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字壓縮」是怎樣實現的
「數字壓縮」技術,可降低表達一條信息,無論是文件、靜止圖像、電影或聲音所需的數字碼(1和0的數字串)的數量。數字傳輸對傳輸視頻信息至關重要,因為數字化的視頻信息佔用大量的空間。例如,只有4秒鍾長的數字化電影會占滿100兆位元組的硬驅空間。如果不加以壓縮,一部標准長度的故事片會充滿350多盤普通光碟。為了實現壓縮,在從一幀至另一幀的畫面中,只錄下變化的部分,而不變的(如背景)則只錄下一次。目前尚不存在的一項關鍵技術是所謂的家用信息電器,它可與「信息高速公路」相接,支持所有擬議中的視頻和文字應用,並且像電話和電視機一樣使用方便。
⑵ 如何壓縮視頻文件的大小
最近很多朋友問怎麼在手機上壓縮視頻?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人,隨著短視頻的火爆,大家下載分享太多的短視頻,導致手機內存不夠,刪除視頻又捨不得,怎麼辦呢?下面就分享一個在手機上壓縮視頻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
首先在手機上打開「清爽視頻編輯器」軟體,然後點擊首頁下方項目欄中的「視頻工具」,進入視頻工具頁面。
⑶ 數字化音頻通用的壓縮編碼原理
具體原理如下:
視頻信號的冗餘信息。採用壓縮技術以減少碼率。數字化後的視頻信號能進行壓縮主要依據兩個基本條件:
數據冗餘。例如如空間冗餘、時間冗餘、結構冗餘、信息熵冗餘等,即圖像的各像素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消除這些冗餘並不會導致信息損失,屬於無損壓縮。
視覺冗餘。人眼的一些特性比如亮度辨別閾值,視覺閾值,對亮度和色度的敏感度不同,使得在編碼的時候引入適量的誤差,也不會被察覺出來。
可以利用人眼的視覺特性,以一定的客觀失真換取數據壓縮。這種壓縮屬於有損壓縮。
變換編碼:
變換編碼的作用是將空間域描述的圖像信號變換到頻率域,然後對變換後的系數進行編碼處理。一般來說,圖像在空間上具有較強的相關性,變換到頻率域可以實現去相關和能量集中。
常用的正交變換有離散傅里葉變換,離散餘弦變換等等。數字視頻壓縮過程中應用廣泛的是離散餘弦變換。
⑷ 幫我介紹一下視頻壓縮技術
什麼是視頻壓縮技術?(所找到的最簡文章)
視頻壓縮技術是計算機處理視頻的前提。視頻信號數字化後數據帶寬很高,通常在20MB/秒以上,因此目前的計算機很難對之進行保存和處理。採用壓縮技術以後通常數據帶寬右以降到1-10MB/秒,這們就可以將視頻信號保存在計算機中並作相應的處理。
現在常用的演算法是由ISO制訂的,即JPEG和MPEG演算法。JPEG是靜態圖像壓縮標准,適用於連續色調彩色或灰度圖像,它包括兩部分:一是基於DPCM(空間線性預測)技術的無失真編碼,一是基於DCT(離散餘弦變換)和哈夫曼編碼的有失真演算法,前者壓縮比很小,目前主要應用的是後一種演算法。
在非線性編輯中最常用的是MJPEG演算法,即Motion JPEG。它是將視頻信號50場/秒(PAL制式)變為25幀/秒,然後按照25幀/秒的速度使用JPEG演算法對每一幀壓縮。通常壓縮倍數在3.5-5倍時可以達到Betacam的圖像質量。
MPEG演算法是適用於動態視頻的壓縮演算法,它除了對單幅圖像進行編碼外還利用圖像序列中的相關原則,將冗餘去掉,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視頻的壓縮比。目前MPEG-I用於VCD節目中,MPEG-II用於VOD、DVD節目中。
以下是長文章(文章長越詳細嘛)
http://www.ccbn.com.cn/catvbbs/archiver/tid-63254.html
http://..com/question/24529198.html
http://headplay.blog.bokee.net/bloggermole/blog_viewblog.do?id=768390
http://www.wiki.cn/wiki/%E8%A7%86%E9%A2%91%E5%8E%8B%E7%BC%A9%E6%8A%80%E6%9C%AF
http://www.sinocome-huashi.com/shipinyasuo.htm(慢)
http://info.e.hc360.com/HTML/001/028/001/002/47714.htm
⑸ 視頻壓縮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將視頻文件通過視頻轉換軟體改變它的分辯率、楨數、聲音和視頻的的比特率等,但壓縮後的視頻的質量也會降低。2、用文件壓縮軟體(如Winrar)壓縮,不會降低質量,但是縮小的程度不是很大。
⑹ 數字電視的視頻壓縮技術
論文題目是:數字電視接收機的視頻壓縮技術
幫寫內容:(1)選題依據及研究意義;
(2) 選題研究現狀;
(3)研究內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
等)
一共是三點,請大家教一下我這三點該怎麼寫?!
