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物質稱量計算方法

物質稱量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1 10:31:57

『壹』 分析化學常用稱量方法有幾種

實驗中,根據不同的稱量對象和不同的天平,需要採用不同的稱量方法和操作步驟,常用的幾種稱量方法如下:
(1)直接稱量法:用於稱量潔凈乾燥的不易潮解或升華的固體試樣.調節天平零點後,將稱量物放置於天平盤中央,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加減砝碼或圈碼,使天平達到平衡,所得讀數即為稱量物的質量.
(2)固定質量稱量法:用於稱取不易吸水、在空氣中能夠穩定存在的粉末或小顆粒樣品.先按直接稱量法稱取盛放試樣的空容器質量,在已有砝碼的質量上再加上欲稱取試樣質量的砝碼,然後用葯勺將試樣慢慢加入容器中,直到天平達到平衡.
(3)遞減稱量法:又稱減重稱量法.用於稱取易吸水、易氧化或易與CO2反應的物質.稱出試樣的質量不要求固定的數值,只需要在要求的稱量范圍內即可.將適量的試樣裝入乾燥潔凈的稱量瓶中,將潔凈的小紙條套在稱量瓶上,將稱量瓶放在天平稱盤上稱量其質量m1,取出稱量瓶,於盛放試樣容器的上方取下瓶蓋,將稱量瓶傾斜,用瓶蓋輕敲瓶口,試樣慢慢落入容器中,接近所需要的重量時,用瓶蓋輕敲瓶口,使粘在瓶口的試樣落下,同時將稱量瓶慢慢直立,然後蓋好瓶蓋,再稱稱量瓶質量m2.兩次質量之差就是倒入容器中的第一份試樣的質量.同法可連續稱出多份試樣.

『貳』 物質的量怎麼算詳細

物質的量(mol)=物質的質量(g)/物質的摩爾質量(g/mol)

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7個基本的物理量分別為:長度(單位:m)、質量(單位:kg)、時間(單位:s)、電流強度(單位:A)、發光強度(單位:cd)、溫度(單位:K)、物質的量(單位:mol),它和「長度」,「質量」,「時間」等概念一樣,是一個物理量的整體名詞。

其符號為n,單位為摩爾(mol),簡稱摩。物質的量是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N)(如:分子,原子等)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之比,即n=N/NA。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數值為0.012kg ¹²C所含碳原子的個數,約為6.02×10²³。

它是把一定數目的微觀粒子與可稱量的宏觀物質聯系起來的一種物理量。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符號為n。物質的量的單位為摩爾,簡稱摩,符號為mol。國際上規定,1mol粒子集體所含的粒子數與0.012kg¹²C(碳12)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相同。

(2)物質稱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摩爾質量

1mol近似值為6.02×10²³摩爾質量(M) 單位 g/mol (公式M=m/n)

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1mol物質的質量)叫摩爾質量,即1mol該物質所具有相對原子質量與摩爾質量的數值等同。

物質的量(n)、質量(m)、摩爾質量(M)之間的關系為:n=m/M

2.1mol粒子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在數值上都與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Ar)或相對分子質量(Mr)相等。(摩爾質量的數值與式量相同)

