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華為舉辦HarmonyOS3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華為在1.0版本提出,鴻蒙是一個萬物互聯的分布式物聯網操作系統,然後各種官宣的,野生的媒體把這個概念徹底搞糊塗了。什麼是萬物互聯?什麼是分布式?什麼是物聯網?作為用戶和媒體,其實沒必要完全搞清楚這些細節,大家只要知道一個概念:在類似華為設計的這一生態里,每一台設,備,都是處於邊緣位置的計算節點,這些設備在最終設計模型里,地位都是對等的。一個物聯網環境里,異構終端通過一個叫鴻蒙的系統連接在一起,對等通信,對等交換內容。那麼,什麼是邊緣節點?我們只要了解一下邊緣計算的基本概念就大致能明白華為到底想做什麼。
同樣搭載Harmony OS 3的華為Watch 3 Pro New和Freebuds Pro 2,就是通過這種分布式的軟匯流排連接到一起,無縫流轉應用,這種真正從用戶業務和場景出發,跨硬體架構,跨品牌的解決互聯互通問題,才是Harmony OS的根本任務。有時候我想,我們花了太多精力去質疑Harmony OS是不是安卓的套皮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沒什麼意義。華為開發的是整個雲端到邊緣節點業務能力的架構,並不是拿AOSP魔改一下搞成一個手機操作系統就跳出來說自己全自研的。到目前為止,華為依舊不可能擺脫AOSP去研發手機的操作系統,但是華為依舊在AOSP之外,搭建了一套萬物互聯的邊緣計算網路。
為消費者貢獻一張強大的,異構的,跨終端的邊緣計算網路,這才是鴻蒙系統。的內核。消費者無需關心他的設備採用的是什麼硬體體系,什麼內核的操作系統,只要知道他手上的硬體都可以互聯互通,增加工作和生活效率,這就足夠了。那麼基於這個邏輯,即便華為手機未來很多年一直基於AOSP那又如何呢?
Ⅱ 華為 邊緣雲是哪個部分開發的
華為邊緣雲是設置部分開發的。
華為雲成立於2005年,隸屬於華為公司,專注於雲計算中公有雲領域的技術研究與生態拓展,致力於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雲計算基礎設施服務。華為雲立足於互聯網領域,提供包括雲主機、雲託管、雲存儲等基礎雲服務、超算、內容分發與加速、視頻託管與發布、企業IT、雲電腦、雲會議、游戲託管、應用託管等服務和解決方案。
邊緣雲是分布在網路邊緣側,提供實時數處理、分析決策的小規模雲數據中心。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路、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其應用程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路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邊緣計算處於物理實體和工業連接之間,或處於物理實體的頂端。而雲端計算,仍然可以訪問邊緣計算的歷史數據。
Ⅲ 邊緣計算有什麼特點
【邊緣計算六大特點】
1、去中心化:
邊緣計算從行業的本質和定義上來看,就是讓網路、計算、存儲、應用從「中心」向邊緣分發,以就近提供智能邊緣服務。
2、非寡頭化:
邊緣計算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電子、AI、IT、雲計算、硬體設備、運營商等諸多領域的「十字入口」,一方面參與的各類廠商眾多,另一方面「去中心化」在產品邏輯底層,就一定程度上通向了「非寡頭化」。
3、萬物邊緣化:
邊緣計算和早年的IT、互聯網,如今的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以及未來的人工智慧一樣,具備普遍性和普適性。
4、安全化:
在邊緣計算出現之前,用戶的大部分數據都要上傳至數據中心,在這一上傳的過程中,用戶的數據尤其是隱私數據,比如個體標簽數據、銀行賬戶密碼、電商平台消費數據、搜索記錄、甚至智能攝像頭等等,就存在著泄露的風險。
