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計算樓間距
樓間距(前後距)根據日照間距計算
所謂日照間距:指前後兩排南向房屋之間,為保證後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層獲得不低於一小時的滿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間隔距離。
日照間距的計算方法:
以房屋長邊向陽,朝陽向正南,正午太陽照到後排房屋底層窗檯為依據來進行計算。
如居室所需日照時數增加時,其間距就相應加大,或者當建築朝向不是正南,其間距也有所變化。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樣的日照要求下,由於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間距也會隨之改變。
當建築平行等高線布置,向陽坡地,坡度越陡,日照間距可以越小;反之,越大。有時,為了爭取日照,減少建築間距,可以將建築斜交或垂直於等高線布置。
由圖可知:tanh=(H-H1)/D,由此得日照間距應為:D=(H-H1)/tanh;
式中:h—太陽高度角
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後幢房屋窗檯至地面高度。
D-----日照間距
當然也可以根據日照間距系數換算過來。在這里我們設置日照間距系數為L
根據日照間距系數L=D/(H-H1) 換算出D=L×(H-H1)
得出:(H-H1)/tanh= L×(H-H1) 1/ tanh=L tanh=1/L
日照間距的計算公式:日照間距D= L×(H-H1)
也就是說,得首先得知前幢樓的檐高,才能計算離你家幾米建房對自己房間日照有無影響。
另外,還得看日照是否滿足大寒日2小時的日照時長。
㈡ 鋼筋長度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計算鋼筋長度:鋼筋的按照形狀來分有:直鋼筋、彎起鋼筋和箍筋三種。
A、直鋼筋:鋼筋長度=構件長度+彎鉤長度增加值-兩端的保護層厚度
B、彎起鋼筋:鋼筋長度=構件長度+彎鉤長度增加值+彎起長度增加值-兩端的保護層厚度
C、箍筋:箍筋長度=單根箍筋長度×箍筋數量
單根箍筋長度=箍筋內周長+長度調整值=構件截面的周長-4×保護層厚度+長度調整值
箍筋數量=箍筋布置范圍長度÷箍筋間距+1
計算方法
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5的修正系數。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計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壓強度時,錨固長度不應小於相應受拉錨固長度的70%。
當縱向受拉普通鋼筋末端採用彎鉤或機械錨固措施時,包括彎鉤或錨固端頭在內的錨固長度(投影長度)可取為基本錨固長度的6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鋼筋錨固長度
㈢ 鋼筋平行長度計算公式
鋼筋平行長度計算公式:鋼筋長度=構件長度+彎鉤長度增加值-兩端的保護層厚度
彎起鋼筋:鋼筋長度=構件長度+彎鉤長度增加值+彎起長度增加值-兩端的保護層厚度
箍筋:箍筋長度=單根箍筋長度×箍筋數量
單根箍筋長度=箍筋內周長+長度調整值=構件截面的周長-4×保護層厚度+長度調整值
箍筋數量=箍筋布置范圍長度÷箍筋間距+1計算方法
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5的修正系數。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計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壓強度時,錨固長度不應小於相應受拉錨固長度的70%。
㈣ 知道長度,怎麼算間距
鋼筋根數=【(板長度/板寬度-保護層厚度)÷鋼筋間距】+邊數
註:1、鋼筋長度、寬度看設計施工圖;
2、保護層、鋼筋間距看設計施工圖或規范、圖集;
3、邊數是幾個邊加幾(如1邊加1、4邊一起算加4、相當於每一邊都要加1根);
4、鋼筋根數不適用四捨五入,只要大於就入;(就算N.也要算成N+1根).
㈤ 求長度公式 間距是15mm 實在是不知道怎麼算
題目的條件嚴重不足,沒法計算。
請看下面,點擊放大:
即使條件充分,解答起來也並不容易。
㈥ 怎樣計算樓間距
1。採光需用專門軟體計算。 開發商建房需規劃局批准,規劃局檔案里應該有採光分析圖,沒有就是違法審批。
2。 看地方規定是否採用的是間距系數法確定建築物間距。
計算公式: 建築間距= 間距系數x(h1-h2)
h1: 預建建築高度。
h2: 被遮擋建築一樓窗檯高度。(一樓需有人居住)。
此公式適用於正南方向樓間距計算。
㈦ 計算鋼筋的公式 根數 長度 間距
你說的鋼筋公式,是造價、設計還是施工計算?
不同地區的不太一致,你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要求,查看相應的規范。
㈧ 基坑支護工程怎麼用段長和間距計算根數
一、計算公式:
長度/間距+1,並且向上取整。
二、實際計算
83.11/1.4+1=60.36,取值為61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