註明:論文我已經寫好了:下面是論文提綱(含論文選題、論文主體框架)
論文選題:數字電視接收機的視頻壓縮技術
第一章:緒論
一、數字電視的發展及視頻壓縮的必要性;
二、視頻圖象數字壓縮的客觀依據;
三、數字電視與接收機(機頂盒);
四、電視信號模數轉換標准;
第二章:數字電視機頂盒技術
一、什麼是數字電視機頂盒;
二、數字電視機頂盒的基本原理;
三、數字電視機頂盒的結構;
四、數字電視機頂盒的主要技術;
第三章:視頻壓縮編碼技術
一 空間或時間性編碼;
二. 加權;
三. 遍歷(Scannng);
四. 熵編碼;
五. 空間性編碼器;
六. 時間性編碼;
七. 運動補償;
八. 雙向編碼;
九. I、P 和B 畫面;
十. MPEG 壓縮器;
十一. 預處理;
十二. 類和級;
十三. 小波;
第四章:視頻圖象壓縮標准
一、H.261標准;
二、JPEG標准;
三、MPEG-1壓縮編碼標准;
四、MPEG-2壓縮編碼標准;
五、MPEG-4壓縮編碼標准;
結束語 ;
參考文獻 ;
問題補充:題目是學校幫我選擇的! 大家可以幫忙把這三點寫一下嗎? 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寫! 或者大家幫我寫前兩點也好了~ 謝謝幫我忙的所有朋友! 拜託各位了!我開題16號就要交了
看看這個能不能幫您!
一、如何選擇問題
我一起縈繞於懷的,是在寫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一年多時間里,導師薛瀾教授反復追問的一個問題:「你的 puzzle 是什麼?」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薛老師問題以其特有的儲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惱火又懊喪:這么簡單的道理,這么明顯的答案,到底哪兒不對了?!
奧妙就在於提出問題的「層次」。不同於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集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範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範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極少有碩博論文是創造新理論的,能這樣當然最好,但難度很大。我們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因此,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審視我最初提出的問題「中國半導體產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這僅僅是對現象的探詢,而非有待求證的理論命題。我的理論命題是:「中國產業政策過程是精英主導的共識過程嗎?」在這個命題中,「政策過程」、「精英政治」、「共識訴求」三個術語勾勒出研究的理論大體范圍和視角。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筍」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紛繁復雜的現實背後,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理論思維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過初學者也不必望而卻步,大體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劃定一個「興趣范圍」,如半導體產業、信息產業、農村醫療、高等教育體制等,廣泛瀏覽相關的媒體報道、政府文獻和學術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結」或「熱點」。第二步,總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從哪些理論視角來分析「症結」或「熱點」、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如公共財政的視角、社會沖突範式等。第三步,考察問題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們自己的研究空間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論是否無法解釋中國的問題?或者同一個問題能否用不同的理論來解釋?或者理論本身的前提假設、邏輯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點。不過還要注意我們研究在規定的一到兩年時間內,是否可能完成?資料獲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後,如何陳述問題?陳述問題實質上就是凝練核心觀點的過程。觀點應當來自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總結,而不是為了套理論而「削足適履」。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充滿動態的、豐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當的術語、准確的邏輯表述出來呢?雄心勃勃的初學者往往提出宏偉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議是盡可能縮小研究范圍、明確研究對象,從而理清對象的內存邏輯,保證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規范的學
術論文。如「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研究」就是一個非常含糊的陳述,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收縮話題:( 1 )時間:從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對象:政府的叛亂者和決策行為,而不是市場、企業、治理結構等;( 3 )視角:政治和政府理論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號文件和《電子振興》,這是發生在 1980 - 2000 年間半導體政策領域的兩個重大工程和兩個重要文件。通過這樣的明確界定,我們將目光集中在「政策過程」、「精英」、「共識」幾個顯而易見的概念上,問題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時,問題清楚了,我們在篩選信息和資料時也就有了明確的標准,在這個「信息冗餘」的時代,能夠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 如何做文獻綜述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與「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區分開來。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於「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 Review 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麼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復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獻綜述的意涵,現來說說怎麼做文獻綜述。雖說,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准,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眾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後「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資料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松查詢到。
技巧二: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博士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後想起來卻找不著了,所以有時記錄是很有必要的。羅僕人就積累有一份研究中國政策過程的書單,還特別記錄了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同時,對於特別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干貨」,可以隨時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看過一些文獻以後,我們有很強烈的願望要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灑灑,蔚為壯觀。彷彿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我寫過十多萬字的文獻綜述,後來發覺真正有意義的不過數千字。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辟道路,這條道路本來就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於迤邐的叢林中,反面「亂花漸欲迷人眼」,「曲徑通幽」不知所終了。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家是怎麼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寫開題報告
問題清楚了,文獻綜述也做過了,開題報告便呼之欲出。事實也是如此,一個清晰的問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
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和專家幫我們判斷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這樣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是重點,許多人往往花費大量筆墨鋪陳文獻綜述,但一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但寥寥數語、一掠而過。這樣的話,評審老師怎麼能判斷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麼能對你的研究方法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建議呢?
對於不同的選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嚴謹規范的學術研究,必須以嚴謹規范的方法為支撐。在博士生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有些老師致力於傳授研究方法;有的則突出討論方法論的問題。這都有利於我們每一個人提高自己對研究方法的認識、理解、選擇與應用,並具體實施於自己的論文工作中。
⑺ 視頻圖像數字的壓縮方法有那3種
預測編碼壓縮、統計編碼壓縮、變換編碼壓縮
頂級尛寶|
回答採納率:6.7%
2008-12-14
11:47
g
hj
痴情KUK浪子
2008-12-16
23:23
⑻ 怎樣把視頻文件壓縮到最小!
視頻如果太大,想要減少文件體積,可以用QVE視頻壓縮(詳情說明),軟體來「瘦身」,軟體支持多種視頻格式壓縮,可以通過調整視頻的幀率、比特率等參數來自定義視頻壓縮後的大小和清晰度 ,壓縮步方法如下。
壓縮步驟:
1,打開視頻壓縮工具,添加文件,選擇需要壓縮的視頻文件。
⑼ 視頻壓縮方式有哪些
一般都是用軟體壓縮視頻,萬興優轉這個軟體就很好用,壓縮之後的視頻依然清晰,這個軟體還可以刻錄光碟和製作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