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腦的內部結構是什麼
電腦主機內部一般是由:主板、CPU、內存、硬碟、顯卡、電源、光碟機這些配件組成的。
1、主板
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分為商用主板和工業主板兩種。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2、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它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3、內存
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4、硬碟
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
SSD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HDD採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碟(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碟和快閃記憶體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碟。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5、電腦電源
是把220V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並專門為電腦配件如主板、驅動器、顯卡等供電的設備,是電腦各部件供電的樞紐,是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PC電源大都是開關型電源。
6、顯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
全稱顯示介面卡,又稱顯示適配器,是計算機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腦進行數模信號轉換的設備,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
顯卡接在電腦主板上,它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顯卡還是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對於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
民用和軍用顯卡圖形晶元供應商主要包括AMD(超微半導體)和Nvidia(英偉達)2家。現在的top500計算機,都包含顯卡計算核心。在科學計算中,顯卡被稱為顯示加速卡。
❷ 台式電腦結構圖解
台式電腦的結構圖解,你可以在網上搜一下,一般台式電腦是由主板,CPU,硬碟顯示器鍵盤滑鼠等組成的。
❸ 電腦主機後蓋如何打開
對於使用台式電腦的朋友們來說,當電腦出現問題時總想拆開看看,但是我們該如何拆電腦呢?又如何組裝台式電腦呢?下面就將主機的構造和拆裝方法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1、首先拔掉主機後面所有的線路, 然後擰開旁邊的兩個大螺絲,打開機箱後蓋 ;2、拆內存,用力搬開內存條兩頭的卡鎖,往上使勁拔出內存條;3、拆硬碟, 拔掉硬碟的兩個線頭,擰開固定硬碟的螺絲即可 ;4、拆顯卡,拔掉右下角的卡鎖,擰開螺絲,往上用力就拿出來了5、 拆CPU ,如圖所示的是CPU風扇,我們擰開固定風扇的幾個角,拿掉風扇就看到我們的CPU了,如果再安裝回去的話一定要把風扇擰緊;6、 拆光碟機, 拔掉光碟機的兩個線頭,將其螺絲擰開就可以把光碟機拆下來了;7、 拆電源 ,擰開固定電源的所有螺絲,和大堆的線路一起拿出來;8、 拆主板 ,也就是承接上面硬體的這塊大板,我們將其螺絲擰開,就可以把主板從機箱里拆出了。9、最後,我們參照上面的方法把電腦組裝起來,蓋上機箱蓋,將所有的線頭插好就OK了,詳細的機箱線路如圖所示:注意事項: 對電腦主機構造一竅不通的最好找專業人士維護。
❹ 打開機箱,簡述機箱內部的結構和部件組成
摘要:電腦主機內部一般是由:主板、CPU、內存、硬碟、顯卡、電源、光碟機這些配件組成的。其中主板、cpu、內存、硬碟、電源這5大件是必不可少的,缺一樣電腦就無法正常運行。其它的像光碟機、機箱散熱風扇之類的配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安裝。下面跟著小編具體了解一下吧。
【電腦主機配置】台式機主機內部結構 台式機主機有哪些配件組成
台式電腦主機的硬體組成部分簡介