ρ關系

W=(C*M)/(1000*ρ)×100%

拓展:C=(1000·w·ρ)/M

『叄』 物質的量 公式總結

「物質的量」的復習指導
一、理清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三者的關系
物質的量在國際單位制(SI)中是七個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於表示微觀粒子(或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的數量,我們在計量物質的多少時通常就是用質量、體積、物質的量;摩爾(mol)是物質的量的SI單位;而阿伏加德羅常數NA則是mol這個計量單位的計量標准,此計量標准(注意:它不是單位)等於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數量,根據定義,阿伏加德羅常數本身是一個實驗值,其最新實驗數據NA=6.0220943×1023mol—1。如氧氣分子的數量為此數的兩倍,就可以記為2molO2。
二、識記兩種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
1.由固體配製溶液
步驟:①計算②稱量③溶解④轉移⑤洗滌⑥定容、搖勻
儀器:容量瓶、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2.由濃溶液配製稀溶液
步驟:①計算②量取③稀釋④轉移⑤洗滌⑥定容、搖勻
儀器:容量瓶、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三、理解三個公式
1.物質的量計算的萬能公式:n=m/M=V(g)/Vm=N/NA=c*V=xs/[m*(100+s)]
式中n為物質的量,單位為mol;m為物質質量,單位為g;M為摩爾質量,單位為g•mol-1;V(g)為氣體體積,單位為L;Vm為氣體摩爾體積,單位為L•mol-1;N為粒子個數,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6.02×1023mol-1; c為物質的量濃度,單位為mol•L-1;V(aq)為溶液體積,單位為L;x為飽和溶液的質量,單位為g;S為溶解度,單位為g。
解答阿伏加德羅常數(NA)問題的試題時,必須注意下列一些細微的知識點:
①標准狀況下非氣體物質:水、溴、SO3、CCl4、苯、辛烷、CHCl3等不能用Vm=22.4L/mol將體積轉化為物質的量。
②分子中原子個數問題:氧氣、氮氣、氟氣等是雙原子的分子,稀有氣體(單原子分子)、白磷(P4)、臭氧(O3)。
③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Na2O2與H2O、Cl2與NaOH、KClO3與鹽酸、銅與硫、電解AgNO3等。
2.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稀釋
ω1•m1=ω2•m2(稀釋前後溶質的質量守恆)
ω1為稀釋前溶液的質量分數,m1為稀釋前溶液的質量;ω2為稀釋後溶液的質量分數,m2為稀釋後溶液的質量。
3.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稀釋
c1稀釋前濃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c2為稀釋後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V1為稀釋前溶液的體積,V2為稀釋後溶液的體積。
四、掌握阿伏加德羅定律的四條推論
阿伏加德羅定律(四同定律):同溫、同壓、同體積的任何氣體所含分子數相同或氣體物質的量相同。氣體摩爾體積是阿伏加德羅定律的一個特例。
1.推論一: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於物質的量之比,等於分子數之比(V1:V2=n1:n2=N1:N2)
2.推論二: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比等於其相對分子質量之比(ρ1:ρ2=M1:M2)
3.推論三:同溫同壓下,同質量氣體的體積比與相對分子質量成反比(V1:V2=M2:M1)
4.推論四:同溫同容下,氣體的壓強比等於物質的量比(P1:P2=n1:n2)
以上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必須理解記憶,學會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m/M *RT)自己推導。
五、辨別五個概念
1.摩爾: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的集體中所含有的粒子數目與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目相同,則該集體的量值為1mol。
2.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表示的意義,實質上就是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
3.摩爾質量: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
4.氣體摩爾體積: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摩爾質量。
5.物質的量濃度: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的溶液的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

