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熒光光譜中量子產率怎麼算
量子產率=(生成產物的分子數)/(吸收的量子數)。
解析:量子產率作為光化學反應中光量子的利用率,定義為進行光化學反應的光子與吸收總光子數之比。符號為ψ,Y。積分量子產率為Ф進行光化學反應的光子數/吸收光子數。
對於光化學反應,ψ=反應物消耗(或產物產生)的數量/吸收光子數量。微分量子產率為φ=(d[x]/dt)/n。式中d[x]/dt為某可測量量的變率,n為單位時間內所吸收的光子數(摩爾或愛因斯坦)。ψ可用於光物理過程或光化學反應。
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即說光子既具有一粒一粒的粒子的特性又有像聲波一樣的波動性。當時間為瞬時值時,光子以粒子的形式傳播;當時間為平均值時,光子以波的形式傳播。光子的波動性由光子的衍射而證明,光子的粒子性是由光電效應證明。
上面有人認為光子的動質量為零是錯誤的,光子的靜質量為零,否則的話其動質量將為無窮大。但其動質量卻是存在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首先,由於頻率為v的光子的能量為E=hv,(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故由質能公式可得其質量為:m=E/c2=hv/c2其中c2表示光速的平方,該方法由愛因斯坦首先提出。
2. 熒光量子產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可以用熒光的強度除以激發光的強度,再乘以百分之百。
3. 如何測定量子點的熒光量子效率
R6G的乙醇溶液
一般情況下用480nm做激發,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測激發還是發射,要保證測試條件一致,測試樣品及染料的吸收要比較低(至少小於0.1, 低於0.05比較好)。
操作過程:1.R6G乙醇溶液稀釋一系列,測紫外,
2. 測完紫外後,測熒光,對熒光積分
3.量子點溶液測吸收
4.測熒光,對熒光積分
5.積分面積對吸收做直線
6.根據公式計算
4. 熒光量子產率的計算方法
二氯熒光素量子產率的測定
一、實驗目的
1、了解熒光分析法及測量熒光物質的熒光量子產率的基本原理。
2、掌握二氯熒光素量子產率的測量方法和相關影響因素。
二、方法原理
熒光分析法在有機電致發光、生物醫葯、臨床診斷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高性能熒光材料的制備已成為這些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前沿,而這些熒光材料的熒光量子產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它們的性能優劣。熒光量子產率(YF)即熒光物質吸光後所發射的熒光的光子數與所吸收的激發光的光子數之比值。它的數值在通常情況下總是小於1。YF的數值越大則化合物的熒光越強,而無熒光的物質的熒光量子產率卻等於或非常接近於零。
熒光量子產率一般採用參比法測定。即在相同激發條件下,分別測定待測熒光試樣和已知量子產率的參比熒游標准物質兩種稀溶液的積分熒光強度(即校正熒光光譜所包括的面積)以及對一相同激發波長的入射光(紫外-可見光)的吸光度,再將這些值分別代入特定公式進行計算,就可獲得待測熒光試樣的量子產率:
Yu = Ys · ·
Yu、Ys —待測物質和參比標准物質的熒光量子產率;
Fu、Fs —為待測物質和參比物質的積分熒光強度;
Au、As —為待測物質和參比物質在該激發波長的入射光的吸光度(A=εbc)。
運用此公式時一般要求吸光度As、Au低於0.05。參比標准樣最好選擇其激發波長值相近的熒光物質。有分析應用價值的熒光化合物的Yu一般常在0.1-1之間。
三、儀器和試劑
1、分子熒光光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2、二氯熒光素(5.0μg·mL-1)待測試樣溶液(含1.0mol·L-1 NaOH水溶液);羅丹明B(5.0μg·mL-1)參比標准溶液(溶劑為無水乙醇);
3、熒光比色皿一個,紫外石英比色皿一對;10 mL具塞比色管、移液管。
四、實驗步驟
1、移取所需濃度的二氯熒光素與羅丹明B溶液,用相應溶劑稀釋至10.0 mL(A505nm<0.05),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測定其吸收光譜曲線;分別測定它們在505 nm處的吸光度。
2、移取上述相同的溶液於熒光比色皿中,在熒光儀上分別掃描其熒光激發光譜及發射光譜;分別測定它們以505 nm為激發波長時的熒光發射光譜。
五、結果處理
1、計算二氯熒光素和標准物質羅丹明B的熒光光譜的相對積分面積。
2、從相關資料查閱參比標准物質羅丹明B在乙醇溶劑中的量子產率。
3、將所獲得的各相關數據代入熒光量子產率計算公式計算二氯熒光素溶液的量子產率數值。
六、注意事項
1、如何測定某物質的熒光激發光譜與發射光譜曲線?
2、測量某熒光物質的熒光量子產率時,如何選擇熒光參比標准物質,它的作用是什麼?
3、吸光度的測定與測定熒光光譜的面積時的激發波長為什麼要一致?
4、為什麼要求待測物質與熒光參
5. 熒光效率計算公式
熒光物質的量子效率定義為出射熒光光子數和入射光光子數的比。
這個量用來測量蛋白質的吸光度,由於不同的蛋白質有不同的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三級結構和四級結構,它們的熒光量子效率,也就是單位入射熒光的吸收值是不同的,這個數值可以用來檢驗蛋白質
6. 熒光量子效率
熒光量子效率又稱熒光量子產額(quantumyieldoffluorescence)和熒光效率。單位時間(秒)內,發射二次輻射熒光的光子數與吸收激發光初級輻射光子數之比值。
中文名
熒光量子效率
外文名
fluor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內容概述
熒光量子產額和熒光效率
φf
物質吸收的光能轉變成熒光的本領
基本內容
英文名稱: fluor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簡要概述內容:: 又稱熒光量子產額(quantum yield of fluorescence)和熒光效率。單位時間(秒)內,發射二次輻射熒光的光子數與吸收激發光初級輻射光子數之比值。
熒光量子效率 φf 在熒光物質諸性能之中是一個最基本而重要的參數.它表示物質將吸收的光能轉變成熒光的本領。
φf = 發射的光量子數/吸收的光量子數
φf =發射熒光的分子數/被激發的分子總數
φf 值的大小是與物質的化學結構緊密相關的.任何影響以至於改變物質化學結構的因素都會導致熒光量子效率的改變.恆溫下,可以說功,是分子結構的「函數」。為了弄清分子結構及其變化的情況,特別是那些有些微差別的化合物分子結構,熒光量子效率能夠提供一定的信息
7. 熒光量子產率計算,求助同時也相信對很多人有用
最近做熒光量子效率也出同樣的困擾
在查閱的文獻當中
大多都沒講明實驗的細節
主要的問題還是涉及紫外及熒光波長的選擇和溶劑折光率
找到一篇比較清楚的文獻
北京大學的
"
慈雲祥,賈欣.熒光量子效率的簡化測量方法,分析化學,1986(8):616
"
看了收獲比較大,波長是選取紫外吸收圖譜中標物與樣品相交的平滑的曲線交點(保證A小於0.05
)
用其進行熒光激發
發射峰不需要積分面積
可用熒光強度代替
但是我仍存在到哪查找溶液折射率的問題?希望有知道的分享下實驗經驗
8. 求助:固體發光材料的熒光量子效率怎麼計算
選擇熒光粉五條標准1.對LED發射波長有強烈的吸收;2.高的量子激發效率;3.穩定性;4.適當的形貌;5.適各的粒度,我們可以將光看作帶能量粒子流,熒光粉不斷吸收光的能量,然後以輻射的形式發散出來的.熒光粉吸收不好,則激發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