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計算公式
咱們先來看一下平均繳費指數是什麼。平均繳費指數就是根據個人歷年的繳費檔次計算的,簡單來說就是個人退休前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這里就給大家舉例說明一下,假設參保人員按照60%的檔次繳費5年,按照80%的檔次繳費3年,150%的檔次繳費7年,最後三年又按照300%的檔次繳費,那退休後的平均繳費指數是多少呢?
具體的計算方式就是(5*0.6+3*0.8+7*1.5+3*3)/18=1.3833,這個18就是繳費年限,那這就是平均繳費指數計算方式。
在咱們計算平均繳費指數時,一定不要忘記視同繳費指數。如果參保人員或者退休人員有視同繳費年限的話,一般大部分地區呢,都是計算視同繳費指數的,所以平均繳費指數加入視同繳費指數的計算,就會造成自己的實際繳費檔次都是200%,結果平均繳費指數還不足2這種情況。
接下來咱們就舉例說明一下,假設參保人員是按照200%的檔次繳費15年,有8年的視同繳費年限,最後的平均繳費指數能達到二嗎?
咱們來算一下,平均繳費指數就等於(15*2+8*1)/23=1.6522,很明顯是沒有達到2這個平均繳費指數的。
由此可以看出,平均繳費指數在計算的時候,是否加入視同繳費指數的計算是非常關鍵的。
❷ 怎樣計算個人繳費指數
個人繳費指數計算方法是將參保人每年繳費的基數除以當地上年的職工平均工資而得出的,它指的是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人員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
假設參保人的繳費基數為800元,參保當地上年的職工平均工資為1200元,則可以計算出參保人的個人繳費指數為800÷1200=0.6667。
個人平均繳費指數:
個人平均繳費指數反映職工在整個繳費年限或連續計算的若干繳費年限中的繳費工資平均水平,是計算過度性養老金(退休金)的重要指標。我們說的繳費工資,是指可以納入繳納社會保險費范圍的工資性收入,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繳費工資就是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范圍內發放的工資。
拓展資料:
我們說的繳費工資,是指可以納入繳納社會保險費范圍的工資性收入,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繳費工資就是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范圍內發放的工資。它的特點是依工資收入的實際情況而定,沒有上下限限制。繳費工資的確定實際上就是對職工工資總額的確認。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職工的哪些收入進入工資總額,哪些收入不進入工資總額,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有明確的規定。
每年繳費基數核定時,社保機構要求用人單位上報的是按《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核定後繳費工資,而不是繳費基數。
這個繳費工資以上年實際發生的職工工資總額為基礎數據核定上報。上報數據既可以大於繳費上限,也可以小於繳費下限,只要是實際發生數就行。由此看來,繳費工資和繳費基數並不是同一概念了,其實不僅它們的本質函義不同,其管理的部門也是不同的。繳費工資的核定、申報是用人單位的義務,而繳費基數的確定則是社會保險經辦部門的職責。
❸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如何計算
(1)平均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月數+實際繳費指數之和)÷(視同繳費月數+實際繳費月數)。
(2)視同繳費指數。分為一般人群和特殊群體。
①一般人群,即1993年底前參加工作,1993年底前已按規定參加企業養老保險並繳費的參保人(含1993年底前調到企業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和安置到企業的復轉軍人)。
視同繳費指數按1993年底前參保所在統籌區分別計算,其中:市本級統籌區為1.201,花都統籌區為0.962,番禺統籌區為1.305,增城統籌區為:1.021,從化統籌區為:0.772
②特殊群體,指1994年1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的,由本省安置到企業的復員轉業軍人、流動到企業的原機關工作人員、以及改制前參照依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員。_
計算公式:
視同繳費指數=本人復員轉業、單位改制或離開原單位前12個月月平均基本工資÷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結果大於3.0的取3.0。
(3)實際月繳費指數計算。
實際月繳費指數=本人月繳費工資÷上年度全省職工(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4)補繳年限的指數計算。
補繳應參保未參保期間或中斷繳費期間所欠養老保險費的,補繳年限的指數計算公式:
補繳年限的指數=補繳時計征的月平均繳費工資基數÷補繳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拓展資料>
養老保險
是以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為指標的,通過再分配手段或者儲蓄方式建立保險基金,支付老年人生活費用。它的實施具有以下作用:
1、有利保證勞動力再生產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的制度,有利於勞動力群體的正常代際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長勞動力順利就業,保證就業結構的合理化。
2、有利於社會的安全穩定
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養老保險保障了老年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等於保障了社會相當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對於在職勞動者而言,參加養老保險,意味著對將來年老後的生活有了預期,免除了後顧之憂,從社會心態來說,人們多了些穩定、少了些浮躁,這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3、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