計算機硬體系統中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容器( Mainframe )。通常包括 CPU 、內存、硬碟、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如 USB 控制器、顯卡、網卡、音效卡等等。位於主機箱內的通常稱為內設,而位於主機箱之外的通常稱為外設(如 顯示器 、鍵盤、滑鼠、外接硬碟、外接光碟機等)。通常,主機自身(裝上軟體後)已經是一台能夠獨立運行的計算機系統,伺服器等有專門用途的計算機通常只有主機,沒有其他外設。
1 、機箱(必備)
機箱作為電腦配件中的一部分,就是主機的外殼,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電腦配件,起到一個承托和保護作用,此外,電腦機箱具有電磁輻射的屏蔽的重要作用,現在的高配機箱具有防輻射、防塵、加強散熱、靜音等多中功能。但由於機箱不像 CPU 、顯卡、主板等配件能迅速提高整機性能,所以在 DIY 中一直不被列為重點考慮對象。但是機箱也並不是好無作用,一些用戶買了雜牌機箱後,因為主板和機箱形成迴路,導致短路,使系統變得很不穩定。
2 、電源(主機供電系統,沒有電源計算機將無法工作)
計算機屬於弱電產品,也就是說部件的工作電壓比較低,一般在正負 12 伏以內,並且是直流電。而普通的市電為 220 伏(有些國家為 110 伏)交流電,不能直接在計算機部件上使用。因此計算機和很多家電一樣需要一個電源部分,負責將普通市電轉換為計算機可以使用的電壓,一般安裝在機箱內部。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工作電壓非常低,並且由於計算機工作頻率非常高,因此對電源的要求比較高。目前計算機的電源為開關電路,將普通交流電轉為直流電,再通過斬波控制電壓,將不同的電壓分別輸出給主板、硬碟、光碟機等計算機部件。
3 、主板(承載和連接主機各個配件的主體)
又叫主機板( mainboard )、系統板( systemboard )或母板( motherboard );它安裝在機箱內,是計算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 BIOS 晶元、 I/O 控制晶元、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4 、 CPU (中央處理器,計算機的大腦,負責數據運算,是計算機的核心硬體。)
中央處理器( CPU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主要包括運算器( ALU , 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 )和控制器(CU , Control Unit )兩大部件。此外,還包括若干個寄存器和高速緩沖存儲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它與內部存儲器和輸入 / 輸出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5 、內存(存儲主機調用文件,不可缺少。)
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 CPU 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內存( Memory )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 CPU 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 CPU 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 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目前計算機內存普遍已經採用 DDR3 代,單條容量都在 2GB 以上, DDR4 代內存也即將問世。
6 、硬碟(計算機數據的存儲設備,負責存放文件、音樂、視頻、文檔等等)
我們所有長期存儲的數據都存儲在硬碟上,比如電影,音樂,軟體,游戲等等,而那些計算機臨時需要的文件都在內存中,硬碟就相當於我們的倉庫,所有數據的存放都需要硬碟,硬碟也是計算機的核心硬體之一,沒有硬碟,計算機將無法工作(無盤工作站除外)。
硬碟有固態硬碟( SSD 盤,新式硬碟)、機械硬碟( HDD 傳統硬碟)、混合硬碟( 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 SSD 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 HDD 採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碟( HHD : Hybrid Hard Disk )是把磁性硬碟和快閃記憶體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碟。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7 、音效卡(主板都有集成音效卡,部分行業需要專門處理計算機音效,就需要獨立音效卡)