而邊緣計算因為很多情況下,不要再把數據上傳到數據中心,而是在邊緣近端就可以處理,因此也從源頭有效解除了類似的風險。
5、實時化:
隨著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各種場景的日益普及,這些場景下的應用對計算、網路傳輸、用戶交互等的速度和效率要求也越來越高。
6、綠色化:
數據是在近端處理,因此在網路傳輸、中心運算、中心存儲、回傳等各個環節,都能節省大量的伺服器、帶寬、電量乃至物理空間等諸多成本,從而實現低成本化、綠色化。
꧁꧂
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路、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其應用程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路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邊緣計算處於物理實體和工業連接之間,或處於物理實體的頂端。而雲端計算,仍然可以訪問邊緣計算的歷史數據。
簡單來說,邊緣計算,就是用網路邊緣對數據進行分類,將部分數據放在邊緣處理,減少延遲,從而實現實時和更高效的數據處理,以達到對雲計算的有力補充。
Ⅳ 目前各大公司都爭相入局邊緣計算,小蟻科技有哪些優勢
在邊緣計算領域目前主要有兩類公司:一類是以華為為首的邊緣計算為核心的研究,主要是靠晶元或者終端直接進行數據的處理,雖然很高效,但是也沒有達到完全的人工智慧。另一類是以小蟻科技為代表的邊緣智能為核心研究的公司,先天就有海量的數據,注重先提升演算法精度,然後再把智能晶元嵌入到智能設備中,形成數據、演算法、算力的閉環。小蟻科技通過邊緣計算將落地到三大場景之中:智能家居、智慧出行以及智慧零售。利用EI完成重構算力、重構演算法、重構商業智能。
Ⅳ 華為如何使用需要設置企業級應用的軟體
華為如何使用需要設置企業級應用的軟體?第一你要有自己的企業郵箱,想要進一步認證的話,你還玩得到企業法人的授權,最簡單的是你就是企業的法人,這樣會高效。第二授權給華為,他們會對你的支持進行審核認證,成功後就可以使用了。第一你要有自己的企業郵箱,想要進一步認證的話,你還玩得到企業法人的授權,最簡單的是你就是企業的法人,這樣會高效。第二授權給華為,他們會對你的支持進行審核認證,成功後就可以使用了。第一你要有自己的企業郵箱,想要進一步認證的話,你還玩得到企業法人的授權,最簡單的是你就是企業的法人,這樣會高效。找到手機的「設置」快捷方式後點擊打開。在如下界面中點擊「全部設置」一欄。然後把手機向下拉,找到「通知管理」一項後點擊打開。這個你可以在高級設置裡面的未知來源的地方打勾就可以了。
Ⅵ 華為對邊緣計算的思考與理解
作者:黃還青;華為高級產業發展經理,ECC需求與總體組副主席。
首先我們認為邊緣計算的興起應該是在過去三四年,之所以興起大背景是因為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這波實體經濟數字化以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為特徵,這三方面的特徵僅僅依靠雲計算是沒辦法特別好的解決,比如實時性、帶寬、安全、隱私等等一些問題,在這樣背景下,邊緣計算逐漸興起。
我們分享幾個行業對於邊緣計算的需求特徵和大背景下浮現出來關於邊緣計算的機會。先看一下工業,1.工業4.0以及智能製造大背景下,推動了工業界原來傳統的架構重構:雲+邊緣+設備三層扁平互聯架構。在這個過程中,邊緣計算為什麼有價值?邊緣計算核心是解決了傳統五層架構裡面網路孤島、數據孤島與業務孤島的問題,同時更好的支撐柔性製造,並且帶來從技術到商業各個方面價值創新的能力。
2.OPC-UA overTSN向下滲透,邊緣計算碎片化的問題在工業界尤其明顯。比如工業界目前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能解決邊緣計算碎片化的方案。OPC-UA over TSN 原來更多是在PLC之間及以上的層次。去年11月份在 OPC基金會下面成立FLC工作組,工作組目的是 PLC以下的層次如何利用OPC UA over TSN 技術需求,研究明白,協議規范,定義清楚。