各國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多將公平與效率掛鉤,尤其是部分積累和完全積累的養老金籌集模式。勞動者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數額,與其在職勞動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有直接的聯系,這無疑能夠產生一種激勵勞動者的職期間積極勞動,提高效率。
此外,由於養老保險涉及面廣,參與人數眾多,其運作中能夠籌集到大量的養老保險金,能為資本市場提供巨大的資金來源,尤其是實行基金制的養老保險模式,
個人賬戶中的資金積累以數十年計算,使得養老保險基金規模更大,為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通過對規模資金的運營和利用,有利於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
在中國,90年代之前,企業職工實行的是單一的養老保險制度。1991年,《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
❹ 個人平均繳費指數計算方法是什麼
個人平均繳費指數計算方法是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度全省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參保人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至規定退休年齡為止。
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人員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稱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它是由參保人每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地上年的職工平均工資,得出繳費當年的繳費工資指數,如此每年計算一次。
到退休時,把每年的繳費工資指數相加,實際繳費年限得出的。個人平均繳費指數反映職工在整個繳費年限或連續計算的若干繳費年限中的繳費工資平均水平,是計算過渡性養老金(退休金)的重要指標。
(4)本人平均繳費指數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可以納入繳納社會保險費范圍的工資性收入,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繳費工資就是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范圍內發放的工資。它的特點是依工資收入的實際情況而定,沒有上下限限制。繳費工資的確定實際上就是對職工工資總額的確認。
上報數據既可以大於繳費上限,也可以小於繳費下限,只要是實際發生數就行。由此看來,繳費工資和繳費基數並不是同一概念了,其實不僅它們的本質函義不同,其管理的部門也是不同的。繳費工資的核定、申報是用人單位的義務,而繳費基數的確定則是社會保險經辦部門的職責。
❺ 社保平均繳費指數怎麼計算
均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月數+實際繳費指數之和)÷(視同繳費月數+實際繳費月數)。
(2)視同繳費指數。分為一般人群和特殊群體。
①一般人群,即1993年底前參加工作,1993年底前已按規定參加企業養老保險並繳費的參保人(含1993年底前調到企業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和安置到企業的復轉軍人)。
視同繳費指數按1993年底前參保所在統籌區分別計算,其中:市本級統籌區為1.201,花都統籌區為0.962,番禺統籌區為1.305,增城統籌區為:1.021,從化統籌區為:0.772
②特殊群體,指1994年1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的,由本省安置到企業的復員轉業軍人、流動到企業的原機關工作人員、以及改制前參照依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
工作人員。
【拓展資料】
計算公式:
視同繳費指數=本人復員轉業、單位改制或離開原單位前12個月月平均基本工資÷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結果大於3.0的取3.0。
(3)實際月繳費指數計算。
實際月繳費指數=本人月繳費工資÷上年度全省職工(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4)補繳年限的指數計算。
補繳應參保未參保期間或中斷繳費期間所欠養老保險費的,補繳年限的指數計算公式:
補繳年限的指數=補繳時計征的月平均繳費工資基數÷補繳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結果大於3.0的取3.0。
什麼是社保:
社會保險(Social Insurance)是指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在中國,社會保險 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但是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❻ 養老保險「本人平均繳費指數」怎麼算
自當地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起(大概是1995年左右,各省市的時間不一樣),你每年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除以當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就得出當年的本人繳費指數。從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起的、到退休前的每一年的指數,來計算一個算數平均數,那就是養老保險的『本人平均繳費指數』。這個指數一般在0.6~3期間。
希望採納。
❼ 怎樣計算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個人平均繳費指數是指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人員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稱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它是由參保人每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地上年的職工平均工資,得出繳費當年的繳費工資指數,如此每年計算一次,到退休時,把每年的繳費工資指數相加,然後再除以實際繳費年限得出的。個人平均繳費指數反映職工在整個繳費年限或連續計算的若干繳費年限中的繳費工資平均水平,是計算過度性養老金(退休金)的重要指標。