音效卡的基本功能是把來自話筒、磁帶、光碟的原始聲音信號加以轉換,輸出到耳機、揚聲器、擴音機、錄音機等聲響設備,或通過音樂設備數字介面( MIDI )使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
8 、顯卡(計算機最重要的硬體之一,承擔著圖像的處理作用)
顯卡全稱顯示介面卡( Video card , Graphics card ),又稱為顯示適配器( Video adapter ),顯示器配置卡簡稱為顯卡,是個人電腦最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顯卡的用途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
沒有顯卡(沒有獨立顯卡也沒有核心顯卡),計算機將無法啟動,目前大多數平台都有集成顯卡,而集顯又多用在移動平台(筆記本)。
9 、網卡(聯網設備,沒有網卡將無法和其他計算機聯機)
計算機與外界區域網的連接是通過主機箱內插入一塊網路介面板(或者是在筆記本電腦中插入一塊 PCMCIA 卡),但是現在絕大多數主板都有集成網卡設備,也就是我們插網線的地方。網路介面板又稱為通信適配器或網路適配器( Win7 系統就能見到這個詞語)( network adapter )或網路介面卡 NIC ( Network Interface Card ),但是現在更多的人願意使用更為簡單的名稱「網卡」。
網卡也分為集成網卡和獨立網卡,按速率來也分為百兆網卡( 100Mbps )、千兆網卡( 1 , 000Mbps )、萬兆網卡( 10 , 000Mbps )。
10 、光碟機(光碟機用來讀取 CD , VCD 和 DVD 光碟)
光碟機用來讀寫 CD 、 VCD 等等光碟內容,也是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部件。
11 、軟碟機(早期計算機都有軟碟機,現在已經徹底淘汰)
軟盤驅動器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軟碟機,英文名稱叫做「 floppy disk drive 」,它是讀取 3.5 英寸或 5.25 英寸軟盤的設備。現今最常用的是 3.5 英寸的軟碟機,可以讀寫 1.44MB 的 3.5 英寸軟盤, 5.25 英寸的軟盤已經淘汰,很少會見到。
12 、散熱系統(如 CPU 風扇、機箱散熱器)
散熱其系統主要是對 電腦 的一些高溫部件進行降溫,如 CPU 、顯卡、電源等,這些硬體在工作時會產生高達幾百攝氏度的高溫,如果溫度過高,計算機將無法正常工作,出現死機、藍屏等故障。
❺ 如何組裝一台電腦
【轉自網路】
主機裡面常常是一團亂糟糟的,所以首先要來找一找方向,表迷路了……已經認識的童鞋就飄過吧
打開機箱側板,一般都能見到下面的景象,可能顏色、大小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布局是一樣一樣的。(俺的畫筆字寫的好看么)
第一件事是無視所有的電線,只看實心的東西。
1 CPU散熱器。散熱器下面就壓著CPU,CPU在主板上的位置是雷打不動的。
2 內存。內存細長條的形狀很好認,一般位置也都在這。
3 電腦上的各種輸出介面。包括:鍵盤滑鼠的圓形介面、USB、網線、音響介面等等。 這些介面都是主板提供的,直接從機箱背面露出來。
4 顯卡。獨立顯卡的位置也是固定的,都在這。如果是集成顯卡的話,那這里就是空的。在顯卡下面還有很多平行的、長短不一的空的插槽,這里可以插各種其它擴展卡,現在用的比較少了。
5 硬碟。像這台電腦裝了兩塊硬碟。
6 電源。這台電腦是電源下置的,很多時候電源也會在主板上面,這跟機箱的設計有關。
現在給一塊主板你能知道它在機箱里的方向了嗎?
認識了五臟六腑,現在就可以造人了
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偶都心若止水~~
這台電腦從硬體安裝的角度看還是很典型的,基本上90%的電腦都跟他差不多或者比他簡單。性能上屬於中高端,先賣個關子,後面有詳細配置介紹~
拉登,開搞!
安裝CPU、散熱器、內存
由於裝散熱器、內存時要一定的力道,如果先把主板定死在機箱里的話,安裝的時候可能會不順手。所以最好先把這三樣東西安上主板。
所有AMD的CPU、散熱器安裝方式都一樣。先把CPU插槽邊的一個「小鍘刀」松開。
裝CPU時一定要對好方向,注意觀察那四個缺口的相對位置
只要位置對准了,CPU應該能只靠重力「掉」進插口裡,用手輕輕按一按確定CPU已經就位了
小鍘刀咔嚓
CPU就算裝好了。可以用手試試,看看能不能把CPU拔出來,如果紋絲不動就說明裝妥了。
Intel的CPU固定方式跟AMD有所不同,但也很簡單。關鍵還是對好方向
接下來,
猜猜這是什末?