巧解溶液的濃度計算
考點動向:溶液的濃度計算是高考的必考題。主要考查:①溶液物質的量的濃度、溶質的物質的量(或質量或氣體標准狀況下的)的之間的換算;②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質量分數和溶解度之間的換算;③兩種溶液混合(包括反應和不反應兩種情況)後,溶液濃度的計算;④溶解度的綜合計算。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溶解度的計算以選擇題為主。
方法範例:
例1.(2005•天津)根據侯德榜制鹼法原理並參考下表的數據,實驗室制備純鹼Na2CO3的主要步驟是:將配製好的飽和NaCl溶液倒入燒杯中加熱,控制溫度在30~35℃,攪拌下分批加入研細的NH4HCO3固體,加料完畢後,繼續保溫30分鍾,靜置、過濾得NaHCO3晶體。用少量蒸餾水洗滌除去雜質,抽干後,轉入蒸發皿中,灼燒2小時,製得Na2CO3固體。
四種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表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① - - -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35℃NH4HCO3會有分解
請回答:(1)反應溫度控制在30~35℃,是因為若高於35℃,則 ,若低於30℃,則 ;為控制此溫度范圍,採取的加熱方法為 。
(2)加料完畢後,繼續保溫30分鍾,目的是 。靜置後只析出NaHCO3晶體的原因是 。用蒸餾水洗滌NaHCO3晶體的目的是除去 雜質(以化學式表示)。
(3)過濾所得的母液中含有 (以化學式表示),需加入 ,並作進一步處理,使NaCl溶液循環使用,同時可回收NH4Cl。
(4)測試純鹼產品中NaHCO3含量的方法是:准確稱取純鹼樣品W g,放入錐形瓶中加蒸餾水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劑,用物質的量濃度為c(mol/L)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紅色到無色(指示CO32-+H+=HCO3-反應的終點),所用HCl溶液體積為V1mL,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劑,繼續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黃變橙,所用HCl溶液總體積為V2mL。寫出純鹼樣品中NaHCO3質量分數的計算式:NaHCO3(%)=
解析:侯德榜制鹼法利用一定條件下NaHCO3溶解度相對較小的特點,在飽和食鹽水先後通入NH3、CO2,獲得NaHCO3後灼燒生成Na2CO3。
根據表格,40℃以上NH4HCO3溶解度不再給出,因為35℃以上NH4HCO3開始分解。在35℃以下盡量提高溫度可以讓反應速率加快,有利於提高單位時間產率。反應液中存在NH4+、Na+、HCO3—、Cl—,參照30℃時各物質溶解度可知,此時溶解度最小的NaHCO3最先析出。30℃時,NaHCO3的溶解度為11.1g,說明Na+、HCO3—不可能完全沉澱。最終得到的母液中同時存在NH4+、Na+、HCO3—、Cl—,向其中加入HCl,可使NaCl溶液循環使用,並能回收NH4Cl。
在測定過程中,Na2CO3發生兩步反應:
Na2CO3 + HCl = NaHCO3+ NaCl
cV1/1000 cV1/1000
NaHCO3 + HCl= NaCl+H2O+CO2↑
cV1/1000 cV1/1000
Na2CO3消耗的HCl共2cV1/1000,則NaHCO3消耗的HC l為:
(cV2/1000—2cV1/1000)mol,
樣品中NaHCO3的純度為: 。
答案:(1)NH4HCO3分解 反應速率降低 水浴加熱
(2)使反應充分進行 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NaCl NH4Cl NH4HCO3
(3)NaHCO3 NaCl NH4Cl NH4HCO3 HCl
(4)
規律小結:有關溶解度的計算除注重概念的理解外,還要加強分析推理:
①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影響另一物質的溶解;
②對混合溶液降溫或蒸發溶劑時,率先達到飽和的是溶解度最小的,該物質的析出使得與該物質有相同離子的物質不再滿足析出條件。
例2.(2005•上海)硝酸工業生產中的尾氣可用純鹼溶液吸收,有關的化學反應為:
2NO2+Na2CO3→NaNO3+NaNO3+CO2↑ ①
NO+NO2+Na2CO3→2NaNO2+CO2↑ ②
⑴根據反應①,每產生22.4L(標准狀況下)CO2,吸收液質量將增加 g。
⑵配製1000g質量分數為21.2%的純鹼吸收液,需Na2CO3•10H2O多少克?
⑶現有1000g質量分數為21.2%的純鹼吸收液,吸收硝酸工業尾氣,每產生22.4L(標准狀況)CO2時,吸收液質量就增加44g。
①計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質的量之比。
②1000g質量分數為21.2%的純鹼在20℃經充分吸收硝酸工業尾氣後,蒸發掉688g水,冷卻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0℃時,NaNO2的溶解度為71.2g/100g水)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了有關化學方程式、物質的量及溶解度的計算等知識,檢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⑴2NO2+Na2CO3→NaNO2+NaNO3+CO2↑ △m
106g 69g 85g 22.4L 48g
22.4L m
m=48g
⑵根據Na2CO3質量守恆有:100g×21.2%=m(Na2CO3•10H2O)•
m(Na2CO3•10H2O)=572g
⑶①2NO2+Na2CO3→NaNO2+NaNO3+CO2↑△m=48g
②NO+NO2+Na2CO3→2NaNO2+CO2↑△m=32g
設由NO2與純鹼反應產生的CO2為amol,由NO和NO2與純鹼反應產生的CO2為bmol