❽ 個人繳費指數怎麼計算
繳費指數:一般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本人上月)月平均工資計算。新職工第一年以起薪當月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平均繳費指數,是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繳費指數實際上就是當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如果我們按60%檔次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各地最低繳費檔次一般設置的是60%,但是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會低於60%的。比如,四川、北京等地對於靈活就業人員和困難企業,過去可以允許他們按照40%檔次繳費。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一,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實際上一般指的是當地當年度社平繳費基數。不過2019年5月,國家要求各地統一將社平繳費基數確定為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為了保障退休老人的待遇,國家正在制定過渡方案,確保退休老人不吃虧。 繳費年限很好理解,就是視同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根據退休職工檔案確定,實際繳費年限按照每一個月的社保繳費到賬確定。繳費年限要確定的每一個月。 _
二,本人月平均工資低於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本人月平均工資高於當地職工月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作為繳費基數,超過部分不計入繳費工資基數, 也不計入計發養老金的基數。大多數民企按最低繳費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員工的社保繳費指數偏低,並且員工工資多少不影響社保指數。今年是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第30年,相信大多數人都已經明白我們的養老金是通過一系列復雜的因素計算出來的相應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根據2005年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制定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的全國一樣的。基礎養老金主要和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三個因素有關。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等於個人賬戶的累計儲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三,主要是針對1997年以前,各個地方沒有建立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以及視同繳費年限,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一種補償性待遇。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過渡性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少,最終會消失的。很多地區的過渡性養老金,也跟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相關。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首先要從繳費指數說起。 繳費指數,實際上是根據本人的某個繳費年度繳費基數之和與繳費當年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或者當年養老金計發基數,計算出來的一個比值。如果說本人按照60%基數繳費,60%基數實際上指的是上年度月社會平均工資的60%。假設某一年度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是6萬元,月社會平均工資是5000元,60%基數就是3000元。3000元繳費基數繳費12個月,繳費基數之和是3.6萬元,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6萬元,因此該繳費年度的繳費指數是0.6。
❾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怎麼算
本人指數化月均值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離休時我省上本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自己月均值繳費工資指數值。
本人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值就是指參保人員繳費年限內往年繳費工資指數值的算數平均值。繳費工資指數值就是指參保人員自己月均值繳費工資與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或員工月平均收入的比率。
本人均值繳費工資指數值計算方法為: 本人均值繳費工資指數值=(a1÷A1+a2÷A2+……+an÷An) ÷N 公式計算中:a1、a2……an——為參保人員離休前1年、2年……n年自己繳費工資額;
A1、A2……An——為參保人員離休前1年、2年……n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 N——為公司和員工具體交納基本上養老保險金的期限。
假定一個員工繳了養老保險金15年裡,恰好做到法定退休年齡,最初一直以60%的我省平均收入交納了9年;以80%、以90%各繳納了1年;
之後每一年則以我省平均收入100%為數量交納社會保險金。那麼他的自己均值繳費工資指數值為:60%×9 80% 90% 100%×4÷15。
假設他離休時的上本年度全省月均薪水為2000元,那麼他的指數化月均值繳費工資則為:2000×(60%×9 80% 90% 100%×4)÷15=2000×0.74=1480元。