……
錯! 這是導熱硅脂
在裝散熱器前要均勻的塗上一層,保證與散熱器良好接觸
一般的低端或者原裝散熱器安裝非常簡單,先把一端的搭扣扣上,再使勁把對面的另一個搭扣也扣上
再把一個小扳手扳一下(如果有的話),這樣散熱器就徹底壓緊了
CPU風扇的介面一般位於CPU插槽周邊,是4個插針的,很容易找
一些高端散熱器由於比較重,尺寸較大,廠商會自己設計扣具。比如這台電腦用的利民True Spirit。
先要把原來的AMD標准扣具拆除
然後將散熱器就位。利民的扣具是通過X形交叉的兩根鋼條將散熱器底座壓在CPU上的。各品牌的扣具不盡相同,具體要看散熱器說明書。
同樣別忘了插風扇線
然後內存比較簡單,將兩端的搭扣往外扳開。注意方向,內存條下邊的缺口,和插槽的缺口要對上
然後雙手按住內存條的兩端,用力向下壓,兩個搭扣會自動彈回來把內存扣住。(我右手拿相機沒辦法)
到這兒第一階段就完成了,主板先扔一邊
電源
電源本身的安裝非常方便,麻煩的是那些供電介面的連接
電源風扇一般是朝下的。對於這種電源下置的機箱,風扇朝上也完全可以
由於這款機箱底部有防塵網,且機箱內部散熱條件不錯,我就讓電源風扇朝下吸風了。 把機箱背面的四個螺絲上緊就完事了
前面這些除了CPU散熱器有一定難度外都很簡單。下面才真正進入高潮階段
主板
裝主板之前,要先把一塊機箱背部介面擋板裝好,這塊擋板是主板提供的。由於不同的主板提供的背部介面不同,所以這塊擋板上的開口也不同
普通主板是靠六~九個螺絲固定在機箱上的。像這塊主板屬於ATX大板(非標准),六個螺絲基本上均勻分布。如果是Micro-ATX小主板的話,螺絲位置會稍有不同,到時候自己觀察一下很容易找
這些螺絲的具體構造是這樣的:先是一個銅柱裝在機箱上,然後主板放在銅柱上,再用螺絲把主板固定。所以主板其實是被銅柱架空的
安裝主板時,建議先不要急著上螺絲。趁主板還自由的時候,先把24針主板供電介面接上(電源線里最粗最硬的那根)。因為這個介面需要較大的力量,如果主板定死了就不好使勁了。這也是除了散熱器以外最後一個需要使勁插的介面…
注意下圖的主板還沒就位,只是放在機箱里
然後再把主板就位,上螺絲,妥妥的~~
接著可以先連插一些線,也可以到後面在插。
CPU供電介面一般在CPU插槽周圍。在電源線里找這種由兩個4針介面拼成的8針介面。有的主板上是4針的插口,那就把電源線的8針拆成兩個4針,隨便挑一個插即可
機箱風扇介面形狀與CPU風扇很相似,不過是3針的。主板一般會提供兩三個,位置比較飄逸,要靠意識找了。有的風扇也提供那種大4針介面,可以直接在電源線里找到
硬碟
把硬碟帶標簽的那面朝上,塞到硬碟架上,螺絲孔位置對准後上螺絲即可。也可以用機箱提供的免螺絲扣具固定(如果有的話)
硬碟有兩個介面,一長一短,都是這種片狀的。長得那個(本圖)是硬碟電源介面,從電源線里找。
短的那個是數據傳輸介面(SATA介面),是主板提供的。數據線沒有方向,一頭插硬碟,一頭插主板上任意一個同樣形狀的介面(下下圖中藍色的)
每塊硬碟都是這樣連接。可以的話建議硬碟之間隔開一格,有利於散熱。(話說下面的那塊扛巴子有人認識么)
顯卡
顯卡一般裝在離CPU最近的那個長條形介面(PCIE介面)。裝之前要把顯卡對應的機箱背部擋板拆掉,顯示器數據線要從這里跟顯卡連接
顯卡插上後,擋板應該正好跟機箱吻合,然後擋板頂端用螺絲固定。這塊顯卡佔用了兩個擋板的寬度。對於一些低端顯卡只需要佔用一個擋板的寬度,一顆螺絲就行了
顯卡輔助供電介面在顯卡的邊角上,一般是6針的介面(個別頂級顯卡會有8針介面)。這塊顯卡是雙6針介面。在電源線里找相應的介面插上
如果電源沒有這種介面,或者數量不夠,顯卡一般會提供大4針轉6針轉接線
輔助供電插上後顯卡就裝完了
光碟機
如果直接把機箱光碟機位擋板拆掉就能裝的話最好。如果擋板拆不掉,或者裡面還有障礙物,那就按下面的步驟來。