n(NaNO2):n(NaNO3)=5:3
②設生成的n(NaNO2)為5xmol,n(NaNO3)為3xmol
據Na+守恆:5x+3x=8x=0.5
m(NaNO2)=2.5mol×69g/mol=172.5g,
m(H2O)余=1000g×(1—21.2%)—688g=100g
析出:m(NaNO2)(最大)=172.5g-71.2g=101.3g
答案:⑴48
⑵m(Na2CO3•10H2O)=572g
⑶①n(NaNO2):n(NaNO3)=5:3
②m(NaNO2)(最大)=101.3g
規律小結:化學計算中的常用技巧:
1.差量法:根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有關物理量發生的變化,找出所需「理論差量」,如反應前後的質量、物質的量、氣體體積、氣體壓強、反應過程中的熱量變化等,該差量的大小與反應物質的有關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藉助這種比例關系,解決一定量變的計算題。解題方法思路的關鍵是根據題意確定「理論差量」,再依題目提供的「實際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2.守恆法:有關溶液的計算,守恆定律運用越來越平常。解題關鍵是找出「守恆量」:
①稀釋前後溶質的守恆:c1V1=c2V2(稀釋前後溶質的物質的量守恆);ω1•m1=ω2•m2(稀釋前後溶質的質量守恆)
②溶液中粒子之間電荷守恆: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
③物料守恆:反應前後元素原子的物質的量不變
④得失電子守恆: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到電子數等於還原劑失去電子數
考點誤區分析:
①溶質問題:溶質可以是非電解質,電解質(離子或特定組合),分析溶質時要注意有關的化學變化(如SO3、Na2O等溶於水後溶質是H2SO4、NaOH;氨水、氯水的成分復雜,溶質為NH3、Cl2;溶解帶有結晶水的物質時,溶質是無水物,在確定溶質物質的量時,用結晶水合物質量除以結晶水合物的摩爾質量)。
②溶液的體積問題:計算氣體溶質對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時,不能把水的體積當成溶液的體積,只能用溶液質量和密度計算溶液體積,且要注意換算為L做單位。
③溶解度的計算:抓住「一定溫度」和「飽和溶液」兩個關鍵條件,有時需理想化地分割出飽和溶液,根據溶解度定量比例,確立定量關系,列式計算,同時注意單位的統一。計算析出含有結晶水的晶體時可用守恆法:原溶液中溶質質量=析晶後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晶體中的溶質質量
同步訓練:
1、(2003•江蘇)若以ω1和ω2分別表示濃度為amol/L和bmol/L氨水的質量分數,且已知b=2a,則下列推斷正確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純水的小)( )
A、2ω1=ω2 B、ω1=2ω2 C、ω2>2ω1 D、ω1<ω2<2ω1
2、在標准狀況下,盛滿HCl和N2混合氣體的燒瓶,用噴泉實驗的方法充水至噴泉結束,所得燒瓶內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A、0.045mol/L B、0.45mol/L C、0.5mol/L D、無法計算
3、(2003•江蘇)在一定溫度下,某無水鹽R在水中溶解度為23g,向R的飽和溶液中加入Bg該無水鹽,保持溫度不變,析出R的結晶水合物Wg,從原飽和溶液中析出溶質R的質量為( )
A、(W—B) g B、(W—B) g C、(W—B) g D、(W— B)g
4、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mL,其中含有硫酸的濃度為2mol•L-1,含硝酸的濃度為1mol•L-1,現向其中加入0.96g銅粉,充分反應後(假設只生成NO氣體),最多可收集到標況下的氣體的體積為( D )
A、89.6mL B、112mL C、168mL D、224mL
5、t℃時,在V mL密度為dg•cm-3的FeCl3(相對分子質量為M)飽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後過濾(假設濾液無損失),在濾液中加入適量硝酸使溶液呈中性後,再加入4 mL1.0 mol•L-1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則t℃時FeCl3的溶解度為
A、 B、 C、 D、
6、20℃時食鹽的溶解度為36g,取一定量該溫度下的飽和食鹽水用惰性電極進行電解,當陽極析出11.2L(標准狀況)氣體時,食鹽完全電解,所得溶液密度為1.20g/mL,試計算
