 在社區里上班工資大概多少

關於進一步規范朝陽區社區工作者
工資待遇的實施細則解讀

一、規范調整的工資標准及項目
本次規范後,全區社區工作者總體待遇水平擬按照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71%的標准確定,人均月實發工資增長553元。
社區正職人均水平達到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86%,人均月增長750元/月。社區副職人均水平達到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76%,人均月增長600元/月。一般工作人員人均水平達到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67%,人均月增長500元/月。
在現有社區工作者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綜合補貼、年度績效獎金、獨生子女費等項目標準保持不變的基礎上,提高崗位津貼,細化專技工資,調整月績效獎金標准,增設超時工作補助和冬季取暖補助2個項目,同時建立工資動態調整機制。
1.提高崗位津貼。社區正職每人每月從360元調整為1300元、副職每人每月從330元調整為1100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從290元調整為950元。
2.細化專技工資。社區工作者專業技術等級工資共分四級十二檔(從120元至780元不等),與本人所取得的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掛鉤。
3.調整月績效獎金。考慮到工資總額的因素,因此調整月績效獎金的比重。社區正職每人每月調整為800元、副職每人每月調整為700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調整為600元。
4.享受冬季取暖補助。社區工作者依照國家和本市有關政策規定,享受冬季取暖補助,實行貨幣化發放方式,社區正副職2100元/採暖季,一般工作人員1850元/採暖季,每年採暖季前集中發放。
5.給予社區工作者超時工作補助。具體發放按照「總額控制、依法安排、規范發放」的原則由各街鄉具體落實,超時工作補助按照人均3600元/年的標准核定總額。
6.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每年在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公布後,從當年1月1日起,按照新標准補發社區工作者工資。

二、細則全文
為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工資結構,提高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加快推進社區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步伐,根據北京市委辦公廳《關於深化北京市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京辦發〔2015〕12號)、《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社會工委等六部門關於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待遇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京社委發〔2015〕5號)和北京市社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的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京社領辦發〔2015〕11號)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1章 實施范圍
第一條 本實施細則所稱社區工作者,是指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中,專職從事社區管理和服務並與街道(鄉鎮)簽訂服務協議的工作人員。
第二條 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社區服務站站長,享受正職待遇;社區黨組織副書記、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社區服務站副站長,享受副職待遇;其他工作人員,享受一般工作人員待遇。交叉任職人員,按照「兼職不兼酬、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享受相應待遇。
第三條 高校應屆畢業生參加社區工作試用期滿,或具有一年以上社區實踐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到社區工作,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享受社區正職待遇,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享受社區副職待遇;在職人員取得國家承認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參照上述標准執行。(在職人員取得學歷、學位其中一項就可參照副職待遇。)
第四條 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中全職工作的離退休人員享受職務年限補貼、綜合補貼、專業技術等級工資,保持待遇不變,同時享受新標準的超時工作補貼、月績效獎和年績效獎金,不享受基本工資和崗位津貼。(返聘人員補貼水平與現有水平比有大幅度提高)
第2章 工資總體標准
第五條 根據北京市委辦公廳《關於深化北京市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京辦發[2015]12號)、《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社會工委等六部門關於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待遇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京社委發[2015]5號)和《關於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的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京社領辦發[2015]11號)規定,社區工作者總體待遇水平按照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71%確定。每年在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公布後,從當年1月1日起,按照新標准補發社區工作者工資。(社平工資公布後,區社會辦與財政局溝通,統一部署補發事宜)
第三章工資構成及分配方法
第六條 職務工資。
包括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崗位津貼三個部分。
(一)基本工資。社區正職每人每月720元,副職每人每月640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590元。
(二)職務年限補貼。社區工作者根據所在崗位、在社區工作的實際年限,享受職務年限補貼。各崗位起點職務年限補貼分別為:社區正職每人每月960元,副職每人每月845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740元。
在年度考核的基礎上,對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員,每年增長一次年限補貼,增長幅度為每人每月50元。在社區工作未滿一年

❽ 到2020年我國會實現城市社區平均擁有至少10個社區社會組織嗎

城市社會平均工資計算方法: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工資總額/平均人數。
社會平均工資主要涉及到內容有兩項,一是統計局按季、年統計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二是從業人數。
根據現行統計制度,工資總額是本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不論是否計入成本,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內。
同時,根據國際慣例,工資總額統計的是個人稅前工資,並且包括個人交納的養老、醫療、住房等個人賬戶的基金。
(8)社區平均工資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目前我們公布的社會平均工資多數是指城鎮非私營單位在社會平均工資,包含了國有、集體、股份、有限公司、外資等一系列非私營單位,而且也不包括個體。
社會平均工資統計里邊還有一些大家容易忽視的事項。
第一,這裡麵包含了加班費、年終獎等一系列工資總額。
第二,所統計的工資是應發工資,包含了我們社保交費承擔的個人養老8%,醫療2%,失業0.5%。還有住房公積金5%到12%,還有一部分職工是要扣除企業或者職業年金,另外還有個人工資所得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均工資

閱讀全文

與社區平均工資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顛病大發作治療方法 瀏覽:820
祛痘膏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83
回收舊手機的方法 瀏覽:278
版稅的計算方法 瀏覽:73
燒傷時正確的急救方法 瀏覽:11
DNA大片段突變的檢測方法 瀏覽:258
autocad2009的安裝及激活方法 瀏覽:955
用化學方法鑒別正丁基氯 瀏覽:326
樂視手機話筒設置方法 瀏覽:548
怎麼才能治療黑眼圈的方法 瀏覽:892
三種常用的交接棒方法 瀏覽:641
股票入門實戰的解套方法與技巧 瀏覽:836
躺平有哪些方法呢 瀏覽:853
hyperlink使用方法 瀏覽:336
盆栽香蔥的種植方法 瀏覽:120
新疆駝奶食用方法 瀏覽:755
怎麼變成明星的方法 瀏覽:409
2己烯和戊烷的鑒別方法 瀏覽:939
如何用繩子做蝴蝶結的方法 瀏覽:368
vivo手機語音控制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