其實,工業界大背景下,施耐德這樣的巨頭已經圍繞大的趨勢,展開一些 探索 ,我們看到施耐德已經明確了要基於 雲+邊緣控制+產品 三個層次去重構原有的架構,特意強調邊緣控制層的智能化是非常核心的點,提到了邊緣計算的主要形態,包括本地設備和邊緣雲;同時和華為開展持續深入的合作。
智慧城市,從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後,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全球成為了個熱點;17年中國發布了數字中國戰略,引爆了新一輪智慧城市的建設,邊緣側擁有最全的訴求,所以新一輪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邊緣智能、邊緣協同、邊緣能力的支撐;同時,5G的發展會極大推動城市的萬物互聯,這也將極大促進邊緣計算產業發展。例如河長巡河場景下,利用邊緣計算實時採集河湖動態信息,通過AI輔助進行監測數據處理,污染預警溯源;智慧路燈場景下,藉助邊緣計算實時監控路燈運行狀態,輔助路燈開、關、亮度管理,本地化運營團隊進行針對性維護,精準高效;雪亮工程場景下,邊緣計算不僅能夠進行邊緣預處理,剔除「垃圾」信息,減少上傳的視頻數據,還能夠使邊緣設備更加「聰明」。
全球主流運營商看重邊緣計算產業機會點,都在拓耕邊緣計算領域,從管道經營到算力經營,完善2C業務體驗,強化2B市場能力。
中國聯通致力於構建一個開放的,開源的Edge-Cloud服務PaaS平台,以靈活分配計算,存儲,網路和加速器資源,旨在加速邊緣服務的孵化和推廣。
1、發布CUBE-Edge2.0白皮書;
2、中國聯通將大力發展邊緣DC,啟動全國范圍內15個省市的規模試點;
3、主導的《IoT requirements for Edge computing》國際標准項目立項
中國移動將邊緣計算上升為公司戰略與5G並列。中移動將邊緣計算上升為公司戰略與5G並列,推動中國移動未來從管道經營(流量變現)擴展到算力經營(服務變現)」
1、成立中國移動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
2、發布中國移動邊緣計算技術白皮書;
3、宣布Pioneer300計劃。
美國電信公司AT&T將邊緣計算定位其5G戰略三大支柱之一,AT&T已經為移動和固定無線應用接入邊緣計算,可以使用LTE或5G連接進行部署。主導發起了Akraino開源,通過開源加快邊緣計算生態建設和商用部署。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簡稱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移動通信領域的行業組織,目前其成員已包括220個國家的近800家移動運營商以及230多家更為廣泛的移動生態系統中的企業,其中包括手機製造商、軟體公司、設備供應商、互聯網公司以及金融服務、醫療、媒體、交通和公共事業等領域的企業。GSMA認為邊緣計算是運營商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1、Edge Cloud如何幫助運營商Cloud VR/AR等新型業務降低部署成本,加快部署速度;
2、邊緣計算如何推動當前智慧城市,智能製造中圖像處理能力,
GSMA動態:
1、GSMA在MWC2019發布了邊緣計算白皮書:Distributed Edge Cloud: Definitions,
Dynamics AndDrivers,
2、GSMA計劃通過推動邊緣計算典型PoC來加速邊緣計算在運營商的應用。
GSMA定義的2大邊緣計算形態
運營商邊緣計算核心技術:
1、多形態I硬體(邊緣雲,一體機形態,異構數據處理雲化網關等);
2、輕量級雲原生PaaS(微服務,Serveless等);
3、安全(物理安全,平台安全,應用安全等)。
邊緣計算技術方嚮往那些方向走?