(1)電解前,飽和食鹽水的質量是多少?
(2)電解後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3)要使溶液恢復原狀態,需加入多少克什麼物質?
7、(2006•江蘇)氯化亞銅(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國家標准規定合格的CuCl產品的主要質量指標為CuCl的質量分數大於96.50%。工業上常通過下列反應制備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⑴CuCl制備過程中需要配置質量分數為20.0%的CuSO4溶液,試計算配置該溶液所需的CuSO4•5H2O與H2O的質量之比。
⑵准確稱取所配置的0.2500gCuCl樣品置於一定量的0.5mol•L-1FeCl3溶液中,待樣品完全溶解後,加水20mL,用0.1000mol•L-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終點,消耗24.60mLCe(SO4)2溶液。有關反化學反應為
Fe3++CuCl===Fe2++Cu2++Cl— Ce4++Fe2+===Fe3++Ce3+
通過計算說明上述樣品中CuCl的質量分數是否符合標准。
8.(2005•廣東)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用化學方法測量一個不規則容器的體積。把35.1gNaCl放入500mL燒杯中,加入150mL蒸餾水。待NaCl完全溶解後,將溶液全部轉移到容器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完全充滿容器。從中取出溶液100mL,該溶液恰好與20mL0.100mol•L—1AgNO3溶液完全反應。試計算該容器的體積。
參考答案:
1、C.[提示]設兩種氨水溶液的密度分別為ρ1、ρ2,則依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的關系有, , ,且b=2a,所以有2ρ1ω1=ρ2ω2,又由於氨水的密度比純水小,且濃度越大,密度越小即ρ1>ρ2,代入上式得:ω2>2ω1。
2、A.[提示]N2不溶於水,所以鹽酸的體積就是原HCl氣體的體積,設為VL,有: 。
3、A.[提示]析出R的結晶水合物的質量為Wg,加入無水鹽R的質量為Bg,從原溶液被帶出(析出)的飽和溶液的質量為(W-B)g,析出的溶液的質量乘以該溶液中R的質量分數即得析出溶質R的質量。
4、D.[提示]銅與硝酸與硫酸的混酸溶液反應時,因為NO3—在酸性條件下還有強氧化性,所以只能用離子方程式計算,不能用化學方程式計算。
n(Cu)=0.96g/64g•mol—1=0.015mol,n(NO3—)=0.02L×1 mol•L-1=0.02mol
n(H+)=0.02L×1 mol•L-1×1+0.02L×2 mol•L-1×2=0.10mol
3Cu + 2NO3— + 8H+=3Cu2++2NO+4H2O
3mol 2mol 8mol 44.8L
0.015mol 0.02mol 0.1mol VL
討論知H+、NO3—有過剩,以Cu的物質的量代入計算有V=224mL。
5、D.[提示]VmL密度為dg•cm–3的FeCl3中氯化鐵的質量為:
m(FeCl3)=n(FeCl3)×M= ×M= ,
溶解度為S有:
解得:S= 。
6、解析:(1)設飽和溶液中NaCl的質量為x,溶液的質量為w
2NaCl+2H2O 2NaOH+H2↑+Cl2↑
2×58.5g 22.4L
xg 11.2L.
x=58.5g ∵溶液的溶解度為36g
W=221g
(2)根據方程式,電解後生成NaOH的物質的量為1mol,同時得到氫氣11.2L。
據質量守恆定律,電解後溶液的質量為:W—m(H2)—m(O2)
=221g—(0.5mol×2g/mol+0.5mol×71g/mol)=184.5g
∴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3)要使溶液恢復原狀態,需加入的物質就是從溶液中出去的物質,生成的氫氣和氯氣能合成1mol的鹽酸,所以要加入含36.5g氯化氫的鹽酸。
答案:(1)221g,(2)6.5mol/L,(3)加入含36.5g氯化氫的鹽酸
7、解析:(1)設需要CuSO4•5H2O的質量為x, 的質量為y
CuSO4•5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50, 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0
解得:x∶y=5∶11
(2)設樣品中 的質量為
由化學反應方程式可知:CuCl~Fe2+~Ce4+
解得:x=0.2448g