很多機箱首次安裝光碟機、或者清洗灰塵的時候需要把整個機箱的前臉拆下來。
把手伸到底下這個菊花里,用力往外扯
扯下前臉以後,隨便你裝啥拆啥都很方便了
把該拆的擋板都拆掉,光碟機就位
跟硬碟一樣,用螺絲或者機箱自帶的扣具固定
最後,也是最蛋疼菊緊胸悶的階段——
各種前面板的線
前置音頻介面(耳機、麥克風)
中低端主板這個介面一般位於集成音效卡晶元周圍,兩排針腳里缺一個。下面一般標有「F_Audio」、「J_Audio」之類的字樣。特別注意要用「HD Audio」那個插頭,不要用AC97
前置USB介面
這個介面一般位於主板的下邊緣,也有個別的會在靠上一點的區域,由南橋或者第三方USB晶元提供。很多機箱需要不止一個,反正全部插上
最後,也是最最最郁悶的——開關、重啟、硬碟燈、電源燈
主板的PCB上一般會印有提示,哪個針腳插哪個。如果沒有,那在主板說明書里也會有
如果裝完開機發現硬碟燈不亮,或者電源指示燈不亮,那有可能正負極插反了,掉個個重新插一下一般都會好
我日!喝口水……
至此,一台嶄新的機機就裝好呢~
這款機箱還比較低端,內部空間有限看上去亂糟糟的,不像第一張圖里那麼清爽。其實多數人也沒必要苛求什麼理線,只要電線別打到風扇,別碰到高溫的散熱片就行了
配置介紹:
談不上高端,但也算強勁(全是網購)。當然,那些電腦城裝機,或者電腦雜志上的推薦配置就靠邊站了。
CPU:AMD PhenomII X6 1100T(默認頻率)
六核,3.4GHz,帶6MB三級緩存。由四核速龍640開核而來。淘寶上賣七百出頭一點。
散熱器:利民 True Spirit
兩百元以內性能最強。其實就是U120改進版。
六核CPU毫無壓力,一般應用不超過40度,用拷機軟體滿載不超過50度。當然夏天可能會高個幾度。
和原裝散熱器的罩杯對比
內存:芝奇DDR3 1333 8GB 1.5V (兩條4GB)
內存屬於夕陽產業,都是白菜價,所以4G、8G其實無所謂的。
這款內存性價比挺高,4GB一條150元。而且體質不錯,超頻後實際運行在DDR3 1512(1.5V,時序9-9-9-24-30 1t)
主板:技嘉GA-870A-USB3L
主板的挑選具有比較強的專業性,兩三行很難講清楚…
只能說這塊主板很平庸,但是夠用。唯一的亮點是具有USB3.0
主硬碟:西部數據 迅猛龍 450GB 10000轉 淘寶530元
尋道時間7.1毫秒。450G是由600G屏蔽內圈而來,性能比600G的更強。
說白了這是目前千元內性能最強的機械硬碟。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Raid 0隻能加快硬碟的持續傳輸性能,並不能提升隨機存取能力。所以兩塊普通硬碟Raid 0並不是眼下的最優方案,在開機、進程序速度等方面是干不過單塊迅猛龍硬碟的。
固態硬碟存在使用壽命短、昂貴、性能隨時間衰減等問題,只能屬於玩具的范疇,普通用戶要慎入。
倉庫盤:西部數據 2TB綠盤
2TB五百元,不多解釋了(速度很慢,別用它做系統盤)
顯卡:華碩 GTX460 1GB
關於460有個典故,去年NVidia由於GTX480次品率過高,光靠470不足以消化次品,所以又推出了GTX465。(465、470都是480的次品,由480降低性能而來)。由於465性能已經很低了,已經和原本這個區間的460打架了。所以NVidia被迫調低460的頻率和流處理器數量。
換句話說,所有的460都可以隨意的將核心頻率調到800MHz以上(默認是675MHz)。這不算超頻,因為你買的460本來就經過了降頻處理。
機箱:酷冷至尊 挑戰者
這款機箱防塵做的很好,電源位、前進氣口都有防塵網。
五百元以內的機箱,要是沒方向就買酷冷至尊的。
電源:安鈦克 VP450
主要是安靜,別的都中規中矩。
前些天裝了台低端配置,用的航嘉冷靜王鑽石版我徹底震驚了,這鳥貨居然也敢拿靜音作為賣點!