邊緣計算需要與雲計算協同,才能最大化增強實現彼此的應用價值,這個得到產業界的廣泛認同,但是邊雲協同的價值和內涵到底是什麼,涉及到那些方面的協同?這些問題在產業界一直缺乏共識。去年,ECC產業聯盟試圖從主要場景出發,初步梳理了邊雲協同的全視圖,我們認為邊雲協同大體上會涉及三層六類協同,也就是從IaaS 到 PaaS 到SaaS三個層次,邊緣側三個層次和雲側三個層次一定有相互協同工作,落實到具體場景中,不見得所有業務場景都會包括,我們這個六類應該是目前階段理解邊雲協同的全視圖。
邊緣計算正從1.0走向2.0,如果說1.0更偏向概念定義,主要目的是推動產業共識;2.0則更加關心技術和能力構建,從而促進邊緣計算的實踐落地。邊緣計算2.0核心觀點包括落地形態,我們認為主要是邊緣雲和雲化網關兩種形態,當然細分來說還有很多。
邊緣雲主要提供近現場的綜合計算能力,支撐智慧園區、平安城市、智能製造等場景,將中心雲的能力拉近到邊緣,是下一步雲計算創新突破的增長點。
雲化網關是企業/行業數據的匯聚節點,是網關設備基於雲計算技術的演進,主要通過多樣連接、實時處理、雲化管理和人工智慧等關鍵能力,邊雲協同使能行業數字化。
軟體平台,一定是引入雲架構、雲技術,實現端到端實時、協同式智能、可信賴、可動態重置的能力。
硬體平台:以異構計算為主,需要考慮ARM+X86+GPU+NPU+FPGA異構計算能力的支持。
核心特徵:邊雲協同和邊緣智能。
從趨勢看,邊緣計算發展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這個階段時期大致是2015年-2017年,概念孵化,產業共識
產業共識:邊緣計算及其價值成為產業共識
概念泛化:霧計算、邊緣計算、節點計算、移動邊緣計算、開放邊緣計算
邊界不清:OT認為20年前的工業現場PLC即是、海康威視認為智能攝像頭即是、思科認為雲之下終端之上。
第二階段,當前就是在第二階段,2018年到2020年,主要是進一步聚焦及落地 探索
價值落地場景:從泛化概念,逐步聚焦到雲邊緣、物聯網邊緣價值場景。
業務本質:雲計算在數據中心之外匯聚節點的延伸和演進。「邊雲協同、邊緣智能」為核心能力。
第三階段是2020年以後,開始規模發展
帶來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增值業務(如預測性維護)到控制系統(如vPLC)
以及更廣泛的行業覆蓋:從製造/運營商/能源到泛工業(如交通、企業、智慧家居等)
邊緣計算已經形成產業共識,正從泛化概念走向進一步聚焦及落地 探索 ,未來3~5年是產業發展關鍵期。
Ⅶ 什麼是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路、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其應用程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路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邊緣計算處於物理實體和工業連接之間,或處於物理實體的頂端。而雲端計算,仍然可以訪問邊緣計算的歷史數據。
自動化事實上是一個以「控制」為核心。控制是基於「信號」的,而「計算」則是基於數據進行的,更多意義是指「策略」、「規劃」,因此,它更多聚焦於在「調度、優化、路徑」。就像對全國的高鐵進行調度的系統一樣,每增加一個車次減少都會引發調度系統的調整,它是基於時間和節點的運籌與規劃問題。邊緣計算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更多是這類「計算」。
簡單地說,傳統自動控制基於信號的控制,而邊緣計算則可以理解為「基於信息的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邊緣計算、霧計算雖然說的是低延時,但是其50mS、100mS這種周期對於高精度機床、機器人、高速圖文印刷系統的100μS這樣的「控制任務」而言,仍然是非常大的延遲的,邊緣計算所謂的「實時」,從自動化行業的視角來看——很不幸,依然被歸在「非實時」的應用里的。
Ⅷ 邊緣計算是什麼,和雲計算的區別是什麼
邊緣計算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路邊緣側,融合網路、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台,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連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易邁雲 推出企業0元購買雲伺服器的永久性活動 )霧計算和雲計算一樣,十分形象。雲在天空飄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刻意抽象;而霧卻現實可及,貼近地面,就在你我身邊。霧計算並非由性能強大的伺服器組成,而是由性能較弱、更為分散的各類功能計算機組成,滲入工廠、汽車、電器、街燈及人們物質生活中的各類用品。
雲計算的核心思想是"中心化",設想以後的終端自身不再需要高性能的CPU 、GPU、與存儲空間,所有的終端都接入雲端,每一面鏡子、每一部手機都是雲的入口,它們自身沒有(不需要)計算處理數據,全部交給雲端的計算中心來處理。接入端只是輸入與輸出。 這種設想是非常好,但是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還是非常遙遠的目標。
而現階段最實用最落地的方案會是邊緣計算(前後端混合運算)、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計算、霧計算,所有的終端都可以成為分布式的計算節點,一個區鏈中的所有終端擁有平行的許可權。目前這種設計思想在雲桌面的開發中已經在應用。
Ⅸ 邊緣計算是什麼意思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路、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其應用程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路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邊緣計算處於物理實體和工業連接之間,或處於物理實體的頂端。而雲端計算,仍然可以訪問邊緣計算的歷史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