97.92%>96.50%
答案:⑴5∶11,⑵樣品中 的質量分數符合標准。
8、解析:AgNO3+NaCl=AgCl↓+NaNO3
n(AgNO3)=0.100mol•L—1×0.02L=0.002mol
m (NaCl)=0.002mol×58.5g•mol—1=0.117g
V(容器)=
答案:30L

『肆』 物質稱量的方法有哪些

『伍』 物質的量的計算類型及方法

1.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用物質的量可以衡量組成該物質的基本單元(即微觀粒子群)的數目的多少,符號n,單位摩爾(mol),即一個微觀粒子群為1mol。如果該物質含有2個微觀粒子群,那麼該物質的物質的量為2mol。對於物質的量,它只是把計量微觀粒子的單位做了一下改變,即將「個」換成「群或堆」。看一定質量的物質中有幾群或幾堆微觀粒子,當然群或堆的大小應該固定。現實生活中也有同樣的例子,啤酒可以論「瓶」,也可以論「打」,一打就是12瓶,這里的打就類似於上面的微觀粒子群或微觀粒子堆。
2.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
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單位之一,它的符號是mol。「物質的量」是以摩爾為單位來計量物質所含結構微粒數的物理量。
使用摩爾這個單位要注意:
①.量度對象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等)或它們的特定組合。如1molCaCl2可以說含1molCa2+,2molCl-或3mol陰陽離子,或含54mol質子,54mol電子。摩爾不能量度宏觀物質,如「中國有多少摩人」的說法是錯誤的。
②.使用摩爾時必須指明物質微粒的種類。如「1mol氫」的說法就不對,因氫是元素名稱,而氫元素可以是氫原子(H)也可以是氫離子(H+)或氫分子(H2),不知所指。種類可用漢字名稱或其對應的符號、化學式等表示:如1molH表示1mol氫原子,
1molH2表示1mol氫分子(或氫氣),1molH+表示1mol氫離子。
③.多少摩爾物質指的是多少摩爾組成該物質的基本微粒。如1mol磷酸表示1mol磷酸分子。
3.阿伏加德羅常數是建立在物質的量與微粒個數之間的計數標准,作為物質的量(即組成物質的基本單元或微粒群)的標准,阿伏加德羅常數自身是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數目為標準的,即1摩任何物質的指定微粒所含的指定微粒數目都是阿伏加德羅常數個,也就是12克碳-12原子的數目。經過科學測定,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單位是mol-1,用符號NA表示。微粒個數(N)與物質的量(n)換算關系為:
n=N/NA
4.摩爾質量(M):
摩爾質量是一個由質量和物質的量導出的物理量,將質量和物質的量聯系起來,不同於單一的質量和物質的量。摩爾質量指的是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因此可得出如下計算公式:
n=m/M
由此式可知摩爾質量單位為克/摩(g/mol)。根據公式,知道任兩個量,就可求出第三個量。當然對這個公式的記憶,應記清每一個概念或物理量的單位,再由單位理解記憶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而不應死記硬背。
①.摩爾質量指1mol微粒的質量(g),所以某物質的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於該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或化學式式量。如1molCO2的質量等於44g,CO2的摩爾質量為44g/mol;1molCl的質量等於35.5g,Cl的摩爾質量為35.5g/mol;1molCa2+的質量等於40g,Ca2+的摩爾質量為40g/mol;1molCuSO4·5H2O的質量等於250克,CuSO4·5H2O的摩爾質量為250g/mol。注意,摩爾質量有單位,是g/mol,而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或化學式的式量無單位。
②.1mol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在數值上等於該物質的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學式式量。
5.物質的計量數和物質的量之間的關系
化學方程式中,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微粒個數之比等於微粒的物質的量之比。
2
H2
+
O2=2
H2O
物質的計量數之比:
2