光碟機:普通DVD
個人建議買外置的,一台光碟機多台電腦合用。但機主說要傳統的,那就照辦吧。
❻ 電腦主機內部結構圖詳細圖
❼ 電腦主機由哪些基本部件組成,各種部件的作用是什麼
平常所見的台式電腦主要由主機和外部設備組成,其中主機內部有主板、硬碟、cpu、內存、顯卡、音效卡、ATX電源等組件,外部設備有鍵盤、滑鼠、顯示器、話筒和音箱等組件。主機通過各種介面來連接外部設備。這些部件組合在一起,共同協作來完成電腦的各項功能。
1、主機內組件
主機是台式電腦的主要部分,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一般我們把位於機箱內的設備稱為內設,位於機筘外的設備稱為外設(如顯示器、鍵盤、滑鼠、外接硬碟和外接光碟機等)。主機的內部結構如下圖所示。
主扳不僅是整個電腦系統的載體,還是系統中各種信息交流的中心,擔負宥保障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責任。
主扳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而安裝了組成電腦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南/北橋晶元(或單晶元組)、I/O控制晶元、BIOS晶元,CPU插座、內存插槽、供電接丨1、擴展插槽以及鍵盤、滑鼠、顯卡、音效卡、網卡和usb等輸入/輸出接n。主板上的擴展插槽用來插接合適的適配卡,對電腦的相應子系統進行局部升級。
主扳的性能和穩定性影響著整個電腦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
二、CPU
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器)是整個電腦系統的核心,也是整個電腦系統的最高執行單位
三、內存
內存即電腦中的主存儲器,主要用來哲時存放電腦中正在運行的程序和數據,是外闈設備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內存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電腦是否能正常穩定地運行。
四、硬碟
硬碟(HardDiscDrive,HDD)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存儲容量很大,平常使用的操作系統需要安裝到硬碟里才能正常使用。。
一般常見的多為普通硬碟,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幾組成。這些碟幾外覆蓋有磁性材料,通過磁層的磁化來記錄和保存數據。絕大多數硬碟的碟片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腔體中。
五、顯卡
顯卡即品示適配器(DisplayCard),是主機與顯示器之間進行通信的橋梁。顯卡的主要作用是將CPU送來的影像數據經過處理後再傳送給顯示器進行顯示輸出。
六、音效卡
音效卡又叫音頻適配卡(SoundCard),是實現聲音與數7信號相互轉換的一種硬體設備,是多媒體技術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之一。
音效卡可以把來自話筒、收錄音機、激光唱機等設備的語音、音樂等聲音變成數字信號交給電腦處理,並以文件形式儲存;也可以把數字信號還原成為真實的聲音輸出。
音效卡主要有PCI和PCI-E兩種接「1類型,其中PCI-E為1X(1速)介面類型。
目前,很多主流的主板上都帶有集成音效卡,能夠滿足H常的使用要求,一般不需使用獨立音效卡。
七、網卡
網卡也叫網路適配器(NetworkInterfaceCard,NIC)。網卡是區域網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是連接用戶電腦與網路的硬體設備。無論是雙絞線連接、同軸電纜連接還是光纖連接,都必須藉助於網P才能實現數據的通信。對於網於而言,每一塊M卡都有一個唯一的網路節點地址,它是網K?生產廠家在生產時燒入ROM(只讀存儲晶元)中的,把它叫做MAC地址(N卡物理地址)。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網卡主要分為有線網卡、無線網t:和無線上網,等類型,其中有線網t:又分為集成有線網卡和獨立有線網貸兩種類型。
八、光碟機
光碟機又叫光碟驅動器,主要用於讀取光碟上的數據。隨著光碟機技術的+斷發展,光碟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常見的光碟機有CD-ROM光碟機、CD-RW刻錄機、DVD-ROM光碟機、DVD-RW刻錄機、COMBO(康寶)和新興的藍光光碟機(包括藍光只讀光碟機、COMBO和刻錄機)等,其中CD-ROM和CD-RW刻錄機已經基本淘汰。
九、機箱
機箱主要用來固定電腦的各部件,為它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場所。一個好的機箱不僅具有合理的布局設計,還具有良好的散熱功能。
供電腦的外部設備主要有顯示器、鍵盤、滑鼠、和音箱等,這些外部設備能夠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電腦,以滿足H常使用的需求。
十、電源
電源主要用來為電腦各部件供電,以保證電腦能夠正常工作。電源是保障電腦正常工作的源動力,電源的功率大小、電壓和電流的穩定性,會直接影響電腦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