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化學:怎樣計算不同元素的電子詳細!方法!
如果是原子,那麼在原子中電子數=質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如果是離子,那麼帶正電荷的離子是失電子,帶幾個單位正電荷就失去幾個電子,對應的電子數=原子中電子數-電荷數,相反如果是帶負電荷的離子,電子數=原子中電子數+電荷數
❷ 物質的量中怎樣計算原子,電子,分子,質子
1個物質的量即為 1mol ,n個物質的量為n mol。
阿伏伽德羅常數NA=6.02×10^23 mol-1.粒子數N=n*NA
在1mol Na2CO3中,有粒子Na2CO3 1 mol,6.02×10^23 個。而鈉原子2mol,12.04×10^23 個;碳原子1mol,6.02×10^23 個;氧原子18.06×10^23個。
水化學式是H2O,他由2個H原子1個氧原子組成,H2O是水的分子式,H原子里有1個質子,沒有中子,氧原子是由8個質子和8個中子組成。
H2O電離成HO-(氫氧根離子)和H+(氫離子),電子帶負電,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本身單質的氫氣化合價為0,在水中失去電子化合價+1價,氧分子單質為0,在水中得到2電子為-2價。
(2)原子電子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原子在分子中的成鍵情形與空間排列:分子結構對物質的物理與化學性質有決定性的關系。最簡單的分子是氫分子,1克氫氣包含1023個以上的氫分子。一個水分子中2個氫原子都連接到一個中心氧原子上,所成鍵角是105.3°。
分子中原子的空間關系不是固定的,除了分子本身在氣體和液體中的平動外,分子結構中的各部分也都處於連續的運動中。因此分子結構與溫度有關。分子所處的狀態(固態、液態、氣態、溶解在溶液中或吸附在表面上)不同,分子的精確尺寸也不同。
❸ 化學中質子數 中子數 電子數怎麼計算
1、=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陽離子的核外電子數+陽離子的電荷數;質子數=陰離子的核外電子數-陰離子的電荷數。
2、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
3、電子數=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離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之和)-所帶電荷數)。
(3)原子電子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數的排布規律:
1、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目是2n^2(n為電子層序數)。
2、最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目不超過32個。
3、核外電子總是盡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然後再由里向外,排滿了L層才排M層。以上四條規律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質子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子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子數
❹ 如何計算分子,原子,離子的電子數
首先明確:1.
原子
與原子結合形成
分子
的過程就是
電子
得失(
離子化合物
)或電子轉移(公
價化合物
)的過程,因此原子形成分子的過程中只是電子發生變化,
質子
(
原子核
中)並沒發生變化.
2.質子帶
正電
,電子帶
負電
,而分子是
電中性
因此:①分子的
質子數
=各原子質子數*各原子個數然後加和
②分子
的電子
數=分子的質子數(由上面的分析2可知)
所以,題中的NH3的質子數為:7*1+1*3=10;
電子數
為:10
另:對陰陽
離子
的質子數的求法和分子一樣.(因分子在形成離子時質子不變)
電子數的求法:
陽離子
的為:質子數-
電荷
數
陰離子的為:質子數+電荷數
❺ 電子數是怎麼計算
對於原子來說:電子數和質子數就是看幾號元素。比如H是1號元素,就含有1個電子,1個質子。
中子數要知道質量數。如果還沒學到這里,質量數可以簡單的認為是相對原子質量,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減去質子數。比如O是8號元素,就有8個電子和8個質子。相對原子質量16,中子數=16-8=8
對於離子來說,質子和中子是同上面完全一樣,電子有變化,得到變多,失去變少。方法差不多。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離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之和)-所帶電荷數)
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目是2n^2(n為電子層序數)。最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目不超過32個。
核外電子總是盡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然後再由里向外,排滿了L層才排M層。以上四條規律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5)原子電子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中子以聚集態存在於中子星(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中。太陽系裡的中子主要存在於各種原子核中,元素的β衰變就是該元素中的中子釋放一個電子變成上一個元素序列元素的一種變化。
中子可根據其速度而被分類。高能(高速)中子具電離能力,能深入穿透物質。中子是唯一一種能使其他物質具有放射性之電離輻射的物質。此過程被稱為「中子激發」。「中子激發」被醫療界,學術界及工業廣泛應用於生產放射性物質。
高能中子可以在空氣中行進極長距離。中子輻射需要以富有氫核之物質掩蔽,例如混凝土和水。核反應堆是常見之中子放射源,以水作為有效之中子掩蔽物。
排布規律:
1、電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遠、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電子層上分層排布。
2、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
3、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第一層不超過2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4、電子一般總是盡先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即先排第一層,當第一層排滿後,再排第二層,第二層排滿後,再排第三層。
❻ 高中化學,電子數怎麼算
要算電子數就直接把各個原子的電子數加起來,因為電子是不會消失的,就在這個分子中,得失電子是內部的事。判斷是不是公用電子這要看是什麼物質,不是憑化學式就看得出來的。
像酸鹼鹽一般是通過得失電子形成的,就是離子化合物,公用電子對的是共價化合物,如AlCl3就是共價化合物,雖然它是鹽,但不是離子化合物。
❼ 怎樣計算質子,中子,電子的個數
根據原子中的對應關系進行計算。
原子的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
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中子和電子是原子的組成成分,原子核有質子和中子組合而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帶正電荷,核外電子帶負電荷。
(7)原子電子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質子相同中子不同構成同位素:
原子核中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也是可以變化的,不過因為它們之間的力很強,所以需要很高的能量,當多個粒子聚集形成更重的原子核時,就會發生核聚變,例如兩個核之間的高能碰撞與此相反的過程是核裂變,在核裂變中,一個核通常是經過放射性衰變,分裂成為兩個更小的核。
使用高能的亞原子粒子或光子轟擊也能夠改變原子核。如果在一個過程中,原子核中質子數發生了變化,則此原子就變成了另外一種元素的原子了。
❽ 原子個數,分子個數,電子個數,電子個數如何計算
分子個數就是物質的量乘以Na,原子個數就是分子個數乘以每個分子中原子的個數。比如水分子中有兩個氫一個氧。就是三個原子。電子個數就數每個分子中電子的個數咯,比如水吧,H2O氯有一個電子,兩個氫就兩個,一個氧有8個電子,所以一個水分子有10個電子。再乘以分子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