1
:2
微粒數之比:
2

1
:2
物質的量之比
2

1
:2

『陸』 物質的量概念及計算方法

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7個基本的物理量分別為:長度、質量、時間、電流強度、發光強度、溫度、物質的量),它和「長度」,「質量」,「時間」等概念一樣,是一個物理量的整體名詞。其符號為n,單位為摩爾(mol),簡稱摩。物質的量是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N)(如:分子,原子等)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觀粒子與宏觀可稱量物質聯系起來的一種物理量。其表示物質所含粒子數目的多少。
相關公式:
N=n·NA

滿足上述關系的粒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數)或它們的特定組合。
①n=cv

②n=N/NA

③n=m/M

④n=V/Vm

『柒』 高一化學物質的量計算

它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符號為n。物質的量的單位為摩爾,簡稱摩,符號為mol。國際上規定,1mol為精確包含6.02214076×10^23個原子或分子等基本單元的系統的物質的量。[1]
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7個基本的物理量分別為:長度(單位:m)、質量(單位:kg)、時間(單位:s)、電流強度(單位:A)、發光強度(單位:cd)、溫度(單位:K)、物質的量(單位:mol),它和「長度」,「質量」,「時間」等概念一樣,是一個物理量的整體名詞[2]。其符號為n,單位為摩爾(mol),簡稱摩。物質的量是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N)(如:分子,原子等)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之比,即n=N/NA。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數值約為0.012kg 12C所含碳原子的個數,為6.02214076×1023。它是把一定數目的微觀粒子與可稱量的宏觀物質聯系起來的一種物理量。
中文名
物質的量
外文名
amount of substance
別稱
摩爾量、摩爾數
單位
mol(摩爾)

『捌』 化學中物質的量怎麼求

物質的量(mol)=物質的質量(g)/物質的摩爾質量(g/mol)

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B表示各種溶質)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

常用單位:mol/L或mol/m³。

氣體的體積V=物質的量(mol)x氣體摩爾體積(Vm)

(8)物質稱量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物質的量是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N)(如:分子,原子等)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之比,即n=N/NA。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數值約為0.012kg ¹²C所含碳原子的個數,為6.02214076×10²³。

它是把一定數目的微觀粒子與可稱量的宏觀物質聯系起來的一種物理量。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符號為n。

物質的量的單位為摩爾,簡稱摩,符號為mol。國際上規定,1mol為精確包含6.02214076×10^23個原子或分子等基本單元的系統的物質的量。

NA原以0.012kgC-12(請注意,此處C-12中C-12 是指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所含的碳原子數作基準,其原近似值為6.0221367×10²³mol⁻¹。

1mol的任何物質所含有的該物質的微粒數叫阿伏伽德羅常數,精確值為NA=6.02214076×10²³,單位為1/mol。

注意<1>1mol任何微粒的粒子數為阿伏伽德羅常數,其不因溫度壓強等條件的改變而改變。

閱讀全文

與物質稱量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0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1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3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58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7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2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
阻止電瓶車上樓線路安裝方法 瀏覽: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3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69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